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技术交底

复核人:记录人:年月日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实用版

YF-ED-J214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 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0 概述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2)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3)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在相同条件下,拱桥采用转体法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桁架伸臂法、搭架法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如用转体法修建的湖南资兴市游垅桥,与用悬吊拼装法和搭架法相比,造价降低了11.5~17.4%。 2.0 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

有关拱桥施工论文:简述拱桥平面转体施工法

桥 梁 施 工 案 例 论 文 专业:土木工程浅析拱桥平面转体施工技术

一、概述 转体施工法一般使用于单孔或三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 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预制装配半拱 , 然后利用一些机具设备和动力装置将其两半跨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或设计标高) 合龙成拱。它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合龙与体系的转换。 转体施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想比,具有的优点: (1)施工所需要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2)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3)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构造 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在同等条件下,拱桥采用转体法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衍架伸臂法,搭架法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如用转体法修建的湖南资兴市游垅桥,与应悬吊拼装法和搭架法相比,造价降低了11.5%?12.4%。二、平面转体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平面转体法适用于深谷、河岸较陡峭、预制场地狭窄或无法采用现浇或吊装的施工现场。在桥墩台的上、下游两侧利用山坡地形的拱脚向河岸方向与桥轴线形成一定角度塔设拱架,在拱架上现浇拱(肋)箱或组拼箱段以完成二分之一跨拱,其拱顶高程与设计高程相等(应设置预留高度),利用转动体系,将两岸拱箱相继旋转合拢就位,要使得拱箱稳定旋转就位,拱箱的平衡是平转法的关键。 这种施工方法特点是:将主拱圈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两岸利用地形作简单支架(或土牛拱胎),现浇或者拼装拱肋,再安装拱肋间横向联系(横隔板、横系梁等),把扣索的一端锚固在拱肋的端部(靠拱顶)附近,经引桥桥墩延伸至埋入岩体内的锚锭中,最 后用液压千斤顶收紧扣索,使拱肋脱模,借助环形滑道和手摇卷扬机牵引,慢速地将拱肋转体180° (或小于180° ),最后再进行主拱圈合龙段和拱上建筑的施工。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2010年9月30日》《转体施工法》简介: 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 《转体施工法》正文开始>> - - - 第五节转体施工法 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的桥梁。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用转体施工法建造大跨径桥,可不搭设费用昂贵的支架,减少安装架设工序,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少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我国研究转体施工始于1975年。1977年四川省公路部门首创拱桥使用四氟板平面转体施工,建成了净跨70m的箱形肋拱桥,转体重力12000kN。1979年四川阿坝地区第一次用砼球面铰和钢滚轮的转体装置建成了曾达独塔斜拉桥。1985年在山东和江西用转体法建造了立交桥和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拓宽了转体施工的使用范围。1989年四川省建成跨度达20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天平衡重水平转体,并采用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给转体施工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由于钢管砼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砼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1994年建成的浙江省新安江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1996年建成的三座对外公路上三座钢管砼拱桥,莲花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黄柏河大桥和下牢溪大桥均采用水平转体施工。1997年建成的江西省索都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广东省南海市的雅瑶立交桥和谢叠大桥均为了T型刚构,采用水平转体施工。在表10—1中列出我国部分转体施工的桥梁。 平面转体可分为有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有平衡重转体一般以桥台背墙作为平衡重,并作为桥体上部结构转体用拉杆的锚碇反力墙,用以稳定转动体系和调整重心位置。为此,平衡重部分不仅在桥体转动时作为平衡重量,而且也要承受桥梁转体重量的锚固力。无平衡重转体不需要有一个作为平衡重的结构、而是以两岸山体岩土锚洞作为锚碇来锚固半跨桥梁悬臂状态时产生的拉力,并在立柱上端做转轴,下端设转盘,通过转动体系进行平面转体。 二、拱桥竖向转体施工 当桥位处无水或水很少时,可以将拱肋在桥位进行拼装成半跨,然后用扒杆起吊安装。当桥位处水较深时,可以在桥位附近进行拼装成半跨,浮运至桥轴线位置,再用扒杆起吊安装。三峡莲沱大桥属基本无水安装,浙江新安江大桥和江西索都大桥均采用船舷浮运至拱轴线位置起吊安装。以下介绍莲花大桥竖向转体的施工方法。 莲花大桥全长341.9m,桥面宽18.5m,主桥跨径为48.3m+114m+48.3m的三跨钢管砼系杆拱桥。中跨为中承式无铰拱,两边跨为上承式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拱。拱肋断面为哑铃形,由直径为1—2m的上、下钢管和腹板构成,拱肋高为3m。两拱肋之间设有钢管砼横斜撑联系。半跨拱肋的拼装就在桥轴线位置立架安装。 (一)钢管拱肋竖转扒杆吊装的计算 钢管拱肋竖转扒杆吊装的工作内容为,将中拱分成两个半拱在地面胎架上焊接完成,经过对焊接质量、几何尺寸、拱轴线形等验收合格后,由竖在两个主墩顶部的两副扒杆分别将其拉起,在空中对接合拢,如图10—41所示。

