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 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 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为斑片。

3、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合可留瘢痕。

1.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色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2.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生长速度0.27_0.4毫米

3.原发性皮损,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种类,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4.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增生性瘢痕的特点成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

5. *斑贴试验(patch test)

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目前临床用于检测V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

6.PHN,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愈合后均伴有N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

7.皮损消退后(通常4w)神经痛持续存在则为带状疱疹后遗N痛

8.同形反应(isomorphism)Kobner现象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损相同的皮损特征。要发生在真皮乳头层及其以下,表示为活动期9.体癣,除头皮、毛发、掌足石(两个合起来写zhi)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10.股癣,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11.手癣,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

12.足癣,累计足趾间、足(同上zhi)、足跟和足侧缘。

13.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

14.交叉过敏,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同化学集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反应15.红皮病性银屑病常有用药不当引起,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有沟纹。16.风团(wheal):

为真皮浅层水中引起的暂时‘隆起性皮损。皮损可以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17.苔藓样变:lichenifieation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境界清楚。

18.STD:性传播疾病,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腥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

19.Auspite征:点状出血,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20.Koebner现象:典型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且密集,搔抓后皮损可呈串珠状排列,即自体接种反应或称Koebner现象

21.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s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②15~45s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③1~3m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22.薄膜现象: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这一现象称为薄膜现象,常见于银屑病。

23.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Nikolsy sign,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疹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泡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24.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

25.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

26.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27.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易复发。

28. SSSS,(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特征表现是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无口腔粘膜损害,皮肤有明显的疼痛和触痛。大题

1.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消化道粘膜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缺血性骨坏死、精神神经症状等,可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较常见药物性柯兴氏综合症。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如果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病反复或病情加重,称反跳现象。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异常,痤疮、毛囊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对于特殊的部位由于皮肤结构特殊或对皮肤吸收力较强,应慎用。婴儿体表面积较大,也应避免大面积外用。

2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2.正确选择外用药物的剂型,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1)急性皮斑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透液时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者,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3)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酊剂涂膜剂等(4)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或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3.单纯性疱疹分类、特点及部位:1初发型(1)疱疹性龈口炎,群居性小水泡,可形成浅表溃疡,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口腔、牙龈、舌、硬额、咽等(2)新生儿单纯疱疹,皮肤口腔粘膜结膜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发热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3)疱疹性湿疹密集型水疱或脓疱,融合成片,水泡中有脐凹周围有红晕。躯干上部,颈部和头部。(4)接种性疱疹,群集行水疱在接触部位(5)疱疹性结膜角膜炎,圆板状溃疡2复发型早起自觉灼热,随后出现红斑群集行小丘疹和水泡数天后糜烂结痂而愈合。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治疗:核苷类药物是抗HSV(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的药物

4.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p63)带状疱疹的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根病①季节:春秋②年龄:成年人多见③前驱症状: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④好发部位:依次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⑤皮损特点: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红斑—栗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水疱,簇集分布而不融合,疱液澄清,周围红晕,各种水疱群间皮肤正常。沿某一神经带状排列,呈多发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正中线⑥自觉症状: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灼烧感⑦病程:2~3周,老年人3~4周⑧预后: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特殊表现:眼带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5.真菌皮肤病的特点1,抵抗力差不耐热2紫外线、X线均不能杀死真菌3甲醛、苯酚、碘酊和过氧乙酸均能迅速杀死真菌,乙醇不能杀死真菌

头癣的皮损特点及预后1黄癣,起初为针尖大小的蛋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头皮,如碟状,除去痂后皮下炎症明显成潮红糜烂面,病发干枯无光泽、变脆易折断,毛囊破坏并形成永久大面积秃发,预后留下萎缩性瘢痕。2白癣,圆形或椭圆形斑,上覆白色鳞屑附近出现皮肤较小的相同皮损,称母子斑,高于头皮2-4毫米处折断,残部包绕白色套装鳞屑称菌鞘,青春期可自愈毛囊不破坏不形成永久性脱发,预后不留瘢痕。3黑点癣,初起为散在灰白色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就折断,残根在毛囊处形成黑色点状,内型感染预后留有脱发和点装萎缩性瘢痕。4脓癣,头皮感染性超强的超过敏反应,本病破坏毛囊预后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实验室检查:滤过紫外线灯检查:黄癣暗绿色荧光、白癣亮绿色、黑点癣病无荧光6.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脓癣治疗同上切记切开引流

7.简述足癣的临床分型,各型临床及外用药治疗特点:足癣可分为三型1水疱鳞屑型,好发于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皮损可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是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2角化过度型,好发于掌跖部及足跟,皮损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皮损可向手足背蔓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