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与不等式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与不等式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与不等式

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05. 平面向量 知识要点

1.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2.向量的概念

(1)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

(2)向量的表示:几何表示法 AB ;字母表示:a ;

坐标表示法 a =xi+yj =(x,y). (3)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 (4)特殊的向量:零向量a =O ?|a |=O .

单位向量a O 为单位向量?|a O |=1.

(5)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x1,y1)=(x2,y2)???==?21

2

1y y x x

(6) 相反向量:a =-b ?b =-a ?a +b =0

(7)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 ∥b .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3.向量的运算 运算类型 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

向量的 加法

1.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r r

a b b a +=+r r r r

()()a b c a b c ++=++r r r r r r

AC BC AB =+

向量的 减法

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r r

()a b a b -=+-r r r r

AB BA =-u u u r u u u r

,AB OA OB =-

数 乘 向 量

1.a λr

是一个向量,满

足:||||||a a λλ=r r

2.λ>0时, a a λr r

与同向; λ<0时, a a λr r

与异向;

λ=0时, 0a λ=r r

. (,)a x y λλλ=r

()()a a λμλμ=r r

()a a a λμλμ+=+r r r

()a b a b λλλ+=+r r r r

//a b a b λ?=r r r r 向 量 的 数 量 积

a b ?r r

是一个数

1.00a b ==r r r r

或时,

0a b ?=r r

. 2.00||||cos(,)

a b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 r g 且时, 1212a b x x y y ?=+r r

a b b a ?=?r r r r

()()()a b a b a b λλλ?=?=?r r r r r r

()a b c a c b c +?=?+?r r r r r r r

2222||||=a a a x y =+r r u r

即 ||||||a b a b ?≤r r r r

4.重要定理、公式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e 1,e 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仅有一对实数λ1,

λ2,使a =λ1e 1+λ2e 2.

(2)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a ∥

b ?a =λb (b ≠0)?x 1y 2-x 2y 1=O. (3)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

b ?a ·b =O ?x 1x 2+y 1y 2=O. (4)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设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为λ,即P P 1=λ2PP ,则

OP =

λ+111

OP +λ

+11

2OP (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向量公式)

???

????++=++=.1,12

12

λλλy y y x x x (线段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 当λ=1时,得中点公式:

OP =21(1OP +2OP )或???

????+=+=.2,22121y y y x x x (5)平移公式

设点P (x ,y )按向量a =(h,k)平移后得到点P ′(x ′,y ′), 则P O '=OP +a 或??

?+='+='.

,

k y y h x x

曲线y =f (x )按向量a =(h,k)平移后所得的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y -k=f (x -h) (6)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R C

c

B b A a === 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7)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其高分别为h a ,h b ,h c ,半周长为P ,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为R ,r .

①S △=1/2ah a =1/2bh b =1/2ch c ②S △=Pr ③S △=abc/4R

④S △=1/2sin C ·ab=1/2ac ·sin B=1/2cb ·sin A ⑤S △=()()()c P b P a P P --- [海伦公式] ⑥S △=1/2(b+c-a )r a [如下图]=1/2(b+a-c )r c =1/2(a+c-b )r b

[注]: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一个是内心,其余3个是旁心. 如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中的I 为S △ABC 的内心, S △=Pr

图2中的I 为S △ABC 的一个旁心,S △=1/2(b+c-a )r a

A

B O

a c

I A B

C D E

F I

A B C D E

F r a

r a

r a

b

c a a b c A

C

N E F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旁心: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两条内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一点.

⑸已知⊙O 是△ABC 的内切圆,若BC =a ,AC =b ,AB =c [注:s 为△ABC 的半周长,即

2

c

b a ++] 则:①AE=a s -=1/2(b+c-a ) ②BN=b s -=1/2(a+c-b ) ③FC=

c s -=1/2(a+b-c )

综合上述:由已知得,一个角的邻边的切线长,等于半周长减去对边(如图4). 特例:已知在Rt △ABC ,c 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r =

c

b a ab

c b a ++=

-+2(如图3). ⑹在△ABC 中,有下列等式成立C B A C B A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 证明:因为,C B A -=+π所以()()C B A -=+πtan tan ,所以

C B

A B

A tan tan tan 1tan tan -=-+,∴结论!

