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 数百万人死于狂犬 病。
目的和范围
规范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 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
对狂犬病暴露者进行评估、分 类、处置,确保其生命安全。
对暴露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预 防措施,防止狂犬病病毒传播

工作原则与流程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建立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流程,确保各环节衔 接顺畅、操作规范。
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水 平。
02
暴露分类与风险评估
暴露定义与分类
狂犬病暴露定义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 、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 体,从而导致感染。
狂犬病暴露分类
根据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部位、程度以及 是否有出血等,可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II级和III级。

其他预防措施
预防宣传教育
加强狂犬病预防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狂犬病预防知识的认
识和意识。
动物管理
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饲养,防 止动物咬伤人或其他动物。
及时就医
如被咬伤后出现发热、头痛、 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
免延误治疗。
04
效果评估与后续管理
效果评估内容与方法
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疫情控制效果、预防接种效果、健康教育效果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
后续接种
狂犬疫苗一般需接种5针 ,应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全 程接种。
特殊人群预防处置
孕妇
孕妇如被咬伤,应尽快进行伤 口处理和免疫接种,同时应向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特殊关注和
处理。
免疫功能低下者

88 狂犬病预防暴露处置工作规范【30页】

88 狂犬病预防暴露处置工作规范【30页】
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 轻微抓伤、擦伤;
Ⅲ级: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或粘 膜被污染。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处置
I 级暴露者
无需进行处置
Ⅱ级暴露者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 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 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
接种狂犬疫苗期间低热是否 需要推迟接种时间?
❖ 一般不用,如果是单纯发烧,而无其他症状,则可 能是感冒或其他炎症引起的,可以使用抗感冒药物 ,但禁止服用兴奋类药物?
为什么狂犬疫苗禁止臀部注射?
❖ 因臀部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可能会影 响免疫效果,所以成人在上臂三角肌注射,儿童最 好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狂犬疫苗 能交叉使用吗?
❖ 一般来说不主张在一个疗程中用两个类型、两个厂 家、甚至两个批号的狂犬疫苗。特别是生产厂家怕 注射中万一出现问题,不好判断是哪一个厂家生产 的产品出现的问题,以便分清责任。但是经过许多 观察,证实在迫不得已时可以替用。
“2-1-1”方案第一次注射两针,能 不能合在一支针管里一次注射?
狂犬病疫苗接种
❖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 接种程序(1):0、3、7、14、28 接种程序(2):“2-1-1”方案(简化多点肌内注 射方案,在0天注射2针剂,然后在7、21天时各 注射一针剂)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 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续原有程序
狂犬病再次暴露后处置
❖ 伤口处理 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
❖ 疫苗接种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再次暴露者,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 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 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1剂 疫苗 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全程接种疫苗 按暴露前(后)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细胞 培养疫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2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CATALOGUE目录•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预防措施•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流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01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况。

狂犬病暴露定义狂犬病暴露根据暴露程度分为三级:一级暴露、二级暴露和三级暴露。

一级暴露是指与狂犬病宿主动物接触或被舔舐皮肤,但无咬伤或抓伤;二级暴露是指被咬伤或抓伤,但无出血;三级暴露是指被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

狂犬病暴露分类1狂犬病暴露的危害23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狂犬病暴露的危害极大。

一旦发生狂犬病暴露,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能迅速扩散,导致发病甚至死亡。

狂犬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和心理障碍,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影响。

02狂犬病暴露预防措施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以减少病毒的残留。

伤口处理彻底冲洗用手指挤压伤口周围,排出瘀血和分泌物。

挤压排毒使用2%至3%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减少局部感染。

消毒处理接种程序一般采用五针法或四针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接种。

及时接种在暴露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越好。

被动免疫对于严重的咬伤或部位,还需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增强免疫效果。

免疫接种高危人群对于经常接触动物或从事动物相关工作的人员,应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定期进行抗体检测。

