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对美军的启示在惨败中升华军事战略

朝鲜战争对美军的启示在惨败中升华军事战略
朝鲜战争对美军的启示在惨败中升华军事战略

万方数据

朝鲜战争中美战损对比

跟联合国军与中朝伤亡交换比打成1:1(可以查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数据),当然如果志愿军真是这样用人海7:1都挡不住。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不算人单算中美阵亡比是5:1左右(根据中美联三方统计数据取的一个本人认为比较合理的中间值)。 联合国统计:中国: 阵亡114855人;重伤死亡21007人,病死13150人;伤210367人;被俘21321人,失踪4300人.合计366100余人.北朝鲜:伤亡260000人. 美国: 阵亡33646人,重伤不治事故\病死等20600人;受伤103284人,被俘7140人;失踪8177人,合计172847人. 英国: 阵亡710人,负伤2278人,失踪1263人,被俘766人,合计5017人. 土尔其: 阵亡717人,负伤2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合计3349人. 澳大利亚: 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合计1591人. 加拿大: 阵亡309人,负伤1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合计1396人. 法国: 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合计1135人. 泰国: 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被俘0人,合计913人. 希腊: 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合计715人. 荷兰: 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被俘0人,合计704人. 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合计686人. 埃塞俄比亚: 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失踪0人,被俘0人,合计656人.

菲律宾: 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合计488人. 比利时: 阵亡97人,负伤298人,失踪0人,被俘5人,合计440人。 卢森堡: 一个步兵排参加联合国军,死5人伤10人合计15人。 新西兰: 阵亡34人,负伤80人,失踪0人,被俘1人,合计115人。 南非: 阵亡20人,负伤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合计42人。 日本(不是联合国军成员国但派了水雷布雷队) 死3人被俘1人。 上合计, 除美国外的其他联合国军兵员损失一共约为17200余人。 如果加上美国的172800余人, 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中国36.6万人。 现在来看看韩国: 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人。包括美国的172800余人,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韩国: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1502836人。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 联合国军2256523 总计:2429370。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 ,合计:683079;战后很长时间美国军方对中方伤亡一直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美国军方内部参考最大的中美阵亡比例是7:1左右,我没拿出单拿我们自己统计数据是因为容易撕逼(你懂得)。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帝国主义阵营的第一次交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与朝鲜人民的并肩作战,通过5次大的战役,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此,笔者将会从“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三个方面粗浅地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反思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关键词】抗美援朝;胜利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和朝鲜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相媲美。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但是,历经2年9个月的持续斗争,中朝人民打退了联合国军的侵略,迫使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一件事占尽这三要素,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其之大了。战争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占尽这三要素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下面,笔者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天时” “天时”这部分重在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对交战双方都有重大的影响。战争的时局不仅涉及到交战本国国内的情况,而且还涉及到当时的国际形势。战争时局在很大程度上,为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国内国际的基础。一个好的战争时局,能够集合国内和国际上的有力优势,为战争的进行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相反,如果战争时局不利或者不恰当,那么会极大地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战争时局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战略重点位于欧洲,而不是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以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社会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中崛起,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世界格局朝两极化不断发展。美国为了扶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手对付苏联,推行“杜鲁门主义”,将其世界战略重点放在了欧洲。这就决定了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一开始就不可能倾其所有力量到朝鲜战场。因为美国深知,力量的分散只会使得两头的攻势都会相对减弱,最后两头都无所收获。这种国际局势所造成的美国的心理预期使得它不会全力投入朝鲜战场。这从它以联合国军的名义,联合16个国家的军队集体侵略朝鲜的做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奋力与其一战,一个有所保留,一个全力以赴,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其次,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从领导中央到全国人民都保持着极高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斗志。抗美援朝爆发之前,新中国在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后得以建立。中国这片历经五千年沧桑的神州大地,在近代遭受了战争的反复摧残。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苦痛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革命斗争的强大意志和精神。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竟遭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封锁和战争,这是当时每一位中国人民都深恶痛绝的。对此,为了新生的家园,中国人民必然会倾其所有,与外来侵略势力决一死战的。这是在中国近代反复的战火中培养出来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精神的激励下的必然结果。美国以为在新中国建国不久发动侵略战争把新生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是最佳的时机,但

