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合集下载

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14208137

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14208137

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14208137
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Modern X-ray Imaging Techniques)是一门关于X射线成像技术的学科。

X射线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投射X射线束到人体或物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不同吸收特性,来获得不同组织的影像信息。

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涵盖了X射线的物理性质、X射线的产生与检测、X射线的投射与成像技术、辐射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X射线的物理性质:学习X射线的产生原理、X射线的能量谱、X射线的衰减规律等相关知识,了解X射线的基本性质。

2. X射线的产生与检测:学习X射线的产生装置,如X射线发生器和X射线管,了解X射线的产生过程和X射线的检测设备,如X射线探测器。

3. X射线的投射与成像技术:学习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技术,如透视法、层析法、数字化X射线成像等,了解不同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4. 辐射防护:学习X射线的辐射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的辐射防护方法和措施,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5. 医学应用:学习X射线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如X射线摄影、CT扫描、血管造影等,了解不同的医学应用领域和技术。

通过学习现代X线投照技术学,可以了解X射线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X射线成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辐射防护知识,为从事医学影像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ppt课件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ppt课件
5. 轴方向 X 线束(中心线)与被检者的组织、 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方向称 为轴方向。
精品课件
13
二、 摄影步骤
1、X线摄影机性能了解
在投照前,必须彻底了解机器的性能及其 使用方法;并应充分熟悉机器的最高使用限 度及其规格表(包括最高千伏、毫安和最长 时间的相互关系),以免超过机器的最高使 用量而致损坏。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两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两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在摄影工作和阅拍片时,无 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都依标准姿势作 为定位的依据。)
精品课件
2
(二)解剖学的基准线
1 . 垂直线 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2 . 水平线 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3 . 正中线 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4 . 矢状线 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5 . 前额线 于矢状线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
8
(4)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左侧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或台 面;右侧远离板面或台面,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定角 度。
『如:腰椎双斜位摄影体位,采用左右斜位。』
精品课件
9
7. 屈、伸位:四肢关节沿冠状轴活动,形成
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角度减小 和两骨相互接近时体位为屈曲 位; 相反关节的角度增大,使 关节组成骨远离或平直,为伸 直位。
精品课件
6
⑵ 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左侧朝
前倾斜紧贴板面或台面。右侧 远离板面或台面,冠状面与板 面或台面倾°斜一定角度。如: 胸部第二斜位,倾斜60°观察 心脏影像。
精品课件
7
(3)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右侧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或台 面;左侧远离板面或台面,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定角 度。
精品课件

X线摄影检查技术

X线摄影检查技术

一、上肢X线摄影
(一)手——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 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 • 手掌紧贴暗盒,五指自然分开,第3掌骨头
置于暗盒中心。
• 摄影距离90~~100CM。 • 中心线经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
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
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 照片影像影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
上段。
•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
掌。
• 肘关节正、侧位载同一片重分格摄影时,
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 于同一水平。
(九)肘关节——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座,曲肘呈90°。 • 拇指再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紧贴暗盒呈
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和脚尖向前,下肢并拢。 投照工作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都以标准 姿势作为定位依据。
• 方位 根据标准姿势,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腹侧为前,背侧为后。以距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 内侧,远者为外侧。还以距离体表的远近分为深 和浅,以距离心脏的远近分为远端和近端。
投照常用解剖术语
• 矢状面 指把身体上任何部位的前后方向分
用者,有仰卧前后位,X线方向由前射至背后;仰卧 侧位,X线方向从一侧射至对侧,呈水平投照。
• 俯卧位:患者面部和腹部向下平卧。根据X线投照方
向,常用者,有俯卧后前位,X线方向由背后射至前 面;俯卧侧位,X线从一侧射至对侧,呈水平投照。
• 侧卧位:患者以身体的一侧卧于摄影台上,根据X线
投照方向,分为侧位,即X线方向由一侧射至对侧; 侧卧后前位或前后位,X线方向由患者的背后射至前 面,或由前面射至背后,呈水平投照。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⑴ 曝光条件包括大小焦点、千伏、毫安、 时间和焦—片距等的适当选择。
⑵ 在机器上调节各项曝光条件,如能养 成
在摆位置前先行 调节曝光条件的习惯,
则对患者很为有利。因在很多部位投 照
时,所摆成的位置并不舒服,被检者
往往
实用文档
9、摆位置
根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用标准位 置
摆好。通常都因将检查部位放置与暗 盒中
2 . 水平线 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3 . 正中线 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4 . 矢状线 的线。
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
5 . 前额线 后分
于矢状线垂直相交,将人体前
开的线。
实用文档
(三)X线的基准线
1 . 人类学的基准线(ABL) 眶
下缘
与外耳孔上缘的连线,即听眶线。
2 . 听眦线(OMBL) 外耳孔中点
与外眦
连线。
3 . 听鼻线
线。
鼻前棘与外耳孔中点连
4 . 听眉线(SM实用L文)档 外耳孔中点与眶上
5 . 耳垂直线(ARL) 通过外耳孔中

