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浅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浅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浅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纠正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老年2型糖

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正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糖尿病病人有上升趋势。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院在2010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后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辖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对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21一般资料: 选择巷道乡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确诊的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2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糖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⑦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

2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护理

2.1老年人体质弱,抵抗力差。由于受高血糖状态的影响,皮肤抵抗力减低,对各类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且由于血管壁变性,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应特别注意皮肤与足部的护理。

2.1.1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勤换衣物;避免皮肤损伤;避免使用过烫物品;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感染迹象,对卧床老人每晚要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医治;女性病人应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多饮水,

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

2.1.2 足部护理:老年糖尿病病人因神经病变足部感觉迟钝,容易发生损伤。避免使用热水袋和足部静脉穿刺;每日用温水洗足,水温不宜过高,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洗净后,家属协助仔细检查双足,特别是足底,有无破裂、水泡、小伤口、鸡眼或脚癣等,尤其要注意足趾之间有无红肿、皮肤温度是否过冷或过热、足趾间有无变形,足部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双足干燥者可适量涂抹润肤膏,但不要涂抹在足趾间;选择适当的鞋袜,不要赤脚穿拖鞋和凉鞋。足部运动法:抬高下肢45°,维持1 min~5 min,垂足于床边2 min~5min,并做足部旋转和伸屈活动10次躺下,休息2 min。每日做数次,有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1]。

3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3.1心理护理措施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已发生病人角色减弱,出现不服药或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2饮食调控护理措施

3.2.1饮食护理的意义: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通过饮食结构的调节合理调控各营养素的摄入,降低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及时补充维生素、钙磷的摄入,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明显延缓的糖尿病病人并发症出现的时间。

3.2.2热量分配: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有些老年轻型患者,只要控制饮食,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病人应坚持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不定食品的“四定一不定”饮食原则。限制糖类食品。应用胰岛素或易出现低血糖者还应于3次正餐之间增添2次~3次加餐,即从3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

3.3运动指导护理措施

3.3.1运动疗法的目的意义: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

3.3.2 运动方式及时间选择

运动可增加组织利用糖,使血糖降低。由于老年人喜静不喜动,家人要督促或陪伴他们参加适当运动。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和爱好,选择轻、慢、缓的活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车等。年纪较大的、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要主动协助他们,在室内或床上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活动。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餐后1 h~1.5 h,每次20 min~30 min,一般不超过1 h,1 W最少锻炼5次,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剧烈,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注射胰岛素的老年人,应避开高峰时间进行运动;避免在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运动携带糖块,随时注意观察运动停止后数小时可诱发的迟发性低血糖。

3.3.3运动过程中注意事项

3.3.3.1运动服应以宽松舒适为主,袖口、裤口、袜口不宜过紧,鞋宜适脚,运动前应检查鞋底是否有异物或沙粒,以防运动过程中影响末梢循环及损伤脚,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3.3.2一般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3.4药物护理措施

3.4.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措施: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3.4.2胰岛素使用护理措施:

3.4.2.1注射部位护理;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 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2]

3.4.2.2突发糖尿病高渗性性昏迷的护理措施;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首先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上述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血糖尿糖,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同时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的本质,了解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是可以战胜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的生活起居,配合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4 健康教育

4.1 健康教育的方法

4.1.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情况,特别是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将资料录入电脑,以便进行治疗、保健指导和追踪随访记录等。定期体格检查,内容包括:测体重、腰围、臀围、尿糖、血糖、血压及心肺功能。为观察病情提供动态资料。

4.1.2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发动患者及家属参加,使其掌握糖尿病的预防知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低血糖的预防等知识。

4.1.3电话咨询,医院门诊开通了热线电话,号码在社区内公开,每日由医生负责接听,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4.1.4家庭访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每月进行家庭访视,了解病情,监测血糖,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

4..1.5文字教育,把有关内容、资料印成小册子,制成挂图,免费发放给患者,使他们能对照小册子的内容进行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1.6问卷评估调查,健康教育前,用自设问卷评估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1)你知道糖尿病的基本症状吗?(2)你知道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方法吗?(3)你知道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意义吗?(4)你知道糖尿病药物的注意事项吗?(5)你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有影响吗?(6)你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吗?(7)你知道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怎么处理吗?根据掌握的程度分为:不了解0分;了解很少1分;基本了解2分;满分2分,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估患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评分。健康教育前后评分所得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3]。

