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建筑工程概论最新资料

自考建筑工程概论最新资料
自考建筑工程概论最新资料

建筑工程概论重点

第一章

1、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提供场所的建筑,如住宅、医

院、学校、办公楼、厂房等;人们不在其中活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井架等。(单选、填空)

2、按照建筑使用性质分类(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

(1)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公共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包含各种生产和生产辅助用房,如生产车间、更衣室、仓库、动力设施等。

(3)农业建筑用于农业的用房,包括饲养牲畜、贮存农具和生产品的用房,以及农业机械用房等。

3、按建筑物层数分类(判断、选择、填空)

低层建筑:为1-3层

多层建筑:为4-6层

中高层建筑:为7-9层

高层建筑: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物。

超高层建筑:指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4、按照承重结构材料分类(填空、判断)

(1)木结构(2)砖混结构(3)钢筋混凝土结构(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5)钢结构

5、按照建筑结构形式分类(简答、填空、判断)

(1)墙承重体系由墙体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给基础的承重体系。这种承重体系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小、建筑高度较小的建筑。

(2)骨架承重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或型钢组成的梁柱体系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墙体只起维护和分隔作用的承重体系。这种承重体系适用于跨度大、荷载大、高度大的建筑。

(3)内骨架承重体系建筑内部由梁柱体系承重,四周用外墙承重。这种承重体系适用于局部设有较大空间的建筑。

(4)空间结构承重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或型钢组成空间结构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如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壳体结构等。这种承重体系适用于大空间建筑。

6、时间三大建筑体系是指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选择、填空)

7、中国古代建筑建造特色在于以下几点。(简答)

(1)具有地域性与名族性。中国的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为了适应环境,各地区建筑因地制宜,基于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等条件建造;中国由56个名族构成,

由于各名族聚居地区环境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也不同,因此建筑的风格各异。

(2 )木质结构承重。【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由木柱、木梁搭建来承托层面屋顶,而内外墙不承重,只起着分割空间和遮风避雨的作用。】(判断)

(3)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中国古建筑由于大多是木质结构,不适于纵向发展,便于借助群体布局,即以院落为单位,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来营造出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

(4)优美的大屋顶构造。大屋顶是极具中国建筑特色的标志,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5)色彩装饰的“雕梁画栋”。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彩绘和雕饰,彩绘和雕饰主要是在大门、

门窗、天花、梁栋等处。

(6)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

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

的协调。

8、欧洲建筑是一种地域文明的象征,欧洲建筑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

彩的明暗、鲜淡来产生视觉冲击,使人感到或雍容华贵,或典雅、富有浪漫主要色彩。(简答)

9、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色是石拱券、飞扶壁、尖拱门、穹隆顶及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填空、判断)

10、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

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判断)

11、伊斯兰建筑特色:(判断)

(1 )变化丰富的外观(2)穹窿(3)开孔(4)纹样

1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填空)

(1 )中国园林(2)欧洲园林(3)阿拉伯园林

13、现代意义上的混凝土直到19世纪才出现,它是由骨料(砂、石)和水泥、水混合而成。(填空、判断)

14、纽约帝国州大夏(又译帝国大夏)被称为高楼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判断)

15、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简答)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造的“刚性”建筑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体现的是“以柔克刚”特性。“柔性”的木构框架结构,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如整体浮筏

式基础、斗拱、榫卯等,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程度。

16、我国的传统居民可谓丰富多彩:南有干阑式居民,北有四合院,西有窑洞居

民,东有水乡古镇。(填空)

17、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判断)

18、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横向跨越30m以上空间的各类结构形式的建筑。(判断)

1、民用建筑物一般是指基础、墙与柱、楼层与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组成,

这些组成部分在建筑上通常被称为建筑构件或建筑配件。(简答)建筑构件指与结构设计相关的梁、柱、板等;建筑配件指与建筑设计相关的门窗、电气设备、管线等。(判断)

2、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判断)

(1)建筑功能(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3)建筑形象(建筑艺术)

2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填空、判断、选择、简答)

(1)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如荷载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风雪、地下水、日晒雨淋;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火灾、噪声等。

(2)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包括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等的影响。

(3)建筑标准的影响。即建筑标准高低的影响。

3、如按照结构的空间形态分为单层、多层、高层和大跨度结构;按照承重结构传力体系分为水平分体系和竖向分体系等。(填空)

4、墙体的类型及划分

(1)框架结构指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梁、柱、板,使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做隔板,起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整体性较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

(判断、填空)

(2)全剪力墙结构。

(3)框架-剪力墙结构。

(4)筒体结构。

(5)无梁楼盖结构

5、建筑荷载通常是指直接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各种力,也称为直接作用荷载。还有一类可以引起结构受力变形的因素,如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混凝土

收缩、地震等。由于它们不是以力的形式直接作用在结构上,所以称为间接作用荷载。由荷载作用而引起的结构内力和变形,称为荷载效应或作用效应。(判断、选择、名词解释)

6建筑荷载分类(填空)

(1)恒载(2)活荷载(3)动荷载

(4)地震荷载(判断、名词解释)

地震荷载是偶然荷载的一种。偶然荷载指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例如爆炸力、雪崩、严重腐蚀、地震、台风等。

7、地震震级震级是地震强弱的级别,以震源处释放的能量大小来确定。(判断,

名词)

