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优化设计名词解释

试验优化设计名词解释
试验优化设计名词解释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 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

3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叫无限总体;

4依据一定方法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

5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又一特点。

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叫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6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叫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统计量,例如用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7总体参数由相应的统计量来估计,例如用估计μ,用s估计σ等。

8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只要试验工作做得精细,系统误差容易克服。9频率:在n次同一种试验中,事件A出现了f次,则比值f/n称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概率:大量重复该试验,事件A出现的频率f/n逐渐稳定或接近于某一定值P,则称P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记作P(A)=P。

10正确地进行试验数据资料的分类是统计资料整理的前提。在调查或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数据资料按其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

11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够以测量、计量或计数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观察测定数量性状而获得的数据就是数量性状资料

12 数量性状资料的获得有测量和计数两种方式,因而数量性状资料又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计量资料也称为连续性变异资料。

13计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该类资料也称为不连续性变异资料或间断性变异资料。13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只能用文字来描述其特征的性状,如食品颜色、风味等等。其方法有以下两种:统计次数法和评分法

14统计次数法: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中,根据某一质量性状的类别统计其次数,以次数作为质量性状的数据。例如,苹果中全红果个数与半红果个数。由质量性状数量化而得来的资料又叫次数资料。评分法:对某一质量性状,因其类别不同,分别给予评分。例如,分析面包的质量,可以按照国际面包评分细则进行打分,综合评价面包质量。新产品开发中的评价打分等等。

15数据资料的检查与核对:目的:在于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所谓完整性是指原始资料无遗缺或重复。所谓正确性是指原始资料的测量和记载无差错或未进行不合理的归并。连续性资料的整理,需要先确定全距、组数、组距、组中值及组限,然后将全部观测值计数归组。

16数据资料的特征数分平均数与变异数。

17反映资料集中性的量是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用来表明资料中各观测值相对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平均数主要包括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18随机变量X也可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间断性随机变量)和连续性随机变量

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19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首先假设该表面效应是由误差引起,在此假设下构造合适的统计量,并由该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来估计样本统计量的概率,根据概率值的大小做出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推断。

20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1做出统计假设2构造合适的统计量3确定显著水平,查临界值

4统计推断p>0.05,差异不显著,接受H0 ,0.01<p≤0.05,差异显著,拒绝H0 p ≤0.01,差异极显著,拒绝H0

21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与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

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实质是样本所在总体平均数与已知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检验一个样本平均数与已知的总体平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即检验该样本是否来自某一总体。即检验无效假设H0:μ=μ0,备择假设HA:μ≠μ0或μ>μ0(μ<μ0)的问题。已知的总体平均数一般为一些公认的理论数值、经验数值或期望数值。常用的检验方法有u检验和t检验。

22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单个样本平均数的u 检验和单个样本平均数的t 检验

u 检验(u-test),就是在假设检验中利用标准正态分布来进行统计量的概率计算的检验方法。Excel中统计函数(Ztest)。

由抽样分布理论可知,有两种情况的资料可以用u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样本资料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并且总体方差σ2已知;总体方差虽然未知,但样本平均数来自于大样本(n≥30)。(1)提出假设。(2)确定显著水平。α=0.05(两尾概率)(3)构造统计量,并计算样本统计量值。(4)统计推断。

t 检验(t-test)是利用t分布来进行统计量的概率计算的假设检验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总体方差未知时的小样本资料(n<30)。(1)提出无效假设与备择假设(2)确定显著水平α=0.01(3)计算t值(4)查临界t值,作出统计推断

23配对的方式有两种:自身配对与同源配对。同源配对:指将非处理条件相近的两个试验单元组成对子,然后对配对的两个试验单元随机地实施不同处理或同一食品对分成两部分来接受不同处理。配对试验加强了配对处理间的试验控制(非处理条件高度一致),使处理间可比性增强,试验误差降低,因而,试验精度较高。

24 成对资料与成组资料相比,成对资料中的两个处理间的数据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某种联系。

25方差分析:单个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及两样本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用u或t 检验。方差分析(F检验)的步骤1、作出统计假设2、计算各项平方和与自由度3、计算各均方值及F值4、列出方差分析表,进行显著性检验。

26统计上把多个平均数两两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多重比较的方法甚多,常用的有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和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

