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docx

精选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docx
精选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docx

必修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 1 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 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

¤知识要点 :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

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 ”括起来,基本形式

为 { a 1, a 2 , a 3 , ,a n }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 描述法, 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

基本形式为 { x

A |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 x ,也要把握其属性 P(x) ,适用于无限集 .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 B, C,

表示集合 .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 ( belong to )与不属于 ( 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 、 表示,

例如 3

N ,

2 N .

¤例题精讲 :

【例 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 1)由方程 x(x 2 2 x 3) 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 2)大于 2 且小于 7 的整数 .

解:( 1)用描述法表示为: { x R | x( x 2

2x 3) 0} ;

用列举法表示为 {0, 1,3} .

(2)用描述法表示为:

{ x Z | 2 x 7} ;

用列举法表示为 {3,4,5,6} .

【例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

A

{ x | x 3k

2,k Z } , B

{ x | x 6m

1, m Z} ,则有:

17

A ;

- 5

A ;

17

B.

解:由 3k 2 17,解得 k

5 Z ,所以 17

A ;

由 3k

2

7

Z ,所以

5 A ;

5,解得 k

3

由 6m 1 17 ,解得 m 3 Z ,所以 17 B . 【例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教材 P 6 练习题 2,

13

P A 组题 4)

(1)一次函数 y x 3 与 y 2x 6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 y x 2 4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

y 2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

x

y x 3

} {(1,4)} .

解:( 1) {( x, y) |

2 x

y

6

(2) { y | y x 2 4} { y | y 4} .

(3) { x | y

2

} { x | x 0} .

x

{1,4} ,也注意对比 ( 2)

点评 :以上代表元素, 分别是点、 函数值、 自变量 .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

与( 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

* 【例 4】已知集合 A

{ a | x a 1有唯一实数解 }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

2

2

x

解:化方程

x a

为: x 2

x ( a 2)

0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2

1

x

2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2 :由 △ =0,得 a

9

,此时的解为 x

1

,合.

4

2

⑵方程有一解为 2 ,而另一解不是 2 :将 x 2 代入得 a 2 ,此时另一解 x 1 2 ,合.

⑶方程有一解为

2 ,而另一解不是 2 :将 x 2 代入得 a 2 ,此时另一解为 x

2 1 ,合. 综上可知, A { 9 2, 2} .

,

4

.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

点评 :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研究出根的情况, 从而列举法表示

第 2 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

的含义;能利用 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

¤知识要点 :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B ,如果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 则说两个集合有 包含

关系,其中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 subset ),记作 A B (或 B

A ),读作“ A 含于

B ”(或 “B 包含 A ”) . 2. 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 A

B ),且集合 B 是集合 A 的子集( B A ),即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元素

是一样的,因此集合

A 与集合

B 相等,记作 A

B .

3. 如果集合 A B ,但存在元素 x

B ,且 x A ,则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 proper subset ),记作 A

B

(或 B

A )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 empty set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 性质: A A ;若 A B , B

C ,则 A

C ;

若 A B

A ,则 A

B ;若 A B A ,则 B A .

¤例题精讲 :

【例 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 菱形 } { 平行四边形 } ;

{ 等腰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 }.

(2)

{ x

R | 2

2 0;} 0

{0} ;

{0} ;

N

{0}.

x

解:( 1) , ; (2) =, ∈, , .

【例 2】设集合

A

{ x | x

n

, n Z} , B

{ x | x n 1 , n Z }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 A 与 B 关系的是(

).

2

2

A B

B A

A

B A

B

A .

B .

3 C . 1 3

D .

1 1 3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

A {

, 1, 1 } , B

{ ,

3

2 ,0, ,1, ,

, ,

,

, } ,

易知 B

A ,故答案选 A .

2 2 2

2

2 2 2

另解 :由

B

2n 1

Z } ,易知 B

A ,故答案选 A .

{ x | x

2

,n

【例 3】若集合 M x | x 2

x 6 0 , N

x | ax 1 0 ,且 N

M ,求实数 a 的值 .

解:由 x 2 x 6 0

x

2或

3 ,因此, M

2, 3 .

