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俞雷发

风电场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俞雷发
风电场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俞雷发

风电场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专题分析报告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俞雷

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ORA TION LIMTED

2015年08月

摘要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云南分公司投资了大量风电项目,场内35千伏集电线路成为整个风电场运行维护的重要环节,云南风电项目中已建的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很高,而附近云南电网的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率却很低。为了经济合理地提高在建和待建的35千伏集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雷击跳闸率,我院对雷击跳闸进行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最终确定合理的防雷保护措施。

一、雷击方式

1、雷直击导线

无避雷线的线路最易发生,但即使有避雷线,雷电仍有可能绕过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而击于导线(绕击)。

2、雷击杆塔或避雷线

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杆塔的接地电阻,使杆塔和避雷线的电位突然升高,杆塔与导线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子闪络电压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导线上出现很高的电压。这种杆塔电位升高,反过来对导线的放电,称为反击。

3、雷击集电线路附近大地

雷击导线水平距离65m以外的大地时,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在导线上感应出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二、电网线路防雷性能的衡量指标

1、耐雷水平

雷击线路使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以KA为单位。耐雷水平越高,线路发生闪络的概率越小,线路的防雷性能就越好。

2、雷击跳闸率

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它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在风电项目可研阶段由设计单位计算出各种杆塔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查看是否满足防雷要求。

三、设计阶段

考虑云南风电项目海拔基本在2400米-3200米之间,夏季雷暴日较高的特点,防雷保护设计需注重以下几点。

1、保护角

根据规范要求,35千伏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20度-30度。建议单回路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控制在20度以内,双回路上地线对边导线

的保护角控制在10度以内。保护角的减小能够有效的减少雷直击导线次数。

2、避雷线

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1)分流作用,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2)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3)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通常来说,线路电压愈高,采用避雷线的效果愈好,而且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愈低。建议不使用单根避雷线杆塔,使用双根避雷线杆塔。

风电项目根据系统要求需要通信,避雷线一根采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另一根建议采用铝包钢绞线。普通钢绞线运行3-5年会生锈腐蚀,导电率下降,铝包钢绞线运行年限长,导电率高,可以更好起到分流作用。

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杆塔的自然接地体,采用与线路平行的地中伸长地线的方法,降低接地电阻,从而有效地减小塔顶电位,提高反击耐雷水平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用一般方法很难降低电阻时,可采用多根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或采用某种有效的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

建议铁塔接地体采用φ12镀锌圆钢,接地方式采用四腿接地。

4、加强线路绝缘

由于风电场集电线路大多位于高海拔的大山上,这就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为降低线路跳闸率,可在高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建议悬垂绝缘子片数不少于5片,耐张绝缘子片数不少6片,均采用双联方式连接。

5、双回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在气象条件为10毫米覆冰及以下地区,集电线路同塔架设的双回路线路较多,对此类线路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来降低双回路雷击同时跳闸率,以保障线路的连续供电。不平衡绝缘的原则是使双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一边比另一边多一片,这样,雷击时绝缘子串片数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保障了另一回路的连续供电。

6、藕合地埋线

集电线路在雷击频繁、土壤电阻率高的大山上。可以增加藕合地埋线,藕合地埋线可起两个作用,一是降低接地电阻,《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指出:连续伸长接地线是沿线路在地中埋设1—2根接地线,并可与下一基塔的杆塔接地装置相连,此时对工频接地电阻值不作要求,根据国内外的运行经验证明,它是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杆塔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之一。二是起一部分架空地线的作用,既有避雷线的分流作用,又有避雷线的藕合作用。据有的单位的运行经验,在一个20基杆塔的易击段埋设藕合地埋线后,10年中只发生一

次雷击故障,可降低跳闸率40%,显著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7、采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在雷电活动特别频繁和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地区,可采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防雷。该避雷器采用复合绝缘外套,重量轻,便于安装。它并接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当绝缘子串上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动作,从而避免了绝缘子串发生闪络,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上述方法是集电线路设计阶段主要防雷设计,还有采用降阻剂、加装避雷针等方法。降阻剂由于其环境的影响已逐步被取消此,加装避雷针对线路防雷效果不大。

四、施工、验收阶段

1、必须保证避雷线与杆塔之间的引流线安装工艺正确,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地引导雷击电流。

2、严格按照设计的导地线弧垂放线,保证导地线弧垂的防雷配合。

3、杆塔接地电阻应同时满足设计规程(设计值为土壤干燥)和运行规程的要求,既要符合实测土壤电阻率的要求;又要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测量接地电阻应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应考虑季节性的影响(将现场测得的接地电阻值用测试月的季节换算系数进行修正,得出被测杆塔实际接地电阻值)。

对不同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提出如下要求:

(1)采用普通电压电流比率计型接地电阻表(俗称“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时,通过铁塔的接地装置应将接地引下线与铁塔分开后进行测量;通过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接地装置,应从杆顶将接地引下线与避雷线脱离后进行测量。

(2)采用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俗称“钩表”)测量接地电阻时,不得将

接地引下线与铁塔分开进行测量,但应通过摸索和使用该型接地测量仪的经验,消除可能产生的误差。对架设有绝缘地线的线路,不得使用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

