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光的粒子性

知识讲解  光的粒子性
知识讲解  光的粒子性

物理总复习:光的粒子性

编稿:xx 审稿:xx

【考纲要求】

1、理解光子说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2、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会用来解决简单问题

3、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考点梳理】

考点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要点诠释:

1、热辐射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2、黑体与黑体辐射

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的空腔,可近似看作黑体。如果

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如图所示,那么射入小孔的电

磁波在空腔内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

这个小孔就成为了一个绝对黑体。

对图中的空腔加热,空腔内的温度升高,小孔就成了不同温

度下的导体,从小孔向外的辐射就是黑体辐射。

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实

验表明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利用分光技术和热电偶等设备就能测出它所辐射的电磁波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如下图画出了四种温度下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3、能量子

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

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 2ε, 3ε, ... nε. n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h ε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是一个常量,后被称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10-34J·s 。

宏观世界中我们说的能量值是连续的,而普朗克的假设则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

借助于能量子的假设,普朗克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如图所示,与实验符合令人击掌叫绝。

考点二、光电效应

要点诠释:

1、光电效应现象 用紫外线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不带电的锌板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验电器上带正电,表明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飞出。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表明,不仅紫外线能产生光电效应,对于碱金属,例如:锂、钠、钾、铯等,用可见光照射也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实验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阴极 K 和阳极A 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K 在受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电源加在K 与A 之间的电压大小可以调整,正负极也可以对调。电源按图示极性连接时,阳极A 吸收阴极K 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了光电流。利用这个图示的电路就可以研究光电流和照射光的强度、光的频率(颜色)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着饱和光电流I s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a .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加,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b.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如果用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单色光照射阴极 K ,改变加在A 和K 两极间的电压U ,测量光电流I 的变化,则可得如图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表明:光电流I 随正向电压U 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其饱和值I s ;而且饱和电流I s 的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a .当所加电压为零时,电流I 并不为零只有施加反向电压,电流才有可能为零

由上图可见,A 和K 两极间的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为零,只有当两极间加了反向电压U=-U C <0时,光电流I 才为零,U C 称为遏止电压(或截止电压)。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都是一样的。光的频率改变时,遏止电压也会改变。这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个值0ν时,即使不施加反向电压也没有光电流,表明已经没有光电子了

结论: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不同金属的极限频率不同。

(3)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实验发现,只要入射光的频率0νν>,无论光多么微弱,从光照射阴极到光电子逸出,这段时间不超过10-9s 。光电效应的发生时间如此之短,通常称它是瞬时发生的。 考点三、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要点诠释:

爱因斯坦的光子与牛顿的粒子有着本质的不同。光子是只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的粒子,而牛顿的粒子是指实物粒子。

1、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光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被光子“打中”的电子,这个光子的能量就全部给这个电子,而没有被光子“打中”的电子,则一点能量也没有获得。

②得到能量的电子,动能立即增大,而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

③如果这个能量足够大,则电子就挣脱金属的束缚而射出来,即产生光电效应;如果这个能量不足以挣脱金属的束缚,则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④频率一定时,光强越大,即光子的数目越多,获得能量的电子也越多,即光电子的数目与光强成正比。

2、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当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动能就增加了,如果电子的动能足够大,能够克服内部原子对它的引力,就可以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的向金属内部运动,并不出来。向金属表面运动的电子,经过的路程不同,途中

损失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从表面出来时的初动能不同。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这些光电子克服金属原子的引力所做的功叫做逸出功。

(2)光电效应方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12mv 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 ν和逸出功W 之间有如下关系:

212m v h W ν=-

这个方程叫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对于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 W 的值是一定的。所以入射光子的频率ν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

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如果入射光比较强,即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的饱和值也大。

3、光电效应的图像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 依据

2012

mv h h νν=-,可知: 当2102

K E mv ==时,0νν=,即图象中的横截距,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tan k h θ==,即图象的形状是一条斜线,斜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普朗克常数。 图象中纵截距在数值上等于这金属的逸出功:0W h ν=。 4、光电效应的应用

利用光电效应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动作迅速灵敏,因此利用光电效应制作的光电器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管就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光电器件。