( i )若 a

0 时,得 N

,此时, N

M ;

( ii )若 a 0 时,得 N

{ 1 } . 若 N M ,满足

1

2或

1

3 ,解得 a

1

或 a

1 . 或

1

a 1

a

a

2

3

故所求实数 a 的值为 0 或 .

2

3

” ,因为 A

点评 :在考察“ 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时存在 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

【例 4】已知集合 A={ a,a+b,a+2b} , B={ a,ax,ax 2

}. 若 A=B ,求实数 x 的值 .

a b ax

2

2

解:若

2b ax 2

a+ax -2ax=0, 所以 a(x-1) =0,即 a=0 或 x=1.

a 当 a=0 时,集合 B 中的元素均为

0,故舍去;

2

当 x=1 时,集合 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 .

a

b ax 2 2ax 2 -ax-a=0.

a 2

b ax

因为 a ≠ 0,所以 2x 2

-x-1=0, 即 (x-1)(2 x+1)=0.

又 x ≠ 1,所以只有 x

1 . 1

2

.

经检验,此时 A= B 成立 . 综上所述 x

2

.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

点评 :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第 3 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学习目标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

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知识要点 :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 掌握的层次 .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基本运算如下 .

并集 交集 补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 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对于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

概念

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

称 为 集 合 A 与 B 的 并 集 集 合 A 与 B 的 交 集 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 union set )

( intersection set )

的补集( complementary set )

记号 A B (读作“ A 并 B ”) A

B (读作“ A 交 B ”) e U A (读作“ A 的补集”)

符号

A B { x | x A,或 x B}

A B { x | x A, 且 x B}

e U A { x | x , 且x }

U A

图形

U

表示

A

¤例题精讲 :

【例 1】设集合 U R, A { x | 1

x 5}, B

{ x | 3 x 9}, 求 A

B,e U ( A

B) .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 A 、 B ,如右图所示:

B

A B { x | 3 x 5} , A

C U ( A B ) { x | x 1,或 x

9} ,

-1 3

5 9

x

【例 2】设 A { x Z | | x | 6} , B 1,2,3 , C 3,4,5,6 ,求:

(1) A (B C ) ; ( 2) A e A ( B C ) .

解:

A

6,

5, 4, 3, 2, 1,0,1,2,3,4,5,6 .

(1)又 B C 3 ,∴ A (B C) 3 ;

(2)又

B

C

1,2,3,4,5,6

得 C A ( B C ) 6, 5, 4, 3, 2, 1,0 .

∴ A C A (B C )

6, 5, 4,

3, 2, 1,0 .

【例 3】已知集合 A { x | 2 x 4} , B { x | x m} ,且 A B

A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

解:由 A

B A ,可得 A

B .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 A 与集合 B ,如右图所示:

B

A

由图形可知, m 4 .

-2 4 m

x 点评 :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

得 到

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 .

【例 4】已知全集 U

{ x | x 10,且 x N * } , A {2,4,5,8} , B

{1,3,5,8} ,求 C U (A

B) , C U ( A B) ,

(C U A) (C U B) , (C U A) (C U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

解:由 A B { 1,2,3,4,5,8},则 C U ( A B){6,7,9} .由 A B {5,8},则 C U ( A B){1,2,3,4,6,7,9}

由 C U A{1,3,6,7,9} , C U B{2,4,6,7,9},

则 (C U A)(C U B){6,7,9},

(C U A)(C U B){1,2,3,4,6,7,9}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

C U

)()(

A B

) ,A C U B C U

(C U A)(C U B)C U ( A B) .

另解:作出 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点评:可用 Venn 图研究( C U A)(C U B)C U (A B) 与 (C U A)(C U B) C U ( A B)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第 4 讲§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

¤知识要点:

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

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

C U ( A B) (C U A)( C U B), C U (A B)(C U A)(C U B).

2.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n( A) n( B) n( A B) .

3.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

【例 1】设集合A4,2a 1,a2, B9,a5,1 a,若 A B 9 ,求实数 a 的值.

解:由于 A4,2a1,a2 , B9,a5,1 a ,且 A B9,则有:

当 2 a 1=9时,解得a=5,此时A={ - 4, 9, 25} , B={9, 0, -4},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a 2=9 时,解得 a=3或- 3 .

a=3时,A={ -4,5,9} ,B={9, -2,-2} ,不合题意,故舍去;

a=- 3, A={ -4, -7,9} , B={9, -8, 4} ,合题意.

