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案

第4课时揭开金鱼死亡之谜(一)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点: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模式: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准备实验(引学)

首先对上节课制订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回顾。接着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小组成员按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先把一切物质环境都准备好,然后再把金鱼放进去。在每组实验器材的旁边应设立一个实验标牌,上面写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实验步骤,以及负责人等。

二、观察并记录数据(引探、引练)

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实验,所以应做好坚持观察一个月的准备。这项观察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进行。在观察之前首先应明确要观察统计的各项数据,你认为我们在观察其间应记录那些数据那?为什么?(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把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把各数据项制成表格。

表一

金鱼每分钟呼吸次数统计表______小组__月__日

缸号抽样观察鱼数总次数平均数

表二1#金鱼缸实验观察记录时间观察内容处理措施

水温(℃)每分钟呼吸次数进食活动水质

其他发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在观察中我应当注意些什么哪?观察环境是否就是一成不

变的?如果需要变应当注意什么?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为了尽量保证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进行定时观察,即在每一天固定的几个时间点去观察和记录数据。具体观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由于金鱼的生活还可能受到天气、气温等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我们还应提醒学生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等数据。

在实验中,还应定时对金鱼进行适当护理。如换水、投饵等等,但这些护理工作必须遵循不扰乱实验条件的原则。比如在“放养密度的实验中,如果要换水,就必须都换,不然就使水质环境这一因素发生改变,势必影响到实验结果。

三、课外延伸(拓展)

小金鱼饲养管理(二)

1.换水

鱼盆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在温暖季节,每天应换一次水。换水时,用虹吸管从鱼盆底部将积存在盆底的污物连同旧水一起吸出。吸出量是盆中水量的三分之一,然后换入经过曝晒、合格的新水。一次换水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金鱼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金鱼不能迅速适应新水环境而食欲减退。

2.注意水温和水中氧气状况

金鱼最适的水温是15~25℃,此时鱼体能充分摄取食物,迅速地生长发育。水温如高于30℃或低于10℃,鱼体则普遍厌食,活动迟缓,生长缓慢。如水温高于40℃或低于0℃,鱼体即趋于死亡。适合金鱼正常生长发育的水体中的水溶氧量,应不低于5.5 毫克/升。如果水溶氧量低于4.0毫克/升时,金鱼表现发呆、食欲不良、生长缓慢;如果水溶氧量是低于2.0毫克/升时,金鱼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并发出轻轻响声。进一步发展,鱼体就会窒息死亡。

因此,每天应定时检查水温及水中溶氧情况,如有条件,可装置小型增氧机来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量。观察水温和水中溶氧状况,是保证金鱼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天应至少观察一次。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五、布置作业

每天按时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完善数据表。

六、板书设计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一)

组装实验环境注意事项:准确控制变量条件

每个鱼缸要标清序号

注明负责人

在观察过程中改变实验环境时的注意事项:固定时间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金鱼死亡之谜

小学科学六年级 金鱼死亡之谜 老师,我带来了两条小金鱼。”“老师,我带来了一条小金鱼”。“老师,我带来了三条小金鱼”。最近,孩子们正在进行“养好小金鱼”的动物主题,所以纷纷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放在实验室里进行饲养。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我让孩子们自己照料好自己带来的小金鱼。孩子们接受了这个任务,非常认真,一有时间,就跑到实验室里去看望自己带来的小宝贝。就连那些顽皮的小男孩表现的也特别的积极,他们一看到水缸里的水脏了,马上就换。一看到小金鱼的食物没有了,马上就喂。可孩子们再怎样的精心照料,有一天还是发现有一条小金鱼死了。大家感到非常惋惜。我让孩子们讨论小金鱼死亡的原因。结果,有的孩子认为是因为给小金鱼吃的太多,撑死了。有的孩子认为是因为给小金鱼换水的时候是用手抓的,结果手上的细菌让小金鱼生病死了。还有的孩子认为是换水换的次数太多了,小金鱼受不了死了。于是,我说:“你们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呢?”大家又议论纷纷起来,有的说:“我妈妈告诉我,不要经常给小金鱼换水,2、3天换一次就可以了。”有的说:“给小金鱼换水,应该用一个小网兜,不要用手。”有的说:“小金鱼每天吃一粒食物(鱼食)就可以了,放的太多会涨死的。”还有的说:“有时要让小金鱼晒晒太阳。”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办法说:“你们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那以后我们就这样去照料我们的小金鱼好吗?” 而后的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照料得更当心了,他们不再频繁的用手去抓小金鱼,急着不停的给小金鱼换水和喂食物了,有的孩子一旦发现有的孩子忘了,还会马上提醒他,学校还给大家买来四个网兜。便于大家给小金鱼换水。小金鱼在大家的照料下,生活的很好,再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 六年级的孩子正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来照料自己带来的小金鱼正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结合了我们的科学课程让孩子尝试去照料小金鱼,引发他们关爱小金鱼的情感。小金鱼的死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老师却把它以小化大,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从中让孩子学习了照料小金鱼的方法,并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责任心和对小金鱼的关爱。可见,老师时刻要做个有心人,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1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案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 教学内容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52—57 页)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难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器材 鱼、鱼缸、水、温控水族箱、渔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早在三周之前我们为了揭开“金鱼之死”这一谜团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准备,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老师还提出了五项要求,当时我们选择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四个组在四个学生家里进行这项中长期的实验。大家都坚持并记录了吗?想必大家已经整理出第一手数据了,在这近一个月的观察中,你们组的金鱼有死亡的请举手,都有啊,那么金鱼为什么会死亡呢,大家想不想知道答案啊,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正式揭开这个谜底。(板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三、探讨实验一(放养密度对缸养金鱼生活的影响) 请你观察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1:有许多鱼。 学生2:有一部分死鱼。 学生3:污水中有一部分死鱼。同学们观察得真仔,请问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请同学们猜想小金鱼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1、 --- 2、

