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1.基因研究的发展过程

1.1 基因学说的创立

1.2 基因与DNA分子

2. 基因工程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2.1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也就是DNA重组技术,是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中得以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2.2 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一般分4个步骤,如图,第一步,获得目的基因并制备载体(质粒、病毒或噬菌体);第二步,把获得的目的基因与制备好的载体用DNA连接酶连接组成重组体;第三步,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第四步,筛选、鉴定出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菌体或个体。

3. 工具酶和基因载体

3.1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3…-OH基团和5?-P基团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至今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有三种类型,各具特性,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有用的是II型酶。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命名原则一般是以酶源生物的属名和种名前1、2个字母以及株(型)代号来命名。如果从同一种生物中先后分离到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则依次用罗马数字表示。

举例:Eco RI中的Eco表示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分离出来的,R代表大肠杆菌的R株,I表示从中分离出的第一种限制性内切酶。

从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菌株d中分离出来的第三种限制酶,被命名为Hin dIII。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限制性内切酶在双链DNA上能够识别的核苷酸序列被称为识别序列。

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对组成。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4个或5个核苷酸对组成,或者由多于6个核苷酸对组成。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共同规律:呈回文结构,即序列被正读和反读是一样的。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DNA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使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被称为酶切位点,可用?表示。限制酶在DNA上的酶切位点一般是在识别序列内部,如G ?GA TCC、AT ?CGA T等。少数在两侧,如?GATC、CATG?等。(2)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称为DNA连接酶。该酶催化DNA相邻的5…磷酸基团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DNA单链缺口封合起来。

DNA连接酶只能封闭双螺旋DNA骨架上的缺口,而不能封闭裂口。

粘性末端DNA片段的连接:具粘性末端的DNA片段的连接比较容易,也比较常用。

但是,在连接反应混合物中,具有粘性末端的载体DNA分子会发生自我环化作用,并在连接酶的作用下重新变成稳定的共价闭合的环形结构。这样,就会使只含有载体分子的转化子克隆的“本底”比例大幅上升,最终给重组DNA分子的筛选工作带来麻烦。用碱性磷酸酶预先处理线性的载体DNA分子,以移去其末端的5?磷酸基团,可以克服这一缺点。

平末端DNA片段的连接:

1)同聚物加尾法:利用互补的同聚物序列之间的退火作用完成的连接。其核心部分是,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能够在无模板链的情况下,将核苷酸加到DNA分子单链延伸末端的3…-OH基团上)转移核苷酸的特殊功能。

2)接头连接法:DNA接头,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一头具有某种限制酶粘性末端,另一头为平末端的特殊的双链寡核苷酸短片段。

(3)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具有催化DNA体外合成反应作用的酶称为DNA聚合酶。这类酶的特点在于,能够把脱氧核苷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DNA聚合酶作用时大多都需要模板,合成产物的序列与模板互补。

3.2 基因工程载体

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特征:

(1) 具有复制起点,能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进行稳定的DNA自我/同步复制

(2) 具有标记基因

(3) 具有若干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位点

(4) 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

3.2.1质粒载体

3.2.1.1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环形双链的质粒DNA分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共价闭合环形DNA;开环DNA;线形DNA。

质粒DNA的复制类型:根据寄主细胞所含拷贝数的多少,可将质粒分成两个不同的复制型:一种是低拷贝数的质粒(1-3份拷贝),称为“严密型”复制控制的质粒;另一种是高拷贝数的质粒(10-60份拷贝),称为“松弛型”复制控制的质粒。

拷贝数的常用定义:生长在标准的培养基条件下,每个细菌细胞中所含有的质粒DNA 分子的数目。

一种质粒究竟是属于严密型还是松弛型并非绝对的,还受到寄主的控制。例如,R1质粒大肠杆菌寄主(严密型)、奇异变型杆菌寄主(松弛型)。

3.2.1.2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重要的质粒载体

为改进转化子筛选技术,有必要用人工的方法构建一种既带有多种抗药性的选择记号,又具有低分子量、高拷贝等优点的新的质粒载体。如pBR322质粒载体

3.2.2噬菌体类载体

若要构建一个基因文库,往往需要克隆更大一些的DNA片段。为满足这一要求,人们把噬菌体发展成为一种克隆载体。

噬菌体高效率的感染性能使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受体细胞;自主复制繁殖性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效扩增,因而噬菌体能被开发成基因工程的有用载体。

