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含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产生阶段以威廉·配

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发展阶段以亚当·斯密和

法国的重农学派为代表,完成阶段以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马克思: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是重农学派,重

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理解。

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7世纪初,英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有很大发展,17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已经成为英国工

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业变成商品性的农业。原来的贵族集团发生分裂,形成出租土地攫取资本主义地租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海外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转化为

资本,于是,产业资本家代替商业资本家,在经济生活中占

居支配地位,原来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的情况改变

为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英国的思想家们开始从生产领域来寻找财富的源泉,理论研究也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过程,从而产生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封建专卖和关卡、行会制度,阻

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租地农场

主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城乡劳动者——农民和

工场手工业工人对专制统治极为不满。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化的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势力的热

情,向封建统治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

1642年~16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查理一世的统治,建

立以克伦威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

的统治,迎接荷兰执政威廉一世为英国国王,在英国确立君

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王权在两个世纪里对所有权的初步控制便转移到由商人和

土地贵族所组成的国会手中——这个集团的利益将终止限制

性规定,并以限制王权和保护私人所有权和竞争。”——道

格拉斯·C·诺思

在思想理论方面,当时反对封建神学、寻求自然规律的培根

和霍布斯的哲学构成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培根反对经院哲学,从理论上论证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主张人们要从经验事实出发,去发现和认识自然规律,寻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做自然的主人。一般来说,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把培根和霍布斯当作自己的哲学家

霍布斯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机体,在“把培根的唯物主义系统化”之后。将哲学分为研究自然机体的自然哲学和人为机体即人类社会的市民哲学。他还认为在研究各种机体时,数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根和霍布斯的哲学,推动思想家去寻找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和自然规律,从理论上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财富的增长,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自然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

威廉·配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马克思:“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造者”及“最有天才的最有创建的经济学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出生于小手工业者家庭,受过2年早期教育,14岁在南安普顿的海船上做见习水手。之后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拉丁文、法文、希腊文、数学和天文学等知识。1640年返回英国,服役于皇家海军。1643年,内战爆发,配第逃亡法国,在巴黎研究医学,结识哲学家霍布斯,深受其影响。

1646年,配第返回伦敦,加入伦敦哲学学会,研究培根哲学和医学。164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配第认识了克伦威尔的义弟威斯金,从此在政治生涯和学术生涯中飞黄腾达。配第把英国资产阶级社会比做“政治动物”,“政治算术”即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解剖。

我进行这项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在目前还不是常见的。因为和只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汇以及单纯做思维的论证相反,我却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作为我长期以来就想建立的政治算术的一个范例,)即用数字、重量或尺度的词汇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能诉诸人们的感官论证和考察在性质上有可见根据的原因——配第

罗伯特·F·赫伯特:虽然配第具有理论家的旗帜,但现在看

来,他的伟大的成就就是指明了经济学方法的一个决定性的

新方向。他的发明,即政治算术,是经济计量学的一种早期

形式,该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赋税论》中,首次将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之于劳动,并提

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

奠基提供理论前提。

我要指出的是,所有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位——即土地和

劳动——来评定价值的,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说一艘船或一

件上衣值若干面积的土地和若干数量的劳动量。理由是,船

和上衣都是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劳动所创造的——配第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价值量的大小也是由劳动所决定的。白银能够和谷物进

行交换,是因为它们的劳动量相等,劳动量就是货币和其他

商品得以比较的基础。

用“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比较量来确定商品的价值”,是配第

对价值理论的重大贡献。

恩格斯: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对商品的价值量做了十

分正确和清楚的分析。他一开始就用需要等量劳动来生产贵

金属和谷物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来说明价值量,这样他就为

贵金属的价值下了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理论上的’定义。

配第之所以能够提出劳动价值论,把研究重点由流通领域转

移到生产领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17世纪的发

展,为配第提出劳动价值论创造了客观的前提条件。

配第虽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价值,但仍然保留了浓厚的重商主

义的影响

他把劳动分两种不同类型,一种类型是生产金银的劳动,另

一种类型是生产普通商品的劳动。在配第看来,只有生产金

银的劳动才直接生产交换价值,其他各种劳动,只有同金银

交换时,才产生价值

金银是最好的财富,货币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形式

配第的分配理论主要涉及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等问

题。威廉·配第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工资理论为前提,

以地租理论为中心展开的。

配第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各个阶级在经济上不同的对立关

系,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

工资论是配第分配论的基础,实际上也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配第把劳动看成商品,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工资量取决于使工人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为资产阶级政府最高工资限额寻找理论依据:法律应该使劳动者只能得到适当的生活资料。因为,如果你使劳动者有双倍的工资,那么劳动者实际所做的工作,就等于实际他能做和在工资不加倍时所做的一半。这对社会来说,就损失了同等数量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

配第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再生产

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即必要劳动时间,一部分

为社会提供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时间,已经触及到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变化规律——劳动力的价值规

