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习题

四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习题
四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习题

四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复习题

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传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热主要以这种方式传播。2.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如、、。

液体中除外都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传热。3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空气是热的导体,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太阳的热就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4.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其中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

5.说一说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

2)

3)

4)

6.画一画木屑在加热的水中的运动路线:

7.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

8.怎样让炉火更旺?

9.盖被、穿棉衣为什么暖和?10.说一说汽车水箱散热器为什么要这样制作?

1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12.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怎么防放置的?为什么?

四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复习题

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传到(),这种传递热

的方式叫做()。在()中热主要以这种方式传播。

2、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如()、()、()。液体中除()外都

()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传热。

3、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空气是热的( )

导体,()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

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太阳的热就

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4、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 钟表以()、()、()单位来计量时间。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 2. 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小时。 3、设计时钟时要诀在于让()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时钟都是用()控制与齿轮相连的的()运转的。 4.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制成的计时器。 5. 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一特点制作()用来计时。 6.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的。 7.通过我们的反复实验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 . ),摆绳越短摆动越()。 8.古代的水钟有()水钟和()水钟。 9、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间。()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二、判断 1、时间的流逝有快慢的。() 2、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3、中午时,太阳的影子是最长的。() 4、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 6、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7、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8、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9、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10、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三、选择 精品

四年级科学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2、自然界中()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探寻物体变化(),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4、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等。 5、问答:拿一个烧杯,在烧杯中盛半杯清水,用钢笔向其中滴几滴蓝色或黑色墨水,观察现象,描述变化过程。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就是指一定()、一定()内我们周围()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干、()、阴、()、雨、()和()等。 2、我是这样获得气象信息的()、()、()、()等。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也越来越丰富。 4、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紫外线强度和()等内容。 5、()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 )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和()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偏凉、()、偏热、()、极热7个等级。第3课观测天气 1、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和()的工作。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3、()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4、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 5、风向是指()的方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6、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方吹向()方,风向仪指向()方。 7、()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来自()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选填:一样\不一样)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以及()的路径,拍下()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得出对()的科学预测。 3、把预测的结果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 4、由于()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5、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5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天气的变化。 2、()天气会遮挡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容易引发车祸。 3、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和()。 4、()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 二、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五年级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1.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2.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小草(生产者)→虫子(消费者)→麻雀(消费者) 3.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动物所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样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4.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所形成的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群落。如果生态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5. 我国的北方,有许多半干旱的草原地带,除了人类放牧的牛羊,还生活着肉食性的猎隼,狐狸和狼;杂食性的鼠;植食性的兔;还有蝗虫,蚱蜢等昆虫,以及我们喜爱的百灵鸟。那里还生长着中药材甘草,远销国外的名贵特产发菜等,可是当地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6.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7. 影子产生的3个条件:光、遮挡物、屏。 8.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但是,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叫投影。 9. 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0. 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11.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古代人们利用日晷来测定时间。 12.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4.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物体颜色越深,吸热越快。 15.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时比倾斜吸热快。 16.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它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7.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为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要8分钟。 18.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姓名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①、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当的(温度)。 ②、在干燥的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摸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是(静电)现象。 ③、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④、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 3)V。 ⑤、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⑥、一朵完全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组成的。 ⑦、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⑧、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⑨、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及水。 ⑩、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像、猫、狗、兔子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 二、判断:(每空1分,共10分) ①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②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容易被电击(√) ③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④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电器和开关。(√) ⑤蝙蝠是鸟类,他们是卵生动物。(×) ⑥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⑦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⑧胀袋的面包依然可以食用。(×) ⑨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 ⑩我们使用铅笔芯是用石墨制作的。(√)三、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①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B )。 A 断路 B短路 C通路 ②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 A )。 A 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③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 A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④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是( A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⑤下列物体中,硬度最硬的是( A )。 A金刚石 B石墨 B长石 ⑥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B )。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凤凰出版教程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空气具有()空间的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 3.空气具有()。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5.空气受热会()流动,受冷会()流动。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 ^ 7.()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 8.温度的单位是(),用()表示。 9.糖受热会(),冷却后又会()。 10.空气中会燃烧的气体是()。 11.一个人太胖,是因为()太多。 二.判断题。(30分,每题分) 1.不同的物质散热和吸热的效果是不同的。() 2.电冰箱背面的散热板是红色的。() | 3.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冰和水都是液体。() 5.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6.干冰不是二氧化碳制成的。() 7.夏天的电线要拉的紧紧的,冬天才不会断掉。()