λ噬菌体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温和噬菌体。其基因组中有部分基因为非必要基因,被外源基因取代后,并不影响其生命功能。这是赖以发展作为基因克隆载体的一种重要特性。

λ噬菌体载体的主要类型:噬菌体包装的上下限:50.5-37kb。构建λ噬菌体载体的基本原理是多余限制位点的删除和切除掉非必要的区段。构建出的派生载体,可归纳成两种类型:

一种只具有一个可供外源DNA插入的克隆位点,称为插入型载体;另一种具有成对的克隆位点,在这两个位点之间的DNA区段可被外源插入的DNA片段所取代,称为取代型载体。

柯斯质粒载体: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 DNA的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质粒载体。

柯斯质粒载体的特点:具有λ噬菌体高效转导的特性、具有质粒载体自我复制的特性、具有高容量的克隆能力。

四、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

4.1 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

获得目的基因有多种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直接分离法、PCR 扩增法和化学合成法、cDNA基因克隆等。

cDNA基因文库构建步骤:

第一步:分离细胞总RNA,然后从中纯化出主要含mRNA的分部;

第二步:合成第一链cDNA;

第三步:将mRNA-DNA杂交分子转变为双链cDNA分子;

第四步:将合成的双链cDNA重组到质粒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寄主细胞增殖。

4.2 重组DNA向受体的转化

(1)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也叫宿主细胞,从实验技术上讲是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从实验目的上讲是有应用价值或理论研究价值的细胞。

(2)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

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的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1)直接转化法

有的微生物细胞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就能直接摄取外源DNA。

2)化合物诱导转化法

用二价阳离子处理某些受体细胞,可以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即处于能摄取外源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的细胞。这是实验室中常用于微生物的一种转化方法。

3)接合转化法

接合转化是通过供体细胞同受体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传递外源DNA的方法。通过接合而转移DNA的能力是由接合质粒提供的。

首先将具有接合转化功能的辅助质粒转移至含有重组质粒的供体细胞中,然后将这种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进行混合,促使两者发生接合转化作用,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此方法主要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基因转化。

4)电穿孔转化法

也称为电转化,即在受体细胞上施加短暂、高压的电流脉冲,使质膜形成纳米大小的微孔,DNA能直接通过这些微孔,或者作为微孔闭合时所伴随发生的膜组分重新分布而进入细胞质中。该法具有简便、快速、效率高等优点,可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外源DNA 的直接导入。

5)超声波处理转化法

超声波处理细胞时可击穿细胞膜并形成过膜通道,使外源DNA进入细胞。此法的转化率较高,并且对细胞损伤较小,有利于细胞的存活。主要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基因

转化。

6)激光微束穿孔转化法

激光是一种很强的相干单色电磁射线,利用激光微束照射受体细胞,可导致细胞膜的可逆性穿孔。基本做法是,在荧光显微镜下找出合适的细胞,然后用激光光源代替荧光光源进行照射,导致细胞膜穿孔,处于细胞周围的外源DNA随之进行细胞。此法操作简便快捷,转化率高,无宿主限制。可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进行基因操作。

7)体内注射转化法

利用显微注射仪把外源DNA直接注入受体细胞的转基因方法。此法操作较为繁琐耗时,但其转化率很高,可用于动植物的外源DNA的转化。

8)脂质体介导转化法

脂质体法是根据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用磷脂等脂类化学物质合成的双层膜囊将DNA包裹成球状,导入原生质体或细胞,以实现遗传转化的目的。此法的优点是可保护DNA 在导入细胞之前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作用、降低对细胞的毒害效应、适应的动植物种类广泛、重复性好。

