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鱼腥草注射液事件_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

从_鱼腥草注射液事件_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
从_鱼腥草注射液事件_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

鱼腥草注射液法定质量标准

鱼腥草注射液 Yuxingcao Zhusheye 本品为鲜鱼腥草经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制法】取鲜鱼腥草2000g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初馏液2000ml,再进行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约1000ml,加入7g氯化钠及5g聚山梨酯80,混匀,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5ml,至分液漏斗中,加稀盐酸1ml,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5ml,分取氯仿液,挥干,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3ml使溶解,加二硝基苯肼试液1ml,振摇,即生成橙红色沉淀。 (2)本品2ml,加品红亚硫酸试液3-5滴,放臵片刻,即显粉红色或红紫色。 【检查】pH值应为4.0~6.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Ⅶ G) 异常毒性取本品,依法检测(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 C),按静脉注射法给药注射,应符合规定。 热原取本品,依法检测(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ⅩⅢA),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3.5ml,应符合规定。 不溶性微粒取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本品1瓶,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X C)。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U)。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OV-17毛细管柱,柱温为120℃,理论塔板数按甲基正壬酮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校正因子测定取正十五烷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0.3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对照品5mg,精密称定,臵1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液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ml,臵具塞试管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0μg,摇匀,吸取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二则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二则 作者:金京丽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医案;冠心病;头痛 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今天,中药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忽视中医辨证论治随意使用的现象。因此,所引发的种种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据上海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统计,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4%[1]。现将近年来采用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两则报告如下: 1 黄芪注射液误治冠心病 患者女性,5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日因反复出现心悸,气短,头胀痛,眩晕及心前区不适来我院就诊。患者主要表现为胸中满闷作痛,痛时有压迫感,心悸,气短,心急烦躁易怒,咯吐痰涎,口苦,失眠,舌苔黄,脉弦数。查:心电图Ⅱ、Ⅲ、avF、V1 5的S段水平下降,大于0.05 mV,Ⅱ、V5的T段低平,Ⅳ、avF的T段平坦,avF的T 段倒置,诊断为冠心病。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用药2 d后患者出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至第3 d患者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出现头痛,胸闷加重等症状。考虑为药物所致,嘱停药观察。停药3 d后再次给予黄芪注射液,再次给药第2 d出现胸闷,胸痛,乏力,证实该症状为黄芪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根据病人表现改用清开灵注射液。中医辨证:胸痹心痛(痰热内阻)。治则:清热涤痰化浊,宽胸止痛。处方: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15 d后胸闷,心痛,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大致正常,其余诸症消失。 按: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黄芪注射液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症等[2]。中医理论认为黄芪注射液性温助火,故外有表邪内有积滞,气实胸满,阳盛阴虚,肝旺多怒者,均不宜用[3]。本例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聚湿生痰,日久化火,痰热壅遏脉中,致脉道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发心痛。故本例患者使用温补药后痰热欲升,头痛欲裂,胸闷,胸痛症状加重。应当急以去之,改用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方进行改进制成的清开灵注射液。此药具阴寒药性,用于邪热,痰浊,瘀血,内风等所致的多种疾病。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等功效。故用于本患者可以明显缓解胸闷,心痛,头痛等症状,改善心电图,取得较好疗效。 2 葛根注射液误治头痛 患者男性,65岁,因生气教训孙子后出现头痛目眩,夜寐欠佳,时感两胁胀痛,口苦口干,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体检未查出阳性体征,多普勒超声示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诊断为头痛。给予葛根注射液治疗,用药1 d后出现头痛加重,未予重视,第2 d继续静点,静滴150 mL时患者出现头痛如劈,提醒该反应可能为葛根注射液所致,嘱停药观察。5 d后为证实不良反应确系葛根注射液所引起,继用葛根注射液治疗,治疗方法同前。结果与前述症状同。证实为葛根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经辨证分析立即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点,2 d后患者头痛症状逐渐消失,连用12 d后诸症痊愈。 按:葛根注射液是由葛根提取而成。葛根,味甘辛,性微寒,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之功。因本品升散力强,故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均忌用。而本患者之病是由平素多烦躁易怒,肝失条达,疏泄无权,气郁阳亢,循经上扰清窍而致。属禁忌之范畴。改用由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等药经现代技术提取成的脉络宁注射液取而代之。方中石斛、玄参、金银花滋阴清热,牛膝擅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故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赵淑敏.浅谈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7):1 074 1 07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也产生了新的给药方式--中药注射剂。本文主要从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映的因素着手分析,从而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出现不良反映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有效的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代替了中药给药的传统方式,为患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出现了不良的反映,为了大范围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制药技术和方法,减少不良反映的出现的问题。 1 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1.1药物因素中药材是中药注射剂中的主要原料。由于药材产地、气候、野生与栽培、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响,所含有效成分含量会有所差异: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不稳定。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中药饮片中含有生物碱、鞣质、木脂素、内酯、萜类、蛋白质、多肽和色素等多种成分,特别是鞣质和蛋白质本身就是致敏物质。有的植物药中含有致敏性高的成分。我国现在生产中药注射剂中,属于复方制剂的剂。由于化学成分复杂,配伍时也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和形成不溶性微粒,所以多成分的组成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同厂家生产同种注射剂时的工艺差异,也造成了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参差不一。 1.2使用因素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是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如無指征用药、超剂量用药、盲目联合用药、溶媒不当、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滤器差别、未按说明书使用等。有报道表明,在所有涉及中药ADR中。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导致的ADR为50,38%。 1.3患者因素 1.3.1个体差异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有很大比例。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免疫系统以及体内代谢酶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其中过敏性体质者更容易发生,约占所有ADR的25%。 1.3.2[1]老人婴幼儿以及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人的ADR发生率较年轻人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1~60岁ADR 发生率为14.4%,61~70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0%。小儿是新生儿和婴幼儿谷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3.3患者用药状态也可导致部分ADR的产生[2]。患者精神欠佳,空腹状态