LSD法多重比较的步骤:(1) 列出平均数的多重比较表比较表中各处理按其平均数从大到小,自上而下排列;(2)计算最小显著差数和;(3)将平均数多重比较表中两两平均数的差数与比较,作出统计推断。

27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归纳如下:(一)计算各项平方和与自由度;(二)列出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三)若F检验显著,则进行多重比较。

28回归分析的任务主要包括:①找出变量间相关关系的近似数学表达式——回归方程

②检验回归方程的效果是否显著。③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由自变量(原因)来预测、控制依变量(结果)。

29试验研究的进程:1、确定研究目的(选题)2、查找文献资料3、起草试验设计,做一个开题报告4、实施试验设计5、资料整理6、成果鉴定及发表学术论文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化和局部控制

30食品试验的注意事项1、试验的代表性2、正确性3、重演性4、合理性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1、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试验周期长。 2、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试验误差 3、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 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栽培条件的效果。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结果重演性、结果可靠性、条件先进代表性、目的明确性 三、单因素试验的处理数就是该因素的水平数。 四、例如:甲、乙、丙三品种与高、中、低三种施肥量的两因素试验处理组 合数是? 3因素3水平的处理组合数是? 多因素试验的处理数是各因素不同水平数的所有组合。 五、如进行一个喷施叶面肥的试验,如果设置两个叶面肥浓度,对照应为 喷施等量清水。 六、简单效应的计算 N 的简单效应为40-30=10 在N1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38-30=8;在N2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54-40=14。 七、平均效应的计算 P的主效(8+14)/2=11; N的主效(10+16)/2=13; 八、互作的计算 N与P的互作为(16-10)/2=3或(14-8)/2=3 九、田间试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1、系统误差影响试 验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2、准确度受系统误差影 响,也受随机误差影响;精确度受随机误差影响。3、若消除系统误 差,则精确度=准确度。) 十、小区面积扩大,误差降低,但扩大到一定程度,误差降低就不明显了。 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来降低误差。小区面积一般在 6-60m2,而示范小区面积不小于330m2 。 十一、通常情况下,狭长小区误差比方形小区误差小。 小区的长边必须与肥力梯度方向平行,即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一般小区长宽比为3-10:1,甚至达20:1 十二、何时采用方形小区?(1)肥水试验;(2)边际效应值得重视的试验。 十三、一般小区面积较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相应增多,可设3-6次重复; 小区面积较大的试验可设2-4次重复。 十四、将对照或早熟品种种在试验田四周,一般4行以上。目的?(目的是防止外来因素破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十五、算术平均数的主要特征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为0。 2、离均差的平方和最小。 十六、【例3·1】在1、2、3、…、20这20个数字中随机抽取1个,求下列随机事件的概率。 (1)A=“抽得1个数字≤4”;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 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 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 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12.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1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1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15.急性白血病FAB 分型:1976 年法英美血液学家在传统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制定FAB分型方案。 16.白血病: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一系或多系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17.白血病裂孔: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伴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的细胞的现象。 1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由于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多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增生活跃伴病态造血的一组疾病。 19. Auer 小体: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细胞质出现紫红色棒状、针状,一根或多根。在原始细胞中出现,对诊断AML 有意义。 20.出血时间: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21.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和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22.一期止血缺陷:指血小板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23.外源性凝血途径:当组织和血管损伤后,TF 释放、Ⅶa 激活形成复合物(TF-FⅦa),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24.内源性凝血途径:当血管壁损伤后,Ⅻ a 激活到形成复合物(FⅧa-Ca2+-FⅨa-PF3),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25.凝血共同途径:指激活FX 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26.抗凝血系统: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等,它们对血液中被激活凝血因子能进行灭活。 27.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 液排出,称为管型。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28.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29.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 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 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30.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 31.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 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 1/3。 32.本-周氏蛋白(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33.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 3 个,称镜下血尿。 34.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35.透明管型:主要由Tamm-Horsfall 组成,尚有少量清蛋白和氯化物参与,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 36.蛋白尿:当尿蛋白含量〉100mg/L 或〉150mg/24h( 小儿)4mg/m2/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成为蛋白尿。 37.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成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38.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 时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