律。

马克思:工人之所以注定要生产剩余产品,提供剩余劳动,不过是因为人们强迫他用尽他全部可以利用的劳动力,以使他本人得到仅仅最必要的生活资料——剩余价值理论

地租理论是配第分配理论研究的中心,其目的是解决比较混乱的赋税征收及制度。他认为,社会财富来源于土地和劳动,而赋税的征收应该是地租及其派生物。

收获量(P)-[种子(C)+工资(V)]=地租(M),即是P-C-V=M。

配第:个人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并扣除了自己食用以及换取衣服和其他必需品而给予别人的部分之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一年这块土地上的当然的正当的地租。

马克思:从配第的著作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到对剩余价值性质的猜测。尽管他只是从地租的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的。配第对级差地租考察,由于土地距离市场位置远近不同、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同一块土地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侧生产率不同,从而引起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地租与工资之间的对立关系:工资的变动必然引起地租向相反方向变动。

配第:随着各种产业和新技艺的增加,农业便趋向衰落,不

然的话,农民的工资就要上涨,其结果地租一定要下跌。配第利用地租理论来说明利息的合理性,把利息称为“货币租金”,这是由他的“土地租金”引申而来的。利息是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

配第:假如一个人不论自己如何需要,在到期之前都不得要求偿还的条件下,出借自己的货币,则他对自己所受的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

影响利息高低的因素:一是地租的高低;二是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货币供大于求利息低,供小于求则利息高。这

是“自然法则”,违反自然法则的法律是徒劳无益的。

配第所谓的自然法则,其性质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法则。

配第对货币问题的认识是零散的和不完善的,但就是在这种不系统的观点中,贯穿的同样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集中表现在其最后一部著作《货币略论》中

货币不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的标志,货币较少的国家,并不一定贫穷。配第不像重商主义那样,坚持货币财富论,而是认为,货币过多或过少,对于国家都是不利的。

他不同意用法律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因为,这既违反了自然规律,又对增进国家的财富有害。

要禁止货币出口,那几乎是无法实行的。这种措施可以说是徒劳无益。在这种措施下,偷运所具有的危险,不是边成为了避免逮捕而交的保险费,就是变成对检查人员行贿而付出的所谓和解费的额外费用——配第:《赋税论》

货币价值的实体就是劳动,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成为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都是劳动的产物,因此都凝结了人类的劳动,这就是它们都具有价值的共同基础,货币也因此成为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由金银铸成的货币是贸易的最好尺度,因而必须相等,否者,它就不能成其为尺度,因而也就不是货币。

“金币中所掺的铜和银如果过多,金币的价值就要降低”,他反对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的做法。配第已经认识到,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应该有自己的实在内容。

配第承认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上也就承认了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量

有一个限度,或多,或少,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个数量既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支付的货币额有关,也与货

币流通速度的快慢有关。

货币不过是政治团体的脂肪,如其过多,就会使政治团体不

那么轻便敏捷;如其过少,也会使政治团体发生毛病—《赋

税论》

配第初步认识到货币的流通规律,并提出如何运用这种规律

解决流通中货币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流通中的货币不足,很容易做到,即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但

在过多的时候,可以销毁最重要的铸币,把它变成金银器皿

或用具之类的华丽餐具;或者把它作为商品,输出到缺少金

银或希望获得金银的国家去,或者在利息高的地区放债生

息。

与重商主义把积累货币作为财富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也是

配地对货币理论的主要贡献。

金银珠宝是一般的财富

产业的巨大和终极的成果,不是一般财富的充裕,而是金、

银和珠宝的充裕。金银珠宝不易腐朽,也不象系统商品那样

容易变质,它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财富。然而,酒

品、谷物、鸟肉、兽肉之类的东西尽管很多,它们却只是一

时一地的财富。

配第没有对货币的本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更无就货

币起源问题进行专门探讨,但他在货币理论方面所做的贡献

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他对许多经济问题的科学分析与得出的

结论,是重商主义者无法企及的

配第的地位

恩格斯:配第在政治经济学的几乎一切领域中所做的最初的

勇敢尝试,都一一为他的英国后继者所接受,并且作了进一

步研究。在1691年到1725年这段时间,这一过程的痕迹,就

是对于最肤浅的观察者来说,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这一时

期比较重要的经济著作,无论赞成或反对配第,总是涉及配

第的。因此这个出现了很多思想家的时期,对研究政治经济

学的产生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时期。

洛克的自由利率的思想

约翰·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光荣革

命”后,担任英国贸易和殖民大臣。

提出分权理论,为英国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瓜

分权力制造理论根据

站在工业资本家的立场上反对工人阶级和贫民,代表商人、

金融贵族的利益,反对高利贷者和作为债务人的国家

马克思称之为“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在哲学上,洛克继承了培根、霍布斯的思想,强调知识起源

