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陈春花01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第3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维纳的归因模式: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10 第十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价值观和道德观 情绪 沟通障碍 文化差异
个 人 因 素
组 织 行 为 学
二、冲突产生的根源
2.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技术和能力 个性
情绪可能是工作中冲突的来源,家庭
观念 价值观和道德观 情绪 沟通障碍 文化差异
中的问题也可能波及工作场所。
个 人 因 素
组 织 行 为 学
二、冲突产生的根源
2.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组 织 行 为 学
一、冲突的基本概念
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的区别
建设性冲突 关心目标 对事不对人 促进沟通 破坏性冲突 关心胜负 针对人(人身攻击) 阻碍沟通
组 织 行 为 学
一、冲突的基本概念
其它冲突类型的划分
根据产生原因
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程序冲突和关系冲突
根据冲突影响范围
组织间冲突、群体间冲突、个体与个体间冲突、个体内部冲突
技术和能力 个性
员工的技能水平可能是有差异的, 这可能导致冲突,特别是当相互之间有 较强的依赖性时,熟练的、胜任的员工 会发现,他们很难和缺乏技能的新员工 一起工作。
观念 价值观和道德观 情绪 沟通障碍 文化差异
个 人 因 素
组 织 行 为 学
二、冲突产生的根源
2.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技术和能力 个性
(冲突的结果)
有益的(如增加激励 ,提高能力) 恰当的(如组织方面 的改变) 有害的(如组织绩效 不佳,组织目标被歪曲 ) 不恰当的(如处理不 及时)
角色冲突 追逐权力 职责规定不清 组织出现变化 组织风气不正
组 织 行 为 学
四、冲突管理
1.冲突管理的概念
广义 广义
包括冲突主体对于冲突问题的发现、认识、分析、处理、解 决的全过程和所有相关工作。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波特的五力模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
市场地位 竞争优势
替代品的威胁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三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三、古代管理思想简介
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先验的,而是有着一定历史传统的维 系,我们祖先的管理思想综合体现了“顺道、重人、求和、 法制、守信、预测”对提高现代人的决策者管理水平有着重 大的意义。
ORGANIZATION BEHAVIOR
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版PPT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 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中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段万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段万春春
学习目标
•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及内涵,了解其发展历程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熟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念 •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四)法家思想
用 法 家 思 想 进
创行 新
韩非子
“势”“术” 法令的实施与
法 律 和 法 令 为 最
相高
配准
合绳
(四)法家思想
➢ “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 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 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 因循守旧。
—弗雷德里克·W ·泰勒
(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法约尔的计划组织理论
“管理的过程是 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和控制 的过程.”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生日 1841/29/7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EXHIBIT
1-1b
1–12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续)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续
决策角色 创业者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 革的方案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 混乱处理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 取正确的行动 资源分配者 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行使责任
政治学 研究在政治环境中个体 和群体的行为。
政治学
冲突 组织内的政治活动 权力
组织系统
EXHIBIT
1-3f
1–25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组织行为学概念或理论必 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x
权变变量
y
1–26
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回应全球化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回应劳动力短缺 改善顾客服务
流动率 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 织。
1–32
因变量(续) 因变量
组织公民行为 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 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 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 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 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
1–33
因变量(续) 因变量
工作满意度 员工相信他理应得到的报酬与他 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1–34
自变量
社会心理学
群体
EXHIBIT
1-3c
1–23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续)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人类学 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 人类及其活动。 比较价值观 比较态度 跨文化分析 人类学 组织文化 组织环境 组织系统 群体
EXHIBIT
1-3d