所以, a=-3 .

【例 2】设集合 A { x | ( x 3)( x a) 0,a R} , B{ x | ( x 4)( x 1) 0} ,求 A B , A B .(教材P14B 组题 2)

解: B {1,4} .

当 a 3 时,A{3} ,则 A B{1,3,4} , A B;

当 a1时,A{1,3} ,则 A B{1,3,4} , A B{1} ;

当 a 4 时,A{3,4} ,则 A B{1,3,4} , A B{4} ;

当 a 3 且 a 1且 a 4 时,A{3, a} ,则 A B{1,3,4, a} , A B.

点评:集合 A 含有参数 a,需要对参数 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 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

【例 3】设集合 A ={x | x2 4 x0 },B ={ x | x22( a1)x a210 ,a R},若A B=B,求实数 a 的值.

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B,则 B A,可知集合 B 可为,或为 {0} ,或 { - 4} ,或{ 4,0} .

(i )若 B=,则4(a1)24( a 21)0 ,解得 a < 1 ;

(ii )若0 B ,代入得a2 1 =0 a =1或 a =1,

当 a =1时,B= A,符合题意;

当 a =1时, B={0}A,也符合题意.

(iii )若- 4 B,代入得a 2

70 a =7或 a =1,8a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

当a =7时,B={-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 a =1或 a ≤1.

4

点评 :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

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

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 A=B 和 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

视问题 .

【 例 4 】 对 集 合 A 与 B , 若 定 义 A B

{ x | x A,且 x B} , 当 集 合 A { x | x 8,x N * } , 集 合

B { x | x(x 2)( x 5)( x 6) 0} 时,有 A B = . (由教材 P 12 补集定义“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

为 C U A { x | x , } ”而拓展)

且x A

解:根据题意可知, A {1,2,3,4,5,6,7,8} , B {0,2,5,6}

由定义 A B { x| x A, 且 x B} ,则

A B

{1,3,4,7,8} .

点评 :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

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

A 中排除

B 的元素 . 如果再给定全集

U ,则 A B 也相当于 A (C U B) .

第 5 讲 §1.2.1 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

¤知识要点 :

1. 设 A 、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

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y 和它对应, 那么就称 f :A →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 function ),记作 y = f ( x) , x

A .其中, x 叫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 叫作定义域( domain ),与 x 的值对应的 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

合 { f ( x) | x A} 叫值域( range ).

2. 设 a 、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则: { x|a ≤ x ≤ b} = [a,b] 叫闭区间; { x|a< x

{ x|a ≤ x< b} = [ a,b) , { x|a

符号:“∞”读“无穷大” ;“-∞”读“负无穷大” ;“ + ∞”读“正无穷大” . 则

{ x | x a} (a, ) , { x | x a} [a, ) , { x | x b}

( ,b) , { x | x b}

( , b] , R

( , ) .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

是同一函数 .

¤例题精讲 :

【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1) y

1

x 3

.

2

;( 2) y

1

x

1 3

x

2

解:( 1)由 x 2 1 0 ,解得 x 1且 x 3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

, 3)

( 3, 1) ( 1,

) .

x 3 0

,解得 x 3 且 x 9 ,

(2)由

3

x 1 2 0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3,9)

(9,

) .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 1) y

3x 2

; ( 2) yx 2

x 2 .

5 4 x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5 4x 0 ,解得 x 5

5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

{ x | x} .

4 4

3x 2 1 12x 8 1 3(4 x 5) 23 3 23 y

5 4 x

4 5 4 x

5 4x 4 5 4x 4

(2) y

x

2

x

2

( x 1 ) 2 9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

2 4 【例 3】已知函数

1 x x .

求:( 1) f (2) 的值; ( 2) f ( )

1 x 解:( 1)由

1

x

2 ,解得 x

1

,所以 f (2)

1 .

1 x

3

3

3 3

,所以值域为 { y | y

3 0

4 } .

4

4

R ,值域是 ( , 9 ] .

4

f (x) 的表达式

(2)设

1

x t ,解得 x

1 t ,所以 f (t ) 1 t

,即

f ( x)

1 x .

