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描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描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描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扌苗

苏联解体后,尽管因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存在着很多困难,但由于苏联时期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和工业基础,乌克兰在军事装备的生产及军事技术的研发方面仍有一定的优势,许多研究思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乌克兰认为,由于陆军编成及作战使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具体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前,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弹药的全面使用,对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单靠采取个别防护措施已无法满足全面防护的要求,而是应采取综合防护手段,特别应优先使用主动防护技术及现代隐身技术。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实现以下目标:首先避免被发现,如果被发现,则避免被命中,如果被命中,则避免被击穿,如果被击穿,则避免被摧毁。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的概率主要需降低坦克装甲

车辆的可见光可视距离、红外辐射强度、雷达反射强度等。

乌克兰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多功能迷彩涂层、使用多功能伪装网、减小坦克装甲车辆的有效反射面积、安装动力舱及行动部分红外屏蔽材料等。这些措施的使用可以较好地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可见光、红外、雷达侦察和观察设备发现的概率,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精确制导弹药的作战效能。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命中的概率主要通过减小坦克装甲车辆的投影面积及提高自身机动性能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使用现代化的干扰对抗设备,包括光电对抗干扰系统、激光测距干扰系统、主动防护系统等。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击穿的概率主要通过采用高性能复合装甲、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等。

降低坦克被击穿后被摧毁的概率主要通过安装防崩落

衬层、能够在40?100毫秒内发生作用的快速灭火抑爆系统、采用防爆、防火弹仓、为坦克乘员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弹背心、防弹头盔等。

反侦察技术

乌克兰设计人员认为,传统的防护措施已无法防护精确制导武器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打击。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全天候状态下对300 千米以内的战略和战术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基本达到了发现即摧毁的效果。因此,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的概率在当前阶段成为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2002 年,乌克兰研制出采用新型伪装材料的新型“反差” 伪装网,并在T-84 及其它装甲车辆上进行了使用试验。试验证明,这种伪装网可以使坦克装甲车辆被精确制导弹药锁定的概率降

低9 倍。采用这种伪装网的T-84 主战坦克具有较好的伪装效果,用光学观察器材观察时,只有在500 米以内才可发现它。这种伪装网可以极大地降低主战坦克的红外辐射强度和雷达反射强度,既可以用于保护固定目标,也可以用于保护运动目标,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及抗腐蚀能力。

同时,乌克兰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还研制了其它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概率的技术及设备,包括传动及行动部分热屏蔽层、新型动力舱散热盖、改进车辆外形技术、减小有效雷达反射面积的技术等。这些技术与设备与新型伪装材料共同使用,使坦克装甲车辆的反侦察能力大大提高。

光电对抗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光电对抗系统是苏联研制的“窗

帘”光电

对抗系统。该系统的激光探测范围为0.7?2.5微米,而目前

新型激光测距仪的工作波长范围已增大为0.63?10.6微米,因此“窗帘”光电对抗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防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乌克兰设计人员开发出采用硒锌材料,探测范围为0.6?14微米的激光探测头,并进一步研制出新型的“警卫”和“室女座”光电对抗系统。这两种光电对抗系统均由精确激光照射感受器、概略激光照射感受器、红外干扰机、气溶胶布撒系统等组成。可以探测到方向360 度和高低20 度内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激光照

射,精确激光探头的定位精度不低于 3 度27 分,防护范围比较大,作战效果较好。

主动防护及爆炸反应装甲技术

乌克兰防护技术开发人员认为,单位重量爆炸反应装甲的防护性能与1.7?3倍重量的均质装甲的防护性能相当,超过了多层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因此,爆炸反应装甲在提高未来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性能方面大有可为。不过,仅靠爆炸反应装甲来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还是不够的,在未来装甲车辆上还必须安装主动防护系统。

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防护系统及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现已经开发了多种型号的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最先进的就是“警卫”主动防护系统和“剪刀”爆炸反应装甲。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主要用于保证坦克装甲车辆在受到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破甲弹以及穿甲弹攻击时,提前击毁来袭反坦克弹药,从而使坦克装甲车辆避免被摧毁。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的原型为苏联在上世际80 年代未开

始研制的“壁垒”主动防护系统。在“壁垒”主动防护系统的基础上,乌克兰进行的最大改进是增大了可拦截弹种的速度范围。原“壁垒”主动防护系统只能拦截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而经过乌方改进后,“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除了能拦截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还可拦截由火炮发射的破甲弹和穿甲弹。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无需对车辆进行改装就可安装于任何一款坦克装甲车辆上,安装也比较简单,坦克乘员就可以完成。该系统的反应时间为0.001?0.005秒,比俄罗斯“竞技场”系统要快得多(“竞技场”为0.07秒)。