------------------------------------------------ 3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2 页内容,并再次阅读之前老师交代的五项试验流程。 默读完了吗,请第一小组的代表展示你们组的表格成果,谁愿意到讲台上来? 非常好,老师还想问问你们组;除了完成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你们还有其他自制表格了吗?有,是吗,其实啊同学们,这个小组自己设计的表格昨天我已问过他们了,老师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哦,把它细化了,这是张仅仅针对每条金鱼每分钟呼吸次数的统计表。 看完了这个统计表,让我们一起看下面三道题: 1、该实验属于(放养密度对金鱼呼吸影响的对比)实验。 2、你能将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3、从统计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结合课本56 页统计图表你有什么结 论?结论:放养密度越大呼吸次数就越多,这说明放养密度对金鱼呼吸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是实验一:放养密度对金鱼的影响(板书:放养密度) 四、探讨实验二(研究水质对缸养金鱼生活的影响)、实验三(研究水温对缸养金鱼生活的影响)、实验四(研究食物对缸养金鱼生活的影响)当然还有其它影响,其余三个小组 都准备好了吗,看看哪个小组观察分析的最好。 第二小组先来,你们组研究的是(板书:水质)这是他们组的统计表。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同学? 接下来第三第四小组展示, 第三小组研究的是- (板书:水温) 第四小组研究的是- (板书:食物)这里分别是他们组的统计表。五、课堂反馈及小结好,各个小组展示得都很好,都能发现一些规律 或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做课堂练习: 快速默读课文52—57 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每条金鱼获得的氧气量= ----- () 2、金鱼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比例关系 3、影响缸养金鱼的生存条件有哪些,你认为还有其它因素吗? 4、拓展思考:如何给小金鱼按个舒适的家?(稍作提问即可,这是我们 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5、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收获一:我知道了影响金鱼生存的因素 很多 收获二:考虑问题要全面 收获三:做事要持之以恒 收获四:观察要仔细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大象版六学年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 * 第三单元养好小金鱼 1 小金鱼之死 知识瞭望: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 一、填空题 1、( )对金鱼的生活由着直接的影响,水温的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 2、()能少量溶于水,供水中生物呼吸。 3、自然水域种鱼儿的生存,还受到其他()的影响。 二、选择题 1、金鱼又叫() A、金鲤鱼 B、金鲫鱼 C、鲤鱼 D、鲫鱼 2、金鱼属() A、鱼纲 B、鲤形目 C、鲤科 D、以上都对

* * 3、用来养金鱼的水是() A、硬水 B、自来水 C、软水 D、凉开水 三、判断题 1、金鱼放养密度的原则是越多越好。() 2、不管水质好坏,只要按时给金鱼充氧气,就不用换水了。()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水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2 制定侦破方案 知识瞭望 1、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2、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 一、填空题 1、金鱼是()动物,金鱼是比较()的。 2、养金鱼时,把自来水静置2、3天的目的是() 3、水温聚变超过()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 二、选择题 1、金鱼的祖先是()。 A、古代金鱼 B、野生鲫鱼 C、野生鲤鱼 2、金鱼最喜欢的食物是() A、动物性饵料 B、植物性饵料 C、人工饵料 3、金鱼喜欢()寻觅饵料。 A、单独 B、群游 C、等待 三、判断题 1、养殖密度不影响金鱼的生长。() 2、金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3、给金鱼喂食时,必须每次都让金鱼吃饱。() 4、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难点: 会将对比实验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让学生选定实验地点。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教室里、科学教室或某个同学家里进行实验。 2、按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应先把一切物质环境都准备好,然后再把金鱼放进去。在每组实验器材的旁边应设立一个方法设法去控制这些变量。 二、分析自己的实验可能涉及到的因素。 1、金鱼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由水、温度、生物密度、食物、光照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环境,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2、了解更多的关于金鱼饲养的经验和知识。引导他们继续去查阅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三、讨论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制订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 2、设计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而要保证其他条件相同。比如,教材中选为范例的“放养密度的研究”,就只能改变放养密度,则水质、水温、饵料投放量等都要相同 3、教师应加强指导。各小组实验方案也应让老师一一过目。 四、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1、实验条件及准备 (1)进行定时观察,即在每一天固定的几个时间点去观察和记录数据。 具体观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 (2)提醒学生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等数据。 (3)在实验中,还应定时对金鱼进行适当护理。如换水、投饵等等,2、整理数据。 (1)获得大量的数据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引导学生选取一个关注点,通过统计图表,统计到一张表上,也可以选取呼吸这个关注点将各缸的数据进行统计。 3、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做成各种统计图或统计表得出实验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课堂检测: 填空: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最新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讲解学习

