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含解析).doc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含解析).doc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含解析).doc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含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 B.X处应为N2

C.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答案】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图示可l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2.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元素周期表中铕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铕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6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89 D.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答案】【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3,表示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评卷人得分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以下对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磷原子的中子数是

15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g

C.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

素 D.磷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0.97%

【答案】【答案】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

【解答】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而不是中子数,故A错误;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不能带单位g,故B错误;

C、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所以磷为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30.97标在此位置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在地壳中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Ar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

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答案】【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由其汉语名称“氩”,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为18,故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的氩元素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可知某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得失电子情况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5.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在4月15日播出的栏目中曝光了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其成分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新闻一经播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铬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

子 B.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C.铬有毒,铬超标胶囊对人体有害

D.铬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A、由铬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4,即质子数也是24, 故正确

B、根据铬元素相关信息可知,相对原子量为52.00;故正确

C.铬有毒,铬超标胶囊对人体有害,正确

D、一般来说金属元素都带“钅”偏旁,所以铬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D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6.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0 B.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钙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

D.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答案】【答案】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故正确;

B.由钙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正确;

C.由题意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而不是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故错误;

D.根据钙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钙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0,故正确.

故选C.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钙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他信息.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7.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g

C.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

D.铝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A正确;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所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B错误;

C、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故C正确;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说铝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C、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即可解答;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8.稀土元素在科技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稀土资源的80%左右。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镱元素是非金属元

素 B.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C.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

D.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0g

【答案】【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元素的名称可知镱元素是金属元素,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故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0,那么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正确;B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故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173-70=103,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9.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

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09

【答案】【答案】A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为14,质子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故选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10.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答案】【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

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二、填空题(共11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3Li

6.941

4 Be

9.012

5B

10.81

6C

12. 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硅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

(2)第6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形成一种阴离子,该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3周期里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查得资料: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Li和Na b.C和N c.B和Mg d.Ne和Ar

(5)第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硅的原子序数是14,硅的元素符号是Si或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CO32-;NaCl;离子;a、d ;2F2+2H2O=4HF+O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硅元素的一条信息:硅的原子序数是14,硅的元素符号是Si或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2)第6号元素是碳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两者形成的物质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形成一种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CO32-

(3)第3周期里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属于盐,它是由离子构成的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从表中可知,应选a、d (5)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单质,所以方程式为:

2F2+2H2O=4HF+O2↑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化学式、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________.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________20.18

【答案】【答案】氖;9;氟气;氖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氖.

根据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表示原子序数为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和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6.00、19.00,一个氧气和氟气的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则氟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则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氟气.

故填:氖;9;氟气;氖.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3.如图所示为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找出其中的规律,根据规律填写下列空白.

(1)稀有气体元素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3)失去两个电子后,变成阳离子的元素有________.

(4)该示意图的横行排列的规律是________.

【答案】【答案】He、Ne、Ar;;Be、Mg;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中的氦、氖、氩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填:He、Ne、Ar;

(2)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有2个电子层,为2、4排布,故填:;

(3)铍和镁的原子最外层均为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填:Be、Mg;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故填: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的判断来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解答.

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ⅢA

ⅣA

ⅤA

ⅥA

5 B

6 C

7N

8O

13Al

14Si

15P

__________________

16S

(1)从原子结构看,氧和硫同属ⅥA(第六主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表中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写出13号元素和16号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化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答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Al;2Al+3S Al2S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从原子结构看,族数值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氧和硫同属ⅥA(第六主族)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3)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13号元素的单质是铝、16号元素的单质是硫,铝和硫在高温下化合的化学方程式2Al+3SAl2S3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并灵活应用于解题当中,难度不大.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5.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D.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煤、________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________。

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3)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D;石油;CO2;①③⑤;CO2+2NH3CO(NH2)2+H2O(条件写出“高温高压”)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碳是6号元素,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D。

(2)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的做法符合“低碳经济”。而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环境,增加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选①③⑤。

(3)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H3CO(NH2)2+H2O。

【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但要求不高,难度不大,题中书写化学方程式较难,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6.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1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

(2)图2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答案】【答案】A;2H2S+O22H2O+2S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

A.氧的汉字名称偏旁是“气”,它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则其核内质子数为8,故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无法获取氧元素可组成几种单质这一信息,故错误;

故选A;

(2)根据分子的构成,反应为物为2H2S和O2,生成物为H2O和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 ;故填:2H2S+O22H2O+2S.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利用分子构成,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分子个数,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完成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7.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等质量的氮气和氧气中,所含分子数较少的是________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答案】【答案】碳;7;氧气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名称为碳.根据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和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6.00、14.01,一个氧气和氮气的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则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则等质量的氧气和氮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氧气.