当“警卫”主动防护系统工作时,探测雷达不间断地对距装甲2?2.5 米范围内的空域进行环形探测,当发现来袭反坦克弹药后,主动防护系统判断来袭目标,并迅速发出发射拦截弹药的指令,拦截弹药发射后迅速在来袭反坦克弹药前方爆炸(此时反坦克弹药一般距车辆0.5?1 米),产生大量高速破片。在高速破片的作用下,聚能反坦克弹药会解体,脱

壳穿甲弹则会改变飞行方向,或者飞离坦克装甲车辆,或者

以较小的命中角命中装甲,由于命中角较小,所以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将大大降低,从而无法穿透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

与俄式主动防护系统相比,“警卫”主动防护系统的反应时间短,作用速度快。同时,由于雷达的探测距离较小,不易被雷达

侦察设备所发现。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安装,且不会造成明显的电磁干扰。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通常可以安装在车体的上部和炮塔上的任意位置,这样安装的好处在于不会增加坦克装甲车辆的可视面积,不降低车辆的伪装效果。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苏联曾研制出两种爆炸反应装甲:披挂式的“接触” 1 爆炸反应装甲和内置式的“接触”5 爆炸反应装甲。这两种爆炸反应装甲对聚能弹的防护效能相当不错,但在对付脱壳穿甲弹时的防护效果不好,而且爆炸反应装药工作时容易对装甲本身造成损坏。为了克服缺点,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军方要求其设计部门研制新一代爆炸反应装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高对高长径比穿甲弹的防护能力,保持并提高对聚能弹的防护能力;提高爆炸反应装药工作可靠性;降低被诱爆的机率;提高对自成型反坦克弹药(新一代攻顶弹)的防护效果;简化维护和修理难度等。

根据军方需求,2003 年,乌克兰设计部门研制成功新代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并正式投入使用。“剪刀”爆炸反应装甲采用新型爆炸反应装药,优化了爆炸反应装药的外形,

它使用新型的细长型聚能爆炸反应装药,防护性能是“接

触” 5爆炸反应装甲的2?3倍。

当反坦克弹药命中“剪刀”爆炸反应装甲后,弹药的金属射流、穿甲弹芯或是成型弹丸将命中某一块爆炸反应主装药,使该主装药块发生爆炸,由于主装药的外表面覆盖着一层金属药型罩,

所以将会产生向外的金属射流,高速、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会切断来袭弹药的弹体或射流,同时使其飞行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实现降低其穿甲效能的作用。

在爆炸反应主装药块发生爆炸后,同时来引爆其下边的附加装药,附加装药发生爆炸,使该爆炸反应主装药块所属的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内的其它主装药块依次发生爆炸,进而不间断地对来袭弹药实施破坏,最大程度地降低其穿甲效果。对穿甲弹穿甲果的降低程度达50%?90%。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利用聚能射流的冲击能量来摧毁来袭反坦克弹药,射流的重量大、速度快、具有较长的有效作用长度。它不需要任何起爆装置,在投入使用后也无需任何维护和修正。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在受到轻武器射击,及被炮弹破片或燃烧弹命中时不会诱爆,而且爆炸反应装药起爆时对主装甲的损害较小。该爆炸反应装甲可以在战场环境下由使用分队自行安装与更换,不需要特殊的安装设备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设计

1.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1.1 传动装置的运动简图及方案分析 1.1.1 运动简图 输送带工作拉力 kM /F 6.5 输送带工作速度 /v (1 m -?s ) 0.85 滚筒直径 mm /D 350 1.1.2 方案分析 该工作机有轻微振动,由于V 带有缓冲吸振能力,采用V 带传动能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载荷变化不大,可以采用V 带这种简单的结构,并且价格便宜,标准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了成本。减速器部分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这是两级减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要求轴具有较大的刚度。高速级齿轮常布置在远离扭矩输入端的一边,以减小因弯曲变形所引起的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现象。原动机部为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总体来讲,该传动方案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适应工作条件、工作可靠,此外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传动效率高。 1.2电动机的选择 1.2.1 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电动机选择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动机的结构形式为封闭式。