于感性世界,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自然权利,在自然状态

中,每个人都受自然法的统治。

他的哲学思想成了威廉·配第之后,英国经济学一切观念的

基础。

主要经济学著作:《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和《论降低利息

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影响》,讨论货币利息等问题,发展配第

的货币利息理论,驳斥封建贵族在这些问题上的论点和政策

主张

对于货币的内在价值,洛克摇摆于货币名目论与货币金属论

之间,时而肯定,时而否定。

货币是一种不生不长、不能产生任何东西的物品。但是它却能通过契约把一个人的劳动的报酬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去。

在否定货币的内在价值时,洛克认为,金属货币没有固定的内在价值,只是一种想象或假定的价值,是一种价值符号,其购买力由国家给与的一定的名称来确定,他的价值与数量呈反比

金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其他价值,只不过是可以作为使我们得

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的保证,而只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它们

才能使我们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所以很明显,在商业中

使用的金银的内在价值,不是别的,只是它们的数量。

这既是货币名目论,又是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因为黄金和白银耐久、稀少并且很难伪造,所以人们一致同

意给它们以一种想象的价值,使它们成为共同的保证物;因

此,人们在交换时,用任何数量的这种金属,一定可以换得

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

于是形成了一种局面:这些金属被认为具有内在价值,使它

们成为共同的交换媒介,而这种内在价值,只不过是人们付

出或收入的它们的数量;因为,金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其他价

值,只不过是可以作为使我们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的保

证,而只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它们才能使我们得到我们所想

要的东西。所以很明显,在商业中使用的金银的内在价值,

不是别的,只是它们的数量。

货币的价值是由其金属含量确定的,反对英国政府铸造不足

值的货币偿还国债。

洛克:货币是一种普遍通用的商品,它对于贸易正象食物对于生命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无论要出什么代价,人人都必须获得它;当货币缺少时,代价就必然要高些;而且负债和贸易一样,都促使借钱成为一时风尚了。

货币的价值也分为自然价值和市场价值,前者货币能够满足的欲望,后者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关系。

由于货币能够长期储存,能够随时交换商品,故需求是无限的,因此,货币的市场价值,取决于货币的供给量。

货币流通的数量,洛克的观点与配第相同。一个国家货币的流通数量,取决于工商业的需求和货币流通的速度。

对于货币的流通速度,洛克的表述比配第更清楚,他说,贸易必须的货币不仅取决于货币的数量,也取决于它的流通速度。

代经济学家在谈到货币的流通速度时,常常归功于洛克。洛克继承了配第的货币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货币的租金,反对用法律的手段压低利息率,主张用高利率积累货币资本,利息的高低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

洛克借助资产阶级“自然法”、“自然权利”的观念,讨论利息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和货币的分配的不均等,前者产生地租,后者产生利息。

利息和地租都是对别人剩余劳动的占有

利息是通过契约把一个人的劳动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口袋里洛克把利息和地租的产生,归因于生产资料与生产者之间的分离,向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更接近了一步

自然赋予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身享有所有权,对自己的劳动及劳动产品,自然也享有所有权。但这种权利有两个界限:个人劳动及储存条件。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打破了这些界限,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不平等,其表现就是对土地和货币的分配的不均等,前者产生了地租,后者产生了利息——洛克

利率的高低受货币量或资本量的限制,人们不能指定法律降低利率,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洛克没有认识到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利息量与借贷资本之间的比率,而把借贷资本同资本,乃至货币等同起来,很难准确说明利率的变动规律

洛克:法定的利率既不利于放款人,也不会对借款人有利,

在没有限制时,这些借款人是愿意对货币付出它所能负担的

利息的。这种做法将只对银行家有利,故通过法律手段降低

利息是徒劳无益的。

诺思与《贸易论》

诺思,17世纪英国大商人和著名的经济学家。早年在东印度

公司任职,长期居住在君士坦丁堡,回国后,先后在海关和

财政部任职,因效忠国王而授予爵士爵位。

《贸易论》,1861年发表匿名发表。书中不仅阐明了贸易的

原则,而且对货币、利息率及高利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

诺思的著作与配第有着直接的关系,马克思称诺思为“配第路线的第三个代表”。

诺思在利息问题上,发展了配第的理论,区分了借贷资本与货币的不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首次提出资本的概念,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诺思是十七世纪资产阶级“最著名的理论经济学家之一”,古

典经济学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贸易论由前言、论降低利息、论铸币和附录组成,前言中,

诺思介绍了文章的特点,抨击英国社会不良的社会风尚,提

出文章的主题—提出“文章的主题、即商业和贸易,以及作

者对它们的态度”

诺思是彻底的自由贸易论者——熊彼得

诺思反对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认为金银货币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为了方便贸易。