9)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核酸以磷酸钙-DNA 共沉淀物的形式出现时,可使DNA 附在细胞表面,导致细胞非特异性内吞。具体作法大致是:先将需要被导入的DNA溶解在钙盐溶液中,然后在不停地搅拌下逐滴加到磷酸盐溶液中,形成磷酸钙微结晶与DNA的共沉淀物。再将这种共沉淀物与受体细胞混合、保温,DNA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并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

10)根癌土壤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转化法

根癌农杆菌是使受感染植物形成冠瘿瘤的病原因子。根癌农杆菌中含有一种大的Ti 质粒,其中具有一组控制植物激素基因。

构建有效的植物转化系统:载体为Ti质粒,宿主为根癌农杆菌,通过根癌农杆菌感染受体植物,将Ti质粒上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此法简单易行,受体范围广。目前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转基因技术都是通过该技术完成的。

11)基因枪转化法

利用高速运行的金属颗粒轰击细胞时,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外源DNA分子随金属颗粒进入细胞的转化方法。此法简单快速,可直接处理植物组织,实验步骤比较简单易行,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范围。

12)花粉管通道转化法

基本操作过程:植物授粉过程中,将外源DNA涂在柱头上,使DNA沿花粉管通道或传递组织通过珠心进入胚囊,转化还不具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及早期的胚胎细胞。此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适合普及应用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3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1)重组子的筛选

①根据载体表型特征筛选重组子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所有载体分子,都带有一个可选择的遗传标记或表型特征。这种遗传选择法,使我们能够将重组的DNA分子同非重组的亲本载体分子区别开来。抗药性记号的插入失活作用便是属于这种依据载体编码的遗传特性选择重组子的典型方法。

②根据插入序列的表型特征筛选重组子

基本原理:转化进来的外源DNA编码的基因,如果能够对寄主菌株所具有的突变发生体内抑制或互补效应,就能使被转化的寄主细胞表现出对外源基因编码的表型特征。

③根据报告基因筛选重组子

基本原理:由于受体细胞内报告基因的表达,出现新的遗传性状,以此识别重组体。

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是一个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

(2)重组子的鉴定

①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重组DNA分子大小、重组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PCR扩增片段、DNA杂交法、DNA核苷酸序列。

②根据目的基因转录产物(mRNA)鉴定重组子

从外源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水平鉴定重组子主要采用的是Northern杂交法。其过程与Southern杂交类似,不同的是用DNA探针检测RNA分子。

基本方法:从重组子中提取总RNA,用亲和层析原理纯化出mRNA,经电泳,将电泳凝胶中的RNA转移到供杂交的膜上,用DNA探针杂交,出现阳性杂交带的重组子就是外源基因能有效转录的重组子。

③根据目的基因翻译产物鉴定重组子

原理:如果能检测到重组子中目的基因的翻译产物,表明该重组子是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方法:凝胶电泳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生物学活性检测法等。

4.4 反义基因技术

(1)反义基因的基本概念

反义RNA:是与靶RNA序列互补、并能专一地结合而影响靶RNA活性的一种RNA 分子,通过这种途径,能在基因转录后调控基因的表达活性。

(2)反义基因技术的原理

反义RNA技术:把一段DNA序列以反义方向插入到合适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转录产生反义RNA,与有意义的mRNA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反义RNA/mRNA杂交分子,从而抑制或封闭mRNA正常的翻译和表达,达到特异性抑制或向下调解靶基因的表达效果。把此基因构建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去,就可获得特定基因表达受阻而其他不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的转基因生物。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因工程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农、衣、国防和环保等 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程;当然,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具有从本质上改变生物及食品性能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食品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的定义,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食品的由来,并介绍了基因工程在食品原料改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美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基因工程食品工业食品原料改良食品发酵农副产品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Abstr act: Changing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ave penetrated into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clothing,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fields, and deeply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human life and society;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course, also more and more widely. It has essentially changed biological and foo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o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 engineering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origin of the food,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raw material improv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fermentation;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d in the field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 Genetic engineering food industry food raw material improvement food fermentation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 狭义: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 广义: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如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将外源基因转入动物,构建具有新遗传特性的转基因动物;用基因敲除手段,获得有遗传缺陷的动物等。 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它是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此特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例如增强抗病性、改变营养成分,加快生长速度、增强对环境的抗性等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史