⑺在△ABC 中,D 是BC 上任意一点,则DC BD BC

BC

AB BD AC AD ?-+=222

.

证明:在△ABCD 中,由余弦定理,有ΛB BD AB BD AB AD cos 2222??-+=①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有ΛBC AB AC BC AB B ?-+=2cos 2

22②,②代入①,化简

可得,DC BD BC

BC

AB BD AC AD ?-+=222

(斯德瓦定理)

①若AD 是BC 上的中线,222222

1

a c

b m a -+=; ②若AD 是∠A 的平分线,()a p p b

c c

b t a -?+=2,其中p

为半周长; ③若AD 是BC 上的高,()()()c p b p a p p a

h a ---=2,其中p 为半周长.

⑻△ABC 的判定:

?+=222b a c △ABC 为直角△?∠A + ∠B =2

π

2c <?+22b a △ABC 为钝角△?∠A + ∠B <2π 2c >?+22b a △ABC 为锐角△?∠A + ∠B >

2

π 附:证明:ab

c b a C 2cos 2

22-+=,得在钝角△ABC 中,222222,00cos c b a c b a C πππ+?-+?

⑼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

)2=

D

A

C

B

图5

空间向量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⑴空间的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

⑵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⑶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2.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

b a AB OA OB ?

ρ+=+= b a ρ

ρ-=-=

)(R a ∈=λλρ

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

??ρ+=+ 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ρ?++=++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 ?

???λλλ+=+)(

3共线向量

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

行向量.a ρ平行于b ρ记作b a ρ

?//.

当我们说向量a ρ、b ρ共线(或a ρ//b ρ)时,表示a ρ、b ρ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能是

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 4.共线向量定理及其推论:

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ρ、b ρ(b ρ≠0ρ),a ρ//b ρ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ρ

=λb ρ.

推论:如果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a ρ

的直线,那么对于任意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满足等式

t OA OP +=a ρ

其中向量a ρ

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 5.向量与平面平行:

已知平面α和向量a r

,作OA a =u u u r r ,如果直线OA 平行于α或在α内,那么我们说向量a r 平行于平面α,记作://a αr

通常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6.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a b r

r 不共线,p r

与向量,a b r

r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x y 使

p xa yb =+r r r

推论: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或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M xMA yMB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① ①式叫做平面MAB 的向量表达式

7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r r r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r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

,,x y z ,使p xa yb zc =++r

r r

r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

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8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

已知两非零向量,a b r

r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u u u r

u u u

r r

r ,则AOB ∠叫做向量a r

b r 的夹角,记作,a b <>r r ;且规定0,a b π≤<>≤r r ,显然有,,a b b a <>=<>r

r r r ;若

,2

a b π<>=r

r ,则称a r 与b r 互相垂直,记作:a b ⊥r r .

9.向量的模:

设OA a =u u u r r ,则有向线段OA uu u r 的长度叫做向量a r 的长度或模,记作:||a r

.

10.向量的数量积: a b ?=r r ||||cos ,a b a b ??<>r r

r r .

已知向量AB a =u u u r r 和轴l ,e r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点A 在l 上的射影A ',

作点B 在l 上的射影B ',则A B ''u u u u r 叫做向量AB u u u r 在轴l 上或在e r

上的正射影.

可以证明A B ''u u u u r 的长度||||cos ,||A B AB a e a e ''=<>=?u u u u r u u u r r r r r

11.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1)||cos ,a e a a e ?=<>r r r r r

.(2)0a b a b ⊥??=r r r r .(3)2||a a a =?r r r .

12.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

(1)()()()a b a b a b λλλ?=?=?r r r r r r .(2)a b b a ?=?r r r r (交换律)(3)()a b c a b a c

?+=?+?r r r r r r r

(分配律).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一.知识回顾:

(1)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①令a =(a 1,a 2,a 3),),,(321b b b =,则

),,(332211b a b a b a b a ±±±=+))(,,(321R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 a ∥)(,,332211R b a b a b a b ∈===?λλλλ3

3

2211b a b a b a =

=?

