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及答案

山东省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及答案
山东省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及答案

山东省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

化工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标准状况下,11.2LO2的质量是

A.16g B.32g C.16g·mol-1 D.32g·mol-1

2.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CO2和O2的质量比为

A.1:1 B.11:8 C.8:11 D.11:4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Cl + OH-= H2O + Cl- B.HCO3-+ H+= CO2↑ + H2O

C.CaCO3 + 2H+=Ca2+ +CO2↑+H2O D.Cu2+ + S2-= CuS↓

4.要完全中和1 mol·L-1的H2SO4溶液25mL,需要1 mol·L-1的NaOH溶液体积是A.20mL B.25mL C.50mL D.75mL

5.在2Mg + CO2 = 2MgO + C的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

A.Mg B.CO2 C.MgO D.C

6.下列气体中,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NO2 B.SO2 C.CO D.NH3

7.漂白粉容易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是

A.CaCl2 吸水 B.Ca(ClO)2将空气中某些成分氧化

C.Ca(ClO)2 不稳定易分解 D.Ca(ClO)2与空气中的水、CO2反应

8.已知反应2A+B=A2B,若反应物B的起始浓度为2 mol·L-1,2min后,测其浓度为

1.2 mol·L-1,则以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2 mol·L-1·min-1 B.0.4 mol·L-1·min-1

C.0.8 mol·L-1·min-1 D.1.2 mol·L-1·min-1

9.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A(g)+B(g) C(g)+D(g)的平衡体系中,加入催化剂是为了A.增大正反应速率,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增大逆反应速率,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正、逆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D.使平衡移动,但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HCl B.H2SO4 C.CH3COOH D.H2S

11.下列溶液中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HCl B.KNO3 C.Na2S D.AlCl3

1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A.NaOH、Al(OH)3、Ba(OH)2 B.HF、HCl、HBr、HI

1 / 14

C.HClO4、CaCl2、CH3COOH D.NH4Cl、CH3COONa、BaCl2

13.对醋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的电离度增大 B.醋酸分子浓度减小

C.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减小 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14.硝酸盐热稳定性差,受热时分解都能放出的气体是

A.N2 B.NO C.NO2 D.O2

15.在原电池中进行如下反应Zn + 2H+ = Zn2++ H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H2是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 B.H2是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

C.H2是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 D.H2是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SO离子的试剂是

16.检验-2

4

A.BaCl2溶液和HCl B.硝酸银溶液

C.BaCl2溶液和稀硫酸D.BaCl2溶液

17.配位化合物K4[Fe(CN)6]的配位体是

A.K+ B.Fe2+ C.CN-D.Fe3+

18.某烷烃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分子中氢原子个数的三倍,则该烃的化学式是A.CH4 B.C2H6 C.C3H3 D.C4H10

19.与2-戊烯互为同系物的是

A.4-甲基-2-戊烯B.2-甲基-1-丁烯

C.2-甲基-2-丁烯D.1-戊烯

20.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乙炔 B.丙烯 C.乙烯 D.乙酸

21.在加热条件下,2-甲基-3-氯戊烷与KOH的醇溶液作用,主要产物是A.4-甲基-2-戊烯B.2-甲基-2-戊烯

C.2-甲基-3-戊醇D.2-甲基-3-戊烯

22.与卢卡斯试剂反应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1-丁醇B.2-甲基丙醇

C.叔丁醇D.2-丁醇

23.甲苯发生硝化反应,其主要产物是

A.间硝基甲苯 B.邻硝基甲苯

C.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 D.对硝基甲苯

24.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A.丙烷 B.丙炔 C.丙烯D.乙醇

25.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KMnO4褪色

B.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使溴水褪色

2 / 14

3 / 14

C .乙炔通入硝酸银的氨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 .苯在加热及FeBr 3催化下与溴反应使溴褪色 26.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 .偶然误差中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C .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D .偶然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27.由计算器算得

100

200.121334

.025.7??的结果为0.01289,按有效数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A .0.01289

B .0.0129

C .0.013

D .0.01 28.能更好地说明测定数据分散程度的是

A .绝对偏差

B .相对偏差

C .平均偏差

D .标准偏差 29.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所用指示剂是

A .甲基橙

B .石蕊

C .甲基红

D .酚酞

30.0.1000 mol ·L -

1HCl 溶液对CaO (摩尔质量为56.08 g ·mol -

1)的滴定度是 A .0.02804 g ·mL -

1 B .0.002804 g ·mL -

1

C .0.5608 g ·mL -1

D .0.005608 g ·mL -

1 31.在总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浓度比为 A .

