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九歌湘夫人》优秀教案

屈原《九歌湘夫人》优秀教案
屈原《九歌湘夫人》优秀教案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妃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当地把这个美丽的传说编成歌舞,屈原则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

纪念屈原的诗

篇一:纪念屈原诗 端午不灭的永恒——纪念屈原a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戴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b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有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a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屈原: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1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 五月的天空,风轻云淡 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 那个壮志满怀,长衣飘飘 剑不离手的爱国诗人 以一个千古凌空 纵身千年的叹息 任琴瑟的悲音 在山谷,声声呼唤 a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b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地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a 悲愤难以倾诉 2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a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a\b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3篇二:缘艺斋——纪念屈原屈原唐诗50首 关于屈原唐诗50首 0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0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相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不过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持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逐步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完整版)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2、“离骚”者,犹离忧也 3、人穷则反本 4、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8、屈原既绌 9、厚币委质事楚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11、使于齐,顾反 12、亡走赵,赵不内 13、被发行吟泽畔 14、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2、(上官大夫)因谗之曰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屈平正道直行 7、惠王患之 8、厚币委质事楚 9、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1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6、其后楚日以削 17、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18、同死生,轻去就 三、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四、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翻译: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一词多义: 1、属屈平属草稿未定(连缀,引申为写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委托,嘱咐) 十三学的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辈)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2、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陈述) 论积贮疏(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3、本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本末倒置(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此指农业) 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考察) 4、疾君有疾在腠里(疾病)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同“嫉”,妒忌)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猛烈)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5幸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大王亦幸而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封建时代君王到某处)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 6、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同“贽”)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锧”,一种刑具) 7、内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 亡走赵,赵不内(“纳”,接纳)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 距关,毋内诸侯(“纳”,使……进来)

屈原列传学案

《屈原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学法指导: 交流积累相关知识 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用探究的方法去解读文本,养成探究阅读的能力。 学习方法点拨:名人名言、文如其人、生平事迹、知人论世 学习重点与难点 了解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屈原的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生死观。 【自读点拨】 1.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1-3段) 屈原见任——屈原被疏——屈原为文 第二部分(第4-10段)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第11、12段)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见迁——自沉)。

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灭亡) (说明:此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屈原列传》的大致内容,这也是理解屈原形象的前奏。) 2.感受屈原。 第1、2段叙述屈原才能卓越,为国操劳,因小人使奸而被怀王所疏。第3段着力评述屈原创作《离骚》的根由:“忧愁幽思”。屈原因“穷”生“怨”,因“怨”为文,而此“穷”此“怨”皆因奸佞蔽明。屈原的美政之梦光明磊落,然而被谄被谤,孤独无援,此时“不平则鸣”实乃自然之事。其文“以刺世事”,文如其人。屈原“志洁”“行廉”,为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操守,“自疏濯淖污泥”“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泥而不滓”,其高尚的美德真可“与日月争光”。

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

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 篇一:致屈原作者:白石细琢 两千多年前的纵身一跃, 溅湿了汩罗江畔的斑竹, 哀思顺江而下。 两千多年中的每一句离骚, 在粽子的飘香中吟诵, 拧一把艾叶飘在水中, 与挂在脖颈的香囊, 一起飘香。 端一碗雄黄酒, 与您对饮, 静静的汩罗江, 端阳高照。 篇二:哭屈原 作者:常路明 活到现在才明白 那个屈大夫死的那天

有多少伤心 有多少无奈 故国家园 娇妻眷恋 活到现在才知道 汨罗江有多深 你怎么能把一个名士藏匿 你怎么能把一片丹心沉冤 天空洒下豆大的泪滴 百姓捧出一打打的粽子奠祭 楚国已亡 爱国忠君之心何处寄托 唯有与鱼虾为伴 唯有与淡忘为伍 此行必去 必去 篇三:悼屈原 作者:黎明曦 汨罗江边,一声声愤懑的呐喊,用离骚伴着楚辞的磬音,寄托情怀,凄婉 惊动了河山,也振聋发聩般,唤醒诗坛使诗经后的经典有了改变,惊魂的诗句