1.2.2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由于电动机同步转速愈高,价格愈贵,所以选取的电动机同步转速不会太低。在一般 机械设计中,优先选用同步转速为1500或1000min /r 的电动机。这里选择1500min /r 的电动机。 1.2.3 确定电动机的功率和型号 1.计算工作机所需输入功率 1000 P Fv w = 由原始数据表中的数据得 P W = 1000 FV = KW 3 1000 10 85.05.6?? =5.25kW 2.计算电动机所需的功率)(P d kW η/P d w P = 式中,η为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n ηηηη???=21 式子中n ηηη,,21分别为传动装置中每对运动副或传动副的效率。 带传动效率95.01=η 一对轴承效率99.02=η 齿轮传动效率98.03=η 联轴器传动效率99.04=η 滚筒的效率96.05=η 总效率84.096.099.098.099.095.02 3 =????=η kW kW P W 58.684.0525 .5P d == =η 取kW 5.7P d =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 1.发展现状 坦克车辆传动系统大体走过了定轴式机械传动、液力传动(或液力机械传动)、综合传动三个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德国和英国现装备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采用综合传动装置约占装备车总数的45%。 带闭锁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多自由度行星变速机构、液压或复合的无级转向、电液自动操纵等多功能模块集成的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不仅是当前军用履带车辆的最佳传动型式,而且是21世纪初出现的新一代坦克车辆的基本传动型式,构成今后一段相当时期内坦克车辆综合传动的主流。 此外,电传动是坦克车辆传动技术又一发展方向。坦克电传动研究的开始时间是很早的,但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坦克电传动和早期的电传动,在技术上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电传动技术的发展实在电机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和综合控制、动力电池组管理与应用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集成发展的结果。 表所示为几种典型的系列化综合传动装置,履带式和轮式。比较有代表性的传动系统如图所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了重型战斗车辆“先进的整体式推进系统(AIPS)”的研制,使动力舱体积现在已缩小到总体积的26%~30%,传递功率达到1100~1200kW。(此段落为集中典型的传动系统介绍,补充图中所示各传动系统的较详细资料。) 2001年,美国完成了基于M113的20t级电传动演示样车的研究。样车采用一台186kW的6缸直列柴油机,通过传动比为1:4.28的增速箱与一台600V的180kW交流发电机连接,为电传动平台提供电能。原理样车装配480V铅酸蓄电池组,每个主动轮配置一个220kW油冷高速感应电动机。车辆最高速度为96km/h,加速时间0~56km/h只需要9s(列装的最新型M113A3为27s),车辆燃料消耗率为3.1km/L,最大行驶范围达1120km,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显示了其电传动驱动系统的布置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与磁电机公司合作开发出“伦克EMT1100传动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设计书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设计书 二. 已知条件(设计依据)工作条件:题目大编号B 工作年限:10年 工作班制:3班 载荷性质:载荷变动微小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4% 技术数据:题目小编号14 输送带速度V:1.2m/s 滚筒直径D: 480mm 滚筒圆周力F:2200N 应完成的工作 1 减速器装配图1;(CAD绘制) 2 零件工作图1—2(从动轴、齿轮);(CAD绘制) 3 设计说明书1份。(打印) 设计计算及说明结果三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传动方案设计----.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合理的传动方案,首先应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其次应满足工作可靠, 转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结够紧凑,成本低廉,工艺性好,使用和维护 方便等要求。任何一个方案,要满足上述所有要十分困难的,要多方面 来拟定和评比各种传动方案,统筹兼顾,满足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加以确认。 1.传动装置方案的拟定及其说明 传动方案如图所示:方案由一级普通V带传动和二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组成,有效减小了横向尺寸,且成本较低, 由于是斜齿轮,总传动比较大,结构简单应用最广.但使用寿命在十五年以且不适合在较差环境下结构合理 传动方案可行

基本结构尺寸:查机械设计书,表8---! V 带的截面尺寸 由1d d =160mm.,z =2,带型号B 型,节 宽Bp=14.0mm,顶宽b=17.0mm,高度h=11.0mm,横截面积A=143平方毫米, 2 .齿轮传动的设计 (1)选择齿轮类型.材料,精度及参数 选择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外合 按软齿面闭式斜齿轮设计 (1) 齿轮材料、热处理方法、齿面硬度,确定许用应力齿轮制造 精度及其选择齿数1z 的初步选择 ① 查《机械设计》表10-1,小齿轮用40r c ,调质,齿面硬度为 280HBS ,大齿轮用45号钢,调质,齿面硬度240HBS ,硬度差为40HBS ,合适 ② 查《机械设计》表10-21(d )得lim1H σ=600Mpa,lim 2H σ=550Mpa 。 选取齿轮为8级的精度(GB10095----1988) ③ 初选螺旋角为12度, 计算应力循环系数,工作寿命10年, ,(设每年工作300天) 工作班次3班,一班8小时,则h L =3*8*300*10=72000h 1N =600n j h L =60*960*1*72000=4.1472*109 2N =1 2 N i =0.8294*109 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1HN K = 0.90 2HN K =0.95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得 1[]H σ==540MPa 2[]H σ==522.5MPa 孔板式 小齿轮用 40r c 大齿轮用 45号钢 调质 h L =72000h 1[]F σ=300.54M Pa []2 F σ=238.86 MPa

