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气候变化2014_影响_适应和脆弱性_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_姜彤

_气候变化2014_影响_适应和脆弱性_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_姜彤
_气候变化2014_影响_适应和脆弱性_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_姜彤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

doi:10.3969/j.issn.1673-1719.2014.03.001

姜彤, 李修仓, 巢清尘, 等. 《气候变化2014: 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3): 157-166

《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

姜 彤1,2,李修仓1,2,巢清尘1,袁佳双3,林而达4

引 言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II )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

性》[1]已正式发布。在前4次评估的基础上,AR5 ①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3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北京 10008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第10卷 第3期2014年5月

PROGRESSUS INQUISITIONES DE MUTA TIONE CLIMATIS Vol. 10 No. 3

May 2014

收稿日期:2014-02-24;修回日期:2014-05-06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IPCC 第五次评估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影响”(2012BAC20B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

作者简介:姜彤,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影响、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jiangtong@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林而达(通信作者),研究员, lined@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①若无特别说明,本文AR5均指IPCC 第二工作组报告。

目(2012CB955903);CDM 基金项目

吸纳最新文献的研究结论,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和区域的影响,确认了气候变化是导致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不利影响和关键风险的主要原因。报告建议,为了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降低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脆弱性,人类社会主动适应气候

 编者按:

2014年3月31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第10次会议批准了《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决策者摘要。第二工作组报告是全球308位作者(包括12名中国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全部报告包括主报告近2500页、技术报告近70页、决策者摘要近30页。 该报告参考12000多篇科学文献,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归纳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的关键风险, 人类社会应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增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恢复能力。

根据第二工作组报告(http://www.ipcc.ch/report/ar5/wg2/)的内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参加编写工作的中国作者和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撰写解读文章,分两期在本刊发表。

摘 要: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认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包括11种领域和9个区域(各大洲、两极地区和岛屿)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有着明显脆弱性和暴露度。未来气候变化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8种关键风险。气候变化增温幅度的提高将加剧自然和人类系统广泛的、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风险。通过迭代过程、协同效应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自然和人类系统将减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经济、社会、技术,以及政治决策和行动向气候恢复能力路径转型。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适应;脆弱性;IPCC ; AR5;WGII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58 2014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图1 AR5的框架结构和内涵[1]

Fig. 1 Core concepts of the IPCC WGII AR5 [1]

注:气候变化风险是由左侧的气候系统和右侧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所驱动,其核心要素包括气候变化的危害、脆弱性和暴露度、社会经济路径、适应和减缓路径及治理等。风险可由与气候相关灾害造成,也可以由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暴露度和脆弱性所形成,同样也可以在适应和减缓行动中产生。

变化的行动应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共同展开;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增强人类社会系统的恢复能力是适应气候变化和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有效途径(图1)。

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变化风险。近期极端气候事件(热浪、干旱、洪水、热带气旋和野火等)的影响表明了一些生态系统和许多人类系统对气候变率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暴露度。气候灾害加剧了其他威胁,经常对生计(特别是贫困人口)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一些地区的暴力冲突增加了当地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面临气候变化不利影响,人类社会一直在尝试着应对和抵御气候、气候变率和极端事件。适应是人类社会对观测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严重后果的一种响应,也是降低脆弱性和保障发展的行动。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被动适应之外,人类社会已经开展实

施主动适应措施。在一些规划过程中开始纳入适应政策,但是对适应性措施或行动的评估很不足。在跨区域公共和私有部门,以及社区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适应经验。各国政府已开始制定适应计划和政策,并将气候变化纳入到更广泛的发展规划中。1.2 领域和区域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机遇 AR5辨识了未来几十年和21世纪后半叶及之后的跨领域和跨区域未来风险和有限的潜在效益,评估了气候变化速率和幅度,以及社会经济选择对跨领域和跨区域的影响。人类社会需要考虑未来各种气候变化风险,这种风险可以由气候相关灾害产生,也可以由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暴露度和脆弱性变化所产生,也会在适应和减缓行动中产生。通过适应和减缓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影响和管理气候变化风险。

AR5 对主要领域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进行了评估。(1) 淡水资源: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对淡水资源造成的相关风险显著增加。根据21世纪的气候变化预估,许多干旱亚热带区域的可更新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将显著减少,这将恶化水资源竞争。(2) 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在21世纪及之后,受气候变化及其他外力(栖息地改变、过度开发、污染和物种入侵)的共同作用,大部分陆地和淡水物种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在21世纪,在所有的RCP 情景下,物种的灭绝风险将有所增加,并随着气候变化的强度和速度的增加而加剧;在中等到高气候

1 第二工作组报告的主要结论

1.1 观测到的影响、脆弱性、暴露度及气候变化适应

AR5在第一工作组报告评估的气候变化事实[2]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化对大陆和海洋的自然和人类系统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自然系统相对于人类系统而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证据更为有力和全面。人类系统的某些影响也可以归因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包括:全球很多地区的降水变化和冰雪消融正在改变水文系统,影响到水资源量和水质;作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地理分布、季节性活动、迁徙模式和丰度、物种的相互作用等已发生改变;许多区域的作物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比有利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亚健康对全球带来不利影响,但目前尚没有定量评估。 气候变化对人类系统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脆弱性和暴露度来体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均衡和非气候因子的复杂性,