诺思已经认识到,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是由货币表现

出来的,尽管由于受到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尽管他没有明确

表达出来,但他对该问题的认识仍然是很巧妙的。

金银和用金银铸造的货币,无非是衡量的尺度,有它们比没

有它们更便于贸易。

通过货币媒介,进行世界贸易就容易了,所有种类繁多的商

品,都有了一个通用的尺度。而且,这样被铸成货币的金

银,对商业来说较之生金银更为有用。

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方面迈出的最初的步伐之一,就是认

为金银在这里只作为商品本身的交换价值的存在形式,而不

作为金银本身出现。

诺思反对储藏货币,储藏货币不能增加国民财富,只有把货币作为资本运用起来,才能使财富增加。

谁也不会因为货币、金银器等形式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留在身边而变富,相反,倒会因此而变穷。只有财产正在增长的人才是最富的人,不管它的财产是农场的土地,还是放出去生息的货币,还是投入商业的货物。如果有人出于一时高兴,把他的全部财产换成货币,并死藏起来,他就立即感到自己的穷困随着吃空活资本而增长——《贸易论》

在对利息、地租性质的认识上,诺思与配第具有相同的观点。诺思认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可以获得地租,资本所有者出租他的资金,可以得到利息,利息是资本的租金。当地主或当财主是一回事,地主有利的地方只在于他的佃户不能把土地带走,而资本的债户却可以把资本带走;因此,土地提供的利润应当比冒较大风险借出的资本所提供的利润少——《贸易论》

诺思把利息与地租对立起来,实际上是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矛盾的反映。马克思认为,“这是资本起来反抗土地所有权的最初形式”——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诺思与配第、洛克的将利息率的变动取决于货币供求量、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观点又有所不同,他把利息归结为借贷资本,用供求双方对资本的关系说明利息的高低。

其他东西如谷物、羊毛等有物多必贱的现象,当它们大量投入市场,以至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下降;同样地,如果放债人多于借债人,利息也将下降;所以,并不是低利息促成贸易,而是贸易日益发展,增进了国民资本,使利息下降——《贸易论》

利息是因为出租资本而取得的租金,利息率决定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高利率是因为放款人少,借款人多而造成的,不是法令规定的结果。

由于诺思不是从货币的观点,而是从借贷资本的观点讨论利息,在经济学说史上,成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自由贸易的最早宣言:阻碍贸易的法律,不论是关于对外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不论是关于货币或其他商品,都不是使一个民族富裕、使货币和资本充裕的要素。但是如果获得和平,如果维持公正的司法制度,勤勉得到鼓励,让勤劳的人得到荣誉,根据财富和品质在政府中就业,那么国家的资本将会增加,结果金银将会丰富,获利将会容易,货币不会缺乏——《贸易论》

诺思的《贸易论》,研究的主要是商业资本及其运行规律,

在批评重商主义的同时,提出自由贸易的主张,但没有引起

当时的权贵们的足够的重视

《贸易论》成为自由贸易理论之“古典的、始终一贯的论

述”,他关于国际自由贸易理论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家

亚当·斯密发展为“国际分工理论”。

货币数量论者休谟

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货

币数量论的典型代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主要论著:《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和《论社会信用》,后集结出版为《政治论丛》。

主要成就:著集中讨论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以及关于

货币价格的理论,批判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理论,阐述货币

数量理论。

人类欲望和需求无止境,需依社会协助的力量改变弱势状

态,获得物质需求,互相合作,防止以外和偶发事件。

人类的福利共有三种:内心的满足、身体外表的优点以及凭

借勤劳和幸运得到物质的享受。控制偏私的感情和外界的诱

惑,只能通过全体成员缔结协议补救,享受其得到的财物,

于是产生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产生财产权、权利和义务。

休谟《人性论》: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

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

人类在利益上存在着冲突,囿于当前利益,破坏社会公道及

社会秩序,于是产生政府,强制人们遵守社会秩序,促进公

共目的。

人性论是休谟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亚当·斯密的《道德

情操论》产生巨大的影响。

休谟不同意利息率取决于货币数量的观点,认为利息取决于

借贷货币的供求状况。

劳动与商品的储备决定着利息的高低,因为人们支付利息,

借贷货币,实际上借贷的是劳动与商品,货币只是借贷的表

现形式,劳动与商品即资本才是借与贷的真实内容。

休谟主要从真实资本的供给、需求利润等方面,探求影响利

率高低的因素。利息高低的因素有:借贷需求的大小;其

二,满足这种需求财富的多少;其三,经商利润的高低。借

贷需求的变化,不是由货币数量决定,而取决于流行的社会

生活习惯。

低利率是国家贸易繁荣景象最确切的标志。休谟:正如商业

和工业的增长引起低利润一样,低利润反过来又促使商业进

一步增长,因为,低利润使商品便宜,鼓励消费,促进工业

的发展。因此,如果我们从这种因果关系整体来考察,那么

利息就是国家状况的真正的晴雨表,低利息就是人民兴旺的

屡试不爽的标志。

休谟是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货币没有内

在的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

基本观点包括:①、货币是贸易机器上使齿轮平滑的润滑

油;②、金银作为货币,是依靠一种社会职能才取得的虚构

价值;③、商品的价格是在流通中用商品数量去除货币数量

所得的商。

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关系: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