4.2 健康教育的内容

4.2.1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之一,也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不论是哪一类糖尿病,病情是轻是重,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坚持饮食治疗〔4〕。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很快升高,这时胰岛受到升高的葡萄糖等因素刺激,及时释放足量的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转化成糖原及脂肪,所以血糖总是维护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升的过高,当发生糖尿病时,进食后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不敏感,饭后血糖就会明显升高,进食越多,血糖越高,尿糖也随之增高,这样就形成越吃越瘦越瘦越吃的恶性循环。对应用药物治疗的糖尿患者来说,过多的饮食必然抵消药物的部分作用。若增加降糖药,药物不良反应也增加。吃饭过少则易引发低血糖,危害各个脏器。所以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一定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4.2.2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的方法

4.2.2.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摄入量,每天进食适量的谷类、肉类、蔬菜、豆类、蛋及奶类食物。并不是吃的越少越好,而是要营养全面平衡,不挑食、不偏食、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的营养素。

4.2.2.2主食粗细搭配,食物多样化:每日饮食中粗、细粮各占一半,主食至少4-5两,其中大米、面粉、荞麦、玉米、小米、燕麦等所含碳水化合物相差不多,可任意互换。合理调配饮食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 ~6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 ~20%,脂肪占总热量的20% ~30%。

4.2.2.3定时定量: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将每天的主食分为早餐1/5,中、晚餐各占2/5,如果餐后血糖高,则少量多餐,即从全日主食中扣留25~30 g主食,分别于上午9~10时,下午3~4时,晚上睡前作为加餐。可达到预防低血糖及主餐后高血糖,早餐一定要吃,若不吃早餐,易发生中餐前低血糖,而且午餐容易多吃,出现午餐后高血糖〔5〕。

4.2.2.4清淡少油,低脂低胆固醇:食用油过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每日烹调用油20~30 g,各种烹调用植物油交替使用,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尽量不用动物油,不吃油炸食物,少食用香肠、咸肉,限制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罐头、甜点、冰淇淋、巧克力等。

4.2.2.5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为1 g/(d2kg),不可过多食入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鸡蛋每日可食一个,胆固醇明显增高时可吃一个鸡蛋白。每周吃2~3个整鸡蛋。牛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每日可食用250~500 m,l肉类最好多种瘦肉(包括鱼、海产品、去皮鸡肉、鸭肉、瘦的牛羊肉)交替使用,每日总量100 g,也可用豆类代替部分肉类。

4.2.2.6多吃新鲜蔬菜: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可减缓餐后血糖吸收的速度,每天应吃400~500 g,特别是深绿色蔬菜。血糖恢复正常前只吃含糖量1% ~4%的蔬菜,如冬瓜、油菜、大白菜、黄瓜、青笋、四季豆、菠菜、西葫芦、西红柿、蘑菇、韭菜、苦瓜、菜花、芹菜等。

4.2.2.7水果限量食用: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但也有碳水化合物,如:果糖及葡萄糖,易使血糖升高,血糖控制不好时,尽量不吃水果。如:餐后血糖≥112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

白>625%,或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等不可食用水果,但可食用含糖低的西红柿(含糖222% )和黄瓜(含糖126% ),从中获取维生素、胡萝卜素、纤维素、矿物质。

4.2.2.8清淡少盐,限饮酒:世界组织推荐健康人每日用盐不超过6 g,糖尿病非高血压不超过

5 g。盐可诱发高血压,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展,盐还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的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使血糖上升。因此应尽量减少吃盐。减少高钠食物,如咸菜、咸鱼、酱油、香肠、罐头、味精、小苏打等含钠高的食物。

4.2.2.9保证水分的摄入:糖尿病患者由于渗透性利尿,体内常常缺水,并且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不敏感,常常无口渴现象,故每日应饮水 1 200~2 000 m,l饮水应少量多次,每次200 ml左右,尤其在早起、睡前、运动后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5 结果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所有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88%的患者纠正了不良的饮食倾向, 85%的患者掌握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运动等治疗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焦广宇2临床营养学[M]2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22

[2] 田晓芳,龚茵.注射方式对自行注射胰岛素病人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A):31.