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无菌制剂[1],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根据有关资料,现总结以下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供参考。 1 鱼腥草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是以鲜鱼腥草为原料提取,主要含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2]。药理实验证实,鱼腥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利尿作用。其注射液作为广谱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及淋菌性尿道炎症。不良反应:腹痛、血尿、过敏性休克、药疹、胃肠道痉挛、口唇麻木、发热、寒战、胸闷、恶心、呕吐、头晕、气促、寒战、大汗、血压下降、胸闷、胸痛、面部潮红。 2 葛根素注射液 本品主要成分为葛根素,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葛根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4]。尤其有较缓和的降低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5]。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脉及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不良反应: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痛、药疹、溶血性贫血、寒战发热,还可引起肝损害、肾损害,患者出现四肢乏力、黄疸以及转氨酶和血钾尿素氮明显升高等[3]。 3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异烷苷40多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和100余种黄酮化合物等[6]。黄芪的药理作用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使用黄芪注射液后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功能,随着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血流阻力指数,提高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减少局部血管痉挛及血管炎症所致继发性脑缺血。临床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淤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不良反应:头痛剧烈、心慌、寒战、高热、喉头水肿、药疹、过敏性休克[3]。 4 参脉注射液 参脉注射液系由红参、麦冬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经药理实验研究,可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及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对休克时各种病理性物质的清除作用,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能强心升压,改善冠状动脉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改善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消失、缩小率,临床常用于治疗气阳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救治

