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思想情感。

3、运用课堂阅读技巧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深刻感知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同上。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邂逅丽江

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吗?说起丽江,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彩云之南、东巴文、披肩、丽江粑粑等。)美景美食让人向往让人停足。那么作家阿来笔下的丽江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二、理清行踪,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是以谁的视角在游览丽江?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一滴水。拟人的手法,充满童趣。

2、一滴水经过丽江,文章描写了哪些地方?请根据课文相关内容画出路线图。

明确:收到了同学们发来的前测作业,有很多作品令人惊艳。老师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展示,我们一起来欣赏。特别表扬吴贤朋同学的作品。(以她的作品为蓝本理清小水滴行踪。)

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文章按照从早到晚到黎明的时间顺序来写;或以地点变换的空间顺序来写。按照这幅的作品的场景变化,老师给它拟了三个小标题:

(1)自然风光多彩丽江;(2)古朴建筑文化名城;(3)市井风情魅力丽江;

点评:学生画作:线条流畅,色彩明快,精细入微地刻画。

三、品味经典,印象丽江

有人说,旅行是一场修行;也有人说,旅行是为了给明天制造回忆,那么我们化身为一滴水开启今天的旅程,一起来寻找旅行中的美好回忆吧!

文章画面美在哪里?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美点,并说说你的理解。

第一站:自然风光多彩丽江

预设:景物美。

1、色彩美:玉龙雪山的白雪皑皑,天空纯净的蔚蓝,明媚的阳光,丽江坝的一望无际的绿色(绿色的松,绿色的杉,绿色的草甸,碧绿的潭水),山脚下五颜六色的鲜花,四方街屋檐的青色。

2、层次美:远处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山脚下屋檐重重的四方街,近处曲折安静的黑龙潭。景物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层次鲜明。

3、动静美:喧哗的水声、静默的高山,让人看到了玉龙雪山的巍峨,看到了冰化成水后自由嬉戏、快乐前行的样子。

过渡:风景在路上,让我们继续出发吧!

第二站:古朴建筑文化名城

预设:师引领学生找出古城建筑:房屋、街道、大水车、小桥等。选取其中的房屋与水车团队讨论展示,描述他(她)所看到的古城和水车。

(1)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师补充:如木府、四方街,据说这是模拟“知府大印”的形状,象征权镇四方之意。当年徐霞客曾惊叹其有“宫室之丽,拟于王室”的非凡气势。)

(2)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师补充:每天清晨和黄昏,古城家家户户在做同一件事:泼水洗街。随着家庭主妇将盆中的水用力泼出发出悦耳的声音,宣告着丽江古城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3)大水车:大水车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师补充:水车给人带来了闲适之感。它静静地看着周围人来人往,体味着他们的情感,不经意间,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美好的回忆。)

我乘水车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师补充:建筑美: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和谐状态)

(4)小桥: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一弯弯石桥连接着此岸与彼岸,也让这座古城有了温婉起伏的味道。桥边风景旖旎: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城池、古巷、石桥、流水……组成了一处世外桃源,让人内心柔软、恬静。

过渡:丽江之水滋养了古城的生命,古城便以醇厚的人情美丽了这方土地。

第三站:市井风情魅力丽江

预设:民俗美。

1、(1)文化传统:手工艺、音乐、文字

敲打银器的小店、悬挂翡翠的玉器店、演奏古乐的老者、售卖东巴文字的字画店;

特点:朴拙自然、古韵悠长(视频资料: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2)看完视频要求学生描述他(她)眼中的东巴文“水”。

例1:像一滴滚动在叶片上的露珠,似滴未滴,晶莹剔透;

例2:流动的线条似乎是将古城一分为三的河流,小圆圈似乎是河流的源头黑龙潭。

例3:蓝颜色让人感受到了水的澄澈,流动的线条让人感受到了水奔腾不息。

师:理科中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而文学作品中的水却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一般,凝聚了雪山的精华,晶莹剔透;汇集了阳光的媚影,温暖四溢。

我想这也是阿来为什么要化身为小水滴来写丽江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水是丽江古城的命脉,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抓住了水也就抓住了丽江的灵魂!