参差错落着遣词长短,再也无法拘束 如律诗般敬为圭臬的铭龛,酝酿的酴醾 浓酽成端午水的缠绵,甚至使我不敢痛饮一盅 熏染,依然陶醉了几千年,恍若不竭的醴泉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抛弃耿介,情何一慨 诘问九天,叩响神殿,敲击龙宫,悲凄呼唤 哪里能容忠臣之躯,何处可寄许灵均的梦魇 上下求索,荆楚遍布追寻的盘桓,使河山动容 郁郁不得志呀,蕙质兰心,圣洁修身,如此之躯 竟不被重用,错失的哀叹,让人心生迁怨 大夫之舟涉江而行,惊诧了太多心颤,悲剧放任发生 爱国恤民更添沉痛,只应和起九州竟食米粽的盛宴 无需留意作鱼饵,抑或借分享,寄托哀思之情 独不惦念远离信仰的饥馑,把怀念用啃噬填充饱餐 善良懵懂了敬奉,伯夷不食周粟,鸷鸟不与燕雀同种 怀王自今可否明了此心,国人哪能仅用端午祭祀屈子的情感篇四:端午忆屈原 作者:云湘鹤 天气反常得没法预见 雨霭笼罩在长江一线 连汨罗江也无法幸免 萤火虫也收起它的锋芒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汇总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汇总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 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因为自身性 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 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后来以前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 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 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 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 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 已有端午节存有,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 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关于屈原的小故事 一个夏天下午,屈原刚刚读完书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满 脸都带着开心的笑容。他一边踢着路边的小石头,一边低头欣赏着脚 上那双他妈妈刚给他做好的新鞋子:崭新的布料,鲜艳的颜色,还有 那根雪白的系鞋带,漂亮极了。 他正追着滚动的小石子,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米粒痕迹。他抬头顺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见一位老婆婆背着一袋米艰难地向

前走着,米袋上有一个小窟窿,米正顺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 高喊:“老婆婆,请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婆婆连忙停下脚步, 回过头来。老婆婆看见大米持续往外漏,焦急地说:“糟糕啦!这怎么办?”他跑过来,看到婆婆焦急的样子,眉头皱了一皱。他忽然低下头,看见那根白白的系鞋带,灵机一动,对着婆婆兴奋地说:“婆婆,你 别焦急,我有办法了!”话音刚落,他便毫不犹豫地把那系鞋带卸了下来,这时婆婆明白了,她说:“多漂亮的系鞋带,真可惜阿!”小屈原 再不等婆婆再说什么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后用系鞋带 绑紧扎紧,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岁月洗刷过得脸,对 婆婆说:“你累了,我帮你背米回家吧,你来带路,好吗?”说着就从 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来到婆婆家了,原 来婆婆是一位守着边疆的战士的母亲,婆婆连声给他道谢。小屈原就说:“你的儿子为国效力,我帮你是应该的。你就当我是干儿子吧!” 小屈原已经把出来的目的——玩,抛到老远了。他又低头看看自 己那双少了一根系鞋带的新鞋,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一、注音 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 濯淖(nào)滋垢(gòu) 渣滓(zǐ)皭(jiào)然 汶汶(mén)稚(zhì)子 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 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 属(zhǔ)草稿汨(mì)罗 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 二、通假字: 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 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 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2、王甚任.之信任 3上官大夫与之同位次

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 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 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13、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 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 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 17、举类迩 ..而见义远事物近 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 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 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 泥,同“涅”染黑 21、乃令张仪佯装 ..去秦假装 呈献质,同“贽”见面礼 22、又因.厚币用事者 ...臣靳尚凭借当权者 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屈原列传-导学案

《屈原》活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活动过程】 一、自学质疑 (一)结合注释,了解本文主人公——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体诗歌新样式,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抒情长诗《离骚》。主要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刘向把它们合编成《楚辞》。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 (二)朗读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下列字词注音。 属.(zhǔ)草稿谗谄 ..(Chán chǎn)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 帝喾.(kù)濯淖 ..(zhuónào)皭.(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商于.(wū)屈匄.(gài)靳.(jìn)尚唐昧.(mò)咎.(jiù)忠臣之分.(fèn)被.(pī)发餔.(bū)其糟相随属.(zhǔ ) 啜.(chuò)其醨.(lí)汶汶 ..(mén mén)温蠖.(huò) (三)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意思,并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四)速读全文,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第一部分(1—3)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4—10)屈原由见“黜”而见“迁” 第三部分(11—12)屈原自沉汨罗江的经过及屈原死后的影响 (五)通览课文,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翻译”等类别,进行文言知识积累。 示例:博闻强志.“志”同“记”,记忆力

屈原的诗全集_屈原简介_古诗大全

屈原的诗全集_屈原简介_古诗大全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出生于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屈原的诗全集: 《渔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屈原。其古诗全文如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

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九歌·国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屈原。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鲁人版必修第三册《屈原列传》学案含答案