1[NaAc][HAc]= B .101[NaAc][HAc]= C .10[NaAc][HAc]= D .2

1

[NaAc][HAc]=

32.pH =3与pH =1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 .0.3 B .2.0 C .1.3 D .1.5 33.用0.10 mol ·L

-1

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25mL 的H 2SO 4和HCOOH 溶液时,若消耗

NaOH 的体积相同,则H 2SO 4和HCOOH 两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A .C HCOOH =C H 2SO 4 B .4C HCOOH = C H 2SO 4 C .C HCOOH = 2C H 2SO 4 D .2C HCOOH = C H 2SO 4 34.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时,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为

A .溶液的浓度和酸度

B .滴定产物

C .溶液的浓度和弱酸的Ka 值

D .滴定方式 35.在pH=12时,钙指示剂与水中Ca 2+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是 A .红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绿色

36.在测定水中Ca 2+、Mg 2 +时,溶液中含有少量Fe 3+、Al 3+,需加入三乙醇胺溶液,则三乙醇胺属于

A .氧化还原掩蔽剂

B .沉淀掩蔽剂

C .配位掩蔽剂

D .酸碱指示剂

37.在配位滴定法中,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滴定方式是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38.若C(1/5KMnO4)=0.5000mol·L-1,则C(1/2KMnO4)为

A.0.1000 mol·L-1B.0.2000 mol·L-1

C.0.3000 mol·L-1D.0.5000 mol·L-1

39.标定碘标准溶液时,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A.K2Cr2O7 B.As2O3 C.Na2S2O3 D.Na2CO3

40.返滴定法测Cl-时,为了避免由于沉淀的转化造成的误差,采用的措施错误的是A.滴定前将AgCl滤除B.加入淀粉

C.加入邻苯二甲酸丁酯D.加入硝基苯

41.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主要用于测定

A.Cl—和Br— B.Cl—和I—C.Br—和I— D.I—和SCN—

42.用法扬司法测定Cl-含量时,应选择的吸附指示剂是

A.荧光黄B.曙红

C.二甲基二碘荧光黄D.溴甲酚绿

43.用称量法测定磷矿石中的磷时,磷以MgNH4PO4形式沉淀,再灼烧为Mg2P2O7形式称重,计算P2O5含量时的换算因数是

A.M P2O5/M MgNH4PO4 B.M P2O5/2M MgNH4PO4

C.M P2O5/M Mg2P2O7D.M P2O5/2M Mg2P2O7

44.用生成CaC2O4的重量法测定溶液中Ca2+含量时,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A.水解效应B.酸效应 C.盐效应D.配位效应

45.欲配制6mol·L-1H2SO4溶液,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18mol·L-1H2SO4溶液的体积约是

A.30mL B.40mL C.50mL D.60mL

46.坩埚或称量瓶恒重的标准是连续两次称得质量之差小于

A.0.2mg B.0.1mg C.0.3mg D.0.4mg

47.要将0.2000 mol·L-1NaOH稀释成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是A.容量瓶 B.烧杯 C.量筒D.试剂瓶

48.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某物质时,记录数据如下:砝码8g ,环码190mg ,光幕读数

6.0mg ,则该物质的质量是

A.8.7900g B.8.1906g C.8.2500g D.8.1960g

4 / 14

49.量取50.00mL溶液,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50mL容量瓶 B.50mL移液管 C.50mL量杯 D.50mL量筒50.双盘等臂天平当零点差距很大时,应调节

A.平衡螺丝 B.平衡锤C.脚螺丝 D.调零杆

5 / 14

得分评卷人

二、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Na2S2O3溶液不稳定,浓度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需要写出反应方程式)?最常用什么基准物质来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

2.铝制品中的铝为什么不能与水反应,但却能与NaOH溶液反应?请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3.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丙醛、丙酮、乙酸?