光电管的类型很多,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种。玻璃泡里的空气已经抽出,有的管里充有少量的惰性气体。管的内壁涂有逸出功小的金属作为阴极。管内另有一阳极A 。当光照射到光电管的阴极K 时,阴极发射电子,电路里就产生由a 到b 的电流。

考点四、康普顿效应

要点诠释: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色散时,发现在色散的X 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解释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3、光子的动量

一定的质量m 与一定的能量E 相对应:E=mc 2

光子的能量E h ν=

借用质子、电子的动量定义p mv =有:

2E h h p mc m c c νλ

==?==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要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而光子动量变小。从h p λ

=看,动量p 减小意味着波长λ变大,因此有些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大。

考点五、粒子的波动性

要点诠释: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无可争辩地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无可争辩地表明光是具有能量E h ν=的光子流,也就是说光具有粒子性。

从古代光的微粒说,到托马斯·杨和菲涅尔的光的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光的本性。

(1)大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

(2)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的光,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波,粒子性越显著。

(3)可以把光的波动性看做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

2、粒子的波动性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而且粒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也向光子跟光波一样,遵从如下关系:E h ν=,h

p mv λ==

由于这种波不是由电磁场引起,而是由实物的运动形成,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称为物质波,亦称德布罗意波,而h h mv p

λ==称为德布罗意波长公式。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3、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据。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G·P·汤姆逊用电子束穿过很薄的金属片,观察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它们运动时的动量很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很小,所以平常根本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

考点六、概率波

要点诠释: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很难用宏观世界的观念来认识,必须从微观的角度建立起光的行为图景,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通过双缝后,对某一个光子而言,其运动是不可控制的,但对大量光子而言,它们落在光屏上的位置又有规律性,即某些区域光子落点多,另一些区域光子落点少,落点多的区域就是亮条纹,落点少的区域就是暗条纹。这说明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具有的属性。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因此说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由于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与它们联系的物质波和光波一样,也是概率波。也就是说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的规律确定。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例如衍射条纹的分布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光的本性的认识

例1、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

都说明了光的本性

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

的粒子

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将牛顿的波动说和惠更斯的粒子说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

【思路点拨】理解光的本性,波动性的特征及代表人物,粒子性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答案】C

【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现代物理学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不同于牛顿提出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是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和麦克斯韦的电磁说的统一。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BD错误,C对。【总结升华】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光的本性。

举一反三

【变式1】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微粒说”本质不同,选项A错误。由

c

E h

λ

=可

知选项B正确。一束单色光的能量不能是连续变化,只能是单个光子能量的整数倍,选项C 错误。光子不但具有波动性,而且具有粒子性,选项D错误。

【变式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 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就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就越显著

D. 光子的数量越少波动性就越显著;光子的数量越多粒子性就越显著

【答案】C

【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分割开来;光是一种电磁波,而电子是实物粒子,二者不能混淆;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体现为波动性,少数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显著。选项C正确。

类型二、光电效应

【高清课堂:光学2 例3 】

例2、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ν0。则()

A. 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0

C. 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ν0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思路点拨】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为W=h v 0,每种金属都有自己固定的极限频率,即每种金属的光电子的逸出功是固定的;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以判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变化情况。

【答案】AB

【解析】金属中电子的逸出功W 是一定的,等于恰好能产生光电效应的光的能量h ν0, ν0称为金属的极限频率,C 错;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该金属即可发生光电效应,A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212

mv h W ν=-,其中0W h ν=,可判断B 正确,D 错误, 故选AB 。

【总结升华】对于光电效应现象要正确理解极限频率、入射光频率、逸出功、最大初动能、光照强度、光电流大小等之间的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答案】CD

【解析】A 、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时间无光,与光的强度有关,A 错;B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入射光强,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 错;C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km C E eU h W ν==-,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C 正确;D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D 正确,故选CD 。

【变式2】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 施是( )

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

B.改用X 射线照射

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

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

【答案】B

【解析】用紫外线照射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说明频率还低了,必须增大频率,根据电磁波谱图可知,X 射线频率更大,B 对;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改变光的强度、延长照射时间没用,故选B 。

【变式3】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 合成一束复色光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光的频率大于

B 光的频率

B .在玻璃砖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

C .两种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的临界角较大

D .若用B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用A 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

