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考试复习

宗教学考试复习
宗教学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1、宗教:宗教是人们用幻想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种力量既

包括自然力量,也包括社会力量。在宗教里,这些力量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对这种力量人们往往视以崇拜的仪式来与之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关系。

2、人为宗教:人为宗教是相对原始的自然宗教而言的。它是指借助于有意识

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阶级特征的神学观念性和宗教组织严密的宗教。它具有很强的人为因素。

3、图腾:图腾是每个氏族认为自己源于某一动植物。他们把该动植物视为自

己的亲属祖先。在古代,人们禁止杀食图腾动物,同一图腾的人不准结婚。

相信图腾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认为现存的图腾动植物的兴衰象征氏族的兴衰,对图腾动物加以保护。

4、宗教基本命题:指使宗教得以存在和立足的一种理论观念。这些理论观念

基本上对各种不同的宗教所共同具有。

5、灵物:灵物是人们在行使巫术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神性观念把具有可以产

生某种神秘影响的某种特征的事物视为灵性之物。

6、巫术:根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神秘联系而运用某种神秘的手段去达到控制

对象的目的或满足人们的某种愿望的操作方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7、宗教学:以对宗教现象的研究来对宗教的性质产生发展以及与宗教有关的

问题进行理论阐明的学科,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揭示宗教的本质以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8、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

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取了古代流传下来的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巫术,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与理论支柱。以修真悟道、羽化登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宗教。

简答题:

1、恩格斯关于宗教的解释为什么可以作为宗教的定义。

A、世界上没有本质上不是“幻想的反映”的宗教含义

B、它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

C、它说明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2、从对待宗教的态度看,宗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哪几个学派?

A、神学宗教学,以唯心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社会的宗教现象,目的在于

为上帝和神明宗教和教义,信仰和虔诚的神圣性,永恒性和必要性提

供种种说明和解释

B、非神学宗教学,在研究上相对摆脱了神学宗教学家的立场,他们立足客

观的态度来研究宗教和说明宗教现象。

C、无神论宗教学,主张无神论,批判宗教,人神论。

D、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一切旧无神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无

神论的最高形式。

3、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与无神论宗教学有什么异同?

A、旧无神论学派在自然观上虽然是唯物主义的,但社会观却是唯心的,

没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来研究,因此无神论无法揭示宗教的根

源,也就不能发现宗教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

B、无神论宗教学没有同发达的科学轩昂联系,因此对有神论和宗教神学

的批判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

C、无神论宗教学在批判宗教的时候,具有不彻底性,主张对宗教进行一

定的保留,因为宗教的形式对社会有利,给人提供精神支持,对社会

有维护秩序的作用。

4、非神学宗教学在研究上,主要有哪些缺陷?

A、认为世界观上是唯心史观

B、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

C、受到宗教界势力的干扰,使他们的研究难以实事求是的进行,以至于

其研究难以做到彻底性。

5、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研究宗教时,一般分为哪四个学科?

A、基础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无神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

究宗教的基本现象。

B、历史学科:研究每一具体宗教的历史,研究不同历史时代宗教变化的

基本特征、研究重要的宗教历史事件、研究宗教意识的思想史、研究

无神论有神论斗争的历史等。

C、应用学科:主要是对纷繁复杂的宗教形态、宗教意识、宗教教派和宗

教机构的各种因素以及众多的宗教礼仪、崇拜对象等进行科学的分

类。

D、方法论学科:主要研究宗教某些方面所必须的工具和手段。

6、相对其他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有哪些明显的优越性?

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不是从宗教的本身去寻找宗教的秘密,更反对以宗

教解释历史,而是从产生宗教的世俗基础去寻找宗教的秘密,用社会

的历史条件去说服宗教

2、历史唯物主义更能揭示宗教发展的规律。

3、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历史作用作出较正确的评估。

4、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还可以为我们制定正确的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提供

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7、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主要有哪些意义?