4.为什么制备格氏试剂,需要绝对乙醚作溶剂?如果使用普通乙醚会发生哪些副反应?

6 / 14

三、计算题(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得分评卷人

1.称取白云石试样1.2938g,经分析后得到0.9585gCaSO4和0.7700gMg2P2O7,计算试样中CaO和MgO的质量分数。[已知:M CaO=56.08g·mol-1 M MgO =40.30g·mol-1

M CaSO4=136.14g·mol-1 M Mg2P2O7=222.60g·mol-1]

2.称取含Na3PO4和Na2HPO4及惰性物质的混合试样1.000g,溶于适量水后,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C HCl= 0.200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5.00mL,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又消耗20.00mL。计算混合试样中Na3PO4和Na2HPO4的质量分数。[已知:M Na

PO4=163.94 g·mol-1 M Na2HPO4 =141.96 g·mol-1 ]

3

3.测定铝盐中铝含量时,称取试样0.2117g,溶解后加入0.04997 mol·L-1EDTA标准溶液30.00mL。于pH=3.5时煮沸,反应完全后调节pH=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0.02146 mol·L-1的Zn2+标准溶液22.56mL滴定至终点。(1)测定铝含量的滴定方式。(2)计算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已知M Al2O3=101.96 g·mol-1]

7 / 14

得分评卷人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A、B、C、D是含有同种元素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单质,用铂丝蘸取A的化合物溶液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A、B、C、D按下列关系进行转化:将A放入水中可生成B溶液,在B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C,C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D,A在Cl2中燃烧也可以生成D。写出A、B、C、D的化学式及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少2个;C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D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2倍;它们可形成BA2、CA2、DA 等多种物质。(1)写出A、B、C、D各元素的名称。(2)写出BA2、CA2、DA的化学式。(3)写出BA2、DA两种物质的化学键类型及固体BA2的晶体类型。

3.某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2O,经氧化得产物B,B的分子式为C5H10O。B能与苯肼发生反应,也能发生碘仿反应。A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无几何异构体的烃C。物质D是B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坎尼扎罗反应。试推断出A、B、C、D的结构简式,并写出A分别生成B、C的化学方程式。

8 / 14

4.请设计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方案。包括分析方法、仪器、药品、步骤及计算公式。

5.在测定水中氯含量的实验中,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错误的操作下划线,并改正。

某同学取一支洗干净的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又用AgNO3标准溶液润洗2~3次,调零、排气泡后,调节滴定管高度,使滴定管的下端伸入瓶口约1厘米,边滴边向顺、反方向作圆周运动,滴定至终点后,记录的读数为25.0mL。

(2)用莫尔法测定氯含量时,所用指示剂是什么?滴定条件是什么?

(3)若试样中含有H2S时,应怎样处理?

SO,会对滴定结果造成什么影响?应如何消除?

(4)水样中如含有-2

3

PO时,应采用哪种银量法测定?

(5)水样中含有-3

4

9 / 14

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

化工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C B C D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D A C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D B C B D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C C A C A

B B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A C

B

C A A

D B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溶解的CO2的作用(1分)

(2)空气中O2的作用(1分)

(3)微生物作用(1分)

(4)光线促进Na2S2O3分解(1分)

重铬酸钾(K2Cr2O7)(1分)

2.(1) ①铝制品表面有一层氧化膜,阻挡了铝和水反应(1分)

②当铝和NaOH溶液接触时,氧化膜溶于碱而被破坏。失去保护膜的铝,能和水反应

10 / 14

11 / 14

生成氢氧化铝并放出氢气。

(1分)

(2) ①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1分)

②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和 NaOH + Al(OH)3 = NaAlO 2 + 2H 2O 或者2Al+ 2NaOH+2H 2O = 2NaAlO 2 + 3H 2↑ (2分)

3.先将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使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是乙酸(或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不分层的是乙酸)(2分);然后向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加入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品红醛试剂),出现银镜现象(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紫红色)的是乙醛,另一种是丙酮。

(3分)

(注:用其他合理方法或不同步骤鉴别出的也得分)

