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讲义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μ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

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

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

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

81nm=10101010dm=10

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例题:

1、下列各物体中接近130厘米的是:( )

A .体温表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高;

D .写字台长度. 2、用塑料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练习:

一本书的厚度为8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 ;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 ;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 ;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 ;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 ,其中,12cm 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 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估计便无意义了,因此记录的结果只需一位估读值。

注: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题:

1、用刻度尺测量木箱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5.26cm ,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小张用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如下:①8.2cm 、②8.21cm 、③8.22cm 、④8.32cm 、⑤8.20cm 。其中记录的数据中属于错误数据的是 (选填序号),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

知识点4.实验误差 (1)误差与错误: 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办法: 3种:

①一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公式为:n

l l l l n

++=21。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

例1:关于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真测量可以消灭误差;

B.测量过程中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也会产生.

知识点5.秒表的读法

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m=60s

【应用巩固】

一、填空题:

1、完成下列单位变换:(用科学计数法)

a. 1.5×102km=__________cm

b. 1235mm=__________m

2、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度:6.3×107______;②一张纸的厚度是:0.7×10-4______;

③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103_______;

3、测得某物体长度为18.41dm,其中准确值为_____,估计值为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

4、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某物体的长度,三个记录结果分别为13.7厘米;13厘米;13.64厘米,正确的记录结果是__________.

知识点6.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机械运动定义: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参照物: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可以默认它是静止的了。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题:

1、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作参照物的是()

A、“亚洲一号”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

B、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受油机是“静止”的。

C、法国一位飞行员在空战中,顺手抓住“静止”的子弹。

D、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

2、甲、乙、丙三辆汽车按甲前、乙次、丙后的顺序在公路上同向行驶,甲车司机看到乙车向自己驶来,丙车离自己而去,那么乙车司机看到甲车。丙车。

【应用巩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杯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一会儿变红。B、正在发光的白炽灯。

C、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奔跑。D、放在火炉上加热的水壶。

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

3、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火车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为参照物。“树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为参照物的。4、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以 _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由此可见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小时.

5、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来回走支的监考员。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D、黑板前的讲台。

6、有一首歌曲的歌词中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7、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理由.

知识点7.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1)速度的单位

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

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

(2)速度单位的换算

如72km/h=?m/s,如下计算:72km/h=72km

1h

721000m

20m/s

13600s

?

=

?

又如5m/s=?km/min,如下计算:

3

5m510km

5m/s0.3km/min

1

1s

min

60

-

?

===

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注:比较速度的大小,关键是统一单位。(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像,v-t图像)及定义。

例题:

1、单位换算:1 m/s=___ _km/h 10 m/s=_ __km/h

72 km/h=__ __m/s 54 m/s=__ __km/h

知识点8.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

为v=s

t

.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

(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和时间t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必须是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必须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

s

v

t

=,其中

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

求平均速度,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

注:路程、时间的计算,解题过程中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帮助分析解答。

例题:

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是12.91s。这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

2、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法隧道——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已经开工,隧道全长2800米。若竣工后,一辆轿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______________秒,以隧道内的照明灯为参照物,该轿车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巩固应用1】

1、单位换算:1 m/s=___ _km/h 10 m/s=_ __km/h

72 km/h=__ __m/s 54 m/s=__ __km/h

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得______

3、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了2 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 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 ___h

4、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

为 h。

5、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6、“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一架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秒内飞行了1000米,求它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8、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巩固练习2

1.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则它在前2s内的速度是

____________m/s;一列火车用15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3.3km的隧道需要4min则这列火车全长

为 ___m。

2.一汽车在蓬溪至成都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速度表指针在数字100附近左右摆动,表的下部有"km/h"字样。以这样的速度,车在到"距成都120km"的路牌在到路牌"距成都40km"之间需要

________min。

3、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它完全通过一座长1.2km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5、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某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若前半段路的速度为30 km/h,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0 km/h,则该车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写出计算过程。

知识点九、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准备: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将小车置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让其自由往下运动,

小车将在平面上运行一段直线距离;

2>.用刻度尺测量出这段直线距离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行驶这段直线距离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记录测量数据:S AC =

cm; t AC= ,V AC = ; S AB = cm; t AB= ,V AB = ; S BC =

cm; t BC= ,V BC = ;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问题与思考: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

[当堂训练]

1.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_____s ,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2. 物体从A 点出发,途径B 到达C 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 =BC =4m ,通过BC 所用的时间为0.8s ,那么物体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6.5 m/s

B.4 m/s

C.5 m/s

D.以上答案都不可能

3.汽车在长100k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 的速度为20m/s,后50k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4. 为了测定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速度,汽车上的一位乘客通过数路边的电线杆来进行测算。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均为50m,他数第一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数到第25根电线杆时,所用时间为2min,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___km/h 。