1

x

1 t 1

t

1 x

点评 :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

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

【例 4】已知函数

f ( x)

x 2

2 , x R .

1 x

(1)求 f (x)

f ( 1

f (2)

f (3)

f (4) f (

1 1 1

) .

) 的值;( 2)计算: f (1)

) f ( )

f ( x

1

2

3

4

2

2

2

1 x

2

x

1

1

解:( 1)由 f ( x)

x

x

1.

f ( )

1 x

2

1

2

1 2

1

2

x

1

1

x

x

x

x

2

(2)原式 f (1) ( f (2)

f ( 1

)) ( f (3) f (1

))

( f (4) f ( 1

)) 1

3

7

2

3

4 2 2

点评 :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

第 6 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

¤学习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 .

¤知识要点 :

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

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

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 x ,对应法则不同) .

3. 一般地,设 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 : A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

( mapping ).记作“ f : A B ” .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

A 中任意,

B 中唯一;对应法则

f.

¤例题精讲 :

【例 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 x 的小正

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

V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 _____,这个函数的 定义域为 _______ .

解:盒子的高为 x ,长、宽为 a -2x ,所以体积为 V = x(a -2x) 2

.

又由 a -2x

a

0 ,解得 x .

2

a

} .

所以,体积 V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

V x(a -2x)2 ,定义域为 { x | 0 x

2

3

3

2

x

( , 1 )

【例 2】已知 f (x)=

x

2 x

x 3 x 3

,求 f[ f(0)] 的值 .

x ( 1 ,

)

解:∵ 0 (

,1) ,

∴ f(0)= 3

2 .

又 ∵ 3 2 >1,

∴ f( 3

2 )=(

3

2

)3+( 3 2 )-3

=2+

1 = 5

,即 f[ f(0)]= 5

.

【例 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 2

2

(1) y | x

2 | ; (教材 P 26 练习题 3)

(2) y | x 1| | 2x 4 | .

解:( 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

y | x

x 2, x 2 2 |

x, x

.

2

2

所以,函数 y | x 2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

6

3x 3, x 1

(2)y | x 1| | 2x 4 |x 5, 2 x 1 ,

3x 3, x2

所以,函数y | x1|| 2 x 4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

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

【例 4】函数 f (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

[2.1] 2 ,当 x( 2.5,3] 时,写出 f (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

3, 2.5x2

2,2x1

1,1x 0

解: f ( x)0,0x1. 函数图象如右:

1, 1x2

2,2x3

3,x3

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

第 7 讲§1.3.1 函数的单调性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

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

¤知识要点:

1. 增函数:设函数 y=f(x) 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

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 x1

说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 increasing function )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

义减函数 .

2.如果函数 f(x)在某个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 f (x)在这一区间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 D 叫 f(x)的单调区间 . 在单调区间上,

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

是下降的(如右图2) .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 x 2∈给定区间,且x 1 < x 2;→计算 f (x 1 )- f(x 2 ) →判断符号→下结论 .

¤例题精讲:

【例 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 f ( x)2 x

在区间( 0, 1)上的单调性 . x 1

解:任取 x , x∈ (0,1) ,且x x. 则

f (x1 ) f ( x2 )2x12x2

1212x1 1x2 1由于 0 x1x2 1 , x110 , x2 1 0 , x2 x10 ,故 f ( x1 )所以,函数 f ( x) 2 x在( 0,1)上是减函数 .

x 1

【例 2】求二次函数 f ( x) ax2bx c (a0)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任意 x1 , x2R ,且 x1x2.则

2( x2x1 )

.

(x1 1)(x2 1)

f (x2 )0 ,即 f (x1 ) f ( x2 ) . .

f ( x1 ) f (x2 )(ax12

c)(ax2

2

bx2c)

2

x2

2

x2 )(x1x2 )[ a (x1 x2 )b] .

bx1a( x1) b(x1

若 a0 ,当x1x2b时,有 x1x20 , x1x2b

,即 a(x1x2 )b0 ,从而 f ( x1 ) f (x2 ) 0 ,

2a a

即 f ( x ) f ( x ) ,所以 f (x) 在( ,b]上单调递增 . 同理可得f ( x) 在[b)上单调递减 .