故填:碳;7;氧气.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硅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

(2)第6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以形成一种阴离子,该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3周期里金属活动最强的金属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查得资料: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Li和Na

b、C和N

c、B和Mg

d、Ne和Ar

(5)第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硅的元素符号为Si;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CO32﹣;NaCl;离子;ad;2F2+2H2O=4HF+O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关于硅元素的一条信息为硅的元素符号为Si,或: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或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2)第6号元素为碳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两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填名称)。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以形成一种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该离子符号是CO32﹣。

(3)第3周期里金属活动最强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为氯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Li和Na 同在第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

b、C和N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c、B和Mg不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d、Ne和Ar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选a、d。

(5)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单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另一气体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2+2H2O=4HF+O2。

【分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9.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仅由1、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答案】(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1;

(2)A

(3)NH4NO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1;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1;

(2)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填:A

(3)1、7、8号元素分别为氢、氮、氧,这三种可组成的盐是硝酸铵,其化学式NH4NO3;

故填:NH4NO3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盐的概念进行分析.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1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

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2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3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甲转化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属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乙+丁→甲的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答案】(1)CO2

(2)C

(3)CaCO3;CaCO3 CaO+CO2;分解;Ca(OH)2+CO2=CaCO3↓+H2O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填CO2;(2)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符合题意;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不符合题意;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3)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可以看出丙是生石灰,甲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因此甲的化学式为CaCO3;甲转化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乙+丁→甲的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O2;C;CaCO3;CaCO3CaO+CO2;分解;Ca(OH)2+CO2=CaCO3↓+H2O。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断,其中反应类型共分为四大类,可简单归纳为:化合反应:多合一;分解反应:一分多;置换反应: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价不变。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1)①所示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②所示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X元素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___(写一条).

【答案】【答案】(1)4;Cl2

(2)Al3+

(3)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①所示元素是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4个;

②所示元素是氯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氯气,每个氯气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可以表示为Cl2 .故填:4;Cl2 .(2)Ne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0个,X元素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是铝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在反应中失去后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可以表示为Al3+ .故填:Al3+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故填: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分析】①所示元素是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4个;②所示元素是氯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氯气,每个氯气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

Ne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0个,X元素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是铝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在反应中失去后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必修2专题一第1单元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 课时5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会使用周期表是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因此要认识周期表的结构,要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学生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把周期表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在使用。本次周期表的学习,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来学习,要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来推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学习过,此处应利用周期表知识来解释它们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利用元素周期表体现元素周期律来复习巩固周期律中所学的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弄清下列问题: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又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为什么金属分布在左下角?为什么非金属分布在右上方?强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元素周期表内容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是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呢?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提高)

元素周期表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门捷列夫制作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依据 (1)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要点诠释: ①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化学家)是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它所制作的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②随着科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门捷列夫给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存在缺陷,真正科学的依据是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2.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3.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短周期长周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行数 1 2 3 4 5 6 7 所含元素 种数 2 8 8 18 18 32 32 每周期0 族元素原 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族主族副族Ⅷ族0 族族数7 7 1 1 族序号Ⅰ A Ⅱ A Ⅲ A Ⅳ A Ⅴ A Ⅵ A Ⅶ A Ⅲ B Ⅳ B Ⅴ B Ⅵ B Ⅶ B Ⅰ B Ⅱ B Ⅷ0 列序号 1 2 13 14 15 16 17 3 4 5 6 7 11 12 8\9\10 18 要点诠释: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中的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A、ⅡA、ⅢA……ⅠB、ⅡB、ⅢB……

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名称及性质

— / [ *

氢(H) [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0. 089 88 g/L(10 ℃)。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工业上用于制造氨、环已烷、甲醇等。 发现 1766年由卡文迪许()在英国判明。 氦(He) ;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加压),沸点为-℃,密度为 5 g/L(0 ℃)。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深海潜水、气象气球和低温研究仪器。 发现 1895年由拉姆塞(Sir )在英国、克利夫等(和在瑞典各自独立分离出。 锂(Li)

