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们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 ,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blue……,因而我们在对话中,尤其在情景会话中,可以补充更多这类的内容:如in black and white, give sb. green light, in blue mood等等。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有深入的了解

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村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现在的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不但深感困难更有甚者因为没有多大的课外应用机会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而放弃英语。因而谈不上学习语言,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的交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科书不应只有文字和个别图片、录音带。作为更真实和客观的反映,我们的教材必须附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与内容有关的相片、真实图片等;增加可收视性的教学媒体,如教学软件、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给学生以最近现实的情景,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和现有效果的教育,更符合直观教学,并更能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可视性的了解和接触,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处理和应用,从而达到真正素质教育的效果。

所以我们应通过教材的改革、更新和教学媒体的完善;教学工作者更新和完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日后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英语教学工作者而言,更应该深入了解和熟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与内涵,从而培养好一代代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张连仲3月21日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

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以上议论了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o/Hi/Sory/Pardon/Thank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有些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种想法虽可以理解,但应帮助克服。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

“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

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这种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与现在流行的“五步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明显的共同点。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最后谈一下思想教育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大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要求。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时时注意贯彻。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使他们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为下世纪初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任务,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 有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There o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5-03-10T16:10:29.78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2月总第75期供稿作者:王芳[导读] 在字母教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听”的好习惯,让他们边听边辨别,引导他们注意听音、看口型,同时进行模仿。 王芳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初级中学265413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虽然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由于农村英语师资力量缺乏,大多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加之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英语语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语音知识知之甚少,多数学生不认识音标;有的即使认识一些也读不准,要不就张冠李戴;有的会读音标,却不知如何拼读单词。升入初中后,教材是面向已学过三年英语的学 生水平进行编写的,语音已不是教学的重点,也没有系统地、有条理地对语音进行梳理。而新教材中的词汇量大,难度大,初一就出现了很多长词、难词。很多学生因为不懂一些基本的读音规则而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越背越错,而且只能是瞬间记忆,成了影响单词记忆与积累的拦路虎。试问,一个学生上课时如果想听听不懂、想说说不出、想写又写不下来,那他除了放弃还能做什么呢?反之,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能力,就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其他各种能力打下基础,甚至可以脱离教师进行自学。 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的语音教学策略: 一、听辨练习 众所周知,会话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但是,人们学习口语交流并非始于说,而是始于听,听觉系统接受正确的语音信号刺激是正确发音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音教学中一定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坚持先听后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应多说英语,语音语调要好、要美、要有声有色,要不厌其烦。在字母教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听”的好习惯,让他们边听边辨别,引导他们注意听音、看口型,同时进行模仿。 二、寓教于乐 都说语音教学难教、枯燥。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如果在教法上来点“味精”,即穿插些趣味活泼的游戏,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来加快认读,能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紧张而激烈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效果会事半功倍。如:给音素找到相应图片的“找朋友”游戏,紧张而又愉快的音乐传卡片拼读游戏,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在教学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特点,投其所好,把语音“化”到韵文中,让学生在朗读、演唱中感悟语音规则。 如在渗透〔ei〕的发音时,我采用了韵律诗: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在教〔p〕的发音时,我编了一个简单的绕口令:A pink pencil is in a purple pencil case.为了体会字母“i”的发音,我又编了:A big pig is drinking milk. 时间长了,学生甚至可以自己编一些简单容易的顺口溜,使语音教学富有趣味性,学生自然愿学乐学。 三、积土成山 有了良好的语音基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语音规律,让他们自己去感悟总结。如在教ear组合的发音时,我先用电脑呈现ear、hear、dear、near等单词,提示学生们留意字母组合ear的发音,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们先感知所发的音,然后教学生这个发音的写法,同时举出其它例子,如pear、earth等,说明ear组合也有其它发音,杜绝学生单一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 在教辅音字母组合发音的时候,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如:wh组合的发音,先给出where、why、when等词,找出发音[w],然后给出单词who、whose、whom,找出它的另一种发音[h],最后说出发音规则:wh在字母o前发[h],在其它字母前发[w]。 当然,有些清辅音和浊辅音是成双成对的,可用对比法来区别。如:th组合的发音,区别两列词three、birthday、 third、thin和that、this、mother、brother、father。找出规律:一般来说,在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中的th发浊辅音。 四、连读的教授 解决了学生音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便被突显出来,即连读问题。这对学生而言是个“老大难”,学生提到“连读”就皱眉,不但难学,而且对其有恐惧心理。如何掌握句子节奏中的“连读”?我认为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让学生跟读录音带进行模仿,即要求学生跟读教本中的连读短语、句子,这就构成了解决“连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教唱英文歌曲。“连读”是学生相对陌生、难以把握的技能,我们可以采用教唱英文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连读”。在教唱歌曲时,应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汉语歌曲的英文翻唱,因为这些歌简单易学。这样做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学唱英文歌曲的兴趣,最终达到掌握“连读”的目的。 3.模仿对白。语调能帮助我们表达喜悦、忧伤、惊奇、懊恼、愤怒等不同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语调,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着语气语调的应用。让他们模仿电影中的精彩对白,使学生在模仿对白中把握了语调的运用,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能“包打天下”,具体选择或运用什么教学策略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特点。作为英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创造性地驾驭教材,才能改变语音教学低效的现状,也才能真正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质量。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语言与文化 论文(英文)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bstrac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Know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help our communication. Instead, it will cause many communicative barrier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example to explain it’s impact o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了解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的交际。相反地,缺乏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本文列举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关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s,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交际 1. Introduction As we all know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ll human activity. It’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ocial life of human. You can not imagine the world would be without language. Nevertheless,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language is so mystical that people do not acquaint it entirely so far.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life and national spirit.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the genetic code of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 formation and individuality. This speci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affinity and cohesion of a country.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keep variety of our global cult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Lik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language is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it occurr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anguage is with nationalit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ften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Language is also human creation.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wealth of human society .We can say that language has all the attributes of culture, so language i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one of the many cultural phenomenons. The human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2).Language i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Although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generally can't exist being independent from language. Only through language, culture can be preserved, extended and spread.