12

2a

【例 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2a (1)y | x 1|| 2x 4 | ;(2) y x2 2 | x | 3 .

3x3,x1

解:( 1)y | x1|| 2 x4|x 5,2x 1 ,其图象如右.

3x3, x2

由图可知,函数在[2, ) 上是增函数,在(,2] 上是减函数.

2

,其图象如右 .

(2) y

x 2 2 | x |

3

x 2x 3, x

x 2

2x 3, x 0

由图可知,函数在 (

, 1] 、 [0,1] 上是增函数,在 [ 1,0] 、 [1,

) 上是减函数 .

点评 :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 第 2 小题也

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

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

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

f (| x |) 的图象 . 由图象

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

【例 4】已知 f ( x)

3x 1

,指出 f (x) 的单调区间 .

x 2

解:∵

f ( x) 3( x 2) 5 3 5 ,

x 2 x 2

∴ 把

g (x)

5

的图象沿 x 轴方向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沿 y 轴向上平移

3 个单位,

x

得到 f (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

由图象得

f ( x) 在 ( , 2) 单调递增,在 ( 2, ) 上单调递增 .

点评 :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 需知 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 .

第 8 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

¤学习目标 :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

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

¤知识要点 :

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

y f (x) 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存在实数 M 满足:对于任意的

x ∈ I ,都有 f ( x) ≤ M ;

存在 x 0∈ I ,使得 f (x 0 ) = M. 那么,称 M 是函数 y f ( x) 的最大值( Maximum Value )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

以给出最小值( Minimum Value

)的定义 .

b )

2

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a

0)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y a (x

2

4ac b 后,

b 2

4ac b 2

2a

4a

当 a

0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 4ac ;当 a

0 时,函数取最大值 .

4a

4a

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 :

【例 1】求函数 y

2

6

的最大值 .

x

x 1

解:配方为 y 6

,由 ( x

1 )

2 3

3 ,得 0

6 8 .

1

3 1

( x 2

2 4

4

( x

2

3

)

4

)

4

2

2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 8.

【例 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

8 元的商品按每件 10 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 100 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

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

1 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 10 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 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

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 x 元,则提高了 ( x 10) 元,减少了 10 (x 10)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

y (x 8) [100 10 ( x

10)] .

即 y 10x 2 280x 1600 10( x 14)2 360 . 当 x 14时, y max 360 .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 14 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 最大利润为 360 元 .

【例 3】求函数 y

2 x

x 1 的最小值 .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1,

,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 x 1时, y min 2 1 1 2 ,函数的最小值为 2.

8

点评 :形如 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

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 .

【另解】令 x 1

t ,则 t 0 , x

t 2 1 ,所以 y 2t 2 t

2

2(t 1 )2 15 ,

在 t

0 时是增函数,当 t 0 时, y min

2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

4 8

2.

【例 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 5 , 3

] ; ( 2) y | x 1| | x 2 | .

( 1)

y 3 2x x , x

2 2 解:( 1)二次函数 y 3

2x x 2

的对称轴为 x

b

,即 x

1 .

2a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

x

1时, y max 4 ; 当 x

3

时, y min

9 .

2

4

所以函数 y

2

x [

5 , 3 ] 的最大值为 4,最小值为

9 .

3 2x x ,

2 2 4

( 2) y | x 1| | x 2 |

3 ( x 2) 2x 1 ( 1 x 2) .

3 ( x 1)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 y

[ 3,3]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

3, 最小值为 -3.

点评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 含绝对

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

第 9 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

. 理解奇函数、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要点 :

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

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 ,都有 f ( x) f (x) ,那么函数 f (x) 叫偶函数( 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 ,都有 f ( x)

f ( x) ),那么函数 f ( x) 叫奇函数( odd function ).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轴对

称 .

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

比商法等判别

f ( x) 与 f ( x) 的关

系 .

¤例题精讲 :

【例 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 (x) x 3 1 ; ( 2) f ( x) | x 1| | x 1| ;( 3) f ( x) x 2

x 3 .

x { x | x

0}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

解:( 1)原函数定义域为 x ,都有

f ( x)

( x) 3

1 (x 3

1 ) f (x) , 所以为奇函数 .

x

x

(2)原函数定义域为 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

x ,都有

f ( x) | x 1 | | x 1 | x| 1 |x | 1f ,|x 所以为偶函数 .