导致了脆弱性和暴露度的巨

姜彤,等:《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3期159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变化程度(即RCP4.5、6.0、8.5情景)下,许多物种的迁移速度将无法跟上气候变化的速度;低气候变化程度(即RCP2.6情景)引起的问题较少。而在21世纪,与中等到高排放情景(RCP4.5、6.0、8.5情景)相关的气候变化幅度和强度,将对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湿地)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造成突变和不可逆的影响。(3) 海岸带和低洼地区:根据21世纪及之后的海平面上升的预估,海岸系统和低洼地区将经历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包括淹没、海岸洪水和海岸侵蚀。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在近几十年里,暴露在沿岸风险的人口、财产和人类对沿岸生态系统的压力将显著增加。(4) 海洋系统:根据21世纪中叶及之后的气候变化预估,全球海洋物种的再分布和敏感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对渔业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造成挑战。海洋生物空间格局的变化将导致高纬地区物种入侵和低纬及半封闭海区物种灭绝率的增加,造成中高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鱼类捕获率增加,低纬度地区有所减少;中等到高排放情景下(RCP4.5、6.0、8.5情景),海洋酸化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极地生态系统和珊瑚礁)带来风险,并对个别物种(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生理、行为和种群动态产生影响。(5)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系统:气候变化预估表明,如果缺乏适应措施,相比20世纪末期增温2℃或更高,会对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尽管个别地区可能会受益)。对不同作物、区域和适应情景的影响预估结果互不相同,其中,相比20世纪后期,有10%的预估结果表明,2030—2049年产量增加超过10%,另有10%预估结果表明产量损失超过25%。粮食安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如食物的获取、利用和价格稳定。(6) 城市地区:气候变化的许多全球风险集中体现在城市地区,建立恢复能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步骤能够加快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高温热浪、极端降水、内陆和沿海洪水、滑坡、空气污染、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地区的人口、资产、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将构成风险,特别是缺少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以及居住在暴露区的人群面临的风险更高。(7) 农村地区:近期及之后的农

村地区面临的主要影响(包括世界范围内粮食和非粮食作物的生产区的变化)是通过对水资源可获取量和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的影响而体现出来的。(8) 主要经济部门与服务:对于大多数经济部门而言,非气候驱动因素(人口、年龄结构、收入、技术、可比价格、生活方式、法规和治理等)的影响预估比气候变化大。气候变化的全球经济影响难以准确估计。根据不完全统计,温升2℃左右可能导致全球年经济损失占其收入的0.2%~2.0%。(9) 人类健康:到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将通过加剧已有的健康问题影响人类健康。与基准期相比,整个21世纪气候变化将导致许多地区(特别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亚健康的增加。例如,受高温热浪和野火的影响,受伤、生病和死亡可能性增大;贫困地区粮食产量减少将增加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弱势群体面临工作能力丧失和劳动生产力降低的风险;食源、水源和媒介疾病风险增加。有利影响包括一些地区寒冷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载体传播疾病的能力降低。整个21世纪,全球范围内,负面影响的幅度和严重程度将超过有利影响。(10) 人类安全:21世纪的气候变化将对人类迁移产生显著影响。气候变化通过放大冲突的驱动因子(贫困和经济冲击)将间接增加内战、群体间暴乱形式的暴力冲突的风险,气候变化对许多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领土完整的影响将影响国家的安全策略。(11) 生计与贫困:21世纪气候变化影响将减缓经济增长和减贫进程,进一步削弱粮食安全,引发新的贫困。贫困问题将在城市地区和新出现的饥荒地区(如非洲)更加突出。通过各国政府的扶贫政策、保险计划、社保措施和灾害风险管理,提高贫困和边缘人群长期的生计恢复能力,降低气候变化风险。

关键风险是与危险的人类干扰相关的潜在的严重影响,包含潜在的巨大和不可逆的后果,以及有限的适应能力。AR5总结了自然和人类系统面临的关键风险,归纳不同温升阈值(相对1986—2005年基准期升温1.5℃,2℃,3℃,4℃)下的五个气候变化“关注理由”(RFCs )的风险水平。AR5中归纳出的关键风险有:(1) 低洼地区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及其他小岛屿由于风暴潮、海岸洪水和海平面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602014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升面临的伤亡、亚健康和生计中断风险;(2) 一些区域由于内陆洪水,大量城镇人口面临的严重亚健康和生计中断风险;(3) 由于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关键服务业(如电力、供水、健康和应急服务)中断带来的系统风险;(4) 极端高温期间,城市脆弱人口和城乡户外工作者发病和意外死亡的风险;(5) 与升温、干旱、洪水、降水变率和极端事件相关的食品安全和食物系统中断的风险,特别是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粮食供应;(6) 由于饮用和灌溉用水不足以及农业产量的减少(特别是半干旱区域的农牧民)带来的农村生计问题和收入损失的风险;(7)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沿海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和北极渔民)损失的风险;(8)陆地和内陆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功能损失的风险。这些关键风险可以构成一个或者多个RFCs ,鉴于有限的抗御能力,许多关键风险对最不发达国家和脆弱人群构成了特别的挑战。 气候变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和风险是不同的,可能放大已有的气候风险,并在自然和人类系统中引起新的风险。一些风险仅限于特定的领域和区域

范围,而其他风险有连锁效应;气候变化还会在很小的程度上产生一些潜在的效益。

AR5 技术摘要综合归纳全球和区域尺度上不同领域气候变化风险及其适应、前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适应潜力。除了不同区域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差异很大(图2)外,不同领域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也有差异(图3)。AR5 用10个章节对全球各区域受到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面临的风险分别进行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适应措施。非洲多数国家已经启动治理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如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调整和基础设施改善、基于生态系统的途径和基本公共健康措施,以及生计多样化等。欧洲各级政府制定了适应政策,并已经把适应规划整合到海岸带和水管理、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以及灾害风险管理中。亚洲通过将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早期预警、综合水资源管理和海岸带植树造林等领域,有效促进了气候变化适应。大洋洲关于海平面上升和南部水资源短缺的规划已经广为采纳。北美洲各国政府积极参与适应评估和规划,特别是出台了一些保障城市能源和公共基础设施长期