第三单元养好小金鱼 1 小金鱼之死 知识瞭望: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 一、填空题 1、 ( )对金鱼的生活由着直接的影响,水温的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 2、()能少量溶于水,供水中生物呼吸。 3、自然水域种鱼儿的生存,还受到其他()的影响。

二、选择题 1、金鱼又叫() A、金鲤鱼 B、金鲫鱼 C、鲤鱼 D、鲫鱼 2、金鱼属() A、鱼纲 B、鲤形目 C、鲤科 D、以上都对 3、用来养金鱼的水是() A、硬水 B、自来水 C、软水 D、凉开水 三、判断题 1、金鱼放养密度的原则是越多越好。 () 2、不管水质好坏,只要按时给金鱼充氧气,就不用换水了。()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水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2 制定侦破方案 知识瞭望 1、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2、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

一、填空题 1、金鱼是()动物,金鱼是比较()的。 2、养金鱼时,把自来水静置2、3天的目的是() 3、水温聚变超过()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 二、选择题 1、金鱼的祖先是()。 A、古代金鱼 B、野生鲫鱼 C、野生鲤鱼 2、金鱼最喜欢的食物是() A、动物性饵料 B、植物性饵料 C、人工饵料 3、金鱼喜欢()寻觅饵料。 A、单独 B、群游 C、等待 三、判断题

1、养殖密度不影响金鱼的生长。() 2、金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3、给金鱼喂食时,必须每次都让金鱼吃饱。() 4、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四、简答题 探究计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 做好侦破准备 知识瞭望: 1、为了试验能取得成功,必须尽量减少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1 小金鱼之死 知识瞭望;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 一、填空题 1、 ( )对金鱼的生活由着直接的影响.水温的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 2、[ ]能少量溶于水.供水中生物呼吸。 3、自然水域种鱼儿的生存.还受到其他[ ]的影响。 二、选择题 1、金鱼又叫[ ] A、金鲤鱼 B、金鲫鱼 C、鲤鱼 D、鲫鱼 2、金鱼属[ ] A、鱼纲 B、鲤形目 C、鲤科 D、以上都对 3、用来养金鱼的水是[ ] A、硬水 B、自来水 C、软水 D、凉开水 三、判断题 1、金鱼放养密度的原则是越多越好。[ ] 2、不管水质好坏.只要按时给金鱼充氧气.就不用换水了。[ ]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水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2 制定侦破方案 知识瞭望 1、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2、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 一、填空题 1、金鱼是[ ]动物.金鱼是比较[ ]的。 2、养金鱼时.把自来水静置2、3天的目的是[ ] 3、水温聚变超过[ ]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 二、选择题 1、金鱼的祖先是[ ]。 A、古代金鱼 B、野生鲫鱼 C、野生鲤鱼 2、金鱼最喜欢的食物是[ ] A、动物性饵料 B、植物性饵料 C、人工饵料 3、金鱼喜欢[ ]寻觅饵料。 A、单独 B、群游 C、等待 三、判断题 1、养殖密度不影响金鱼的生长。[ ] 2、金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 3、给金鱼喂食时.必须每次都让金鱼吃饱。[ ] 4、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 四、简答题 探究计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 做好侦破准备 知识瞭望;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讲解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养好小金鱼 1 小金鱼之死 知识瞭望: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 一、填空题 1、 ( )对金鱼的生活由着直接的影响,水温的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 2、()能少量溶于水,供水中生物呼吸。 3、自然水域种鱼儿的生存,还受到其他()的影响。 二、选择题 1、金鱼又叫() A、金鲤鱼 B、金鲫鱼 C、鲤鱼 D、鲫鱼 2、金鱼属() A、鱼纲 B、鲤形目 C、鲤科 D、以上都对 3、用来养金鱼的水是()

A、硬水 B、自来水 C、软水 D、凉开水 三、判断题 1、金鱼放养密度的原则是越多越好。() 2、不管水质好坏,只要按时给金鱼充氧气,就不用换水了。()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水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2 制定侦破方案 知识瞭望 1、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2、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

一、填空题 1、金鱼是()动物,金鱼是比较()的。 2、养金鱼时,把自来水静置2、3天的目的是() 3、水温聚变超过()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 二、选择题 1、金鱼的祖先是()。 A、古代金鱼 B、野生鲫鱼 C、野生鲤鱼 2、金鱼最喜欢的食物是() A、动物性饵料 B、植物性饵料 C、人工饵料 3、金鱼喜欢()寻觅饵料。 A、单独 B、群游 C、等待 三、判断题 1、养殖密度不影响金鱼的生长。() 2、金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3、给金鱼喂食时,必须每次都让金鱼吃饱。() 4、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四、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