1、通过宗教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从而担负起将人类从

宗教的愚昧状况中挽救出来的任务

2、通过宗教学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在民族地区中开展工作

3、学习宗教学可以提高我们研究宗教的能力

①通过宗教的研究,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能更科学地解释各种文化现象

②通过宗教的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宗教政策,提供理论的依据,

这对于正确地实行民族政策是极为重要的

③通过宗教的研究,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文明

④通过宗教的研究,了解世界各国宗教的历史现状,为进一步增进国际

交往,加强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8、为什么通过宗教研究可以促进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

9、我们党和国家对宗教和迷信分别采取了什么不同的政策,为什么?

10、什么时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人类本质自我异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现实世界

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

力量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宗教是在对抗阶级社会中人民的鸦片

11、宗教在反映社会现实时,为什么要被一系列中间环节弄模糊不清,这个

模糊不清的环节时怎么造成的?

宗教首先被认定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不同,其他意识在反映经济基础上比较直接,而宗教反映经济基础不是很

明显。

造成宗教与经济基础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古代人在自我异化中创造神灵造成的。

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②认识到人与自然为两物,出现了两者的对立

③一方面依赖自然,另一方面惧怕自然

④在依赖中对自然作出解释,以便认识自然

⑤不可能认识,又必须认识,而后人便当作人为基础,以人的本质加入自然

当中(人的自我异化),使自然中出现了一种人性化的状态,即神秘的自然与人性特点的结合成神的人格化,后来发展成为人格化的神

12、为什么说,宗教时颠倒了的世界观?

将创造的主体当成了被创造的对象,将被创造的对象当成了创造的主体,也就是把精神看成是第一性的,把物质看成是第二性的。

13、宗教对人民的精神麻醉作用,可以从哪三个方面看出来的?

1. 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起着论证和辩解的作用;

2. 宗教给人们以“幻想的幸福”,为人民身上的锁链装饰“幻想的花朵”;

3. 教为人们设想的一个虚幻的救世主,把人们的一切希望寄托在上帝和

神明的身上使人们盲目相信神灵是人类的唯一救星。

14、宗教主要有哪几个基本命题?

1. 神与人的关系;

2. 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3. 地狱和天国的关系;

4. 善于恶的关系

15、灵魂观念和神灵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6、什么是神性观念?请举例说明。

所谓神性观念,一般是指被崇拜的或人和物的某种神秘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超人间、超自然的属性,这种属性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但都发挥着实体的作用。

17、宗教信仰主要有哪几个基本特征?

1. 宗教是对于人格化的神和代表他们的偶像的盲目信仰;

2. 宗教以信仰的名义,把人们引入追求虚无的彼岸世界和来世的永恒幸福

的幻觉之中,要求放弃和不要追求现实的世俗幸福;

3. 对于人格化的神和代表神的偶像有着一系列的宗教仪式;

4. 有固定的宗教职业者

18、宗教与迷信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

1.)从根源上看,宗教与封建迷信都渊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错

误看法;

2.)从思想的本质看,宗教和封建迷信都崇拜超自然的力量,只是形式上有

高低之分、精粗之别,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3.)两者都反对用实践经验,要人盲目崇拜;

4.)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看,宗教和封建迷信都起来消极作用,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不同点:

1.)从社会作用来看,

①宗教已经形成宗教组织的人都信仰,而封建迷信则是没有形成组织的

人的信仰,宗教是高级信仰,封建迷信是原始信仰;

②宗教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而封建迷信没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2.)从组织形式看,

宗教有完整体系的宗教教义,宗教哲学,有不同严密程度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并制定宗教的宗教制度,宗教仪式。开办各种形式的教会学习,遵守教规、培养接班人。而封建迷信没有。

19、宗教目前主要有哪几种分类法,我们讲课时,主要取哪一种分类法?

分类法:地域分类法、人种——语言分类法、哲学分类法、形态分类法

主要采取形态分类法。

20、请就“恐惧创造神”发表自己的意见。

21、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时什么?它具体是怎么产生的?