0332211=++?⊥b a b a b a b a

2

223

21a a a ++==(

a a =??=)

23

222123

22213

32211|

|||,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ρρρ

ρρρ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

(2)法向量:若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如果α⊥那么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②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n 反方,则为其夹角).

③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 平面α,α∈?∈?D C a B A ,,且CDE 三点不共线,则a ∥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μλ+=.(常设μλ+=求解μλ,若μλ,存在即证毕,若μλ,不存在,则直线AB 与平面相交).

A

B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 │-│b │≤│a+b │≤│a │+│b │

§06. 不 等 式 知识要点

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 不等(等)号的定义:.0;0;0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2) 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 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4) 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b b a (对称性)

(2)c a c b b a >?>>,(传递性)

(3)c b c a b a +>+?>(加法单调性)

(4)d b c a d c b a +>+?>>,(同向不等式相加) (5)d b c a d c b a ->-?<>,(异向不等式相减) (6)bc ac c b a >?>>0,.

(7)bc ac c b a 0,(乘法单调性)

(8)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

(9)0,0a b a b c d c d

>><

>(异向不等式相除) 11(10),0a b ab a b

>>?

<(倒数关系) (11))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

(12))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 3.几个重要不等式

(1)0,0||,2≥≥∈a a R a 则若

(2))2||2(2,2222ab ab b a ab b a R b a ≥≥+≥+∈+或则、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

.2

a b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极值定理:若,,,,x y R x y S xy P +∈+==则:

1如果P 是定值, 那么当x=y 时,S 的值最小; ○

2如果S 是定值, 那么当x =y 时,P 的值最大. 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3

a b c a b c R +++∈(4)若、、则

a=b=c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5)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2222(6)0||;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

(7)||||||||||||,b a b a b a R b a +≤±≤-∈则、若 4.几个著名不等式

(1)平均不等式: 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

2

11

2

a b

a b

+≤+(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 特别地,222()22a b a b ab ++≤≤(当a = b 时,22

2()22a b a b ab ++==)

),,,(332

222时取等c b a R c b a c b a c b a ==∈??

? ??+++≥++ ?幂平均不等式:2212

22

21)...(1

...n n a a a n

a a a +++≥+++ 注:例如:2

2

2

2

2

()()()ac bd a b c d +≤++.

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21111111(2)1(1)(1)1n n n n n n n n n n -==-≥++--p p

1)n =

=≥p

p

(2)柯西不等式: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则

若n

n n n n n n n b a b a b a b a b b b b a a a a b a b a b a b a R b b b b R a a a a ====++++

++

+≤++++∈∈ΛΛ

ΛΛΛΛ33

2211223

2

22122

3

22

21

2

332211321321)

)(();,,,,,,,,

(3)琴生不等式(特例)与凸函数、凹函数

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x),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1212,(),x x x x ≠有

12121212()()

()()(

)(

).22

22

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

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

5.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

6.不等式的解法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

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解的讨论;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a ≠0)解的讨论.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0()

()

0()()0;0()0

()

()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1

()0()0()()f x g x f x g x ?≥?

???≥??

?>?

定义域

○2

???<≥?????>≥≥?>0

)(0)()]

([)(0)(0)()()(2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3?????<≥≥?<2

)]

([)(0

)(0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4).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

()()()()()(1)()();

(01)()()(0,0)()lg lg f x g x f x g x f x a a a f x g x a a a f x g x a b a b f x a b

>>?>><>>??>

(5)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

()0

()0log ()log ()(1)()0;

log ()log ()(01)()0()()()()a a a a f x f x f x g x a g x f x g x a g x f x g x f x g x >>???

?>>?>><????>

?

(6)含绝对值不等式

1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 ○2应用数形思想; ○

3应用化归思想等价转化 ?