[3] 高伟,杨敏.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20(1):44

[4]吕阳梅2糖尿病新型饮食疗法[J]2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6(1): 22

[5]黄一鑫2早餐膳食成分改变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J]2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1): 32

.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摘要】阐述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根据老年人糖尿病的具体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专家称之为“万病之源”,其致死率仅次于肺癌、心脑血管病,号称“人类第三大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据 WHO 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 1.75 亿,预测到 2025 年将上升到 3 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引起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本文主要阐述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60 位患者均为老年人,年龄 60―92 岁,平均年龄67.4 岁,其中男性 87 例,女性 73 例,全部患者均为 2 型糖尿病。 2 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2.1 老年人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2.1.1老年期引起的糖尿病此类糖尿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因查体或因发生心、脑、肾、眼合并症才引起警惕,进一步检查发现了糖尿病,几乎都是 2 型糖尿病。 2.1.2 青壮年起病的糖尿病进入老年期此类糖尿病特点为起病早、病程长、病情重,部分为 1 型糖尿病,并发症较多。 2.2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但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点为: 2.2.1患病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尤其是女性。 2.2.2体型肥胖者多,且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即 2 型糖尿病。 2.2.3病情轻,易漏诊,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以多饮、多尿较多。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12-11T16:09:35.2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1期作者:周素兰 [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导致胰岛素缺少或者作用缺陷而造成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金陵科技学院卫生所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由于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摄入越来越多,食物供应的极大丰富和静态的生活方式造成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完全治愈的概率非常小。因此,探索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指导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33-02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导致胰岛素缺少或者作用缺陷而造成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1]。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临床危害较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尚无根治性方法,且患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发展,笔者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按照糖尿病的管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护理对策,以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完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非药物治疗 1.1 病情监测 护士要定期为患者做病情监测,以正确判断病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培养患者及家属监测血糖的能力。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的自我管理,巩固临床护理效果,使其更好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病情监测的主要内容:①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必要的检查项目;②观察患者是否心慌、发冷汗、面色苍白、皮肤潮湿、头晕、四肢无力、多汗、反应迟钝等临床表现;③密切观察足部的情况;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⑤病情不稳定者每周监测,稳定者每月监测一次,根据实际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一旦确诊,患者需终身服药,而且病情病程长,易反复,易引起并发症。这样患者因缺乏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易产生焦虑、压抑,悲观失望,失去治病的信心,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2]。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愉悦、乐观的积极心态,养成强大的心理素质,战胜自我,积极配合治疗。 1.3 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糖尿病的最基础治疗,注意饮食与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免发生低血糖。主食应粗细搭配,少食多餐,副食量也不能过,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磷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油腻、甜性食品。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等,多吃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定期测量体重,复查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在控制食量的基础上,满足基本营养需求。 1.4 运动疗法指导 根据自身体质情况,结合兴趣爱好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糖的氧化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每天坚持半小时左右,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不宜空腹运动。活动要以不感觉疲劳为主,运动时应随身备有糖块等加餐食物,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5 皮肤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敏感度比正常人高,因此皮肤血液内含糖量高,细菌繁殖力强,白细胞吞噬力和杀菌力都降低,容易发现皮肤瘙痒,感染等症状,且不易治疗和康复,所以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并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以减少刺激,同时对全身上下进行检查,注意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等后果[3]。每天应按时为患者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降低和预防压疮的发生机会。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水洗脚,用柔软毛巾擦拭,冬季要保暖双脚,防止烫伤,不得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物品。夏天不要赤脚穿凉鞋、拖鞋行走。一旦发现皮肤破损,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2.药物护理 药物治疗是控制患者病情的主要手段。