图2 全球各区域气候变化风险和减轻风险的适应潜力 [1]

Fig. 2 Regional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and potential for additional adaptation to risks reduction [1]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姜彤,等:《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

3期

161

图3 全球尺度上不同领域气候变化风险及适应潜力 [1]

F i g . 3 S e c t o r a l r i s k s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a d a p t a t i o n a t a g l o b a l s c a l e [1]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62 2014年

投资的前瞻性适应措施。中南美洲正在制定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措施(自然保护区、保护协议、社区管理),抗性作物品种、气候预测和水资源综合管理已被一些地区的农业部门采纳。北极区域一些社区结合传统和科学知识,开始部署适应管理战略和通讯基础设施。小岛屿区域具备多样化自然和人文属性,当与其他发展行动相结合时,基于社区的适应措施已经展示了较大的效益。海洋国际合作和海洋空间计划已开始促进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但面临空间尺度和管制问题的挑战。

1.3 通过风险管理增强恢复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

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3](AR4)相比,AR5增加了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实施行动的决策背景。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涉及下一代经济和环境等诸多决策,报告评估了适应在恢复能力建设中的作用、适应的局限、气候恢复能力路径和转型的作用等内容。 当面临气候变化影响的严重程度和时间,以及适应有效性限制等方面的持续不确定性时,人类社会只有通过决策来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在潜在的严重影响、持续的不确定性、旷日持久、学习的潜力和随时间变化的多种气候和非气候影响为特征的复杂情景下,迭代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决策方式。评估潜在影响(包括小概率后果严重影响)的最大可能范围是了解风险管理行动的效益和利弊的关键。跨区域和环境的适应行动的复杂性表明,监测和学习是有效适应的重要组成。近期适应和减缓的选择将影响到整个21世纪气候变化的风险。情景是描述未来可能的社会经济路径、气候变化及风险,以及政策等有用工具。AR5对风险的评估依赖于多种形式的证据,专家判断主要是用于整合数据,完成风险的评价。AR5中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结果,主要采用的是典型浓度路径(RCPs)和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情景。相互关联的人类和自然系统未来的脆弱性、暴露度和响应的不确定性相当大,这一事实激发了风险评价中未来社会经济新情景的探索。

适应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各种复杂条件的局限和各影响要素的共同作用。适应具有高度地域性,并受限于特定背景。适应并非普遍适用,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措施;适应措施需要个体和决策部门广泛的参与,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使效益最大化;减少当前气候变率的脆弱性和暴露度,是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首要步骤,措施包括为其他目标制定的双赢行动;在所有治理层次上的适应的规划和实施是依价值观、目标和风险感知程度而定的;对不同利益、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愿景的认知能够促进决策制定过程;当决策支持对环境及决策类型、决策过程和支持者的多样性敏感时,效益是最佳的;已有的和新兴的经济工具可以通过提供预知和减少影响的动力,促进气候变化适应;约束力的相互作用将阻碍适应规划和实施,约束力来自于财力和人力资源不足、治理的综合或协调不足、预估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同感知、竞争的代价、领跑者的缺乏和监测适应有效性工具的不足,其他限制因素还有研究不足、监测和观测,以及维持的经费不足等;不当规划、过度强调短期效应和对预计结果的估计不足均将导致不良适应;有限的证据表明全球的适应需求和用于适应的经费存在缺口。迫切需要更好的评价全球适应资本、经费和投资,但估算适应的全球费用的研究缺少数据、方法和范围。减缓和适应间以及不同的适应响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同效益、协同作用和权衡取舍,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存在相互作用。

通过风险管理减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恢复能力。气候恢复能力路径是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可通过迭代过程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得以实施和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的前景与通过气候变化减缓获得的成效相关。减缓行动可以减小升温的速率和幅度,同时也争取到了几十年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时间。推迟行动可能减少气候恢复力路径的选择机遇。较高的气候变化速率和幅度增加了超过适应极限的可能性。适应极限是由气候变化、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约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技术、政治决策和行动的转型能够实现气候可恢复力路径,当一个国家根据他们的国内环境和优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和途径时,适应是最有效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姜彤,等:《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

3期163

达到可持续性的转型受益于迭代学习、审慎的过程和创新变革。

2 第二工作组报告的新进展

2.1 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2007年AR4发表以来,与影响、适应和气候灾害风险有关的文献迅速增加。与AR4相比,AR5 新增10个章节,总计30章。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领域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加强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生存与安全的影响评估。报告新增加对海洋、城市和农村、主要经济部门和服务、人类安全、生计和贫困等领域的综合评估;在适应方面,增加适应需求和选择,适应的规划和执行,适应的机遇、局限和限制,适应经济学等4个章节的评估内容;区域研究部分增加公海章节。

在评估方法上,AR5 主要采用了RCPs的气候变化排放情景,评估RCP2.6、4.5、6.0、8.5不同排放情景下的不同领域和区域的气候变化风险。与此同时,WGII与WGIII合作,研发区域尺度上的社会经济情景(SSPs),并部分用于气候变化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影响评估和减缓适应等方面的研究。

2.2 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和归因

气候变化检测和归因是历次IPCC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而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和归因在AR4中虽然有所涉及,但由于发表的影响的检测和归因的文献不多,未能成为主题[4]。AR5在对领域和区域,以及适应评估章节之后,单列一章归纳和总结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和归因的含义、方法及重要发现。实际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多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升温与冰川萎缩),但也有一部分影响则是通过间接作用产生的。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证据量的增多和研究方法的改进,AR5报告首次实现了沿着因果链对影响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和归因。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对树木影响往往通过病虫害、干旱、森林火灾等方面的间接作用,逐渐影响到森林动物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