1

3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2016年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

2016年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 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2.研究表明:雨滴自高空由静止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随其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假设每个雨滴可看成球形,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滴的半径r的平方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 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π?r3(r为半径),g=10N/kg.每个雨滴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4,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A.1:8 B.1:4 C.1:2 D.1:1 3.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 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 可知()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5.设湖岸MN为一直线,在岸边的A点的游客发 现湖中C点处有人落水,此时C点离湖岸最近点为 B点,BC距离为60米,AB距离为80米,游客从 A点出发去营救落水者.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为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辅导讲义专题01机械运动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专题01 机械运动 一、知识点解析 一、长度与时间 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图(1)刻度尺 b. 正确放置刻度尺。如图(2)所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图(2)标尺的读取 图(3)刻度尺的读数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4)总结: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使用时让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测量结果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误差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2.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500 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00 m/s B. 30 m/s C. 10 m/s D. 5 m/s 3.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 B.桌面 C.乘客 D.铁轨 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6.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8.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A. 1:2 B. 2:1 C. 9:2 D. 2:9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 地球 B. “火卫一”探测器 C. 太阳 D. 火星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 80m/s B. 10 m/s C. 5 m/s D. 无法判断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5.3cm B. 5.25cm C. 3.25cm D. 3.3cm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长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小明测量小球直径,记录数据分别为2.41cm,2.43cm,2.40cm,2.42cm,2.50cm, 则该球的直径为() A. 2.43cm B. 2.432cm C. 2.42cm D. 2.415cm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房屋 D. 河岸 8.下列正常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是40km/h的可能是() A. 卡车 B. 行人 C. 喷气式飞机 D. “神州六号”飞船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讲义复习资料第6章机械运动

第6章机械运动 考点·梳理 考点1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考点2 运动的快慢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3、公式:v =s t ,公式中的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 4、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 m/s =3.6 km/h 。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6、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运动快慢,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 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即v =s t ,式中s 表示总路程,t 表示总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 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有关。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情况。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 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km =103 m 1 dm =10-1 m 1 cm =10-2 m 1 mm =10-3 m 1 μm=10-6 m 1 nm =10-9 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 (2)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①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线平行,不能歪斜; ②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③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刻度线测起;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误差的产生:误差的产生与测量方法、测量的工具、测量的人有关。 (2)减小误差的方法:a.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误差只能减小,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也应该避免。 4、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其他单位有小时(h)、分(min)、 毫秒(ms)、微秒(μs),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1 min=60 s;1 s=103ms;1 ms=103μs。 (1)测量时间所用的工具:钟表、停表等。 典例·解读 例1、在某些交通繁忙的路口,交警部门有时会安装监视器对违章车 辆进行拍照,若一辆车长8 m的汽车因闯红灯被固定在路边的照 相机连续拍照两次,照片如图所示。若拍摄时间间隔为1 s,则 闯红灯时,该车的速度大约为______m/s。 答案:8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拍摄间隔的1 s内,汽车由指示灯杆的右端运动到了杆的左端。我们以车头为参考 点,则汽车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恰好约为一个车身长,即8 m。所以根据v=s t 就可以估算出闯红灯

第一章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 一、选择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 人打一个阿欠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甲先到达B点 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6.(2012 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二、填空 7.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 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8.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 9.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10.(2012 菏泽)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 、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Ⅱ运动公式必须注意单位匹配。 Ⅲ由于每个物理量要受到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在条件不足时不能乱下结论。 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新初二物理第二讲简单运动逐字稿修正版