??>-<>≤?>???<<->?<)()()()(0)()0)(),((0)()(|)(|)

()()(0)()(|)(|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f 或或不同时为

注:常用不等式的解法举例(x 为正数): ①231124

(1)2(1)(1)()22327

x x x x x -=

?--≤=

②2222

2

32(1)(1)124(1)()22327x x x y x x y y --=-?=≤=?≤

类似于22

sin cos sin (1sin )y x x x x ==-,③111||||||()2x x x x x x

+=+≥与同号,故取等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弹性学制数学讲义 不等式(4课时) ★知识梳理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 d >>< ⑥(平方法则) 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 b 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 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 .2a b ab +≤ ②(基本不等式) 2a b ab +≥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2a b a b +≥ 2 .2a b ab +??≤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

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33a b c abc ++≥()a b c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④()222a b c ab bc ca a b R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⑤ 3333(0,0,0)a b c abc a b c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⑥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⑦b a n b n a m a m b a b <++<<++<1,(其中000)a b m n >>>>,,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 22. x a x a a x a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1.不等式的解法 (1)同解不等式((1)f x g x ()()>与f x F x g x F x ()()()()+>+同解; (2)m f x g x >>0,()()与mf x mg x ()()>同解, m f x g x <>0,()()与mf x mg x ()()<同解; (3) f x g x () () >0与f x g x g x ()()(()?>≠00同解); 2.一元一次不等式 ax b a a a >?>=≠()或ax bx c a 200++<≠?()分a >0 及a <0情况分别解之,还要注意?=-b ac 2 4的三种情况,即?>0或 ?=0或?<0,最好联系二次函数的图象。 4.分式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 )()(x g x f >0?f(x)·g(x)>0,) () (x g x f ≥0??? ?≠≥?0 )(0 )()(x g x g x f 。 5.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解绝对值不等式常用以下等价变形: |x|0), |x|>a ?x 2>a 2?x>a 或x<-a(a>0)。 一般地有: |f(x)|g(x)?f(x)>g (x)或f(x)?()()()11当时,a f x g x >>; ()()()201当时,<<?(1)当a >1时, g x f x g x ()()()>>?? ???0;(2)当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0Ax By C ++=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我们把直线画成虚 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当我们在坐标系中画不等式

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精华)

必修4 平面向量知识点小结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注意向量和数量的区别. 向量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 注意:不能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为什么?提示:向量可以平移. 举例 1 已知A(1,2),B(4,2),则把向量u A u B ur按向量a r( 1,3)平移后得到的向量是. 结果:(3,0) 2.零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r,规定: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 向量(与u A uu B r共线uuur 的单位向量是u A u B ur ); | AB| 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 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a r、 b r叫做平行向量,记作:a r∥b r, 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 . 注: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②两个向量平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个向量共线,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线重合; 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r0); ④三点A、B、C 共线u A uu B r、u A u C ur共线.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 a r的相反向量记作a r. 举例 2 如下列命题:(1)若|a r | |b r | ,则a r b r. (2)两个向量相 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 . (3)若u A u B ur u D u C u r,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 (4)若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u A uu B r u D u C uur. (5)若a r b r,b r c r,则a r c r. (6)若a r / /b r,b r / /c r则a r / /c r.其中正确的是. 结果:(4)(5)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 d b c a d c b a +>+?>>,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d ac d c b a >?>>>>0,0 (5)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10,>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02>++c bx ax 和)0(02≠<++a c bx ax 及其解法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注意:一般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