双黄连(粉)针剂 临床表现:呼吸道阻塞,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中哮鸣,痰多黏稠,双肺布满哮鸣音,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部分伴有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有的用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单纯表现为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应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可应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喉头水肿窒息者,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中枢衰竭者,选用呼吸兴奋药回苏灵、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有过敏休克迹象者,可用肾上腺素1mg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伴有皮疹、瘙痒者可选用异丙秦、扑尔敏。腹痛严重者口服或肌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恶心、呕吐严重者,应用止吐药,如灭吐灵;严重腹泻可应用鞣酸蛋白止泻,并补充水、电解质,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丹参注射液 临床表现:胸闷气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心慌,喉中满布哮鸣音。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皮肤黏膜的过敏,皮疹、皮炎、荨麻疹等。有的则表现为头痛。 治疗方法:停止注射,根据病情选用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药物,如沙丁胺醇喷雾剂;较重者可用氨茶碱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哮喘持续状态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困难者可吸氧或人工呼吸,伴有喉头水肿窒息者,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头痛可采用针灸疗法,可对症给予川芎茶调散、天麻丸等。 延琥宁注射液 临床表现:静滴注射液数分钟后迅速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喉中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发绀、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有的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多伴有腹泻,肠鸣音亢进,腹部平软,可有轻度压痛。 治疗方法:及时停药,呼吸困难、发绀患者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哮喘症状仍未改善者,可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平喘,严重支气管哮喘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腹痛严重者口服或肌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恶心、呕吐严重者,应用止吐药,如灭吐灵、氯丙嗪;严重腹泻可应用止泻药,如地芬诺酯、洛派丁胺等,注意及时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清开灵注射液 临床表现:用药数分钟之内出现频繁咳嗽,继之呼吸困难、哮喘、喉中哮鸣、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可见三凹征,烦躁不安,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皮肤潮红,风团,丘疹泛发,黏膜水肿。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若停药后哮喘症状未缓解者,可应用沙丁胺醇喷雾剂或肾上腺素喷雾剂。若患者哮喘症状严重,或呈持续状态,或伴有休克早期症状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皮疹者可口服扑尔敏或苯海拉明,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或静注维生素c;或静注2%氯化钙和5%溴化钠混合液。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及广泛使用,不良反应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查阅近年来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了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完善,药物自身特点,临床应用不规范,个体差异等。应采取加快GAP步伐,改进生产技术,完善质量标准,加强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上市后在评价制度等措施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effect which i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henomenon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By looking up adverse reaction of injection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I have summarized the reason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Most of adverse re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which cannot be guaranteed ,backw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drug characteristics, irregula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GAP, improv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king 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clinical rational use,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o on.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effect, cause, counter measures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成果,从它的出现至今中药注射剂凭借生物利用度高、疗效迅速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方面具有优于化学药注射剂的疗效。随着用药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报告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发生的“双黄连注射液致人死亡”、“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等几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质疑。据SFDA发布的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而中成药中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中药注射剂有17种。安全合理地生产使用中药注射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药物因素,医源性因素和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1.1药物因素 1.1.1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 中药材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原料,其质量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受到产地、采摘时间、炮制方法、储存运输、存放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含量会因这些因素的改变而产生明显不同。例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苷含量有明显差别:河北为0.140%,吉林为0.079%,甘肃为0.027% 。由于所含成分复杂,直到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明确的加工炮制质量标准。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对中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不同厂家加工出的药材质量不同,即使是同一厂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359665.html,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闫建坤刘剑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13期 [摘要] 系统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从多层面、广角度进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 因的分析。揭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和研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47-02 Discussion on cause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indu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YAN Jiankun1,LIU Jian2 (1.Baotou Medical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 Inner-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Baotou014030,China;2.Baotou Chaoju Ohthalmic Hospital, Inner-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Baotou 014060,China) [Abstract]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the reports of ADRs,which were reported in domestic related literature,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from the multile, the wide point of view of TCM injections.Allergic reactions of ADRs is the greatest obstacle to affect clinical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ome reference were provided for clinical safety,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ADRs;Rational use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为我国医疗保健和生存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不断进步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提取单方或复方药材中的各种活性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制剂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颇具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1]。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安全性成为中药注射剂一个最怕被触及,也最易受打击的软肋。本文拟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

