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

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
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

调研报告习作

班级:研0504班姓名:毛毳日期:2005-10-27

题目: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

调研目的:

1. 研究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

2. 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学习调研报告的写法,为今后搞研究、写论文的取材及论证方法打下基础;

4. 实践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上所学理论和术语的应用。

调研时间:

1. 时间:2005年10月19日下午3点地点:教学楼阅览室

2. 时间:2005年10月22日上午9点地点:龙门石窟风景区

调研对象:

1. 姓名:Stuart 年龄:42岁国籍:英国职业:口语教师

2. 三个德国人

3. 姓名:Morag Brooks 年龄:68岁国籍:英国

职业:退休教师

4. 姓名:Richard Brooks 年龄:70岁国籍:英国

职业:退休教师

5. 姓名:Machteld Vah Boetzelaer 年龄:大约35岁国籍:瑞士,职业:公司职员,来中国旅游

调研方式:采访

调研提纲:

1. 东西方餐桌礼仪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差异曾带来哪些不便甚至误解?

2. 如果一位西方人要在中国一家企业投资,他最想了解关于这家企业的哪些信息?

调研结论:东西方人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易产生失误,原因不仅在于交际双方语言代码系统不同,还在于东方人和西方人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所造成的思维模式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东方文化思维有较强的具象性,而西方文化则有较强的抽象性;中国人是群体取向,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因此,要实现有效沟通,交际者必须掌握语言国的语言符号和行为符号的规则,同时必须了解语言国人们的思维模式、观念文化以及道德规范。

调研经过:

2005年10月19日,就上文所述的两个话题与外教展开讨论。

A :笔者B:外教

A:您来洛阳后有没有跟中国朋友一起吃过饭?

B:吃过。

A:你觉得中国的饮食文化跟英国的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B:中国人吃饭时用筷子,我们一般用刀叉。

A:除此之外,中国跟英国的饮品是不是也有很大的不同?

S:对,我第一次跟中国朋友吃饭时,他们点了一种无色的液体,非常浓烈,我完全没有想到,它看上去就像一杯矿泉水。

A:那是白酒。的确是非常浓烈。

B:说到喝酒,我在吃饭的时候曾经误解了我的中国朋友。他们说“干杯”(toast),我喝了一小口就放下了杯子,但他们却一直对我说No,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是要我干杯(bottom-up)。

A:您觉得中国菜怎么样?

B:非常好吃!来中国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但是有一次我吃了一种盛在小盘子里的东西,块状、红色的、软的。我放到嘴里之后才发现它非常咸。后来别人告诉我是一种豆制品。

A:是豆腐乳吧?

B:可能是…太咸了!

A: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向您请教。去年我曾经为一位澳大利亚人做口译。他要在中国一家钢铁企业投资,所以先来考察几家钢铁企业。在向他做几家企业的总体介绍时,他总是问我该企业的日产量是多少,每天所赚的利润是多少。你知道,在中国我们一般只关心年产量和年利润。这让我有些迷惑。

B:每一个有投资意向的人都会非常谨慎的。如果只问年产量,很难弄清一家企业的效率。效率非常关键,投资者想知道单位时间里的产量。在中国有些企业是三班倒的,所以年产量是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

A:您是说投资者想要得到比较具体的数字?

B:对。

A:谢谢您用业余时间回答我的这些问题。

B:你太客气了!

2005年10月22日,笔者在龙门遇到八位外籍游客,并对其中的四位进行了采访。

A:笔者B:德国人C:Morag Brooks

D:Richard Brooks E:Machteld Vah Boetzelaer

A:你们好!我是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我正在做一项关于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的调查,能请你们回答几个问题吗?

B:我的两个朋友不懂英语,我也只会说一点英语。我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的调查是关于哪方面的?

A:是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B:跨文化交际?我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A:就是你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曾经遇到的困难或不便。

B:我明白了。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

A: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吗?比如说有没有文化因素导致的失误?

B:文化因素?我认为没有。

A:谢谢。我还有一个问题请你回答,在德国文化中有关于“母亲”的规约意义(stereotype)是什么样的?

B:规约意义(stereotype)?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A:就是最典型(ideal)的母亲的形象。

B:典型(ideal)?不知道什么意思。

A:那么,假如(suppose)你是一个商人,你想在中国投……

B:我不是商人。

A:我是说假如(suppose)你是…

B:不,我不是商人。

A: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A:你们好!我是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我正在做一项关于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的调查,能请你们回答几个问题吗?