2、日常生活:

盛开的兰花、浇花的妇人、闲话的一家人、眺望远方的游客;

特点:恬静悠然、和谐融洽;

3、美丽夜色:

五彩斑斓的灯光、酒吧里的欢声笑语;夜凉如水时内心的晶莹;

特点:热闹愉快、轻松休闲;

过渡:这座城,是心的家,是心灵休憩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变得内心宁静、平和。

小结:雪山、金沙江让这座城在柔情之中还带着那不屈的刚劲;售卖东巴文字画的小店,又让

这座城有了文化的厚重;夜晚的酒吧鼓声,五彩斑斓的灯光,让这座有故事的城市更增加了现代的气息。丽江在阿来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作者借水抒情赞美了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赞美丽江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赞美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

过渡:情景人,你们觉得谁最重要呢?(明确:“人”最重要。)

四、倾听心跳,情感共鸣

视频资料:边地的歌者——阿来

过渡:由逃离故乡到认知故乡到用文字来与故乡达成和解,那么阿来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呢?

五、群文阅读:(内容见课堂学案。小组讨论呈现。)

1.《奇迹》(节选自《尘埃落定》)

2.《天火》(节选自《空山》)

提示:强调运用本堂课所学的抓住画面中的景与人去感知画面特点,体味其中情感。

文章题目景人情

《一滴水经过丽江》

《奇迹》麦地、广场、官寨活佛、土司、母亲“我”等

《空山》

预设:

《奇迹》:

(一)景色:

(5)(6)金色的麦地,意味着“我”该有所收获了。以“灼人的火星”作比,形容疼痛的感觉一阵接一阵,频率极高。

②“大片的杜鹃林横在了面前,潮头不甘地涌动了几下,终于停下来,“哗啦”一声,泄完了所有的劲头。”体现了民心迅速向“我”靠拢,但因为我是“傻子”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引领,人们的热情被迫压抑。为下文“我”失去了成为继承人的最佳时机做铺垫。

③11~13段写广场的空荡,官寨的安静,如此苍白、落寞的景象,更衬出激昂之后的空虚,疯狂之后的怅惘。可怕的沉默之后,让人感觉有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了傻子的头上,也许一场暴风雨将不期而至。

(二)人物:

预设:①活佛、土司给人神秘之感;

②人物关系微妙,情感复杂。如:a.活佛所说的话是暗示麦其土司,傻子才是最合适的土司继承人;面对众人广而告之是为了赢得百姓的支持,同时也有意凸显他诠释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b.哥哥生怕“我”抢了他继承人的位置,内心羡慕嫉妒恨;父亲“庄重”的神情和缓慢的步伐让我们感觉到他正在下定决心准备将土司位子传给小儿子。

c.第四段写父母、妻子表情各异,心理亦各不相同。父亲“惶惑”,是因为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同时又担心傻儿子会立马僭(jiàn)越其位;母亲的泪水分明是为亲儿子即将当上土司高兴得不能自持;至于妻子,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她的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d.第七段中的众人的反应则暗指“我”的家人茫然失措,父亲和哥哥所惧怕的没有到来,母亲和妻子所希望的也没有到来。

e.小厮:以张着嘴巴的鱼作比,将两个小厮的呆傻状貌刻画得淋漓尽致。

f.百姓:“两个强壮的百姓突然就把我扛上了肩头。”“在人头组成的海洋上,在声音的汹涌波涛中漂荡。”“肩”字给人突然、力量之感,可以感受到百姓奔放的情感。“海洋”、“波涛”是暗喻,极写人多和声音的此起彼伏。

《空山》:

(一)景物:(1)(2)段景物描写烘托庄严凝重的氛围,也烘托出多吉威严神圣的形象。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显得庄严而神秘,造成悬念。

人物:①人物姓名设置;②巫师的身份: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点明了多吉身份又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虔诚的信仰。这些都为小说增添了神秘感和庄严感。

比较异同:

1、《尘埃落定》《空山》这两部小说极具异域色彩,充满着神秘感,画风显得粗犷豪放,甚至有点淡淡的忧伤,悲壮中透着诗意的光辉。

2、《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散文充满着柔美,让人感觉内心宁静。

归纳:不管是散文中的小水滴还是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其实他们的背后都只有一个人物——阿来,众多的情感也不过是阿来心声的流露。从低海拔的小桥流水到世界最高处的旷野长风,阿来用心和脚丈量文明之间的距离,用口和笔雕刻灵魂深处的碑铭。他汲取两个民族的文化养料,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唱出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恋歌。

板书设计:

景情

自然之景故土之情古城建筑民族情结

市井人物国家情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