8.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声音在水中也能传播。() 10.真空就是真正的空气。() ¥ 11.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月球是真空的。() 12.声音可以曲线传播。() 13.耳朵对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14.噪声也是一种污染。() 15.耳朵越大,听到的声音也越大。() 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调。() 17.一个乐队必须要用很多种乐器才可以演奏。() 18.鱼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只要吃鱼就好了。 - 19.蔬菜没有脂肪不会长胖,天天吃蔬菜就会苗条。() 20.缺锌的人会的大脖子病。()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下列食物中维生素最多的是() A。猕猴桃B。鱼C。大米 2.土豆含有大量的() A.脂肪B。蛋白质C。淀粉 3.下列属于动物性食物的是() { A.萝卜 B.鱼 C.青菜 4.属于人耳的器官是()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兰光小学科学期末试题(四年级上)及答案 一、填空(40分) 二、判断(18分) 1.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 可用水浇灭。(×) 3.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4.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5.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6.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三、选择(12分) 1.猜测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C)A巧克力B奶糖C 薯片 2.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B )A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B 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

3.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 A)A音高不同B音量不同 4.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C) A水面十分平静B水会向一个方向流动C水花四溅,水面出现一圈圈波纹四、连线(10分)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6听神经收集声波 5耳蜗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2外耳道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 1耳廓传递振动 3鼓膜传送声波 4听小骨产生振动 五、解释(30分)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应控制自己的声音?怎样控制? 我们应该在公共场所,比如课堂、图书馆、医院、电影院等地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不要大声喧哗;禁止乱鸣喇叭;听音乐尽量用耳机而不是放外音等。 1.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 答:运动可以使我们增强体质,少生病;保持充沛的精力;增强竞赛意识;磨炼意志;增进友谊。 2.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答:保护消化器官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等。二是讲究饮食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饭前不要喝水,饭后不要立即运动等等。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四年级科学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或沉降的方法分离。 2、音叉是一种()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3、风向是指风()的方向。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方向。 4、()、()、()、医院等公共环境中,要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5、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肺。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它的单位是()。 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是()。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10~25毫米是(),()毫米是暴雨。 8、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纤细的雨状云是()。 9、()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0、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 关。() 2、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 热。() 3、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 中。()

4、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 高。() 5、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6、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 量。 ( ) 7、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 所。()、8、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9、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 的。() 10、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 乐。()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当“纸飞尘起”的情况下,应该是()级风。 A.2 B.7 C.4 2、“可乐”里面含有大量的()。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3.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内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4.酒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A.各个地方 B.上部 C.下部 5.人的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次。 A.30——50 B.60——100 C.120——150 6、下面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是()。 A.食用油 B.面粉 C.胶水 7、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口腔 C.嘴唇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分) 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 )和卷云三类。 2.酒精灯的火焰由( )、内焰和焰心三部分构成。 3.固体、( )和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 )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都会(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 6.小明将沙子不小心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以下做法中不能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A.过滤 B.加水 C.加热 7.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个等级。 A.13 B.14 C.12 8.在测量降水量时,通常以()小时为周期,通过测量雨量器储水瓶内雨水的高度来确定降水等级。 A.48 B.12 C.24 9.测量气温应选在()进行。 A.室内通风的地方 B.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C.室外向阳、通风的地方 10.使水果糖溶解速度最快的方法是() A.用舌头搅拌 B.含在嘴里不动 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11.人说话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口腔 C.嘴唇 12.()作为人体组成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 A.关节 B.肌肉 C.骨骼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的是() A.心脏 B.肺 C.血管 14.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影响。 A.高度 B.长度 C.刻度 15.在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此时杯中的食盐溶液处于() A.饱和状态 B.不饱和状态 C.浑浊状态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20分) ()16.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17.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18.温度对物质溶解的快慢有一定的影响。 ()19.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与是否被搅拌有关系。 ()20.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速度快。 ()21.物体只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产生声音。 ()22.食物要靠牙齿咬碎,所以口腔中只有牙齿是重要的。 ()23.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4.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生时不振动。()25.从外表上看,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试题库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15、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0、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5、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6、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2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8、物体受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9、(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30、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33、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34、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试卷

xx——xx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卷) 四年级科学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岩、___________岩和________岩三类。 4.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像_________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流传播等。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___________起来的电压是3V,两节电池___________起来的电压又是1.5V。 7.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及水。 8.植物的雄蕊产生的____________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___ 。 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___动物,像猫.兔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 动物。 10.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 题2分,共20分)。 1. 鸡蛋就是母鸡产的卵,它能发育成新的生 命。() 2.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 料。() 3.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 料。() 4.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 成。() 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丝是否通电时,只要检测一次就足够 了。() 6.野葡萄一般是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的。()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 好。() 8.油菜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 花。() 9.人体和大地都是为导电 的。 () 10.鱼的营养很丰富,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 养。() 三、擦亮眼睛,我来挑吧!(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 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 籽 2.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种子的是()。 A.栗子 B.蒲公英 C .苍耳