C:当然可以。

A:请问您们来自哪个国家?

C :英国。我是苏格兰人,我丈夫是英格兰人。

A:请问您们的职业是什么?

C:我们是教师,已经退休了。我68岁了,我丈夫70岁。

A:您们是第一次来中国吗?

C:是的,来旅游。

A:您们来中国之后是否曾经遇到过交流方面的困难?

C:当然,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发现很难与当地人交流。对吧,Richard?

D:是的,还好我们有导游。在中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懂英语。

A:除了语言之外有没有文化因素导致的失误?

C:我想应该没有。

A:英语中“母亲”的规约意义(stereotype)是什么样的?

C: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多大,母亲总是会牵挂他们;做家务,我想这些对全世界的母亲来说都是相同的。还有其他问题吗?

A:您觉得中国的饮食怎么样?

C:中国菜很好吃,但是我不会用筷子,这非常不方便。

A:谢谢您们接受我的采访。祝您们在中国旅途愉快。

C:谢谢。再见!

A:再见!

A:你们好!我是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我正在做一项关于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的调查,能请你们回答几个问题吗?

E:好的。

A:您来中国后习惯中国的饮食吗?

E:是的。我以前来过中国,我会用筷子。

A:与您国家相比,中国的餐桌礼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E:有。我们国家是分餐制,每个人的食物分别盛在一个大盘子里;中国是会食制,大家从同一个盘子里夹菜。

A:还有什么不同吗?

E:在欧洲,人们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不会离开餐桌,一直坐在那里直到吃完饭。中国不同,吃饭时有人会拿着酒杯到处敬酒,还会帮别人夹菜。

A:谢谢!我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商人,你想在中国某家企业投资。您最想了解该企业哪些方面的信息?

E:我不是商人,但根据我的理解,首先我想知道它的生产能力和发展计划。没有好的目标企业不会有太快的发展。

A:还关心什么问题?

E:质检也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来执行,不能有丝毫差池。另外,还有价格和交货日期,这些也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来执行,不能随意抬高价格,即使在

此期间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不可以。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前交货,否则就要支付相应的赔偿。A:谢谢!我从您的回答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祝您旅途愉快!

E:祝你好运!

论证: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的编码、译码过程分别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①。东西方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易产生失误,原因不仅在于交际双方语言代码系统不同,还在于思维模式、观念文化以及道德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言语符号、思维模式、人际关系取向和交际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等四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进行分析。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交流是交际双方编码、译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动态多变的;有效沟通只有在发出信息的人和接收信息的人共享同一或相近的语码的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交际的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笔者与三位德国人之间的交际失误主要在于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没有共享同一语码。笔者,即信息源,依据英语的词法、句法等规则把自己的内心所思编成语码,通过言语符号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即三位德国人;由于代码系统的差异,德国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只对少数言语符号赋予了意义,而诸如“假如”、“规约意义”等符号则赋予了错误的意义或没有赋予任何意义。因此,信息接收者最终做出的反应与信息源的本意相差甚远,最终导致交际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实现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共享同一语言系统还不够,交际双方对其他相关因素的理解和掌握也十分必要,尤其是对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的理解。对于隶属于某个文化的人来说,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都是受这个价值观的支配的。由于东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模式和人际关系取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造成交际失误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由于价值取向不同,思维模式会不同,从而导致了交际的失误。东方文化思维有较强的具象性,多遵循圆式思维模式,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局部,带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因此,笔者在为外商介绍企业状况时,侧重介绍企业年产量和年利润等笼统的数字。笔者做这样的介绍,主要是受到中国文化定势的影响。在中国,多数企业的介绍资料都是关于企业的年产量或在过去一年所获得总利润。同样,中国媒体在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时,也多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模式。西方人与中国人不同,多遵循线式思维模式,有较强的抽象性,习惯从局部到整体,擅长分析和逻辑推理②。因而外商非常关注中国企业的日产量,进而对具体的数字进行分析,从中推断出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以决定是否要在此投资。另外,从笔者与Machteld Vah Boetzelaer的谈话中也能体现出西方人从局部到整体的线式思维方式。在他看来,一家企业的信誉可以从它的发展计划、质检及是否能严格履行合同等几个具体的方面体现出来。由于思维模式不同,笔者在与外商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不断在不同的计算方式中转换。如果笔者事先了解东西方人思维模式差别的话,就可以依据双方各自遵循的规则对交际行为进行正确的预测,提前了解企业的一些具体信息,从而避免交际中的困难和失误。