近年药害事件

1. “齐二药”事件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用工业原料二甘醇替代药用辅料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 国家局调查结果表明:“齐二药”生产和质量管理混乱,检验环节失控,检验人员将二甘醇判为丙二醇投料生产,造成假药案件的发生 结局:5种假药现身市场,11名病人被夺去生命,《药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企业被关闭,职工失业 2.“欣弗”事件 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由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相关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由于使用它造成的上百例严重不良反应,其中8人不幸死亡 8月3日卫生部叫停“欣弗”,安徽华源药厂全面停产,近两千多名员工停工回家 停产后,其母公司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开盘后跌停,公司损失了1.967亿元市值 3. 广东佰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事件 非法购进血浆原料、不能提供有效完整的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套用正常生产批号上市销售,涉案药品市场流通量大于批生产记录产量,即实际销售量大于生产量。故意造假,套用正常产品的批号生产并上市销售,妄图逃避监管,把非法产品合法化,把违法行为隐秘化 佰易药业生产的药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导致部分患者检验出丙肝抗体呈阳性 结局:收回“药品GMP”证书,停止生产和销售产品 4. “刺五加注射液”事件 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 完达山药业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药品在流通环节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后被更换包装标签并销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在被雨水浸泡药品的部分样品中检出多种细菌。此外,完达山药业公司包装标签管理存在严重缺陷。完达山药业公司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包装标签管理不严,提供包装标签说明书给销售人员在厂外重新贴签包装。 导致云南省红河州3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的严重后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内蒙古中医药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038-0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 杨吉德*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医医院(755000)2012年7月25日收稿1.2.4忽视中药的用量:中药和西药一样,既能调节人的生理功能,治疗疾病,又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引起不良反应。这与其用量密切 相关。对不属于有毒中药的药物,超量用药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如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人参过量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10]。对安全用量范围的药物, 长期服用毒性成分也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牛黄解毒丸可引起砷 中毒,长期泡服番泻叶可能发生低血钾,也可能导致肝硬化[11]。久 服雷公藤片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2]。因此, 严格掌握中药的用法用量是安全用药的基本保证。1.3中西药物联用不合理1.3.1忽略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西药的配伍禁忌已引起重视,而中西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易被忽略,如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不宜与四环素类同服,因为会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吸收;牛黄解毒丸不宜与亚铁盐同服,容易产生有毒物质[13]。1.3.2不适宜的中西药物合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为了提高临床药物疗效、缩短病程,中西药物联用被广泛应用,但是,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却常常被大家所忽视,如含钾的中药夏枯草、白茅根配伍保钾利尿药易产生高血钾;一些酸性中药(如山楂、乌梅)与磺胺类药合用会出现结晶尿、血尿等[14]。2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2.1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抗生素滥用引发的不良反应危害极大,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非常重要,卫生部颁发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规范。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伤害。2.2个体化给药: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等都是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以提高药物疗效。2.3联合用药应考虑周全:在药物联合应用中以抗生素联合应用最为广泛,而滥用的现象也最多见。有些人在使用抗生素时喜欢 “撒大网”,多种抗生素齐上阵,总认为越多越好,抗生素之间除了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外,还可以产生拮抗作用及增加毒副反应,如 繁殖期杀菌剂与抑菌剂药物联用会影响疗效,头孢丙烯分散片与阿奇霉素合用将影响头孢丙烯的杀菌效果,因此,需要联合时应 做到合理联合用药,使联合后药物的疗效增加,毒副作用下降。 2.4通过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通过药物咨询服务进行合理用药指导使患者更好地遵从医嘱,配合治疗。药师应加强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作好用药的说明解释。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5推荐时间药理学:合适的给药时间可以有较好的疗效,人体内的药物浓度是受其机体生物节律影响的,每一种药都有其最佳的 给药时间。 所以,一定要考虑到人体的生物节律,以制定最佳给药时间和合理用药方案[15]。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早晨7:00~8:00一次给药效果好。高血压患者可采取与血压波动相对应的峰值时间给药,即上午7点和下午2点为宜。他汀类药物宜在傍晚或睡前服用[16]。所以, 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是成功治疗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17]。 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做好这门功课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用药的目标———安全有效适当经济,使全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骆惠娴.门诊药房咨询服务与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3):105. [2]周新,刘瑞凝,李宏杰.门诊处方点评实践及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87-89. [3]姜文谊,陈莉.