在药物应用护理中,应指导患者遵循医嘱,规律足量用药,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改药品的剂量和品种,避免血糖波动现象的发生。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现场指导,让患者切实掌握胰岛素注射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最佳注射时间是:普通胰岛素(短效)须在餐前30min内注射,鱼精蛋白梓胰岛素(长效)须在早餐前1h之内注射。注射部位优先选择腹部,另外大腿前侧、外侧、上臂内侧、臀部、腰部等松软的皮肤也可以,不要在斑痕或硬结和距脐部5cm部位注射,新的注射部位要离上次注射处3mm以上,且重复注射部位的时间间隔要超过8周,注射后在注射局部停留6秒钟后再拔针,以保证注射药量的准确。患者要求2-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量。 3.小结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系统有效地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和护理对策的指导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和护理活动。二者兼备使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禹仲华.饮食自我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13):1186-1187. [2]肖家连.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2):70-71.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整体护理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的整体护理。方法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配合药物治疗。结果整体护理方法减少了糖尿病人的合并症的发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结论让患者较好的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 恢复。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护理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已 戍为护理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护理专家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 为工作方法的系统的整体护理模式,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实际上是责任制护理的进 一步发展与完善,我们科自1999年3月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针对糖尿病病人实 施相应的整体护理,收效很大,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2年来我科共收治800多 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 性全身性疾病群。病人自身知识缺乏。给予治疗及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 注射胰岛素下易接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其实施了全面的整体护理,并针对 个体差异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护理计划,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 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护理问题 l.焦虑糖尿病病人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会感 到不知所措,孤独无助。 2.知识缺乏与未接受系统相关知识教育有关。 3.营养失调,物质代谢紊乱所致,病人有口渴、多饮、消瘦等症状。 4.潜在感染,与机体抵抗力低有关。 5.恶心呕吐酮症酸中毒症状,与糖代谢严重障碍引起脂肪分解加速有关。 6.低血糖反应,降糖药过量,进餐太迟,运动量增大有关。 二护理措施及预期目标 1.向病人解释病情,通过交谈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减少心理压力,保持一 个积极的心态,告知很多糖尿病病人仍能幸福健康的生活,您也能。短时间内消 除病人的焦虑情绪,保持健康正常的心态,认识疾病,了解疾病。 2.通过同患者交流,使病人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我们采取集中讲课,观看光盘,幻影灯等方式,让病人深入了解糖尿病,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3.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皮肤、口腔、阴部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 4.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为病人制定出糖尿病食谱,告知病人限制甜食、酒类、动物脂肪,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易清淡,帮助病人掌握治疗饮食,并长期坚持 住院期间使病人了解疾病与饮食的关系,帮助病人达到治疗饮食,从而纠正机体 代谢紊乱,使症状减轻或消除。 5.根据病情快速补液,并给予静脉滴住胰岛素,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并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记24小时出入量,及时 纠正酸中毒症状。 6.告知病人经常监测血糖,应用胰岛素,口服降耱药用量恰当,遵循饮食计划准时就餐,平时随身携带含糖小食品。不要随便增加运动量,以防止低血糖的 发生。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整体护理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整体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28T09:42:14.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于守艳[导读] 整体护理方法减少了糖尿病人的合并症的发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于守艳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林口 1576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197-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的整体护理。方法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配合药物治疗。结果整体护理方法减少了糖尿病人的合并症的发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让患者较好的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恢复。【关键词】糖尿病临床护理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已戍为护理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护理专家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系统的整体护理模式,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实际上是责任制护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们科自1999年3月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针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相应的整体护理,收效很大,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2年来我科共收治800多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群。病人自身知识缺乏。给予治疗及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注射胰岛素下易接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其实施了全面的整体护理,并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护理计划,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护理问题 l.焦虑糖尿病病人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会感到不知所措,孤独无助。 2.知识缺乏与未接受系统相关知识教育有关。 3.营养失调,物质代谢紊乱所致,病人有口渴、多饮、消瘦等症状。 4.