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 1 工艺概述 转体法施工它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工艺简便、施工设备少、节约施工用料、安全可靠、合拢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施工场地狭窄,地势陡峭的山谷、宽深河流、施工期水位变化频繁不宜水上作业及跨线的铁路拱桥。转体法施工可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 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主要是在山谷、河流的两岸或适当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拼装完成,然后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跨拱转动到桥的轴线位置合龙成桥的施工方法。转体系统由半跨钢管拱、交界墩索塔、扣索背索系统、上盘及平衡重;转台、环道、撑脚和基础、拽拉牵引系统等组成。 本工艺重点介绍拱桥转体施工,有关拱肋内混凝土压注施工的内容可参考本章其他工艺。 2 作业内容 转体法施工内容主要是转体部分的施工、牵引转动体系的安装、线型测量及内力的监控、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张拉、半跨钢管拱转动到位及位置偏差的调整、转盘锁定及合拢段的临时锁定、主管合拢段的安装、拱脚及转盘间混凝土的封填、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交替拆除、拱座片石混凝土的回填。 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7:2006) 4 工艺流程图 以北盘江大桥为例转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转体施工法连续刚构桥设计

文章编号:1674-7046(2010)05-0006-6 转体施工法连续刚构桥设计 李三珍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第一道桥设计研究所,上海200092) 摘 要: 转体法施工以其投入施工设备少、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施工速度快、造 价低等优点成为较优的施工方法。上海市松江工业区文翔路-联阳路跨沪杭 高速公路大桥主桥采用42m+70m+42m 转体施工连续刚构方案,减少了对 既有线运营的影响。介绍桥型构思及总体布置,上部结构设计、转盘、承台、墩 身、桩基础设计、结构分析方法、主桥施工方法。经计算,在各种荷载的不利组 合下,结构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关键词: 转体施工;连续刚构;设计;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48.23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文翔路-联阳路跨沪杭高速公路大桥工程位于上海市松江工业区,北起文翔路,向南跨越沪杭高速公路至联阳路与荣乐东路交叉口。在高速公路以北保证与文翔路衔接顺畅,然后以跨线桥形式连续上跨沪杭高速公路和繁华路,在高速公路以南落地后与联阳路现状道路顺接。 2 桥型构思及总体布置 为保证在主桥施工期间对沪杭高速公路的交通影响最小,主桥采用连续刚构一跨过线,采用转体施工方案。连续刚构采用转体施工,减少了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使桥梁施工与既有高速公路交叉干扰影响的时间最短,安全隐患最少。转体法施工以其投入施工设备少、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成为了首选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桥桥位中心线与沪杭高速公路中心线交角为75.343b ,全桥位于道路直线段。全桥分主桥和引桥,主桥为42m+70m+42m 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两侧引桥为6@20m 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板梁,全桥跨径布置为6@20m+42m+70m+42m+6@20m,桥梁总长394m 。主桥立面布置图见图1。 全桥桥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6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17m 。全桥采用双向横坡1.5%,竖曲线半径R=580m,主桥跨中桥面中心标高为14.601m,梁底标高为12.461m 。 3 设计荷载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 荷载标准:桥梁:公路-?级。 抗震设防标准: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 恒载:一期恒载:按构件实际截面计入;二期恒载:考虑桥面铺装、防撞护栏等收缩徐变:根据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JTG D62-2004)的规定计算。野外一般条件。 基础不均匀沉降:主墩沉降按2c m 计,边墩按1c m 计,进行组合取最不利情况。 收稿日期:2010-07-06 作者简介:李三珍(1974-),男,山西临县人,硕士研究生,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第一道桥设计研究所工程师。 第19卷第5期2010年9月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Vol.19No.5 Sep.2010