根据大量发表的文献数据,AR5绘制了已检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的全球分布格局(图4)。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出现的不利后果和关键风险可归因为气候变化的作用。

2.3 气候变化关键风险所构成的5个RFCs

气候变化RFCs阐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以及人

图4 在区域、次区域和更局部尺度上检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的全球分布格局[1]

Fig. 4 Glob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impacts in recent decades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 [1]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64 2014年

图5 不同升温下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的风险水平[1]

Fig. 5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climate related risks [1]

类、经济和生态系统适应的极限,提供了评价人类对气候系统干扰的危险程度框架。自IPCC 第三次评

估报告[5](TAR )首次提出气候变化“关注理由”的

概念,AR4进一步总结了升温2℃、3℃和4℃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和生态等领域的关键风险。AR5总结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的8个

关键风险。气候变化增温幅度的加大加剧了严重的、广泛的和不可逆影响的可能性。气候变化影响的整体风险可以通过限制气候变化速率和幅度得以降低。AR5进一步阐明了5个气候变化RFCs 中所包含的关键风险,在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报告给出了5个RFCs 的风险水平(图5)。

 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相对于1986—2005年)

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相对于1850—1900年, 近似于工业化前水平)

 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相对于1986—2005年)

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相对于1850—1900年, 近似于工业化前水平)

观测值

RCP8.5高排放情景重叠范围

RCP2.6低排放减缓情景

未检测到 中等 气候变化引起的附加风险水平

濒危系统

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的 分布全球综合影响大范围影响大

的事件

5个气候变化RFCs 。(1) 濒危系统:一些独特且受到威胁的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和文化)正处在当前温度下气候变化风险中。升温1℃,承受严重后果风险的系统数量增加。升温2℃,很多适应能力有限的物种和系统(尤其是北极海冰系统和珊瑚礁)将承受极高的风险。(2) 极端天气事件:在升温1℃时,极端事件(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沿海洪涝等)造成的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是中等到高,在更高的升温时,与一些极端事件(例如热浪)相关联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3) 影响的分布:风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发展各个阶段的国家的弱势群体中,风险通常较大。由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区域差异,当前温度下的风险是适度的。从区域粮食产量和水供给量减少的预估结果来看,增温超过2℃时,不均匀分布的影响的风险高。(4) 全球综合影响:温度升高1~2℃时,地球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是适度的;温度升高大约3℃时,大范围生物多样性丧失(伴随着生态产品和服务功能的丧失)将导致高风险。综合经济损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对于升温3℃及以上,有很少量的定量化评估。(5) 大

范围、影响大的事件:随着持续变暖,一些自然系统或生态系统可能处于突变和不可逆变化的风险中。升温0~1℃时,达到临界点的风险是适度的,而暖水珊瑚礁和北极生态系统已经经历着的不可逆的状态变化。由于冰盖消融造成的大面积、不可逆的海平面上升,升温1~2℃时,风险将不成比例地增加;超过3℃,风险变高。持续升温超过某些阈值的时候,近乎全部消失的格陵兰冰盖将对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贡献达到7 m 。2.4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适应是IPCC 历次报告的重要内容。AR5用4个章节的篇幅归纳了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选择、计划和措施,同时将适应的内容贯穿于不同领域和区域各个章节。气候恢复能力路径是适应与减缓相结合,以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图6)。与AR4相比,AR5适应的内容有明显的科学创新。

一是从AR4中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适应,到AR5中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主动适应。适应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姜彤,等:《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3期165

投入相配合,并认为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适应目标调整可以带动政治、经济和技术体系的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AR5聚焦于气候变化的风险,关注气候、影响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并从多层面强调发展路径、适应和减缓行动以及治理措施的正确选择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报告客观评估了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的最新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未来风险和适应机遇、管理未来风险和增强气候恢复力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认知。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的增多增

强趋势,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将日益加大。该报告的结论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中国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对工作,在战略高度上认识应对气候风险的长期性和紧迫性,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建立防御极端气候事件的长期战略机制。

3 对研究工作的启示

气候变化是涉及到地球各圈层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环境问题,IPCC 历次报告的发布,极大地推动了气候变化研究工作的进展。AR5努力向各国决策者、普通民众提供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最新信息,指出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经济社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风险。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研究的复杂性和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许多相关问题还有待拓展或深入研究。

21世纪以来,来自全球各洲(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和几大主要语种(英语、中文、西班牙语)与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相关的科学评估文献数量大幅增加,其中欧洲的文献由1991—2000年的12256篇增加到2001—2010年的90844篇,亚洲文献由2821篇增加到27472篇,北美洲由11898篇增加到63985篇。英文发表的文献由12686篇增加到61485篇,而中文文献由6353篇增加到22008篇。相比于其他地区,亚洲区域相关研究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同时,AR5

用于气候变化影

图6 气候和非气候胁迫下全球面临的机遇空间和气候恢复

能力路径[1]

Fig. 6 The opportunity space and climate-resilient pathways of our world threatened by multiple stressors including climate change [1]

注:(a) 世界受到多种胁迫因子的威胁,这里显示的仅仅是生物物理和社

会经济的胁迫因子,包括气候变化、气候变率、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退化、贫困和不平等及文化因子;(b) 机遇空间指面临的不同决策点和恢复力路径;(c) 不同恢复能力和风险水平下的可能未来;(d) 决策点导致行动或失败的行为贯穿整个机遇空间,他们一同构成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管理或失败的管理过程;(e) 机遇空间内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绿色)通过适应学习、增加科学知识、有效适应和减缓措施以及其他途径,未来世界为低风险且更具恢复能力;(f) 低气候恢复能力的路径(红色)包括减缓不充分、不良适应、学习和运用知识失败以及其他降低恢复能力的行动,未来为高风险且是不可逆的。