我院2008年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 院导报,2009,6(22)189-191. [4]陈新谦, 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6-97. [5]谢惠民.合理用药[M].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27,101-102. [6]赖晓云,陈祖英.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 (1):101-102. [7]齐中元, 范克云.试论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J].淮海医药,2005,23(1):63-64.[6]张永强.合理使用中药[J].中国执业药师[J].2008,51(3):20-21.[9]翁维良.中药不合理用药与药害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 2003,(2):190-192. [10]刘东梅.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合理使用中药[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6):48-49. [11]骆小娟,王荣芳.番泻叶的功效及不良反应[J].北京中医, 2002,21(3):165-166.[12]王春雷,芦柏霞,候桂兰.中药不良反应浅析[J].安徽医药, 2006,1(3):220-221.[13]杨兵, 梁翠徽.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临床配伍点滴[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3(19).[14]黄海英,胡聪,张书峰.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1):35-36. [15]刘志强.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89. [16]文海棠,陈淑婷,汤异玲.依据时辰药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J]. 中国药业,2011.20(2):63-64.[17]杨立夫.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 (17):153-154.1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有关药物不良反应(ADR )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同时,患者对ADR 的认识程度、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有的患者更是出现了不必要的惊慌,临床大夫很感棘手。正像许多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一样,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也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弊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ADR ,既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从ADR 的定义中我们知 道,出现ADR 的药品,首先是合格药品,而不是假药或劣药;其次 是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由此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人们尚 未认识到的药品固有的性质决定的,因而它的性质决定了不良反 应必然发生,只不过发现和控制它的时间有早晚而已。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即使人参这样的滋补保健品、维生 素类药品等,如果超剂量或不合理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害。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 由于不良反应严重,国家药监局紧急停止使用的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38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在中药制剂的使用过程中,以下2项常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证不符致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虽然不像中药处方一样可随证加减,但每种中药注射剂都有其功能主治,决不可滥用。作为姓“中”的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也不能离开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只有对疾病做出正确的中医辨证后,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该药,并使其药效得到完全发挥,毒副作用降至最低。而在临床上,“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粉针,心血管病用香丹针(复方丹参注射液)”,这是医生(包括中医和西医)圈内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则。西医医生往往是依据药品说明书使用中药注射剂,而说明书上陈述的多为实验研究及药理学研究内容,功能主治或适应症内容也大多是西医病名,缺乏中医证的描述。这样的状况也让那些想要坚持辨证论治思想的中医们一筹莫展,只能是凭借对组方药物的了解与经验来用药。众所周知,西药的适应症是由其化学结构决定的,而中药的作用取决于药性,注射剂也不例外,中药注射剂本身属什么药性,一般情况下,在药品说明书上是看不出来的,不了解中药其结果必然是盲目使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中95%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生所开,这些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缺乏的临床医生在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在适应症的选择上必然就少了辨证论治,而多了“望文生义”,从而在临床上滥用中药注射液,直接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增加。 对策: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使用。 配伍不合理致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临床单独使用较少,多与其他药物(中西)联合使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pH改变、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等一系列变化。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特别是西药配伍应用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 目前,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如西药配伍应用,以达到中西药连用的协同增效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则容易引起注射液颜色改变等药液物理、化学反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配伍时,会立即出现浑浊,有时有絮状沉淀,有时析出结晶等。临床统计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较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尽量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2006年发生的“鱼腥草注射剂事件”中报道的222例严重不良反应病历 中,就有绝大部分病例有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应用史。因此,对临床中西药的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时需谨慎, 对策:尽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增多及应用逐渐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

