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创新是关键

(教学设计)创新是关键
(教学设计)创新是关键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中学宋新江

【学习目标:】

1、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增强创新意识,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做贡献。

2、认清新形势,提高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了解国家在创新方面的举措,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重难点】

1、争做创新型人才是教学重点。

2、感受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闻速递

(多媒体出示新闻)2011年,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

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师:运用上节课所学,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我们国家正在实施哪些方针政策?生: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师:该怎样才能走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之路呢?关键靠什么?本节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第二个项目——创新是关键。创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创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企业,首先感受一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加之教师的引导,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二环节观点碰撞

展示课件(P66材料),学生各抒已见:就如何改变我国目前科技落后的状况,缩小差距,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形成了两种观点,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第一种观点,结合第四课第二目第二个问题:“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引进来”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并且能够起到节约时间和资金的目的;对于第二种观点,我们国家的发展要赶超发达国家,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创新,“真正的高科技是花钱买不来的”。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防止部分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而降低听课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重点知识由于学生的亲自参与而起到强化的效果。)

第三环节故事启迪

有个渔夫,由于他具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称为“渔王”。“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因此他经常向人诉说,“真不明白,我从儿子们懂事起就教他们捕鱼的技术,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划船才不会惊动大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还教他们如何识海潮、辨鱼汛……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把所有的捕鱼经验都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然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

1、假如你是渔王,为让自己的儿子们的渔技不平庸,你打算怎样做?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谈谈教育创新有什么重要意

义。

生:自主思考,回答1。

师:积极引导,归纳。并出示参考答案。

(多媒体出示)

(教师点拨:既要向儿子们传授捕鱼的经验,更要让儿子亲自去观察去思考,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勇于假想,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强化对创新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且引出下一环节“榜样示范”的内容。)

第四环节身边榜样

有人说,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的专利。我国连续举办的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最好的反驳。今年8月,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澳门落下帷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在本次大赛上获奖的一位初中学生——孙丽。

呼玛中学孙丽同学因发明盲人电话机获得第21届全国青少年上海宝山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日前她又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茅以升青少年科学奖,这是上海地区唯一获此奖项的初中学生。

孙丽发明盲人电话机绝非偶然,她从小就喜欢科技活动。她家隔壁住着一对盲人夫妇,打电话常会拨错号码,所以经常请孙丽代拨电话。但有时遇到突发事件,就束手无策。孙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发现市场上没有适合盲人使用的电话机后,小姑娘决定自己创造发明盲人电话机。她拆卸了家里的电话机,研究它的结构……但几经实验,效果都不理想。

在她一筹莫展时,校长徐智强拨专款为她购买了多部电话机。经过反复实验,她研究出了双层键盘电话机,当摁一下第一层时,首先发出语音信号,告知你所拨的是什么键,如1、2、3……如拨对了,则摁到底,即拨出一个号码;如错误,重拨即可。

1、孙丽为什么能够获奖?

2、你打算怎样学习孙丽的创新精神?(从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两方面谈)

师做过渡:孙丽告诉我们: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们的专利,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平时点滴的收获。

<设计意图:>(理论指引行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用理论在指导自己的行动。做一个创新型人才是本课内容的归宿,体现了“知行合一”。)

第五环节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

了:

我准

备:

教师总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科教兴国,人人有责!我们要争做创新型人才!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思想得以升华,从而完成本节内容。)【教学得失】

一、可取之处:课堂中,注重选取典型素材,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创造了条件。让他们的思维产生了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二、不足之处: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不完全到位,主要原因是对初四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不很了解,致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够浓。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 小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但从中学语文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淡漠。教学模式普遍地表现为“导入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个俗套的流程。由于在“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这里往往形成一个内容繁杂时间冗长的“不歇气”的教学“大板块”,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因此我们应该进行,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生动起来,艺术起来。可进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创新尝试。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进行创新。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中的提问设计:1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2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3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4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

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这个教例表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课堂上的“五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都进行了切分。这个教例又表现出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课文原来是可以这样读的啊。3.从“线条简洁”的角度进行创新。如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的教学思路是:美美地听读,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表达。这个教例思路明晰,线条简洁,创意鲜明,表现出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全课的教学从教学理念上看,成功地组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显得生动而又自然。从教学方案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4.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创新。如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七颗钻石》苏教版课标教材的创新设计: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这个课例思路清晰,让学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块主要是表达。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景及浓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课程标准】: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相关知识】: (1)紧密联系初中教材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 (2)重点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