装甲图鉴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坦克装甲车辆图鉴(多图) 2013-4-16 2:16:00 作者: ----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绘画、撰文/甄锐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欧洲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陆战武器的霸主。可在当时贫瘠落后的旧中国却对这种钢铁雄狮知之甚少,直至它问世十余年之后才由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创了中国装甲兵的先河。(注:1919年法国派遣了少部分的雷诺FT-17到海参崴参加当时的多国对苏俄干涉军,后这批坦克辗转到了张作霖手上。奉系军阀张作霖1922年向英、法等国订购了36辆“雷诺”FT-17型坦克,1924年运抵大连,交付中国。) 1.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 7吨,最大速度 10 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 Model1914机枪,弹药 4800发,装甲厚6-22mm。奉系军阀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的法国产FT坦克(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以后,少帅张学良带领东北军连同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骑兵装甲旅(名义上为中央政府指挥,实际为张学良的内卫部队),到1930年,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36辆FT-17坦克和24 辆装甲运兵车。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这些车辆大部分被日军俘获,编入日军和伪满洲国的部队服役。1933年春,张学良曾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赠送了“雷诺”F-17战车2辆和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4辆。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机械设计说明书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机械设计说明书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2011年 07 月 12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0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 三、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5)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6) 五、低速轴系的结构设计和校核 (9) 六、高速轴结构设计 (16) 七、低速轴轴承的选择计算 (18) 八、低速轴键的设计 (19) 九、联轴器的设计 (20) 十、润滑和密封 (20) 十一﹑设计小结 (21) 参考资料 (22)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二.工作条件及设计要求 1.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2.该机室内工作,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空载启动。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 5%。 3.在中小型机械厂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要求试用期为十年,大修期为3年。 三.原始数据 第三组选用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1250N 运输带工作速度V=s 卷筒直径D=240mm 四.设计任务 1.完成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2.完成减速器装备草图一张(A1)。 3.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型全封闭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P=Fv/1000=1250*1000= E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

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 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 8×8轮式装甲车辆,以其所具有的机动速度快、防护力较好、承载大口径武器能力强、输送兵员多等突出特点,成为应急机动作战的理想装备,因此也是目前各国竞相发展的轮式装甲装备之一。资料显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重视发展轮式装甲车辆,但由于8×8轮式装甲车辆技术复杂以及军事需求各异等多方面的原因,除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较早推出БТР-60等8×8轮式装甲车辆外,其他大多是6×6或4×4系列。因此,8×8轮式装甲车辆的研制,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水平。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是,我国早在1970年就开始研制8×8轮式装甲车──WZ522-1型轮式装甲车了。 一、"三北"地区的作战需求,"孕育"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 1970年初,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刚刚结束,中苏关系也是"寒风凛冽",十分紧张。前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对我构成极大的威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时的苏

军已全部实现装甲机械化,编有50个坦克师和百余个摩步师,装备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在中苏边境冲突中,苏军动用了包括先进的T-62坦克、БТР-60轮式装甲输送车在内的多种装甲装备。在紧张对抗情况下,我军加紧战备,随时准备应付苏联的"早打、大打和打核战争"的威胁。但是,当时我军装甲机械化程度相当低,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军地面部队战斗力提高的难题。为提高我军装甲机械化水平,满足在"三北"地区对苏作战之急需,军委装甲兵及时做出了研制新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决定。 1970年2月18日,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有关指示精神,召开了"五种新型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任务落实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在第一代轮式装甲车(WZ533装甲汽车、64式轮式装甲车)的基础上,起步研制第二代轮式装甲车辆。同时,装甲兵司令部明确了研制的基本原则:一是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以输送为主,主要输送步兵;二是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以"三北"地区作战为主,并具备克服江河障碍的能力。研制任务由北方某研究所担任总设计师单位。另外,装甲兵某研究所以及长春汽车研究所和某军区也参加研制工作。 会后,有关部门和参研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了论证方案,并向军委装甲兵作了汇报。论证方案提出,载员16 人的WZ522-1和载员24人的WZ522-2两种车型,同时进行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圆锥圆柱齿轮加链减速器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圆锥圆柱齿轮加链减速器 二、设计基本内容 1,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2,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设计 3,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完成后应缴的资料 装配图1张、零件图1~2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完成期限:本设计任务是于2009年12月27日发出 于2010年1月14日完成 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教研室主任:批准日期

