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2007年8月16日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根据省、州、县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快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规管理,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绩效分配制,优化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提交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于2007年9月1日起实行。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

贯彻《弥勒县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弥教发[2005]32号文《弥勒县2005年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办法》精神(弥办发[2005]44号文件),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统领教育综合改革。以提高广大教职工看待问题的政治道德水平为支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师二级聘任制为基本思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打造西民中精神,力图通过广大教职员工人为的极大努力,来缩短学校发展的周期。

2、目标: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实施二级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分配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使用人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科学化、规化、法制化。争取实现“两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成效,四年五年出品牌”的奋斗目标。

3、基本原则: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优质优酬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效率优先的原则;以学校部消化为主,教育局适当调节,妥善安置未聘用人员的原则。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建立和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和绩效分配制,是教育战线用人制度的不断深刻变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要在县教育局和学校党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根据弥教发[2005]32号文件《弥勒县2005

年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办法》精神,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和考核评价工作,确保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贤(校长)

副组长:学诗(党总部书记)凤彪(校长助理)

华友(副校长)凤(副校长)王家声(副校长)组员:周树林(教务主任)绍林(政教主任)学华(工会主席)高永清(教科室主任)兴荣(级部主任)建学(级部副主任)

童锐明(级部主任)王家喜(级部主任)碧成(级部副主任)

毕天才(总支委员)毕金良(总支委员)石光云(总支委员)

雷鸣(团委书记)吕绍昌(办公室主任)邹云水(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权利机构,要加强对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教职工明确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发展和提高。教育教职工要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质量。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纪律性,既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事,又要实事地解决我校的实际问题。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并及时向县教育局领导报告。考核小组负责教职工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和学生、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考核。

三、学校基本情况

2002年8月,西山民族中学沐浴着党的雨露,从山区搬迁至弥勒城西郊风景秀丽的咸和山下办学。由于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现占地面积达138亩,建盖起了可容纳50个班的教学楼,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实验室、语音室、校史列室、报告厅为一体的综合大楼,二幢配有卫生间的学生公寓,一幢学生餐厅,三幢教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达35000多平方米。近年来,面对严峻的教育竞争形式,学校重新定位:“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努力把西山民族中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提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成效,四年五年出品牌”的实现目标步骤。并加大学校部改革力度,建立起了“教师接力制,学生循环制”

的管理体制,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求广大教职工“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每一个学生,以极大的努力服务每一位学生”,全力打造团队精神,力图通过大家人为的极大努力,来缩短学校发展的周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有43个教学班,2680多名学生,145位教职工的规模(其中教师124人:高级教师38人,已聘14人,一级教师53人,已聘47人,二级以下教师33人;后勤工人21人,含事业编制2人),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办校、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光荣传统,“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严谨、奉献、乐教、敬业”的教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风。学校搬至县城5年多来,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努力拼搏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硬件、软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微机室(装机160台)、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和体育运动场等教学配套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升,2007年中考上600分有158人,居全州第一。2006年被省民委、省教育厅表彰为“省民族团结教育示学校”。

四、西山民族中学管理机构组成

1、中共西山民族中学党总支委员会

总支书记:学诗总支副书记:贤

组织委员:毕天才纪检委员:吕绍昌宣传委员:凤

下设三个支部,支部书记:毕天才、毕金良、石光云

2、校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学诗、贤、华友、凤、王家声、吕绍昌、周树林、绍林、

高永清、学华、雷鸣、兴荣、建学、毕天才、童锐明、毕金良、

王家喜、石光云、汤灵丽、何云海、邹云水、宏林、北、超

3、西山民族中学校级行政领导班子成员:

校长贤校长助理凤彪副校长华友、凤、王家声

中层领导成员:办公室主任吕绍昌、副主任邹云水;

教务主任周树林,副主任兴荣、童锐明、王家喜;

政教主任绍林,副主任石光云、建学、碧成;

教科室主任高永清,副主任汤灵丽、何云海

4、西山民族中学工会委员会成员:

工会主席:学华委员:兴荣、毕金良、雁屏、万丽芬

5、共青团西山民族中学委员会

书记:雷鸣,副书记:宏林、超、北

委员:高扬祥、红

6、初三级部:主管校长王家声,教务主任兴荣、政教主任建学、党支部书记毕天才;

初二级部:主管校长华友,教务主任童锐明、政教主任毕金良(兼)、党支部书记毕金良;

初一级部:主管校长凤,教务主任王家喜、政教主任碧成、党支部书记石光云。

五、聘用原则,应聘条件及程序

1、聘用原则:在现有的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和新进教师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原则;

2、应聘条件:应聘教师符合《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教师任职条件》,具有三爱(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能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荣辱与共。

3、聘用程序

(1)学习动员

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省、州、县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贯彻《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高广大教职工对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明确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会发展。全体教职工要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拥护学校的用人机制,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2)公布岗位职数