连续梁转体法施工工艺及方法

2.5. 3.11连续梁转体法施工工艺及方法 2.5. 3.11.1连续梁转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连续梁转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2.5. 3.11.2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桩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方法详见“2.5.3.3钻孔灌注桩基础”。 2.5. 3.11.3下承台及磨心、滑道、环道施工 桥梁转体的中心机构转体球面铰和环道以及滑道设计在下承台上施工时要和下承台一起浇筑,其结构图见“主桥转体体系构造图”。主桥桩基施工完毕并通过检测合格后进行下承台钢筋施工,由于磨心设计在下承台上所以磨心钢筋要个下承台钢筋一起进行安装。磨心钢筋大样图见“主墩磨心一般构造图”,在下承台钢筋绑扎完毕后在顶层钢筋网上预留施工人洞,这样人可以下到承台里面进行磨心钢筋的施工,磨心钢筋在承台内部空设置4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采用绑扎完毕后用手拉葫芦吊机与承台骨架钢

筋焊接固定。磨心中心设计为直径20cm高度70cm钢柱,钢柱表面镀铬与磨盖中的钢套筒相结合形成转体的中心转动轴。磨心在承台内部钢筋网片安装完毕后进行磨心钢柱的安装,在下承台顶面于钢筋焊接一块40cm× 40cm×2cm钢板,在钢板精确放出主墩中心,按照主墩中心进行钢柱的安装。钢柱的安装偏差顺桥梁和垂直于桥向都要小于5mm。钢柱安装完毕后进行下承台上侧磨心钢筋的安装,磨心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滑到和环道以及后座的钢筋的安装。在磨心、滑道、环道钢筋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磨心、环道、滑道钢筋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钢筋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滑道、环道钢筋于下承台钢筋存在冲突的位置适当调节间距,钢筋绝对不可以切断。 主桥转体体系构造图 2)、磨心钢筋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筋的间距,并且保证每层钢筋之间的钢筋网孔要对应,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可以下放到磨心内部进行振捣,这样才能保证磨心混凝土密实。 3)、在绑扎磨心顶层钢筋时要带磨进行安装,严格控制磨心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偏差只能存在正偏差,这样防止在磨心磨合过程中造成钢筋外露。如果磨心钢筋外露就会造成磨心和磨盖无法磨合,最后造成转体驱动力加大,转体不稳,甚至可以造成箱梁转体段无法转动,转体失败。 磨心模板根据磨心直径制作定型钢模,钢模安装固定在下承台顶面,磨心的球面通过按照设计的球型直径定做的母线器来形成。母线器一侧焊接到与磨心钢柱配套的钢套筒上另一端搭到磨心钢模上,在磨心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母线板以磨心钢柱为中心反复转动来形成磨心的球面。在安装磨心钢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板顶面高程。模板安装完毕后在磨心钢模上

转体施工工法

转体法施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连续箱梁工法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1前言 随着国家的交通道路网的迅速发展,转体法施工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已经 广泛应用于一些横跨主要陆地交通道路和水上交通道路的桥梁施工。转体法施工在整个桥梁 施工过程中几乎不会对其跨的交通道路或水路造成任何影响。其技术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质 量、施工进度、工程造价等因素。转体施工中由于转体T构重量大,转体对磨心、滑到、 环道的制作精度和转体过程中对转体角度和转体后合拢精度要求较高,所以磨心、滑到、环 道的施工以及箱梁施工中标高及线形的控制是桥梁是否能够顺利转体并精确就位的关键。 2006年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的苏州市兴郭路跨苏嘉杭高速公路大桥工程主桥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具体结构形式见图1-1)转体施工中,借鉴以往转体施工中的实践经 验并在磨心、滑到、环道以及在箱梁转体施工中自主创新,避免在以往转体桥梁施工中的通 病:滑到在箱梁转体过程中全部被支腿挤压变形、箱梁转体后梁端高差过大、箱梁转体后线 形不顺畅等问题,顺利转体,就位准确。合拢后两个转体T构梁端高差最大仅为 9mm,完 全小于国家规定20mm。该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后,工程质量得到业主和苏州市领导的一致好评。2008年8月结合该工程进行研究的科技开发项目《跨线桥连续性箱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经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总结后形成本工法。 5500 8500 5500 主桥转体段箱梁结构布置图 2工法特点 2.1本工法采用千斤顶直接顶推比传统牵引系统转体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地锚工程,节约了资 金,缩短了工期。 2.2本工法整体施工过程中仅在中跨合拢安装和拆除吊架时临时封锁了高速公路的一个车道,整个主桥施工没有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车。 2.3本工法施工机具简单,便于操作,转体所用机具采用箱梁施工中的张拉机具就可以,无需投入专项机械; 在箱梁施工中采用更为成熟、安全的满堂支架法进行施工,同以往的跨线桥的挂篮施工相比更为安全可靠。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 要点(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934-23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桥梁上部如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转体架桥法或纵横向拖拉法施工时,除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外,搭设支架(或拱架)、支立模板、绑扎钢筋、焊接及浇筑混凝土等,均应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2. 转体法修建大跨径拱桥,应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并配备通信联络工具。 3. 转体法施工前,应合理选择有利地形。 采用平转法,桥体旋转角应小于180°,转动设施在拆架后,悬臂体应转动方便,并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转体时,悬臂端应设缆风绳。 4.平衡重转体施工前,应先利用配香做试验,进行试转动,检查转体是否平衡稳定。试转的角度大