是人类社会面临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关键风险的主动行为。迭代风险管理是实现人类社会主动适应的有效的决策方式之一。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人类社会已经在适应行动上取得效益,并通过社会结构调整和治理。

二是以气候灾害风险管理来构建气候恢复力路径的适应措施得到高度重视。AR5发展和完善了IPCC SREX 中的灾害风险管理框架,深入阐述了风险是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暴露度和脆弱性变化表现出来。明确了通过灾害风险管理,增强人类社会系统的恢复能力是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的有效途径。 三是评估了适应的作用、适应的局限和适应的转型。注重适应的协同作用、迭代学习和综合效应。报告给出了多种适应措施,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针对减少暴露度的措施,二是增量调整适应的措

施,三是转型适应措施。适应气候变化需要成本和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662014年

Highlights and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Abstract: On 31 March 2014,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 ulnerability , the W orking Group I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WGII AR5) was released. This report concluded that climate change had caused an extensiv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global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including 11sectors and 9 regions (i.e. all continents, polar regions and small islands). Eight kinds of key risks that span sectors and regions are investigated to threaten the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The human systems have obvious vulnerability and exposure to climate risks, in particularly to the climatic extremes. The climatic resilience of natural system and human society sh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ith core of iterative processes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199742.html,bined with mitigation, and transformations in economy, society, 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decisions and actions,a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enable climate-resilient pathways by effective adaptation.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impact; adaptation; vulnerability; IPCC AR5; WGII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China ;

3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

4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Jiang Tong 1, 2, Li Xiucang 1, 2, Chao Qingchen 1, Y uan Jiashuang 3, Lin Erda 4

响的检测和归因研究的观测资料虽较之前几次报告已有很大的扩充,但范围广、精度高、序列长的观测资料仍然缺乏,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比例高,可能会扭曲全球影响评估的结果。

同时,在目前人类认知水平下,对气候变化要素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过程的理解还不完善。除了气候要素以外,还有非气候要素,如技术革新、人口和社会变迁、环境恶化等,都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产生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发和改进概念性和物理过程模型,深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和归因、受影响系统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以及适应机制。并且这次报告也为构造新的气候变化经济模型带来新的信息和挑战。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结果在数量上有很大差异。以中国为例,在30章中仅有8章有中国作者(或评审作者),共12位,仅占作者总数的3.8%。中国作者对所参加撰写工作的领域,如“淡水资源”“粮食生产系统和粮食安全”“关键经济部门和服务”“人类健康、生计和贫困”“适应的机

遇、局限和限制”“具有气候恢复力的路径: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等章节及气候变化对区域影响部分中的“亚洲”章节中有较大的贡献。WGII AR5共引文献18365篇次,以中国科学家为第一作者的文献有265篇,中国引文仅占总量的1.7%。这表明,尽管中国的气候变化研究受重视的程度不断增加,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中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声音不断增强,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还有不小的差距。

[4][5]参考文献

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M/

O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press, 2014 [2014-05-06]. http://www.ipcc.ch/report/ar5/wg2/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M/O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press, 2013 [2014-05-06].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976

林而达, 吴绍洪, 戴晓苏, 等. 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识 [J]. 气候变

化研究进展, 2007, 3 (3): 125-131

IPCC. Climate change 2001: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1032

[1][2][3]

2020年初三地理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docx

2020 年初三地理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 选择题 倍受关注的失联客机——马航 MH370已在南印度洋坠毁,多国卫星相继侦测到其疑似漂浮物,下面关于某一疑似漂浮物发现位置正确的是 A.450S,900E B.300S,950W C.250S,200E D.420N,950E 读下图:同纬度 A、B 两点,若 A 点为陆地, B 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是 A. 北半球春季 B. 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秋季 D.南半球冬季 襄阳 2014 年 1 月 1 日的天气如下图所示,这天小刚上学时最合适的着装是 A. 薄毛衣 B. 棉衣 C.衬衣 D.短袖衫 仔细阅读下面四幅图,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②是降水量分布图③是四大区域分布图 ④是内、外流河分布图 B.①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②是干湿地区分布图③是四大区域分布图④是降水量分布图 C.①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②是干湿地区分布图③是气候类型分布图④是内、外流河分布图 D.①是我国温度带分布图②是降水量分布图③是气候类型分布图 ④是季风、非季风区分布图 从北京到下图四省区的铁路线较合理的路线是 A.从北京到①可经过京广线、陇海线和宝成、成昆线

B.从北京到②可京九、海 C.从北京到③省区可京包和包 D.从北京到④省区可直接通京广 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1 分) 我国自然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分) 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形,回答下列:(9 分) (1)“雄赳赳,气昂昂,跨江,??”首歌作于上个世 50 年代初, 当与我国地相的国家内爆。美国派兵侵 略国,保家国,中国出兵援助,并取得了大利。在 8.1 中用字母“ A” 注出国。 (2)中有一省份位于我国西南部,它四季分明、春暖和、秀 古朴、景如画,有世界上最多彩的喀斯特景和世界上最 大的瀑布群——黄果瀑布。在右中用字母“ B” 注出省份,并写出它的称: ; 它与 C 省份在地形方面的共同之是:都以主。 (3)从左和右中可知江和黄河都源于省境内 ( 填字母 ) 。省西北部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4)在右中,“五 . 一”假期,家住襄阳的小明想去 E 市看望姥姥,他运方式会比,走可直达。 黄河水系,回答下列:(6 分) (1)黄河上、中游的分界位于 ( 填序号 ); (2)黄河比珠江,但水量珠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黄河下游什么支流少,流域面狭小 ? (3)黄河在流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水量大减,原因是: (4)人常“跳黄河洗不清”,句反映了黄河 ; 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重。