说明 致:各省区经理 近段时间,由于个别厂家鱼腥草水针频频出医疗事故,导致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一份“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的文件,而我公司生产的“丽思青”——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也在其中。“丽思青”自上市以来,已销售了200多万支,一直以质量过硬、疗效确切著称,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例因质量原因导致的过敏反应,更谈不上医疗事故了。现在我们生产企业正在按照国家药监部门的相关要求对冻干粉进行质量稳定性检测,如果检测合格,即可以继续销售;如果确实是因为共性问题而不能销售,那么我们承诺将该品种召回。请各位省区经理等待检测结果,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会立刻通知。 通用药业商务部 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 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作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监测,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急、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病例报告。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防止意外用药事故或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做出以上决定。 这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主要包括: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目前在我国有100多家生产企业在生产这类产品。临床使用主要是抗感染治疗。 2003年8月,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通报,并提醒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范围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通报发出后,各地仍有大量的不良反应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频率增加。 从目前收到的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料分析表明,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主要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存在较明确的关联性。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来源和涉及企业、批号无明显集中现象,说明过敏反应可能是该类品种的共性问题。

几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几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液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方式,为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许多人认为,中药注射液很安全,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其实,中药注射液也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而且有些不良反应还相当严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就曾对某些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了通报,提醒广大群众予以重视,尽量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那么,常用的中药注射液都有哪些作用,患者在使用后又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呢? 复方丹参注射液(别名香丹注射液) 该药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降香。其功效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慢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该药的规格为每支2毫升或5毫升。其用法为:成人每次静脉推注4毫升,每天注射1-2次;或静脉点滴10-20毫升,每日注射1次;或肌肉注射2 毫升,每日注射1-2次。一般2-4周为1个疗程。儿童的用药剂量酌减。 在临床上,患者使用该药后主要可出现以下的不良反应: 1.过敏性反应:可在用药10余天后出现哮喘、皮疹、高热、剥脱性皮炎等症状。也有个别患者在用药后即可出现过敏反应。 2.神经系统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肌肉痉挛、末梢神经炎等病症。 3.循环系统:可出现心动过缓或低血压等病症。 4.消化系统:可出现急性腹泻、药物性肝炎和口腔溃疡等病症。 5.局部反应:可出现静脉炎等病症。 此外,还可出现性功能减退、眼球结膜出血等病症。 穿琥宁注射液 该药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其功效是:清热解毒、镇惊、抑菌、抗炎,主治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婴幼儿肺炎引起的高烧、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病症。该药的规格为每支40毫克。其用法为:成人每次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300-400毫克,分2-4次注射。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公斤体重5-20毫克计算,分2-4次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一般3-7天为1个疗程。 在临床上,患者使用该药后主要可出现以下的不良反应: 1.过敏性反应:可出现皮疹、药物热等症状,严重的还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2.神经系统反应;可出现抽搐及末梢神经炎等病症。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系统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从多层面、广角度进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揭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和研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一些参考。 [Abstract]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the reports of ADRs,which were reported in domestic related literature,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from the multile, the wide point of view of TCM injections.Allergic reactions of ADRs is the greatest obstacle to affect clinical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ome reference were provided for clinical safety,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ADRs;Rational use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为我国医疗保健和生存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不断进步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提取单方或复方药材中的各种活性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制剂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颇具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1]。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安全性成为中药注射剂一个最怕被触及,也最易受打击的软肋。本文拟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 中药注射剂具有传统中药和现代注射剂剂型的双重特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可概括归纳为患者的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和临床用药因素等三方面因素。然而,具体到某一类或某一品种中药注射剂,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个)因素是主要的,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诱因,至今尚没有定论[3]。 1患者的机体因素 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加,其中双黄连注射液早在2001年就因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并导致多名患者死亡而首先被通报。经研究发现,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的比例为最高,且反应类型多为速发型超敏反应[4]。还有鱼腥草注射液,自1988年批准上市,全国年用量近3亿支,50亿人次以上的患者接受了鱼腥草注射剂的治疗,至2006年4月13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494例,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近100例。绝大部分患者不产生变态反应,推测与特异体质有关。 2药物因素

鱼腥草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

鱼腥草注射液 工 艺 规 程 ***********有限公司

鱼腥草注射液工艺规程 (一)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鱼腥草注射液 剂型: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规格:10ml/支,每1ml相当与原药材2g.。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有鱼腥味。 包装规格:10ml/支×5支/盒×120盒/箱 批量:60L 批准文号:待批 (二)处方和依据 1. 处方: 原辅料处方量规格每100支量鱼腥草 2.0kg 提取液 聚山梨酯80 3g 分析纯 氯化钠9g 分析纯 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ml 每千支量 鱼腥草20kg 提取液 聚山梨酯80 30g 分析纯 氯化钠90g 分析纯 注射用水适量稀释至10000ml

每批量 鱼腥草120kg 提取液 聚山梨酯80 180g 分析纯 氯化钠540g 分析纯 注射用水适量稀释至60000ml 2. 依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二部

(四)生产工艺操作过程及条件 4.1原辅料的领取 根据本工艺处方及生产指令,车间领料员填写领料单,经车间主任签字后,按“原辅料领用发放规程”到原辅料仓库领取辅料。领料前,认真核对所领辅料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用及检验合格报告单和辅料放行单,核对无误后,称取规定量的辅料,需拆零称量的辅料,可以整件领取到车间称量室称量,剩余辅料包装密闭,挂上物料标签,并填上品名、批号、当次称量日期、剩余量,称量人签名。仓库保管员及车间领料员分别称量及复核,并在领料单上签字,运至中药提取车间,同步填写生产记录,与下工序进行交接。 4.2提取冷凝 取药材饮片,置提取罐中,以水浸没药材为度,冷浸1小时,加温至100℃,提取2小时,收集冷凝液,用整洁密闭的容器在洁净取样车内进行提取冷凝液的采集(洁净级别不低于10万级)。转入小容量注射剂车间,进行注射剂的配制。 4.3 配制 4.3.1 配制的洁净级别为10万级洁净区。配制应检查生产指令内容与生产所用的原辅料进行核对。取检验合格的鱼腥草蒸馏和辅料聚山梨酯80、氯化钠,清洁后脱去外包,消毒后经传递窗传至配制室,核对生产指令及处方,然后进行称量。 4.3.2 先向浓配罐内加入1/3量的合格的注射用水。 4.3.3 按照原辅料顺序进行投料,搅拌至全溶。 4.3.4用钛棒过滤器过滤至稀配罐。加注射用水至规定体积。 4.3.5 测试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再用钛棒过滤器过滤,进行灌装。 4.3.6 称量前应该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等,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 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经过验证的报告。 4.3.7称重前应先对称量器(定期由计量部门校验)校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称量,称量 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称量原始记录上签名。处方必须复核按处方量的100%投料。 4.3.8配料前应对配料罐的容量进行验证。每一个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 4.3.9配制时,每一种原辅料的加入和调制,必须由核对人确认并做好记录。配制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