的与听眶线垂直的线。
6 . 眼窝中央线(IPL) 从正面看
左右眼
(眶间线)
窝中点的连线。
7 . 眼窝下缘线(IOL)
左右眼
实用文档
从正面看
(四)摄影体位
1. 立位 2. 坐位 3. 仰卧位 4. 俯卧位 5. 侧卧位
侧朝向板面或台
后倾斜,
离板面或台面,
面;左侧
台面形成一定角
使冠状面
度。 实用文档
者身体左侧 侧朝向板面或台 离板面或台面, 台面形成一定角
(4)左后斜位:被检
后倾斜,背
面;右侧远

X线拍摄常用体位

X线拍摄常用体位

1.胸部后前位片检查胶片尺寸:14Ⅹ17.根据身高大小灵活选用。

投照体位:患者背向球管站立于平板面前,前胸紧贴平板,双手背放在髂骨上,肩部下垂、上臂内旋(拉开肩胛骨),头稍后仰,下颌置平板上缘之上。

中心线:对准胸5水平射入胶片,深吸气后闭气曝光。

显示:胸部正位像,包括两侧胸廓、肺野、肋膈角、纵隔、心脏及横膈。

2.胸部侧位检查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立平板前,患侧紧贴平板,两臂屈肘高举、交叉抱头、前、后胸壁置于平板内缘,上缘包括颈7。

中心线:经胸5高度胸壁前后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闭气曝光。

显示:胸部侧位片像、主要观察心脏后方肺组织,前肋膈角,结合正位确定病变部位,对纵隔显示较好。

3.心脏正位片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同胸片正位片。

中心线:对准胸6水平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

胶位片距:180-200cm(远达、减少放大)。

4、右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右肩紧贴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45~550角,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平板上缘达右肩部上2.0cm。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胸5-6高度垂直射入,曝光前服钡剂两口,待服第2口钡后闭气曝光。

距离:150cm.5.左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左肩贴近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55-650角,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平板上缘超过左肩1.5cm.中心线:经右腋后线相当于胸5-6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

距离150cm。

6.腹部仰卧位前后位(正位)14Ⅹ17平板投照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台面中心线重合,平板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5cm。

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曝光。

距离:90cm..7、腹部站立前后位胶片:平板立前后位片体位:患者面向球管站立于平板前,腰背部紧贴平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垂直25并重合于平板中心线,两手放于两侧,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X线投照技术

X线投照技术

X线投照技术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X线投照技术摄影位置一上肢(1)手后前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患臂侧伸,掌面及碗部放暗盒上,第三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手指平行于胶片长轴,各指稍分开。

中心线经第三掌骨头,与胶片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指、掌、腕诸骨后前位及拇指斜位影像。

(2)手斜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患侧臂伸掌面向下放于暗盒上,然后碗部外旋,是手掌与暗盒成35度角,同事使五指微屈均匀分开,各指尖触暗盒面上。

中心线经第二掌骨头,垂直胶片。

显示部位显示指、掌骨斜位影像。

(3)腕关节后前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患臂侧伸,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以便碗部紧靠暗盒,将腕关节置于胶片中心。

中心线经腕关节垂直胶片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的后前位影像。

(4)腕关节侧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患臂侧伸,手呈半握拳状,尺侧紧靠暗盒,将腕关节置于胶片中心。

中心线经腕关节垂直胶片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5)尺桡骨前后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患臂侧伸,手掌向上,碗部轻度外旋,使前臂保持正确前后位,前臂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肩部放底,手背与前臂及所包括关节均需紧靠暗盒,胶片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经前臂中心与胶片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全部尺、桡骨、肘关节及腕关节。

(6)吃桡骨侧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前臂内收,肘部弯曲约成90°角。

尺骨紧靠暗盒,肩部放底,尽量使上臂与台面接近,胶片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经前臂中心与胶片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及上、下邻近关节侧位影像。

(7)肘关节前后位投照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床一端,患侧上臂前伸,手掌向上,尺骨鹰嘴放于胶片中心,使肘背侧紧靠暗盒,身体稍向患侧倾斜,以使肘部保持正确的前后向,肩部放底,上臂及前臂尽量靠近台面。