4000字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摘要:转基因食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作物与传统的作物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联系了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自从人类学会了种植植物,蓄养动物,我们的先辈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对物种的遗传进行改良,培养了更多优良的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家们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转基因指的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1] 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于两点:首先,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的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定位于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测后代。故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同一物种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让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是植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使得我们在进行培养新品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我国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其次还有玉米、大豆、甜菜等。第二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能够在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的F因子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基因转移的 A.接合作用 B.转化 C.转导 D.转染 E.转座 2. 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作用特性正确的是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单链DNA B.DNA两链的切点一定不在同一位点 C.酶切部位一定位于识别序列处 D.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8~12个 E.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顺序通常是 A.基因的操纵序列 B.启动子序列 C.S-D序列 D.回文结构 E.长末端重复序列 4.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称为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核酶 D.核酸酶 E.反转录酶 5. 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B.GGCCGG C.CTAGGG D.GAATTC E.TCTGAC TACGGC CCGGCC GATCCC CTTAAG AGACTG 6. 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C.所有结构基因 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E.内含子和调控区 7. 下列哪种工具酶的出现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A.逆转录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末端转移酶 D.DNA聚合酶 E.DNA连接酶 8. 常用质粒载体的特点是 A.为线性双链DNA分子 B.为环形单链DNA分子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含有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多个切点 E.缺乏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9. 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B.分、切、接、转、筛、表达 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出阳性细胞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成重组体 E.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

(完整版)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 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 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 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 家建表 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 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 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 小番茄也叫圣女果、 樱桃番茄, 是自古就有的番茄 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 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 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 仅仅是未充分 成熟的南瓜和黄瓜。 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 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 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 吴刚表示, 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 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 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 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 萝卜也有红萝卜、 绿萝卜、 白萝卜等。 “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 但与常规甜椒相比, 转基因甜椒并 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 要有两种, 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 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 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 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 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 除此之外, 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 的食品。 4、吃了转基因大豆豆粕饲料长大的牛羊,其肉制品不是转基因食品 罗云波:这个应该不算,转基因是没有商业化种植。 ”谢 油菜、 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种类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种类 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品种: 1.部分水稻品种(以湖北,广西居多); 2.彩色棉花(新疆居多); 3.小西红柿(全国都有);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居然叫它"圣女果"!典型的转基因食品! 4.彩色辣椒(全国都有); 5.黑米花生(全国都有); 6.冬枣(产地山东、河南、河北居多);前几年温州人简直是抢购啊! 7.部分菜籽油(南方各省居多); 8.全部进口大豆(中粮集团居多); 9.全部进口玉米(中粮集团居多); 10.一种紫色地瓜,价格比普通地瓜贵(也叫红苕、番薯),(浙江、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均有); 11、甜玉米(水果玉米)(全国很普遍); 12、全国市场上卖的所有木瓜,以及附属品,因为现在全中国已经找不到非转基因木瓜了。 二、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几个标准: 1、季节。除了大棚蔬菜外,其它的反季节水果,比如冬枣,绝对是转基因。也就是说:应该在什么季节吃的东西就出现在那个季节,就没转基因,反之,十有八九是转基因的。 2、色彩。与传统的食品有不同色彩的绝对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这种棉花做成衣服,被褥,人长期接触绝对是不行的;再比如彩色辣椒、黑米花生、紫色番薯等。 3、个头。按照传统,西红柿也有一定个头的,比如:像大拇指头那么一点大的小西红柿绝对是转基因。再比如大豆,也叫黄豆,就是做豆腐,豆浆那种豆子,形状应该像动物内脏:腰子的样子,有点扁,可现在的大豆,全是圆圆的、大不少、就像豌豆一样的大豆,产量很高,这绝对是转基因。 4、味道。传统的玉米一般就是黄玉米,白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甜玉米,其甜度非常高,无疑是转基因。