论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局和影响

论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局和影响 摘要:1989年《美国军事年鉴》说:“朝鲜这笔历史,尤其结局,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被遗忘的”[1](P305)。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上将后来披露他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的心情说:“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1](P307)。但对于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朝鲜战争使世界局势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历史性变化。朝鲜战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次战争,本文将主要围绕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局及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朝鲜战争;起因;结局;影响 一、朝鲜战争的起因 第一,二战后初期,当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弄得破败不堪的时候,“有两洋保护的美国,两次大战都未涉及本土,都是别人拼得精疲力竭时再参战夺取胜利果实”[2](P5),美国经济理所当然在各个方面都居资本主义世界之冠。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刺激了它称霸世界的野心。以杜鲁门主义为轴心,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亚洲以盟军的名义独占日本,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第二,新中国的诞生彻底打破了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设计的远东大国均势,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对它企图在亚洲建立霸权地位的冲击,而且使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受到严重挫伤。 第三,早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美国已经预感到蒋介石政权可能失去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地位,中共将取而代之。因此“在南京解放前夕,苏联大使罗申随国民党政府将大使馆迁至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没有去,而是留在南京看局势如何发展”[3](P167),即受美国政府之令尝试和即将诞生的中国新政权进行接触,这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由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对苏联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苏联“不想跟具有潜在力量和影响的红色中国分享这一重要的世界舞台以及其作为共产党世界卓越领袖的地位”,最好使北京“更为有效地同西方隔离开来,而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4](P20)。正如1952年4月,斯大林对印度大使拉达克里希南所说的那样,“苏联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在建立一条由对苏友好国家组成的缓冲带”[3](P234)。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我们有幸见证这个黄种人的民族重弱小的,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的辛酸苦楚,先人们的努力,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62年来的辛酸史,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硝烟,我们会因为和平时期的生活把先人们所经受的痛楚慢慢遗忘,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思想的退步,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还很弱小,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无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但是我认为要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到达所谓的共同富裕至少还需一个世纪吧。。。。。。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62年的发展,中国的飞跃,是有目共睹的,撇开现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岔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探索,去追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自强,自信的表现。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质的飞跃;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则体现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但是中国的发展并表示一帆风顺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倒退了不晓得多少年。 而我想通过我自己,来简单的评价一下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美国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美国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中国军人很多。而中国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美国与中国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美国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美国大约俘获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中国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美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美国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美军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美军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美军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美军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美军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美军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美军有1000个理由认为中国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战争持续着,双方各有胜负,而随着美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中国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朝鲜战争的概括及其影响

朝鲜战争的概括及其影响 电子科学与工程B10020208 施旭 战争起因: 1948年,南朝鲜率先成立了由李承晚领导的大韩民国政府,随后,一直期盼能够和平统一半岛的北朝鲜民众在统一无望的情况下,也成立了由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当时这两个国家里面,都有美国和苏联援建的影子,只是在北朝鲜,人民的积极性更高,在经济、军事方面,北朝鲜的势力都远远大于南朝鲜政府。还有,在李承晚领导的南朝鲜政府,在美国人看来都是腐败到顶的垃圾政府,在美国的一位外交官的日记中曾经也出现过“我多想希望能让我去干掉李承晚”这样的话。故而,在美苏都退出朝鲜半岛的情况下,北朝鲜人要解放南朝鲜的军事行动也就增多了。 战争经过: 在一开始的行动中,北朝鲜出动了所有的精锐军事实力,基本上是一夜之间就横扫了装备极差的南朝鲜军队,就这样,在极大的消灭南朝鲜军队有生力量的同时,北朝鲜领导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一鼓气就可以彻底的解放南朝鲜,但是他们低估了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人在南朝鲜遭受到攻击后,迅速做出了部署,并且先后派遣部队进入朝鲜半岛,直接参与战争。此后,美国人用联合国的名义,成立了由16国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作战。最成功的就是麦克尔瑟的仁川登陆。就这样,在登陆成功后,切断了北朝鲜的补给线,也