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

价格的起伏。看来这是不言自明的原理。商品增加,价钱就

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反

之,商品家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

休谟货币数量论产生的根源:南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大量贵

金属六如欧洲,与之相伴的是欧洲社会商品价格的高涨,很

自然地使休谟把金银货币数量的增加与商品价格高涨联系在

一起。

反对重商主义的论战是其实践原因。休谟考察了一个国家的

贸易平衡、货币数量和一般价格的关系,批评重商主义国际

贸易一起货币外流的忧虑。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

义,对亚当·斯密产生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的评价:使商品部带价格、金银不贷价值进入流通过

程。因此,他从来不谈商品的价值和金银的价值,而只谈它

们的数量关系。

他要证明:货币的增加不会使一国富裕,只能导致物价的上

涨。结论是:“货币数量之多寡,对于一个国家内部的幸福

安乐,是无关紧要的。”

反对强制征收人头税,认为这是一种强制的征课,赞成对消

费品征收间接税,认为消费税是一种良税,因为,这是直接

对物征税,纳税人不会感到痛苦

消费品税收如果征收得当,自然可以使人们克制物欲,崇尚

节俭,并且迫使穷人努力工作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准

斯图亚特及

《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斯图亚特,英国贵族,是具有重商主义残余的古典经济学

家。马克思称之为“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不

列颠人”及最后一位重商主义者。

重要经济学理论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适用于

德国铸币的货币学说及原理》、《苏格兰拉纳克县的利息问

题》、《应用于孟加拉硬币现状的货币原理》等,还撰写不

少文章,讨论关于统一度量衡、货币政策、苏格兰的酿酒问

题。

发表于1767年,全书共五篇,涵盖了当时正在形成中的经济

学的所有领域。“人口与农业”篇,涉及分工理论;“商业与

工业”和“货币与铸币” 篇,涉及价值、货币、资本、利润等

理论,“信用与债务”和“赋税”篇,涉及到财政金融理论。

具有重商主义的残余,对剩余价值起源的表达,是货币主义

或重商主义者,但以特有的历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内部联系性,此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方面的贡献

受重商主义的影响,在表述上模糊不清,观点上摇摆不定,

但仍然可以看出古典价值论的贡献。斯图亚特:在商品的价

格中,我认为有两个东西是实际存在而又彼此是完全不同

的,即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让渡利润。

实际价值指生产成本,即各种资本支出,让度利润指的指是

实际价格超过实际价值的部分,是交换的产物,实际价值不

包括在内。

商品的实际价值即生产成本取决于三种因素:生产过程的实

际劳动量、工资和固定资本的耗费、原材料的价值。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花费的实际劳动量:一个人在一天、一

周或一月中按其工作的性质的要求所能完成的产量。作此估

计时有一点要注意,即依据平均水平来考察该国一个劳动者

所能完成的产品量。

工资和固定资本的耗费:工作者的生活资料及必需费用的价

值,它们既用于满足个人需要,又要提供适合于其职业的工

具;这些也必须象上面那样平均计算。

原材料的价值。

产品的价格“不能低于这三项的总和,即不能低于实际价

值。凡是超过实际价值的,就是厂主的利润。”

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

用“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来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把商品所包含的自然物质或原料称为“内在价值”,而把

耗费在商品上的劳动时间称为“使用价值”。实际上,他所谓

的“内在价值”才是真正的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则是交换

价值

具体劳动相和抽象劳动:马克思说:这是斯图亚特比他的前

辈和后都辈杰出的地方

混乱的表述,即在价值决定中,不恰当地加上工资和原材料

的价值。

实际上已经指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

动时间所决定的,是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

在价值决定问题上摇摆不定和模糊不清:既有劳动决定商品

的价值,又有自然属性决定商品的价值。

货币理论

我理解的货币是这样一种商品,它们对人没有任何以上提及

的物质上的用途(按:指它们既非可以美化人们生活情趣的

奢侈品,也非可供人们丰衣足食的必需品),然而从人们对

它的观念中,它却获得一种评价,变成了所谓价值的一般尺

度,以及可转让的人和物品的一种适宜的等价。

一旦货币这种想象的财富在一国大量涌出,奢华之风将跟踪

而至;货币如果成为我们需求之物,人类便会变得勤劳,他

们的劳动会转向那些促使富人偏爱的每种物品。

批判货币数量论

货币的职能:一切可让渡物的最适当的等价物,对人类经济

活动起促进作用。

世界货币的职能:把纸币作为“社会货币”,金属货币作

为“世界货币”。纸币只能在国内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但不能充当世界货币,只有金银才能超越国界。