光电效应现象

【答案】C

【解析】A 光偏折小,相当于红光,B 光偏折大,相当于紫光,根据“色光规律模型图”,A 光对玻璃的折射率小于B 光,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在玻璃砖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的临界角较大,AB 错C 对;由于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用B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用A 光照射该金属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变式4】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

A .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 .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答案】AD

【变式5】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界面内有a 、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较大

C .若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答案】ACD

【解析】由于两束光的入射点到O 点的距离相等,因此它们在半圆边界上的入射角相同,由于b 光发生全反射,而a 光能够折射,a 光相当于红光,b 光相当于紫光,说明b 光的全

反射临界角小于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由sinC

1n =

可知,b 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于a 光的折射率,b 光的频率比a 光的频率高,由c v n =可知,在同种介质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A 项正确;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程度大,而折射角小,B 项错误;由于b 光的频率比a 光的频率高,因此a 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照射

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C 项正确;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频率低的波长长,干涉条纹间距大,D 项正确。

例3、(2015 江苏卷)(1)波粒二象性时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也相等

【答案】BC

【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 正确;热中子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 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 错误;根据的德布罗意波长公式p

h =λ,k mE p 22=,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德布罗意波较短,所以D 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波粒二象性

举一反三

【变式1】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

B.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

C.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时间成正比

D.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E.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E k 与金属的逸出功成线性关系

【答案】ADE 【解析】k c

E hv W h W λ=-=-,同种金属最大初动能逸出功相同,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

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波长有关但不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成线性关系,不同种金属,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最大初动能E k 与逸出功成线性关系。

【变式2】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金属板N 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现将M 、N 间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与两板平行,调整M 、N 间的距离为d ,电流表指针恰好不偏转,设光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普朗克常量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

(1)在图中标出有光电流时电流的方向。

(2)求该金属的逸出功。

【答案】(1)光电流方向见解析中图所示。(2)222

8c

e d B h m λ-。 【解析】(1)光电子从N 板逸出打到M 板上,N 板带正电为正极,电子从N 到M ,电流从下向上经过电流表,光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2)依题意,只要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沿平行于N 板方向射出时,不能到达M 板,则沿其他方向射出的光电子均不能到达M 。故电流表中恰无光电流时,一定是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沿平行于N 板的方向进入磁场,恰好偏不到M 板,即有R =d/2 据牛顿运动定律,有2

v evB m R =,解得2eBR eBd v m m ==

222

2128k e B d E mv m ==

设金属逸出功为W ,据光电效应方程k c

E h W λ=- 解得222

8k c c

e d B W h E h m λλ=-=-. 【变式3】如图所示,N 为钨板,M 为金属网,它们分别和电池两极相连,电池的电动势E 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钨的逸出功为4.5eV ,现分别用能量不同的光子照射钨板(各光子的能量也已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图中能有电子到达金属网的是( )

【答案】A

【解析】B 、D 照射光的能量小于逸出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A 中电源加正向电压,光电子加速向M 板运动。C 中电源加反向电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8 eV -4.5 eV =3.5eV <Ue =4.0eV ,没有光电子到达M 板。故选A 。

类型三、光子的能量、物质波

例4、(15新课标2卷)(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答案】ACD

【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 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 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 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电子的干涉现象,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D 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 错误。故选ACD 。

【考点】波粒二象性

举一反三

【变式1】激光光波功率为P ,激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光速为c ,普朗克恒量为h ,该激光光波每秒辐射光子数为___________。 【答案】P hc