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7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朔(shuò)流 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 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3. 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 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C.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期中的代表作。 B.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将强的批判现实的净胜。 C. 《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

2014年广西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考试答案(7月12日新题库)

成绩没有显示,点击这里刷新考试结果 考试时间:150 分钟考生:总分:100分 考生考试时间:11:13 —12:01 得分:100分通过情况:通过 信息安全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考试考试结果 1 . ( 2 分)风险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 A. 判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对单位组织的影响 B. 完成风险的分析和计算 C. 完成风险的分析 D. 完成风险的分析和计算,综合安全事件所作用的信息资产价值及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判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对单位组织的影响,即安全风险 你的答案: D 得分:2 分 2 . ( 2 分)TCP / IP 协议层次结构由()。 A.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组成 B.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组成 C . 以上答案都不对 D .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你的答案:D 得分:2 分 3 . ( 2 分)不能有效减少收到垃圾邮件数量的方法是()。 A . 安装入侵检测工具 B. 采用垃圾邮件过滤器 C. 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留下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 D. 收到垃圾邮件后向有关部门举报 你的答案:A 得分:2 分 4 . ( 2 分)以下关干操作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其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时首要考虑效率。 B.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它支持分布系统中各个计算节

点协同工作。 C. 分时操作系统为每个终端用户分时分配计算资源,每个终端用户彼此独立,感觉在 独立使用整台计算机。 D. 操作系统负责对硬件直接监管,对内存、处理器等各种计算资源进行管理。 你的答案:A 得分:2 分 5 . ( 2 分)国家顶级域名是()。 A. net B. com C. cn D.以上答案都不对 你的答案:c 得分:2 分 6 . ( 2 分)windows 操作系统中可以创建、修改和删除用户账户,可以安装程序并访问操作所有文件,也可以对系统配置进行更改的用户帐户是()。 A. 来宾账户 B. 管理员账户 C. Guest 账户 D. 受限账户 你的答案: B 得分:2 分 7 . ( 2 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集合体? A. 3G与LAN B. 3G与WLAN C. 2G与3G D. 3G与WAN 你的答案:B 得分:2 分 8 . ( 2 分)若Word 文件设置的是“修改文件时的密码”,那么打开该文档时若不输入密码,就会()。 A.不断出现提示框,直到用户输入正确密码为止 B.以普通方式打开文档,允许对文档修改

伴性遗传--题型总结--超级好用

伴性遗传与遗系谱图 一.遗传系谱图解法: 1.确定是否伴Y遗传: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女性都正常。若患者男女都有,则不是伴Y遗传。再进行以下判定。 2.确定系谱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双亲患病,其子代中有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的遗传: 在已确定隐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者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在已确定显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者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4.若无明显特征只能做可能性判定: 在系谱中若该病代代相传:显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女多男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染色体可能性大。 在系谱中若该病隔代相传,隐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的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多女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二、判一判 结论:该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病。 结论: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结论: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三、专题练习 题型一:遗传系谱图 1、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 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齿颊留香.楹B(yíng)联...撰写 C.言简意赅(g āi)..D .镌锒锒上口(jùn)刻...D 【试题答案】【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春来微风缕缕.春回爆竹声声C D C 【试题答案】【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内涵吟咏 B.题签内涵涵泳 D .题签.题写C 蕴涵涵泳蕴涵吟咏 A 【试题答案】【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运用 E级。“内【试题解析】“题写”指书写,“题签”多指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蕴涵”指包含,只能作动词。题中应用名词。涵”多指内在涵养,可做名词, 。“吟咏”指咏唱,声调有抑扬的念,“涵泳”指深入领会,语境强调“咏唱”.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4 B.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A .上

2014年安全生产法试题(带答案)

2014年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满分20分。) 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之一。 ( 错 ) 2. 《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管理。 ( 错 )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 对 ) 4.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对 ) 5.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对 ) 6.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 对 ) 7、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使用、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 ( 错 ) 8、生产、使用、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 错 ) 9.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工程项目中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是确保安全生产和从业人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基本要求。( 错 ) 10.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 ( 对 ) 11. 新安法对安全标志、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专业服务机构活动的范围、形式及违法处罚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特别是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对 ) 12. 新安法中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建立健全教育和培训档案的职责。 ( 对 ) 13. 小王在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中受到重伤,但经过事故调查,小王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章作业,则该生产经营单位无须承担民事责任。 ( 错 ) 14.对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提醒作业人员从危险区域内撤出。 ( 错 ) 15.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本单位从业人员完全等同的权利,并应当履行完全等同的义务。 ( 对 ) 16.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当指定兼职人员负责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错 ) 1 7.目前国家不强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 对 ) 18. 新安法扩大了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的查封或者扣押的权力。 ( 对 ) 19.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 对 ) 20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听从本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指示,各个击破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错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50分。) 1. 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由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签署第十三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 )起施行。 A 、10月1日 B 、11月1日 C 、12月1日 D 、8月31日 答案: C 2.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 、坚持安全发展 答案: A 3. 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 )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 、思想上 B 、组织上 C 、制度上 D 、认识上 答案: C 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 ),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A 、综合管理 B 、监督考核 C 、监督管理 D 、综合监督管理 答案: B 5.《安全生产法》规定,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 )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A 、监督 B 、综合监督 C 、监管 D 、自律 答案: D 6. 《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述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100 B 、400 C 、300 D 、200 答案: A 7.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 A 、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 、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C 、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D 、经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答案: A 8.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201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生活中,要学会tǐ liàng,懂得包容。比如出行时,飞机、汽车有时会晚点,dān gé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怨天尤人。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这封信,就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B.“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C.《本命年的回想》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有改动。 D.大块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见成效,就要看全区各校在后一阶段贯彻的力度。 C.通过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D.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外省参会成员在广场合影留念。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题各2分) ①,江春入旧年。②问渠哪得清如许,。 ③,决眦入归鸟。④不识庐山真面目,。 ⑤,,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⑥最近,习总书记来到兰考,要求每一位党员学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做好自己的工作,进一步反思自身的不足。这让我们不禁想起《论语》中连续的两句话:“,。” 5.名著阅读。(6分)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以的生活为题材写成的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散文集《》中。(2分)