其次,东西方文化在人际关系取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交际行为、交际方式、交际风格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中国人是群体或集体取向,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个人本位④。这在餐桌礼仪方面有所体现。中国人进餐时采用会食制,大家坐在同一张桌子旁,一起从同一个盘子中夹菜。有时会为别人夹菜,以示关爱。这说明中国人是群体取向的,重视血缘、亲属关系⑤。席间,中国人会端着酒杯离开

座位向其他人敬酒,这说明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密切,重“和合”;从笔者与Machteld V ah Boetzelaer的交谈中可以看出,西方人实行分餐制,进餐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交流的过程,注重与人交流而不注重盘中的食物,体现了西方人的自由主义、个人取向的特点,西方社会中平等或平行关系。⑥由此可见,中国和西方人际关系之差异导致了Machteld Vah Boetzelaer对中国餐桌礼仪的不解。

此外,由于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差异,编译码过程或意义的赋予过程对交际环境的依托程度也会因文化而异。西方文化属于弱交际环境文化,语码负载信息量大,人们侧重于用语言本身的力量进行交际,低承诺:Machteld Vah Boetzelaer提到投资者特别关注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细节问题,而一切都要体现在合同之中,一旦签订合同,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的各项条款;中国文化属于强交际文化,语码负载信息量较少,高承诺③。因此,中国人不重视具体项目的细节及承诺。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解决和避免交际中产生的障碍、冲突等,必须要提高外语语言能力,同时也应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注释:

①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23

②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100

③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34

④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159

⑤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158

⑥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158

开题报告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英语专业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姓名:____王鲁楠_________ 班级:_____英语08-1______ 学号:_____22080409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2011.10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论文题目: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 研究现状 珍妮·托玛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其“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这位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原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国内,黄次栋于1984年在其“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错误” 这一概念。他详细阐述了十种不同的语用错误并且指出,在语言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和背景下的运用。他还建议有关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内容应该增加到大纲中并且教授给学生。自此,有关语用失误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对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继黄次栋之后,何自然、严庄(1986)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量的研究,他们以托玛斯的理论为基础,在其“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一文中,对来自几所大学的79名语言教师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方面的汉英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乏。由此,他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授跨文化语用知识。他们的研究对于探索和分析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有极大的实际价值。他们所采用的问卷也为今后语用失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此外,王得杏(1990)将语用失误的研究扩展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并且解释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贾玉新(1997)提出,正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行为举止、问候语、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戈玲玲(2002)认为语用失误主要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说话者与听话者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会产生不恰当的言语行为。戴伟栋、张红玲(2002)指出,文化迁移时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文化迁移有两种,即表层结构迁移和深层结构迁移,语言语用失误属于表层结构迁移,而社交语用失误属于深层结构迁移。郝钦海(2000)的“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出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违反了语用规约。在语言教学方面,鲁健冀(1993)提出,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忽略了汉语语言原则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母语的迁移,因此母语迁移特别是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语言失误的主要原因。 2.水平和发展趋势 内学者对语用失误分别进行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综上所述,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有文化差异、文化迁移、母语迁移和违反语用规约,众多学者研究了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方面的语言失误及其成因,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对语用失误成因的分析也非常具体,但是关于语用失误原因的分析仅限于文化方面,这些研究也没有同时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的语言失误进行具体的研究,很多学者只是对语用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Case Study 1 Age and Status 两位同事的矛盾使一家数据处理公司的总经理遇到了麻烦。一方是一位踌躇满志的法裔加拿大小伙子,另一方是一位有特许签证的年长的中国女性,而此前两人确实很好的合作伙伴….. Case description: A manager in a data-processing company was having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a conflict between a young, ambitious French Canadian male and his co-worker, an older Chinese woman who was on a special visa from China. She had recently become uncooperative and had made it clear to the manager that she would not be willing to travel to the capital with her co-worker to hold discussion with legislators about a new product with great enthusiasm. When the manager asked her what the problem was, he received no clear explanation. When he asked her co-worker, the young man had no insights to offer. The young French Canadian was clearly annoyed, however, that the Chinese woman was refusing to share her data with him. That meant he couldn’t make the presentation to the legislators because she had all the key data on her computer disks. The manager repeated questions to her but her “problem” got nowhere. So he changed his approach. He began explaining his concerns, as manger and as spokesperson for the company, about the upcoming meeting with legislators. His explanation about his position was unemotional. In that climate she then felt she could explain her position. She revealed she felt that that as an older, and to her mind, more senior person, she should not be sent to the capitol with a younger employee who would do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she had worked hard to develop. That would diminish her status, she felt. The general manger knew the root of his headache. Questions: 1.What do you think caused the conflict? 2. What would you do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f you were the general manager? 矛盾冲突 这位年长的中国女士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开发产品.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拒绝与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向议员做推介:当经理和同事问其原因.她并未做任何明确的回答:而当经理改变策略,不再直接询问原因,而是迂回地讲起自己的困境时,她才道出自己的顾虑。在这位资深年长的中国女士看来,同一位比她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国会,并且由对方来做推介会影响到她的地位和威信,因此她无法同意: 原因分析 造成这一矛盾的文化因素有两方面.对地位、年龄的不同态度以及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人对权力的认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霍夫斯特的调查研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摘要】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趋频繁,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国内外很多学者及语言教师对语用失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的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的。然而,她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忽略了非语言交际而存在的局限。本文希图借助有限的篇幅阐释不同层次上的语用失误,分析其理论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失误的教学上的对策 【关键词】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随着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逐渐从结构转向功能,从孤立的语言形式转向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形式,作为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语际语用学的热点话题,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外许多学者及语言工作者对语用失误进行了一些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问世。但是,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界定不清。2.研究的对象局限于jenny thomas所提出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这种二分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她忽视了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反面,既非语言交际的语用失误。3.重语际语用失误语料,轻语内语用失误语料的收集。4.多描述不同文体中语用失误的实例,缺少对语用失误产生根源的探讨。 本文重点研究中国人在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实现其言语行为是出现的语用失误,对其进行归类并分析所收集的实例,找出产生失误的原因,分析其理论根源,语用失误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其本质,提高对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失误的教学上的对策。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界定及分类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是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1983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提出的。她将其定义为“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篇一: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周刊2007年第33期先,人们认为,任何语境中词汇单位的正确意义,一般应当是最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就是说,对词语的正确解释即是给整个语境贡献最少的那个解释。换言之,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限度地依赖于孤立的词语。我们如果根据词语的运用范围,即根据词汇单位所处语境的种类来研究词汇意义,便能清楚看到上述原则的重要意义。”(谭载喜,p148)我们如果脱离了词语的上下文语境,只根据只字片语而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念得出结论,恐怕往往会与原文作者本义相悖。 参考文献:〔1〕ApproachestoTranslation〔M〕.PeterNewmark,2001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Cambridge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EnglishWithChi-neseTranslation〔M〕.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3〕Collins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M〕,PatrickHanksEditor,CollinsLondon&Glasgow.〔4〕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NewEdition(English-Chinese)〔M〕.TheCommercialPress&AddisonWesleyLongmanChinaLimited.1998.〔5〕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M〕.Ed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共7个)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七章社会交往五、宴请招待p132 Case One: Setting Rules for a Guest – American Hospitality 案例: When Zhang Tao traveled in America, he lived in the home of his American friend, Bill. Once after he had traveled back, he found Bill was in a bad mood. When he asked what the problem was, Bill told Zhang Tao that his son Adam got furious about the noise Zhang made when walking upstairs and also because he was using too much water in the solar powered shower and Adam had to have his shower in cold water. Bill told Zhang Tao that he should walk more softly in future, and have a fast shower to save water. Zhang Tao felt uneasy. How could the host set such rules for his guest! Question: Why did Zhang Tao feel uneasy? 分析: 1) In China, when people host someone, they put the guest in the place of honor to show hospitality. They try to take care of the guest,and try to make the guest feel comfortable and at ease. 2) In America, people tend to give the guest great freedom and treat a guest more casually, naturally and truthfully. 3) Zhang Tao knew he was a guest, and thought in terms of Chinese expectations of hospitality. He thought Bill should treat him courteously instead of setting rules for him. 4) Since Zhang Tao lived in American surroundings, he should have known about the customs there sooner. Case Two: 案例: Lin had traveled 20 hours from Beijing to New York. He needed a good meal. His American friend, Mike, met him. But Mike only offered him a plate of roasted chicken and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Lin was used to having a main course, and asked Mike if he had any rice. Mike said he only had fried noodles, and Lin had to make do with it. Though Lin knew Americans didn’t care very much about what food they ate, he still felt surprised because he had taken Mike to the most famous duck restaurant in Beijing -- Quanjude -- when he arrived in Beijing. Question: Why did Lin feel surprised? Offer some advice to him about adjusting to his new environment in America.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 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 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 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 二、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的定义 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 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 “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读本》 7、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陈独秀 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梁漱溟 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 1、文化使一切都变得容易。为人、事、提供意义——减少生活的混乱;为我们提供结构——适应我们 的世界所必需的技能和规则。 2、亚伯拉罕·马斯洛--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理需求-安全-归宿感-尊重-自我实现 (三)文化的特征 1、文化适应:文化是后天有意或无地习得的。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的感性,而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文化是冰山。 (1)显性的-做事方式。行为、传统、人工制品-建筑物衣服艺术品等。 (2)隐性的-思维方式。信仰、态度、看法、价值观念。 3、文化是可以改变的。有必要认识到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事件的影响下,通过与其他 文化的接触不断地变化和演变。文化通过三种最常见的机制发生变化:创新、传播和文化适应(灾难)。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2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3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4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5 从消费社会学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6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7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8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9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 10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 11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12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 13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 14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15 平衡的维系——《天钧》中的道家思想 16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7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 18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 19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 20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21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22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23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24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25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6 《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意义 27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28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29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30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1 商标语的翻译 32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33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34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 35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36 The Positive Impact of English Movies on Oral English 37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 38 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 39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40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41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题(1,2) Case Studies Case One Phil is my foreign teacher. He is very nice and friendly to me and he often asks us to have free talk in his apartment. One day, I decided to give Phil a gift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of his help in my oral English. I called him but the line was busy. So I went to Phil’s apartment directly. He opened the door looking surprised, but didn’t let me in. I stood in the corridor and said a few words of thanks, and gave my gift to him and left quietly with great disappointment and puzzlement.. How could he be so cold to me? All my gratitude and fondness of Phil seemed to have gone. .. Case Two I could never forget my experience of an oral exam with our American teacher Mary.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I