开始攻击后方虚弱的平壤,就这样,北朝鲜的精锐就这样陷入了两面夹击的状态下…最后完全的被消灭。 就这样,朝鲜战争基本结束了! 在随后的中国介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切也是源自于美国人无视新生中国的实力!志愿军在经过五次大的战役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实际控制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就这样,在双方零零碎碎的局部范围的战斗,都没有影响到大的战争格局。 抗美援朝的意义是巨大的: 首先,他让全世界人彻底的重新认识了中国。典型的代表是,他们称呼中国人不再是“支那人”了,而是中国人!他们需要坐下来和中国人谈论问题了! 其次,他让全世界的华人站直了腰。我们可以从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中得到佐证,“在朝鲜战争前,我去欧洲,就连欧洲机场的服务员都在用鄙视、不耐烦的眼光看我;但从抗美援朝爆发以后,我再去欧洲,处处得到的都是羡慕、尊重的目光”。 最主要的是让列强从此不敢再来任意的欺负中国人。用彭总的一句话“西方列强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图:电影《上甘岭》女英雄“王兰”原型。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荣立二等功。这是她1953年在朝鲜留下的照片。 一些台湾人经常鼓噪着美军如何强大,连美军败北的战役上甘岭也被说成“其实没有多少美军参战”借以说明美军之能力如何超人,那么,就让我们还原一下历史,看一看上甘岭战役到底双方军队对比是怎么一回事。

图: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12军参战部队连续击退敌连以下兵力反扑653次。图为参战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击,收复阵地。 区区一个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中美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居然达到十万之众。所谓 的联合国军(其实是乌合之众)当时的阵容如下:

美军整编第七师(全部参战,人数18500人),美国空降兵187团(缺一个营,一共3255人),南韩第二、第九步兵师,外加两个武装营(一共是38050人),此外联合国军配备十八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补充新兵9000余人,总兵力在65000人左右。 中国军队,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四十九两个师,十二军的31师、34师一个团,榴弹炮兵第二、第71师,火箭炮209团,60军炮兵团,高射炮605、61团各一部,总兵力42000人左右。 最后双方阵亡总数为36000人,志愿军我方约为11000人,联合国军约为25000人,上甘岭每平方公里阵亡9700人! 至今摆放在军博里面的一棵奇异的树干,上边布满了158块弹片,这是上甘岭之树。 这次战役由我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王近山同志指挥,为世界战史上所罕见。美军高级将领战后回忆这次战役不得不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 失败的。”(美国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上将《朝鲜战争回忆》)美军军方最高负责人说:“这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朝鲜战争是战后最重要的局部战争之一, 它对而后的国际形势有着深刻的影响。朝鲜战争是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虽然参战的国家有18国之多但其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苏联、中国和朝鲜。因此本文试从这四国来分析导致朝鲜战争的原因。 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其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指导,但他们也不讳言,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为腐蚀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好战一面创造前提。”二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二战后美国政治中的经常性内容。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从冷战的角度用遏制的态度来看待共产主义问题。该政策的基本假设是美国面临坚如磐石和紧密联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他受莫斯科操纵,致力于世界革命。随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将将世界视作一分为二的敌对阵营,双方被无法调和的思想和既存的危险均势分割。共产主义的任何进展自然成为美国所谓的“自由世界”的损失。鉴于此,美国提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威胁”的冷战方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更是升华了这一意识把朝鲜战争看作是世界性的事件,看作是美国在全世界的信誉反共问题,看作是一个“意识形态战场”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当朝鲜发生内战的时候美国加入了进来。 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当然不可能只是基于意识形态上,也有他对当前的局势的分析。华盛顿当事认为苏联在战略态势上以西线为防务的重心,北约的建立更是使苏联忧心匆匆,不得不把其庞大的常规兵力布局在欧洲地区来弥补与美国的核差距。杜鲁门及他的战略顾问们知道只要在西线保持相当的力量,斯大林是不会轻易将战略重心东移的。他们又认为新中国中共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肃清大陆残敌,解放西藏和台湾的严峻任务,无论是在东京的麦克阿瑟还是在华盛顿的杜鲁门都按照他们自己的战略逻辑一致认为中国没有出兵的可能。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对苏联和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分析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了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当然美国对苏联用空军袭击的方法来试探苏联的态度收到的是苏联没有扩大事端的结果及苏联的犹豫不决也增强了美国的信心。 再者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战略考虑。新中国成立后,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美国曾考虑与新中国缓和关系,有人还认为美国将台湾和朝鲜作为筹码和中共交涉,但中共和无聊苏联签订的和约使美国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向台湾开出军舰出兵朝鲜,并以此更好的限制日本。 苏联从一开始不支持金正日用武力统一朝鲜到以不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但是支持朝鲜战争的方式可能与正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谈判有关。苏联一直希望保留与国民政府所签订的条约中所获得的对旅顺、大连港和中东铁路的权益,1950 年1 月26 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旅顺口、大连和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草案,要求苏联要在1952 年归还这些地方,1 月28 日苏联方面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这让斯大林想长期在远东占有不冻港的希望破灭,基于此,苏联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限制中国,将战争转嫁给中国。,苏联可以获得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获得其矿藏和良港。如果美国参战,有中国人顶着,不会导致苏美冲突,中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一、抗美援朝发生的时代背景 (一)概念辨析 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发生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 这是两个历史概念,前者包含后者,后者是主体,前者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是一场由不受中国控制的因素强加给中国的战争;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一场反侵略、促和平、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二)时代背景 1.朝鲜分裂。美苏雅尔塔协定,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后来,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为接受日本投降的范围,两国军队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北部。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南朝鲜)。 2.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缺席,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联合国军”成立,包括美、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美军为主的远东军司令部成立,麦克阿瑟任远东军司令。 3.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溃败。美军不顾中国政府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1958年中国 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 决策过程:1.出兵2.不出兵3.利弊4.战略评估 对朝鲜战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有着自己的态度,即不赞成打。《毛传》就是这样写的:“1950年6月,全党和全国人民正按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的

论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我从中看到 内容摘要 概述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2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南朝鲜(韩国)军。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入侵朝鲜,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的各国部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 D.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继任)。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对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侵占中国领土台湾表示极大义愤。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9月15日,美军趁朝鲜人民军主力在朝鲜南部洛东江地区作战之际,以其第10军于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配合正面部队对朝鲜人民军实施两面夹击,并向北推进。战局发生了不利于朝鲜人民军的急剧变化。 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随后,中国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进一步向美国政府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0月初令其侵略军越过北纬38°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与此同时,美军空军不断轰炸中朝边境的中国城镇和乡村,海军不断炮击中国渔船和商船,中国安全。受到严胁。 作战的必要性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十分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恢复和发展经济。然而,美国硬要将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中国人民忍无可忍,决心对付这一挑战。 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关键词:正义战争 战争展开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摘要:迄今为止,抗美援朝在学界还是一个争议很深的话题。在我看来,一场战争必定存在了利弊两方面,但抗美援朝终究还是利大于弊的。这场战争为新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国际形象上、精神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我们从这一不可抹面的历史里需要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向前。 关键词:抗美援朝、中国、美国、利弊、抗美援朝精神 这学期选修了外交风云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们分析过许多中国现代外交上的重大事件。而对于抗美援朝这一场注定不平凡的战争,我想要略说一二。对于这场战争,迄今为止,还是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我认为,我们不能再去争议的是抗美援朝这场战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因为历史是具有客观性的,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有再多的人认为抗美援朝不该打,这样的争辩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能评价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利和弊,以及利弊之间的权衡。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历史,才能更好的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造福于现在。 想要全方位彻底地分析一场战争,最基本的就是全面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那么朝鲜战争最开始是由金正日发起的。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南北双方在一系列的军事摩擦之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但仅仅在两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6月27日,得知战讯的联合国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要求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北朝鲜军队的入侵,该议案通过后,以美国为主的十几个国家也派出军队参战。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施压下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下,经过周全考虑之后,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策,并且迅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既然事情都具有双面性,那么抗美援朝也不例外的存在利弊。我的观点是抗美援朝是利大于弊,但我想先从弊端分析,再罗列其利处,进行权衡对比。 抗美援朝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为了抗美援朝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中方官方数据显示,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而战费开支高达35亿美元。单看这些数据其实并不觉得耗资巨大,但对比当时的国民收入才150亿美元,财政收入约12亿美元的状况,一场战争就耗费了较大一部分的财力,这对于那时才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很沉重的一笔开销。第二:中国错失了收回台湾的最好机遇,导致现在台湾问题