目录 第一,设计任务 第二,总体方案设计 第三,电动机的设计和选择 第四,传动零件的设计 一、减速器外部传动零件的设计――链传动 二、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的设计 (一)高速级传动设计――锥齿轮传动 (二)低速级传动设计――柱齿轮传动 第五,轴系零部件的初步选择 一、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二、轴有关数据的确定 三、轴承的校核 四、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五、键的校核 第六,其余机构参数设计 一、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二、联轴器的选择 三、润滑和密封方式的设计和选择 四、箱体设计(mm) 五、附件设计 六、设计明细表 七、技术说明 小结和参考书 第二,总体方案设计 一、设计数据及工作条件: F=7000N T=9550×P÷n=1225.06Nm

P = 1000 V F?=2.24 kW V=0.32m/s N= D V 1000 60 ?? ? π =17.462 r/min D=350mm 生产规模:成批 工作环境:多尘 载荷特性:冲击 工作期限:3年2班制 二、方案选择 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i=i1i2 直齿圆锥齿轮 i=8~22 斜齿或曲线齿锥 齿轮 i=8~40 特点同单级 圆锥齿轮减速 器,圆锥齿轮应 在高速级,以使 圆锥齿轮尺寸不 致太大,否则加 工困难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系别: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2级机械一班 姓名: 杨帆 学号: 080812025 指导老师: 袁圆 完成日期: 2014.6.18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减速器的结构选择及相关计算 (3) 第三章 V带传动的设计 (7) 第四章齿轮的设计 (9) 第五章轴的设计与校核 (15) 第六章轴承、键和联轴器的确定 (20) 第七章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22) 第八章减速器附件的确定 (23) 第九章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24)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1)此次机械课程设计主要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理念,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另外促使我们培养查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计算、绘图、数据处理等设计方面的能力。3)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同时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2设计题目: 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表1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参数 工作条件:带式输送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使用期10年(每年300个工作日),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输送机工作轴转速的允许误差为±5%。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效率为0.96。

图1 带式输送机传动简图 1—电动机;2—带传动;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输送带;6—滚筒 1.3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1、传动系统的作用及传动方案的特点: 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传动方案采用了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

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 车辆传动装置是将发动机发出的驱动能量传递给行动装置、根据车辆行驶需要改变行驶速度和牵引力并提供转向功率的一种能量传递机构。 依据能量传递机构类型,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可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液力机械传动、液压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等。 在传动系中,能量传递机构均为机械部件的传动为机械传动,依据变速机构类型,机械传动又可分为固定轴阶梯齿轮变速传动和行星变速传动;如果存在液力远件,而且液力元件传递全部传动能量,这种传动就是液力传动;存在液力元件,但液力元件仅传递一部分传动能量,另一部分能量由其他机械式传递机构传递的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传动。 以转向功率流在传动系中所处的位置划分,转向功率流与变速功率流成串联关系的传动为单位率流传动;成并联关系的传动为双(多)功率流传动。在双功率流传动中,依据转向功率流能量传递机构类型,双流转向还可细分为机械转向、液压转向、液压机械转向和液力-液压复合转向。 由于履带式车辆和轮式车辆的传动部件不同,传动型式也有所不同。轮式装甲车辆的传动装置由变速器、分动器、传动轴、驱动桥和半轴等部件组成。本手册重点介绍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的传动装置。 发展情况 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是随着车辆行驶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其发展过程大致为:固定轴阶梯齿轮变速传动、行星齿轮变速传动、液力传动、液力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液压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 各国传动装置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苏联、美国、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传动装置。比利时在它的眼镜蛇(Cobra)装甲人员输送车上使用了电力传动。 1.苏联 一般地说,苏联坦克装甲车辆使用的传动装置要比西方国家的落后,其原因不是苏联没有先进的传动技术可以应用,而是坦克车辆设计指导思想更强调传动装置对车辆总体的适应性。 苏联中型坦克,从40年代设计的T-34坦克开始,直到60年代的T-62坦克,其传动装置结构没有太大变化,一直采用固定轴阶梯齿轮变速传动,只是从T-55坦克开始将侧传动装置从一级圆柱齿轮传动改为两