禁忌人群对于疫苗成分过敏或患有某些严重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接触动物或减少暴露机会。

特殊人群预防妥善保留对于暴露现场的物品和环境,应进行消毒处理,并妥善保留被咬伤的衣物和相关物品。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记录暴露和处置情况,以便后续追踪和管理。

暴露现场处理03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评估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污染程度等信息。

了解受伤部位的神经分布和肌肉情况,判断病毒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为加强和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研制进展,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暴露等级判定和处置原则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I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11级暴露。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为11I级暴露。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判定暴露等级后,及时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在获得知情同意后(知情同意书模板见附件,各省份也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制定),医务人员对伤口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I级暴露者,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第五条判定为II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II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II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In级暴露者处置。

第六条判定为11I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二章伤口处置第七条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

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置。

冲洗或者清创时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评估结果与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工作 规范。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完善工作规范 ,提高预防处置工作的质量。
工作规范更新与完善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工作规范进行更新 与完善。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狂犬病暴露,建立更加完善的 预防处置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
03
狂犬病暴露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狂犬病疫苗分为人用疫苗和兽用疫苗,根据不同接种对象可 分为二倍体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接种原则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不同品牌疫苗 应当尽量减少接种针次,避免重复接种。
暴露前预防
预防对象
暴露前预防主要针对具有高度狂犬病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 实验室工作人员、狂犬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 物,以预防感染。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
05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实施
实施机构与职责
职责分工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建立狂犬病预防控制协作机制。
组织协调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共同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 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作制度与程序
工作制度
建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制度,包括预防接种、病例监 测、疫情报告等制度。
工作程序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程序,包括预防接种、伤口处 理、疫苗接种等程序。
培训与演练
培训
加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演练
定期组织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局部浸润
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或狂犬病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 力。
预防接种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进行狂 犬病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接种5针。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时限要求
1
伤口处理应尽快进行,最好在受伤后立即进行 。
2
预防接种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开始,并尽可能 早地进行。
3
对于严重暴露或高风险人群,被动免疫制剂的 应用也应尽早进行。
02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给予狂犬病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
病的发生。
被动免疫制剂应用
03
对于某些高风险暴露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以增强
免疫效果。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步骤
伤口清洗
使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对伤口进行 清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彻底清 除污物和细菌。
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 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了解患者狂犬病暴露史、既往免疫接种史、 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
免疫接种情况
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免疫状态、其他疾病 等。
了解患者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判断免疫效 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与处理
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风险。
处理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免疫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
果。
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教育,提高 预防处置技能和水平。
对未来狂犬病预防工作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
开展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狂犬病预防控制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技术和 方法。
提高公众参与度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 100%。

因此,对于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至关重要。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呢?通俗地说,就是人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当发生狂犬病暴露后,我们要迅速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处置措施。

首先,伤口处理是关键的第一步。

要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 15 分钟。

冲洗完毕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在伤口处理的同时,要尽快评估暴露级别。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 级暴露是指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舐,这种情况一般无需处理。

II 级暴露是指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此时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 级暴露是指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污染。

这类情况除了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狂犬病疫苗的接种。

目前我国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接种程序,一种是“5 针法”,即在暴露后的第 0、3、7、14和 28 天各接种 1 剂,共接种 5 剂;另一种是“2-1-1 程序”,即在暴露后的第 0 天接种 2 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 1 剂),第 7 天和第 21 天各接种 1 剂,共接种 4 剂。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程序,都要按时完成全程接种,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对于 III 级暴露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情况,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如果伤口位于头面部、颈部、手部等神经丰富的部位,还需要在伤口同侧的背部肌肉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确保足够的抗体能够迅速中和病毒。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标准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标准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安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由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通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田级。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根据需要,要即将发展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与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允许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级暴露者,无需发展处置。

第五条判定为级暴露者,应当即将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安康时,按照级暴露处置。

第六条判定为级暴露者,应当即将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七条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那末不主发展伤口处理。

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赋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分钟。