斯图亚特:货币在国内流通中的用途可以归结为两点:用来

支付债务和用来购买所需要的东西,两者合在一起构成对现

金的需要。

在批判休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斯图亚特指出,金属货币

数量的多少同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没有关系,商品价格决定

流通中的货币量。

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需求和竞争的复杂作用决定的,需求和

竞争同一国中存在的金银数量完全无关。”相反,“商业和工

业的状况,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开支,这一切加在一

起,调节并决定所需现金的数量,即转移的数量。”

马克思:斯图亚特正确地理解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

批判货币数量论

决定价格的因素有:被估价的物品的丰裕、人类对它们的需

求、需求者之间的竞争、需求者能力的东西。

价格上涨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国内有大量货币,尽管我承认国

内货币多是事实,也承认这种情况同价格上涨不无关系,但

是,影响价格以及总是调节价格涨落的直接原因,乃是需求

的增长。既然在一定的金银量同一定的其他物品量之间应有

一定的比例,所以,我看不出当金银同物品之间数量比例保

持不变时,价格何以变更。不论一国的金属货币增减到什么

程度,商品仍然会依照需求和竞争的原则涨落,而需求和竞

争总是决定于那些握有财产或某种可以给付等价物的人的意

图,而不是决定于他们所拥有的铸币数量——斯图亚特

利息理论

利息是借贷者为自己所取得的价值而支付的货币。在他看

来,低利率不仅是“商业之精髓”,而且还是公共信贷的坚实

基础。

利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出现降低的趋势,是以假定消费不与

财富成比例增加为前提的。尽管斯图亚特在批判货币数量论

的基础上,发现了货币的一般规律,但在利息问题上,他仍

然局限于货币的范围之内,没有触及货币资本运动的实质,

这是他的利息理论的缺憾。

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配第《货币略论》及其货币理论。

谈谈洛克对配第货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称诺思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你怎样认识。

简述休谟的货币数量论特点

斯图亚特是怎样批判休谟货币数量论的?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古典经济学派

五总结和评价(讲稿) 最后我们对这些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们关于财富的一致看法是,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留在人们手上的剩余产品。生产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与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至上的看法相反,同时也包含了一些重农主义的成分,认为生产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这种对财富的定义范围稍嫌狭窄,没有看到服务的价值,更没有看到其他无形的、各种形式的精神财富的存在。 关于价值观,古典经济学派的早期思想是,货币价值决定于其内在价值,而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数量决定的,货币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已经含有了后来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影子,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但是商品的价值应不仅由土地决定,更应由资本决定,资本和劳动,甚至加上后来的技术,构成了商品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我们小组关于财富的思考结果,我们认为,财富是指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或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或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首先,产品和服务肯定是财富,但是,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财富还包括人才储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或者说效益。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财富和资产进行比较,它们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财富和资产都能给人们带来收益或者效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好(better off),但是财富最不同于资产的一点是,资产作为会计上的一项条目,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财富不能。因为财富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很多精神财富,比如技能、诚信精神这些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能对其衡量的。 最后我们对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评价。首先,这些学说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们顺应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入探讨了财富的重要来源,和财富生产的主要因素,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包括工业在内的各行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另外,先驱们正确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看到发挥社会个体成员的积极性的机制是:发财致富的机会向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 但是这些学说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局限性。首先,过度宣扬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由放任主义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经济萧条、垄断、公共物品的攻击、私人行为的外部效应等。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原因。但是,从老师所说的中国的四万亿投资的例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应如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配合,使得经济得以平稳的发展,还是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索的一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家那就很多了。而且也是在各个方面都杰出表现的人,比如有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微观的马歇尔,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熊彼特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有萨缪尔森等,货币理论中有弗里德曼蒙代尔。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并指导人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行动。出于向学生普及经济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的目的,本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讲授方式介绍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位经济学家(见附表)的思想体系,通过对其所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内容的述评,使对经济感兴趣的同学从中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由此获得对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发展历程的一定了解,并从中领悟一些可以指导个人行为的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1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想要置身事外都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困惑。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质量非常糟糕,却还是有人争相购买,而质量好的却无人问津,甚至在竞争中最终败下阵来?为什么有些东西降价后物超所值却销路不畅,而把价格提到高得吓人时却备受追捧?为什么教科书上明明告诉人们要勤俭节约,可经济学家却号召人们消费,甚至有些国家还发钱鼓励民众消费?为什么农作物丰收时,本应该欣喜的农民却愁上眉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去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经济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暗中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务活动。了解、掌握经济学的游戏规则,并且将这些博弈规则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中去,将能很好地调整我们的行动和策略,掌握经济先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默默地指挥着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经济学专家,但是不能不懂经济学常识,更不能不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规律。 为了普及经济学常识及规律,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所选的52条经济规律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如复利累进效应、最大笨蛋理论、节俭悖论、棘轮效应、格雷欣法则、纳什均衡、蛛网理论、萨伊定律、科斯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柠檬原理、拉弗曲线、基尼系数、恩格尔定律、长尾理论、蓝海战略、锁定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 这些经济规律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竞争、生产与消费、投资与理财、博弈与选择、产权与制度、收入与分配、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调控、信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看不起低投资回报率,总为自己找不到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而苦恼时,那是你不了解经济学中的“复利累进效应”;如果你以为大手大脚花钱没什么,认为即使养成一个不好的消费习惯以后也能改掉的话,那是你不懂棘轮效应;如果你因为看到很多人买了股票就赚钱而奋不顾身地把全部身价都投入股市的话,那是你还不知道什么叫最大笨蛋理论…… 总之,通过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住经济思维的本质,看清隐藏在复杂事物表象下的真实世界,从而提高自己对待财富、处理金钱、衡量利益的财富智商与情商。 供给与需求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 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