规划法规和风格回复1:建筑模数与300mm为模数,如房间的进深都是与300为模数,如:1.2m,1.5m1.8m,2.1m.....等,门窗也如此;2:风玫瑰图,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中才会出现的,它反映该地的风向,3:地震烈度是指该建筑物的设计抗震等级:4:人流宽度一般指通道大小,如楼梯多宽内廊同道多宽:5:日照间距是指两建筑物将不得挨得太近,要有一定的采光距离;6:设计观点是指本户型设计有怎样的优点啊;9:地基是指承载基础的土;10:基础是承载整个建筑物的;12:层高是指建筑某楼层面到上一楼层面的高度;13:楼地面到该层的楼板下距离;15:休息平台是楼梯与楼梯之间连接的平台;16:散水是在该建筑物的底层沿外墙地面一圈的,一般宽度600~1000mm;17:明沟是在散水外的排水沟渠;18:圈梁是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围绕基础做成封闭的梁,分地圈梁和屋面圈梁;19:够构造柱一般有在砖混结构的房子中,主要提高建筑抗震能力;21:找坡在屋面中,主要是把平的楼面用砂浆找一定的坡度利益排水; 1、模数——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2、交底——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具体有 1、设计交底,即设计图纸交底。这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各设备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等。 2、施工设计交底。 3、风玫瑰——总平面图中表明主要风向的玫瑰图。 4、人流宽度——单股人流的宽度,通常以普通成年人的肩膀宽度55cm为单位,即双股人流宽度为11Ocm,三股人流宽度为165cm。 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设计视点——设计师在初涉之处就已定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 7、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8、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通常地基以上正负零以下统称为基础。 9、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净高——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11、楼层平台——楼层与楼梯的连接平台。 12、休息平台——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转向平台。 13、披水条——在可能因为淋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用抹灰或其他方式施工的用于有计划的止水条,俗称“披水条”。 14、散水——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 15、明沟——没有盖盖板的沟道,用于排水的叫排水明沟,用于管道的叫明沟

生物统计学 (2)

生物统计学 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 统计方法来认识、分析、推断和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科学。 2.总体:具有相同性质或属性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它是指研究对象的全 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5.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6.集中性:资料中的观测值从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 7.离散性:是变量有差离中心分散变异的性质。 8.变量(变数):指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或差异特征的数据。 9.常数:表示能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 不变的。 10.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称为参数,也称参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 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11.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称为统计数,也称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统计数, 例如用x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12.效应:通过施加试验处理,引起试验差异的作用称为效应。效应是一个相对量,而 非绝对量,表现为施加处理前后的差异。效应有正效应与负效应之分。 13.互作(连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互作也有正效 应(协同作用)与负效应(拮抗作用)之分。 14.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 近的程度。 15.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 的程度。 16.随机误差(抽样误差):这是由于试验中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随机误差越小,试验精确性越高。 17.系统误差(片面误差):这是由于试验条件控制不一致、测量仪器不准、试剂配制 不当、试验人员粗心大意使称量、观测、记载、抄录、计算中出现错误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只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作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8.试验误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条件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 实值之间的偏差,来源于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管理措施、试验条件等)。 19.数量性状:是指能够以计数和测量或度量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 20.质量性状: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 21.次数资料:由质量性状量化得来的资料叫做次数资料。 22.试验:是对已有的或没有的事物加以处理的方法。 23.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用来阐述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的一系列定律的总称。 主要内容: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统计数与总体参数之差越小。 24.泊松分布: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随机地发生在单位空间或时间里的稀有事件 的概率分布,也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25.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 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原理,经过一定的计算,

