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行业概况石化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行业概况

第一节石化行业状况

一、石化行业的含义

石化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和石油炼制工业的简称。石油炼制工业是指将原油经过各种加工,制成大量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化工原料及石油溶剂等各种产品。石油化学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化学加工生产各种化学品及合成材料的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乙烯生产为核心。

石化行业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产部门构成的有机体。按照石油化工的部门来分,石化行业可分成三个部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部门、石油炼化部门、油品流通部门(包括原油、天然气仓储、成品油的销售和原油、天然气的运输)

二、石化行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急需的油品和化工原料,从产品性能看,它既是能源工业,也是材料工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石化行业起始于50年代和6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1:2003年1季度石油行业与整个工业规模总量比较分析单位:万元

三、石化行业的特点

(一)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

石化工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与所有的产业部门有着极强的技术经济联系。交通运输行业离开了炼油工业生产的汽、柴、煤油和润滑油就开动不起来。汽车制造中,汽车内外饰件、车身、发动机、油箱等逐步被塑料件所取代,生产汽车轮胎的合成橡胶和帘子布也出自石化。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化肥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石油化工生产的,对农业增产发挥重大作用的农用地膜的原料也来自石化。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纺织业所用的纤维中天然纤维的比例正逐渐减少,以优越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取胜的合成纤维其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建筑业中以塑料为原料的门窗、隔断用材、排水管道、室内外装饰材料以及各种涂料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二)资金技术密集度高

石化行业的另一特点是资金技术密集度高,是高新技术的吸收器和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动杠杆。石化行业经常要求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环境下进行,连续化生产对自动控制的要求十分高,因此,机械、电子、冶金、化学等高科技在石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石化工业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相应前沿科学的发展,带动整个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正由于石化行业的强高新技术吸收效应,也使石化行业的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效益好的特点。

石化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巨资才能使一套石化装置建成投产,石化行业的进入成本很高,而这些成本必须通过规模的扩大才能有效地降低。目前炼油业具有国际竞争力规模是1000万吨/年以上,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乙烯生产规模在80年代是40万吨/年,90年代是60万吨/年、甚至80万吨/年以上。

(三)垄断性强

石化行业因其资金技术密集度高,再加上石油资源的限制和较为集中,因而产业集中度在各产业中最高,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

(四)周期性强

石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因而也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石化工业一般是7~9年为一个周期。石化行业周期性特征极为明显,表现为石化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企业产量、收入、利润、现金流量、投资等方面呈现极强的周期性,而其根本的原因是石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石化每一投资项目耗资巨大,例如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就耗资近150亿人民币,而这些巨额资金的投入必须是分阶段的,因而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石化工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是间断的,石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因而石化行业就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石化工业有自身的景气周期,而这种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同步。例如,美国石化工业的利润每7-9年一个轮回,乙烯利润从1995年开始下跌以来到20世纪末降至谷底,2001年开始回升,2003年将达到高峰,预计亚洲和欧洲石化工业利润也在2003年达到高峰。

四、石化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石化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资金、技术、资源。石化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一个石化装置的建成投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正因为此,石化行业既有垄断性,又有周期性。一个国家石化行业的发展深受资金的制约。石化行业又是技术密集产业,各种生产装置要求有很高的技术。并且当今国际石化行业的竞争实质也就是技术的竞争。同时,一国石油资源的丰缺也极大的制约该国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石化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竞争力分析

石油行业是政府监管下的竞争性行业。由于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石油行业不同于一般

的竞争性行业,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监控和管理,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由国家公司控制石油资源的开采和供应。因为发展阶段、石油的供求及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各国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不同。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国家的政府主要通过市场组织政策,例如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以及制定反垄断法等,以维护本国石油市场秩序,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石油安全。从国内外石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分类,世界石油公司分为三类:

一是Exxon-Mobil、BP-Amoco和Shell等大石油公司,其综合竞争力指标位居上游。

二是Total-Fina、Chevron和中石油等石油公司,其上游综合竞争力指标值位居中游。

三是石化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其综合竞争力指标值约为第一类公司的1/3,是第二类公司的1/2。石油石化两大集团与海洋石油总公司相比,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销售收入利税率是45%,而两大集团分别不到20%和10%。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在职职工只有2万多人,而两大集团却是上百万职工,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是两大集团的4倍还多。

(一)三大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投资结构比较。投资结构是指资本性支出在油气勘探开发(上游)、炼油与销售(中游)、化工及其他等(下游)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及其比例关系。可以说,每一个大石油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效益水平,都是以往投资配置的结果,所以,投资结构不仅反映了大石油公司的投资重点,而且体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历史表明,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下游加工业。2000年7家国际石油大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埃尼)的利润中,上游平均占69%。同时为了尽量减少石油供应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各大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加大上游勘探力度,向有资源潜力的低成本区域争夺石油资源。

