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P复习笔记

CISSP复习笔记
CISSP复习笔记

1.安全管理基础概念

1.标识组织的所有信息资产

2.分析安全风险

3.定义安全的重要性,随时有警觉的心

4.对安全管理有实施的计划

2. 安全所要具备的要素

1、CIA

C 机密性避免资产被未经过授权的人存取包括授权的和非授权的 A 可用性及时而稳定的获取资源

I 完整性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做修改和经授权的人做未经允许的修改

3.IT安全需要

1.功能面(防火墙的功能就是过滤)

2.确保功能可以达到(通过Log file也确定是否正确)

3.首先定义安全策略()

4.安全考量

1.技术面

2.组织架构

3.公司文化

4.管理

5.业务运营

6.风险

5.安全政策成功因素

1.最重要的是高层主管支持

2.与工作相融合不能有冲突的部分

3.思考以下部分(业务流程、技术流程呢个、管理流程)

4.具体的实现(隐私权()、身份管理(对主管进行调查确信可信任)、应用程序、基础架构、管理)

6.安全问题解决思考

1.不同的需求都考虑在范围内

2.ERP->VPN->CRM(客户关系管理)->ERP

3.必须要求一致性

7.实施安全政策

1.软硬件配置标准(例如防毒、防火墙)

2.变更(例如文件的销毁,用户的注册等等)

3.基线(最小的安全等级和一致性、例如windows 2003必须打哪些补丁)

以上三个都有强制性

4.可有可无的标准(TCSEC和ITSEC规划等等他们的差别是TCSEC主要是系统、ITSEC 加入网络)

8.如何做好安全管理

1.定义角色和责任

1.一起定义角色和责任(最高层主管、信息安全专家、owners(拥有者)、管理员、用户)

2.雇佣人员事要注意(验证员工的工作履历、验证员工学历、签署合约、对高层进行背景调查)

3.离职慎重处理(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自愿离职可以给一定缓冲时间、第二个是公司开除不要留任何缓冲时间)

4.工作方面的事项(重要的工作项目要分工(避免私下串通)、定期工作轮换(舞弊的安全问题)、强制性休假)

5.确保公司一定程度的安全(内部和外部的审计、高层做不定期的抽查以及安全措施和改进的地方、渗透测试、安全意识宣传(让公司了解安全重要)、技能培训、更深入的培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密码学))

2. 分级制度

1.重要性(标识重要资产、等级高的进行保护、增加企业的优势、保护法律诉讼文件、根据等级来进行优先恢复减小公司损失)

2.方向(公务类别、竞争对手有关的类别、公司财务有关的类别)

3.谁来实施分级(拥有者来进行分级:足够的知识、要了解法律要求、讲求一直性、分级标准定义、加密和解密还有过期性(销毁程序等))

4.注意事项(贴上警告标签、定期严查重要的资料例如备份、资料删除的时候要注意是否被彻底删除干净、遵循适当的删除策略)

3.风险管理和分析

1.风险管理目的(找出威胁来源,让风险做到可以接受的)

2.风险如何形成(威胁和弱点共同存在)例如公司没有安装防火墙就属于公司的弱点,网络上的黑客就是对公司的威胁,如果黑客利用公司的弱点进行攻击成功,那么就有一个风险

3.风险分析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标识风险,及时做好防御措施、考虑法律法规)

4.新的威胁的产生(新的技术、文化的改变、新产品的出现)

5.成功关键要素(1.高层主管的支持、2.成立风险评估小组、3.寻找人员加入小组)

6.公司现有状况可以做到的程度

7.风险分析类型(定量(数字化)、定性(情景以高中低来进行划分))

CISSP复习笔记-第2章信息安全治理与风险管理

2.1 安全基本原则

2.1.1可用性(availability)

?确保授权的用户能够对数据和资源进行及时的和可靠的访问

?措施:回滚、故障切换配置

?反面:破坏(destruction)

2.1.2 完整性(integrity)

?保证信息和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禁止对数据的非授权更改

?措施:配置管理(系统完整性)、变更控制(进程完整性)、访问控制(物理的和技术的)

?反面:篡改(alteration)

2.1.3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确保在数据处理的每一个交叉点上都实施了必要级别的安全保护并阻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

?措施:访问控制(物理的和技术的)

?反面:披露(disclosure)