三、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如果a,b 是正数,那么 ).""(2 号时取当且仅当==≥+b a ab b a 2、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平均不等式: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即 2 112a b a b ++(当a = b 时取等) 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 是指数轴上点x 到原点的距离;12||x x -是指数轴上12,x x 两点间的距离 2、则不等式:如果,0>a a x a x a x -<><=>>或|| a x a x a x -≤≥<=>≥或|| a x a a x <<-<=><|| a x a a x ≤≤-<=>≤|| 3.当0c >时, ||ax b c ax b c +>?+>或ax b c +<-, ||ax b c c ax b c +?∈,||ax b c x φ+?-<<,|| (0)x a a x a >>?>或x a <-. (2)定义法:零点分段法;(3)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两边同时平方. 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高考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高考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 a b a b a b -≤+≤+.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 ②结合律:()() a b c a b c ++=++;③00a a a +=+=.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18、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11,x y , () 22,x y ,则 ()1212,x x y y AB =--. 19、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①a a λλ=; 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 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 a b a b λλλ+=+.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 ,使b a λ=.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 b a C B A a b C C -=A -AB =B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方法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方法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06. 不等式知识要点 1.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不等(等)号的定义:. - = < ? a< ? b ? > > - = - b ; 0b ; a a a b b a b a (2)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4)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对称性) ? a< b b (2)c ? > >,(传递性) a> c a b b (3)c + ? > >(加法单调性) c a+ a b b (4)d + > >,(同向不等式相加) a+ > ? d b c a c b

(5)d b c a d c b a ->-?<>,(异向不等式相减) (6)bc ac c b a >?>>0,. (7)bc ac c b a 0,(乘法单调性) (8)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 (9)0,0a b a b c d c d >><(异向不等式相除) 11(10),0a b ab a b >>?<(倒数关系) (11))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 (12))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 3.几个重要不等式 (1)0,0||,2≥≥∈a a R a 则若 (2))2||2(2,2222ab ab b a ab b a R b a ≥≥+≥+∈+或则、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 .2a b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极值定理:若,,,,x y R x y S xy P +∈+==则: ○ 1如果P 是定值, 那么当x=y 时,S 的值最小; ○ 2如果S 是定值, 那么当x =y 时,P 的值最大. 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 ,3a b c a b c R +++∈≥(4)若、、则a=b=c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5)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2222(6)0||;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

关于高级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师版

高中数学不等式专题教师版 一、 高考动态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 │-│b │≤│a+b │≤│a │+│b │ 二、不 等 式 知识要点 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 不等(等)号的定义:.0;0;0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2) 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 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4) 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b b a (对称性) (2)c a c b b a >?>>,(传递性) (3)c b c a b a +>+?>(加法单调性) (4)d b c a d c b a +>+?>>,(同向不等式相加) (5)d b c a d c b a ->-?<>,(异向不等式相减) (6)bc ac c b a >?>>0,. (7)bc ac c b a 0,(乘法单调性) (8)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 (9)0,0a b a b c d c d >><(异向不等式相除) 11(10),0a b ab a b >>? <(倒数关系) (11))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 (12))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 3.几个重要不等式 (1)0,0||,2≥≥∈a a R a 则若 (2))2||2(2,2222ab ab b a ab b a R b a ≥≥+≥+∈+或则、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 .2 a b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极值定理:若,,,,x y R x y S xy P +∈+==则: ○ 1如果P 是定值, 那么当x=y 时,S 的值最小; ○ 2如果S 是定值, 那么当x =y 时,P 的值最大. 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2020年九月整理).doc

1 1.不等式的解法 (1)同解不等式((1)与同解; (2)与同解,与同解; (3)与同解); 2.一元一次不等式 情况分别解之。 3.一元二次不等式 或分及情况分别解之,还要注意的三种情况,即或或,最好联系二次函数的图象。 4.分式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 )()(x g x f >0?f(x)·g(x)>0,) () (x g x f ≥0????≠≥?0 )(0 )()(x g x g x f 。 5.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解绝对值不等式常用以下等价变形: |x|0), |x|>a ?x 2>a 2?x>a 或x<-a(a>0)。 一般地有: |f(x)|g(x)?f(x)>g (x)或f(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0Ax By C ++=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我们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当我们在坐标系中画不等式 0Ax B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此区域应包括边界直线,则把 直线画成实线。 说明:由于直线0Ax By C ++=同侧的所有点的坐标(,)x y 代入 Ax By C ++,得到实数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直线某一侧取一个特 殊点00(,)x y ,从00Ax By C ++的正负即可判断0Ax By C ++>表示直

