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专题训练-九年级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训练-九年级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训练-九年级

2011中考物理实验专题训练—九年级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1、如图1所示,木块A 的长度是_______ 厘米。

2、如图2,量筒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 mL 。

3、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_N .

4、图4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__________ m/s 。

5、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小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所示,则小铁块的质量是 g 。N 二、基本实验 1、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 m 为纵坐标,在图7的方格纸一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 3. 2、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 )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8所示.(b )A 、B 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

的水.(c )把工艺品放入A 量筒,如图9.

(d )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 量筒,如图10.问:

(1)工艺品的质量m = g .

(2)实心铜块的体积V =

cm 3.图10中铜块所受浮

力F = N .

(水密度ρ=1× 103kg/m 3,g =10N/kg )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 、密度比

铜的密度 .(选填“大”、“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

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3、小红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

A .把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里.

B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盐水的质量

D .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

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E .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中的乙

图. F .把游码拨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G .向天平右盘里加减砝码,并移

动游码,直到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

中甲图所示.

(1)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2)帮助小红设计记录表格,并把各项内容填好.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g )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g )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cm 3) 盐水的密度(kg/m 3)

87.6 34.1 53.5

50 1.09x103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11

(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

是 ;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

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11(乙)所示,这时他应进

行的操是 。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

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 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②铁的密度为

③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

,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答:

④ 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

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

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 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 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13中的位置,松

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

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 。

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 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4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 ___。你的理由是:__ _________。

(3)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15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_ _____ 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__ ___ ;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__ __ ______和__ _______。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5乙所示。利

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

(2) 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

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

“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甲乙两个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

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2)如下图所示,当在A 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

平衡,应在C 处挂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

的A 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a ,若在

A 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F b ,则F a F b (填“大于、小于、等于”)。

10、(1)“探究定滑轮使用特点”实验中,按如图3(b )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在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右端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这个示数

与____ _____关系;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3所示,请仔细观

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__ ______________;

比较(b)、(c)、(d)三图可知:

11、图13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12、针对“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某同学利用同一木板,

(1)(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是: 。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是: 。

(4)如果该同学还要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小车移动的距离、 和 不变。

1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

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 N ,

钩码总重G 为1.0N ,钩码上升高度h 为0.1m ,测力计移动距离s 为

0.3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

一个原因: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

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 、B 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

的结论?答: ;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 ② .

14、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

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

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

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乙

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

察 ,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

平面运动的起始 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来

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 的大小.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

它将 .

15、了解到“重力势能”知识的小东同学,想用身边的器材(铅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其探究程序如下:(1) 猜想: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 、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 、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2) 实验提供的实心铅球有2kg 、2kg 、3kg 各一个,细沙(足够多)、刻度尺、两个相同大纸盒,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完成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沙子放进大纸盒里拨平;B 、取质量为_________ 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C 、取质量为_________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不同高度然后

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3) 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B 步骤得到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___ _______________有关;C

步骤得出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6、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21所示的一系列实验。你

从中选出一些图形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探究的某一因素是

; (2)选用的是图 ;

(3)探究的结果是 。

17、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18、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15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

圆柱体金属块缓慢侵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 N ,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

(4)下图16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关系的图象是( )

(5)该金属圆柱体的体积 m 3,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 3

19、小军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秤、塑料块、

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a 、b 、c 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

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d ,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 是测量 的。设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F 4。由四

个图中__ __两个图的弹簧秤的读数可以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被排

开液体的重力为____ _;如果关系式____ _成立,

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强化练习:

3.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 、C 、D ,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图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

5.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 ,杠杆上每一格长5cm ,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1) 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 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13-3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最合适使用的剪刀是 ( )

8.用滑轮和滑轮组匀速提升一物体,物体重为150N ,请

指出图13-5中的拉力分别是多大(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F1=______N ,F2=_____N ,F3=_______N ,F4=_______N

图13-5 h/cm 图16 图15 A B C 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