4.格氏试剂非常活泼,能与水、醇等含活泼氢的物质发生反应。 (3分) ,

RMgX Mg

X

OH R H H OH ++ (1分)

++RMgX H OR ′

OR Mg

X

′R H (1分)

三、计算题(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解:

(2分)

(2分)

%

52.30%1002938

.114.13608

.569585.0%1004

4

=??=

?=试样

m M M m w CaSO CaO CaSO CaO

12 / 14 (1分)

(2分)

(2分)

(1分)

2.解:由题意知Na 3PO 4→Na 2HPO 4消耗盐酸V 1=15.00mL

原混合物中Na 2HPO 4→ NaH 2PO 4消耗盐酸V 2=20.00-15.00=5.00mL (1分)

(2分)

(2分) (1分) (2分)

(1分)

(1分) 3.解:

(1)返滴定 (2分)

(2) %55.21%1002938

.160.22230

.4027700.0%10027

227

22=???

=

?=试样

m M M m w O P Mg MgO

O P Mg MgO

%

18.49%100000.194.1631000.152000.0%

100232

1

14

343=????=?=

-试样

m M v c w PO Na HCl PO Na %

44.24%

1002117

.096

.1012

1

)02256.002146.003000.004997.0(%

100)(3222322

1

=????-?=?-=++试样

m M V C V C w O Al Zn Zn EDTA EDTA O Al %20.14%100000.196.1411000.52000.0%

100324

24

2=????=?=

-试样

m M v c w

HPO Na HCl HPO Na

13 / 14

(3分)

(3分)

(2分)

(注:以上三题,用其他方法计算得出正确结果,也可得分)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A :Na B :NaOH C :Na 2CO 3 D :NaCl (每个1分) 2Na+2H 2O=== 2NaOH+H 2↑ (2分) 2NaOH+CO 2=== Na 2CO 3 +H 2O (1分) Na 2CO 3 +2HCl=== 2NaCl+H 2O+CO 2↑ (2分) 2Na+ Cl 2=== 2NaCl (1分)

2.(1)A :氧 B :碳 C :氮 D :镁 (每个1分) (2)BA 2:CO 2 CA 2:NO 2 DA :MgO (每个1分) (3)CO 2:共价键 MgO :离子键 CO 2的晶体类型:分子晶体 (每个1分) 3.

A CH 3-CH -CH -CH 3

CH 3

OH

CH 3-C -CH -CH 3

O

CH 3

B ··

C CH 3CH =C -CH 3

CH 3

··D CH 3-C -CHO

CH 3

CH 3

(每个2分)

CH 3-CH -CH -CH 3

CH 3

OH

[O ]

CH 3-C -CH -CH 3

O

CH 3

(1分)

CH 3-CH -CH -CH 3

CH 3

OH

CH 3-CH =C -CH 3

CH 3

浓H 2SO 4

(1分)

14 / 14

4.采用的方法:配位滴定法。 (2分) 所用的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锥形瓶等。

(本问2分,每答对两个得1分)

所用的药品:基准试剂ZnO 、Na 2H 2Y ·2H 2O (或EDTA )、NH 3-NH 4Cl 缓冲液、铬黑T

(本问2分,每答对两个得1分)

步骤: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水样中总硬度的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问2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计算公式:

总硬度: (2分)

5.(1) ①碱式、②顺、反方向、③25.00mL (本问1分,答对其中两个即可)

改正: ①应用棕色酸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 ) (1分)

③应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 (1分) ④记录的读数应为25.00mL (1分)

(2)铬酸钾(或K 2CrO 4);中性或弱碱性(或pH=6.5~10.5)。 (2分)

(3)用稀硝酸酸化,并煮沸5~15分钟,冷却后调节至pH6.5~10.5,再进行滴定。 (1分) (4)使滴定结果偏高;消除的措施是滴定前先用过氧化氢(H 2O 2)将SO 32-氧化成SO 42-。

(2分)

(5)应采用佛尔哈德法。 (1分)

1000

·)()/(?=水样

V M CV L mg CaO CaO

EDTA 1000·)()/(3

3?=水样

V M CV L mg CaCO CaCO EDT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