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防止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发展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去除。

第八条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防止缝合。

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与暴露后时间间隔的根抵上区别对待。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率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疫苗接种方案与时间表
儿童接种方案
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分为五针,分别在暴露 后的第0、3、7、14、28天各接种一针。
成人的接种方案
成人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分为四针,第0、3、7 天各接种一针,第四针在第14天接种。
加强接种
在全程接种后,如果再次暴露,应加强接种两针 ,分别在第0、3天各接种一针。
疫苗接种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咬伤部位在头面部
咬伤部位在头面部,伤口较大、较深,且存在污染时,应考虑三 级暴露;
咬伤部位在手指或脚趾
咬伤部位在手指或脚趾,伤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考虑三级暴 露;
被咬动物状况
被咬动物处于狂犬病发病期、未接种或接种不全、有接触其他患 病动物等情况时,应考虑三级暴露。
04
预防处置流程
伤口处理
清洗伤口
监测方案与实施
监测方案
建立狂犬病暴露后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 测时间和频率等。
监测实施
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及时记录和整理监测数据,分析监 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控制措施与实施
控制措施
制定狂犬病暴露后控制措施,包括伤口处理、免疫接种、药物治疗等。
控制实施
按照控制措施进行处置,确保控制效果,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02
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得到了显
著提升。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中
03
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预防接种 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完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标准和规范,提高 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加强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的协作配合,形 成预防处置工作的合力。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分级
01
02
03
04
根据暴露源不同,将狂犬病暴 露分为3个等级
Ⅰ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 或者完好皮肤被动物舔舐,皮 肤没有破损,也没有疼痛感觉 。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 伤,皮肤表面没有明显痕迹, 也没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 。
Ⅲ级暴露:一处或多处贯穿皮 肤的咬伤或抓伤(如动物抓伤 或咬伤后皮肤破裂出血),或 者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可能含 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组织。
业医生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暴露者处于狂犬病高发地区
03
对于处于狂犬病高发地区的暴露者,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相
应预防措施,如接种狂犬病疫苗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狂犬病暴露类型
狂犬病暴露类型分为3种
咬伤:动物咬伤皮肤或黏膜后 ,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传播。
抓伤:动物抓伤皮肤或黏膜后 ,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传播。
舔舐:动物舔舐皮肤或黏膜后 ,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传播。
03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
暴露前预防接种
1 2
接种对象
暴露前预防接种适用于未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高 危人群,如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宠物饲养者、从 事狂犬病病毒研究人员等。
02
暴露后预防处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一般需要进行四针或五针
接种,根据不同品牌和剂型具体方案有所区别。
被动免疫
03
对于严重咬伤或抓伤,除了疫苗接种外,还可能需要被动免疫
,包括免疫球蛋白等。
联合疫苗接种
01
联合疫苗接种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疫苗联合使用,以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不良反 应。
02
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中提出,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下,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 联合使用。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ppt课件
风险评估工具来自狂犬病暴露评估问卷01
用于收集患者被咬伤或抓伤的详细信息,包括伤口部位、大小
、深度等。
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表
02
用于记录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判断狂犬病
暴露风险级别。
狂犬病预防处置记录表
03
用于记录患者预防处置的具体措施、疫苗接种情况等。
04
暴露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等。
02
种类和使用时机
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种类和时机,以达到协同预防狂犬病的效果。
03
不良反应
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会对人体免
疫系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监测和防治。
其他预防措施
伤口处理
对于犬咬伤、抓伤等狂犬病暴露伤口,需要彻底清洗伤口、消毒,并在必要时进行缝合处 理。
控制狂犬病疫情
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有助于控制狂 犬病疫情的扩散,减少人畜间狂犬病病毒传播 。
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有效降低狂犬病发病和死亡人数。
工作原则
科学、规范、有序
01
开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有序的原
则,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毒。
02
消毒处理
用2%-3%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可有效杀灭狂犬病病毒。
03
外科处置
对伤口进行适当的清创和缝合,以减少病毒的感染范围。
疫苗接种程序
1 2
咬伤后预防
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首剂接种
首次接种应在咬伤后48小时内完成,分别在第0 、3、7、14和28天接种。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课件xx年xx月xx日•概述•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流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中的注意事项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录01概述流行性广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狂犬病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致死率极高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