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Since human being appeared ,all kinds of languages came into being bir by bit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cultures, varieties of cultures grew ,too .What we can not deny is that there is a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 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phenomena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imately related. Both phenomena are unique to humans and have therefore been the subject of a great deal of anthropological, sociological, and even memetic study. Language, of course, is determined by culture, though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is true is now under debate. The converse is also true to some degree: culture is determined by language - or rather, by the replicators that created both, memes. ●Language as Determined by Culture Early anthropologists, following the theory that words determine thought, believed that language and its structure were entirely dependent on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existed. This was a logical extension of what is termed the Standard Social Science Model, which views the human mind as an indefinitely malleable structure capable of absorbing any sort of culture without constraints from genetic or neur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vein, anthropologist Verne Ray conducted a study in the 1950's, giving color samples to different American Indian tribes and asking them to give the names of the colors. He concluded that the spectrum we see as "green", "yellow", etc. was an entirely arbitrary division, and each culture divided the spectrum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is hypothesis, the divisions seen between colors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language we learn, and do not correspond to divisions in the natural world. A similar hypothesis is upheld in the extremely popular meme of Eskimo words for snow - common stories vary from fifty to upwards of two hundred. Extreme cultural relativism of this type has now been clearly refuted. Eskimos use at most twelve different words for snow, which is not many more than English speakers and should be expected since they exist in a cold climate. The color-relativity hypothesis has now been completely debunked by more careful,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studies which show a remarkabl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cultures divide the spectrum. Of course, there are ways in which culture really does determine language, or at least certain facets thereof. Obviously, the ancient Romans did not have words for radios, televisions, or computers because these items were simply not part of their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same vein, uncivilized tribes living in Europe in the time of the Romans did not have words for tribunes, praetors, or any other trapping of Roman government because Roman law was not part of their culture. Our culture does, sometimes, restrict what we can think about efficiently in our own language. For example, some languages have only three color terms equivalent to black, white, and red; a native speaker of this language would have a difficult time expressing the concept of "purple" efficiently. Some languages are also more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初中语音教学教案英文