1–24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6 第六章 群体行为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群体内互动 出现的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群 体活动的绩效水 平将大于个体绩 效水平的简单加 总。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当个人与其他人一 起工作时,由于他 人的在场而激发了 自己的工作动机, 由此而引发的绩效 水平提高的倾向。
组织 行 为学
导致不同群体间互动过程的不协调和不配合。
组织 行 为学
五、群体互动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群体行为的选择性
如果一个群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时,所拥有的资源范围越广,服务的对象 越多,群体的互动活动就越有效。
(6)资源配置
组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降低群体间冲突,促使群体互动向积极 的方向发展。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5.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 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
➢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 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 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 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1.成为群体的条件
1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
2 有持续的互动关系
•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经常的、人对人的相互接触和联系
3 有共同规范
•群体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约束着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4 有共同的目标导向
组织文化【组织行为学,陈春花】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 削弱个体的
织
创造性
文
化
的 阻碍组织变革
消
极
功 能
阻碍组织合并 使用外部专家
2021/7/28
研究发现,在许多情 况下,企业文化造成的问 题可以使周密的合并计划 流产,特别是一个尚处创 业阶段的小公司被一家规 章和等级制度森严的大公 司收购时,企业文化冲突 会非常强烈。
15
4
二、组织文化的层次
Edgar H. Schein认为,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人工饰物
行为模式 典礼和仪式
典故 惯例 象征物 、、、、
有形但常常难以理解
价值观
在物质环境中可检验的 通过社会舆论才能检验的
意识的高级阶段
2021/7/28
基本假设
与环境的关系 现实、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人性的本质 人 招聘、选拔、提升和解聘的程序以及有关如何
组 物质层面 织 文 化 制度层面
配备员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的制度,谁将得到 提升以及提升的理由,谁将被解雇以及解雇的 理由等相关制度设定的标准,都将强化并证明 组织文化的存在。
的
维 系
行为层面
➢ 奖励和地位的定位。员工会通过组织的奖励系 统地学习到组织的文化,奖励和惩罚会把管理 者个人和组织的优先考虑和价值观念传达给员
2021/7/28
17
四、组织文化理论
2.帕斯卡尔、阿索斯和麦肯锡的7s管理框架
➢ 麦肯锡(McKinsey)管理咨询公司的丹尼尔根据帕斯卡尔 (Pascale)和阿索斯(Athos)1981年合作出版《日本管理 的艺术》一书的相关内容,构建了管理学上 麦肯锡风格的 “7S框架”或“7S模型”。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

▪ 管理实务与理论应用 ▪ 更为人员层面 ▪ 选任、培训、绩效、薪酬
2021/2/9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 大样本范式
1) 运用随机化程序选 择大量被试;
2) 对被试进行心理学 测试或实验控制;
3) 运用统计方法检验 研究结果。
▪ 小样本范式
1) 确定研究对象的行为或 反应方式;
2021/2/9
有关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 行为是指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
动和作为。 ▪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
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和组织绩效,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021/2/9
▪现场调查 通过选择的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更大的调查群体,研究者针
对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的问题,采取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现场调查比 较经济、数据容易量化。 ▪弱点在于:首先,低回收率带来的问题是:根据答复者得出的调查结论是 否也能推广到那些未做答复的调查对象?其次,通过调查的形式较易于了解 到被调查者的态度或想法,却不易于了解其行为。再者,被调查者受到社会 赞许性的影响,即被试的回答往往是他们认为研究者想听到的答案。第四, 由于现场调查注重的是具体问题,因此不容易获得深层次的信息。最后,样 本的选择决定了调查结果的普遍性。 ▪即使设计完好的现场调查也不得不以放弃信息深度为代价,以实现普遍性 和经济性的效果。
组织行为
HRM政策与实践
工作压力
组织文化
2021/2/9
组织结构与设计
生产率 缺勤率 离职率 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群体及领导
群体决策、群体 动力、冲突、
领导作风
2020/4/14
沟通、 组织结构、文 化影响、组织发展
组织与环境动力
Page 11 of 39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作用
➢帮助管理者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帮助管理者对组织员工进行管理教育。
➢指导管理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 自身的素质,增强管理的效能。
组织存在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种种需 要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仅仅通过孤立
的原因 的个体活动无法自我满足,于是出现了
人们的群体活动
2020/4/14
Page 4 of 39
组织存在的条件
(1)使命和目标 (2)组织是多人组成的集合 (3)专业分工和协作
2020/4/14
Page 5 of 39
2020/4/14
Page 12 of 39
• 现代组织行为学家相信的是事实而不是感觉。组 织行为学家发现和收集的数据是认识的基础。然 而,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许多认识并不是以这些数据 资料为基础的。我们在作决策和评价别人时往往 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存在着偏见,有时凭预感,有时 得到错误的结果。
• 下列50题就是测你对人的行为的了解程度。请 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并填上“T”(正确)和 “F”(错误)。答案附在题后。
2020/4/14
Page 2 of 39
1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概念
1 2 3 4 5
2020/4/14
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Page 3 of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