(3)接地电阻季节换算系数,在没有取得经验数据的情况下,可参考下表。

五、在建和已投运集电线路防雷措施

在建和已投运集电线路不满足防雷要求的,可采取以下措施整改。

1、检查引流线与铁塔,铁塔与接地引下线之间的电气连接。

2、测量接地电阻,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重新敷设接地体。

3、安装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敷设藕合地埋线,把铁塔之间的接地体相连接。

5、增加绝缘子片数。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风电场集电线路路径选择(架空)

风电场集电线路路径选择(架空) 集电线路作为风电场设计的一部分,路径的选择对线路整体设计至关重要。路径选择正确与否,将影响到线路设计是否安全、经济、合理。 路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路径要短。这是线路工程经济性的决定因素之一。短就意味着路径要尽可能的选择直线,避免曲折迂迥,线路短,工程造价就低,施工维护量就少,线路中电能损耗也少。因此,最理想的线路路径是一条直线。但由于地形和各种障碍物的影响,实际上所选择的路径往往是由许多转角点联成的折线。因此,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根据线路走直线的原则,尽量避免转角或少转角,尤其是要避免度数大的转角,使线路达到最短。当然,当线路遇到特殊地段时,应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将路径改变方向,绕过此特殊路段,不能一味的追求短而

导致工程施工难度加大。 2、地势要平。路径经过的地势和地质条件决定了杆塔的基础及结构形式以及施工和维护的难易程度。平坦的地势和优质的地质条件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的难度,同时可选用相对简单的基础和杆塔形式,因此,线路选择时地势要平。但线路如果在平地架设,会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农田、村庄等其他障碍物。综合上述因素,在路径选择时,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带。 3、避免交叉跨越 (1)避免与河流交叉跨越。与河流交叉跨越,施工难度加大,同时,维护检修的时候也不方便。因此路径尽量避免与河流交叉跨越,特别是大型河流。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跨越时,也应选择河道最窄、两岸最高、土质最好、不易被洪水冲刷的地段过河。 (2)避免与电力线和通讯线交叉跨越。与电力线和通讯线交叉跨越,施工难度加大,同时,维护检修的时候也不方便。因此路径尽量避免与电力线和通信线交叉跨越。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跨越时,应符合相应的电气距离要求。 4、交通运输方便。路径应该选择在靠近道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从而减小施工难度。同时,应尽量避免或少占耕地。必须通过时,应采用不带拉线或内拉线的杆塔。 5、尽量避开森林、绿化区、果木林、公园、防护林带等。 6、尽量避开易燃、易爆场所及严重污染地区和电台、飞机场等。 当然,风电场线路路径选择时,不是空有理论在纸上谈兵,一定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防雷论文