表1—2:1999年几家石油公司用于上游的投资比例

2、国际融资。2001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美国上市,2001年3月,在美国发行5亿美元10年期全球债券。凭借国际资金平台,近3年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储量替代率均达100%以上,渤海海域近两年的油气发现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自营油田3年投资达80亿元;近3年中国海油投资35.1亿元用于专业公司装备改造,是前3年的21倍。

3、利用国际资源。中海油以5.8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部分权益。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并购国外资产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为中海油每年带来净权益下636万立方米油当量。同时,中海油还将担任其中3个油田的作业者,这是我国第一次走出国门担当海上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8月23日,中海油宣布:斥资3.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5%天然气储量,约3300多万立方米油当量。

4、盈利能力指标。中海油与国际同类公司比较,10项主要指标有6项居前三位,动用资本回报率高达20%以上,比全球平均水平高一倍。从销售收入来看,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位居世界第5和第10位。根据2001年底的统计数据,这两大集团的总资产分别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58%和47%,两家总资产合计是埃克森美孚的105%,比一个埃克森美孚还要大,但是,两家公司的合计营业收入却只有埃克森美孚的43%,合计净利润只是埃克森美孚的35%。如果比较劳动生产率,国内企业的效率就更低了。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的在职职工就是三家世界石油巨头的职工人数之和。利润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看,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利润为177.1亿美元、中石化为7.2亿美元、中石油为58.1亿美元、中海油为15.02亿美元。说明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利润的总和,还不及埃克森-美孚公司的

一半。从200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字计算出几个大公司的资产利润率,中石化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只有国外大公司的1/8~1/10,相差较大。

(二)我国石化行业的国际差距

我国石化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置加工负荷率偏低。2002年,我国炼油装置加工负荷率为76.7%,而同期中东地区炼厂一次加工装置的开工负荷率达到91%,亚太炼厂平均为81.3%,其中大型炼厂一般平均为87.3%,先进炼厂平均开工负荷率为87.66%。相比之下,我国炼油装置的开工负荷率仍偏低,特别是大型炼厂的加工负荷率不高。这表明国内的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由于加工装置负荷率的高低是影响炼厂能耗、加工费用和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应尽量提高加工装置负荷率。

2、能耗偏高。以中国石化为例,2002年,中国石化平均炼油综合能耗为78千克标油/吨,比2001年降低了0.71千克标油/吨;而中东地区炼厂平均达到50.91千克标油/吨,亚太炼厂平均为61.3千克标油/吨,日本平均为64.2千克标油/吨。就单装置而言,我国多数炼油装置的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见表1)。炼厂能耗费用一般占现金操作费用的40%左右,这是造成我们炼厂操作费用偏高的重要原因。

表1—3:国内外炼厂主要装置能耗水平比较

二、国内竞争力分析

反映石化行业竞争力采用下述五类要素评价,主要因素应包括资源拥有量、经营规模、技术水平、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生产成本和政治优势等因素。

表1—4:石化行业竞争力评价要素与评价指标

(一)石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1、规模指标:2002年,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4 3%;工业增加值增长8.43%;实现利润增长9.57%;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7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58%;产品销售率98.93%,增长0.04个百分点。

2、产品指标:产品结构继续改善。2002年,原油加工企业生产煤油、汽油、柴油12860.34万吨,比上年增长3.81%。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2年重点监测的112种(类)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4种(类),占92.86%。全国原油产量1.69亿吨,比上年增长2.5%;原油加工量2.2亿吨,比上年增长4.6%;乙烯产量541.4万吨,比上年增长13.0%。

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形势好于2002年。预期2003年行业工业总产值(现价)比上年增长8.5%;工业增加值(现价)比上年增长8%;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7%;产品销售率达到98.9%。

表1—5:2002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2期。

第三节石油行业的进出口分析

一、石油行业的供需状况

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其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消费水平也越高,而且优质能源即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越高。目前,石油消费在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一般都保持在40%到50%之间,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结构中,也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然而,我国的石油消费水平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相当距离。从人均石油消费水平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费量一般是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的几倍到十几倍。世界平均人均石油消费量是我国的3.7倍。这主要是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此,能源结构优质化是我国能源战略面临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长期任务,其中石油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实现能源结构优质化的基本任务之一。

现在我国的交通用能中,石油制品已经占到了90%,今后我国的交通用能将进一步倚重石油制品。到2020年,用于交通的石油制品将增加到2.6亿吨,是2000年的3.3倍,若所有的油品都在国内加工,仅交通项就将需要原油3.7亿吨。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测认为,交通用油总计将由2000年的6500万吨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26000万吨左右。

表1—6:我国交通用油的预测单位:百万吨标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