我对抗美援朝的认识

抗美援朝的认识 姓名:学号:班级: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双十之年,我怀着对党和国家的崇敬以及敬爱之情,我翻开了我国光辉的军史之书,我看到了我国的人民子弟兵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的英勇与大无畏的精神,这顿时令我无比的向往!不知不觉我的思绪就来到了1950年的夏天……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25日,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在国内外异常紧张的情势下毅然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从此开始,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人们纷纷表示要参加到抗美援朝的战役中去,这形成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

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激起全国人民的护国之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击美国嚣张气焰,鼓励相同处境国家斗争,但也有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抗美援朝,美国,负面,影响 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冷战的一种激烈对抗的方式,是冷战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美苏支持的两个对立的政权都想以武力实现半岛的统一,双方在边界地带的冲突可以说从未间断。从本质上说,没有美苏冷战,也不可能有朝鲜战争的爆发. 一、抗美援朝战争激起了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从民族安全立场出发, 巩固民族团结和正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逼出来的。早在志愿军入朝鲜之前,美国已经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企图把台湾当作他们在太平洋前线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不仅妄想永久霸占我台湾海峡,而且不断扩大对我国的包围圈,把战火从东南沿海烧到鸭绿江边,对我国边境城镇和机场进行轰炸,我们危险极了。毛主席指出:美国"三把刀插在中国身上,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头上,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脚上,天下一变,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我们就被动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既是为了朝鲜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美国作家越翰托兰也认为:"中国人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中国不得不出兵朝鲜,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周恩来总理更是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中国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这是一场保卫祖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世界和平进行的正义战争。 二、抗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国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狠狠地教训了美国人。朝鲜停战后,美国人不得不认真对待我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人的地面部队在越南战争期间,也未敢越过17°线。另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但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世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对中国刮目相看了。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 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前夕,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甚至绝大多数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西欧的主要国家。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并且我国还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毛泽东曾面对当时情势说过,“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2-P356]“即使我们再弱,美国要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也是办不到的。”[3]这都充分印证了,当年我党我国政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及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辉煌战绩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三、我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弱国打败强国, 穷国打败富国的壮举。 这是继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又一重大胜利。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人民,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我军经受了现代科技条件下作战的锻炼,先后有300多万人指战员直接参战,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军事指挥人才。我军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以劣胜优的宝贵经