浅析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防雷摘要: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自然之中,故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架空输电线路遭遇雷击,从而影响线路的供电可靠性。文章结合本人从事输电线路工程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几种架空输电线 路房雷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雷击跳闸;防雷;避雷器;接地电阻;保护角 abstract: the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wer system. because it is exposed to the nature, so vulnerable to outside influences and damage, one of the main aspects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is encountered by lightning, thus influence lines of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line i hav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work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introduces several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room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under. keywords: lightning trip;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arrester; grounding resistance; protect horn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发生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21T10:19:36.7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冯洋杨文宁 [导读] 摘要:如今,为了有效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电力企业都加大了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运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控制措施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哈密供电公司新疆哈密市 839000) 摘要:如今,为了有效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电力企业都加大了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运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控制措施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但是,在高压输电线路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击跳闸故障,相关电力工作者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鉴于此,本文就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解决办法 1.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的产生 1.1雷击现象的产生 雷击现象是导致电力供应存在安全风险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不仅会导致输电线路出现绝缘子闪络问题,而且给后期的线路维护检修制造了巨大困难。常见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直击雷:就是在雷雨天气,雷与地面的某个单元之间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放电现象,导致处于两者之间的物体受到几百万伏电压的影响,出现融化等现象。往往在实际生活中,直击雷会与设置在塔顶的避雷装置,产生较强烈的放电现象,并导致瓷瓶出现闪络的问题。(2)环绕雷:和直击雷不同的是,其在发生放电过程中,不会通过塔顶的避雷装置,而是直接与高压输电线路发生直接的放电,尤其是一些较为空旷的平原地带,环绕雷经常发生。当高压输电线路发生雷击现象时,如果输电线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20米时,可以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其每年单位公里可能出现的雷击次数:N=R×10H/1000×100×T 次/100km*a。该公式中用一年中出现雷雨天气的平均时间代表T,高压输电线路距离地面的高度代表H,雷电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密度代表R。 1.2环绕雷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进行一步分析,通过对其进行模拟实验,对环绕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高度、地形地貌、架空线路的高度以及导线的保护角度都可能引发环绕雷的发生。例如相同区域相同绝缘配置的情况,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越高,其耐雷水平也就越低。主要是因为导线距离地面的距离较远,地面所起到的屏蔽作用不断降低,环绕雷对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破坏也就越大。尤其是山区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问题,为了降低产生环绕雷的几率,必须采用3倍以上平地高压输电线路的控制手段,加大对输电线路大跨度、高度差的控制。 2.解决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的有效对策 根据高压输电线路实际应用情况,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了解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应对措施。如下: 2.1提前设置避雷架 根据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设计要求,在实施阶段需要了解避雷线的分流类型。根据电压值和电流设计的要求等,在雷电流分开引导设计中,进行导线预设。结合导线耦合作用和其他方面内容,在设计阶段了解电压值,线路电压值越高,避雷线作用越明显。此外避雷线造价比较低,在高压线路设计的阶段,进行可行性分析。 2.2避雷器的运用 避雷器的设计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线路型的设计符合要求。根据实际设计模式,优点在于容量大、重量轻和体积小的特点,根据避雷器的实际设计概况以及保护范围等提前设计,进行大面积使用,提升稳定性。 2.3避雷线跳脱以泄流 避雷线的雷电引流设计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在构架分析的阶段,达到泄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后续设计阶段,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容易出现通道堵塞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高压输电线路的后续设计需要明确内容,只有做好线路预设,才能提升可行性。 2.4设施接地设计 接地设计的目的是对已经收集的电流进行引入处理,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雷电反应或者其他异常现象,要确保接地设计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在后续设计中需要明确概况。 3.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与绝缘配合 3.1避雷线 (1)考虑到线路电压超过110kV,且处在雷击频繁发生的地区,所以装设两根避雷线。对辖区内单根避雷线进行改造,是现阶段必须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践表明,当本地区高压输电线路采用双根避雷线后,并将保护角控制在20°以内,可有效防止雷击跳闸。可见,在雷击频繁发生的地区,采用单改双的措施是十分有效,应坚决予以实施。(2)当线路采用双根避雷线时,其对边导线提供的保护角必须满足规程的要求:当电压为110kV时,保护角不能超过25°;当电压为220kV时,保护角不能超过20°;对于大跨越杆段,其保护角应控制在15°以内。(3)对于地区内经常受到雷击破坏的杆塔,需要取消地线间隙,保证避雷线直接通过杆塔实现接地,从而保证泻放能力。(4)在线路终端布置的杆塔,其架空地线需要借助变电站构架和地网实现相连。(5)如果地区内高压输电线路的避雷线遭到锈蚀,或运行时间超过15a,则要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立即予以更换。 3.2杆塔 该地区杆塔防雷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允许继续将拉线作为杆塔的接地引下线,尽早开展全面改造,进行地网的敷设。(2)对采用钢芯进行接地的杆塔,需要更改成在外部进行单独敷设的引下线,线路为镀锌钢绞线,在表面进行热镀锌,截面根据热稳定要求进行选择。 3.3接地装置 (1)对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耐雷水平受杆塔接地电阻影响,两者成反比关系,具体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接地电阻所起到的作用明显增大。考虑到地区内土壤电阻率相对较高,需进行土壤置换,也可对地网形式进行更换。处于雷击

风电场集电线路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风电场集电线路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风电场集电线路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 况 (3) 二、编制说明及依 据 (3) 三、施工准 备 (3) 1.作业条件要求 (3) 2.施工前准 备 (3) 3.技术准备 (4) 4.材料准备 (4) 5.劳动力准 备 (4)

6.机具准备 (4) 四、施工程 序 (4) 1、工艺流程 (5) 2、工艺流程细则 (5) 2.1准备工作 (5) 2.2电缆沟开挖及铺砂 (5) 2.3电缆敷设 (5) 2.4隐蔽验收 (6) 2.5回填土 (6) 2.6埋标桩 (6) 五、质量检测检验应达到的标准及检测方 法 (6) 1、质量检测检验应达到的标准 (6) 2、检测仪表、检测方法 (6) 六、质量与安

全 (6) 七、电缆的成品保 护 (7)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 大唐新能源广西龙胜南山风电场一期35kv集电线路改造工程。 二、编制说明及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及其有关的技术资料。 2.本公司施工安全措施及电缆敷设技术交底 3.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图集: 《电缆敷设》D10-1~7(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三、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要求 (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2)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

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2.施工前准备 (1)电缆的技术准备已完成。 (2)敷设电缆的通道无堵塞。 (3)敷设电缆施工机具及施工用料已准备好,防护盖板贮备充足,电缆敷设架搭 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 (4)电缆线路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 (5)电缆型号规格及长度与设计资料核对无误。 (6)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 3.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相应施工图集、规范、规程齐全;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并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用电缆线路的全长来 定出每盘电缆的路径起始和终点的位置,然后将每盘电缆的路径分成各种类型的基本段。 (3)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长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等现象。 4.材料准备 (1)电缆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2)对用于施工项目的电缆进行详细检查,其型号、电压、规格等应与施工图设计相符;电缆外观应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现象。 (3)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橡套、塑料电缆外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xx风电场 35kV集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xx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参考招投标文件或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相应部分资料) 1.1工程概况 xx风电场位于xx县境内西南部山区。拟选场区地形较为复杂:西北部多为低山残丘,呈断续分布;东部多为山垄地形,沟谷绵长而开阔。场区内不同走向的山谷分布很多,东 西部地区地形不尽相同。场区内大部分地区以偏西风为主导风向,受场区东南部沟谷影响, 偏南风向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增强趋势。 风力发电机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将机端电压升至35kV后接至场内35kV集电 线路,经35kV的集电线路汇集后送至风电场变电站35kV母线;133台发电机分成十二组, 经12回35kV集电线路送至新建风电场220kV变电站35kV母线。 1.2工程量统计 序 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号 1钢筋Φ16等t 2垫层砼C10m3 3基础砼C20m3 4底脚螺栓M24等t 5土石方m3 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或按线路编号单独编制施工计划) 2. 编制依据: 《电力建设安全作工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 5009 1-92 《110~500kV线路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规范》GB50233-2005 《铁塔基础施工图》 《35KV集电线路平断面定位图及杆塔明细表》等相关设计图纸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 作业前应具备的条件: 3.1.1 35KV集电线路路径复测,无设计问题,塔基桩位位置无误。 3.1.2 施工图纸全部到位且图纸会审已完成。 3.1.3 施工所用材料已备齐,并在监理的见证下复检试验合格。 3.1.4 所用工器具准备齐全,计量器具都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报告且在有效期内。 3.1.5 施工用地及临时施工道路用地已完成征用。 3.2 作业人员配备:

配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对策分析

配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8T10:39:24.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6期作者:郑晓铭[导读] 文章主要对配网输电线路雷击灾害及防雷接地措施进行分析,避免更多事故发生。 广东电网梅州大埔供电局广东省梅州市 514299 摘要:雷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通常情况下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如果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出现,电力部门需要采用正确的防雷技术,以减少输电线路出现雷击跳闸的现象,减少雷电现象对输电线路的破坏。文章主要对配网输电线路雷击灾害及防雷接地措施进行分析,避免更多事故发生。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防雷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给电路行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部门架构了更多的输电线路。但是,因为雷击而引起的输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因为雷击而引发的停电事故,影响了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国的电力行业要加紧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研究,提高电网系统的安全水平。 1配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雷电主要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这些正负电荷会对大地产生静电感应,这样地表物体便会产生异性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云团与云团间电场强度以及云团与大地间电场强度便可把空气击穿,开始放电,产生闪电与巨响,同时形成很大的雷电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电。 在现阶段,我国的输电线路往往都是建设在比较空旷的地方,而这部分地方恰恰是雷击发生概率比较大的地方。在雷击发生的时候,可以在短时期内给输电线路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在高压线路遭受雷击之后,系统就会做出跳闸和切断线路额反应,整个系统也会因高压形成损害。在雷击发生的地点,如果其周围的绝缘措施和抗高压能力低,就会出现连锁破坏,而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如果周围有居民区还会起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众所周知,雷击对高压线路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在雷击发生之后,所要进行的维修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能够很好的对其进行修缮。雷击会造成电力的传输失败,人们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结合上述所讲,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技术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应用防雷接地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甚至避免雷击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用电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2配网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 2.1选择合理的路径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也不同,容易遭受雷电袭击的往往是输电线路的铺设路径存在问题的地方,为此,在选择输电线路的路径时需要尽量避开容易发生雷电袭击的地点,具体要求如下:尽量不要选择环山、水塘、树木等;尽量不要选择土地电阻率会随时发生变化或已经发生变化的地方;尽量避开山谷和峡谷等区域;尽量避开地下水位高和地下有导体矿物质的区域;不要选择阳面的山坡或者土壤条件较好的山地区域。 2.2架空避雷线 为了有效避免其被雷击,应采用架设避雷线的方式来有效规避雷击,在应用这一措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在线杆的顶部架设避雷线,当此线架设完成之后,线杆之下的输电线路就会受到避雷线的庇护,这样当雷击出现的时候,雷电就会落在避雷线上,然后顺着此线的引导流入到设置好的接地装置中,之后通过装置导入到大地中。所以说,为了确保输电线路能够规避雷击,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避雷线,在设置过程中,应该对线路的数量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设置一根避雷线即可,但若是情况特殊,也可以酌情考虑。 2.3安装避雷器 避雷器的使用弥补了避雷线的不足之处,在输电线路上安装避雷器需要设置一个固定的雷电流值,当雷电流值超过固定值时,避雷器就会启动,避雷器和避雷线两者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达到分流的目的,将电流导向地面,从而保证输电线路的电压不会出现问题。在避雷器安装时需要选择最佳的铁塔线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2.4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不仅应该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还应该安装自动重合闸,而之所以要安装重合闸,是因为很多线路故障的出现都是瞬时性的,尤其是在线路遭受雷击的时候,绝缘子就会出现闪络现象,进而导致跳闸现象出现。所以说,安装自动重合闸是非常有必要的,此闸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缓解跳闸现象的出现,进而将雷击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110kV线路及以上高压线路有75%至95%的线路可成功重合闸,电压等级为35kV与小于35kV的输电线路有50%至80%的线路可成功重合闸。因此,可通过对架空输电线路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来降低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率。 2.5提高绝缘水平 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中的重要元件,能够对母线起到固定、支持的作用,让带电导体与大地之间隔绝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来说,绝缘子需要具有很高的电气绝缘强度和很强的耐潮湿性能。但是,由于长期处于交变电场的环境当中,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会发生下降,甚至功能完全丧失。如果电网系统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这些性能下降或者功能丧失的绝缘子进行更换,就容易在雷雨天气发生闪络事故。所以,为了维护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必须提高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定期对输电线路的绝缘子进行测试与检修。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测试与检修的周期一般为两年,对于零值、低值、有可能发生闪络效应的绝缘子,要及时进行更换维修;对于一些绝缘水平比较低的输电线路,需要增加绝缘子的数量,加长绝缘子的结构长度来进行防雷。 2.6降低接地电阻 使用避雷线和避雷器的防雷效果并不是最好的,为了使输电线路的防雷效果提高,需要对接地的电阻进行调整,让接地电阻的值减小,下面对减小接地电阻的方法进行介绍。一是,使用爆破技术。此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主要原理是改变一定区域内土壤的性质,通过爆破的方法将一定区域的地面炸开,将电阻率比较小的物体压入地下,从而改变土壤的导电性能。二是,使用适量的降阻剂。将降阻剂放置在铁塔的附近,让被包裹的电解质、水分等快速地进入土壤,从而达到降低土壤电阻的目标。 2.7中性点接地