于实际需要转动的角度,并悬挂一定时间。如不符合要求,必须先进行调整。 5.环道上的滑道、其平整度应严格控制。如上下游拱肋需同时作配重转体时,应采用型号相同的卷扬机,同步、同速、平衡转动。质量大的转体转动前,应先用千斤顶将转盘顶转后,再由卷扬机牵引。 6.无平衡重平转法施的工扣索张拉时,应检查支撑、锚梁、锚碇、拱体等,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7.采用纵向、横向拖拉法架梁时,施工前应全面检查所用机具设备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的实际情况。 8.使用万能杆件或枕木垛作滑道支撑墩时,其基础必须稳固。枕木垛应垫密实,必要时应作压重试验。 9.梁体及构件运行滑道应按设计辅设。采用滑板和辊轴时,滑板应辅平稳。梁体、构件拖拉或横移到达前方墩台时,应采取引导措施,便于辊轴进入悬臂端的滑道内。搬抬辊轴时,作业人员要配合好。 10.拖拉或横移施工中,应经常检查钢丝绳、滑车、卷扬机等机具设备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应立即处

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 9.4.1 工艺概述 转体法施工它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工艺简便、施工设备少、节约施工用料、安全可靠、合拢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施工场地狭窄,地势陡峭的山谷、宽深河流、施工期水位变化频繁不宜水上作业及跨线的铁路拱桥。转体法施工可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 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主要是在山谷、河流的两岸或适当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拼装完成,然后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跨拱转动到桥的轴线位置合龙成桥的施工方法。转体系统由半跨钢管拱、交界墩索塔、扣索背索系统、上盘及平衡重;转台、环道、撑脚和基础、拽拉牵引系统等组成。 本工艺重点介绍拱桥转体施工,有关拱肋内混凝土压注施工的内容可参考本章其他工艺。 9.4.2 作业内容 转体法施工内容主要是转体部分的施工、牵引转动体系的安装、线型测量及内力的监控、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张拉、半跨钢管拱转动到位及位置偏差的调整、转盘锁定及合拢段的临时锁定、主管合拢段的安装、拱脚及转盘间混凝土的封填、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交替拆除、拱座片石混凝土的回填。 9.4.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7:2006) 9.4.4 工艺流程图 以北盘江大桥为例转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发展应用