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 简析中译英广告语言

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简析中译英广告语言

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简析中译英广告语言 郝钦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研室北京100026) 【摘要】广告语言业已成为一种应用语言, 有其独特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出口广告已 成为开拓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中、英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及认知模式的巨大差异, 跨文 化语用失误时有发生, 成为中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译英广告的分析 发现, 造成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语用规则、语用意义的迁移、泛化, 联想意 义的差异, 禁忌语的误用及对两种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忽略。 【关键词】认知; 语言迁移; 语用失误; 广告 【Abstract 】A dvertising is som ething that w e are all expo sed to and it is likely to affect mo st of us in different spheres of our liv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ro ss2cultural p ragm atic failure in hybrid advertising language,nam ely the English advertisem ent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W ith the help of Thom as’ distinction betw een p ragm alinguistic failure and sociop ragm atic failure, based on Ro sch’s p ro to type theo ry, L akoff’s t heo ry of cognitive models, and the theo ry of language transfer, the p resent study is undertaken by exp lo ring the reasons fo r cro ss2cultural p ragm atic failure, revealing that the sources of failure are traced back to the transference of p ragm alinguistic and sociop ragm atic rules of mo ther tongu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Far from a detailed study as it is,it is really an attemp t in this sphere. It goes w ithout saying that such a research is of p 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eop le engaged bo th in business and linguistic circles,and to our country’s econom ic developm ent as w ell. 【Key words 】cognitive;language transfer;p ragm atic failure;advertisem ent 广告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产物, 又是一种文化采用新颖的词语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故意违背格赖 的产物。由于广告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广告语言作为斯的会话准则, 即方式准则, 不仅吸引顾客的注意 一种实用文体, 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独具特力, 强化广告的影响, 而且新颖奇特的方式常令人一点。正因为这些独特之处, 长期以来, 广告语言一直时费解, 读者不免会停下来加以思索, 从而领悟其意 是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的对象。境, 并参与产品消费。Geis(1982) 发现广告英语用间 L eech (1966) 开了系统研究广告文体语言特征接隐晦的手法, 寓意言外, 妙用歧义。与此同时, 随着之先河, 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广告语言中的各种语言社会语言学的不断发展, 广告语言也一度成为社会 特征进行系统研究, 展示和评述了最有意义的语言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不仅研究其语 特征。之后, 许多学者开始对广告英语的词汇、句法言特征, 而且更注重广告在社会环境中的运用, 揭示和修辞特征加以研究。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 许多了决定广告形式的社会因素及广告所产生的社会影 语言学家又用语用学的观点探索广告语言的特征。响。许多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了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和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 这种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 ;钱冠连,1997 ;张巨文,2000)。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1983) 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和分类, 认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并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划分成两类: 一类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指非本族语者赋予某个话语的语用意义不同于本族语者通常赋予该话语的语用意义,或者是非本族语者把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不适当地迁移到目的语中来而产生的语用失误。另一类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o pragmatic failure) , 指的是交际中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语言表达失误。出现社会语用失误的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是得体的语言行为看法不同。一般说来, 语用—语言失误往往比较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谅解,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说话人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然而,社交—语用失误却不为人们所接受或者忍受,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因为它触及到了英语国家人们的个人隐私权和文化禁忌等。以下将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实例阐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指出原因。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活动的第一关。在各种交际策略中,称呼是最基本的策略。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宗亲关系。因此,中国人习惯将亲属称谓用作社交称谓, 即把亲属之间的称谓用于非亲属之间, 甚至用于称呼陌生人, 从“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到“哥哥”、“姐姐”不一而足。这种称谓可以使交际双方感到亲近,缩小双方的距离,从而收到较好的交际效果。此外,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出自礼貌,在相互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而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强调人的独立性、平等性,这种称谓是不能接受的。一般来讲, 西方人际交往相互“称呼”时, 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地位, 即交际双方是“权势”关系还是“平等”关系。如果是“平等”关系, 双方将会采用对等交流,即双方都用名字称呼对方;但当交际双方之关系是一种“权势”关系,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作者:————————————————————————————————日期: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李静 内容提要 英语学习者由于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足或者不能够结合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英语,以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也就是措辞不得体甚至不达意。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在强调提高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英语时避免语用失误,从而进行成功有效的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语用失误社会文化背景语境英语教学 一、什么是语用学和语用失误?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Leech, 1983)。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懂得这种语言与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如词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话语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的推断等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Gudykunst,1984)。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语言的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外语,说英语时往往或多或少的带有汉文化的痕迹。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1923)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英语使用