目前,宗教理论教科书普遍认为原始宗教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界沉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22、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不足

2.、对自然认识不足

3.、人类对自然的精神活动和机体活动的关系认识不足

4.、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生与死的区别

23、自然宗教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大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偶像崇拜

24、图腾崇拜的内涵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

25、图腾崇拜对我们后来的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26、被人们视为灵物的物体主要有哪三种类型?

纯属自然物、人的加工物、与神有关的灵魂

27、自然宗教主要有哪些基本特征?

1、自然崇拜占有突出的地位

2、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是人们崇拜自然的基础

3、自然宗教的多神性和宗教崇拜的多样性

4、灵魂世界的初步形成

5、原始宗教信仰的目的直接为着现实生活

28、为什恶魔说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时人们崇拜自然的基础,请举例说明.

29、自然宗教之所以形成多神,主要是由哪两个原因造成的?

造成多神的原因:

1. 在原始时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

2. 人们的思维能力不发达

30、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的巨大反差在哪里?

自然宗教的神灵崇拜实际上是以物质追求为核心的一种精神追求。正因

如此,使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人为宗教通过实追

求虚,自然宗教通过虚追求实;人为宗教对神灵是无条件服从,而自然

宗教对神灵讨价还价。

31、请根据人为宗教形成的过程,简述一下社会统一与宗教统一的关系。

32、在宗教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早期的宗教信仰是取代的关系,而后期的

宗教信仰时融合的关系?

33、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在社会统一中为什么没有被取消。

34、人为宗教的形成,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

1、由多神向以神发展

人为宗教强化对开始,以法定方式确定一神为固神,以理论化的方式提

高神的地位,请大师来主持。是神学宗教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2、宗教僧侣集团的出现

他们是推行和发展的主体,他们最早出现。

3、与人类思维发展有关

在神学宗教形成的过程中,各方面都要有思维的参与,将宗教观念理论化(这是人类思维参与最突出的地方)

35、专司宗教活动的祭司和巫师的出现,对神学宗教的形成有哪三个方面的

作用?

1、对神学宗教理论的建立起来极其重要的作用

原始时期的祭司和巫师是属于兼职性的,所以他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从

事宗教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当他们成为专职人员后,他们就专门从事宗

教理论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宗教理论。

2、他们对于宗教活动的组织化和规范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职业的宗教人员的出现已直接成为统治阶级执行政治统治的有力工具

他们得到了政治上的扶持,很容易是某一个宗教成为统治的工具,他们

的出现使宗教出现了许多人为因素

36、神学宗教主要有哪些基本特征?

A、具有社会的阶级性

表现在不同的阶级都在利用宗教为自己服务。当剥削阶级建立政权后,

使人们在信仰神的同时,也承认他们的权利,而宗教为了自己的生存和

发展,转而依附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农民)利用宗教来反

对、反抗统治阶级的统治

B、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

自然宗教着重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神学宗教着重表现了对社会力

量的崇拜,(生存力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向神的祈求来惩恶扶善;另一

方面,通过上帝拯救受苦难的人们。

C 、神学的理论化和仪式的规范化

以理论的方式来表达神学的观念,把自然(发)的观念发展成为自觉的

宗教观念的重要一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有独立的宗教僧侣集团

E、神的一体化

37、人们由对自然力的崇拜转向对社会力量的崇拜,主要由哪两个因素促成

的?

38、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信奉黄老道,都信奉阴阳五行。

不同点:A、采用的经典不同,各有侧重。其中五斗米道采用《道德经》

和《老子想尔注》,而太平道采用《太平经》

B、这两种宗教受到了社会的不同对待(由于政治主张不同)

五斗米道主张互助互济,初期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本身

没有向政治靠拢,但被统治者利用,与封建统治

发生关系,不仅在民间流传,还在上层社会流行。

众多思想参杂起来,丰富和充实了宗教的内容和

教义,主要是一些忠君伦理,打上了封建阶级的

烙印,并不断发展壮大。

太平道一开始就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以宗

教的形式发动起义,因此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镇

压,所以后来消失了。

39、道教宗教的核心是什么?