桥梁转体施工的发展应用 桥梁转体施工特点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利用摩擦系数很小的滑道及合理的转盘结构,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 具有如下优点:  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在相同条件下, 拱桥采用转体法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桁架伸臂法、搭架法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发展应用 1975年我国桥梁工作者开始进行拱桥转体施工工艺的研究,并于1977年首次在四川省遂宁县采用平转法建成跨径为70 m的钢筋混凝土箱肋拱。此后,平转法在山区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中得到推广应用。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平转法施工的拱桥,跨径均在100m以下,且均为有平衡重转体施工。为解决大跨径拱桥 转体重量大的问题,我国桥梁专家提出 无平衡重转体施工法,并于1987年成功 地进行了跨径为122 m的四川巫山龙门 桥试验桥的施工。1988年四川涪陵乌江 大桥采用该法转体成功,使我国拱桥的 跨径首次跃上200m大关。 随着转体施工工艺的进步,主要 是转动构造中磨擦系数的降低和牵引能 力的提高,这一方法在我国的斜拉桥和 刚构桥中也得到应用,并且使其从山区 推广至平原,尤其是跨线桥的施工。例 如,1980年四川金川县的曾达桥(独塔 斜拉桥,转体重量1344t);1985年江西 贵溪跨线桥(斜脚刚构桥,转体重量 1100t);1990年四川绵阳桥(T构桥,转 体重量2350t);1997年山东大里营立 交桥(刚性索斜拉桥,转体重量3040t); 1998年贵州都拉营桥(T构桥,转体重 量7100t)。 2003年8月6日北京石景山混凝 土斜拉桥建成,该桥是北京市五环路的 标志性工程,位于北京石景山南站咽喉 区,现有电气化铁路7股道,远期规划 为11股道,行车密度大,平均每3min 就有一趟列车通过,为避免对铁路产生 频繁的干扰,采用了转体法施工的预应 力混凝土曲线斜拉桥方案。该桥主桥为 45m+65m+95m+40m四跨连续独塔单 索面的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转体 结构总重14000t,直接依靠主牵引系 统实现转体并精确定位,最终合拢误差 2mm。 钢管混凝土拱桥近10年来在我国 的应用与发展迅猛。为拱桥的轻型化和 向大跨度发展提供了可能,转体施工方 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这种桥型之中。在竖 转方面,虽然我国在80年代初期就应用 该法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桁架拱的施工, 但其应用一直没有得到推广。1996年 施工的三峡莲沱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 114m)和1999年施工的广西鸳江钢管 混凝土拱桥(主跨175m)采用竖转法, 后者的竖转体系采用了液压同步提升技 术,使竖转技术跃上了新的台阶,徐州 京杭运河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主跨 235m)也将采用这一技术进行竖转施 工。2001年贵州北盘江大桥是铁路桥 梁上第一次采用钢管拱结构,跨度236 m,转体重量达到10230t。在平转方面, 1996年施工的三峡黄柏河和下牢溪两 座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桥采用该法施 工,两桥主跨均为160m,转体重量达 3500t。 更为重要的是,竖向转体与平面转 体结合应用的方法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 的应用,使桥梁转体施工法进入了一个 新的发展时期。1995年安阳文峰路 135m钢管混凝土拱桥首次采用这一方 法转体成功。1999年10月广州丫髻沙大 桥也采用此法顺利合拢,并于2000年6 月建成通车,丫髻沙大桥主跨达360m (净跨344m),平转重量13685t。 转体施工法在我国西南各省使用较 多,近几年转体施工工艺在河北省干线 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跨线桥施工中开始 应用。目前正在建设的张石高速公路、廊 涿高速公路、石环公路铁路跨线桥施工 中,为避免对铁路线运营的影响,均采用 了转体施工法。其中石环公路与石太铁 路相交,跨越六股电气化铁路轨道并预 留两股,主桥为跨径45+85+85+45m独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发展应用 文/胡素敏 《交通世界》129 2008年 第1期 (1月上)

桥梁转体工程施工工艺

桥梁转体工程施工工艺 1. 概述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2)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3)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在相同条件下,拱桥采用转体法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桁架伸臂法、搭架法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如用转体法修建的湖南资兴市游垅桥,与用悬吊拼装法和搭架法相比,造价降低了11.5~17.4%。 2. 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 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合拢与体系的转换。