1 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别地,当0C ≠时,通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2)有关概念 引例:设2z x y =+,式中变量,x y 满 足条件43 35251x y x y x -≤-?? +≤??≥? ,求z 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由题意,变量,x y 所满足的每个不等式都表示一个平面区域,不等式组则表示这些 平面区域的公共区域。由图知,原点(0,0)不在公共区域内,当 0,0x y ==时,20z x y =+=,即点(0,0)在直线0l :20x y +=上, 作一组平行于0l 的直线l :2x y t +=,t R ∈,可知:当l 在0l 的右上方时,直线l 上的点(,)x y 满足20x y +>,即0t >,而且,直线l 往右平移时,t 随之增大。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5,2)A 时,对应的t 最大, 当直线l 经过点(1,1)B 时,对应的t 最小,所以, max 25212z =?+=,min 2113z =?+=。 在上述引例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所以又称 为线性约束条件。2z x y =+是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叫目标函数。又由于2z x y =+是 ,x y 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叫线性目标函数。 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在上述问题中,可行域就是阴影部分表示的三角形区域。其中可行解(5,2)和(1,1)分别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它们都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O y x A C 430x y -+= 1x = 35250x y +-=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高中《不等式》知识 点总结

《不等式》知识点 一、不等式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不等式: 化标准式(即二次项系数为正)?“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如:解不等式(1)0322≤-+x x ; (2)0122≤++-x x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 0)1)(3(≤-+x x , 方程0)1)(3(=-+x x 的根为3-,1 故解集为}{}13≤≤-x x . (2)原不等式等价于0122≥--x x , 方程0122=--x x 的根为21+,21-, 故解集为}{} 2121+≥-≤x x x 或. 2.高次不等式:“穿根法”. 化标准式(即每一项的x 系数为都为正)?穿根 (从右上方出发,依次穿过每个根,如遇“重根”,奇穿偶回) 如:解不等式(1)0)1)(1(≤-+x x x ; (2)0 )1)(2(≥-+x x ; (3)0 )1(2<-x 解:(1)解集为{}101≤≤-≤≤-x x x 或; (3)解集为]1,2[-- 3.分式不等式:移项?通分. 如:解不等式12≤x . 解:移项后012≤-x ,通分后02≤-x x ,化标准式为02≥-x x ,故解集为{}20≥a 的解集为{}a x a x <<-; a x >)0(>a 的解集为{}a x a x x -<>或 二、1.重要不等式:),(222R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变形:2 2 2b a ab +≤ 应用:22b a +为定值时,求ab 的最大值. 2.基本不等式:)0,0(2 >>+≤b a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变形一:ab b a 2≥+ 应用:ab 为定值时,求b a +的最小值. 变形二:2)2 (b a ab +≤ 应用:b a +为定值时,求ab 的最大值. 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三、线性规划问题 1.能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2.相关概念: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 3.目标函数常见类型:

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四、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 1、审清题意:应认真审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问题所在。 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当直接设法使列方程有困难可采用间接设法,注意未知数的单位不要漏写。 3、找等量关系:可借助图表分析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列出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注意它们的量要一致,使它们都表示一个相等或相同的量。 4、列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列出的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各类是同类量,单位一致,两边是等量。 5、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方程的变形应根据等式性质和运算法则。 6、检验解的合理性:不但要检查方程的解是否为原方程的解,还要检查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 7、作答:正确回答题中的问题。 五、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和差倍分问题: (1)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2)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面积不变。 (1)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 ·h = r 2h (2)长方开的面积 周长=2×(长+宽) S=长×宽 3、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c 。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 , 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4、市场经济问题:( 以下“成本价”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指“进价” )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 (2)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成本价 ×100% (3)售价=成本价×(1+利润率) (4)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5)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6)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或者用标价打x 折: 折后价(售价)=标价×10 x 计算。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6、工程问题: (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2)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总量的和=总工作量=1 (3)各组合作工作效率=各组工作效率之和 (4)全部工作总量之和=各组工作总量之和