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发表时间:2019-01-23T11:57:01.113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6期作者:黄正洋[导读] 本文先分析了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的重要性 黄正洋 (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10000)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10kV无避雷线线路电气几何模型原理以及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关键词:电气几何模型;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1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知道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发、变、输、配、用五大子系统中可以说是配电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它主要是承担着向负荷分配电能的重任,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其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可是实际上由于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低的影响,那么再加上网架结构复杂,就会使其不具备防护直击雷的最基本的能力。除此之外雷电在导线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能够达到500kV以上,这个数字肯定是大大超过了10kV配电线路的基本的绝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实际上在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发生的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不仅如此它还经常有柱上开关、刀闸、避雷器还有变压器、套管等设备在雷电活动时损坏的问题的频繁出现。 当前我们知道的10kV配电线路主要防雷措施就包括安装避雷器、架设避雷线或者说是耦合地线、安装绝缘子还有过电压保护器及架空绝缘导线等措施也可以同时进行。所以说尽管10kV配电网大量使用避雷器可是也难免会出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运行中因避雷器质量、老化等问题而使一些避雷器在雷电活动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发生击穿故障,不仅如此击穿后须停电才能处理好发生的问题,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在现有线路架设避雷线、或者耦合地线以及架空绝缘导线工程最大的特点也就是量大而且成本高,所以说这些因素就一定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项防雷措施的整体的推广。那么假如说是盲目加强线路绝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雷电波沿线传播从而就会使线路终端避雷器遭受雷电冲击的频次大大的增强,进而就肯定会增大线路终端避雷器损坏的风险。 所以说对10kV配电线路制定的各项防雷措施实际上并未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不仅如此而且防雷设备的运行维护不当也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危害了电网的稳定运行。那么就需要建立一套更好的10kV配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体系,不仅如此还一定要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雷策略或者说是形成各项防雷措施的最佳的优化配置为主要目标,然后要保证良好的运行维护方案是降低配网雷害各种故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下文将讨论根据输电线路电气几何模型思想从而就可以建立10kV配电线路电气几何模型,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可以实现对其耐雷性能以及防雷策略的有效评估,更重要的就是可以为10kV配电线路防雷策略的制定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2 10kV无避雷线线路电气几何模型原理分析 这里我们所说的电气几何模型实际上就是将雷电的放电特性跟线路结构尺寸进行紧密联系从而建立的一种判断雷击点的这样一种几何分析计算模型。而且不仅如此它也主要用于无避雷线的配电线路屏蔽保护计算时的几何作图分析法之中。那么实际上对于三角形排列的单回线路而言,可以这样说线路横担长度与双回杆塔是类似的。所以说假如说我们采用三角形排列导线电气几何模型原理的话,上相导线暴露弧就一定会与边相导线暴露弧交于一点,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还可以根据暴露弧投影法原理,而去假设杆塔横档长度是相同的这样一来的话,那么上相导线就一定会暴露弧投影从而就会被两边相导线的暴露弧投影所覆盖,然后我们还要注意雷电直击导线的总暴露弧投影长度实际上是与双回杆塔相同的。所以我们就可用双回塔作为分析10kV配电线路电气几何模型原理的典型模型。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于10kV配电线路而言,实际上击于大地的雷电流在导线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它是非常可能会造成线路跳闸的问题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10kV配电线路就必需得考虑雷击大地时,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导线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可以对电气几何模型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首先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雷击距理论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说是较多的。而相比之下对于水平导体而言,我们知道不同学者得出的雷击距公式也肯定是不同的,可是实际上大部分学者的雷击距公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雷电流的一元方程,所以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未考虑线路高度的差异对击距的影响。这个时候就应该保证计入导体高度的击距公式一定要适用于导体高度在一定的范围不仅如此还要保证雷电流幅值在一定范围内,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雷击距公式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其次雷电先导发展到架空导线侧边的时候会发生变化,它就会受到地面形状的影响,进而就很有可能会导线和地面被雷击。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实际上雷电先导对地击距同对导线击距的比值或者说是击距系数其实是小于1的。另外就是雷击于大地在导线会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大小的情况下,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感应过电压的大小一定是与雷击点到导线的水平距离的大小、或者说是导线高度以及雷电流大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比如说我国规程就规定了雷击大地时在导线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大小,通过分析10kV无避雷线线路电气几何模型原理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 3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 3.1线路直击雷跳闸率计算 一直以来我国线路防雷计算中判断绝缘是否闪络的情况下,实际上一直是用比较绝缘子串两端出现的过电压以及绝缘子串或者说是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方法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据,这里的过电压超过绝缘的放电电压也就说我们说的判为闪络。具体计算过程就是取10kV配电线路波阻抗,然后就可以根据彼得逊法则从而得出线路直击雷耐雷水平。 3.2感应雷跳闸率的计算 我们知道当雷云对线路附近的地面进行放电时,那么就一定会使得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被迅速中和,不仅如此先导通道所产生的电场也会迅速降低,这样一来就一定会使导线上的束缚电荷得到释放,而且还会使沿导线两侧运动形成感应雷过电压。那么假如说是雷电通道中的雷电流在通道周围空间建立了强大的电磁场的情况下,这个时候电磁场的变化也就肯定会使导线感应出很高的电压,然后就会出现静电感应电压和电磁感应电压两者相互叠加的情况进而就很有可能会使导线上产生过电压。 4结语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探讨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7-08-08T16:52:14.2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作者:王慧莉[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规模跟着逐年扩大,而输电线路又是最易受雷击的地面基础供电设施之一 (绵阳启明星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规模跟着逐年扩大,而输电线路又是最易受雷击的地面基础供电设施之一,近年来雷电、台风等气候现象频发,,虽电网防雷技术有所上升,但雷击仍是导致跳闸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威胁着整个电网安全,同时影响人们正常用电,因此积极分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布、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为防治措施的提出提供重要依据,时电网安全得到良好保障。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气候环境有了较大变化,雷电、台风等气象活动更加频繁,它们是正常自然现象,对电网安全威胁不可避免,因此输电线路薄弱处极易发生跳闸事故,造成范围大小不等的片区停电,对人们正常生活及社会经济生产都带来了较大影响,为降低及预防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对故障原因展开分析,为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做好铺垫。 1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分析 对近几年来雷击跳闸事件分析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电压等级,统计发现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位居前3位的电压等级为220kV、500kV和33kV。(2)地形地貌,输电线路遭雷击比例有多到少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平原。(3)输电线路遭雷击位置,最多被雷击处为边导线,其次为中相导线,再次是三相导线。(4)线路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大小因素,保护角超出15°遭雷击较多。分析上述特点可知220kV级电压、山地或丘陵的边导线,以及线路地线和它保护角超出15°的线路是防雷击的重要对象。 2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 从上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可以看出发生雷击的重要因素有地形。除此之外还包含接地电阻、绕击和反击影响两个关键方面。(1)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直接代表着输电线路的电阻的传导能力,它是将雷电传导至大地的最基本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其电阻还和时间长短存在密切相关性,早期在进行降阻处理时,基本都符合基本要求,随着时间的推延,使用时间长降阻效果会跟着越来越弱,这会使接地电阻呈逐年上升趋势。(2)绕击和反击影响-线路落雷形式来看,绕击稍多于反击。 3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治措施 3.1选择适合的地形架设输电线路 山区、丘陵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多发地,因此可知地形是雷击发生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选择适宜架设点是预防雷击的首要环节。电网设计人员在输电线安置前,应先清楚考察地势,设计出尽量避免不利地形的优化方案,比如河谷、山区风口处、峡谷顺风口等,这些都是雷电暴走途径;地面以下存在导电体矿物质;电阻率发生异常的土壤地带;周边为丘陵的潮湿盆地位置;断层处;岩石、土壤交界处等等,选好地形架设能有效降低雷击跳闸事件的发生率。 3.2降低接地电阻 首先应择取自然电阻率低的位置设架。当接地电阻难以满足需求时,其一,对水平接地体进行扩延,如接地体多根放射状分布、延伸接地体长度、设接地网等等;其二,使用竖井接地极、深埋接地极等垂直接地体;其三,做降阻剂填充处理,降阻剂应具备合理、经济、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等特点;其四,对于周边土壤有电阻率异常或降低的现象,可采用换土法来替换附近土体;同他多回线路可使用不平衡绝缘方法来降低雷电对输电线路的损害范围;此外还有爆破接地、水体接地等应用较少的降低接地电阻法。 3.3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绝缘水平 对山区、丘陵等雷击多发地域,以及雷击遭受频率较高或是预估高发位置,可使用增加绝缘子片数量的方式,来提升线路抗雷击能力。输电线路装置都具备有避雷线,而当杆塔全部高度超出40m后,每增加10m就应跟着增加1片绝缘子(146mm绝缘子)。另外常用来提升耐雷水平的方法还有增加塔头空气间距、另外改用大爬距绝缘子等。 3.4尽量减小避雷线架设保护角 通过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分析发现,边导线保护角也是造成雷击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情况下制药输电线电压等级不低于110kV都需全线架设避雷线,并注意其装设方式同雷击可能性大小的密切关系。(1)单回输电线路,330kV电压等级线路及其以下级电压线路保护角最好不超过15°;500kV-75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架设的避雷线保护角还要更小,最好不超出10°。(2)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110kV输电线路避雷线应不超出10°;而22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书店线路避雷线保护角则不宜超出0°。 除上述常用防治雷击措施外,还可加强线路避雷器,如根据雷击特点安装符合外套的氧化锌避雷器,反击雷多的杆塔应三相全装备,邻杆塔也在内;绕击雷多的杆塔,在绕击一侧或两侧进行安装,来节约经济成本。另外,自动重合闸、安装招弧角、实施可控避雷针技术、应用消弧线圈接地式等也是耐雷、降低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雷电、台风等自然气象的频出,为保证持续供电,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率是其重要举措,怎样做到防雷,首先应对以往雷击事故多发位置、地域等特点展开分析,掌握输电线路雷击高危因素,总结发现寻求防雷法应将输电线路运行方式、路线途经地域雷电强度、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情况做全面考虑,不同条件下的输电线路采取相应科学的防雷措施,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更优的避雷效果,减少电力系统经济成本,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保障电网正常供电。 参考文献: [1]彭向阳,周华敏,谢耀恒等.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几种防雷击跳闸措施的评估[J].南方电网技术,2012,(3):28-32. [2]韩斌,杨金成.关于一起雷击跳闸事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19):37-38. [3]杭帅.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4)