科学四年级上册易错题+答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易错题 (说明:十分重要,一定要题题过关!) 一、判断题: 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 2、今天云层很厚,会下雨,出门要带上伞。(√) 3、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4、测量气温应选择在大树下。(×)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在中午。(√) 6、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 7、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2个等级。(×) 8、旗子微动时的风称为微风。(√) 9、雨量筒的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是降水量。(√) 10、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11、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1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13、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二、选择题 1、炊烟朝西飘动,这时的风向标指向( A ) A、东 B、西 C、南 D、北 2、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B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C ) A、8:00 B、12:00 C、14:00 4、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 B ) A、清晨 B、中午 C、上午 D、傍晚 5、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B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6、用( A )的方法可以使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蒸发 B、过滤 C、沉淀 D、筛子 7、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C )给物体加热。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灯芯 8、下列哪个实验仪器在加热时能使蒸发皿物体均匀受热?( B ) A、酒精灯 B、石棉网 C、三角架 D、烧杯 9、(C )在水中搅拌后,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A、食盐 B、沙 C、面粉 10、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B )的食盐。 A、20克 B、40克 C、100克 11、( C )在做过滤实验的时候没有用到? A、漏斗 B、玻璃棒 C、酒精灯 12、“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城堡云”就是(A ) A、积云 B、层云 C、卷云 13、下面( B )是正确的。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C、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14观察气象的仪器中,(B )要放在百叶箱内。 A、雨量器 B、温度计 C、风向标 15、气体( C )溶解在水中。 A、能 B、不能 C、不一定能 16、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 B ) A、10—24.9毫米 B、25—49.9毫米 C、50—99.9毫米。 17、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 ) A、浮在水上,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 18、当红旗的飘向西北面时,这时的风向是 ( B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作业题 一、填空: 1、自然界最大的动物是鲸,资料来源于;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资料来源于;夜间活动的动物有蝙蝠,资料来源于;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的动物有北极熊,资料来源于。 2、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盔甲保护自己,黄鼬用放臭气防御敌害,负鼠用假死逃避敌害。 3、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胎生。 4、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5、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种子成熟这几个阶段。 二、判断 ()1、观察动物时,不要伤害动物,同时还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2、人是杂食动物。 ()3、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4、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都没有影响。 ()5、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 ()6、鸡不是卵生动物。 ()7、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相同的。 1√2√3×4× 5√6×7× 三、连线。 将下列动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金丝猴(高山密林) 象(丛林河谷地带) 鹿(森林边缘或草原) 鸵鸟(热带草原) 虎(森林灌木丛中) 天鹅(浅水中) 四、分一分 草食动物:兔、马、牛、猴 杂食动物:猪、熊、鸡、大熊猫 肉食动物:狗、狼、虎、狮子 五、选择填空: 1、下列动物中人、马、虎是属于胎生动物;蛇、龟、鱼属于胎生的动物。 2、下列动物中青蛙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乌贼是用放墨汁的办法保护自己逃跑的;穿山甲是用盔甲保护自己的安全的。 3、蚂蚁的六条足如图编号(左前、左后、右中)会同时运动,(右前、右后、右中会同时运动)以上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 六、简答题 1、猫和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脚移动特点有什么特点? 行走时: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奔跑时:两后腿同时蹬地身体腾空而起,下落时,左前、右前依次下落,两后腿同时着地再同时蹬地.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逸夫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我会填。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 力称为水的(浮力)。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4、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5、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不相同)。 6、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浮)。 8、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 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反)。 10、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二、我能辩,对的打“√”,错的打“×”。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6、轮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B)。 A、铁块 B、木块 C、橡皮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 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3、下列物体最容易浮在水面上的是(B)。 A、铜块 B、塑料泡沫 C、硬币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C、)有关。 A、物体的重量 B、物体的颜色 C、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A )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B)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填一填 1、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3、()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向()吹来的风。 4、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5、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的,是()地是()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分散在水中。而醋和酒精倒入水中直接()地向水中扩散。 二、判断 1、24小时雨量小于7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法来记录。取()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5、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7、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8、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9、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10、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三、判断题 1、下列方法哪种使砂糖能很快溶解()。 A、搅拌 B、加热 C、既加热又搅拌 2、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 A、食盐溶解在水里 B、酒精溶解在水里 C、汽水 3、27 ℃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4、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5、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 A 早晨 B 中午 C 上午 D晚上 四、实验分析题 1、小丽想做一大块冰糖的溶解试验,请你回答: (1)冰糖可以溶解于水吗? (2)有哪些办法可以加速溶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天气 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 B.雪 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层云 C.卷云 D.白云 二、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通常是灰色的。()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14.纤细的云状云是()。()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三、填表题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大雨大暴雨 24小时的 0.1-9.910.0-24.925.0-49.9 50.0-99.9 100.0-249.9 ≥250.0 降水量 (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