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 ;②结合律:()() a b c a b c ++=++ ; ③00a a a +=+= .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 3、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 b a C B A a b C C -=A -AB =B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 4、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 ①a a λλ= ; ②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 反;当0λ=时,0a λ= . 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 ;②()a a a λμλμ+=+ ;③() a b a b λλλ+=+ .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 ,则()(),,a x y x y λλλλ== . 5、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0a a ≠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 b a λ= . 设()11,a x y = ,()22,b x y = ,其中0b ≠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 () 0b b ≠ 共线. 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 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 .(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7、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 λ++?? ?++??. 8、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⑴() 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 .②当a 与b 同向时, a b 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 ;22a a a a ?== 或a .③ a b a b ?≤ . ⑶运算律:①a b b a ?=? ;②()()()a b a b a b λλλ?=?=? ;③() a b c a c b c +?=?+? .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

最新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 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1。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转化。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 2。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密切相关,要 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和相互变用。 3。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一、解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 2 ≠<++>++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 -=?,则 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0>? 0=? 0a )的图象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00 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 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 {}2 1 x x x x x ><或 ???? ??-≠a b x x 2 R 的解集 )0(02><++a c bx ax {}21 x x x x << ? ? 2、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标根法:其步骤是: 1)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 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 3)根据曲线显现()f x 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如:x x x +--<11202 3

3、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用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时,一般不能去分母,但分母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可去分母。 ()()0() () 0()()0;0()0() ()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4、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 若不等式()A x f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in f x A > 若不等式()B x f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ax f x B < 二、线性规划 1、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 +By +C =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由于对在直线Ax +By +C =0同一侧的所有点(y x ,),把它的坐标(y x ,)代入Ax +By +C ,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 0,y 0),从Ax 0+By 0+C 的正负即可判断Ax +By +C >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 ≠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3、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①线性约束条件: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 ②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 、y 的一次式z =a x +b y 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之不等式知识点 2 3 1) (x – 2)(ax – 2)>0 (2)x2–(a+a2)x+a3>0; (3)2x2 +ax +2 > 0; 注: 解形如ax2+bx+c>0的不等式时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1、讨论a与0的大小; 2、讨论⊿与0的大小; 3、讨论两根的大小;运用的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的思想; 2、数形结合的思想; 3、等与不等的化归思想(4)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例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在(–2,0)上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x(g )x(g )x(f )x(g )x(f )x(g )x(f )x(g )x(f 22 (3)210 x a x a +-+-< ? ? ? ? ? 用图象 分离参数后用最值 函数 、 、 、 3 2 1

例2.关于x 的不等式 对所有实数x ∈R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4 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可行域; 第二步:在可行域内找到最优解所对应的点; 第三步:解方程的最优解,从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5 (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2),a b R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a b R +∈?22a b ab +??≤ ???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总结: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如果和y x +是定值s ,那么当且仅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 1s . (3)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若不正,则要加负号,若不定,则要凑定值,若不等,则求导考虑单调性。 )1(log 22++-=ax ax y y z x =z ax by =+22y x z +=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及常见题型x

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一般用a,b,c……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 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几何表示法AB , a ;坐标表示法a =xi ? yj (x, y).向量 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 A B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I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向量平行零向量a = 0 = I a I = 0"由于0的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0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 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 (注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向量a0为单位向量二I a0I = 1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 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 // b ■由于向量可以进行任意的平移(即自由向量),平行向量总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 亠% =x2 小相等,方向相同(x「yj = (x2, y2)=」 y2 2向量加法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t―4 ―4 设AB 二a, BC =b,贝y a + b =AB BC = AC (1)0 a a,0二a ;( 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 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 (2)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 当两个向量的起点公共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向量是首尾连接时,用三角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 QR二AR,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 ? 3向量的减法 ①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 记作-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关于相反向量有:(i) -(-a)=a ; (ii) a+(-a)=( - a)+ a = 0 ; (iii) 若a、b是互为相反向量, 则a=-b,b = -a,a + b=0 ②向量减法:向量a加上b的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记作:a - b二a ? (-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③作图法:a -b可以表示为从b的终点指向a的终点的向量(a、b有共同起点) 4实数与向量的积: ①实数入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入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I) a a ;