定义与特点狂犬病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由被感染的犬只传播。

历史与发展起源自19世纪开始,狂犬病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逐渐得到控制;20世纪中期,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疫苗接种。

发展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消灭了狂犬病,但仍有一些国家存在狂犬病流行。

控制对畜牧业的影响犬、猫等动物感染狂犬病后,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重大损失。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狂犬病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被感染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病毒可通过神经系统进入脑部,导致发病。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野生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感染病毒后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重要性02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级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狂犬病动物的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暴露、II级暴露和III级暴露。

狂犬病暴露定义被动物舔舐或接触动物唾液,如亲吻或被舔舐黏膜,一般不需要处理。

I级暴露II级暴露III级暴露被动物抓伤或咬伤,但无出血,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伤口有出血,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030201狂犬病暴露类型分为三类:I级暴露、II级暴露和III级暴露。

II级暴露是指被动物抓伤或咬伤,但无出血,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理。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预防接种教育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普及狂犬病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预防接种宣传
鼓励公众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并强调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暴露后处理宣传
宣传暴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如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前往医疗机构 就诊等。
不良反应类型
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乏力、 头痛等。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严 重者可对症治疗。
暴露后狂犬病发病与处理措施
发病原因
发病处理措施
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 入体内,导致发病。
立即就医,隔离治疗,使用镇静剂、 解痉剂等减轻症状,同时进行免疫治 疗。
发病表现
03
预防接种与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与接种程序
疫苗类型
狂犬病疫苗可分为动物源性和人 源性疫苗,其中人源性疫苗包括 VERO细胞、CHO细胞和MDCK
细胞等。
接种程序
暴露后预防接种应尽早开始,一般 是在发生暴露后的24小时内开始接 种,接种程序包括注射免疫球蛋白 和狂犬病疫苗。
接种剂量
根据暴露程度和疫苗类型,接种剂 量和接种次数有所不同,一般需要 注射3-5针,其中暴露程度较高的需 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舔舐、接触等其他暴露类型与风险评估
舔舐
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舔舐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眼睛、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存在一 定的传播风险。
接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接触,如拥抱、亲吻等行为,虽然较为罕见,但仍有可能导致病毒 传播。
风险评估
对于舔舐和接触等其他类型的暴露,应根据接触的频率、持续时间、接触部位以及被暴露 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暴露,应尽快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对 于低风险的暴露,仍需及时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控制其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的建议。

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加强疫苗接种:对所有居民及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2.宠物管理:对所有宠物进行登记、标识,并确保其接种狂犬疫苗。

定期进行宠物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

3.动物控制:对于无主流浪犬和可疑犬只,要采取措施进行捕捉和隔离观察,确保不再对人群造成威胁。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养犬人员的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报告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狂犬病事件报告和监测体系,确保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人类发生与疑似患有狂犬病或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后,根据接触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1.非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的唾液或其他体液接触到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立即洗净伤口并使用肥皂清洁,然后用消毒剂处理。

因为非咬伤患者感染风险较低,无需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2.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咬伤,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伤口,尽量挤出伤口上的血液。

再次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然后用碘伏或碘酊液处理伤口,完成后涂上狂犬疫苗。

咬伤暴露的患者会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3.患免疫缺陷者暴露:医疗机构内发生咬伤暴露的患免疫缺陷者,需立即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

4.动物暴露处理:对于可疑狂犬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观察10天,如果10天后动物健康状态正常,则排除狂犬病的可能性。

5.进行疫苗免疫:根据不同暴露情况,进行不同剂量和时间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由专业医生指导进行。