试验名词解释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指结构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量测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实验。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两侧结构或特定部位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结构疲劳试验: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为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地震模拟地震台试验:在地震模拟震动台上进行的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短期荷载试验: 现场试验:在生产或施工现场进行的实际结构的试验。 重力加载:将物体本身的重力施加于结构上作为荷载。 电磁加载:在磁场中放入动圈,通以交变电流,使固定于动圈上的顶杆等部件作往复运动,对试验对象施加荷载。 试件支承装置:支承结构构件、正确传递作用力、模拟实际荷载图式和边界条件的设备,通常由支座和支墩两部分组成。 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仪器的指示部分或显示部分所能指示的最小测量值,即每一最小刻度所表示的被测量的数值。 量程;仪器可以测量的最大范围。 灵敏度:指被测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的大小,即仪器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分辨率:仪器测量被测被测物理量最小变化值的能力。 稳定性:当被测物理量不变,仪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示值与特性参数不变的能力。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同一工作条件下,仪器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数值的被测量时,保持示值一致的能力。 频率响应:动测仪器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化的特性。 金属丝的灵敏系数:表示单位应变引起的相对电阻变化。 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如果试验中只需要测量试件受除温度作用以外的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应变,那就应该设发去除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变,这就是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比:传感器受到垂直于主轴方向振动时的灵敏度与沿主轴方向振动的灵敏度之比。 几何相似:指模型和原型结构之间所有对应部分尺寸成比例。 荷载相似:指模型和原型在个对应点所受的荷载方向一致,荷载大小成比例。 控制测点:结构物的最大挠度和最大应力等数据,通常是设计和试验工作者最感兴趣的数据,因此在这些最大值出现的部位上必须布置测量点位,称之为控制测点。 振型:指结构在对应某一固有频率下的一个不变的振动形式。 结构疲劳试验:指研究结构在多次重复或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试验。结构动力系数:动挠度与静挠度的比值。 骨架曲线:指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荷载变形滞回曲线中,取所有每一级和在第一次循环的峰点连接的包络线。 初始条件相似:指初始状态下的初始几何位置、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相似。 加载制度:指结构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加载时间的关系。 异位试验:是在结构构件安装位置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 等效荷载:指结构构件的控制截面和控制部位上能产生与原来荷载作用时相同的某一作用效应的荷载。 延性系数:指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的骨架曲线上,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变形和屈服时的屈服变形之比。 长期荷载试验: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时间相似:

机械优化设计——复合形方法及源程序

机械优化设计——复合形方法及源程序 (一) 题目:用复合形法求约束优化问题 ()()()2221645min -+-=x x x f ;0642 2211≤--=x x g ;01013≤-=x g 的最优解。 基本思路:在可行域中构造一个具有K 个顶点的初始复合形。对该复合形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进行比较,找到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即最坏点),然后按一定的法则求出目标函数值有所下降的可行的新点,并用此点代替最坏点,构成新的复合形,复合形的形状每改变一次,就向最优点移动一步,直至逼近最优点。 (二) 复合形法的计算步骤 1)选择复合形的顶点数k ,一般取n k n 21≤≤+,在可行域内构成具有k 个顶点的初始复合形。 2)计算复合形个顶点的目标函数值,比较其大小,找出最好点x L 、最坏点x H 、及此坏点x G .. 3)计算除去最坏点x H 以外的(k-1)个顶点的中心x C 。判别x C 是否可行,若x C 为可行点,则转步骤4);若x C 为非可行点,则重新确定设计变量的下限和上限值,即令C L x b x a ==,,然后转步骤1),重新构造初始复合形。 4)按式()H C C R x x x x -+=α计算反射点x R,必要时改变反射系数α的值,直至反射成功,即满足式()()()()H R R j x f x f m j x g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关于土木工程试验与检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量纲和谐:一个完整的物理方程中,各项的量纲必须相同,因此方程才能用加减,并用等号联系起来,该性质即量纲和谐。P92. 2频响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简称频响函数)是系统的响应与激励的复振幅之比,它是激励频率w(或f)的复函数P181 3自功率谱:单位频带的功率随频率变化的情况,称之为X(t)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简称自功率谱或自谱。P172 4相干函数:常相干函数用gxy2(f)表示,其定义是如果相干函数为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 入信号不相干,那么,当相干函数为1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完全相干。若相干函数在0~1之间,则表明有如下三种可能:(1)测试中有外界噪声干扰;(2)输出y(t)是输 入x(t)和其它输入的综合输出;(3)联系x(t)和y(t)的线性系统是非线性的。 5桩身截面波阻抗:Z=ρ.A.C是桩身材料密度、截面积、和桩身一维弹性纵波速的乘积,称为桩身截面阻抗。P277 6相似准数:相似准数π把相似系统中的各物理量联系起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故又称“模型律”。P90 7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定义为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如果把振动系统的激振力f(t)看作输入量,把振动的位移响应x(t)看作输出量,则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H(s)=X(s)/F(s)P219 8频率混淆:波形采样定理一般通过模数转换电路(A/D)来完成,采样率高,采样时间间隔小,如果缩短记录的时间长度,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析误差,采样率过低,即采样间隔过大,则离散的时间序列可能不足以反映原来信号的波形特征,频率分析会出现混淆现象P209 9正弦扫描激励:在扫描过程中,振动台的激励频率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从而结构响应中的频率成份也随着时间而不断地变化,即结构响应信号是非平稳的。这样,各种适用于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时频分析方法更加适合于正弦扫描振动试验结构响应分析。P231 10: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在理想情况下,当所测振动的频率变化时,传感器的灵敏度应该不改变,但无论是传感器的机械系统还是机电转换系统都有一个频率响应问题,即灵敏度K 随所测频率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个变化的规律就是传感器的频率响应。P53 11模态频响函数:Q?r为模态坐标q r处响应的复数振幅,P?r为第r阶模态频率的激振力分量的复数力幅。Q?与P?r 的比值,称为系统的第r阶模态导纳,或第r阶模态频响函数用H r(w)表示。P222 12采样定理:数字频率分析要求采样频率f s必须高于信号成分中最高频率f m的两倍,即f s=1/△t>2f m,△t为采样间隔,即采样定理。P209 13传感器的幅频特性:传感器对不同频率成分的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的响应特性,传感器中的质量块的相对运动振幅与振动体的运动振幅之比。P50 14自相关函数:P170 15导出量纲:在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准数的方法中,选定一组彼此独立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则其他由基本量纲组成的量纲称为导出量纲。P91 16模态变量:结构的动力特性取决于模态变量,每个模态的固有频率,主振型及阻尼比等,称为这个模态的模态变量。 17互相关函数:P169 18有效值(均方根值):P154 19第三相似定理: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论文