经济学说史章节课后答案及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1、西尼尔的价值论 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2、节制论 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论。节制是指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因此,西尼尔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 3、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他说:“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4、工资基金论 约翰·穆勒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

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5、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 凯里认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再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可能交换到比再生产时所需费用更多的价值量。因此,生产费用不再是价值的标准,而价值则是由再生产费用决定的。再生产费用包括人类在控制自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生产资料,以及耗费的劳动。因此,再生产费用也就是由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组成。 6、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 巴师夏认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世界上第一次有价值观念这样一种情况:某人对他兄弟说:‘你替我做这事,我帮你做那事’。他们两人都同意了,因为这时人们第一次可以说:两项交换的劳务价值相等。” 课后答案 1、简评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西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所依据的一般事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就是出于人们按照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在西尼尔看来,上述四个基本命题中,第一个命题是意识的问题。它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万有引力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一样。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解。西尼尔对政治经济学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和论述只不过是旧的功利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萨伊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其中关于生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适销对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增加财富生产,集中劳动和其他生产手段的力量,促进生产的发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 3、李嘉图于198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4、交易所得指的是贸易后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 5、分工所得为因专业化生产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它等与贸易的总利益减去交易所得。 6、要素密集度指在生产某种产品的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绝对量无关。(一个产品) 7、要素密集度又称要素禀赋,是用来衡量一国所拥有资源情况,即该国要素禀赋水平的指标。(一个国家) 8、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产品(X与Y)和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 (2)两国在产品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两国同一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3)两国对同一产品的需求偏好相同,这样就可以用同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两国的消费偏好,排除了因需求偏好差异引致贸易可能(4)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也就是说,在两国进行贸易以后,两国仍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只是此时国内两种产品的生产比

例发生了变化。 (5)两国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指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6)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7)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每一国的进口总额都刚好等于其出口总额,不存在贸易逆差和顺差。 (8)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任何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障碍。(10)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11)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若产品X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B国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也同样。 9、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三个假设:一是各国拥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并且国家间也是完全竞争的;二是国家之间没有任何贸易壁垒;三是国家间具有相同的生产技术。 10、里昂惕夫的这一研究发现引起了人们对H-O模型的怀疑,他的研究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11、产业贸易理论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即规模报酬的递增所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 12、倾销策略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国类市场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倾销出口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第二,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充分分隔,不会出现低价回购现象;第

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说 (1)理性预期假说 A.适应性预期的缺陷 适应性预期完全根据某种变量的过去值来预期其未来值。当预期有错误时,私人部门虽然会调整预期,但调整的速度比较缓慢,不是一步到位的。因此,只有在该变量的未来值不变时,这种预期才有可能是大致准确的。只要变量的未来值不断发生变化,适应性预期会犯系统性的误差。不必说短期的预期不正确,就是在长期,某种变量的预期值与其实际值也不一致。例如,如果央行不断地增加货币量,私人部门的预期通胀率就总是小于实际通胀率,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这样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几乎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认识到现代货币主义在预期问题上的这一失误后,一些激进的货币主义者开始利用理性预期更猛烈地批判凯恩斯主义。 B.理性预期的含义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公开获得的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信息,对有关经济变量的变动趋势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如同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一样的预期。理性预期概念最早是由约翰·穆思(John F. Muth)在1961年7月号的《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的《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针对蛛网模型中非理性的预期提出来的。穆斯指出“因为预期就是对未来事件有根据的预言,所以预期与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是基本一样的”。穆思提出的理性预期概念当时在经济学界未产生广泛的影响。 理性预期假设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与预期有关的一切信息: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 第三,经济主体对未来所做出的预期与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相一致。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获取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即使是理性预期也会产生失误。但这种失误本身具有随机性,其平均值等于零。另外,当预期有错误时,经济主体会及时根据他得到的信息调整形成预期的方式,并充分地修正他的预期值。因此,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2)市场持续出清假说 A.市场持续出清的含义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等。市场持续出清是指各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每一时点上都是相等的。 B.市场持续出清的关键性假设 市场持续出清的关键性假设是,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具有充分弹性,能够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做出迅速的调整,保证市场供求相等。因此,实际就业量总是等于充分就业量。 市场持续出清假说不仅与凯恩斯主义不同,而且也与货币主义的观点不同。 (3)总供给假说或自然率假说 A.劳动供给是相对实际工资(现实的实际工资相对于预期的或正常的实际工资的高低)