《屈原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及翻译。 【重难点】 1.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1.知人论世:阅读《非常学案》“识作者”“知常识”部分,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情感,并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3完成《非常学案》“知识梳理”部分。 【自研自悟】 1.关于《屈原列传》,古人有这样的评论:“通体以叙事夹议论,一唱三叹出之”。请找出文中记叙性质的语段,认真阅读这些语段,概括屈原一生的遭遇。并谈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屈原。 2、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楚国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自练自提】 整理重点文言词,落实记叙语段的翻译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批注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抒情议论文段 【自研自悟】 1、阅读第三段,谈谈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 的。 2、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自练自提】 1、你如何看待屈原的生死抉择? 第三课时 【自学自测】

落实全文翻译以及第3、11段的背诵 【自研自悟】 翻译重点句子: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6、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秀。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自练自提】 1、完成“训练——落实提升”和“课时作业五” 2、美文阅读 读懂屈原 南宋有文天祥,七国有你。

屈原诗名句

《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xx,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xx所居! 《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 xx新相知。 xxxx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登xx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xx兮为鬼雄! xx兮xx,长无绝兮终古。 《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 有虬龙、负熊以游?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悟过改 更,我又何言? 《九章》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xx。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秉德无私,参天xx。 《远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逶迤。……仆夫悲余心怀兮, 边马顾而不行。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xx》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招魂》

屈原的生平故事及其作品

屈原的生平故事及其作品 屈原的生平故事简介: 屈原(约前304~约前278),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两度使齐、竭力救楚。屈原很年轻时,楚怀王发现了他的才华,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左徒,参与议论政事,起草政会的工作,并且兼管外交。面对七国争雄的政治局面,楚国上层贵族产生两条路线:一派是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投降路线;另一派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为首的反投降路线,主张楚国与齐国要联合魏、赵、韩、燕等结成一个“合纵”的阵营,以抗拒强秦。两条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但是由于楚怀王目光短浅,昏庸无能,使亲秦派占了上风。以楚王、靳尚等最高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前313 年(楚怀王十六年),屈原出使齐国不久,秦惠文王为破坏六国合纵联盟,打算首先攻打齐国,而当时齐楚友好,关系十分密切。秦惠文王担心一旦攻齐,楚国会助战,为了说服楚国在他侵略齐国时保持中立,就派张仪带着厚礼游说楚国贵族,并许诺愿意奉送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绝齐连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在齐国的屈原感到十分痛苦和忧虑,匆忙回楚,被怀王冷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派使臣去秦国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张仪却不认账,怀王恼羞成怒。屈原建议重新与齐和好,以后再合力攻秦。怀王对秦用兵连连失利,损兵折将,怀王感到势单力薄。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倍遭怀王疏远和冷淡的屈原,再次建议怀王联齐抗秦。楚怀王虽然还不甘心,但是被形势所逼,也只好答应了。于是派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屈原列传》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 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 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 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 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 今义:颠来倒去 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理狡辩

关于纪念屈原唐诗50首

[标签:标题] 篇一:纪念屈原的诗 端午书怀吊屈原 站在五月的起点凝重的历史让人哽咽悲愤的汨罗江畔 仿佛在诉说一位诗人的满腔忧怨一曲《离骚》穿越时空两千年正在愤怒地呐喊忧国忧民无悔无怨大义凛然气冲霄汉奋力一跃九州惜叹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典范一个不屈的灵魂血染江畔感天动地神州惋绿在博大天地间清翠的荷叶包起一片美好的心愿 祖祖辈辈把先贤怀念碧青的苇叶裹满一个古老的思念年年岁岁把英烈纪念一把油伞遮雨烟雄黄酒烈怯风寒一捆艾草避邪难风靡华夏上千年祈福安康倾祝愿岁月悠悠传说震憾千古佳话永存人间沧水东流气贯云天海枯石烂铭记屈原 篇二:屈原古诗名句大全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 屈原作品富于忠君爱国思想,斥责小人祸国,怨恨君主昏庸,具有振兴楚国的抱负,热切追求理想,甘愿以身殉国。屈原作品表现出个人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执著理想, 坚贞不屈,态度毫不妥协。 屈原古诗名句集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屈原励志故事

屈原励志故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屈原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屈原励志故事:小屈原挖井在屈原的老家秭归香炉坪的正对面,有座三星岩,三星岩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象一面菱花镜子。井边有块古碑,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屈原家乡的人民爱护这口井,世世代代传诵着屈原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屈原从小就养成爱好洁净的习惯。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请她给自己梳头、洗脸、整容。姐姐总是一面给弟弟梳洗,一面给弟弟讲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长月久,小屈原渐渐懂得了,不仅要讲究外形的整洁,还要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正。屈原渐渐长大了,他不再耽误姐姐的时间了,自己每天早起后就来到香炉坪坎下的响鼓溪畔,对着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脸、梳头、整容。 有一天,小屈原在溪边梳洗完毕,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象姐姐说的那样,既能照出脸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尘,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他就回家去,扛来一把小锄头,爬到三星岩边挖起井来。屈原年纪小,气力也小,挖着挖着,呼哧呼哧地喘气了,挖着挖着,唰唰唰地流汗了。一连挖了两天,才只挖了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他的行动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山神爷爷就变