初中语音教学教案英文 【篇一: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房县白窝中学王厚平 一、教学任务: ①音标知识的简单介绍; ②音标知识的重要性; ③教学音标: a,辅音:能正确识读 28个辅音; b,元音: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二、教学重点: ①开、闭音节的区分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② 28个辅音的认读,尤其是6个爆破音的认读。 三、教学难点: 开、闭音节的区分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梵音和28个辅音的认读 四、教学步骤: step one everyday english(日常用语) ⒈----good morning,hellen!(afternoon/evening) ---- good morning,alice!(afternoon/evening) ⒉---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⒊----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and you?/ i’m ok.thanks. ----i’m fine, too. ⒋----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mary/tom. (i am mary) ⒌--- can you spell it,please? ---- yes, m—a—r—y,mary. ⒍---- are you clear? ---- yes.?no. ⒎read after me,please. ⒏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⒐exchange, please. (注;第6、7、8、9的项目只要求学生明白指令并作出反应即可) step two ①简单介绍音标的知识,(联系汉语拼音)

浅谈初中英语学习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建议

浅谈初中英语学习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建议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何舒蕴 摘要:初中语音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文章叙说了语音对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中国人学习英语语音的一些障碍,提出了模仿、反复练习等教学方法,技巧与一些练好英语发音必备的窍门。 关键词:初中语音教学重要性;教学方法;学习语音障碍;语音技巧 目前,英语被世界上很多人广泛运用。据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的英语使用者约有7亿5千万,其中大约3亿5千万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其他4亿左右是非母语英语使用者。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英语使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语是在我国学校里的一门必修课,与语文和数学同是主科。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甚至有的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但是,在我国想学好英语确实不容易,多多少少的“新东方多媒体英语,华尔街英语,奥林匹克英语,雅思,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数之不尽,从幼儿园就有外教教学,教导小朋友唱英文歌。小学老师要求参加奥林匹克英语竞赛,中学老师要求参加全国CCTV英语能力竞赛,英语高考,大学参加英语四六八级,还有出国的英语等级……学生们总围绕着这26个字母在那里兜圈。有困惑的,有迷惘的,有灰心丧气的,有被逼到墙头的。你可以再电视上看到许多推销英语产品的广告中那些皱着眉头的小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始对英语产生了厌倦感,感觉学不好英语就低人一等。这个不错,在如今毕业生找工作的大潮下,英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标准。人们常常问到:“你考级了没?考多少级?”其中这里本人摘录了万科房地产在聘请毕业生的一些要求: “作为万科来讲,我们都是在国内开发房地产业务,我们对英语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的公司内部,我们一方面有机会需要来涉及到一些英语资料的查询和翻译的工作,第二个我前面谈到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可能是国际上的专业的机构,也希望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英语上起码的要求,从这点讲,英语四级不能作为高的要求,只要每位同学对英语是重视的,不是过不了关,比如说你英语达不到四级,日语达到二级也可以。最近我们跟美国一家事务所初步考虑这样的活动,选派我们的同事到那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英语提出很高的要求,刚才谈到我们出国交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在这种出国交流的时候,不可能每一个团都派翻译,也不可能每一个翻译跟着每一个同事,你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英语过不了关是不行的。”可见学习英语在不同层面是很有需求的。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想学好英语,偏偏在这路上时崎岖不平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有很多障碍,第一是难记单词。网上有很多寻求记住单词的方法,但是其实万变不离其中,要学好英语就要分析英语这种语言的基本,以及与自己本国语言的迁移作用。 