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策划书

学《论语》策划书
学《论语》策划书

孔子首开儒学宗风,顏回把握孔门心法切要精准,曾参以仁为己任,孟子继承孔子仁教,确立性善意旨,他们的学说理念,紧紧扣住了天下苍生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值得我们效法学习。孔子的《论语》以“仁心”為兼善天下依据,不但树立起自己的生命格局,也开展了二千余年来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他言语平易踏实,亲身实践如何“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我们后代子孙留下超凡入圣的具体典范。机械建筑学院迎评促进,引导学生文明修身,为此机械建筑学院宣传部开展这次弘扬国学,学解《论语》的长期活动。

一.活动题目:

文明修身·育心经典之品读《论语》

二.活动意义及目的:

1. 弘扬国学,带动全校师生学《论语》,解读《论语》的热情。

2. 提高同学自我修养的全面发展: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 能够善用时间:走过路过就能学《论语》。

4. 真正理解《论语》中的精神,做个正直磊落的人。

5. 让同学们认识到要做个现代君子:君子应以道义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

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努力完善自我,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6. 通过开展这次活动,鼓励同学做个人际沟通的高手:人与人之间不是简单的

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人际交往应该做到和而不同、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 彰显机械建筑学院对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视。

三.活动准备:

1.对系宣传部的黑板等必需品进行修正。

2.发动宣传部干事及同学积极搜集经典的《论语》语句及注释。

3.每周筛选出经典的语句供以板报的形式展出。

四.活动内容:

1.第一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第二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第三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第四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5.第五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国学经典85--100翻译

8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8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8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8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以上解释二选一 89.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译文】 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大学》全文及解释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原文】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

国学经典:《大学》 第八章 修身先正心

国学经典:《大学》第八章修身先正心 【大学第八章修身先正心】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传7)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 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 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 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读解】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 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实 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 的是,埋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 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

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仅仅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几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大学全文及解释

大学全文及解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大学》全文及解释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于大学的宗旨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6【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7【原文】“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译文】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 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9【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论语全文(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shí 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 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qín wèn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én qí zhèng qi ú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yǐ dé zhī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én zhī qiú zhī yú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个人述职报告】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得感受。以下是分享的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的文章,欢迎阅读!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

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今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 __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大学中庸全文

书名:《大学》 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论语(带拼音版)完整版

论语

xuéér dì yī 学而第一 wéi zhèng dìèr 为政第二 bā yì dì sān 八佾第三 lǐ rén dì sì 里仁第四 gōng yě cháng dì wǔ 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 雍也第六 shùér dì qī 述而第七 tài bó dì bā 泰伯第八 zǐ hǎn dì jiǔ 子罕第九 xiāng dǎng dì shí 乡党第十 xiān jìn dì shí yī 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 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

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 季氏第十六 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 wēi zǐ dì shí bā 微子第十八 zǐ zhāng dì shí jiǔ 子张第十九 yáo yuē dìèr shí 尧曰第二十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 使民以时。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诵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五、六年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1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

1《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 全文及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

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 shí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 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 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ò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fù zhī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 dào kě wèi xiào yǐ 道,可谓孝矣。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chǐ rǔ yě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ān mǐn yú shìér shèn yú yán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ān kě wèi hào xué yě yǐ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zǐ yuē bù huàn ré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én yě

论语学而篇教案精编版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

国学经典语录100条

国学经典语录100条 甲思想类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

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周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礼记》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

《大学》全文及解释

《大学》全文及解释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

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论语(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y xu??r shí xí zh? bù yì yua hū yǒu p?ng zì yuǎn füng lái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bú yì la hūr?n bù zh??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y qí w?i r?n yt xiào tì?r hào fàn shàng zht xiǎn y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r hào zu? luàn zht wai zh? yǒu yt jūn zǐ wù bt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btn lì?r dào shyng xiào tì yt zht qí w?i r?n zh? btn yú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zǐ yuy qiǎo yán lìng sa xiǎn yǐ r?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yng zǐ yuy wú rì sün xǐng wú shyn wai r?n m?u ?r bú zhōng h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ng yǒu jiüo?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y dǎo qiün shang zh? gu? jìng shì?r xìn ji? y?ng ?r ài r?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 使民以时。 zǐ yuy dì zǐ rù z? xiào chū z? tì jǐn?r xìn fàn ài zh?ng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r q?n r?n xíng yǒu yú lì z? yǐ xu? w?n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y xián xián yì sa shì fù mǔ n?ng ji? qí lì shì jūn n?ng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zhì qí shyn yǔ p?ng yǒu jiüo yán ?r yǒu xìn su? yuy wai xu? wú bì wai 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zh? xu? yǐ 之学矣。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1)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者,鲜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 好 犯 上,而 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务 本, běn lì 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孝 悌 也 者,其 为 仁 之 本欤。(2)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3)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4)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 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国,敬 事 而 信,节 用 而 爱 人, shǐ mín yǐ shí 使 民 以 时。(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