第九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本章要求: 输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雷击大地和雷击杆塔时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的计算 输电线路上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建弧率及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及作用分析 由于输电线路长度大,分布面广,地处旷野,易受到雷击。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压有两种:一种是雷击于输电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1)雷直击导线,无避雷线的线路最易发生,但即使有避雷线,雷电仍可能绕过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而击于导线(绕击)。 (2)雷击杆塔或避雷线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杆塔及接地电阻,使杆塔和避雷线的电位突然升高,杆塔与导线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子闪络电压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导线上出现很高的电压。这种杆塔电位升高,反过来对导线放电,称为反击。 另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而引起的,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3)雷击输电线路附近大地:当雷击导线水平距离65m以外的大地时(更近的落雷由于线路的引雷作用而击于线路),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在导线上感应出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雷过电压的危害: (3-1)引起线路跳闸,影响正常供电 由于过电压引起绝缘子闪络,导线对地短路,雷电过电压持续时间短(几十μs),继电保护装置来不及动作,但工频续流沿放电通道继续放电,在形成稳定燃烧的电弧后,则继电保护装置将使断路器跳闸,影响正常送电。 (3-2)雷电波侵入变电站 导线上形成的雷电过电压波,最终将侵入变电站,经复杂的折反射后,在电气设备上出现很高的过电压,危及设备绝缘,造成事故。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由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率来衡量。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冲击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单位为KA。线路的耐雷水平越高,线路绝缘发生冲击闪络的机会就越小。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有雷击所引起的跳闸次数。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线路防雷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问题,在确定线路的具体防雷措施时,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特别要结合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雷击跳闸分析