。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沸点为1 347 ℃,密度为g/cm3(20 ℃)。软的银白色金属,跟氧气和水缓慢反应。用于合金、润滑油、电池、玻璃、医药和核弹。发现 1817年由阿尔费德森(. Arfvedson)在瑞典发现。 铍(Be) 主要性质和用途 ~ 熔点为1 278±5 ℃,沸点为2 970 ℃(加压下),密度为g/cm3(20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水中稳定,即使在红热时也不反应。用于与铜和镍制合金,其导电性和导热性极好。 发现 1798年由沃克兰()发现 硼(B) 主要性质和用途 * 熔点为2 300 ℃,沸点为3 658 ℃,密度为g/cm3(β-菱形)(20 ℃)。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的硼为暗色粉末,跟氧气、水、酸和碱都不起反应,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用于制硼硅酸盐玻璃、漂白和防火。 发现 1808年由戴维(Sir Humphrey Davy)在英国、盖-吕萨克()和泰纳)在法国发现。 碳(C)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组卷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练习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VA族 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A族 2.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A ⅡA ⅢA ⅣA Q X Y A.非金属性:W>Z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6.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结构 横行——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至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行——族:七主七副一零一VIII,共16族,18列。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种类:28818183226 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层数= 周期数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子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子结构。 2、规律性

由此可见,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角即F。对角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或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原子 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Cs元素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F元素 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 4、特殊性

元素周期表发现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作者: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研制出许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通过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关键词: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含有丰富的化学史资源,“化学史是了解化学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重要化学概念的形成、法则和原理的提出、化学理论的建立的重要途径”[1]。本文就通过讲述元素周期表的几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研制出许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使其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 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 1661年波义再提出元素的科学概念,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随着采矿,冶金,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元素的认识也逐渐丰富起来,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已经发现了六十余种元素,这是为找寻元素问的规律提供了条件。1869年,俄国化学家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律,这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规律之一。有了周期律,人们对元索性质变化的内在规律性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门捷列夫根据他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构成图表的形式,这就是第一比重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还根据元素周期律正确的修改了铍,铟等七种元素的原子量,并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原子量为44(Sc ),68(Ga )和72 (G )等元素的存在和性质。1875至1886年之间,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这3种素。这

无疑使门捷列夫成名垂青史的化学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化学家Meyer于1870年也独立作出了几乎相同于门捷列夫周期律的观点的结论。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新元素,于是对门捷列夫周期表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最明显的是增加了一个竖行(族),即稀有气体,并以镧系元素系列取代了Ba和之间的一种元素2O世纪初元素总数已增85,在之后的25年中,又发现了铀等超重元素。后来,核裂变反应的实现导致了更多的超元素的发现。1964—1968年,苏联科学家首先合成了104号和105号元素,并在此基础上[2],合在了106号元素。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人合成了107,108,109等3种元素。1994年,德国研究中心首次合成1l0号元素,1个月之后,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一道合成了110号元素的原子量为273的同位素。通过对110号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其性质与Ni,Pd,Pt相似,这有力地证明了目前元素周期表排列的科学家。1996年德国GSI实验室合成并确证了111和112号元素。上述新元素的合成都得益于元素周期表,又丰富和发展了元素周期表。 2.1、元素周期表的演化 2.1.1尚古多的“螺旋图” 1862年,法国矿物学教授尚古多创作了“螺旋图”。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围绕着圆柱体进行排布,让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布在同一条垂线上,如Li—Na—K、Cl—Br—I等,由此提出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由于原子量差值为16的元素之间的性质并非都类似,而且原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第1节 元素周期表(带详细解析)_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重难点一 元素周期表 1.构成原子(离子)的微粒间关系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5)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行数 1 2 3 4 5 6 7 所含元素种 类 2 8 8 18 18 32 32 (排满时) 元素原子序数起止号(若排满) 1~2 3~10 11~18 19~36 37~54 55~86 87-118 每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 数 2 10 18 36 54 86 (2)族 族 主族(A) 副族(B) Ⅷ 0 族数 7 7 1 1 列序号 1 2 13 14 15 16 17 3 4 5 6 7 11 12 8 9 10 18 族序号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ⅠB ⅡB Ⅷ (3)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 到ⅡB 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 族序数为Ⅱ、Ⅲ的地方是主族和副族的分界线,第一次分界时主族在副族的前面,第二次分界时副族在主族的前面。 “第一次”指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依次排列。 “第二次”指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依次排列。 重难点二 零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 1.明确各周期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2.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两种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3.求差值定族数 (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 族或ⅡA 族。 (2)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 ~ⅦA 族。 (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重难点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与O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Li 2O 、Na 2O 等。 ②与Cl 2反应生成RCl ,如NaCl 、KCl 等。 ③与H 2O 反应,能置换出H 2O 中的氢,反应通式为2R +2H 2O===2ROH +H 2↑。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反应通式为2R +2H +===2R + +H 2↑。(R 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 从Li 到Cs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为: ①与O 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 与O 2反应只能生成Li 2O ,Na 与O 2反应还可以生成Na 2O 2,而K 与O 2反应能够生成KO 2等。 ②与H 2O 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 与H 2O 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 与Cs 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氧化性:Li +>Na +>K +>Rb +>Cs + 。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 的碱性最强。 特别提醒 (1)碱金属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必然结果。 (2)因Na 、K 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H 2O 反应,故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2.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1)相似性 ①与H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X 2+H 2===2HX 。 ②与活泼金属(Na 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卤化物: 2Na +X 2=====点燃 2NaX 。