潜在感染,与机体抵抗力低有关。 5.恶心呕吐酮症酸中毒症状,与糖代谢严重障碍引起脂肪分解加速有关。 6.低血糖反应,降糖药过量,进餐太迟,运动量增大有关。 二护理措施及预期目标 1.向病人解释病情,通过交谈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减少心理压力,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告知很多糖尿病病人仍能幸福健康的生活,您也能。短时间内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保持健康正常的心态,认识疾病,了解疾病。 2.通过同患者交流,使病人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我们采取集中讲课,观看光盘,幻影灯等方式,让病人深入了解糖尿病,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3.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皮肤、口腔、阴部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 4.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为病人制定出糖尿病食谱,告知病人限制甜食、酒类、动物脂肪,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易清淡,帮助病人掌握治疗饮食,并长期坚持住院期间使病人了解疾病与饮食的关系,帮助病人达到治疗饮食,从而纠正机体代谢紊乱,使症状减轻或消除。 5.根据病情快速补液,并给予静脉滴住胰岛素,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并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记24小时出入量,及时纠正酸中毒症状。 6.告知病人经常监测血糖,应用胰岛素,口服降耱药用量恰当,遵循饮食计划准时就餐,平时随身携带含糖小食品。不要随便增加运动量,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7.适量运动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科学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使肌肉等对葡萄的利用,利于降脂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⑴患者不宜空腹运动,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建议选择慢跑、散步、打球、游泳等活动,应在餐后1h左右进行,每天锻炼30min左右,要持之以恒,运动时穿舒适合脚的鞋,不要赤脚行走,也不要穿拖鞋,凉鞋,注意足部的护理,防止皮肤损伤,锻炼时适当的饮水,运动后的血糖的变化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8.加强基础护理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感染,做好皮肤护理非常重要。首先要室内清洁干燥,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裤,每日用温水洗脚,不留长指(趾)甲,鞋袜要合适、宽松,女性患者每日冲洗外阴,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的发生⑵三体会 整体护理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充实,更新的必要势在必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仅有良好的技术操作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社会知识辨证的思维方法及合适的健康交流技巧,这样才能独立地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通过整体护理的开展,促进了护理水平的提高,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得到了落实,并发症减少,医护配合协调,同时增进了护患关系缩短了护患距离,减少陌生感及不适感,增进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及时消除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取得病人的配合,使病人在短期内得到充分的治疗,得到多方面的鼓励和安慰,提高了护理质量,护患双方共同受益。整体护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崭新的课题,还有更多的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任重而道远。施了全面的整体护理,并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护理计划,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414. [2]王如英.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局部手术杂志,2008,17(4):292.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做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1]。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性器官损害。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患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社会医疗负担加重[2]。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3]。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指导、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社区护理项目 1.1心理护理 1.1.1糖尿病知识宣教: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4],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饮食;锻炼,合理用药。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继发型糖尿病。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血糖检测技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结日间及日内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检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观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水平的的优劣,评价糖尿病并发症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危害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等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成熟。[1]本文就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概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方法-糖尿病的强化疗法 糖尿病的强化疗法强调强化降糖,广义上指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结合全天多次血糖监测,在短时间内将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消除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预防及延缓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2] 2 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补充铬、镁和抗氧化剂实例 糖尿病治疗中的替代疗法几乎是文化选择和个人情况的反应因此,保健工作者必须考虑这些情况,从而使他们的患者达到最好的代谢控制。铬、镁和抗氧化剂是胰岛素作用和能量代谢中的必须的元素,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必需微量营养素可被胰岛素增强。故在糖尿病治疗中为达到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口服补充策略可能有特别的意义。[3] 3 临床情况 3.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6-38岁;96例患者中均属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属非胰岛素依赖型。 3.2 治疗方法以健脾疏肝,固本涵木为治则,自拟降糖饮,方药组成:黄芪、生山药、玄参,知母、苍术、茯苓、黄连、僵蚕、甘草、葛根、偏肥胖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急躁易怒、肝气不舒者加川楝子,佛手:口干多饮者加石膏、麦门冬、天花粉。 4 结果 临床疗效本组病例服药25天为一个疗程,用药均为1个疗程以上。显