2014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 )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 āi ),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 )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 )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秋稔.(rěn )冬祥 意蕴. B .楹.(yíng )联 齿颊..留香 C .言简意赅. (g āi ) 撰.写 D .镌. (jùn )刻 锒锒.. 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万户栖柳依依 B .千家喜气洋洋 C .春回爆竹声声 D .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题写 内涵 吟咏 B .题签 内涵 涵泳 C .题写 蕴涵 涵泳 D .题签 蕴涵 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 .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 .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 .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

2019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题与答案

2019年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yuán quán,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从不juàn gù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 (分析:这句话中成语“抑扬顿挫”的运用准确无误。) D.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个人身世坎坷; 透出5.名著阅读。(6分) (1)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3分) 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要去请个人来。”A道:“教我请谁么?”小龙道:“你趁早驾云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管寻救了师父,也与我报得这败阵之仇。”A道:“兄弟,另寻一个儿便罢了。 ..... 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A.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通过小王子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批判了成人世界的丑陋、庸俗、势利、荒谬,歌颂儿童世界的爱、纯真、美好与善良。B.有两本书在保尔生命中很重要,一是在他患伤寒病时读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本书,使他倍受鼓舞;一是他瘫痪、失明后在妻子达雅的帮助下创作的《牛虻》,让他开始了新的生活。 C.慧骃国每隔四年的春分时节都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讨论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 D.梁山上有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轻功超群“善盗”的鼓上蚤时迁,百步穿杨“善射”的小李广花荣,日行八百“善行”的入云龙公孙胜。 E.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两位老师,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另一位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藤野先生。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你们学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语文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表】阅读下列图表,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2分)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4分. 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

2014年中小学法制与安全考试试题(校长园长)

2014年中小学法制与安全考试试题(校长园长)

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 法制与安全考试试题 学校:姓名:职务:分数: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时间为()。 A、2009年至2013年 B、2010年至2014年 C、2011年至2015年 2、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4、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A、教育管理 B、监护 C、安全教育 6、学校不得在()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A、危及未成年人身安全、健康 B、简陋 C、临时搭建 7、学校周边()范围内不得开设网吧、游戏厅。 A、100米 B、200米 C、500米 8、()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任何人()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

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A、可以、可以 B、禁止、不得 C、可以、不得 9、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 A、优先救护公共财产 B、优先救护领导 C、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10、《消防法》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 A、使用电气 B、做饭 C、吸烟、使用明火 11、交通信号灯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应()。 A、不准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B、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C、加速通行 12、乘坐公共汽车时() A、可以携带汽油、柴油 B、不能携带烟花爆竹 C、可以携带油漆 13、我国的道路通行原则是()。 A、右侧通行原则 B、左侧通行原则 C、中间通行原则 14、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 A、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B、应急能力和逃生 C、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5、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并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A、地震自救手册 B、地震应急预案 C、地震防御计划 16、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 A、赔偿 B、承担民事责任 C、严加管教 17、学校应当()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樊城区201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樊城区201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樊城区201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c则M,P,N中,值小于0的有:+2b-4a=abc,N=c,P+b+a=M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分式方程 20、(6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AOE≌△COF; (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11 ( 3的倒数是:--)1、 A、3 3-B、 C、-D、 33 ()2、46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10?A、4.6 10?B、46 10?C、4.6 10?D、0.46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632 y2+x2=y)2+x D、(x=x÷a6 C、x-=a2)3-a B、(=2a-A、a 8 8 9 10 4-2x-1的解是_____________。 x=2-x1 14、经过人民广场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以继续直行,也可以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则两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全部继续直行的概率是__________。

15、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经x秒后的高度为y米。且y与x的函数关系是 0),若此炮弹在第6秒与第14秒时高度相同,则炮弹≠c(a+bx+ax2=y ( 1的解是: A、2+x=2)-1)(x+)4、方程(x B、3 1,3-1,2 D、-C、 ( 1-4x>7+02xA、a? 0=B、a 4>C、a 4=D、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数 0 D、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平方=a)-a)+…(xn-(x2+a)-B、8,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C、若x1,x2,x3…,xn的平均数是a,则(x1 ()7、如图,已知AB∥EF,CE=CA,∠E=65o,则∠CAB为: A、25o B、50o C、60o D、65o y E A B ① F第7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2题图 ()8、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 A、2:5 B、2:3 C、3:5 D、3:2 ()10、如图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 A、主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 B、俯视图不变,左视图不变 C、俯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 D、主视图改变,左视图不变