新初二物理第二讲简单运动逐字稿 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新初二物理第二讲简单运动。 同学们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例子,你比如说你早上坐车来上课,,路上奔跑的车辆是不是在运动?再比如你到了我们楼下然后坐电梯上到24楼,电梯是不是也在运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运动的例子,那么这些例子和我们马上要学习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说只要是运动就都是机械运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一起接着往下学! 同学们,看我现在是站在这个讲台的左侧,距离大概一米左右,然后呢,我向后慢慢地退了一步,同学们说我和讲台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呢?我虽然还是站在讲台的左侧,但是什么改变了?我刚才在那,现在到这来了,我和讲台的距离改变了是吧?好,同学们接着看,我现在还是站在讲台左侧,离讲台1m左右,但是我从讲台左侧转到了讲台的后面,距离也还是1m,同学们想想我从那到这这个过程中我和讲台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了是吧,虽然距离没变,但是方位改变了对吧?同学们再跟着我一起回想一下,我刚才从那个位置往后退,距离改变了,位置就改变了,然后我从那到这,方位改变了,位置也改变了;我们就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呢就称为机械运动。 大家注意,这里相对位置的变化我用黄色字体标出来了,你们在你们的讲义上也划一下,然后想想我刚才演示的距离的变化和方位的变化就是位置的变化,明白了吗? 那同学们,我们刚开始上课的额那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现在有答案了吗?哦你会发现只有物体位置的变化才是机械运动,那冰融化成水是机械运动吗?不是是吧,冰变成水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现在明白了吗? 我们现在来做几个判断题,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什么是机械运动啊!首先我们来看河水流动是不是机械运动?。。。。。。 同学们做完这些练习,你会发现什么?是不是好多东西都在机械运动?小到雨滴下落,大到地球绕着太阳转,可以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在做机械运动,没有什么物体是静止的,你能不能举出什么东西是静止的来反驳老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教室有没有什么是静止的?哦,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黑板是静止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教室的灯管是静止不动的?但是他们真的是静止不动的嘛?同学们好好想想我们刚才说的地球是在绕着太阳运动的,而且地球还是在自转的,所以我们这些在地球上的物体是不是跟着地球在运动啊?你是不是恍然大悟?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寒假讲义 第1课:机械运动

第1课:机械运动 知识概括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 um ),纳米( nm )。 ②换算关系:1km=__103__m 1mm=__10-3__m 1dm=__10-1__m 1cm= 10-2 m 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零刻度线_、_量程_、_分度值_。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__量程__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 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__垂直__,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___单位___(会记)。 ④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实验室用) (2)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运动的描述 ①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参照物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___选择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变化的标准物叫 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

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相对性___。 ④ 不能 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能/不能) ⑤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 发生改变, 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静止___的。 运动的快慢 ①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__大__的物体运动得快。 (2)另一种是经过相同__路程__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__短__的物体运动得快。 ② 速度 (1)定义: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公式:v =______t s _______;速度是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 km/h , (4) 1 m/s =___3.6____km/h . ③ 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④ 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⑤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_____速度不变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⑥ 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____t s ___,公式中V 的大小是___不变___的(不变、 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形公式有:路程s=____vt ____ ,时间t= _____v s _______ ⑦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__变化的__,这种运动叫做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卷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卷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 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2.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6m/s B. 6.25m/s C. 6.67m/s D. 7.5m/s 3.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则() A. V甲< V乙, S=36米 B. V甲< V乙, S=12米 C. V甲> V乙, S=36米 D. V甲> V乙, S=18米 4.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 “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 “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 “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5.(2013?内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 这列火车的机车 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 关着的车门 6.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 蜗牛 B. 步行的人 C. 自行车 D. 汽车 7.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8.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6N B. 8~10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小于9N C. 10~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 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9.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从此中国摆脱了没有航母的历史.下列有关航母、舰载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舰载机飞行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 舰载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 C. 舰载机降落时,若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 D. 舰载机静止在甲板上时,舰载机受到的重力大于支持力 10.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则此人上下山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4km/h B. 3.75km/h C. 3.5km/h D. 4.5km/h 11.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机械运动

专题二 机械运动 一、知识要点 1.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t s v = (4)单位: ①基本单位:m/s ; 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 ③换算关系:1m/s=3.6km/h, 1m/s=100cm/s 。 3.运动的分类 (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 t s 是恒定不变的。 5.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v s t t v s t s 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① 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 v v += 时 ② 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v v v v v 212 12+=路 可以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题(最新整理)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分类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 17m 处以 680m/s 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 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 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 1m 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 0.5cm/s 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 600m 的安全地区?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4.一列队长 360m 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 1.8km 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 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5.长 130 米的列车,以 16 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 48 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6.长20m 的一列火车,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 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7.汽车先以 4 米/秒的速度开行 20 秒,接着又以 7.5 米/秒的速度开行 20 秒,最后改用 36 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 5 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 40 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8.汽车从 A 站出发,以 90Km/h 的速度行驶了 20min 后到达 B 站,又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了 10min 到达C 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 A 站到 C 站的平均速度? 9.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ft路上以 8 米/秒的速度行驶 500 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 米/秒的速度行驶 100 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10.某人以 5 米/秒的速度走了全程的 1/2,又以 3 米/秒的速度走完剩下的一半路,求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1.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V1,江水的水流速度是 V2(V1>V2),现该船在 A、B 两地行驶,求该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12.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前 20 米的平均速度是 5 米/秒,中间 5 米用了 1.5 秒,最后又用了 4.5 秒走完全程,已知它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4.3 米/秒,求它在最后 4.5 秒中的平均速度。 1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 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 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 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 12min 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