答:神仙信仰,追求长生久世的信仰。

与其它宗教不同,其它宗教轻视现实的人生,而追求死后的“天堂”,但

是道教以贵生乐,成仙得道为其信仰的目的,既重视今生,也重视来世,既宣言出世思想,也注重入世。

40、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答:道教信徒为了实现长生久世,与自然共长久,过一种不受限制与约束的神仙生活,他们努力去探索大自然与人生的奥妙,寻求长生久世的路径。

为求找到成仙的方法,他们不仅建立了家教理论和崇拜仪式,同时还积极

地研究天文,地理矿石生物以及人体本省。并且还在天文历法,医药卫生,还有化学冶金做了许多的实验,创立了一套帮助人们成仙得道的方法与道术。

41、佛教中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区别在哪里?

A、小乘佛教力主恪守戒律,严格遵守原始的教义;大乘佛教反其道而行,

且大乘佛教所持很多见解都背离了乔达摩·悉达多的教说

B、小乘佛教不信仰多神或一神,没有神的信仰,这是广大人民所不能接

受的,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神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神的信仰就不

叫宗教,而大乘佛教迎合了这种需要,它将教主乔达摩·悉达多变成

神,同时还创造了很多神。

C、小乘佛教认为真正的涅盘者只限于教僧众,其他人是进不了的;大乘

佛教则认为涅盘不限于僧众,还有俗家人,他们只要真心信仰,同样

可以证得涅盘

D、大乘佛教给涅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而小乘佛教却没有着重解释

E、大乘佛教在创造天堂说的同时,又创造了地狱,通过对天堂地狱的设

置达到了震慑人们劝告人们行善的作用

42、佛教时在什么时间传入我国的,为什么?

答、佛教在大约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

原因:汉武帝开辟了西域的通道,从西域直通国外,通过这条通道,使西域各国与中国内镜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这种往

来为佛教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初传入我国的是小乘佛教,

但它并没有站稳脚根。在公元四世纪被大乘佛教所取代,且

在公元四世纪,佛教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还传到朝鲜、日

本等地。

43、基督教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答:原罪观,以及这一观念的另一个侧面——救赎观

原罪观将人类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归因于所有原罪,此说使民众的注意

力脱离与社会邪恶的斗争,其结果导致以期待原罪的解脱取代为切身

利益而进行斗争。

44、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有哪些?

A、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三位一体指“圣文、圣

子、圣灵”

B、信仰耶稣是救世主基督

C、信仰“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圣灵,即上帝的圣灵

D、相信教会是由基督所建立,凡是加入教会的都具有圣洁性、普世性

E、相信人为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

45、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有哪些?

A、信仰真主,相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济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神

B、信仰使者,使者的使命是传导真主的命令

C、信经典,最值得信赖、真实的只有《古兰经》,它是最后的启示,是

信徒们一切思想活动和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被看做真主在世间的象

D、信仰天使

E、相信末日的存在

46、构成佛教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A、四圣谛(真理)苦、集、灭、道

B、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C、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

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47、按说宗教信仰是愚昧无知有关,但为什么在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宗教?

A、物质的极大丰富,但精神文明不一定发达,在物质下潜伏着一种愚昧

的情景

B、外来的宗教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很大,多数是移民国家,而大多移民都

有信仰,形成一种心里定势。

C、愚昧无知是宗教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的客观因素就

是它的社会根源,发达国家盲目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任何人不敢保

证自己的命运,这就给自己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人们要拜托这

种压力,就将其极托给神灵。

D、发达国家的思想和行为与生活方式都是非常自由的。

48、对宗教来说,天国和地域的设立有哪些作用。

49、三大宗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的原因和特点?