过程中,无论是正确的理解或正确的表达,都需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句。而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1983)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二、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 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在应答“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说:“N 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在汉语中,人们对感谢的应答通常是“不客气”、“不用谢”,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on’t mention it.”或者“You arewelcome.”。而“Nevermind.”和“It doesn’tmatter.”经常用来回复对方表示的道歉。(二)将汉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在英语上。例如一位外国朋友说:“My motheris seriously ill.”比较恰当的反应应该是:“I amverysorry tohear that.”而不是把汉语的表达“别担心”直接套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从三个方面分析案例 1.What cultural difference is reflected in this case? 2.What behaviors of each party cause the clash? 3.What might be done for each party to avoid the clash? 例如:case 1 A Danish Woman in New York Step 1. 这个案例反应了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障碍:assuming similarity instead of difference(假定一致性)。 Step 2. In this case, the Danish woman assumes that her behavior of leaving the baby alone, which is common in Denmark, is also appropriate in New York. Step 3.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the Danish woman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American culture and adjust his behaviors accordingly. Case 2 中国女教师与外国女教师的冲突1. 这个案例反应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Li Hong comes from a collectivist culture which emphasizes deference paid to people older than oneself and modesty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中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由于忽略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会引起各方面的语用失误。本文试图在分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的基础上,探讨造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差异 一、概述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两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底蕴,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众多方面的差异,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很容易出现彼此不理解、误解和曲解的现象,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中美跨文化交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定义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具体说来“说话者不自觉地违反了交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不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孙亚,戴凌,2002)。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确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理解与社会生活中的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使人们烦恼苦闷,或彼此误解,极大地阻碍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开展。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类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的观点,跨文化语用失误可以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Thomas 认为,语用语言失误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外语学习者违背形式恰当的原则,使用错误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正确的言语行为;或者是由于说话者或听者错译语言信息,尤其是错解话语的语用之力,即不知道言语行为想要表达的意图或修辞力量。有时语用语言失误还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它是因为语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欠缺所致,是语用者未能完成交际场景所要求的言外行为造成的。具体说来,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牵涉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如下面这个例子,一个中国学生相向他的美国美国朋友借一本杂志看看,他这样说到“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lend it to me?”。中国学生这种过分礼貌的借书方式一定会让他的美国朋友感觉很不舒服,因为这种请求方式只适用于不熟悉的人或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但是在这位中国学生希望把自己摆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来表达对朋友的尊敬。典型的中式思维和美国的社会价值观碰撞,从而产生社交语用失误。 三、中美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中美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主要是中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的差异 首先,中国文化崇尚群体主义,而美国文化重视个人主义。在中国,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第二,中国文化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在中国,晚辈见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