总结: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和暴露后免疫操作,对于减少病例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非常重要。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版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1、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 ➢ 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 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 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
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2、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 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 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暴露后预防
➢ 狂犬病暴露的定义和分级 ➢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 狂犬病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狂犬病暴露的定义
➢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 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 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 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分级
➢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Ⅰ级暴露:①接触或喂养动物;②完好的皮肤被舔;③ 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 排泄物。
Ⅱ级暴露:①裸露的皮肤被轻咬;②无出血的轻微抓伤 或擦伤。【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 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 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 用)】。
潜伏期长短不一,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 过1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 等因素相关。
临床分型
➢ 狂燥型(大约2/3的病例)
以意识模糊、恐惧痉挛,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瞳 孔散大和唾液分泌过多等)为主要特点(犬传播的狂犬病一 般表现为狂躁型)
➢ 麻痹型
麻痹型患者意识清楚,但有与吉兰-巴雷综合征( 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相似的神经病变症状。 ( 吸血蝙蝠传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现为麻痹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 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
顺一医药
狂犬病介绍
顺一医药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文件
09版规 范
16版指 南
WHO 建议
顺一医药
三份规范文件都明确的暴露分级
暴露类型 I级
II级 III级暴露
接触方式
暴露程 暴露后预防处置 度
接触或喂养动物

完整皮肤被舔舐
顺一医药
• 轻微伤口:可以不缝合
缝合
• 较重、头面部:被动免疫制剂至少2小时后缝合 • 较深、污染严重:破伤风处理、抗生素
顺一医药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的注意事项
眼部
• 生理盐水冲洗 • 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口腔
• 注意头低位、避免窒息 • 口腔专业医师协助
外生殖器及 • 冲洗方向向外
肛门
• 避免污染深部黏膜
顺一医药
II级暴露
顺一医药
III级暴露
II级暴露按照III级暴露处置的情况
免疫功能低下 暴露于头面部 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
顺一医药
III级暴露后处理流程
伤口处理
注射被动 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 病疫苗
顺一医药
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 20%肥皂水(弱碱性清洁剂)
冲洗 • 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生理盐水)
15分钟
消毒 • 碘伏、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规范
伤口处理 狂免 狂苗
顺一医药
目录
狂犬病及其危害 暴露后预防处置规范要求 暴露后的伤口处理 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应用 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顺一医药
狂犬病及其危害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人兽共患,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 水症(hydrophobia)。
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
再次暴露
接种过 程中
完成免 疫接种
一年以 内
一至三 年内
三年以 上
完成接 种无需 加强
无需再 次免疫
0,3天 各接种
一剂
0,3,7 天个接
种一剂
全程接 种
顺一医药
小结
狂犬病致死率极高 多项指南和规范要求
及时的伤口处理 正确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全程接种疫苗
顺一医药
谢谢
顺一医药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的分 泌物或排泄物
无伤
接触方式可靠则不 需要处理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轻度
处理伤口
无出血 接种狂犬病疫苗
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 严重
处理伤口
破损的皮肤被舔舐 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
出血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 疫制剂
暴露于蝙蝠
注射狂犬病疫苗
顺一医药
暴露等级的辨识
伤口处理的操作视频
顺一医药
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人群III级Βιβλιοθήκη 露 II级暴露所有首次 暴露者
顺一医药
严重免疫 缺陷
头面部暴 露
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用量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 20IU/kg
抗狂犬病血清
• 40IU/kg
顺一医药
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部位
所有伤 口无论 大小均 应进行 浸润注 射
剩余 不足
头面部、上肢、胸部以上躯干 暴露部位同侧背部肌肉群
下肢、胸部以下躯干 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
黏膜暴露者 滴/涂在黏膜上
生理盐水稀释到足够体积
顺一医药
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操作视频
顺一医药
首次暴露
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
经典5针肌肉注射法(Essen)
中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推荐使用5针肌肉注射法
顺一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