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

2014年安全员考试题库 第1题:电梯井门高度不得低于1.8m。电梯井内每隔10米应设置() A.一道 B.两道 C.三道 D.四道 第2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必须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 A.施工技术指标 B.施工进度计划 C.节约材料措施 D.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第3题:项目经理对承包项目工程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负()。 A.全面领导责任 B.直接领导责任 C.技术领导责任 D.第一责任 第4题: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施工现场的类型,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标准,可分为( )个大类: A.四 B.八 C.十三 D.二十 第5题:支模、粉刷、砌筑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方向上操作。 A.同一垂直 B.同一横面 C.垂直半径外 D.不同垂直 第6题:施工现场必须设立消防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 A.3米 B.3.5米 C.4米 D.4.5米 第7题:起重机的附着锚固应符合的要求,在附着框架和附着支座布设时,附着杆倾斜角不得超过()。 A.10° B.15° C.20° D.25° 第8题:( )用作指令标志。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第9题:建筑施工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A.可以 B.必须 C.不必 D.自行决定是否 第10题:当脚手架高度大于()时,不允许使用单排脚手架。 A.20米 B.24米 C.25米 D.30米 第11题: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A.安全用电方案 B.安全实施方案 C.安全施工方案 D.安全验算结果 第12题: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本单位提出()。 A.任何要求 B.保护要求 C.辞职要求 D.赔偿要求 第13题:圆盘锯在木料锯到接近端头时,操作者应()。 A.上手推料 B.下手拉料 C.上下手同时进行 D.上下手不动 第14题:脚手架拆除时,()。 A.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可以上下同时拆除 C.由下部往上部逐层拆除 D.对不需要的部分,可以任意拆除 第15题: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 A.政府 B.军队 C.单位或者个人 D.医院 第16题: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年。

伴性遗传习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有关伴性遗传的常见习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 解题方法:先要判断出致病基因的位置以及显隐性,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别写出个体的写出基因型及表现型及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其中遗传病的性质可以依据以下步骤来判断: 第一步:确认或排除Y 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 (2)有中生无为显性 (3)有无生有无显隐都可能,这时我们可以看患者代代(指各亲代与子代之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如果有连续性的往往是显性致病基因控 制的遗传病(可能性大但不是否定隐性遗传);不连续的则由隐性 致病基因控制。 X染色体上。 首先考虑后者,只有不符合X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时,才可判断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否则两种染色体上的情况都要考虑。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家系图谱,仅供参考

练习: 1. 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3/4 2.(2006天津卷)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 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3. (06广东)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 病不.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答案】1A 2C 3C 4.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2)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是。 (3)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 (4)Ⅲ—2若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

2014年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

2014年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85分) 听力部分 听力(共15小题,第一、二节每小题1分,第三节每小题2分,共20分) :听小对话,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回答问题。 Where was the sweetest boat made? A. In Japan B. In China C. In France 2. Who is the new student? A. Tom B.Lily C.Mar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A. Rainy B. Sunny C. Windy 4. What does Jack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 A. A teacher B. A doctor C. A reporter 5. What does Fred think of the movie Avatar? A. Interesting B. Exciting C. Boring :听长对话,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回答问题。 听下面一段较长的对话,回答第6-7小题。 What is Jack like? A. Confident B.Clever C. Stubborn(固执) When will Jack hold a birthday party? A.On Monday B. On Thursday C. On Friday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8-10 小题。 Where will they go this weekend? A.The park B.The museum C.The zoo When will they meet? A.At 7:30 a.m B. At 8:20 a.m C.At 8:30 a.m How will they go there? A.On foot B.By bike C.By bus :听独白,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回答问题。 My father works in a __________. A.hospital B. school C. factory Home becomes my father’s hotel because he __________. doesn’t like our home B.is very busy C. opens a hotel We have the “Father Working Day___________at home. A.once a week B.once a month C.twice a month My father has to __________on the “Father Working Day”. A.go back home earlier B.help me with my homework C.do all the housework My mother was __________after hearing my father’s words. A.happy B. angry C.sad 二.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附解析)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稔(rěn)冬祥意蕴 B.楹(yíng)联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gāi)撰写 D.镌(jùn)刻锒锒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内涵吟咏 B.题签内涵涵泳 C.题写蕴涵涵泳 D.题签蕴涵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 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

2014年九年级英语中考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4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统一招生适应性考试 英 语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第1—8页。第二卷第9—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三节,满分30分) 做题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幅图中,选出一个与你所听到的内容相符合的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读两遍。 1. A B C 2. A B C 3. A B C 4. A B C 5. A B C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读两遍。 6. What does Alice look like? A. A good dancer. B. A kind girl. C. A beautiful girl. 7. How much is the Coke? A. $6. B. $4. C. $2. 8.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film? A. The story is funny. B. The film lasts too long. C. The music sounds nice. 9. Who’s Jack going to see? A. His grandmother. B. His father. C. His mother. 10. How old is probably Miller now? A. Fifteen. B. Seventeen. C.Thirteen. 第三节(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15分) 听下面3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小题。 1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ay happen? A. At school. B. At home. C. In a hospital. 12. How long will the girl probably stay there? A. One week. B. Two weeks. C. Two days. 13. Is the boy going to see the girl tomorrow? A. I’m not sure. B. Yes, he is. C. No, he isn’t.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小题。 14. Why did the girl want to see Zhang Wen? A. To ask for her keys. B. To clean the streets with him. C. To return his keys to him. 15. How many times has Leshan been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A. Once. B. Three times. C. Two times. 16. What will the girl probably do next time? A. Clean the streets. B. Come to see Zhang Wen. C. Leave Zhang’s keys in her room.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小题。 17. What’s the best time to Greece? A. August. B. April to June. C. December to February. 18. The temperature in the southeast is that in the northwest in August. A. higher than B. lower than C. the same as 19. If you go to Greece in May, . A. you can find a cheap hotel easily B. you can enjoy skiing in the northwest C. you’d better wear sunglasses 2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statement below is 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