浅析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摘要】在机械优化设计的实践中,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设计方法,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每一种优化方法都是针对某一种问题而产生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应用领城。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机械优化设计的特点,着重分析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基因遗传算方法等并提出评判的主 要性能指标。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特点;评价指标 一、机械优化概述 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的优化设计等诸多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科技发达国家已将优化设计列为科技人员的基本职业训练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向着多变量、多目标、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1[ 优化设计方法的分类优化设计的类别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分类。按目标函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按维数,可分为一维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维优化设计方法按约束情况,可分为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和约束优化设计方法按寻优途径,可分为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实验法和情况研究法按优化设计问题能否用数学模型表达,可分为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优化设计问题其寻优途径为数学方法,如数学规划法、最优控制法等。 1.1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参数,在优化过程中,这些参数就是自变量,一旦设计变量全部确定,设计方案也就完全确定了。设计变量的数目确定优化设计的维数,设计变量数目越多,设计空间的维数越大。优化设计工作越复杂,同时效益也越显著,因此在选择设计变量时。必须兼顾优化效果的显著性和优化过程的复杂性。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的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勒脚: 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叫勒脚。 有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是指雨水由天沟、雨水管等排水装置被引导至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 耐火极限:耐火极限指的是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0C时所延续的时间。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 持力层:地基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无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防水,因为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称自由落水。 节能建筑 即在建筑中保持能源,意思是要减少能量的散失;要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通称为节能建筑。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高层建筑 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45-95)规定,10层和超过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超过24M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又根据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难度等,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 圈梁及其作用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连续闭合交圈的梁。圈梁配合楼板共同作用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大全