5、害虫。凡是害虫喜欢光顾的作物就是没转基因的,凡是害虫害怕,也就是没有害虫,或很少害虫的作物,绝对是转基因。 6、产量。转基因作物一般在开始几年,其产量要比传统作物高不少。

(整理)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 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同时切开双链DNA 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 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

浅谈基因工程在食品领域内的应用

07食品科学与工程二班史养栋20070940079 浅谈基因工程在食品领域内的应用 摘要: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在解决当 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上发挥愈加显著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兴独立的技术领域,必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基因工程在食品各个领域内的应用与研究更是被各国提上议程!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biotechnology. Transgenic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biotechnology in addressing today's world faces a series of major issues increasing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This is a new stand-alone 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most promising high-tech sector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applications within various fields and research has also been put on the agenda of the world.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基因工程、食品类型、食品的功能改良与贮存保鲜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始终围绕着“提高人口素质”的主题来发展,这是当前社会和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民以食为天”这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导者科技工作者朝着这方面努力探求新知。在食品领域内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葩,其中基因工程功不可没!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基因工程在各个食品领域内的突破与应用。 1.基因工程在三大类食品领域内的应用 1.1基因工程在蛋白质类食品中的相关应用 蛋白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素之一,植物是人类的主要蛋白供应源,蛋白原料中有65%来自植物。与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的生产成本低,而且便于运输和贮藏,然而其营养也较低。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Lys)和色氨酸(Trp),豆类蛋白质中蛋氨酸(Met)和半光氨酸(Cys)等一些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较低。通过采用基因导入技术,即通过把人工合成基因、同源基因或异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途径,可获得高产蛋白质的作物或高产氨基酸的作物。 Yang等合成了一个292个by的能编码高含量必需氨基酸DNA (high essential amina acid ecoding DNA),再把HEAAC-DNA导入马铃薯细胞中去,该基因在马铃薯细胞中能表达,表达水平为HEAA蛋白占总蛋白的0.35%。1990年Clercq等用Met密码子序列取代了拟南芥菜2s白蛋白的可复区域,所获得的转基因拟南芥菜可生产富含Met的2s白蛋白。这些工作说明通过导入人工合成基因来修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来提高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是可行的。 植物体中有一些含量较低,但氨基酸组成却十分合理的蛋白质,如果能把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分离出来,并重复导入同种植物中去使其过量表达,理论上就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营养价值。小麦中有一富含赖氨酸((Lys)的蛋白质,在其270位到370位区间有富含赖氨酸((Lys)的片断,Singh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年)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

