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在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水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改进,还包括管理策略的优化、社会意识的提升等多个方面。
从技术角度来看,农业是用水大户,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大水漫灌使得很多水在到达农作物根部之前就已经蒸发或渗漏。
而现代的滴灌、喷灌技术则能够精准地将水输送到植物根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工业生产中的水循环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一些工厂通过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减少了新鲜水的取用,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在城市供水方面,采用智能水表和管网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漏水点,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管理策略对于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明确各地区、各行业的用水指标,并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例如,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用户节约用水。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水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方面,要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各地的水资源需求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社会意识的提升也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
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认识不足,往往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学校可以将水资源保护的知识纳入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节水讲座、展览等,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随手关好水龙头、合理使用洗衣机和洗碗机等,积少成多,也能为节约水资源做出贡献。
我国水资源开发现状和前景

1 国际水能资源情况根据2003年国际水力发电协会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水电发电理论蕴藏量约为4×107GWh、技术可开发约为1.5×107GWh、经济可开发量约为0.88×107GWh。
我国大陆部分水电的理论蕴藏装机容量为594.4GW,按8760运行小时计,年发电量2.718×106GWh,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1.6GW,年发电量为2.474×106GWh,“经济可开发量”容量为448GW,发电量为1.753×106GWh,列世界各国之冠。
2 我国水能开发现状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站(如官厅、淮河、黄坛口、流溪河等电站)。
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如狮子滩、盐锅峡、拓溪、新丰江、新安江、西津和猫跳河、以礼河等工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开工的有龚嘴、映秀湾、乌江渡、碧口、凤滩、龙羊峡、白山、大化等工程。
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座装机容量超过1000MW的刘家峡水电站投产。
20世纪80年代容量2715MW的葛洲坝水电站建成,之后一系列大水电站相继建设,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电站现今容量已达14.1GW;到2000年底,全国规模超过1000MW 已建和在建的大水电站(不包括蓄能电站)已有18座。
除了常规水电站以外,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于水力资源较少地区,以适应电力系统调峰的需要。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功建设了类型各异、技术复杂的众多大型、特大型水电站,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二滩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为标志,中国水电设计和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高坝建设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大型地下洞群建设技术、巨型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技术、高边坡及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水电技术创新的中心。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精简版)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201X-4-3摘要: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来源和权威性解释与理解并结合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率)只供用耗水中的利用程度、而不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水能(水电)开发率并没有国际权威机构发布在国内但有一般的共识即我国水能开发率在26%左右最近水利部公布31。
5%;并建议我国水能开发率近期应该增加一倍未来可达到60%控制在70%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程度)水能开发率不同概念权威性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水量被消耗程度由于河流来水并不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分析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分析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的存量较少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全国年降水总量为*****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从时间上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春季的降雨量都相对较少,夏季以及秋季的降雨量相对充沛,每年5月份到9月份的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还会出现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降雨量所占的比重就更大,而十月到次年的四月经常会出现冬春连旱的天气。
(三)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水资源同人口以及耕地的分布非常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严重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四)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首先是污水排放,各种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等流域的水质,其污染程度大有越来越严重之势。
污染的严重程度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不少的污水排放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对污水治理的能力,这一类企业还大量存在,每年由于偷排造成的水质污染事件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巨大的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周边的水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研究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研究摘要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人就同心县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分析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对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同心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属吴忠市所辖,地处北纬36°34’-37°32’,东经105°17’-106°41’之间,东北与盐池县接壤,东南与甘肃环县为邻,南靠固原市原州区,西连中卫市海原县,北接中宁县、红寺堡开发区。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拨高度1240-2625m,区域内冲沟发育,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县域内地貌大体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川台区和土石山区三类。