装甲车辆工程《轮式装甲车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轮式装甲车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741074 课程英文名称:Armored Vehicle Desig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步骤、方法、有关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评价整车及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学会主要总成的设计计算方法。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能进行初步的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和总成设计与计算等技术工作,为今后从事汽车及科研、设计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的一般流程、主要设计指标、车辆主要总成的选型、主要参数的选择;车辆主要零部件的主要类型、工作条件、设计要求、材料、性能、结构特点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车辆设计的基本原则,明了车辆发动机的相关参数对汽车设计的重大影响,着重掌握车辆底盘主要总成的参数选择、确定、设计计算,掌握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降低或增强摩擦,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编制技术文件等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大纲中各章内容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每一章论述车辆一个系统的设计; 2、本课程中未提及车辆车架设计的内容,这一部分在另外一门课程中讲述; 3、本课程重点是有关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忌将设计理解为设计计算,教师应结合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5、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后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四个环节来实现。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6.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次要的内容以自学形式辅助。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安排在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机械设计等课程之后。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重点在于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习题通过课后作业与课堂总结相结合来完成。 本课程内无实践环节,但课程结束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设计。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机械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系机械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15-1 设计者孙新凯 指导教师 2017年 06 月 12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0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 三、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4) 四、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6) 五、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0) 六、轴键的设计 (18) 七、联轴器的设计 (18) 八、润滑和密封 (19) 九、设计小结 (20) 十、参考资料 (20)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二.工作条件及设计要求

1.工作条件:两班制,连续单项运转,载荷较平稳室内工作,有粉 尘,环境最高温度35℃; 2.使用折旧期:8年; 3.检查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4.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5. 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 5%。 6.制造条件及批量生产: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三.原始数据 第二组选用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2200N 运输带工作速度V=s 卷筒直径D=240mm 四.设计任务 1.完成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2.完成减速器装备草图一张(A1)。 3.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型全封闭笼

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E P =Fv/1000=2200*1000= 3.确定电动机的转速:卷筒工作的转速 W n =60*1000/(π*D)=60*1000**240)=min 4.初步估算传动比:由《机械设计基础》表14-2,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6~20 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 d n =i ∑· v w n =(6~20)=~ r/min 因为根据带式运输机的工作要求可知,电动机选1000r/min 或1500r/min 的比较合适。 5.分析传动比,并确定传动方案 (1)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的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传动方案采用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选用V 带传动是V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他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以缓和和冲击振动。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使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系(院)别:纺织服装学院 专业班级:纺织工程083班 学生姓名:方第超 指导老师:孙桐生老师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机械课程设计 目录 一课程设计书 2 二设计要求2三设计步骤2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 2. 电动机的选择 4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5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5. 设计V带和带轮 6 6. 齿轮的设计 8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9 8. 键联接设计 26 9. 箱体结构的设计 27 10.润滑密封设计 30 11.联轴器设计 30 四设计小结31 五参考资料32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设计的目的 《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为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机械设计及同类课程以后所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规范的机械设计训练。其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有关机械 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设计,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面的工程大合集 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 (3)课程设计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查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以及计算、绘图、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2、设计任务 设计一用于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的减速器。要求传动系统中含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及V带传动。 在课程设计中,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1号图纸) 2)零件工作图2~3张(如齿轮、轴或箱体等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8000字左右) 3、设计内容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 班级:2010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2 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高英武老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目的 (4) 三、运动参数的计算,原动机选择 (4) 四、链条传动的设计计算 (5) 五、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5) 六、轴的设计计算 (1).低速轴的设计 (8) (2).高速轴的设计与校核 (8)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校核 (11) 八.键的选择和校核 (12) 九.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 (13) 十.设计小结 (15) 十一.参考资料 (15)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的齿轮减速器 2.传动装置简图 1.电动机 2.联轴器 3.单级斜齿圆柱论减速器 4.链传动 5.驱动滚轮 6.运动带 3.工作条件 1)使用期限10年,二班制(每年按300天计算); 2)载荷有轻微冲击; 3)运输物品,货物; 4)传动不可逆. 4.原始条件 1)工作机输入功率3.5KW; 2)工作机输入转速160r/min. 二.设计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选型和校核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技能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点掌握典型齿轮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动力计算特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查阅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等)、计算、运用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CAD制图能力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基本技能。完成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备的设计能力的训练。 三、运动参数的计算,原动机选择 一、电动机的选择 1.运动参数的计算,电动机的选择。 (1)查表可得各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如下表: 所以由上表计算出机构的总的传动效率 η总=0.992×0.99× 0.97×0.96×0.97×0.96=0.84 计算电动机功率 P =3.5/0.84=4.17(kw) 电 (2)选择电动机 a)根据电机转速、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Pd考虑到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传动比与价格等 因素,根据机械设计手册167页表12-1查得电动机型号为Y132S1-2,额定功率为 5.5KW,满载转速为2900r/min. b)分析电动机选择:同一功率的电动机通常有几种同步转速可供选用,同步转速高的 电动机,级数越少,成本越低,所以应尽量选用同步转速高的电动机. 2.传动比的分配 总传动比:i总=n电动/n筒=2900/160=18.125 i 总=i齿× i链 [ i链(2-7)<i齿(4-6)] 取i链=4.1 ; i齿=4.5 3.计算轴的转速,功率,转矩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 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v带传动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说明书 (1)