《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战争》读后感内容简介;60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充满现实感的战争:六十年来,朝美战争从未结束,还有更多的政治力量卷入。现代政治的牌局似乎六十年前就已布阵。朝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充满现代战争的特征,既是一场国际政治的生死搏斗朝鲜战争》读后感由九象整理详见范文 近日,为响应公司党委关于研读红色书籍,重温红色精神,建树党员风采的号召,我特地选取了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朝鲜战争》,进行仔细阅读,并深受感动。今年6月25日是中国人民自愿军出兵朝鲜60周年纪念日,而1953年签订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是上百万年轻的生命换来的。追溯其渊源,我们不得不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战争。60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充满现实感的战争:六十年来,朝美战争从未结束,还有更多的政治力量卷入。现代政治的牌局似乎六十年前就已布阵。朝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充满现代战争的特征,既是一场国际政治的生死搏斗,又昭示人的精神的强大。朝鲜战争是一场布满迷局的战争:美国,作为头号军事强国与最发达的经济强国,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将在战争中必胜;中国,1950年刚诞生的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物质匮乏,装备落后,少有重武器,但中国打出了尊严与和平。王树增为写《朝鲜战争》搜集准备了200万字的资料,前后写了6年,完成于1997年。而出版10年来,畅销不衰,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地认可和追捧,就是因为,他的书不单单是在写一场战争,一段历史,更是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脊梁!他不是简单地介绍历史知识或揭秘什么历史真相,而是去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以及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当代人的意义。《朝鲜战争》好像写战争,实际还是写人,王树增大量的笔触是写最普通的人。比如朝鲜战场上数次出现的腿被炸断了还死死抱住敌人不放的普通战士,比如穿着单薄的棉衣趟过冰河被冻成冰柱的士兵。其中为了真实描写黄继光,他甚至找到了当时给黄继光擦尸体的小护士。《朝鲜战争》全书弥漫着浓烈的英雄主义氛围,通过该书让我们知道,国家的历史上,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那个年代曾热血贲张,曾高举英雄主义的旗帜,曾让他们的生命散发出奇异的光彩。同时,这本书也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们的民族面临战争或被迫选择战争,我们的青年是否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挺身而出,显示男子汉气概?

朝鲜战争与现代中美战争

朝鲜战争与现代中美战争 2011/07/21 作者:明夷济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继续实行遏制中国政策,中美之间的矛盾加剧,由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尽管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中美战争可以被排除在外,但可能发生在中国周边地区以及海洋地区的战争仍然存在。因此研究50年代的朝鲜战争,对于将来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发生的中美战争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两军对垒,无非就是发现敌人,击中敌人,然后摧毁敌人。因此我总结了“发现即击中,击中即摧毁”理论。 一、发现即击中,击中即摧毁理论与朝鲜战争、现代战争 1.1能够发现所要打击的目标,是战场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大规模摧毁敌人已经成为可能。不像在一战时期,敌人就在出现在面前,却无力消灭敌人。 坦克、各种火炮和飞机炸弹的出现,使得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伤亡率也远远大于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 而现代战争中,由于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的出现,导弹的精确和巨大的杀伤力,使得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历史任何一个时期。过去我们在朝鲜战争使用的密集攻势,在威力强大的精确制导武器面前只能是牺牲品。 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能够发现所要打击的目标,不仅仅是战场获胜的前提,而且是最主要的原因。 于是用于“发现”的工具或者武器以及情报收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发现”的工具讲,有google earth,凡是在地球表面的一切事物都一览无余,可以精确到厘米。也就是说中国的一切水面舰艇,数量多少,长的什么样,人家看的清清楚楚。潜艇虽然躲在水下比较安全,但是一浮出水面,就被监测到了。有各种军事侦察卫星。还有各种侦察手段,美军的侦察机老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活动,中国近海有美国的监测船和潜艇不断地收集水下数据。可以说,美国比中国本身更了解中国的军事地理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发现”是战争的一环,那么美国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战争”。 放在战场上,美军可以用军事侦察卫星提供陆地打击目标的信息,可以用预警机提供空中信息。塞尔维亚的空军不敢起飞,阿富汗的塔利班藏在山洞,伊拉克的坦克掩藏在沙漠深处,利比亚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在朝鲜战争中,“发现”还远远没有如此重要。即使志愿军发现并包围了美军,也没法实行围歼。即便包围的是一个连,也不能迅速吃掉,反而会丧失很多志愿