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王明远《法学杂志》2008第29卷第1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境、品质改良,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00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031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菌占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 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种类完整版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种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品种: 1.部分水稻品种(以湖北,广西居多); 2.彩色棉花(新疆居多); 3.小西红柿(全国都有);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居然叫它"圣女果"!典型的转基因食品! 4.彩色辣椒(全国都有); 5.黑米花生(全国都有); 6.冬枣(产地山东、河南、河北居多);前几年温州人简直是抢购啊! 7.部分菜籽油(南方各省居多); 8.全部进口大豆(中粮集团居多); 9.全部进口玉米(中粮集团居多); 10.一种紫色地瓜,价格比普通地瓜贵(也叫红苕、番薯),(浙江、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均有); 11、甜玉米(水果玉米)(全国很普遍); 12、全国市场上卖的所有木瓜,以及附属品,因为现在全中国已经找不到非转基因木瓜了。 二、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几个标准: 1、季节。除了大棚蔬菜外,其它的反季节水果,比如冬枣,绝对是转基因。也就是说:应该在什么季节吃的东西就出现在那个季节,就没转基因,反之,十有八九是转基因的。 2、色彩。与传统的食品有不同色彩的绝对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这种棉花做成衣服,被褥,人长期接触绝对是不行的;再比如彩色辣椒、黑米花生、紫色番薯等。 3、个头。按照传统,西红柿也有一定个头的,比如:像大拇指头那么一点大的小西红柿绝对是转基因。再比如大豆,也叫黄豆,就是做豆腐,豆浆那种豆子,形状应该像动物内脏:腰子的样子,有点扁,可现在的大豆,全是圆圆的、大不少、就像豌豆一样的大豆,产量很高,这绝对是转基因。 4、味道。传统的玉米一般就是黄玉米,白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甜玉米,其甜度非常高,无疑是转基因。 5、害虫。凡是害虫喜欢光顾的作物就是没转基因的,凡是害虫害怕,也就是没有害虫,或很少害虫的作物,绝对是转基因。 6、产量。转基因作物一般在开始几年,其产量要比传统作物高不少。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正方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 正方: 另一方的观点一部分公众认为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技术上是可以克服的。他们的理由如下。所谓“实质性等同”概念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书) 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估,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例如,在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在分阶段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个阶段。(书) 在研究转基因农作物过程中,确实在极少数品种中出现了能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例如,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牲畜食用的转基因玉米,但后来发现某些过敏体质的人误食后,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科学家抱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马上销毁了这些转基因玉米,并且不再种植。(书) 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加工食品,并且已经有若干年,但是至今尚未发现一例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书) 有人认为在是否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物问题上,应采取举证排除法,即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有问题,就应该判断它没有问题。否则就可能因无休止的.没有结果的争论,而贻误生物技术发展的大好时机。(书)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另一方的观点也有不少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成胁。他们的理由如下。 转基因农作物虽然具有某些新性状,但是人们已经观察到,当它们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它们的生命力远不如人们想像的那么强。 转基因农作物要表现出人们所赋予的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例如,印度就曾出现过,因没有按要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而造成减产的事情。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例如玉米,原产地在美洲,它本来就很难与中国的杂草发生杂交。 许多农作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像玉米在种植区50 m以外就很难找到它的花粉粒。更何况有不少农作物是自花授粉,如大豆,它们不可能将花粉传播给其他植物。 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例如,一些重要的农作物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花粉在适宜的环境下也只能存活1一2 h。而花粉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比花粉存活的时间还要短。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另一方的观点全的问题要提高警惕,但是他们认为公众不必对此做出过度反应。也有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他们的理由如下。 转基因生物所转移入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植具有抗虫等功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显然是转基因农作物对保护环境和人畜安全做出的重要贡献。由于少用了农药,农田中有益昆虫的数量也会大增。 在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里,由于农民不必再进行除草等田间操作,可以使农田管理变得容易,而且也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 由于新闻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例如,据报道,一种斑蝶幼虫食用了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后,有44%的个体死亡。但是,也有科学家指出该实验结果是不确切的。因为在斑蝶幼虫食用的叶片上,只有每平方厘米出现1 000个转Bt 基因玉米花粉时,才会危及它们的生命,但这种情况的概率还不到1%。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姓名:陈杰学号:110606017 班级:宜宾学院2011级6班 摘要:综述基因工程技术在改善食品原料品质、改良食品工业用菌种和食品加工性能、产酶制剂和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 同时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最后对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食品工业应用 以DNA 重组为核心内容的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去除食物原料中的有害成分,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农作物品种改良, 减少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量。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作用涉及到对食品资源的改造、对食品品质的改造、新产品的开发、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以及食品卫生检测等方面。 1.基因工程技术 1.1 基因工程定义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特别是酶学技术, 对遗传物质 DNA 直接进行体外重组操作与改造, 将一种生物 (供体) 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受体) 中去, 从而实现受体生物的定向改造与改良。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 ( 1) 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 2) 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连接在一起, 即重组;( 3) 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 ( 4) 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 ( 5) 表达成蛋白, 采用合适条件, 获得高表达的产品。 1.2基因工程的发展