浅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浅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纠正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老年2型糖 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正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糖尿病病人有上升趋势。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院在2010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后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辖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对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21一般资料: 选择巷道乡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确诊的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2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糖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⑦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 2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护理 2.1老年人体质弱,抵抗力差。由于受高血糖状态的影响,皮肤抵抗力减低,对各类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且由于血管壁变性,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应特别注意皮肤与足部的护理。 2.1.1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勤换衣物;避免皮肤损伤;避免使用过烫物品;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感染迹象,对卧床老人每晚要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医治;女性病人应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多饮水,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刘泓妤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刘泓妤 发表时间:2016-04-11T11:43:16.5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刘泓妤123 邓再莉123 [导读] 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兰州市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中心;3.甘肃省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甘肃兰州 730046 由于患者年龄大,清洁灌肠后容易导致腹泻,发生虚脱甚至休克,因此需谨慎。排便后一定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防感染。 刘泓妤123 邓再莉123 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兰州市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中心; 3.甘肃省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甘肃兰州 730046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护理方法联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问卷。结果 44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31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5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没有提高。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方位的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大和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人群日益增多,关于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忧郁、精神紧张、悲观忧愁等情绪波动,可以干扰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导致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胰岛 α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可以使血糖升高;再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血清胰岛素含量会明显减少,也可使血糖升高,这些心理因素均可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又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紧张等心理障碍,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心理治疗及护理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成为饮食、运动疗法并重的三大基础治疗。2013年2-5月我科对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方位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对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走访,年龄在60-84岁之间,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2.方法:问卷调查及走访。3.结果:收集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问卷中,44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31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5例患者表示生活质量没有变化。 护理方法: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作为基础治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并施,采取对机体治疗与精神治疗并施,相互配合;再者,不但要重视患者本人,还要其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的关注、配合,在专科医生正确指导下,形成四位一体的支柱群体,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要求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学素养和心理素质,运用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 大量文献表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分为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健康教育、胰岛素的应用、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几个方面[]。 饮食疗法:饮食疗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控制饮食,把好嘴巴关,这是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治疗。要做到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清淡饮食,少饮酒不吸烟。要吃低脂、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可以预防糠尿病的发生,每周至少运动1次的人患NIDDM危险性比每周运动不到1次的人低36%。运动又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而言,主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尤其以肥胖者效果更佳,但必须慎重确定运动的对象,老年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所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故正常掌握运动疗法及其护理已成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迫切需要,刚开始的运动量不能过度,运动方式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进行5~10min的热身和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 健康教育:随着对 DM 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面有效地控制 DM 并非单靠用药可以达到,需要对不同层次老年 DM 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 DM 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胰岛素的应用:很多学者建议对配合较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应用1次胰岛素,然而由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几乎有一半的患者不得不换成每天注射 2-3 次。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其余1/3应在晚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 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缺乏,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护士应与他们多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使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延缓并发症发生,让患者认识到没有良好心理状态和稳定情绪,不利于糖尿病控制,从而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治疗。 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用中性肥皂、温水洗澡,做好足部护理,温水泡脚时间不能过长,以5min左右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等。趾甲异常应及时处理剪趾甲剪平,不修过短,衣、裤、鞋、袜不宜过紧。有视物模糊时应减少活动,加强日常生活及安全照顾。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即时处理。 并发症的护理:(1)低血糖的反应处理: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脲类药物是治疗老年 DM 的首选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应告诫患者常备一些含糖的零食,还应携带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备失去知觉时能得到及时救治。(2)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患者,尤以老年DM患者多见,其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做出适当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的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失。因此,指导患者穿鞋的大小以超过大拇趾半寸为宜,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同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外伤、电力伤等。(3)酮症酸中毒的护理:酮症酸中毒时,即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早期补钾,并观察临床表现。静滴胰岛素的速度 4~10U/h,可稳定血中胰岛素在 100~200umol/L,此浓度能最大限度抑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慢性病。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可在医院门诊初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后转入社区进行后续治疗。社区医疗方便了患者及其家庭,减小了治病造成的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糖尿病治疗成本。社区护理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和维持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护理服务工作。