元素周期表的九大规律

第七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二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三是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出现在第Ⅱ卷笔答题中,所占分值较高。 二.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⑤电离能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④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⑤电负性 三.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

元素周期表介绍

元素周期表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电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B族,一个零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是俄罗斯伟大的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 1841年,7岁的门捷列夫进了中学,他在上学的早几年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中央师范学院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门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学。他决心要成为一个化学家,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获得简单、价廉和“到处都有”的物质。 他各门功课都学的很扎实,在课外还阅读各种科学文献,20岁那年,门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学论著《关于芬兰褐廉石》发表在矿物学协会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现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门捷列夫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师范学院,曾担任中学教师,后来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参加硕士考试,并在说有的考试科目中都获得了最高的评价。在他的硕士论文中,门捷列夫提出了“伦比容”,这些研究对他今后发现周期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元素周期表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周期 族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 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第七周期排到112 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 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 中的第8、9、10 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 族,共 16 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 A、ⅡA、ⅢA??ⅠB、ⅡB、 ⅢB?? (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 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 价,因而叫做0 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 B 族到第Ⅱ B 族共10 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 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 A 族:碱金属元素;第Ⅱ A 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 A 族:碳族元素;第Ⅴ A 族:氮族元素;第Ⅵ A 族:氧族元素;第Ⅶ A 族:卤族元素;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 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 第ⅢB 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 +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0、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 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W 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 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 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 )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 2+ 3+ 2- - r(Na)>r(Mg)>r(AI)>r(S)>r(CI)、r(Na ) >r(Mg )>r(AI 卜 r(0 ) >r(F) r(S2—)>r(CI—)>r(Ar) >r(K+)>r(Ca2+)、r(02—)> r(F—)> r ( Na+) > r ( Mg2+) > r (Al3+)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为或地原子可以是族、Ⅱ族或副族元素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地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地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地族序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序数差规律 ()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地“序数差”规律 ①除第Ⅱ族和第Ⅲ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 ②同周期第Ⅱ族和第Ⅲ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第四、第五周期相差,第六、第七周期相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同主族相邻元素地“序数差”规律 ①第二、第三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②第三、第四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族和第Ⅱ族相差,其它族相差. ③第四、第五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④第五、第六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镧系之后相差. ⑤第六、第七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三、奇偶差规律 元素地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地族序数和该元素地主要化合价地奇偶性一致.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地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元素,它有多种价态,元素也有).零族元素地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地强弱规律 ()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地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则比地金属性强. ()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强弱比较 ①与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地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若-→-,则比地非金属性越强. 需要补充地是,除了这些常规地判据之外,还有一些间接地判断方法:如在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来说,负极金属地金属性更强.还可以根据电解时,在阳极或阴极上放电地先后顺序来判断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需要注意地是,利用原电池比较元素金属性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地影响.如--溶液构成原电池时,为负极,为正极;--(浓)构成原电池时,为负极,为正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五、元素周期表中地一些特点 ()短周期只包括前三个周期. ()主族中只有第Ⅱ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因为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第列是族,不是Ⅷ族,第、、列是第Ⅷ族,不是Ⅷ族. ()长周期不一定是种元素,第六周期就有种元素. 六、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地特殊性 ()原子核中无中子地原子:.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地元素:、、.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地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此外层电子数地元素:、.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术 1、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学会 运用元素周期表。 2、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直接观察法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采用研究性学习学方式学习有关周期表的史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历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内容,现在请大家来完成一个任务:将1—18号元素排列在一张表格中,这张表格必须体现出周期律内容。 学生活动,交流: 评价: 展示:元素周期表 投影: [问题与探究] 1、元素周期表有几行几列? 2、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 3、有几种不同的族?族是如何排列的? 4、如何确定周期和主族序数? 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短周期:第1、2、3行分别有2、8、8种元素 长周期:第4、5、6行分别有18、18、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7行有26种元素 2族 主族:(A)有7个 副族:(B)有7个 Ⅷ族:1个有3纵横 0族:1个 提问:请写出氮、铝、氖元素周期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能看出这些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与周期数及族的序数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投影:指出下列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推测其主要化合价 学生回答: 投影:锂、钠、钾、铷、铯的性质具有哪些相似性? 学生活动 演示实验:钾与水反应 学生观察: 视频:锂、钠、钾、铷、铯与水反应 结论:性质相似,但金属性逐渐增强。 投影:氟、氯、溴、碘元素 讲述:(性质的递变) [练习] 依据碳、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必要的内容。 [板书] (1)、核电荷数:碳氮 (2)、原子半径:碳氮 (3)、非金属性:碳氮 (4)、氧化性:碳氮气 (5)、热稳定性:甲烷氨气 (6)、酸性:碳酸硝酸 [结论]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随着核电荷递增,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与探究] 根据氟、氯、溴、碘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对下列事实给出合理解释 (1)、它们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 (2)、它们的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难。 (3)、氯、溴、碘的置换顺序为:氯>溴>碘。 (4)、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氟>氯>溴>碘。 (5)、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氯>溴>碘。 [结论]