通过宣传动员,学校公布岗位职数、应聘条件、方法、程序等。

(3)报名应聘

教职工根据学校所设岗位,结合本人实际,确认适合的岗位,自愿写出书面申请及聘任理由,报名参加应聘。

(4)资格审查

领导小组对申请应聘的教职工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方可参加竞聘。

(5)竞聘

资格审查合格,符合应聘条件,参加所申请岗位的竞聘。学校可根据岗位设置,

实行“二级”聘任制,教职工在竞聘岗位落聘,可再次申请其它岗位的竞聘,直致岗位满员为止。

(6)聘用

领导小组根据竞聘情况,结合岗位实际,采取“二级”聘任制,聘期一至三年。

①一级聘任由校领导聘任。校考核小组根据本人实际工作表现、岗位竞聘演讲和评议情况进行考核,校级党政领导则依据考核结果,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校长按岗位职责分别聘任副校长、处室主任和级部主任。

②校长控制一定数量的优秀师源,以保证级部、学科的均衡发展。

③二级聘任即由受聘的副校长、处室主任和级部主任聘任本处室工作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面推行级部主管校长负责制,主管校长和级部主任对所聘任的教师全面进行管理、考核和评奖。

④鼓励教师跨年级、跨级部、跨处室兼课,被聘教师在上好学校所规定课时的前提下,有能力、有精力、上课受学生欢迎的,可再接受其他级部聘请的工作。(但所承担的周课时量最多不得超过25节)。

⑤无论哪一级聘任,应聘者和聘者都要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学年结束检查考核,未实现工作目标者(连续两个学期教学成绩落在最后一名或者学生满意率不到50%),本学期不得评奖,下学年不得优先聘用,等待聘用。

⑥无人聘请任课(工作)的教师或教职工,当落聘处理。

⑦受聘教师上课量达不到标准定额的,学校不再安排其它工作(经学校领导同意,可自找其它工作补充),所差课时每节按18元计算,并从工资部份中扣除。

⑧落聘教职工按弥教发[2003]40号文件和弥办发[2005]44号文件的有关条款办理。无条件无能力办理的发给50%的工资。

⑨解聘或辞聘教职工,按弥教发[2003]32号文件的有关条款办理。

⑩确定是否聘用,对聘用教职工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公布3天,若无异议,即与聘用教师签订聘约,并报上级部门签证。

六、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学校部岗位绩效工资分配为主要容的激励机制,根据弥办发[2005]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从2005年9月起,将教职工基本工资的50%及学校预算外收入的50%的资金结合起来,作为岗位绩效工资的主要部分,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绩效工资以岗位职责、工作职责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学科倾斜的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

1、岗位绩效工资来源:教职工基本工资的50%加学校自筹资金的50%(学校自筹资金有则发,没有就不发)。

2、分配办法:(1)绩效工资的20%作为月考分配,根据教学成绩、学生评价、《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学服务人员500分量化考核》进行分配。(2)绩效工资的80%,则根据“三类课程”、“三级等级”教师制度和《教学服务人员500分量化考核》等,作为年终考核分配。(3)也可实行依据期末考核结果进行一次性分配。

七、班主任和级部主任以上干部实行职务责任津贴制

1、校级领导(校长、书记、副校长),实行考核评议津贴制(每学年由工

会组织教职工无记名投票评议),优秀率占80%以上者,领取教师第五名的绩效工资;优秀率占60%以上者,领取第十名的绩效工资;优秀率占40%以上者,领取第十五名的绩效工资;也可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的考核结果领取津贴。

2、中层领导(处室主任),根据德、能、勤、绩和管理效果等的考核结果,每月发给120—160元职责津贴。

3、级部主任和处室副主任,根据德、能、勤、绩和管理效果等的考核结果,每月发给100—140元的职责津贴。

4、班主任教师则根据班级管理效果、学生的成绩和学生评价等的考核结果,每月发给80—120元职责津贴。

5、党支部委员,工会、团队主要干部和后勤部门的有关组长,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效果,酌情发给职责津贴。

八、推行“三类课程”和“三级等级教师”管理制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三类课程”和“三级等级教师”管理制度的推行,从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教师学历和职称的作用,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和当年业绩,大力倡导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敬业精神。同时,通过经济杠杆,体现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原则,激活部活力,调动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积极性。

(1)根据学科容份量、课时标准量等,把初中课程分为A、B、C三种类型。对上某一种类型课的教师,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学生评价和级部领导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学生成绩、承担临时性工作任务等)的检查等三个方面,评定出一、二、三等教师,按考核等级领取课时奖励津贴和超工作量津贴。

(2)三种类型课的划分

A类:语文、数学、英语

B类:政治、物理、化学

C类:历史、地理、生物、劳技、音乐、体育、美术、健康、计算机(3)任课教师等级评定条件(单班考核)

(4)课时质量奖励标准(单班考核)

(5)超课时奖励标准(单班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