A、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B、具有较高的信仰素质

C、具有较高的神学理论素质

D、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E、具有较高的组织素质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内部资料,涵盖电大期末考试试卷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A.怀特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A.《行政学导论》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融合型是(D)。D.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D)。D.法约尔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D.泰勒 部外制是(A)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面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A.美 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D.美 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C.欧文 从20世纪(A)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70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B.官僚制组织理论 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B.德国 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追究刑事责任。B.检察机关 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B)调查处理。B.行政监察机关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B)给予处分。B.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给予政纪处分。C.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给予党纪处分。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D)的行政区。D.特殊型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D)。D.威尔逊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C.半总统制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C)。C.社会监督 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A)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30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D)。D.公共性 公共行政环境的(D)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D.特殊性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D.平行 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B),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B.行政职位 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A.中央预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 D.委任制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B)。B.领导决策系统

美学期末考试资料

导论 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第一节审美现象 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 我们能够获得审美经验的途径有: 1、自然 2、社会生活(即与社会他人的交往关系) 3、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觉性。 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产生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三、审美现象的构成 明确“关系在先”的原则 审美现象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审美主客体的构成层次: 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 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 所谓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举例说明中西古代的审美观点。 不同时代之所以有不同风格、不同感知的形式的艺术,由于不同时代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要求又是跟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性通过艺术形式层诉诸感知,构造着某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本体,同时反过来说,这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情感本体也就凝冻地呈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感知层中,又不断流传下来,不断影响着、决定着人们的心理和感知。这就构成了艺术形式层的传统。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Ps: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美学。 美学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

厦门大学《宗教学》试题

宗教学试题(2014.6) 一、选择题(1题,共10分)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个方针在(E)正式写入党章总纲。 E.2007年党的十七大 F.2002年党的十六大 二、填空题(5小题,各8分,共40分) 1.《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3.《太上感应篇》: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4.《文昌帝君阴骘文》:(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5.《文昌帝君阴骘文》:(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翻译题(1题,共10分)翻译以下文字成白话文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有”“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相互矛盾而促成,“长”“短”相互比较才能体现,“高”“下”相互对照才有分别,“音”“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后”彼此排列才有序。因此有智慧的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无为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四、论述题(1题,共20分) 根据你对宗教的理解,试对宗教定义作出界定,然后描述你观察到的一种或多种宗教现象,并进行分析,字数在600字以上。 1

2015《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最新版

?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 新
姓名:maker 班级:1 班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的伦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1.0 分
?
A、
边沁
?
B、
阿奎那
?
C、
斯宾诺莎
?
D、
马基雅维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以下对欲望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
A、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
B、
有欲望就有幸福
?
C、
欲望都是积极的
?
D、
欲望给人带来痛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1.0 分
?
A、
创造新时代
?
B、
解放人们的思想
?
C、
构建一个社会秩序
?
D、
解释一个现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荷马史诗包括几部?

1.0 分
?
A、
5.0
?
B、
4.0
?
C、
3.0
?
D、
2.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美的理念是永恒的”这一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1.0 分
?
A、
苏格拉底
?
B、
柏拉图
?
C、
黑格尔
?
D、
康德

宗教学概论笔记整理

宗教学概论 方尔加 2011年8月30日 一.宗教的表现形式(现象) (1)亚洲 中东:伊斯兰教(什叶派、逊尼派)、基督教、犹太教(不同宗教,不同教派)车臣地区、高加索地区 印巴地区 中国新疆、西藏地区 印尼、菲律宾 东南亚 泰国(北部和南部) (2)非洲 尼日尼亚(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喀麦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苏丹(伊斯兰教、基督教、非洲原始宗教) 索马里 (3)欧洲 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法国、挪威、英国与北爱尔兰(亚。当斯) 总的来说,宗教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原因、利益的分配。 参考资料:《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17期《出身名校的佛门弟子》《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6期《当代中国宗教信仰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32期 我国宗教原则:自办、自养、独立自主 二.宗教学 (1)宗教学与宗教观 原始社会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但没有哲学。 宗教学与宗教观的关系类比哲学与常人的世界观 (2)“宗教学”的概念的产生 产生的前提是承认各种宗教 首先提出“宗教学”概念的是麦克斯。缪勒(英国籍德国人)论文集《宗教学概论》,标志着西方开始承认其他宗教。刚开始的研究是比较性的研究,比较历史比较功能。 比较的方法:信仰主义(信仰者的方法)、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形而上强调