由于糖尿病起病隐匿,病程长,慢性并发症多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又常常不被重视,因此,社区护理在糖尿病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社区护理内容丰富,包括:定期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如何识别低血糖、防止低血糖,低血糖的自我救治和家庭救治;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运动治疗;定期的社区访视以保证患者正确用药;督促患者定期复诊,提高患者的医从性,以维持稳定、有效的治疗等等。希望通过社区糖尿病护理流程的规范,不断完善护理内容及其程序,使之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提高糖尿病社区护理水平。现作如下论述。 1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主要内容和措施 1.1 向社区人群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慢性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特多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食及体质量减轻,不典型的症状有: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因此,向社区群众宣传糖尿病知识,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出糖尿病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指出糖尿病虽然至今尚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理想的水平,从而延缓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教育,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要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1]。 1.2 建立健全医院社区糖尿病防治网络,发现糖尿病患者,及时登记,并建立档案。 1.3 教会患者如何识别低血糖、防止低血糖,低血糖的自我救助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低血糖,头昏、乏力、出汗、震颤、心悸、饥饿感等等都是低血糖的表现,如何识别低血糖、防止低血糖,低血糖的自我救治十分重要。糖尿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血糖,不要过于饥饿,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运动量加大时饮食也应适当增加,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发生时及时自我救助。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 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疾病,其内分泌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量绝 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紊乱。 关键词:糖尿病;代谢性;临床护理 1病因与发病机理 据统计,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糖 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多次检测超过正常值(血糖正常值:3.61-6.10mmol/L,餐后2小时不超过10.0mmol/L);同时尿中出现葡萄糖,这造成高血糖危 象或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糖尿病,在早期的高血糖阶段,由于症状不明显,糖尿病往往不能引起患者重视而出现糖尿病的 慢性并发症,引起多个器官的功能缺陷及衰竭,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出现严重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胰岛素是由内分泌腺 胰岛β-细胞分泌,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原和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来降低血糖浓度,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影响血糖变成糖原和血糖分解,血糖浓度将增高,当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能力时,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胰岛素作用或者同时存在的缺陷,可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严重时引起急性并发症 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和病死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血糖以及尿糖增高,严重时引起蛋白质、脂肪、水电质的代谢紊乱,尤其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临床上,本病多 见于中年人,青年以及儿童亦有发生,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3临床护理 3.1基础护理①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其中皮肤护理尤为重要。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抽搐患者口腔内 应用压舌板以防舌咬伤。同时使用湿棉签擦拭口唇防止口唇干燥。③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 病足,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避免袜紧鞋硬,防止血管阻塞而引起环死。 3.2心理护理让患者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消除病人的心 理障碍和恐惧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饮食护理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尤其对一些 肥胖、老年患者等饮食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应当注意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测定, 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护理的关键,是合 理评估确定食谱,因人而异灵活掌握,积极督导保证实施。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 理至关重要。饮食护理要掌握下面几个要素。 3.3.1相关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 作用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什么是糖尿病,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糖 尿病的症状、体征、分类、诊断标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 3.3.2饮食护理与心理疏导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为重要途径。糖尿病治疗应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其目标是:在给患者以足够均衡营养的基础上,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尽可能地减少胰岛β-细胞的负担,消除糖尿病的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 发生,维持良好的健康和活动能力,通过对饮食结构的调整,达到辅助加强治疗的效果,减 轻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 郁悲观、失望、恐惧等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 的基础护理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患者应戒烟、忌酒,严格限制糖的摄入,同时要适当限制钠盐 的摄入,食物宜粗不宜精,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低盐、低脂肪膳食。多食蔬菜水果和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发展趋势,通常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岁。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即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其患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并发症多。 一、概述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60 岁以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 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病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按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划分,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进行抽样。其中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9925人,其中男性4987人占50.25%,女性4938人占49.75%;城市4617人占46.5%,农村5308人占53.5%。收集的样本男女均衡、城市均衡。 上图是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可以看到该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是5.18,按性别差异,男性是5.15、女性是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按城乡差别,城市平均空腹血糖是5.54,农村是5.04,城市也明显高于城乡。这就提示出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的倾向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

上图是 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5岁为一个阶段划分、分组,可以看到各年龄组的血糖平均值。各个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在第90百分位点上的值在6.01-6.60之间,明显高于 WHO 和 IDF 的诊断标准,有超过10%的老年人存在着糖调节异常。 上图是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看出发病率的高低跟经济收入排序一致。以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最高是16.97%,最贫困的四类农村为最低为1.94%。 美国是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的国家,根据美国 CDC1999 -2002年美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美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20.9%,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这种高发病的国家。所以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一个患病率高和流行广的慢性健康问题。

浅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

浅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 【摘要】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护理中重视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社区的护理尤其重要。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社区护理工作由于具有深入病人家庭,可具体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特点,在糖尿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护士在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定期访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1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1.1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 无论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 1.2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 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3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