2.1 竖转法。竖转法主要用于肋拱桥,拱肋通常在低位浇筑或拼装,然后向上拉升达到设计位置,再合拢。竖转体系一般由牵引系统、索塔、拉索组成。竖转的拉索索力在脱架时最大,因为此时拉索的水平角最小,产生的竖向分力也最小,而且拱肋要实现从多跨支承到铰支承和扣点处索支承的过渡,脱架时要完成结构自身的变形与受力的转化。为使竖转脱架顺利,有时需在提升索点安置助升千斤顶。竖转施工方案设计时,要合理安排竖转体系。索塔高、支架高(拼装位置高),则水平交角也大,脱架提升力也相对小,但索塔、拼装支架受力(特别是受压稳定问题)也大,材料用量也多;反之亦然。在竖转过程中,主要要考虑索塔的受力和拱肋的受力,尤其是风力的作用。在施工工艺上,竖转铰的构造与安装精度,索鞍与牵转动力装置,索塔和锚固系统是保证竖转质量、转动顺利和安全的关键所在。国内的拱桥基本上为无铰拱,竖转铰是施工临时构造,所以,竖转铰的结构与精度应综合考虑满足施工要求和降低造价。跨径较小时,可采用插销式,跨径较大时可采用滚轴。拉索的牵引系统当跨径较小时,可采用卷扬机牵引;跨径较大,要求牵引力较大,牵引索也较多时,则应采用千斤顶液压同步系统。 2.2 平转法。平转法的转动体系主要有转动支承系统、转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 (1)转动支承系统是平转法施工的关键设备,由上转盘和下转盘构成。上转盘支承转动结构,下转盘与基础相联。通过上转盘相对于下转盘转动,达到转体目的。转动支承系统必须兼顾转体、承重及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V ol 118 N o 12 公 路 交 通 科 技 2001年4月 JOURNA 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ATION RESEARCH AND DEVE LOPMENT 文章编号:1002Ο0268(2001)02Ο0024Ο05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陈宝春,孙 潮,陈友杰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简要介绍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概况,阐述转体施工法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几座桥梁转体施工的实例。 关键词:桥梁;施工;转体;应用;发展;中国中图分类号:U445146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wing Method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n China CHEN Bao Οchun ,SUN Chao ,CHEN You Οjie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Fuzhou 350002,China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s wing method of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is introduced.I ts key techno Οlogy and several exam ples are presented. K ey words :Bridge ;C onstruction ;S wing metho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hina 0 概述 桥梁是一种跨越障碍的构造物。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1,2]。 转体施工法最先出现的是竖转法。50年代意大利曾用此法修建了多姆斯河桥,跨径达70m 。采用此法修建的桥梁跨径最大的是德国的Argentobel 桥,跨径达150m 。它在竖向位置利用地形或搭支架浇筑混凝土拱肋,然后再从两边将拱肋逐渐放倒,搭接成拱。这种竖转法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肋拱桥中,当跨径增大以后,拱肋过长,竖向搭架过高,转动也不易控制,因此一般只在中小跨径中应用。 平转法于1976年首次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多瑙河运河桥上应用。该桥为斜拉桥,跨径布置为5517m +119m +5517m ,转体重量达4000t 。此后平转法在法 国、德国、日本、比利时、中国等国家得到应用。采 用平转法施工的桥梁除斜拉桥外,还有T 构桥、钢桁梁桥、预应力连续梁桥和拱桥。迄今为止,转体重量最大的是比利时的本?艾因桥。该桥为斜拉桥,跨径布置为3×42m +168m ,转体重量达1195万t ,于1991年建成。 1975年我国桥梁工作者开始进行拱桥转体施工工艺的研究,并于1977年首次在四川省遂宁县采用平转法建成跨径为70m 的钢筋混凝土箱肋拱。此后,平转法在山区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中得到推广应用。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时与外界交往很少,虽然时间上晚于国外,实际上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且一开始就应用于拱桥之中,极具中国特色。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平转法施工的拱桥,跨径均在100m 以下,且均为有平衡重转体施工。为解决大跨径拱桥转体重量大的问题,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设计院从1979年开始了“拱桥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工艺”研究(又称为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并于1987年成功地进行了跨径为122m 的四川巫山龙门桥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 1.桥梁上部如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转体架桥法或纵横向拖拉法施工时,除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外,搭设支架(或拱架)、支立模板、绑扎钢筋、焊接及浇筑混凝土等,均应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2.转体法修建大跨径拱桥,应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并配备通信联络工具。 3.转体法施工前,应合理选择有利地形。 采用平转法,桥体旋转角应小于180,转动设施在拆架后,悬臂体应转动方便,并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转体时,悬臂端应设缆风绳。 4.平衡重转体施工前,应先利用配香做试验,进行试转动,检查转体是否平衡稳定。试转的角度大于实际需要转动的角度,并悬挂一定时间。如不符合要求,必须先进行调整。 5.环道上的滑道、其平整度应严格控制。如上下游拱肋需同时作配重转体时,应采用型号相同的卷扬机,同步、同速、平衡转动。质量大的转体转动前,应先用千斤顶将转盘顶转后,再由卷扬机牵引。 6.无平衡重平转法施的工扣索张拉时,应检查支撑、锚梁、锚碇、拱体等,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7.采用纵向、横向拖拉法架梁时,施工前应全面检查所用机具设备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的实际情况。 8.使用万能杆件或枕木垛作滑道支撑墩时,其基础必须稳固。枕木垛应垫密实,必要时应作压重试验。 9.梁体及构件运行滑道应按设计辅设。采用滑板和辊轴时,滑板应辅平稳。梁体、构件拖拉或横移到达前方墩台时,应采取引导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T型刚构转体施工工法