一、语音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粗略分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拼音文字(如: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它的文字形态是由若干个字母连接在一起来组成文字,另一种文字是象形文字(如汉语),它的文字形态是由几何图形来组成文字,文字的样子就像是一幅幅画。日语是唯一的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组合的文字,而其他语言)就一律都是拼音文字了。 刚才说到,既然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最大的特征就是“表音”,一个英语单词究竟该怎么写,几乎完全取决于单词的发音。书写一个单词时,主要靠按照发音来书写出单词的字母;要记住一个英语单词,也主要靠记住单词的发音。因此当有人说,学英语就是在学发音,我基本完全赞同。 按照这样一个标准,发音在学英语中就太关键了,说发音关系到学英语的成败,一点也不过分。 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只是追求对学生进行语法或者句型的操练,就忽略了语音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实,这可以说是本末倒置的。没有根据事情的发展规律而做事情也是事半功倍,讨劳无功的。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谢鼎时 08电子商务2班 0820420208 摘要: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于英语语言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对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就非常的深远,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和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现代英语就是在不断融合各名族的语言文化而逐渐产生的。 关键词神话人物语言与文化英语文学发展关系 一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希腊罗马神话是神话中的精品,它诞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有文字记载之处,流传数千年,具有长久的魅力。希腊罗马神话堪称是西洋文学的源泉。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英语发展史上来分析,不列颠岛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是连接地中海的水路中间站,公元前七世纪以后,前后三批外来者入侵,第三批为凯尔特入侵者,他们于公元前1世纪到达,占据了今日伦敦及其周围的埃塞克斯等的大部分地区。大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同高卢(Gual)有联系,在高卢人反对罗马帝国入侵的战争中支持他们,给他们提供庇护所。恺撒军团征服高卢后,遂移师海岛。 于公元前55年登陆大不列颠岛,其后又反复较量,终在公元前43年完成了对大不列颠的征服。在其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统治。那时候还没有明确形成英语这种语言,然而民族已经形成。罗马文化对大不列颠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进行的。而不列颠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英语语言文化的起源和代表。待到中世纪末期,欧洲的民族地域渐渐划定, 民族国家先后出现,民族语言相继形成,英语语言也随即而生,民族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为了更好的巩固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人民要求阅读民族作品的欲望渐渐增强。在民族发展初期,民族译者更多的将目光集中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及文化里面。所以,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创造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策略,介绍了英语语音教学方面的体会,以及语音教学的方法和探讨,旨在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优化语音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音 在本人执教的这些年中发现了一种怪现象:初中学生在初一开始学习英语时,都怀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愿望,希望学好英语。但时隔不久,有些学生就开始消极、灰心、厌烦、甚至放弃,形成大面积掉队想象。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发现其根源在初一,且关键在于语音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想象屡见不鲜,而根据汉字注音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初一不打好语音基础,就会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留下严重的“病根”。它会严重阻碍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语音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保证正确的输入与储存 学会正确、准确的英语语音语调,才能把所学的英语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声音形象输入大脑并储存起来。这种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在大脑中的输入与储存是学好英语的基本保证。