(3)由于 f ( x)

x 2

x 3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 2】已知 f ( x) 是奇函数, g ( x) 是偶函数,且 f ( x) g( x)

1 ,求 f (x) 、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 g (x) 是偶函数,

x

1

∴ f ( x)

f ( x) ,

g ( x)

g ( x) .

f (x)

g ( x)

1

f (x)

g ( x)

1

x 1

1

,即

x .

1

1

f ( x)

g( x)

f ( x)

g( x)

x 1

x 1

两式相减,解得

f ( x)

x

;两式相加,解得

g (x)

1

x2

.

1x2 1

【例 3】已知 f ( x)是偶函数,x 0时, f ( x) 2 x2 4 x,求x0 时f ( x)的解析式.

解:作出函数 y 2 x24x2( x1)22, x0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

∵ f ( x) 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作出 x0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 1,2) ,且与右侧形状一致,

∴ x 0 时, f ( x)2( x 1)22 2 x24x .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y 2 x2 4 | 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 a 的绝对值相同 .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

【另解】当x0 时,x0 ,又由于 f ( x)是偶函数,则 f ( x) f ( x) ,

所以,当 x0 时, f ( x) f ( x)2(x)24( x) 2 x24x.

【例4】设函数 f (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实数 a 满足不等式f (3a2a3) f (3a 22a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f (x) 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 f (x) 的图象在y轴左侧递减.

又∵ f ( x) 是奇函数,

∴ f (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 .

又 f (0) f (0) ,解得 f (0)0,所以 f (x) 的图象在R上递减.

∵ f (3a2a3) f (3a 22a),

∴ 3a 2a33a 22a ,解得a1.

点评: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

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x2- 6x+ 10 在区间( 2, 4)上是()

A .递减函数B.递增函数

C.先递减再递增D.选递增再递减.

x y2

2.方程组{ x y0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A .{( 1,1)}

B .{1,1}C.( 1,1) D .{1}

3.已知集合 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 A 的子集的是()

A. a

B. { a, c}

C. { a, e}

D.{ a, b, c, d}

4.下列图形中,表示M N 的是()

M N

N M M N M

N

A B C D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0}

B.{0}

C.{ 0}

D.{ 0}

6、设集合 A= {x|x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 , B={x|x参加蛙泳的运动员} ,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A.A ∩B

B.A B

C.A ∪ B

D.A B

7. 集合A={x x 2k, k Z } ,B={ x x 2k 1,k Z },C={ x x4k 1, k Z }又a A, b B, 则有()

10

A. ( a+b)A

B. (a+b)B

C.(a+b)C

D. (a+b) A 、 B、 C 任一个

8.函数f(x)=-x2+ 2(a- 1)x+ 2 在(-∞,4)上是增函数,则a的范围是()

a a a a

A .≥ 5

B .≥ 3C.≤ 3D.≤- 5

9.满足条件 {1,2,3}M {1,2,3,4,5,6} 的集合 M 的个数是()

A. 8 B .7 C. 6 D.5

10.全集 U = {1,2,3,4 ,5 ,6,7 ,8 }, A= {3,4,5 }, B= {1,3,6 },那么集合 { 2 ,7,8}是()

A. A B

B. A B

C.C U A C U B

D. C U A C U B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 .y x

B .y x C.y x2D.y x31

12. 如果集合 A={ x|ax 2+ 2x +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的值是()

A .0

B .0 或 1C. 1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共 4小题,每题x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f x

)=2×2- 3||的单调减区间是 ___________.

13.函数(

14.函数y1的单调区间为 ___________.

=x+1

{ a,

b

,1} ,又可表示成 { a 2 , a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b,0} ,则 a2003b2004.

a

16. 已知集合U{ x |3x 3}, M{ x | 1x 1}, C U N{ x | 0x2} 那么集合

N, M (C U N ), M N.

三、解答题 (共 4 小题,共44 分)

17. 已知集合 A { x x240} ,集合 B{ x ax20} ,若B A ,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18.设 f( 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 f(xy)= f( x)+ f( y),f(3)=1,求解不等式 f( x)+ f( x-2)> 1.