8、地震烈度烈度是某地区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或者直

接理解为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许多烈度区。(判断,

名词)

9、结构内力常见的有温差引起的内力;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地震引

起的内力。(判断,填空)

10、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平衡;强度;刚度;稳定;耐久性。(填空)

11、强度强度是指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

力。(名词)

12、刚度指在外力作用下建筑物的材料,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名词)

13、稳定指建筑物抵抗倾斜倒塌、滑移和抗倾覆的能力。(名词)

14、耐久性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

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性和可接受的外观的能力。(名词)15、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名词,单选,填空)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16、划分耐火等级的方法根据构件的耐火极限确定,即从构件受到火的作用到失掉支持能力或者发生穿透缝,或背火一面温度达到220C为止的这段时间,以小时数表

示。(简答)

17、耐火等级分类(简答)

一级:耐火极限1.50h

二级:耐火极限1.00h

三级:耐火极限0.50h

四级:耐火极限0.25h

18、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耐久年限分类(选择)

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

四级:耐久年限在15年以下

19、结构的失效现象(判断,简答)

破坏。如拉断,压碎等

失稳。如弯曲,扭曲等

变形。如挠度,裂缝,侧移,倾斜,晃动等

倾覆。指结构全部或部分失去平衡而倾倒

丧失耐久性。如受腐蚀,生锈,冻融,虫蛀等

20、建筑节能概念所谓的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

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地。(名词)

21、建筑节能的内容我国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判断,填空)

22、节能的途径(简答)

A.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保温,以减少传热耗能量;

B.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减少渗透耗热量

23、影响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因素:形体系数;朝向(耗热量指标约增加5.5%)。

24、新风量的控制,是采用在窗子上部、阳台门上部和外墙上都有不太显眼的进风器,通过对通风量的控制,形成室内外正负压差,让新鲜空气先进入主要居室,然后经过厨房和卫生间,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这个建筑新风系统,技术简单,却有效达

到了“房屋呼吸”的目地。(填空)

25、建筑防护: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隔声(填空)

26、地基土分为持力层和下卧层。持力层之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判断)

27、地基设计要点支撑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

基。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

能过大。(简答)

28、地基设计要点:强度;变形;稳定;其他(建筑物基础宜埋置在砂土或粘性土上,埋置深度至少在土的冰冻线以下)

29、人工地基加固处理办法: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填空)

30、基础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

31、基础的埋置深度(判断,填空)

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基础按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3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础尽量浅埋,但通常不浅于0.5m。(判断,选择)

33、基础底面要尽量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判断)

34、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填空)

35、刚性基础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所用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名词)

36、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

37、柔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

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为柔性基础。(名词)

38、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当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并降低造价,可做成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判断)

39、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按构造又分为筏型基础和箱型基础两种。(判断)

40、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

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判断)

4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判断)

42、桩基础根据受力形式分为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和爆扩桩。(填空)

43、民用建筑中墙体的作用:承重作用;围护作用;分隔作用。(简答)

44、墙体设计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满足防火要求;满足抗震要求。(简答)

45、砖按材料分类有:粘土砖;炉渣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按形状分为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等。(填空)

46、常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填空)

47、墙体的细部构造:墙体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身防潮;勒脚;散水;窗台;门窗过梁;圈梁;构造柱等。(案例)

48、墙身防潮在墙角铺设防潮层,为防止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使建筑物墙身受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墙身防潮层应在所有的内外墙中连续设置,且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简答)

49、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设在垫层厚度中间的位置,一般低于室内地坪60mm (简答)

50、散水散水指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名词)

51、明沟明沟指在外墙四周或散水外缘设置的排水沟。(名词)

52、过梁(名词,填空,选择)

过梁是指为支撑门窗洞口上部墙体荷载,并将其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所设置的横梁。钢筋砖过梁。在门窗洞口上部砂浆层内配置钢筋的平砌砖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

53、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及部分横墙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其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简答)

54、多层普通砖房要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选择)

55、暖沟也叫底下管沟,是用于敷设各种管线(上下水,暖气等)的预留沟,通

常设置于外墙内侧地面之下。(填空)

56、墙体的保温措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增加墙体的厚度;避免热桥;防

潮防水;防止冷风渗透。(简答)

57、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名词,填空)

伸缩缝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人工缝。

沉降缝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其高度,荷载,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物各部分沉降不均匀,墙体抗裂。故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预留缝,把一幢建筑物分成几个可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这种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垂直预留缝,称为沉降缝。

抗震缝抗震缝也称为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的垂直预留缝。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58、当建筑物有下列情况时,均应设沉降缝:(判断)

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地耐力相差很大而又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当同一建筑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或结构形式不同时。

当同一建筑各部分相邻的基础类型不同或埋置深度相差很大时。

新建,扩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当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

59、下列情况之一出现宜设防震缝:(判断)

建筑平面体型复杂,有较长突出部分,应用防震缝将其分开,使成为简单规整的独立单元。

建筑物立面高差超过6cm在高差变化处须设防震缝。

建筑物毗连部分结构的刚度,重量相差悬殊大,须用防震缝分开。

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须在高度变化处设防震缝。

60、变形缝处理的原则:(简答)

满足变形缝力学方面的要求。

满足空间使用的基本功能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