其次,保证正确的理解听到的英语信息 只有自己储存的英语语音语调形象正确、规范,才能够听懂他人说的或录音、广播等媒介输入大脑中的正确、规范的英语。那些用不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储存的英语语言材料,是不可能与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的输入产生可理解的共鸣的。所以,凡语音语调不正确的英语学习者,其听力理解能力都很差。 再次,保证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 学好英语语音语调是打好英语学习的关键。英语语调学好了,记忆单词,输入句子,英语朗读,提高口语,进行阅读写作,乃至自学英语都有了坚实的基础。相反语音语调学不好,连单词的拼写都成问题,记忆单词、句子难,不但听力差,而且说的能力也无法提高。不仅学不好口语交际。而且阅读和写作也大受影响。更难以获得自学英语的能力。事实证明,许多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的“暗病”都是由于最初没有打好英语语音基础所致。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语音教学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好学习英语的第一关-----语音关,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恪守以下教学要点。 1. 听清模仿与规则对比相结合 初中学生学习语音,主要的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听是学习语音的第一步,先听清楚、听准确、听仔细、听充分,才能了解音的特点:音质、音色、音长、音响等。所以先听音,后模仿,听清发准,这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我们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教师和录音提供的标准语音语调,而且要听清、听准、听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模仿时,可以先集体模仿,然后可以单独模仿。集体模仿可以节省时间,大家齐声开口练习发音器官,使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敢于与大家一起练习。个别单独模仿才能检查出学生模仿的质量,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纠正。 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音和调,仅靠模仿还不够。必要时应辅以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具体把握好发音的限度。例如,告诉学生发[e]时,上下牙之间可容一指宽的距离;而发[?]时,上下牙之间可容两指,这样学生练时就有了大致的标准。又如,仅向学生说明一般疑问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实践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19-05-20T17:08:53.423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作者:赵晶 [导读] 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实际教学中初中英语语音却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关于语音教学的问题,包括忽视语音教学、缺少语音实践、缺少听辨练习以及缺乏语言环境等。采取有效的方法,重视音标教学,活用教材,创造机会,加强实践,及时纠错,强化朗读,培养语感等等,以实现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拼读单词、正确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云南省昆十中 一、英语语音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语音教学 在现阶段中考英语测试中,对于英语语音知识的考查几乎没有单独出现过,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不免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部分当作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这就导致了对于英语语音教学的忽视,只把语音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使语音教学无法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正是由于英语语音教学一直属于从属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语音的积极性,延缓了语音教学的发展,阻碍了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初中学生无法辨别音标,尤其对很多形近音标的读音常常混淆。 (二)缺少语音实践 语音学习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现在很多英语课堂教学侧重理论知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大多数教师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讲解,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语音知识不重视,学生只是被动地跟读、做笔记,从而导致学生拼读和朗读能力较弱,书面能力明显强于口语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嘴型不到位或受方言的影响,常常读错音标,这就一定会影响到学生正确的读音,影响英语学习的深入和应用。 (三)缺少听辨练习 一门语言能够被很好地应用,学会听辨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学会了怎样听、如何辨音,才能做出正确发音,实现正确交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发音不准归结为听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听力不重视,对听力练习不认真;其次,缺乏听音技巧和方法,常常找不到所听内容的重点;再次,听力练习机会少,无法从量变达到质变。只有知道如何去听,怎样辨音,才能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听音辨音能力。因此,在英语语音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音练习,通过发音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发音的位置和变化,使唇、舌、齿、腭等各个发音器官协调配合,从而慢慢确定正确的发音位置。 (四)缺乏语言环境 学习语言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缺少语言环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家庭和社会无法提供纯正的语言使用场景,所以学校便成为学生输入输出英语的最佳场所。如果在英语课堂上,仍然忽视提供良好的语言语音练习环境,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只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少有机会实践和锻炼,就会加剧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改变英语语音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音标,贯穿教学 学习音标是英语语音学习的基础,每个音标都有相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将音标教学融入语音教学中,在讲授新单词时,利用1~3分钟时间将重点字母或组合发音方式传授给学生。此外,鼓励学生做好记录,随时更新整理,便于及时复习。教师应定期将讲授的音标进行总结归类,辨析易混词,引领学生反复操练,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脉络,加强语音记忆。从初一上册预备单元开始,教师就可以逐渐让学生了解一些音标及其读音,从简单的音标开始,让学生知道辅音/p//b//t//s/是由字母p,b,t,s发出的,再逐步介绍单元音、双元音和其他辅音的发音规则。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音标的认识从肤浅到深入,从零散到系统,增加自觉加强语音练习,强化语音记忆,直至脱口而出流利的英语。 (二)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3个导入单元,介绍了26个英文字母读音及其书写,同时每个单元都附有对应的音标和音素。英语教师要仔细给学生介绍字母、音素、音标之间的关系,讲解基本的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引导学生通过拼读音标,独立练习新单词发音,并及时给予更正,通过反复操练、强化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音发音以及灵活运用语音的能力。另外,根据教材内容或班级学生水平,教师可以将整个学期划分为若干部分,统一带领学生回顾、总结之前分散的语音知识,利用音标把最近几个单元的单词进行归类,从而既复习了音标及其读音,又复习了所学的单词,做到活学活用,熟练应用教材。在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语音学习,认识比较模糊和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在进行单元复习的同时,选出四个音素让学生把本单元遇到的单词进行归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不仅复习了单词、拼读,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归类练习巩固提高的提升之中。 (三)创造机会,加强实践 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常常过多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实际运用英语口语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学生常常会写不会说。对此,英语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多加强学生的语音练习,使学生在平日生活中注重英语发音的学习、积累以及练习,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表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语音学习中,不断复习强化语音知识。英语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编排英文话剧,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自主设计对白。通过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在各种场景练习中纠正发音,在英语表演中展示学习成果。 (四)及时纠错,相互交流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比如组织多种课堂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英文卡片进行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接触英语发音,反复练习发音,及时纠正发音。教师需要关注每位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发音,适当复习同类语音,努力达成语音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启示与引导十分重要,需要教师不断寻求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和提升教师的个人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