19. 已知函数 f ( x)是奇函数,且当x>0时, f (x)= x3+2x2—1,求 f ( x)在R上的表达式.

20. 已知二次函数 f (x)x 2

2(m 1)x

2m m 2 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写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

求出函数 f (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

必修 1 第一章

集合测试

集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 1~5 CABCB

6~10

ABACC

11~12

cB

二、 13

[0, 3

],(-∞,- 3

4

4

14 (-∞,- 1 ),(- 1,+∞)

15

-1

16 N

{ x |

3 x 0 或 2 x

3} ;

M

(C U N ) { x | 0 x 1} ;

M

N { x | 3 x 1或 2 x 3} .

三、 17 .{0.-1,1} ;

18.

解: 由条件可得 f x

f x

f x x

f

(3).

)+ ( - 2)= [ ( - 2)], 1=

所以 f x x

f

( 3),又f x

x x

x

> 3

[ ( - 2)]> ( )是定义在 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

( - 2)> 3,可解得

12

或 x<-1.

答案: x>3或 x<-1.

19..解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

f ()=

x

3+ 2 2- 1.因

f

()为奇函数,∴

f

( 0)= -1 .x x x

当x<0时,- x>0, f (- x)=(- x)3+2(- x)2-1=- x3+2x2-1,∴ f ( x)= x3-2x2+1.

20.二次函数 f ( x)x22( m1) x 2m m 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 m1,则 f ( x)x21

,函数 f (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任意角①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集合的子集,是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 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数a 的取值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 “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a}⑥[a,+∞)={xx≥a}⑦(-∞,b)={xx

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2. 3.集合的表示:{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复习资料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 ⑵A B B B A =??;⑶A B ?? u u A B ?; ⑷u u A B A B =???; ⑸u A B U A B =??; ⑹()U C A B U U C A C B =;⑺()U U U C A B C A C B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4{)(=B A C U ,}5,1{)()(=B C A C U U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2|,y y x x M =∈,则M N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519253a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总结5篇 学习高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一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 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

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 aαa∩α=A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α bβ=a∥α a∥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β bβ a∩b=P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 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1)这点。 (2)当a大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而a小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当a大于1时,幂函数图形下凹;当a小于1大于0时,幂函数图形上凸。 (4)当a小于0时,a越小,图形倾斜程度越大。 (5)a大于0,函数过(0,0);a小于0,函数不过(0,0)点。 (6)显然幂函数无界。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 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范围: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理解: (1)注意“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 (2)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度。 意义: ①直线的倾斜角,体现了直线对x轴正向的倾斜程度;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③倾斜角相同,未必表示同一条直线。 公式:

2020最全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0最全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新生刚接触到高中数学时都会很不适应,应为高中数学和以往初中和小学的数学都不一样,高中数学更加灵活多变,思维也更加广阔,而高一数学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必须要学好,所以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高一下学期数学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重要知识点总结①对数部分: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M n M a n a log log= 1.换底公式: b log N log N= log a a b (其中a>0,a≠1,b>0,N>0) 变式: b N x a a log log = 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弧长-面积公式r l? =α2 2 1 r S? =α 扇r l S? = 2 1 扇 180 r n l ? = π 三角比 r y = α sin r x = α cos x y = α tan y x = α cot x r = α sec y r = α csc 同角三角比的 关系 1 csc sin= ?α α1 sec cos= ?α α1 cot tan= ?α α α α α cos sin tan= α α α sin cos cot= 1 cos sin2 2= +α αα α2 2sec tan 1= +α α2 2csc cot 1= + 诱导公式、两角和差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辅助角公式:() 2 22222sin ,cos sin cos sin b a b b a a b a b a += +=++=+βββααα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c b a p ++=2 1 ③