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 结构电子层结 构 电子层数相同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递增(18或2)相同(族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递增递增 性质原子半径 递减(除稀有气体元 素) 递增主要化合价 +1+7 —4—1 相似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增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减弱 性质应用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水化物 酸性增强减弱 碱性减弱增强 非金属气 态氢化物 形成难易难易易难 稳定性增强减弱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程度 变难变容易 短周期元素推断题记忆常见“题眼” (1)位置与结构 a.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两倍的短周期的元素是Li。 b.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三倍的短周期元素是S。 c.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短周期元素是Mg。 d.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短周期元素是Na。 e.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的短周期元素是H、Be、Al;族序数是周期数两倍的短周期元素是C、S;族序数是周期数三倍的短周期元素是O。 f.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元素原子是H()。 (2)含量与物理性质

a.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其次是Si。 b.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 c.氢化物中氢元素百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 d.其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e.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NH 3 。 f.其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g.常温下,其单质是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h.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i.在空气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是C。 j.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k.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的是Li。 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m.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3)化学性质与用途 a.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b.其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是N。NH 3+HNO 3 =NH 4 NO 3 。 c.常温下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S。2H2S+SO2=3S+2H2O。 d.在空气中,其一种同素异形体易在空气中自燃的元素是P。 e.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F。 f.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O。臭氧(O 3 )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g.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 2 、Si、S等。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因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少,易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结构,故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反应中只显正价。 (2)氟无正价,氧有正价但无最高正价。氟、氧得电子能力特别强,尤其是氟元素,只能夺取电子而成为稳定结构,除零价外,只显负价。氧只跟氟结合时,才显正价,如在OF2中氧呈+2价。 (3)在1~20号元素中,除O、F外,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所有元素都有零价。 (4)除个别元素外(如氮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序奇价奇,序偶价偶。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m),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从+1 到+m,若出现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例如NO 2 、NO;若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从—2价到+m。例如:Na 2S、SO 2 、H 2 SO 4 。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根据化合物类别判断 ①强碱、盐、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属离子化合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有机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