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复习 专题8静电场(含解析)

2018高三复习 专题8静电场(含解析)
2018高三复习 专题8静电场(含解析)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

备考过程中,结合往年的高考命题,备考中需把握下面几点:1、电场力和电场能的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2、电容器和静电屏蔽,对电容器的两个公式4r s c kd επ=和Q c U

=的关系,对于静电感应的分析和在静电屏蔽中的应用。3、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包括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和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的运动。

【考点p k 】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电场的描述

【名师点睛】

1. 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连线上。公式122

kQ Q F R =.○2适用范围:真空中(空气中近似适用);点电荷(理想模型,只要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影响忽略不计就可以看做点电荷);均匀带点的球体可以距离足够远时可以看做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3库仑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2. 电场强度:○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场”来进行的,“场”的概念最早是法拉第提出来的。○2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但是有一种基本的性质即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3激发出电场的电荷称为场源电荷,试探电荷是检验电场强弱的电荷,不能对场源电荷的电场产生影响。○4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F 与其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公式F E q

=,单位为/N C 或者/v m 。方向与正电荷所受到电场力的方向相同,是矢量,可以叠加。电场强度大小有场源电荷及其空间位置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与电场力无关。○5场源电荷为点电荷的电场强度2kQ E r

=。 3. 电场线:○1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线是认为假设的,○2电场线的方向从正电荷直线负电荷,从正电荷指向无穷远,从无穷远指向负电荷。○3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电场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电场只有一个方向。○4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5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的间隔均匀的直线。

4. 电场能的性质:电荷至于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如同重物在重力场中具有重力势能,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5. 电势如同重力场中的高度,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匀强电场中,任意一条线段两端电势平均值等于中点电势。

6. 静电感应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于外电场的存在使得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排列,从而形成导体内部的感应电场,当静电平衡时,感应电场与外电场等大反向相互抵消。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一)主观题部分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1、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 叫。 3.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 __ 和_____ 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 是。 6.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 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 谦辞有

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英语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1练人物传记类二

第11练人物传记类(二) Ⅰ.语境填词 1.What was your first big ________(achieve) in your sport? 2.The local government hoped that everybody living in the region ________(做贡献) to the Red Cross. 3.Bombs had hit the building a number of times but ________(fortunate) no one was hurt. 4.It is reported that business ________(失败) have risen 16% this month. 5.As is known to us all,like so many ________(create) people he is never satisfied. Ⅱ.单项填空 6.________ the deaf children,the young lady has little time to care for her own daughter.

A.Devoted to teach B.Devoted herself to teaching C.Devoting to teach D.Devoting herself to teaching 7.The ________ resources and stable policy provide them with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their businesses. A.generous B.limited C.narrow D.abundant 8.Personal space is the region surrounding a person ________ they regard as psychologically theirs. A.who B.where C.when D.which 9.Joe is proud and ________,never admitting he is wrong and always looking for someone else to blame.(2014·浙江,4) A.strict B.sympathetic C.stubborn D.sensitive 10.—Guess what!We’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our sister school in Denmark this summer! —How nice!You ________ another kind of culture then. A.will have experience B.have experienced C.have been experiencing D.will be experiencing Ⅰ.阅读理解 (2017·吉林梅河口五中段考) Walt Whitman was born in 1819 in Long Island,New York.Whitman received most of his education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At the age of eleven,he worked in a law office as an office boy where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reading.He was soon reading the works of famous authors like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Homer,and was well on his way to becoming one of America’s most well-known poets. By the time Whitman was seventeen years old,he had already worked as a printer’s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 1.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员外郎、郎中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郎一般是闲职,明朝以后常有商贾士绅捐钱获得此官职。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如《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B.歃血,指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或涂抹于钟鼓之上,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如违约背叛盟友,将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 C.《周礼》是儒家经典,它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是古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历代礼制影响深远。 D.宗室,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国古代也称大宗的庙为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人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官,官名,唐朝始置,明代对推官职掌一般都说是“专掌刑名”,或者说“理刑名”。 B.荫子,指子弟承荫,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尊号,另外也有“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7.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才指官名。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子、男、伯”。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B.翰林院:唐始设立,其后各代无论政治地位高低,都集中了许多知识精英,如李白、王安石、李鸿章都曾是翰林中人。C.剖符:又叫“剖竹”,帝王在建国之后。为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半,作为信守的约证。D.追谥:古人为追念死去的文人,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某种称号,带有褒扬与纪念的意义。如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英语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英语阅读之人物传记类试题汇编有解析