古典经济学流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 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 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 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 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 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 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 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 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 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 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 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 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 7、 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 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 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 1、 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变革制度结构,就改变了政策含义。现在中国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经济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当初管仲那样积极构建政策来适应他所处时代的制度结构的方法来实行经济改革。 2、 不是考虑经济体的稀缺性,将经济体的更多问题的解释用于调和与宗教的关系,不明白边际效用。 3、 利用惯例、权威来配置稀缺资源不是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而作为一种强权手段,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但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来实现的。 4、 不适当,因为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包含四种分配的方式,这就会使经济学和政治、社会相关,且经济学包含人的种种选择性问题,自然跟心理学有关。 5、 关注生产者和家庭有效管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体社会层面上。 6、 亚里士多德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动力,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活动。他一面认可私有财产的权利,又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7、

经济学家最喜爱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最喜爱的经济学家 如果让经济学家们投票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经济学家,结果会是怎样?大概就是这样: 2011年,美国田纳西大学及乔治梅森大学的几名经济学教授和研究生在Econ Journal Watch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经济学教授评选的“我最喜爱的经济学思想家、经济学期刊及经济学博客”的paper (Economics Professors' Favorite Economic Thinkers, Journals and Blogs),评选结果通过美国299位经济学教授投票得出。 具体结果如下: 1、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一—20世纪以前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三位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泰斗分列前三位。斯密由 于奠基人的地位,其票数遥遥领先第二名一倍多。马克思排名第五。 2、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20世纪已故经济学家 前三名分别是宏观经济学泰斗、凯恩斯学派创始人凯恩斯,货币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以及经济学数学化的推动者、著名高校教材撰写人萨缪尔森。(题主偏爱的哈耶克屈居第四;另外,在民间奥派经济学爱好者中备受推崇的米塞斯,不太受教授们的欢迎啊) 3、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60岁以上在世经济学家 60后组前三甲被经济学帝国主义先驱加里·贝克尔,以及另外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罗伯特·索洛摘得。(科斯和贝克尔老爷子在2011年论文 发表时被归入60岁以上在世经济学家行列,二者先后于2013年9月和2014年5月逝世,在此表示哀悼)

最后的60岁以下组前三强是当代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保罗·克鲁格曼、曼昆,以及制度经济学大神、诺奖有力竞争者Acemo?lu。话说克鲁格曼人气不能再高啊。 注:上面每个表格中倒数第二列Party ratio 指投票给该名经济学家的教授中,Democratic (+ Green) 与Libertarian (+Republican) 人数的比值,公式为 (#Dem + #Gr) / (#Rep. + # Lib. + 0.1),整个样本均值为2.23,即越小于2.23(越接近0),崇拜者中Libertarian & Republican 越多;反之,数字越大表示崇拜者中Democratic & Green 越多。比如,可以看第一组里鹤立鸡群的马大爷,第二组的米塞斯,第三组的斯蒂格利茨、阿尔钦等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的定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 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将理论研究 领域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 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猛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衣阶级的矛盾 1640-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3、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培根:“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霍布斯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从15世纪中叶开始到17世纪初,西欧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这就是重商时代。重 商主义经济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 但是,由于重商主义者是以流通领域为其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还不是科学的。 到了17世纪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 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就导致了重商主 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产生。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正处 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制度由发生到成长的上 升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地 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直接 威胁资产阶级生存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是 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因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能够 面对现实,以相当科学的态度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揭露阶 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力图为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和 过时的重商主义,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反对国家干预 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为此,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自然规 律”的思想,从“人的本性”出发,寻找和论证自然的合理 的制度。这样,他们实际上承认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 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他们又把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经济学科普: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是作为对经济理论的学派名词,在中国,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并未能完全对应英语中的学派分类。在一般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应于中文的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两类不同的学派分类。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了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经济学整体发展脉络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时期。有两个学派分别为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英国学派代表经济学家主要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法国学派主要代表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两个学派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增长问题、价值问题、分配问题。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除此之外古典经济学的分化也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主要代表有萨伊和马尔萨斯。综合起来穆勒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鼻祖。 二、英国学派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产生阶段处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个人的经济学成就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所谓方法论就是科学抽象的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配第也是统计学的先驱之一;劳动价值论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他阐述了怎么区分商品的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二他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并且指出合理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论、地租论和利息论。就在此时他也强调国家就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人才,减少非生产领域的人口,增加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就业人口。 (二)发展阶段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人,在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他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一个高潮,他所强调的经济自由调节体质应该是自由、自我利益和竞争。他的财富观指出财富是包括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只能来自于生产领域;他的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理论中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是交换才产生的分工,而且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限制;他的二元价值论即劳动成本价值论和支配劳动价值论,前者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后者说交换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决定也可以由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