中心线经肘部与胶片垂直。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23页PPT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23页PPT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放射科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放射科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放射科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
2、确定投照位置,放置好照片标记;
3、做好投照前的准备,除去影响投照部位的衣物,腹部摄影应当清洁灌肠;
4、摆好投照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选择适当的焦——片距,对好中心线;
5、根据投照肢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情况,选择适当的投照条件;
6、根据投照部位合理选择滤线器和其它滤线设备;
7、投照胸腹部时,应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动作;
8、启动机器,调节控制台上各个旋钮,核对表针指示情况。

曝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机器仪表指针工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机器故障;
9、较复杂的投照,应待照片符合诊断要求后,再让患者离去,出现偏差应及时补照;
10、填写摄影记录和各项投照条件并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部位:经位置显示全部趾骨、跖骨和距骨前 面的跗骨(包括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 的正位 影像。距骨和跟骨因被胫腓骨下端所重叠 而不能显影。
精选
12
足前后内斜位 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两膝弯曲,被检侧足 底部紧靠床面。第三 跖骨底部放于照射野中心, 使照射野中线与足长轴平行。然后将被检侧下肢 内倾,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并用对侧 下肢支撑被检侧膝部。 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足骨和各关节的内斜位影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精选
1
前言
医学影像学是由影像诊断学和影像检查技 术学两大部分所组成。它们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影像检查技 术学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它担负着影像 科的首诊任务,随着高、精、尖影像设备 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影像检查技术更显 得尤为重要。今天主要讲一下放射科常用X 线投照技术常规。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胫骨和邻近关节的侧位影 像。
精选
17
髌骨轴位(俯卧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被 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并嘱患者用被检侧 的手拉住 小腿。大腿长轴与照射野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通过髌骨和股骨间的关 节间隙,射入照射野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髌骨和股骨的关节面和髌骨的轴 位影像。
精选
14
踝关节外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床面, 对侧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 外侧紧靠 床面。膝部用沙袋垫高,足跟摆平,使 踝关节成侧位。将内踝上方1CM处放于照射野中 心,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与床面平行。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 互相重叠。
精选
8
舟状骨后前位(尺偏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下蹲,前臂伸直,然后将 手掌尽量偏向尺侧,手掌与床面成20度角,使舟 状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 台垂直,手掌与床面成20度角。而将X线球管 向 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 状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精选9Leabharlann 尺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手掌向上,背面紧靠床面,前臂长轴须与 照射野长轴平行。照射野上 缘包括肘关节, 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精选
10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下蹲,肘部弯曲。 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床面,桡侧向上。 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 样可避免前臂移动。
精选
4
骨骼部分
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下蹲,手掌紧靠 床面,将第三掌骨头放于照射野中心。各 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 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精选
5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下蹲,将小指和第五掌 骨靠近床面,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 掌与床面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 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 有重叠。
精选
2
注意事项
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
尽量使肢体贴近探测器,并且与照射野平 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 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 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 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精选
3
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
被摄体和探测器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 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 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如牙片),利用斜射 线与倾斜中心线可得到相同效果。如颈椎 正位的摄片。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 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 叠现象。
精选
11
足前后位 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 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靠床面。照射野上缘 包括足趾 ,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照 射野中心,并使照射野与足底部长轴平行。 中心线:(1)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床面垂直
精选
15
胫腓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摆 成前后位。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如病 变局限于一端者,可包括邻近一侧关节,使 小腿长轴与照射野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胫骨、腓骨和邻近关节的前后位 影像。
精选
16
胫腓骨外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床面, 对侧髋和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 小腿外缘 紧靠床面。照射野上缘包括膝关节,下 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 邻近一侧关节。小腿 长轴与照射野长轴中线平行, 足跟稍垫高。 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床面。
精选
7
拇指前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下蹲,前臂伸直,手和前臂 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床面。(2 )患者面对摄影台 下蹲,前臂伸直,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床 面。其他四指 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 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 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 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 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足外斜位主要用于观察足骰骨的影像,一般很少 拍。
精选
13
踝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 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即 胫骨内踝上方1CM处) 放于照射野中心。 足尖前倾,足第二趾垂线垂直床面,小腿 长轴与照射野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联线上方1CM处,与 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胫腓骨下端和上 部距骨的前后位影像。
精选
6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小指 和第五掌骨靠近床面,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 转, 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 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 稍有重叠 。 根据病人受伤手指部位不同,选择手的后前 斜还是前后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