λ 【解析】激光的频率为c νλ=, 一个激光光子的能量为c

E h h νλ==

一秒内激光辐射的能量为P 一秒内激光辐射的光子数为P P P n c E hc

h λλ

=== 【变式2】照到地面上的太阳光的平均波长为5.0×10-7m ,每平方米的功率为8 W 。则每秒钟落在地面1m 2面积上的光子数为_________。

【答案】2.01×1019个 【解析】每个太阳光子的能量c

E h h νλ==

太阳光每平方米的功率为P=8 W ,每秒钟的能量是8J

每秒钟落在地面1m 2面积上的光子数P n E

= 7

193488 5.010 2.01106.6310310

P P P n c E hc h λλ

--??=====????(个)。

最新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色散 1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常见的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亮,电影荧幕,钻石等。 2.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首先用实验 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应用有:彩虹,吹肥皂泡,其他经过折射呈现七彩颜色的现象。 3.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透明物体:透过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不透明物体:反射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后中间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后中间为黑色色光的复合与颜料的复合结果不一样。 4.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能量,如电能、内能、化学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 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热都是以红外线的形式 传到地球的。 2.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主要应用于杀菌,验钞等。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太阳的紫 外线主要靠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来吸收。 三.光的直线传播 1. 2.定义: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主要应用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3.小孔成像:光屏上成倒立的实象。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女口:夏天树阴处的光斑都是圆 形的,和树叶中间缝隙的形状没有关系。 4.光速:真空中:3X 10 m/s,或3X 10 km/s 真空中光速最快〉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 光年是长度单位,数值为9.46 X 10 km 四. 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且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概括:虚像,正立,等大,等距,垂直,对称。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3.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集中光能。 五.光的反射 1. 2.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解释: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注:切忌当作和镜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应用:所有镜子,万花孔,潜望镜,反射式望远镜,牙医反光镜,平静 的水面等。

初二物理经典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 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4 5o 45o 第二次6 0o 60o (4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要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线照到平滑的表面上(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这时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2、漫反射: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花开为了最后的果实,初三也是如此,小编整理了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6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7 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 8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焦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9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10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

的光线。 11 照相机的原理:u>2f 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 幻灯机的原理: 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3 放大镜的原理: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 照相机的结构: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d.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15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16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17 显微镜的镜筒上有一目镜,和一个物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

中考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基本知识点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的8次方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光的反射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

光电效应教案

第二节光的粒子性 一、教学目标 1.应该掌握的知识方面. (1)光电效应现象具有哪些规律. (2)人们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目的性.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方面. (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观察光电效应演示仪的实验过程,掌握分析现象所得到的结论. 3.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是(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三、教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白炽灯、丝绸、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光的波动理论学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未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光的有些现象波动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请观察光电效应现象.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演示实验. 将锌板与验电器用导线连接,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锌板附近,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 边演示边提问:紫外线灯打开前后,验电器指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光线照射金属表面,金属失去了电子导致验电器指针张开一角度.明确指出光电效应是光照射金属表面,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照射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说明: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紫外线照射锌板飞出电子时锌板带正电,在锌板附近形成电场又将电子吸附回去.锌板电势升到很小的值就使逸出和返回的电子达到动态平衡,很难使验电器指针明显地张开. 2.进一步研究光电效应. 以上实验改用很强的白炽灯照射,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的发生一定是有条件的,存在着一定规律.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 向学生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在黑板上画一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抽成真空的光电管,C 是石英窗口,光线可通过它照射到金属板K上,金属板A和K组成一对电极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光源为白炽灯,在光源和石英窗口C之间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另一套装置调节.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海上和沙漠地区出现海市蜃楼就是由于空气不均匀导致光线发生弯曲而形成的。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1)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能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14、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15、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光的粒子性 说课稿 教案

光的粒子性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教师: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 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 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 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 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 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 称遏止电压。根据动能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 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1)内容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 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 E =h 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 c 运动。 2c e v c eU

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色散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常见的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亮,电影荧幕,钻石等。2.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首先用实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应用有:彩虹,吹肥皂泡,其他经过折射呈现七彩颜色的现象。3.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透明物体:透过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 不透明物体:反射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 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后中间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后中间为黑色 色光的复合及颜料的复合结果不一样。 4.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能量,如电能、内能、化学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热都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的。 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主要应用于杀菌,验钞等。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太阳的紫外线主要靠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来吸收。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定义: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主要应用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2.小孔成像:光屏上成倒立的实象。像的形状及小孔形状无关。如:夏天树阴处的光斑都是圆形的,和树叶中间缝隙的形状没有关系。 3.光速:真空中:3×10 m/s,或3×10 km/s 真空中光速最快>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 光年是长度单位,数值为9.46×10 km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及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及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及物体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且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概括:虚像,正立,等大,等距,垂直,对称。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3.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集中光能。 五.光的反射 1.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解释: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注:切忌当作和镜面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应用:所有镜子,万花孔,潜望镜,反射式望远镜,牙医反光镜,平静的水面等。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六.本章其他相关知识点: 1.看到物体一定是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出来进入我们的眼睛,这个光可能是物体自己发出的也可能是物体反射或折射的,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了。

