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经济法第二次在线作业—经济法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行政法规的制定部门是( D )。
A.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国务院直属机构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规章的是(D)。
A.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本题考核规章的制定机关。规章包括由国务院部委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国务院部门规章,以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选项D属于部门规章的范围。

3.引起某一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数个法律事实的总和,称为( D )。
A.法律依据
B.法律后果
C.法律事实
D.事实构成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事实构成的概念。一般而言,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只需一个法律事实出现即可成立,但有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则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同时具备。引起某一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数个法律事实的总和,称为事实构成。

4.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 C )。
A.经营管理行为
B.偷税行为
C.洪水
D.公司股票上市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事件的范围。ABD选项均为行为, C选项属于绝对事件范围。

5.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这个体现的仲裁原则是( D )。
A.独立性原则
B.自愿原则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
D.一裁终局原则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的基本规定。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这体现的是仲裁的一裁终局原则。另外注意,两审终审制是诉讼的审判制度。

6.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是( D )。
A.某公司不服税务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
B.某公司不服工商局对其作出的吊

销营业执照决定
C.某公司不服公安局
对其作出的查封财产决定
D.某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服单位对其作出的记过处分决定
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根据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而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7.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是( A )。
A.经济法律规范
B.经济法律主体
C.经济法律事实
D.经济法律行为
7、【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经济法律规范是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

8.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D )。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民事行为
B.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A
8、【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9.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解决。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的是( D )。
A.个体工商户甲某与工商局吊销其营业执照的纠纷
B.甲、乙一对夫妇间的收养子女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继承遗产纠纷
D.甲企业与银行间的借款合同纠纷
9、【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仲裁法》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由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争议、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10.在仲裁中,当事人如果采取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必须首先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组织不予受理。这体现仲裁的原则是(A )。
A.自愿原则
B.一裁终局
C.两审终审制
D.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
10、【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的基本原则。根据自愿原则,在仲裁中,当事人如果采取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必须首先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组织不予受理。

11.甲与乙就货物买卖合同另外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在履行货物买卖合同中发生了争议,但

在准备申请仲裁时,甲和乙对仲裁协议的效力均存在异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由于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因此当事人对仲裁协议不允许出现异议
B.双方只能就该仲裁协议的效力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C.双方只能就该仲裁协议的效力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D.一方就该仲裁协议的效力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1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存在异议的处理。根据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首次开庭前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12.2005年6月20日,张某到某商店买衣服,该商店故意隐瞒实情,将一件有隐蔽质量问题的衣服卖给了张某,张某仔细检查后但未发现此瑕疵。7月1日,张某穿着该衣服上班,单位同事发现该衣服存在质量问题。于是张某8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了该商店。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C )。
A.该商店的行为属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行为
B.诉讼时效期间自2005年7月1日开始计算
C.如果超过了2025年7月1日,那么张某的权利不会得到人民法院的保护
D.张某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规定。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本题中,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7月1日开始计算,根据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张某的权利侵害之日为2005年6月20日,因此保护时效为2005年6月20日—2025年6月20日。

13.2004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房屋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C)。
A.自2004年5月5日至2006年5月5日
B.自2004年5月5日至2005年5月25日
C.自2004年5月5日至2005年5月5日
D.自2004年5月5日至2024年5月5日
1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拒付租金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04年5月5日-2005年5月5日)


(重复了)14.2005年6月20日,张某到某商店买衣服,该商店故意隐瞒实情,将一件有隐蔽质量问题的衣服卖给了张某,张某仔细检查后但未发现此瑕疵。7月1日,张某穿着该衣服上班,单位同事发现

该衣服存在质量问题。于是张某8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了该商店。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C )。
A.该商店的行为属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行为
B.诉讼时效期间自2005年7月1日开始计算
C.如果超过了2025年7月1日,那么张某的权利不会得到人民法院的保护
D.张某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5.2005年5月5日,甲拒绝归还乙的借款,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06年10月15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5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C )。
A.2005年5月5日-2006年5月20日
B.2005年5月5日-2006年5月25日
C.2005年5月5日-2007年5月10日
D.2005年5月5日-2007年5月15日
1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诉讼时效中止的计算。拒绝归还贷款的,适用于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即2005年5月5日~2007年5月5日);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即2006年11月5日~2007年5月5日)发生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出差遇险等),则可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该题是在2006年10月15日发生不可抗力,无法请求25天,在2006年11月5日时不可抗力未消除,需要顺延5天,所以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2005年5月5日-2007年5月10日。

16.陈女士于2004年12月26日在商场购物乘电梯时不幸被电梯挤伤,要求该商场予以赔偿。法院判决商场应赔偿陈女士的损失0.6万元,并规定必须于2005年6月20日之前赔偿到位。商场未执行判决,则陈女士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是( C )。
A.2004年12月26日~2024年12月26日
B.2005年6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
C.2005年6月20日~2006年6月20日
D.2005年6月20日~2007年6月20日
16、【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申请执行的期间。根据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本题的期限从2005年6月20日开始计算,适用于1年的期限,所以截止到2006年6月20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AC )。
A.经济管理行为
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
D.战争
1、【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经济管理行为和智力成果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而自然灾害和战争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并不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范围的是( AB )。
A.地震
B

.战争
C.签订协议
D.发行公司债券
2、【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事件包括绝对事件(自然现象)和相对事件(社会现象),选项A属于绝对事件,选项B属
于相对事件,选项CD属于行为。