1857年至 1864年,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1909年,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生首先提出用基因一词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1910年至1915年,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试验, 首次将代表某一性状的基因同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创立了基因学说。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 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 对生物细胞核中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 )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阐述。70年代初实现了DNA 重组技术或称为克隆技术, 逐步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 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的生物技术。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 DNA 分子重组试验, 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1982年转基因/超级鼠0的构建成功,1984 年, B e-van报告了从粪链球菌中提取的基因植入烟草 (N ico tina p lum bag infi olia ) 的基因组, 1985年转基因鱼的问世,开创了转基因生物时代。1994年, 美国农业部 ( USDA ) 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 FDA ) 批准第一个转基因作物产品与药品管理局 ( FDA ) 批准第一个转基因作物产品。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进入市场之后, 大量的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 2.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 酶制剂方面的应用 酶的传统来源是动物脏器和植物种子, 随着发酵工程的发展, 逐渐出现了以微生物为主要酶源的格局。近年来,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可以按照需要来定向改造酶, 甚至创造出自然界从未发现的新酶种。目前, 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化酶和植物酶等均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表 1) 。 表 1 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酶制剂 酶应用 蛋白酶乳酪生产, 啤酒去浊, 浓缩鱼胨, 制酱油, 制蛋 白胨 脂肪酶鱼片脱脂, 毛皮脱脂等

基因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鲍丹45080723 食品质量与安全450807班 基因工程主要是DAN重组技术,是指在体外把不同基因进行人工“剪切”、“组合”和“拼接”使基因得以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即所谓克隆),要使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的表达,产生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组建新的生物类型。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步骤,分别为①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②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 形成重组DNA分子;③将重组DNA 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④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⑤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 分子的细胞克隆;⑥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诞生以来, 基因工程在短短的近四十年的时间内已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渗透到了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行业,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本身及社会进程。转基因食品,一遍遍地被人们提及,也一次次地引起社会上的讨论,那么基因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即酶制剂方面应用、改造食品原材料、提高食品品质和改善食品风味、生产保健食品及特殊食品、改良微生物菌种的性能。 一.基因工程在酶制剂方面的应用 酶的传统来源是动物脏器和植物种子,后来随着发酵工程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微生物为主要酶源的格局。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按照需要来定向改造酶,甚至创造出自然界从未发现的新酶种,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化酶和植物酶等均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 目前,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糖化酶、果胶酶、植酸酶、葡萄糖异构酶等等。其中,蛋白酶主要用于乳酪生产、啤酒去浊、浓缩鱼胨、制酱油、制蛋白胨,脂肪酶的主要用途是鱼片脱脂。毛皮脱脂等,淀粉酶主要是用于麦芽糖生产、醇生产等,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乙醇的生产、植物抽提物的乘务和将纤维素转化为酶的流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糖化酶主要用于酶法制糖,果胶酶用于葡萄酒和果汁的澄清及减少其粘度,植酸酶课将饲料中的植酸盐降解成无机磷类无知,而葡萄糖异构酶可以用于制造高果糖浆。 二.改造食品原料 基因工程在改造食品原料方面的运用,可以根据原料的来源不同分为两方面,即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跟转基因动物源食品。 (一)转基因植物源食品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或花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作为某些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a I时'间H 卜/ / 1 / 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XX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王明远《法学杂志》20XX 第29 卷第1 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 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1994 年美国Calgene 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 20XX 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 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 功, 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