光的反射-知识点大全

第四章光的传播知识清单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 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 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 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 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 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 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 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 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凭,则光凭上不能接受到蜡烛烛 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⑥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太厚, 会看到两个像。 ⑦玻璃板没有放正,倾斜放置,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不容易找到像。 ⑧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做效果好。 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 月、镜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鸟);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 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 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 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4、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 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 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 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 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 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 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 5、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 ①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②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 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电筒的反光罩) ㈠、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㈡、光的折射定律(看笔记)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㈢、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 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颜料的三原色是:紫、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 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 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 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1、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 (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电视遥控 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 2、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 用强;(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吸收钙 元素(小孩多晒太阳),荧光作用(验钞) 光的现象及成因 1、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包括所有的黑影) 2、湖光倒影---光的反射 3、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4、五颜六色---光的色散 练习题

光的粒子性 说课稿 教案

光的粒子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及其教学的策略 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策略:本可以实验引入,在引入阶段让学生充分讨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自由电子会跑出来呢?二为什么用红光的照射锌板打不出电子?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总结光电效应规律建立了基础,在这里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验去理解存在饱和电流、遏制电压、截止频率、效应的瞬时性,学会真切感受到经典理论的局限性和光电效应的神奇性。 2教学的难点及其教学的侧略 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策略: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光电效应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和分析,我们发现我们的推测与试验结果大相径庭,这时候引导学生看书,让同学找出光电效应的方程,并且老师带动学生去理解光电效应方程。 【教学器材】锌板,紫外灯,验电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介质: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五、光的反射 知识点1 反射现象 1.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2.下列“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捕风捉“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知识点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MM',则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法线是,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 ①;②.实验过程 中,纸板必须与平面镜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 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a)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内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 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 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是为了比较. (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填“靠近”或“远离”)ON. (3)如图(b)所示,以接缝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是为 了.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知识点3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6.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 A.15° B.20° C.30° D.60° 7.一束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时( ) A.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C.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逐渐减小,且反射角始终等于人射角 8.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 射后,反射角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入 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知识点4反射光路可逆 10.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小聪观察小 猫光路的入射角是,它的大小是,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知识点5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1.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

高中物理《光的粒子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7.2 光的粒子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感受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感受科学家在面对科学疑难时的创新精神 3、知道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 重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难点: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 一、问题导学: (一)光电效应及实验规律 1.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 存在着电流 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即,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目越多. (2) 存在着电压和频率. 只有施加反向电压且达到某一值时才会使光电流为零,这一电压称为遏止电压,遏止电压的存在说明光电子具有一定的。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有关,而与入射光的无关.刚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称为频率. (3) 光电效应具有 当入射光频率超过截止频率v c 时,无论光怎样微弱,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的. 3. 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不同金属的逸出功. (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频率为v 的光的能量子为.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2.光电效应方程 (1) 表达式 . (2) 物理意义:金属中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 ,这些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属的逸出功 ,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三)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使光的传播方向 的现象。 2. 康普顿效应:在光的散射中,除了与入射波长 0 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0 的成分,这个现 象称为 。康普顿的学生,中国留学生 测试了多种物质对 X 射线的散射,证实了康普顿 效应的普遍性。 3. 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 之外,还具有 ,深入揭示了光的性的一面. 4. 光子的动量: . 二、合作探究 例 1.对光电效应做出合理解释的物理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玻尔 C.查德威克 D.德布罗意 例 2.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下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 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 2、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3、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5、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6、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 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 ~ 45 o 45 o 第二次60 o 60 o (4)结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光的反射知识点八上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光的反射知识点八上物理光 的反射知识点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3、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4、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5、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 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两种介质 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 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7、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 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 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9、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 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光的粒子性知识点总结

光的粒子性 说明:相比10年,新考试说明中删去了康普顿效应 【知识要点】 1.光电效应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 的 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遏止电压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 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 作用。 当 K 、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 值 U c 时,光电流恰为0。 U c 称遏止电压。根据动能定理,有 实验表明,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都是一样的。光的频率改变时,遏止电压也会改变,这表明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2)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3) 截止频率νc ----极限频率 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当入射光频率ν>ν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 <ν c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4)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3. 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经典理论认为,按 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 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 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 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 22 1c e v m c e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