地理因素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摘要: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苏联、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并对之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地理因素上分析朝鲜半岛地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利弊。 关键字: 朝鲜战争朝鲜地形中国人民志愿军地理 一、朝鲜战争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1945年前)朝鲜半岛被日本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被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为两个部分,由苏联、美国分别驻军,以解除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军队武装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殖民统治。朝鲜南北双方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入侵韩国,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大韩民国国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之后美军(联合国军)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歼灭南韩六师。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 二、朝鲜半岛地理情况概述 1.朝鲜半岛整体地理情况 朝鲜半岛从亚洲大陆向南延伸大约1,10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处约36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170 多公里,总面积222004平方公里。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西部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14.4%。 2.朝鲜半岛北部地理情况 朝鲜半岛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北和东部高,西南沿海低。北部盖马高原为主干,由结晶岩和片麻岩组成。海拔约1000-1000米,北部边境的将军峰海拔2749米,为全国第一高峰。东南沿海有太白山脉。西南部多丘陵,沿海平原为主要的农业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湿热,冬干冷。年降水量1500毫米,内陆高原在500毫米以下,60%集中6-8月。河网稠密,多数流程较短。 3.朝鲜半岛南部地理情况 朝鲜半岛南部多丘陵和平原,约70%是山区,地势比半岛北部低。丘陵大多位于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陆坡平缓,东部大陆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辽阔的平原。韩国属温带的东亚季风气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减少。冬季平均气温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热,气温为25摄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时易受台风侵袭。 三、朝鲜地形对志愿军的益处 1.抵消部分敌人空中优势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投入大量空中力量。对于志愿军来说,整个战场不分前方和后方,不分昼间和夜间,都必须时刻注意防空袭问题,不但人员、车辆在昼间需要疏散隐蔽和严密伪装,而且医院、仓库和

朝鲜战争的影响

天涯作家立场 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华民族近代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新中国诞生之初即被迫投入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局部战争,与世界头号强国较量,维护了国家安全,伸张了国际道义和正义原则,提高了国际地位。 但这一切是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以伤亡和花费为例,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志愿军名义先后入朝279万,民工入朝支前60万,志愿军伤亡巨大。中国花了战争费用62亿人民币,欠了苏联30亿人民币,还推迟了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朝鲜战争使中美完全走向对抗,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全球冷战加剧 朝鲜战争本来是一场内战,它转变为国际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结果。而朝鲜战争反过来又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东亚地区加剧了冷战。 1948年“柏林危机”的爆发、1949年苏联原子弹的试验成功及中国革命的胜利震动了华盛顿,作为“反措施”,美国拼凑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了促使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加紧扩军备战的“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只是一种传统的军事联盟,只约定盟国之一受到进攻时,进行集体自卫,还没有形成一个军事实体,在美国官方文件中不称“北约组织”(N A TO ),而 称“北约国家”(N A TO C O U N TR IES)。一直到1950 年5月,各签字国才同意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执行委员会来制定发展军事力量的计划,当时还没有人提出美国应派遣作战部队协助欧洲防务以及北约应任命最高军事指挥官。在朝鲜战争过程中及其之后,北约才真正成为一个军事组织。 但“68号文件”的实施,受到了“军费难以增加”的限制。1949年秋,当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张增拨军费20亿美元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却表示反对,认为由此而造成的财政赤字将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威胁到国家的安全,最终得不偿失。当时要求删减财政开支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以致国会1950年6月讨论的1951年财年预算中,政府要求的开支比之上一财年实际的开支减少15%左右。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当权派认为这标志着共产主义扩张进入了新阶段。1950年7月,国会同意增拨军费40亿美元,并迅速扩大美国部队。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现役军人超过1200万人,以后大量复员,到朝鲜战争爆发时只剩下146万人。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部队人数急剧增加,到朝鲜停战时已超过350万人。以后虽然有所减少,但到1960年7月1日时仍达到250万人左右。至于防务开支,1945财年(1944年7月1日至1945年6月30日)高达950亿美元,占预算总支出的82.7%,二战后逐年下降,1950财年还不到400亿美元,占预算总支出的32.9%。可是 朝鲜战争的影响 参证文本: 张昆生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