1.2水文、气象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属干旱温和区,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沙大,气温多变,年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际多变,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58mm,时空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1.3%,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1325mm,年平均气温为8.7℃。
1.3河流水系及其主要特征同心县境内有清水河和苦水河两条河流。
清水河在同心县境内流域面积为2966km2,年径流量0.337亿m3。
水文特点是水量小、泥沙多、水质差、变化大,利用率极低;苦水河在同心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378 km2,年径流量为0.061亿m3,由于水质差,且无拦蓄水设施,无法利用。
2社会经济状况2.1农业发展状况同心县农村经济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出现了较快增长。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使农村经济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入多种种植结构成分相结合。
(2021年整理)中国水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水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水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水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总体利用分析2004年底全国水电已开发装机容量10517万kW,年发电量3280亿kW·h,占全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19.4%,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3。
8%。
2005年,我国水电装机新增1128万千瓦,到2005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占电力装机总量的22。
9%,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21.5%.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水电开发程度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其中,东北地区的辽吉、华北地区的京津冀、华东地区的闽浙皖鲁赣、中南地区的豫湘粤海等省市常规水电开发程度均超过技术可开发量的50%,最大达88。
7%,水力资源富集的西南地区川滇藏开发程度分别为11。
7%、7。
5%和0.3%,西北地区陕甘青新开发程度分别为23.8%、36。
5%、18.4%和2。
7%。
图 1 2004年底我国各地区水电开发程度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全国目前在建(含2005年开工)大中型水电站共182座,总装机容量为9250万kW,其中大型水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为7004万kW,包括三峡1860万kW、溪洛渡1260万kW、龙滩420万kW、小湾420万kW、拉西瓦420万kW、瀑布沟360万kW、锦屏一级360万kW、构皮滩300万kW、水布垭184万kW、彭水175万kW、公伯峡150万kW等特大型水电站。
随着南部、中部“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尤其是贵州“西电东送”工程和中部三峡水电站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水电“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和中部通道,2004年底水电“西电东送”总容量约1470万kW,其中天生桥一、二级送广东120万kW,云电送广东210万kW,川电外送250万kW(含二滩送重庆90万kW),三峡外送770万kW,葛洲坝外送120万kW。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经济分析,探讨其成本、效益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是建设成本,如修建水库、大坝、引水渠道等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些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还可能面临技术难题和施工风险。
其次是运营维护成本。
水利设施建成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这包括设备的维修、人员的工资、能源消耗等费用。
此外,水资源的处理和净化也需要一定的成本,以保证水质符合使用标准。
再者是环境成本。
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的消失、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为了减轻这些环境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和恢复措施,这也会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在农业方面,充足的灌溉用水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工业方面,水资源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稳定的供水可以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水以及城市的绿化和景观用水等都依赖于水资源的有效供应。
良好的水资源供应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和投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带来发电、航运、渔业等方面的效益。
例如,修建水电站可以利用水能发电,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改善河道的通航条件可以促进航运业的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还可以促进渔业的发展,增加渔民的收入。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估方法为了综合评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可行性,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摘要:我国水能资源富集,但开发利用率低,与巨大的水能蕴藏量相比形成强烈反差。
水电开发任务已明确,随着我国水电开发战场逐渐转移西藏,大力开发西藏水能资源将面临流城综合规划、生态环境、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能资源;开发现状;任务对策;分析引言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水能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水能资源开发不产生“工业三废”等环境影响,在当前过度依赖矿石能源的背景下,开发水能资源等矿石能源的替代资源,就是保护了生态环境,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重要性1.1水能资源的优越性水能资源是相对清洁又可再生的优质能源。
水电将一次能源直接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力),利用水的势能,利用江河流量和落差获得电能,完全是物理过程,其中既不消耗一立方米水,也不污染一立方米水,不排放一立方米有害气体,也不排放一公斤固体废料,是清洁的能源。
只要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江河不干涸,水资源就是永恒的,是可再生的。
这一点,已为国际社会和大多数能源专家所认可。
1.2我国水能资源充沛当前,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不育而喻的,可我国也是矿物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水电是目前第一大清洁能源,提供了全世界1/5的电力,全球有55个国家的50%以上的电力由水电提供。
面中国河流众多,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其中,大陆地区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规能源。
目前中国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为31.5%,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即使是相对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按目前开采的水平,也大约只可采60余年。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原煤占58.8%,原油占3.4%,天然气占1.3%,能源政策正面临新的选择。
刚刚颁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在能源基地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水电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
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
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
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
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水法》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释义】本条是对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和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的规定。