2018年高考英语阅读之人物传记类试题汇编有解析 old lastudent from Cornwall, England He never studied the piano However, he can play very difficult musical pieces by musicians such as Chopin and Beethoven just a feminutes after he hears them He learns a piece of music by listening to it in parts Then he thinks about the notes in his head Two years ago, he played his first piece Moonlight Sonata(奏鸣曲)by Beethoven He surprised everyone around him Amazed that he remembered this long and difficult piece of music and played it perfectly, his teachers say Samuel is unbelievable They say his ability is very rare, but Samuel doesn’t even realize that what he can do is special Samuel wanted to bee a lawyer as it was the wish of his parents, but music teachers told him he should study music instead Now, he studies laand music Samuel can’t understand why everyone is so surprised “I greup with music My mother played the piano and my father played the guitar About two years ago, I suddenly decided to start playing the piano, without being able to read music and without having any lessons It es easily to me ---I hear the notes and can bear them in mind---each and every note,” says Samuel Recently, Samuel performed a piece during a special event at his college The piece had more than a thousand notes The audience was impressed by his amazing performance He is nolearning a piece that is so difficult that many professional pianists can’t play it Samuel says confidently,” It’s all about super memory---I guess I have that gift” However, Samuel’s ability to remember things doesn’t stop with music His family says that even when he was a young boy,

2018届高三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一)

2018届高三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能力提升一) 沂水一中高三语文组魏继国编制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人物传记近三年高考真题

实用类文学文本高考真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犄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供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句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进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弈.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成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遇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 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授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办安葬仪式,中国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4古代文化常识题讲解

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古代文化常识题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字丝,“盎”是充盈的意思,“丝”则是少的意思。 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答案:C 解析:“劾死”指判决死罪。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答案:A 解析:汉朝时通行隶书。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而不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等。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俱备为太牢,只有羊、豕则为少牢。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答案:B 解析:天干地支也可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等。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将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

2018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中人物传记的常用知识

文言文中人物传记的常用知识 班级:姓名: 中国古代的人物传记,虽然所写人物繁多,但人物类型相对简单,无外乎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这正应了后人对“二十四史”的嘲讽,是为帝王做家谱。因此,其语言系统相对单一,与官员任免、调动、褒贬相关的词语重复率极高,与古代的觐见、文告、朝廷生活有关的词语重复率极高,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也是读懂古代人物传记所必需的。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做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词语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于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公: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 (5)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6)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7)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等。 (8)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9)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0)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1)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12)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精编(下)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精编(下) 永州一中刘小忠 2018年3月15日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 1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题:人物传记(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人物传记 【实战演练一2018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 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1 / 9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精心整理)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共17分) 1.(2018?天津)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2018·江苏)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3.(2018·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4.(2018·江苏)简答题

(新)高考语文:人物传记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复习学案:传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 2、把握传记的解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从整体上把握传记的解读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专题精炼(教师版)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专题精炼(教师版)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答案C【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答案B【解析】错在“迁古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答案C【解析】“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答案A【解析】特指农历的说法,且“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2018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试题)

2018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一.年号谥号 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谥号。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法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 称号。 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 到削弱。 C.五常。仁,义,礼,智,信。 D.七庙。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 排列。 二.古代官职 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 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 官职。 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教学提纲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