1.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 是整数。 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方差:指用样本容量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概率:指某事件 A 在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于是则定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积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积事件。 互斥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互斥。 对立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必有一个事件发生,但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独立事件:指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毫无关系。 完全事件系:指如果多个事件A1、A2、、、、、、An 两两相斥,且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一,则称事件A1、完全事件系A2、、、、、、An 为一个完全事件系。概率加法定理:指互斥事件 A 和 B 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之和,P(A+B)=P(A)+P(B)。 概率乘法定理: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 A 与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各自概率乘法定理的乘积,即:P(A*B)=P(A)*P(B)。 伯努利大数定律:设M 是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则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 ,有如下关系:limp{m/n-p< ε }=1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1、大量性建筑:规模不大,但建造量较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校、小型商店等。 2、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走道(或单向疏散的走道)。3、勒脚: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交界处的竖向保护构件。 4、无梁楼板: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或柱上。 5、湿法连接:在板材边缘预留钢筋,施工时将这些钢筋相互绑扎或焊接,然后浇灌混凝土而连接成整体的一种做法。 6、封闭式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 7、大厅式组合:以主体大厅为中心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的组合。大厅式的特点是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且联系紧密,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单元式的特点是平面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单元之间互不干扰,适用于住宅、幼儿园等建筑。 8、散水: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排水构件。 9、结构找坡:将屋面板倾斜搁置在下部的墙体或屋面板及屋架上的一种做法。 10、大模板建筑:用工具式大型模板来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的一种建筑。 11.模数:它是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使不同的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式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人为制定的统一标准,用M为单位。 12、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 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建筑物土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本身的重量一并传给地基。基础下面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14.耐火极限是指在规定耐火试验条件下,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是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5.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我国规定:地震烈度为6度、 7度、8度、9度的地区要进行抗震设计。 16.风玫瑰:即风向频率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的,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 17.圈梁:砖混结构的建筑中,用于增强建筑水平方向刚度的连续的、封闭的梁,一般位于楼板下方的墙体内。 18.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是凹凸相间的钢衬板与现浇混凝土组合的楼板,支撑在钢梁上构成整体性楼板支撑结构,主要适用于大空间、高层民用建筑及大跨度工业厂房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19.立框法与塞框法:门窗安装中,先立框,后砌墙的施工方法叫立框法;先砌墙、后将框安装到预留的洞口的施工方法叫塞框法 20.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房屋,是工业建筑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或回答这类房屋一般称为厂房、车间及仓库等。 21.分仓缝:为防止平屋顶刚性防水屋面的防水层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构造 22、建筑模数是建筑中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23 框架结构的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有明确的分工,支承建筑空间的骨架如梁、柱是承重系统,而分隔室内外空间的围护结构和轻质隔墙是不承重的。 24 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墙,例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 25 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 26 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27.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 28.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主要使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 29.设计视点是指按设计要求所能看到的极限位置,以此作为视线设计的主要依据。30.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或渐变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 31.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32.建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是把楼板分成若干构件,在工厂或预制场预先制作好,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34.梯段长度是每一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 35.当肋梁楼板两个方向的梁不分主次,高度相等,同位相交,呈井字形时则称为井式楼板。 36. 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例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 37. 刚性防水屋面是指用细石混凝土做防水层的屋面 38. 单个房间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39. 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此即称为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41.顶棚是指楼板层的最下面部分,起装饰室内空间,改善室内采光和卫生条件等作 42.雨篷设置在建筑出入口处,起遮挡雨雪、保护外门、丰富建筑立面等作用。 43.材料找坡是指屋面板呈水平搁置,利用轻质材料垫置

生物统计学最新复习题

《生物统计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两大类:(),() 2.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4.小概率事件原理是指() 5.在标准正态分布中,P(-1≤u≤1)=() (已知随机变量1的临界值为0.1587) 6.在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变量X确定,Y是随着X变化而变化,两变量呈因果关系,则X称为(),Y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D A A、总体平均数 B、自变量 C、依变量 D、样本平均数 2、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D A、产品合格数 B、抽样的样品数 C、病人的治愈数 D、产品的合格率 3、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B C A、12 B、10 C、8 D、2 4、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A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变异 B、同一 C、集中 D、分布 5、方差分析适合于, A 数据资料的均数假设检验。 A、两组以上 B、两组 C、一组 D、任何 6、在t 检验时,如果t = t0、01,此差异是:B A、显著水平 B、极显著水平 C、无显著差异 D、没法判断 7、生物统计中t检验常用来检验 A A、两均数差异比较 B、两个数差异比较 C、两总体差异比较 D、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 B 性的代表值。 A、变异性 B、集中性 C、差异性 D、独立性 9、在假设检验中,是以 A 为前提。 A、肯定假设 B、备择假设 C、原假设 D、有效假设 10、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B A、统一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完全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 11、统计学研究的事件属于 D 事件。 A、不可能事件 B、必然事件 C、小概率事件 D、随机事件 12、下列属于大样本的是 A A、40 B、30 C、20 D、10 13、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0.96,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D

-临床试验相关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相关名词解释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药品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研究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用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研究药品的疗效与安全性。 2.试验方案(Protoco1):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3.研究者手册(Investigator’s Brochure):是有关试验用药品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资料。 4.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个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5.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危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达其同意。 6.伦理委员会(Ethics Committee):由医学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非医务人员组成的独立组织,其职责为核查临床试验方案及附件是否合乎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保护。该委员会的组成和一切活动不应受临床试验组织和实施者的干扰或影响。 7.研究者(Investigator):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由一名主要研究者对临床试验实施总负责,并作为各试验中心间的协调人。 8.协调研究者(Coordinating Investigator):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各参加中心的研究者的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