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即价值中立(没有绝对的中立只有相对的) (3)什么叫宗教学 揭示宗教本质的、从历史中揭示宗教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学问。(4)宗教学研究的对象 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最低限度的要素;决定宗教性质的要素;决定其他非基本要素;所有宗教所共有的) 宗教发展的历史 宗教的社会功能即对以下的影响:一是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与政治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而政治则包括制度与机构。二是经济基础。 宗教哲学(何谓观?即大角度、根本性的角度) (5)宗教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的方法) 不能用精神来解释精神 到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 要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研究宗教 最终把人神关系、神神关系还原成人人关系。

宗教学复习重点

宗教基本内容:1具体分析宗教作为社会文化形式的基本内容或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2宗教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3宗教史4宗教哲学 四要素:内在要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情感或体验)外在要素:(行为或活动、组织或制度) 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基本内涵:1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矛盾:是上层的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采取了人类自我异化的反映方式2从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的关系看: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观3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讲:一般来说,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A 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作用B给人以幻想的幸福,要求人们自觉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C虚空的救世主,使人盲目相信人生而有罪。 基本命题:1神与人的关系问题。A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B人格化的神实际上是人性的神格化。2灵魂与肉体3天堂和地域(鼓励人们逃避一切现实的斗争,压迫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地狱的设立,整治作用,启示人们去善存恶,不要做坏事,具有某种道德上的约束意义。4善与恶(贯穿宗教内容的一根红线)一切宗教都是围绕着善恶的伦理观念而展开和延伸的。 文化形式:1宗教的四要素及其总和构成的宗教整体都是人类的创造,是人性的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A人类创造神和神生物的宗教异化过程,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B随着人性的升华和发展,它异化而出的神性也将随之升华和发展,神性观宗教情感将会日益强化。C人性的宗教化和神圣化的发展构成了宗教信仰者各种宗教行为的内在动力。没有信仰者对神灵及其神性的情感和感受就没有相应的宗教崇拜行为,也就不会有宗教性文化的创造。 宗教道德作用:积极:1道德导向功能(宗教所提供的超验世界的认识安抚了人类的无助,为人类的人生提供了解释,并对生命体赋予永恒的意义)引导信徒修养的导向作用2精神调适功能3价值认同功能4和谐5稳定功能消极:1具有一定的反科学性2对社会发展的消解3群体交往的非认同取向正确认识:1宗教道德的社会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宗教道德借助的是虚无缥缈的神的力量,道德基础并不稳定3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 宗教与道德:1区别A从存在维度看二者的区别,这里的道德指调解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及其内化意识,而宗教则不是要与人发生一般的现实关系,而是要与每个人神圣者发生特殊的超越光环。B从与求生活动的距离看二者的区别:这里求生活动指人为单纯的生活而展开的活动,道德是应求生活活动需要而产生的并服务于人求生活动的,其功能在于使求利分化的活动固定化,合理化,而宗教则不同,的功能在祈福而多在为人生提供某种安生立命的终极依傍,作为此种东西宗教的意义不是助人求生存,而是求生存的意义。C从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看二者的区别:宗教高而道德低,这就是它们对人生发挥的作用而言,然就对社会发挥作用而言,则宗教窄而道德宽D从表现形式看二者的区别:道德规范具有相似性,而宗教信仰具有较大差异性。2二者的同一:A有二元对峙的价值坐标,宗教:(天堂—地狱、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复习 一.名词解释(4个) 1.麦克斯·缪勒 英国语言学家,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将比较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中,创立了比较宗教学。他的众多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宗教学导论》。该书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一概念,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西方宗教学的奠基性著作。 2.氏族宗教 最原始的宗教形态,根本特征在于氏族性。(从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看)氏族宗教以祖先崇拜为其根本形式和中心内容。(从宗教组织同社会组织的关系看)氏族宗教的特征在于它之同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的合一。它有绝对的“集体性”或“无个体性”。绝对排他性。 3.民族宗教 一定民族成员共同信仰的宗教,是随着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中由氏族宗教发展而来,具有民族性、国家化、此世性的特点,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教义体系和初步的神学思想。 4.世界宗教 世界性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世界宗教是迄今为止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史时从民族宗教发展而成的。它突破了之前宗教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具有世界性影响。其信仰对象具有超验性和普世性,宗教具有个体性和相对独立性。 5.自然宗教 宗教的原始形式,是以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为崇拜对象的宗教。人们所崇拜的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或自然力本身,是人们在感性的实践活动中所直接感知到或感受到的自然物或自然力。主要表现为“大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6.多神教 同时信仰和崇拜许多神的宗教。从逻辑上讲,多神教是由自然宗教一步步发展,人们创造的神明越来越多所导致的。历史上讲,原始人类“地域局限”逐渐突破,生存、生存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因此产生不同地域神灵并存的局面。 7.一神教 认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并对其崇拜的宗教。这个唯一神创造了世界和宇宙万物,他既不生育,也不被生,创造万物而又超绝万物之上。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8.宗教观念 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态,包括宗教神话和宗教理论。宗教观念是宗教信仰的解释体系,是宗教信仰的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 9.宗教戒律 是对宗教行为的否定性规定,是宗教禁忌的规范化和条文化,是宗教行为的理论纲要。 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戒律。 二.简答 1.简述宗教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和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形成是宗教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从进化论来看:首先,生物进化论将自然界视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为近代进化观、进步观和发展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其次,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思维方式