V带二级传动二级减速器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第一部分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4) 第二部分 V带设计 (6) 第三部分各齿轮的设计计算 (9) 第四部分轴的设计 (13) 第五部分校核 (19) 第六部分主要尺寸及数据 (21)

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简图如下) 原始数据: 数据编号 3 5 7 10 690 630 760 620 运输机工作转 矩T/(N.m) 0.8 0.9 0.75 0.9 运输机带速 V/(m/s) 卷筒直径D/mm 320 380 320 360 工作条件: 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振动,使用期限为10年,小批量生产,单班制工作(8小时/天)。运输速度允许误差为% 。 5

二、课程设计内容 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传动件及支承的设计计算。 3)减速器装配图及零件工作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 每个学生应完成: 1)部件装配图一张(A1)。 2)零件工作图两张(A3) 3)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8000字)。 本组设计数据: 第三组数据:运输机工作轴转矩T/(N.m) 900 。 运输机带速V/(m/s) 1.7 。 卷筒直径D/mm 300 。 已给方案:外传动机构为V带传动。 减速器为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第一部分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一、 传动方案(已给定) 1) 外传动为V 带传动。 2) 减速器为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3) 方案简图如下: 二、该方案的优缺点: 该工作机有轻微振动,由于V 带有缓冲吸振能力,采用V 带传动能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载荷变化不大,可以采用V 带这种简单的结构,并且价格便宜,标准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了成本。减速器部分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这是两级减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要求轴具有较大的刚度。高速级齿轮常布置在远离扭矩输入端的一边,以减小因弯曲变形所引起的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现象。原动机部分为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总体来讲,该传动方案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适应工作条件、工作可靠,此外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传动效率高。 计 算 与 说 明 结果 三、原动机选择(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工作机所需功率:Pw ηw =0.96 (见课设P9) min .1 4832 .014.38.0?-=?==R D V n π 传动装置总效率:ηa (见课设式2-4) η ηηηηηηηη8 7 6 5 4 3 2 1 ???????=a