目前我国水资源已开发利用约为5600亿m3,有3000亿m3尚可开发。
说明还有“开源”的空间,但衡量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如果按通常规划概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
我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国际上一般认为的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的警视线,而黄河、海河、辽河、淮河的水资源利用率都超过了这一预警线,就可能会暴发严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危机。
事实上海河流域等已产生水资源和水环境危机,必须采取合理的积极措施,目前的南水北调及节水污水再利用等就是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本条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应该是指耗水概念的开发利用程度。
3.水法释义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要求的规定《水法》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专门对水能资源开发进行了表述: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是指水力发电量仅占技术可开发利用量的百分比。
第二十六条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
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生态环境,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
【释义】本条是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要求的规定。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可开发资源为3.78亿千瓦,均占世界第一位。
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特别是电力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水能资源既是一项洁净的、可再生的能源,它还兼有相当于开采煤炭、石油的一次能源建设和相当于修建火电站的二次能源建设的双重功能。
这些都决定了水能开发在我国能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0年底,全国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总计为7679万千瓦,当年发电量为2398亿千瓦小时。
但目前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并不高,全国水力发电量仅占技术可开发利用量的11%,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所以本条第1款保留了原《水法》有关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等规定,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
同时特别提出:水力发电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部分,它的开发应当在流域统一规划下,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协调。
4.中国水资源公报与编制技术大纲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表述《中国水资源公报》是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年度全国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专门一章关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
关于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从供水量、用水量以及耗水量的比较中加以分析。
供水量指各种水资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水量,一般可分成蓄水、引水、提水、跨流域调水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和其他水源供水。
用水量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可进一步分成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用水等。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从中国水资源公报与编制技术大纲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表述包括供用耗水,表征开发利用程度有地表水资源控制利用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和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
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在地表水利用量中是不应包括非当地产流,如跨流域引入水的利用量,同时水库蓄水量是地表水利用的保证和水库的调节更有利于地表径流是利用;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则考虑地下水位变动,而且是以总补给量作为比较基准。
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总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率,地表水消耗量要扣除外流域引入水量的消耗量。
因此,作者认为在极端利用的北方河流以及很少利用的南方丰水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也可近似看作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大幅提高包括地表地下的污水资源化程度就高,重复利用量就越多;河流流域里还存在其他重复水量,如西北内陆河地表与地下水交换剧烈,引地表水灌溉后进入地下,又排入河道径流,多次利用;黄河宁夏河段的灌溉模式是“大引大排”,排水量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再利用等。
5.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我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但流域之间差异很大。
北方主要河流已超过50%,其中海河流域和黑河流域个别年份已超过90%。
国际上一般认为,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而黄河、海河、辽河、淮河的水资源利用率一般都超过了这一预警线。
南方个别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八成,2007年珠江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2%,开发利用程度较上年度提高3.4%。
其中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达83.1%,而红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则最低,只有5.1%。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毛用水量与水资源量(自产地表水与不重复地下水之和)之比。
全省为45.8%;内陆河流域为100.2%;黄河流域为37.8%;长江流域为4.1%。
内陆河超过100%,主要是河西走廊山前洪积扇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使出水量的很大一部分渗入地下被保护,避免无效蒸散损耗,同时河床巨大的透水能力使地表水很快转化为地下水,正是内陆河这种巨大的重复水资源量,是由于河流穿越多级盆地河水与地下水多次转化产生的,使水资源能够被反复利用。
上述的甘肃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直接把供水或毛引水与总量之比。
我国水资源利用呈现增幅不大的现象,主要是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的综合管理的方法,比如大力宣传节水惜水意识,从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的观念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方面要承认水资源是天然可再生资源,大气循环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中国水资源补给来源主要为季风大气降水,比如台风是一个典型的海陆水循环的气象现象,台风输送大量的海洋水汽,带来大量降水及暴雨灾害到陆地。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
我国水资源从空间看分布不均、时间上多集中于汛期。
水资源节流开源的,减少水的使用量的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污水的再利用等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我国有污水排放接近千亿立方米,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大幅提高,废污水经处理后是缺水地区宝贵的再生资源。
雨水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缺水地区水资源开发的潮流之一,通过集水工程技术措施可开发雨水资源。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和干旱缺水地区,通过修建水窖、水柜、旱井、蓄水池等小型、微型水资源工程发展和建设集雨节灌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微咸水的合理利用。
海水利用包括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以替代淡水资源,已成为我国沿海城市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