雷电参数及线路雷击跳闸运行分析 彭向阳1,周华敏2 (1.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00;2.广东电网公司,广东广州510600)Analysis on Lightning Parameters and Lightning Trip-out Character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PENG Xiang-yang1,ZHOU Hua-min2 (1.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 510600,China; 2.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oration,Guangzhou,Guangdong 5106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gives introduction on instances of lightning detection and lightning parameters, lightning trip-out and superposition, fault spot lookup of transmission line. Lightning intensity affecting lightning trip-out, and the correlation of lightning trip-out rate to ground flash density are analyzed. Key factors to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such as corridor landform, grounding resistance of iron tower,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grounding wire protecting angle, insulator type are studied.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lines operations of high lightning trip-out rate,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instance of line arresters. Carrying out integrated reconstru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dvancing lines design standar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and superposition, enhanc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ransmission line. At the end the paper emphasizes import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alysis, also gives expectation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power network with whole system and different strategy. KEY WORDS: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lightning parameters; lightning trip-out; influence factors; lightning protection reconstruction 摘要:介绍广东雷电监测情况及雷电参数特点,及线路雷击跳闸、重合闸及故障点查找情况;分析雷电强度对线路雷击跳闸的影响、雷击跳闸率与地面落雷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线路走廊地形地貌、杆塔接地电阻、雷电流幅值、地线保护角、绝缘子类型等关键因素对线路防雷运行的重要作用,分析高雷击跳闸次数、高雷击跳闸率线路及线路避雷器的防雷运行情况。建议开展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改造、提高防雷设计标准、加强线路继电保护和重合闸管理、加强防雷运行管理和科研应用。最后强调加强线路防雷分析和雷击跳闸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开展电网整体防雷和差异化防雷进行展望。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电参数;雷击跳闸;影响因素;防雷改造 0 引言 2008年1-8月广东电网110kV及以上线路雷击跳闸465次,跳闸率1.24次/百公里,跳闸次数及跳闸率均较2007年同期下降;110kV及以上线路雷击跳闸次数占线路总跳闸的比例为64.4%,其中500kV、220kV、110kV线路雷击跳闸比例分别为56.5%、51.0%、70.0%;110kV及以上线路雷击事故6次,事故率0.016次/百公里,其中500kV线路连续两年无雷击事故,110kV 线路雷击事故最多、事故率最高。本文结合对2008年1-8月广东雷电参数及线路雷击跳闸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探寻线路雷击跳闸的规律特点,并提出线路防雷工作建议。 1 雷电探测及雷电参数 1.1 雷电定位系统 截至2008年8月,广东雷电定位系统共有18个雷电方向时差探测站投入运行,广东电科院负责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日常值班工作,确保雷雨季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各运行单位运用系统准确指导查找线路雷击故障点,大大减轻巡线劳动强度,缩短线路故障停电时间。同时有效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开展雷电参数统计和线路防雷运行分析,成效显著。 1.2 地面落雷密度

