高中历史竞赛题( 决赛)

安图一中2018年春高二历史学科竞赛(决赛)试卷

2018年6月7日

选择题(本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1.商周时期铜器的铭文多有族氏徽号;春秋铜器铭文仍有颂扬先祖,祝愿家族团结昌盛的内容;战国铜器铭文较多简单地记载铸器之事,并出现“物勒工名”的内容,即记载监制青铜器的官职名号与工匠姓名。以上变化反映了( )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 .宗法制的逐渐衰落

C .汉字的日益系统化

D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名医扁鹊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

D.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必须保持一致

3

据此可知( )

A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 .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4.据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秦二世“朕奉遗诏”文告竹简 西汉初竹书《赵正书》

A .《史记》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不够准确

B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5.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

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C.历史著作带有对代特点的印记 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

6.《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7.唐太宗在《帝范·务农》中说:“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民还其本,俗反(返)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唐太宗的真实意图是强调()

A.统治者应轻徭薄赋 B.法律治理“务在宽简”

C.重农政策的重要性 D.君主要有“仁义之心”

8.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

A.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B.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D.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

9.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参下图)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 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唐代选官制度较前代混乱

C.门阀政治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1.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C.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 D.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12.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材料主要反映了()

A.雇佣关系下仍有封建隶属关系 B.雇佣关系下自由劳动力的生活

C.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 D.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日益商品化

13.1684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14.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 )

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15.《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以上是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

A.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日益加剧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17. 《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这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

A. 商品输出

B. 掠夺劳动力

C. 资本输出

D. 掠夺财富

18.“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

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19.1890年,上海织布局生产的棉布投入市场。政府规定织布局产品从上海或其他通商口岸运货到内地销售,按照洋布的通例,都在上海统一征税。由此可知,清政府( ) A.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 B.减免洋务企业的内地税收

C.对市场进行了合理的评估 D.鼓励支持上海织布局发展

20.表2为1875—1894年上海等三口洋(工业制成品)、土货(土特产品)净进口货值(五年平均)的数据。该数据表明()

A.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缓慢B.商品输出始终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C.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逐渐消失D.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A.不同程度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B.主要形式是实行官督商办

C.主要目的是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D.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2.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这一变化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B.顺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 D.受国内政局的变化影响

23.1911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湖北方面是共进会的“十八星旗”,南京方面是自制的“五色旗”,广东方面是“青天白日旗”。这反映出()A.革命军内部缺乏权威领导B.全国的革命形势如火燎原

C.清王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D.革命党人防止袁世凯夺权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25.1922年,共产党的团刊《先驱》强调:“本刊的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材料中提及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指()

A.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 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D.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26.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

A. 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B. 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

C. 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

D. 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

27.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

C.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

28.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9. 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后,陈云将华北贸易总公司改组为11个专业公司。各专业公司均按经济区划和交通要道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公司,统﹣调度资金和干部。上海的这一试验()

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奠定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

C.提供实行新经济体制的经验 D.改变了民族私营经济的性质

30.按规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权力机关,可以选举、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委员及高等法院院长;制定边区单行法规,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督促、检查边区政府对参议会决议的执行,等”。此举主要是为了()

A.探索人民民主专政模式

B.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

C.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D.巩固边区政府自治地位

3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 B.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C.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

32.“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此番讲话的背景是()

A.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之时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33.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34.邓小平高度赞赏并肯定了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 )

A.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市场经济如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C.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如何协调 D.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35.2017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指出:“中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捍卫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和制止冲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我国( ) A.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极力推行多边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积极谋求睦邻友好

36. 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

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 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C. 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D. 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37.《十二铜表法》第六表,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播葡萄架的,本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这反映出罗马法的典型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影响下的私法发达

B.注重调节公民之间债务纠纷

C.严格限制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确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8.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39.1415年,胡斯因反对天主教会拥有地产、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而被处以火刑;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同样的质疑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这表明()

A.思想变革是社会转型先决条件 B.英雄人物的出现决定历史进程

C.革故鼎新需契合社会演变时机 D.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偶然性

40.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41.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 )

A.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C.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42.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

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 盛行黑奴贸易

B. 广泛传播基督教

C. 殖民扩张掠夺

D. 出现新型交通工具

43.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 )

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

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

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

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

44. 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

A. 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 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

C. 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

D. 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

45.“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国取得的成就是( )

A.粉碎了各种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巩固了受到严重冲击的工农联盟

C.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46.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 )

A.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

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47.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9.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

A.大国霸权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50.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箱子上写着“Nuclear War”,用双手按住箱子的是表情惊恐的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人,标题为“Lets get a lock for this thing”。该漫画主旨所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A.局部战争的激烈战况伤害了美苏利益

B.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

C.欧洲一体化成为美苏合作的历史契机

D.超级大国争霸将世界置于核危险之中

安图一中2018年春高二历史学科竞赛(决赛)试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