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翁德伟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 100071) 摘 要:文章主要对均质装甲钢,复合装甲材料反应装甲,电磁装甲等装机防护材料及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趋势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此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装甲防护;铝合金;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电磁装甲 作者简介:翁德伟(1997-),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装甲战车在世界著名的战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18年英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装甲车,次年九月就在索姆河战役中投入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了。随着反装甲武器技术水平的提升,世界各大战役中都离不开对装甲武器装备的使用,这要要求装甲武器应不断提高其使用性能,从而在战场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但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仅通过加强均质装甲厚度是不科学的,不仅会使装甲车辆变得更加笨重,还会影响装甲车量的机动性能,因此,对装甲车辆的研究应朝着功能化、轻量化以强韧化的方向发展。 1均质装甲 均质装甲是最早出现的装甲材料,英国最先研发出 的装甲坦克也是应用这种材料,厚度仅为8mm ,只能抵挡攻击力较低的枪弹,20世纪30年代,随着坦克装甲的厚度的提升,其防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在今后几十年间,一种新型的聚能装药破甲弹的出现,是普通装甲无法抵挡的,直到今天,坦克装甲车依然离不开对均质装甲的使用,也提高其厚度。 2铝合金装甲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并能够对车 辆的自重进行合理的控制,由此研制出铝合金装甲。这也符合了对装甲车辆轻便化的要求,这也是铝合金装甲得以普遍应用的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美国路军坦克机构对铝合金材料以及装甲钢材料的防护性能展开了相应的对比工作,将变形硬化铝合金作为装甲主要材料。1962年,新型合金装甲板出现,美国也积极展开了防弹测试工作,并在原有铝合金装甲防护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研制,研制出了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7039铝合金,这种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成为当时装甲车辆中普遍使用的铝合金装甲材料。但由于二代铝合金装甲材料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美国、英国等也开展了第三代铝合金装甲的研究 工作,其防弹性能更高,也兼具前二代铝合金的防腐性能和焊接性能,可在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下使用。 我国开展铝合金装甲研制时间较晚,但研制速度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523、528、S 原183、184、185等铝合金装甲材料,综合发达国家所研制的三代铝合金装甲板基础上所研制出来的,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Al-Cu 系第三代铝合金装甲材料———2519A 铝合金装甲材料。 3复合装甲材料 现阶段,在国际上以陶瓷用作装甲防护材料主要为 氧化铝、碳化硼、氮化硅等。目前,世界各个也纷纷开展了反装甲技术的研究工作,其威力也得到明显增强,要想积极开展陶瓷性能的研究工作,具体方式如下所示:(1)用连续碳纤维增韧补强陶瓷材料;(2)梯度功能材料是一种良好的复合装甲材料,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密度较小,制造简单也有着较高的防护性能,因此在新型轻质防弹装甲中被广泛的进行应用。这些复合材料的质量与钢装甲相同,但防护能力却远高于钢装甲。纤维复合材料装甲主要使用层压工艺,在收到外来侵袭的时候回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减低其破坏程度:首先会通过纤维拉伸变形的方式将弹丸的动能进行改变,使其具有良好的纤维性能;其次如果弹丸利用剪切的方朝纤维层压板发起进攻的情况下,那么纤维板会主动地将其动能进行吸收;(3)如果纤维板受到损坏,那么熔融也会受到破坏。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应积极开展了对此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开发出一种可以在军用飞机中有着非常好应用的轻质复合型材料防弹板,面板和通过特殊的粘合剂粘结在一起,面板是一种复合型材料,使用玻璃纤维制成的,面板非常薄,仅有5.0毫米。通过多次实践得出,这种材料适用于54手枪式,冲锋枪79型,不仅成本低而且使用起来也特别方便,便于进行加工等特点。虽然飞机中也常常应用玻璃纤维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63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_课程设计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1. 工作条件 连续单向运转,载荷有轻微冲击,空载起动;使用期5年,每年300个工作日,小批量生产,单班制工作,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1-电动机;2-联轴器;3-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4-卷筒;5-运输带 题目B图带式运输机传动示意图 2. 设计数据 学号—数据编号11-1 12-2 13-3 14-4 15-5 运输带工作拉力F(kN) 3.8 4.0 4.2 4.4 5.0 运输带工作速度v(m s) 1.10 0.95 0.90 0.85 0.80 卷筒直径D(mm)380 360 340 320 300 3. 设计任务 1)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2)进行传动装置中的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绘制传动装置中减速器装配图和箱体、齿轮及轴的零件工作图。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电动机的选择 1、动力机类型选择 因为载荷有轻微冲击,单班制工作,所以选择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选择 (1)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85.096.097.099.099.02421242=???=???=滚筒齿轮轴承联总ηηηηη (2)电机所需的功率: KW Fv p p w d 4.485 .0100085.044001000=??===ηη 3、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工作转速: min /r 76.50320 85.0100060v 100060=???=?=ππD n 滚筒 因为()40~8=a i 所以()()m in /4.2030~08.40676.5040~8r n i n w a d =?=?=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和1500r/min 。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三种传动比方案,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可见第2方案比较适合,则选n=1000r/min 。 4、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2-6。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 5.5KW ;满载转速960r/min ;额定转矩 2.0;质量63kg 。

二战德国装甲车辆系谱

坦克:A: I号坦克及其变形车: PzKpfw I Ausf A,B,C,D & F Flakpanzer I Flammenwerfer auf PzKpfw I Kleiner Panzer Befehlswagen I Panzerjager I Sturmpanzer I Bison Other Conversions & Variants B.II号坦克及其变型车: PzKpfw II Ausf a,b,c,A,B,C,D/E,F,G,H,J,L & M Panzerspahwagen II Ausf L Luchs Other Conversions & Variants C.III号坦克及其变型车: PzKpfw III Ausf A,B,C,D,E,F,G,H,J,L,M & N Flammpanzer III Panzerbeobachtungswagen III Pionierpanzerwagen III Bergepanzer III Schlepper and Munitionspanzer III

Minenraumpanzer III PzKpfw III Ausf N als Schien-Kettenfahrzeug Panzerbefehlswagen III Ausf D1, E, H, J & K Tauchpanzer III Stug III Ausf A,B,C,D,F,F/8 & G Stug IV Sturminfanteriegeschütz 33 Sturmhaubitze 42 Munitionpanzer Sturmgeschütz III Ausf G SU-76i & SG-122A Sturmgeschütz III (Fl) D。35T型坦克及其变形: PzKpfw 35(t) Morser Zugmittel / Artillerie Schlepper 35(t) Panzerjager 35(t) Befehlswagen 35(t) T. A.C. A.M Skoda R-2 Turan I, II & III Zryny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