阜新风电场农电线路向集电线路送电方案

阜新风电场农电线路向集电线路送电方案 一、编制目的 为了加快辽宁大唐国际阜新风电场99MW工程的调试工作,并为防止风机电缆被盗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 工程简述:由辽宁大唐国际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辽宁大唐国际阜新风电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旧庙镇,距阜新市约 70Km。设计装机总容量为450MW分期建设,本期开发建设99MW。并配套建设一座220kV升压变电站。新建升压变站220kV架空送出线路Π接至220kV松阿线,线路命名为查松线,用于风电电能的送出,本升压变电站电压等级为220/35kV。 农网线路由一条10kV线路引致风场,对侧为66kV海利板变电站。 三、受电范围:6条集电线路依次送电。 四、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 1.农电10kV线路保持稳定电压; 2.退出380V线路所有保护; 3.退出35kV线路所有保护;

4.加装逆向临时保护(过流速断); 5.解除3801和3802之间的闭锁。 五、线路受电的条件 1.线路绝缘满足受电要求; 2.集电线路无明显接地点; 3.集电线路线路通道无安全隐患; 4.远控系统试运良好。 六、防范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严格执行消防制度,消防设施齐备。 3、停送电作业必须穿安全鞋、戴安全帽。 4、严格执行钥匙管理制度,进出塔筒、箱变要把门锁好。 5、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的规定。 6、安全工器具及劳动保护用品齐全。 六、送电步骤 1、检查380V母线农网侧3801开关在合闸位置,母线正常带电;

2、检查380V母联3800开关在合闸位置; 3、退出380V母线备自投装置; 4、检查35kV所用变压器正常; 5、合上所用变低压侧3802开关,所用变带电; 6、将35kV所有开关摇至检修状态; 7、检查1号主变低压侧3501开关在检修位置; 8、投入35kV母线PT; 9、合上所用变高压侧35301开关,35kV母线带电; 10、派人至A集电线路巡线,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合上A集电线路3557开关; 11、线路冲击成功后,依次使用绝缘拉杆合上A1风机变压器B相跌落保险,A相跌落保险,C相跌落保险; 12、依次合上A2-A11风机变压器。

浅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及防范措施

浅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及防范措施 [摘要]阐述了薛家湾地区110—220kV线路投运以来雷击跳闸情况,对雷击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判断,给出了判别绕击雷和反击雷的一般性原则,并对如何防止和减少110--220kV线路雷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 1.前言 薛家湾地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海拔高度820—1584.6m,本地区内大部分地区沟谷发育,沟网纵横密布,地表被分割,呈支离破碎状。由于地形造成本地区雷击线路跳闸事故频繁发生,给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针对历年来的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2.110--220kV线路雷击跳闸统计 薛家湾地区输电线路历年雷击跳闸统计如下表1。 表1 历年雷击线路跳闸情况表 序号线路名称电压等级(kV)跳闸时间故障情况 1 薛万线110 2001.7.21 119#塔A相瓷绝缘子第一片炸碎 2 薛万线110 2001.9.11 43#和44#杆A、C相绝缘子闪络 3 薛清线110 2002.5.27 34#杆避雷线炸伤一股 4 薛万线110 2005.8.24 182#B相小号侧距绝缘子4米处导线被雷击断9股,A相合成绝缘子闪络,C相导线有烧伤痕迹。 5 薛清线110 2002.6.25 36#C相第4片瓷瓶闪络。 6 薛清线110 2003.4.22 28#B相瓷瓶闪络。 7 薛万线110 2006.8.31 183#塔C相大号侧瓷绝缘子4片闪络,B相1片瓷绝缘子闪络。 8 万永线220 2007.7.22 65#塔A、B相大号侧、C相小号侧合成绝缘子闪络。 9 万永线220 2008.7.20 76#塔A相合成绝缘子闪络。 10 薛永线220 2012.6.21 4#塔B相合成绝缘子与横担连接处有放电现象,合成绝缘子闪络。 3.跳闸情况分析 由于本地区所有杆塔均处于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线路极易遭受雷击。 线路遭受雷击跳闸的原因有反击和绕击两种,自现场查明雷害事故时,尤其要区分雷击事故是绕击还是反击引起的。区分绕击与反击的几条原则如表2。当雷电流较大,接地电阻较大时,则雷电的反击可能性较大;反之,雷电流较小,接地电阻较小,一旦发生雷电闪络时,则绕击的可能性较大。当发生绕击时,往往是单基单相或两基同相;而反击时,则一基多相或多基多相闪络。地形对绕击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坡或山顶较易遭绕击,而耐雷水平较低相宜受反击[1]。 分析历年来线路遭受雷击跳闸跳闸记录及分析记录,薛万线遭受雷击反击较多,特别是43#和44#杆A、C相绝缘子闪络,由于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不好,是造成反击的主要原因。万永线两次雷击中,绕击和反击各占一次,通过分析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