成一个白眉白须的老樵夫,挑着柴走下岩边,问道: “小屈原,挖水井吗?”“是的,老爷爷,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浇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有志气呀,孩子!可挖这井,你没选准位置呵,你听着:三星岩,三星岩,对准三星引泉来。折断龙骨泉眼开、照面照心涤尘埃。”说罢,眨眨眼睛,捋捋胡须,挑着柴担子走了。 小屈原心眼机灵,一下就明白了老爷爷的意思。夜里,他站在香炉坪,对准三星,选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选好的位置上挖起来了。挖着挖着,手打泡了;挖着挖着,臂震酸了。一连挖了两天,才挖出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这一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后面,爬上三星岩一看,弟弟是在挖井。便连忙上前帮忙。姐弟俩又挖了两天,井面还不过簸箕大,深不到两尺。 这情形,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他又变成老樵夫下山来了。“小屈原,锄头磨钝了吧?我借给你一把小镐!”小屈原接过一看,嗨!明晃晃,金闪闪,原来是一把金镐。老爷爷笑着说道:“金镐一点石岩开,碰到龙骨我再来;心诚感得天地动,定有明镜镶山崖!” 说罢,打着哈哈,飘然而去。屈原姐弟俩高高兴兴地干起来,小屈原在井里挖土,姐姐在井边提土;姐姐在井下创石,小屈原在井上拉绳。那金镐真怪,举起来,四两轻;落下地,千钧重。他俩挖呀挖呀,只挖了七天,那水井就有九尺九寸深,周围就有三丈三尺长。谁知就在这时,屈原猛力一镐掘下去,只听得叮当一声响,火星直冒;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通假字人穷则反本犹离忧也靡不毕见其称文小而其指极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平既绌齐与楚从亲厚币委质事楚顾反赵不内被发行吟泽畔文言实词释义属屈平属草稿未定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有宁越之属为之谋名吾属今为之虏也神情与苏、黄不属若属皆且为所虏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其后秦欲伐齐口诛笔伐伐薪烧炭南山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此五霸之伐也疏王怒而疏屈平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论积贮疏名词十三经注疏名词离离骚者,犹离忧也约从离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多情自古伤离别本父母者,人之本也本末倒置今背本而趋末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今存其本不忍废用芽者自从本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臣本布衣抑本其成败之迹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博闻强志其志洁,其行廉聊斋志异项脊轩志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如削葱根璧有瑕,请指示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哙遂入头发上指指通豫南闻博闻强志忽闻门外虫鸣初闻涕泪满衣裳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无何,宰以卓异闻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先生可留意矣我命绝今日,魂 1/ 4

去尸长留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战、守、迁皆不及施父渔父见而问之曰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弹新沐者必弹冠莫辞更坐弹一曲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害争宠而心害其能邪曲之害公也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明道德之广崇: 蝉蜕于浊秽: 厚币委质事楚: 泥而不滓: 其后楚日以削: 亡国破家相随属: 时秦昭王与楚婚: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身客死于秦: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导学案(教师版)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屈原列传》【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8 【课时】第三课时【使用日期】3月15日 【学法指导】 《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学习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自主学习 课前自读课文4-10段,完成下面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江滨.()渔父.()三闾.大夫() 啜.()弹冠.()怀瑾.握瑜.() 自令见放为.() 2.解释加点字 子.非三闾大夫欤.()()自令见放为.() 新沐.者必弹冠()葬乎.江鱼腹中耳() 安能以皓皓之.白()遂自投汩罗以.死() 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竟.为秦所灭()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被发行吟泽畔()是以见放() 不凝滞于物()而自令见放为()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合作探究 1.文章第11节,记叙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写出了几种人生观,有什么作用?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 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屈原列传 学案

班级:姓名: 《屈原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教学重点: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概括屈原生平。 2、学习一、二文段,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点。 教学重点 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预习导学 一、基础知识 1、回顾作者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情况。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约公元前90年),字,西汉、。著成《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赞其为、。 2、了解屈原和《离骚》。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

屈原的诗句古诗大全

屈原的诗句古诗大全 屈原年代:先秦屈原作品:《楚辞》《离骚》屈原简介:屈原(大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一说为河南南阳西峡人),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江自尽。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屈原的诗句古诗大全1、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5、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屈原《楚辞》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8、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10、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3、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14、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屈原《九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