尔雅《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

2016尔雅《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关于阿奎那说法不正确的是(分) 分 A、 他是中世纪神学家 B、 他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C、 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D、 他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形式逻辑的基本要素(分) 分 A、 概念 B、 命题 C、 判断 D、 推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荷马史诗包括几部(分) 分 A、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对幸福的定义正确的是(分) 分 A、 幸福就是一种快乐。 B、 幸福就是没有痛苦。 C、 幸福就是对欲望的满足。 D、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分)分 A、 自由 B、 平等 C、 宽容 D、 博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以下关于梁启超的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梁启超为促进中国的医学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B、梁启超以严厉的态度谴责了医生的误诊 C、 梁启超曾撰写北大的校训 D、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开拓者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哪位伟人为了找寻真理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分)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分) 分 A、 阿那克西曼德 B、 泰勒斯 C、 赫拉克利特 D、 阿那克西美尼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被雇佣者的幸福决定了雇佣者的需求 B、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人通常扮演着一种工具的角色 C、 才华能够给人带来一切认同 D、 主体性的思考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伟大的艺术表达的往往是(分) 分 A、 心灵的向往贝克莱 B、德谟克利特 C、黑格尔 D、萨特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以下不属于萨特的思想导师的是(分) 分 A、 尼采超人哲学 B、 胡塞尔精神现象学 C、 海德格尔哲学 D、 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 “知识即美德”是由谁提出的(分) 分 A、 苏格拉底

宗教学概论试题

《宗教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讨论宗教起源的第一人是______________。他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探讨宗教起源时所运用的“幼儿-野蛮人类比法”不仅受到了穆勒的挑战,也受到了弗雷泽所倡导的“_______________”(一个首先由马雷特所提出的术语)的挑战。 2.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宗教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存在于原始人类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之中;神的观念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力”加以“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宗教进步观和宗教发展观在宗教研究中的支派地位是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问世之后才得以逐步确立的。 4.整个宗教的历史发展从一方面看,是一个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则又是一个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5.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基本定型的《______________》和在拉比犹太教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__》。前者共有24卷,它们构成了基督宗教的《圣经》中的《______________》部分。 6.基督论是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传统的基督教神学通常将前者称为狭义的基督论,并且运用希腊哲学中的“_______________”概念来解释基督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而将后者称为_______________;但是现代神学家大都不同意这种划分。 7.《古兰经》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5项宗教义务(伊巴达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五功”。8.作为宗教意识的核心要素的宗教信仰主要具有两个特殊规定性或根本规定性,它们是对_______________的信仰和对_______________的信仰。 9.宗教学的创始人穆勒在《______________》一书中曾经讨论过“界定宗教之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在认识宗教的“特殊本质”时,需要借助“语源学解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明确地昭示了宗教的最隐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而且暗示了后者的“______________”特征以及该特征的成因,即“_______________”。 10.宗教多元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探讨宗教起源的“阿里阿德涅之线”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A 爱德华·泰勒提出的前万物有灵论。 B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人创造了宗教”。 C 现代宗教考古学所提供的研究线索。 D 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借鉴。 2.佛教徒所说的“三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A 经、律、论 B 佛、法、僧 C 禅杖、袈裟、钵 D 阿难陀、摩柯迦叶和大梵天王 3.宗教排他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 A 麦克斯·穆勒 B 卡尔·拉内 C 约翰·希克