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教学设计之一

必修3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课标再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6)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3)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文化的发展本质上又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正文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学生活动:“忆一忆”文化是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正确的态度+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培育发展本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新的文化。)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Why: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活动:听三首不同时代的歌曲,结合教材,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南泥湾》反映的是战后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的实践活动,《年轻的朋友》反映的是80年代的幸福生活,《走进新时代》则反映的是当今社会变革的实践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P49的材料或是举出一个身边的文化事例,分析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例如:南京的老吆喝、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有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打夯,码头工人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例如:反映新时代实践内容的影片(反贪、反黑、爱国等);旧中国社会实践是闭塞的自然经济,其文化需要层次也低,所以文化发展也是比较闭塞如:唱戏(都是地方戏种);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开发的,所以文化必须开发、多元化发展。如音乐的多元化与渗透。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小 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2、举例: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物是与10有关的,你能 用10来说一句话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对,看看,我们的手指也是10个的哦。。。 1、数字宝宝在公园里发现了计算器,他们想用计数器来数数珠子,我们一起帮帮他数一数。 生:先拨9颗。

《几种常见的创新技法》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创新技法》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创新技术”教学设计 话题几种常见的创新技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小组学习的课堂式教学设计和模式,这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并通过调整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以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心理和智力水平都在不断成熟。然而,由于以往应试教育导致的思维模式固化,导致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方法的引导。然而,创新将在未来的社会生产活动和学生职业生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创新技术2、能熟练运用创新技术,根据专业尝试改变身边的小玩意,尝试做出小发明和小创造3、在尝试改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习惯,培养符合自己特点的创新性格和精神,享受创新的乐趣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创新教学技术中的问题设置法、类比方法创新教学技术中的问题设置法、类比方法中的困难学习案例、教学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过程设计、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随机抽样、班级学习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案例大师2。督促各学校学习小组的领导和成员完成学习指导案例的互审检查3、确定小组学习提要和案例展示顺序进口4。展示谢坤山的新课案例并导入新课谢坤山发明和改进吃勺的案例 1.

学生们在学习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完成了指导案例的互检。2、讨论案例1,检查预览2、确定小组研究案例展示顺序3.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和如何创新1.组织第一批展览。第一组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演示和提问方法的内容提问以了解内部案例的内容教师评论摘要让我们介绍奥斯本的清单法、和田十二法和5W1H法2.引导学生到“102。分组讨论案例:“10年后的手机”是“10年后的手打手机”的新功能,提问的方式是方形机器2.解释方法并讨论手机改革的新方案。学生自主学习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提问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加深他们对提问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3.组织第二组学生。展示第二组: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展示联想法的内容用关联方法学习内部案例的内容主要学习介绍教师的评论和总结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介绍三种类型的联想思维——一种典型类型,它接近联想,类似于反映学生的联想,对比联想思维的主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组织小型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测试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通过练习回答Xi是学生快速形成联想的知识和知识转移。5、第三组展示:5、组织第三组学生学习类比法,展示类比法内容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介绍老师的评语。八种类型的比较——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和综合比较6.引导学生在合作指导案例中讨论案例的内容,并分析类比式发明案例中的新事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计划的内容。6.学生在讨论和指导案例中的合作:指导案例展示中的案例能力,类比式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引入了几种典型的类比方法,体现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教版高二年级文化创新的途径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述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基本要求:1 明确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2 理解文化创新要经历的途径和过程。 3 懂得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 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发展要求:关注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动态,努力为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作贡献。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

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相应的视频,了解想应的文化作品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二)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2009年春节晚会赵本山和小沈阳、鸭蛋小品《不差钱》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探究周杰伦青花瓷歌曲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④通过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亲自体验文化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0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_1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 (二)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的组成和分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0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10的书写.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主题图,星星图,点子图,贴绒小棒,10支铅笔,1~10的数字卡片. (二)学具:小棒,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数: 2.口答: 3.卡片口算: 9以内的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揭示课题: 出示贴绒图,事先在绒板上不规则地摆出10颗小星星.

师问:谁能很快数出绒板上有几颗小星星 质疑:有几个同学数得快,但大部分数得都比较慢,为什么呢(让学生说出小星星摆得太乱,不好数) 师说:你们说得对,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既正确又快地数出来呢(排列整齐就数得清) 指名到前面将绒板上的星星重新排出: 全班一起数:12345 (10) 师问:一共有几颗小星星(10颗) 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10的认识) 1.学习数数. (1)出示主题图: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说:国庆节快到了,各族小朋友正在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气球 师说:通过数数,我们知道了图上有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 (2)指名在计数器上拨珠: 先拨出9个,(边拨边数)再拨出1个.一共拨了几个9添上1是几 (3)数手指: 师说: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数数左手有几个手指,再数数右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 (4)你们谁还能说出数量是10的物体吗 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10,就可用数字10来