T型刚构转体施工工法 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 1992年我局在三铜公路铜川市铁路立交桥10号T型刚构的施工中,采用了转体法施工技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地解决了桥梁转体过程中轴心难以准确控制的关键问题,简化了转体施工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此技术通过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技术鉴定,路内外专家评审认为:这项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93年荣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己形成工法。 二、工法特点 1.球铰转动轴形状准确 在浇注球铰混凝土时,使用母线板控制球面形状,使旋转削切出来的混凝土球铰曲面圆顺,形状准确,减小了打磨球铰的难度。 2.球铰与铰盖接触面的密合程度高,转动阻力小 球铰浇筑成形后,安装母线板,将球铰曲面粗磨圆顺,然后,在球铰与铰盖的接触面上涂抹钙基脂润滑油,查找凸出不顺部位,进行细磨,既利于提高打磨工效,又有助于检查铰盖与球铰接触面的密合程度,从而达到降低摩擦因数,减小转动阻力的目的。 3.转动系统平衡、稳定

本工法T型刚构两侧悬臂布置对称,结构重量相等,卸架后,无需配重即可保持转体系统的平衡。悬臂箱梁在梁底支撑、底板底模、边腹板外模全部搭设、铺装就位的情况下,整体浇注成型,从而避免了因梁体分段、施工接缝多、混凝土颜色不一而影响梁体外观,以及模板安装不牢固或安装误差大,混凝土浇注后出现跑模而额外增加结构重量,引起转体时T型刚构纵向失稳、偏斜的情况发生,对确保转体系统自身的平衡和稳定有积极作用。 4.转体施工工艺大为简化 本工法使用油压千斤顶作平衡保险装置,避免了传统方法用钢支重轮或钢筋混凝土支撑脚与环道作平衡保险装置而给施工带来的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转体安全的因素,故操作安全可靠,施工作业方便,大大简化了转体施工工艺。 5.桥梁转体平稳、连续、安全 本工法选用电动分离式油压千斤顶作转体动力装置,可以直接在压力表上读取转体作用力值,作用力大小可准确控制,容易保持平衡,加载可同步进行,桥梁转体平稳、连续、安全。 6.桥粱转体到位.精度高 本工法在球铰中心埋设了一根钢管轴,并使钢管轴通过钢滚轴与饺盖滚动接触,限制了上转盘的侧向位移,有效地发挥了球铰的转轴定应作用,使转体桥梁到位精度大为提高。 三、适用范围

桥梁转体施工方案

球铰法转体施工方法及工艺 ⑴概况 XXXX立交特大桥左线桥在HK21+497.91~HK21+561.91上跨既有兰武铁路,其上部结构采用(40+64+40)m单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该桥与既有兰武线夹角约为30°。为保证既要兰武铁路运营安全,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运营干扰,连续梁采用转体施工。转体前在连续梁两主墩处平行于既有兰武铁路挂篮浇筑悬灌段施工,待施工到最大悬臂状态后,结合既有铁路运营、施工天气等因素,择机实施转体施工。将连续梁梁体逆时针旋转30°,转体到位后再进行合龙段施工。连续梁旋转前位置详见图2.5.5-26旋转前平面示意图。 ⑵转体结构 钢球铰平转体系主要有承重系统、顶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三大部分构成,转体结构侧面示意图详见图2.5.5-27。承重系统由上转盘、下转盘和转动球铰构成,上转盘支承转体结构,下转盘与桩基础相连,通过上转盘相对于下转盘转动,达到转体目的,上转盘平面示意图详见图2.5.5-28。顶推牵引系统由牵引设备二台ZLDl00型100t连续千斤顶及二台普通YCWl00型100t助推千斤顶构成、牵引反力支座、顶推反力支座构成;平衡系统由结构本身、上承台的钢管混凝土圆形撑脚、大吨位千斤顶及梁顶放置的四个容积5方备用水箱构成。转体结构施工过程图详见图2.5.5-29转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5.5-26 旋转前平面示意图