选修课作业期末考试――道悟《老子》

道悟《老子》 ——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比较(一)前言 《老子》在后世远播西方,为西方人所迷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他们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并将《老子》与《圣经》相比较。 那么《老子》及老子的道和《圣经》及其歌颂思想,究竟有什么异同点,让古今中外哲人,尤其是西方神哲学研究人员,对这两本不同文化背景及时代背景下产生出的本应不同的理论体系相互比较吸取、共题并论,给予高度统一的赞叹和歌颂,并一同为后世传扬。本文就“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比较”为题,通过比较老子的道与西方神哲学来探讨《老子》、《圣经》及其一系列理论体系的异同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副标题中的“法自然”不仅指明《老子》学说中的一项重要思想,同时也作为借体借代了《老子》及其道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同样西方的“自然法”也代表了整个西方神哲学的理论体系。 (二)老子的道 “道”被学者称为无极,“一”被称为“太极”,道生一,是宇宙变化的程序,是由无极而生太极,无极是无形无象的,太极是一个大混沌,由混沌的变动中产生了阴阳二气或二体,然经由阴阳的配合,产生了第三者物体。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物体在阴阳相配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利用中产生了宇宙万物。追根逐源,宇宙万物皆是由道而来。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 道是生天地而存有,不生不长,不死不灭,独立永存而不改变。道又可周行天下,不会停止;道可贯通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限制;宇宙万物是因著道而生存,故道可被称为天下的母亲,诸事万物的根由;此“道”没有名,人也不知其名,若勉强称谓之,只可名为“道”,只有以消极性的“无”来称谓之,此“无”非空虚而是“有”,乃宇宙万物之原始根源,实乃无上之“无”。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三)西方哲学家的意见 老子的《道德经》最早由西方的传教士译成拉丁文,然后有法文、英文、西班牙文等数种不同的版本,足见西方学者对老子学说的重视与兴趣,如节选语句注解如下:“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廿一章) 西洋哲学家也有相似的诠释,所言如下: ①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的本体实在不容易讲明白,因为道是一个无象的宇宙根源,恍惚不清,但道的存有是确实无疑的,所以老子才说“道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此“象”乃指出道的存在性。 就宇宙论哲学言,一事物之存有,有两种基本要素,一是物质要素(Materia),一是形式要素(Forma);形式的象是决定物质者,物质材料是被决定者,二者相合才是一具体的实有物。但最高的实有则不然,如宗教学言的最高之神其存在是存有与本质合一(Existentia et Esentia) ,没有象形与质的区分,老子所言之道便是宗教所言的最上神,其存有亦无质与形(象)之分,而是一个高超的实有物。 ②洸兮惚兮,其中有物:道虽然是洸惚不清,但其存有确实是一个高超之物,因为道有其存有之本质要素(Essentia),否则,空虚之道不可能生出万物。道之为物,与一般事物不同,已如上述,一般宇宙万物是质与形(象)的结合,道是本质

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选 择题题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电大专科行政选择题题库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度属于A.考任制 6.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D.英国7.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追踪方案 8.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 )最早提出的。C.毕达哥拉斯 9.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税法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A.德鲁克 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着作是() D《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A棱柱型 3.政府为公共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D非赢利性 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国的地方政府C德国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D委任制 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A英 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A.积极方案 8.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C.横向沟通 9.《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B.2003年1月1日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C.德鲁克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D.《行政之研究》 2.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 B.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上。D.非赢利性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 )的行政区。C.特殊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