抗逆境、品质改良, 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XX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 031 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 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 菌占1.0%,病毒占0.3% ,真菌占0.2%,动物占0.1%。在全部被批准的1 031 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 的71.1%。 目前我国有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包括我国自 己培育的耐储存番茄(19XX) 、抗虫棉(19XX) 、观赏植物矮牵牛(19XX) 、抗病毒甜椒(19XX) 、抗病毒番茄(19XX), 以及美国孟三都公司培育的抗虫棉 (19XX)。从整体水平看,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技术方面的进展与国际上基本同步, 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主要表 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很少, 因此缺乏后劲;产业化滞后,活力不足。(张启发中国大学教育20XX年3 期) 三、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担忧 转基因育种工程已在四个主要方面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使用。 一是用于对农作物虫害的控制; 二是使农作物具有抗御除草剂的能力; 三是用于农作物对病虫害 的免疫; 四是通过转基因育种, 使农产品本身更符合人们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要求, 比如增加玉米的含油量、大豆的含糖量等。(黄原 转基因引发的争议20XX年02期)当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欢欣鼓舞时,一 批冷静的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物种存在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 如果在转 基因的过程中,新的抗虫害的功能体现在植物根、茎、叶的每一个细胞 之中, 那么它将比外部喷洒药物具有更大的毒性, 给消费者以及昆虫、 鸟类等野生动物带来更大的损害, 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有人甚至认为转基因食品 将对人体健康形成破坏性影响。一系列科学报告使世人陷 入困惑:转基因这个科学异形的产生到底是福还是祸?19xx年年底,在英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十七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 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 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 C. 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D.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E. 以上都不是 2.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是 A. 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 DNA酶 3. 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 B. 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 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 D. 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 E. 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 4. 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 A. 解链酶 B. D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内切酶 E. 拓扑酶 5. 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 A. 可以转入宿主细胞 B. 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C. 可与目的基因相连 D. 是环状DNA分子 E. 有筛选标志 6. 克隆所依赖的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A. 卡那霉素抗性 B. 青霉素抗性 C. 自我复制能力 D. 自我表达能力 E. 自我转录能力 7.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质粒DNA是 A. 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8. 下列哪种物质一般不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A. 质粒 B. 噬菌体

C. 哺乳动物的病毒 D. 逆转录病毒DNA E. 大肠杆菌基因组 9. 关于pBR322质粒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含有1个ori. C.含有来自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片段D.含个氨卞青霉素抗性基因E.含四环素抗性基因。 10.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Klenow片段 D. 逆转录酶 E. DNA酶 11.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Taq D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2. 关于PCR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产物量大 D.扩增的对象是DNA序列 E.扩增的对象是RNA序列 13. 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体是指 A. 不同来源的两段DNA单链的复性 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物 C.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的连接物 D. 原核DNA与真核DNA的连接物 E. 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形成的连接物 14. 基因工程操作中转导是指 A. 把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B. 把DNA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 C. 把DNA重组体导入原核细胞 D. 把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 E. 以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15. 重组DNA的筛选与鉴定不包括哪一方法 A. 限制酶酶切图谱鉴定 B. PCR扩增鉴定 C. 显微注射 D. 蓝白筛选 E.抗药筛选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通用版)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借助现代生物技术,能使食品获得或保持特有的色、香、味和营养,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尽先机。文章对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技术作了简介,重点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应用状况。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植物和动物可以提高食品的产量与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就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安全性和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发展前景 前言:目前,以基因重组和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每向前迈出一步,都会给生命科学以及包括食品科学在内的相关学科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而且,无论是从影响的速度还是影响的广度来看,都是迄今为止所有的传统学科所不能达到的。因此,世界各国的学者一致认为,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的世纪。食品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领域基础上的交叉性学科。由于食品科学的终端产品是为人类提供各种适合生理需要的食品,因此,没有任何一门科学比食品科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更直接。作为食品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生物技术必将通过食品科学的终端产品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产生深远而广泛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生物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加速催化了这种影响。 1 基因工程技术与转基因食品 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化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自其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其产物──转基因食品已在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使这些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基因克隆技术建立之前,育种学家通过常规育种杂交等方法把某一植物中的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到所选用的作物品种中去,培养出许多优质高产的作物品种[3]。现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能够获得许多能用于改良作物品质的基因,例如控制蛋白质含量、抗逆抗病基因,将其连接到一个载体上,然后用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将基因转到植物的细胞中去,再通过细胞培养等培育出转基因植株。含有目的基因植株所生产出来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目前国内转基因食品的范围很小,主要包括大豆、玉米等,我国现在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有相当一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国内的转基因产品主要是一些非食品的产品,例如棉花等。就功效方面来说,目前转基因食品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改善粮油食品的产量、食用品质和加工功能特性,延长果蔬的贮藏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成分比例和食用品质,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和品质、提高产量等。 2.1 转基因植物性食品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植物食品是1993美国政府批准上市的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