教学设计如何创新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如何创新?请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被动接受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实践”,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创新应该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实施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我在上海静安附小听过这样一节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给出了这节课的练习,然后略作要求,便让学生开始自学。半节课以后,教师开始和学生交流练习,在练习中评讲重点、难点。这样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课是看学生的投入,看学生的思考过程,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该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中,显性课程是统计问题,隐性课程即渗透了环境保护、奥运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好这些潜在的课程资源,把一定的价值观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在教学设计中要把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与数学教育联系起来。 (3)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合适的情境,将生活中的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同时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生活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加以应用并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选择“温度”“海拔”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引入,学生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后,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既巩固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当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如,户外活动、制作活动、利用实物探索数量和图形意义的活动、调查活动、应用活动、综合知识的活动、探究活动、提出新问题的活动等。通过课外时间活动,丰富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_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 本文是关于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运昌 教学目标: 教育点: 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知识点: 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训练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创新切入点: 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创作诗文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积累。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林海的诗文、图片资料。 2、剪辑编制反映林海之美的录相片。 3、制作投影课文优美片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1、回忆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9课。请想一想,老舍先生笔下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是怎样的?学生简要回答。师:大家想亲眼看一看林海吗?(播放录

像。) 2、感知美 (1)学生看录像,教师现场解说。 (2)小结过渡:林海的确很美!(板书:美) 3、寻找美 (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爱美的心,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最美的小片段。你们找,我也找,咱们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一读。 (3)师:看来,同学们的火眼金睛还真能发现美!不过,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师朗读写人的小片段。如已经有学生读过,教师就主动与该同学联合起来学习。) 4、品味美师:服气吗?不服气?那愿意认真品味之后来跟我辩论吗?好!请参考提示,认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开创造性想象,你们品,我也品。咱们等着瞧!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哪些?它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生:仔细品读。 5、讨论美(1)教师辅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木的四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①根据学生发言,灵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师: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么? ②启发同学补充。师:还有谁品味了这个小片段的?谈谈自己的意见,好吗? ③过渡、激励。在各个小片段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灵活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全面欣赏林海的美。 (2)教师根据课文描写人之美的小片段组织辩论发言。(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上面四个小片段的讨论之间。) ①启发学生"帮忙"。师:谁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愿意帮我说说吗? ②教师补充发言。师:点缀在莽莽林海当中的市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学习《教学设计-如何创新》后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设计,如何创新》后的心得体会 南漳巡检峡口中心小学邹洪梅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这次有幸到襄樊听了顾教授的课后使我获益匪浅,本次培训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课例对我们老师讲了如何创新教学设计的五大策略,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定教。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再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实际。这一课希望我的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数学教的简单还是通透,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三、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反而要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渗透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要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

创新改变生活 优秀教学设计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周国年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 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到达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

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①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②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 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医生: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做外科手术,从开刀到缝线均由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 市民:出门不用带钱包,手机支付更方便。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二(4)班齐映燕2018年4月19日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条主线,分析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而向学生强调对待文化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由于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结合《文化生活》的特点,本课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和开展活动探究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化进而思考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本课内容;另外,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学好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对于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本课是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本课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并 能够辨别文化创新的主体。 2.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推论和说明出文化创新两个基本途径的含义、原因 及做法。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探讨和清晰的知识连线学生能够辨别两种错误倾 向。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的导向和小组探究锻炼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2.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文化创新的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

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二)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怎样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四、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较多地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提倡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在课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例来进行本课的讲解,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流程

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整体,尊重个别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用渠道。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活跃课堂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多和学生谈心、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 2、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数学学科相对而言,是很枯燥无味的。小学生们对概念、性质、定理、定律等都不感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就能够更加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更扎

实的知识。比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巧用这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既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说服力,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三、及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与鼓励 1、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他们相应的评价,如平时回答次数较少的学生“你今天听课特别认真,如果以后能这样经常看到你举手就更发好了。”我们应该鼓励他多起来回答问题。 2、给予的评价形式应多样性 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孩

《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精】

《文学的趣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难点】 1、以喻明理、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2、培养文学趣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我国美学界的一代宗师。《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二、疏通字词: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治病的药方。 玩索:细细地体会探寻。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dǔ嗜:特别爱好。 盛shèng感惰duò性 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生生不息:不断地派生、发展。生生,不断地滋生。 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三、整体感知: (一)解题(文艺论文) 提问:课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二)学生快速浏览,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明确:趣味是欣赏的基础。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副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师应从 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所以,对于本节课 的开展,我始终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故事、游戏和 欢声笑语中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 识和掌握。 2、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使学生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 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热爱科 学的教育;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折星星、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1、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数学交 流意识。 3、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课时本课应用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知 1、讲故事——夜深了,数字宝宝们都还没有睡觉,反而非常兴奋,因为 明天他们要带队来和同学们交朋友。可是,总得选个班长吧!还没有 等其他宝宝开口,数字9就迫不及待的从被窝里跳了出来,大声说; “这个班长理所应当我来胜任,谁让我最大呢!”他得意极了,并且 指着数字0说“你啊,长得没头没脑的,还最小,干脆不要去了”。 这时,数字1跳了出来拉着数字0的手说:“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