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李白与盛唐气象

一、导入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gū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

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

3.商业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吐蕃统一

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2.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的工匠。

唐番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3.民族交融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汉”,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没们一视同仁。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

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英韦尔斯《世界史纲》“在整个七八九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当西方的人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都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盛唐文化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广泛地吸取了域外文化而蔚为大观。那种兼容并蓄的伟大气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对盛唐诗人在心理上和气质上所造成的影响,给诗歌带来的活力,的确是不可低估的,因循守旧,模拟保守的的习惯势力,在盛唐没有立足之地。新的事物、新的气象、新的追求,带动着诗歌以一种开天辟地般的气势去创造,去打开一个新天地,终于,盛唐诗歌成为中国诗坛的巅峰,而李白又恰逢其时,走在这个新潮流的最前列。

二、李白与盛唐气象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

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说起李白,我们能想起许多的词:豪放、飘逸、洒脱、狂傲、有才华、自由。在李白的身上,我们似乎根本看不到责任、束缚、限制这些词,那么李白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生呢?

“在路上”的一生:感受了盛唐时期最繁盛的南北文化与中外文化并将之体现在创作当中。

(一)李白经历与思想

李白一生分为五个时期,25岁之前在蜀中读书、隐居、学道、漫游,不久之后离开蜀中,开始第一次大漫游(成婚,入长安求仕不得,迁居山东);后入长安;第二次大漫游(南北漫游,与杜甫相见并游齐鲁,后北上,又南下游江南);安史之乱(受牵连被流放夜郎)

李白的思想,丰富、驳杂和矛盾,将多种思想独具个性地集之于一身,在历代诗人中,李白是独一无二的。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文化典范意义:与陶渊明的出世相反,是在入世中以独立不羁的人格追求精神的自由。

(二)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中,有江南的烟雨、有大漠的黄沙、有胡姬的酒,有山寺的钟声。寻找李白与盛唐文化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气质上去把握,从才情上去把握。

1.李白诗歌“气奇”

气刚开始是一个哲学概念, 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

鲜。气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 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 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 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 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 综而言之, 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析而论之, 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

所谓气奇, 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 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 使人惊讶、叹服。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乡送韦八之西京》)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他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 或随狂风, 或随大雁, 或随明月。这是多么新奇。

?《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当平常的事物不足以表现他的澎湃的激情时, 就用大胆的神奇的夸张和比喻、象征的手法。等写得惊心动魄, 而又不失于险怪。

2.李白诗歌气逸

所谓李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 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做大鹏, 在《上李岂》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 传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殊调”二字正好可以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

《大鹏赋》说得更加清楚: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yuán jū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cūn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yáng谷而徘徊,冯píng炎洲而抑扬。

(大鹏难道能和那个呆在蓬莱岛上的黄鹄相比,让人去夸耀金饰装点的上衣和菊花做成的下衣?大鹏耻于学苍梧山上的凤凰,去炫耀自己羽毛上彩色的质地和美丽的花纹。

这些禽鸟,有的早已经被神仙役使,有的长久而顺服地生活在护城河的小水沟中。精卫勤

劳地衔着树枝填海,鶢鶋对着人们敬献的美酒发出悲哀的叫声。天鸡在蟠桃树上报晓,三

足乌在太阳中发出光辉。它们不能在旷远无边的地方随心所欲地表现情性,为什么竟这样

拘泥地固守常规呢?它们都不如优游自得的这只大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和大鹏相比。大

鹏从不骄矜尊大而凶狠暴戾,每每顺应时宜,调整自己的行止。领悟道的根本以比较寿数

多少,饮用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来充饥。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游戏,从容而安逸飞行;倚

托南海一带炎热的岛屿,扬扬而自得。)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 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苍梧的玄凤, 也不同于衔木的精卫、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 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

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 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 他说: “拨乱属豪圣, 俗儒安可通。”(《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且游猎篇》) “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 “男儿百年且乐命, 何须询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 何须询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 穷儒浪作林泉民。”( 《少年行》)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 而欲凭借自己

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 功成身退, 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这种

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 奇险挺拔、高出夭外的峰峦, 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他厌恶世俗, 向往仙境, 想在仙境中求得自由。

“少年早欲五湖去, 见此弥将钟鼎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间不可以托些, 吾将采药于蓬邱”。( ( ( 悲清秋赋》)

“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垂。”( ( ( 襄阳歌》)这些诗句都抒发了追求自由的热情。

李白本是要入世的, 理想不能实现, 遂借着隐逸求仙、狂歌纵酒来排遣苦闷。季白说: “每思欲遐登蓬莱, 极目四海, 手弄白日, 顶摩青弯, 挥斥幽愤, 不可得也。”《暮春江

夏送张祖监承之东都序》正是这种心情的表露。

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 当感情达到高潮时, 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 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其险也若此, 磋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 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 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唐人对李白的这种精神赞扬备至。

言出天地外, 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 测之则心怀

四溟, 磊磊落落, 真非世间语者。”(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

清赵翼《瓯北诗话》说李白“诗之不可及处, 在乎神识超迈, 飘然而来, 忽然而去, 不屑屑于雕章琢句, 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 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3.李白诗歌气壮

所谓气壮, 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 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 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

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

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

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

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这首诗写出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他茫然过, 徘

徊过, 站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但终于从纷乱的思绪和低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重又昂起头颅, 踏上新的征途。压抑越是沉重, 爆发的力量就越是迅猛。千载之下读来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 和晚唐温庭绮、李商隐的愁比一比, 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 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 也是强者之愁, 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李白的愁是五花马⒂,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万古愁”, 可以被大雁引去, 也可以被狂风吹落在天涯。真是壮浪纵肆, 无涯无际。

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了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 蔑视富贵, 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 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 显示了人格的力量。他高呼“松柏本孤直, 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谁郡元参军》李白的这些诗歌最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气骨,

4.李白的诗歌是追求理想的高歌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

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第十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fǔbì]。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大鹏赋》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送外甥郑灌从军》5.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如写黄河,则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写长江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苍茫去不还”,写蜀道则“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写香炉峰瀑布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是银河落九天”。(三)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如苏颋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杜甫对李白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衰地赞美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群,

认为他的诗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天下无人可比。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又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指出李白诗歌有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其巨大的声名将流传后世。他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李白的纵恣天才赞叹不已。李白的同时人任华,说李白“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杂言寄李白》)。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极高,然论诗者,皆并称李、杜。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