图2.5.5-27 转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5.5-28 图 图2.5.5-29 转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1.施工方法 ⑴本施工采用墩底转体方案,转体球铰设于承台与连续梁桥墩之间,钢绞球设在承台中心位置。球铰下转盘锚固于承台顶面,上转盘锚固于墩身底面。球铰上下盘可以绕中心钢轴相对转动,并通过设置四氟滑片、加硅脂等措施降低转动摩阻力。 ⑵转体施工通过两台以球铰为中心、对称布置的连续千斤顶产生的力偶克服球铰摩阻力产生的力偶,从而实现墩身和箱梁形成的整体相对于承台、桩基匀速转动至设计位置。 ⑶箱梁浇筑前按设计位置预埋Ф32精轧螺纹钢临时固结上下转盘,另外采用上下楔形钢板稳固撑脚并焊接,使撑脚与承台临时固结,以增加梁体施工的 牵引反力A 支座 牵引反力B 支座 助推反力支座 索2 索1 转体球铰 环形滑道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2010年9月30日》《转体施工法》简介: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 《转体施工法》正文开始>>第五节转体施工法 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 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的桥梁。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 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用转体施工法建造大跨径桥,可不搭设费用昂贵的支架,减少安装架设工序,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少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我国研究转 体施工始于1975年。1977年四川省公路部门首创拱桥使用四氟板平面转体施工,建成了净跨70m的箱形肋拱桥,转体重力12000kN。1979年四川阿坝地区第一次用砼球面铰和钢滚轮的转体装置建成了曾达独塔斜拉桥。1985年在山东和江西用转体法建造了立交桥和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拓宽了转体施工的使用范围。1989年四川省建成跨度达20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天平衡重水平

转体,并采用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给转体施工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由于钢管砼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砼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1994年建成的浙江省新安江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1996年建成的三座对外公路上三座钢管砼拱桥,莲花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黄柏河大桥和下牢溪大桥均采用水平转体施工。1997年建成的江西省索都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广东省南海市的雅瑶立交桥和谢叠大桥均为了T型刚构,采用水平转体施工。在表10—1中列出我国部分转体施工的桥梁。 平面转体可分为有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有平衡重转体一般以桥台背墙作为平衡重,并作为桥体上部结构转体用拉杆的锚碇反力墙,用以稳定转动体系和调整重心位置。为此,平衡重部分不仅在桥体转动时作为平衡重量,而且也要承受桥梁转体重量的锚固力。无平衡重转体不需要有一个作为平衡重的结构、而是以两岸山体岩土锚洞作为锚碇来锚固半跨桥梁悬臂状态时产生的拉 力,并在立柱上端做转轴,下端设转盘,通过转动体系进行平面转体。 二、拱桥竖向转体施工 当桥位处无水或水很少时,可以将拱肋在桥位进行拼装成半跨,然后用扒杆起吊安装。当桥位处水较深时,可以在桥位附近进行拼装成半跨,浮运至桥轴线位置,再用扒杆起吊安装。三峡莲沱大桥属基本无水安装,浙江新安江大桥和江西索都大桥均采用船舷浮运至拱轴线位置起吊安装。以下介绍莲花大桥竖向转体的施工方法。 莲花大桥全长341.9m,桥面宽18.5m,主桥跨径为48.3m+114m+48.3m 的三跨钢管砼系杆拱桥。中跨为中承式无铰拱,两边跨为上承式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拱。拱肋断面为哑铃形,由直径为1—2m的上、下钢管和腹板构成,拱肋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

转体法及拖拉法施工安全要点 1. 桥梁上部如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转体架桥法或纵横向拖拉法施工时,除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外,搭设支架、支立模板、绑扎钢筋、焊接及浇筑混凝土等,均应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2. 转体法修建大跨径拱桥,应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并配备通信联络工具。 3. 转体法施工前,应合理选择有利地形。采用平转法,桥体旋转角应小于180,转动设施在拆架后,悬臂体应转动方便,并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转体时,悬臂端应设缆风绳。4.平衡重转体施工前,应先利用配香做试验,进行试转动,检查转体是否平衡稳定。试转的角度大于实际需要转动的角度,并悬挂一定时间。如不符合要求,必须先进行调整。5.环道上的滑道、其平整度应严格控制。如上下游拱肋需同时作配重转体时,应采用型号相同的卷扬机,同步、同速、平衡转动。质量大的转体转动前,应先用千斤顶将转盘顶转后,再由卷扬机牵引。6.无平衡重平转法施的工扣索张拉时,应检查支撑、锚梁、锚碇、拱体等,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7.采用纵向、横向拖拉法架梁时,施工前应全面检查所用机具设备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的实际情况。8.使用万能杆件或枕木垛作滑道支撑墩时,其基础必须稳固。枕木垛应垫密实,必要时应作压重试验。9.梁体及构件运行滑道应按设计辅设。采用滑板和辊轴时,滑板应辅平稳。梁体、构件拖拉或横移到达前方墩台时,应采取引导措施,便于辊轴进入悬臂端的滑道内。搬抬辊轴时,作业人员要配合好。10.拖拉或横移施工中,应经常检查钢丝绳、滑车、卷扬机等机具设备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施工中.钢丝绳附近不得站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11.拖拉或横移施工中,应听从统一指挥,发现问题或隐患,应及时报告,立即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