对称性 对称轴为 2 x k π π =+, 对称中心为(,0) kπ,k Z ∈ 对称轴为x kπ =, 对称中心(,0) 2 k π π+k Z ∈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为(,0) 2 kπk Z ∈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为(,0) 2 kπk Z ∈ ()() ()() ()() ()() 1 sin cos sin sin 2 1 cos sin sin sin 2 1 cos cos cos cos 2 1 sin sin cos cos 2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 ?? ?? =+-- ?? ?? =++- ?? ?? =-+-- ?? ?? sin sin2sin cos 22 αβαβ αβ +- += sin sin2cos sin 22 αβαβ αβ +- -= cos cos2sin sin 22 αβαβ αβ +-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最新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最新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https://www.360docs.net/doc/9f3940423.html,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实 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知识点及解题技巧归纳 一、常见不等式解法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 (1)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bx c 0(a 0) 的解为“大两边、小中间”,即“大于大根或小于 小根”,“大 于小根小于大根” . (2) 若 a<0,是什么情况?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区别与联系?望自 行思考 . 3. 分式不等式: 1) fx fx g x 0 ; (2) fx f x g x 0 ; gx gx f x fx g x 0 fx fx g x 0 3) g x gx ; (4) gx gx 4.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f (x) 0 log a f (x) log a g(x) g(x) 0 f (x) g( x) (1) 当 a 1 时 , a a f(x) g(x) ; f (x) g(x) f (x) 0 log a f(x) log a g(x) g(x) 0 f (x) g( x) (2) 当 0 a 1时, a a f(x) g(x) ; f (x) g( 5. 经典例题及易混易错题型 略. 二、与集合相关的知识 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提示】

(1)A A (1)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子集AB (或 B A) A 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 (2) A (3) 若 A B且 B C,则AC (4) 若 A B且B A ,则AB (2)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 (3) 集合是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若 A B且 B C,则 A C. (4) 已知集合A有n(n 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 1个真子集,它有2n 1个非空子 集,它有2n 2 非空真子集.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真子集 AB (或B A) A (1) (A 为 非空子集) A B,且 B 中至少 有一元素不属于A (2) 若A C,则 AC 集合 相等A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B 中的任 一元素都属于A (1)A B (2)B A 易错点拔】 (1) A B包含A=B和 A B两种情况. A B分A= ?和A≠ ?两种情况. (2) 与∈的区别. (3) ? 与{?} 的区别:前者代表空集,后者代表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的空集,属于集中集?∈{?} 、? {?} 均正确. 【解题思路点拔】 学好集合间基本关系须熟记四个结论:名称记号意义性质韦恩图 (1) A I A A 交集AI B{x|x A,且(2) AI A A B B x B} (3) AI B A A B= B A AI B B (1) AUA A (2) A U A 并集AUB{x| x x B} A, 或 (3) A UB A A B AUB B A B=B A (CuA)(CuB)= Cu (A B) 德摩根公式 补集CuA{x|x U,且x A}(CuA)(CuB)= Cu(A B) 德摩根公式 A (CuA)=U A (CuA)= 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2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注意:B 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 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 2 -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1 个真子集 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I B (读作‘A 交B ’),即A I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Y B (读作‘A 并B ’),即A Y B ={x|x ∈A ,或x ∈B}). 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A x S x x ?∈且 韦 恩 图 示 A B 图1 A B 图2 性 质 A I A=A A I Φ=Φ A I B=B I A A I B ?A A I B ?B A Y A=A A Y Φ=A A Y B=B Y A A Y B ?A A Y B ?B (C u A) I (C u B) = C u (A Y B) (C u A) Y (C u B) = C u (A I B) A Y (C u A)=U A I (C u A)= Φ.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3.若集合M={y|y=x 2 -2x+1,x ∈R},N={x|x ≥0},则M 与N 的关系是 . 4.设集合A=}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 7.已知集合A={x| x 2+2x-8=0}, B={x| x 2-5x+6=0}, C={x| x 2-mx+m 2 -19=0}, 若B ∩C ≠Φ,A ∩C=Φ,求m 的值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 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 (2)配方法(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 (x ,y)的集合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 上每一点的坐标(x ,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 、y 为坐标的点(x ,y),均 在C 上 . (2) 画法: 描点法 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 伸缩变换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 的数轴表示. .映射: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对应关系):A (原象)→B (象)” 对于映射f :A →B 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 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 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 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如果y=f(u)(u ∈M),u=g(x)(x ∈A),则 y=f[g(x)]=F(x)(x ∈A) 称为f 、g 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x 1,x 2,当x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