不等式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授课教案

③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N n n 12,则()n n a n S 1212-=-,且n a S S =-偶奇, 1 -= n n S S 偶 奇 (4)常用公式:①1+2+3 …+n =()2 1+n n ②()()6 1213212222++=+++n n n n Λ ③()2 2 13213333?? ??? ?+=++n n n Λ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110-=?n n a ; 5,55,555,…()1109 5-=?n n a . 2 等比数列 (1)性质 当m+n=p+q 时,a m a n =a p a q ,特例:a 1a n =a 2a n-1=a 3a n-2=…,当2n=p+q 时,a n 2 =a p a q ,数列{ka n },{ ∑=k 1 i i a }成等比数列。 3 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 (1)基本量的思想:常设首项、公差及首项,公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 (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简化计算; (3)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n a a }为等比数列(a>0且a ≠1); 若{a n }为正数等比数列,则{log a a n }为等差数列(a>0且a ≠1)。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0,其中1k a ,2k a ,…,n k a 恰为等比数列,若k 1=1,k 2=5,k 3=17,求k 1+k 2+…+k n 。 例2、设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7=7,S 15=75,T n 为数列{ n S n }的前n 项和,求T n 。 例3、正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1a S 2n n +=,求: (1)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 设1n n n a a 1b += ,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为B n ,求证:B n 2 1 <. 例4、等差数列{a n }中,前m 项的和为77(m 为奇数),其中偶数项的和为33, 且a 1-a m =18,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5、设{a n }是等差数列,n a n )21(b =,已知b 1+b 2+b 3=821,b 1b 2b 3=8 1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a n 。 4 练习 1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2+3a 3+…+na n =n(n+1)(n+2),则它的前n 项和 S n =______。 2 设等差数列{a n }共有3n 项,它的前2n 项之和为100,后2n 项之和为200,则该等差数列的中间n 项的和等于________。 3 若不等于1的三个正数a ,b ,c 成等比数列,则(2-log b a)(1+log c a)=________。 4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70,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 5 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0,公比q>-1(q ≠1),设数列{b n }的通项

关于高级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师版

高中数学不等式专题教师版 一、高考动态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二、不等式知识要点 1.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不等(等)号的定义:. - = < ? a< ? = > - ? > - b a 0b a ; ; b a a b b a b (2)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4)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 >(对称性) a< b b (2)c ? > a> >,(传递性) a c b b (3)c + ? >(加法单调性) a+ > c a b b (4)d > + ? a+ >,(同向不等式相加) > c b a b c d (5)d - ? >,(异向不等式相减) a- < > c b a b d c (6)bc >0 , . > ac c b a> ?

(7)bc ac c b a 0,(乘法单调性) (8)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 (9)0,0a b a b c d c d >><(异向不等式相除) 11(10),0a b ab a b >>? <(倒数关系) (11))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 (12))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 3.几个重要不等式 (1)0 ,0||,2 ≥≥∈a a R a 则若 (2))2||2(2,2222ab ab b a ab b a R b a ≥≥+≥+∈+或则、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 .2 a b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极值定理:若,,,,x y R x y S xy P +∈+==则: ○ 1如果P 是定值, 那么当x=y 时,S 的值最小; ○ 2如果S 是定值, 那么当x =y 时,P 的值最大. 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 ,3 a b c a b c R +++∈(4)若、、则 a=b=c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5)若则(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 (7)||||||||||||,b a b a b a R b a +≤±≤-∈则、若 4.几个著名不等式 (1)平均不等式: 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 2 112a b a b ++(当仅当a=b 时取 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 特别地,22 2()22 a b a b ab ++≤≤ (当a = b 时,22 2()22 a b a b ab ++==) ?幂平均不等式:2212 22 21)...(1 ...n n a a a n a a a +++≥+++ 注:例如:22222()()()ac bd a b c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