3.以下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B )。
A.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B.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则该行为视同有效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C.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自被撤销之日起无效
D.如果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6个月,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特征。C项正确的表述应为“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开始时无效”;D项中的6个月应为1年。

4.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CD )。
A.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C.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4、【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无效民事行为的范围。选项B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5.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责任的种类有( AB )。
A.停止侵害
B.返还财产
C.责令停产
D.没收违法所得
5、【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民事责任的问题。责令停产和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责任的范围。

6.代理关系包括( ABC )。
A.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权关系
B.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
C.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
D.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
6、【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代理关系包括三种关系:一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权关系;二是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三是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

7.以下属于代理权滥用的情形包括(ACD )。
A.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
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C.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D.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7、【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代理权滥用的情形。常见的代理权滥用有:一是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二是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三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权滥用是有代理权而非法使用,B项

属于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

8.下列各项纠纷中,不适用《仲裁法》的是( ABD )。
A.张某与李某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纠纷
B.赵某与王某因财产继承而发生纠纷
C.
某运输公司与保险公司因保险标的的理赔而发生纠纷
D.某农民与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8、【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仲裁法》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由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争议、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9.关于仲裁协议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
A.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B.仲裁协议中为当事人设定的一定义务,不能任意更改、终止或撤销
C.在当事人双方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D.对于仲裁组织来说,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
9、【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仲裁协议效力的问题。仲裁协议具有以下效力:(1)仲裁协议中为当事人设定的一定义务,不能任意更改、终止或撤销;(2)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诉讼权的行使产生一定的限制,在当事人双方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不能向法院起诉;(3)对于仲裁组织来说,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4)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D。

10.下列有关行政复议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BC )。
A.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全部作为申请人,参加行政复议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C.除特别情况外,当事人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D.行政复议申请,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10、【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根据规定,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行政复议申请人,而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行政复议申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11.某企业因与银行发生票据支付纠纷而提起诉讼,该企业在起诉银行时可以选择的人民法院有( BC )。
A.原告住

所地人民法院
B.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票据出票地人民法院
11、【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法院的管辖权。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2.甲地A公
司和乙地B公司在丙地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B公司在丁地向A公司交货。后B公司未能按约履行合同,A公司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规定,该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D )。
A.甲地人民法院
B.乙地人民法院
C.丙地人民法院
D.丁地人民法院
12、【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情形。根据规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题应由乙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丁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13.根据规定,下列各项中,适用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是( ABC )。
A.某公民在某商场购买一台热水器,因热水器发生爆炸致其头部受伤而住院治疗7日,共花费医疗费用15000元,索赔未果,从而引起纠纷
B.某公民从某商店购买一台电饭煲,使用时发现无法正常使用,但该商店出售时并未声明该电饭煲有质量,从而发生纠纷
C.2002年12月8日某公司将其一处闲置厂房改造后出租给某职业学校作为学生公寓,双方约定:年租金为15万元,期限为3年(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止),付款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10日的期间内。学校2003年1月5日如约支付15万元,但2004年的租金直至2004年3月1日仍未支付,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D.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一借款合同,该合同约定:乙向甲提供50万元贷款,年利率5%,借期1年。期满后甲未能按约归还本息,乙诉至法院
13、【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4.根据规定,下列各项中,适用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事项是( ABCD )。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14、【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其期间为1年。

15.根据规定,下列

各项中,适用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的事项是(AC )。
A.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技术进出口合同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15、【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
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适用4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16.张律师在谈论下列有关诉讼程序的问题时,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B.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C.再审程序中,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D.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只要一方当事人为公民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1年
16、【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审判程序的规定。以上的说法均正确,对于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民族自治地方有关调整经济关系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 √ )
1、【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属于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2.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 √ )
2、【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渊源中规章的内容。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3.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加工承揽合同,由甲为乙加工一批化妆品,由此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甲方提供的加工化妆品的劳务。( √ )
3、【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加工承揽合同而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甲方加工的化妆品,而是甲方的加工劳务。


4.专利权既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
4、【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规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权利也可能成为经济法类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3大类,其

中智力成果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专用技术等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


5.只有合法行为可以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 )
5、【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行为的含义,按行为的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者都可以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6.停止侵害
;排除防碍;赔偿损失;修理、重作、更换;恢复名誉都是属于民事责任的范围。( √ )
6、【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民事责任的范围。以上责任方式均属于民事责任。


7.甲企业授权代理人A购买设备,授权价格为100万元以下,同时,乙企业也授权代理人A为其销售同样的设备,授权价格为高于50万,于是代理人A分别代表甲和乙签订了买卖设备的合同。A的行为属于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 )
7、【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滥用代理权的情形。根据规定,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的行为属于滥用代理权的行为,该题所述的情况属于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8.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给予其员工撤职处分决定不服的,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 )。
8、【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不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9.两企业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同时也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后来因为该合同违反法律而被宣告无效。既然合同无效了,那么合同中的仲裁协议也因此无效。( × )
9、【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的相关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仍然是有效的,因此此题是错误的。


10.甲、乙两公司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在该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后,甲公司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诉讼。乙公司在法院首次开庭前向法院提交了仲裁协议。此时,法院应该与仲裁委员会协商案件管辖权后决定是否继续审理。( × )
10、【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仲裁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起诉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