?肩窥(shoulder surfing),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2.2 安全定义

?脆弱性(vulnerability):缺少安全措施或采用的安全措施有缺陷

?威胁(threat):利用脆弱性带来的潜在危险

?风险(risk):威胁主体利用脆弱性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业务影响

?暴露(exposure):造成损失的实例

?控制(control)或对策(countermeasure):消除或降低潜在的风险

2.3 控制类型

?按类型分:管理控制(软控制)、技术控制(逻辑控制)、物理控制

?按功能分

o威慑性(deterent):威慑潜在攻击者

o预防性(preventive):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o纠正性(corrective):意外事件发生后修补组件或系统,例如计算机映像

o恢复性(recovery):使环境恢复到正常的操作状态,例如数据备份

o检测性(detective):帮助识别以外活动和潜在入侵者

o补偿性(compensating):提供可替代的控制方法

2.4 安全框架

2.4.1 ISO/IEC 27000系列

?组织安全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

?英国标准7799(British Standard 7799,BS7799)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

?ISO/IEC 27000:世界上从全盘考虑的安全控制管理的最佳行业实践

o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

2.4.2 企业架构框架

?汇总安全规划中所列出的要求,并将之集成到公司现有业务结构中

2. Zachman框架

?John Zachman开发,用于定义和理解商业环境

?二维模型

o横向为5W1H:什么(数据)、如何(功能)、哪里(网络)、谁(人)、何时(时间)、为何(动机)

o纵向为不同的视角:计划人员、所有者、设计人员、建设人员、实施人员、工作人员

3. 开放群组架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TOGAF)

?开放群组(Open Group)开发,用于定义和理解商业环境

?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程序架构、技术架构

4. 面向军事的架构框架

?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英国国防部架构框架(British Ministry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MoDAF)5. 企业安全架构

?舍伍德的商业应用安全架构(Sherwood Applied Business Security Architecture,SABSA):风险驱动的企业安全架构,将安全映射到商业计划,与Zachman框架

相似

?满足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2.4.3 安全控制开发

?关注要落实到位的控制目标,以达成安全规划和企业架构所列出的目标

?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CobiT):一组控制目标集,用来作为IT治理的框架,由ISACA和

ITGI开发,分成4个领域

o计划和组织(plan and organize)

o获得与实现(acquire and implement)

o交付与支持(deliver and support)

o监控与评价(monitor)

?SP 800-53:由NIST开发的用于保障美国联邦系统安全的控制集

2.4.4 COSO框架

?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1985年开发,用来处理财务欺诈活动并汇报,应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SOX)2.4.5 流程管理开发

?安全控制是工具,流程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IT

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的事实标准

?六西格玛:摩托罗拉开发,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中识别和消除缺陷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2.7 风险评估和分析

2.7.6 定量(Quantitative)分析

?自动风险分析:减少风险分析任务的手动难度,进行快速计算

?单一损失期望(Single Loss Expectany,SLE)

?暴露因子(Exposure Factor,EF)

?资产价值×EF=SLE

?年发生比率(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e)

?年度损失期望(Annual Loss Expectancy)

?SLE×ARO=ALE

?因为数据本身多少会有一些主观性,因此无法做到完全客观

?不确定性:对估计缺乏信心的程度

2.7.7 定性(Qualitative)分析

?Delphi技术:匿名投票

?定性和定量的目标都是评估公司面临的实际风险并给出威胁的严重程度等级(severity level)

,注意与定性分析给出的风险评级区分开

2.7.8 保护机制

?实现防护措施前的ALE - 实现防护措施后的ALE - 防护措施每年的成本= 防护措施对公司的价值

2.7.10 总风险与剩余风险

?威胁×脆弱性×资产价值=总风险

?总风险×控制间隙=剩余风险

?总风险-对策=剩余风险

2.7.11 处理风险

?转移:买保险

?规避:终止引入风险的活动

?缓解:把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级别

?接受

2.8 策略、标准、基准、指南和流程

?策略:高级管理层(或是选定的董事会和委员会)制定的一个全面声明,它规定安全在组织机构内所扮演的角色,分规章性策略、建议性策略、指示性策略?标准:强制性的活动、动作或规则,可以为策略提供方向上的支持和实施

?基准:所需要的最低保护级别

?指南:没有应用特定标准时向用户、IT人员、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提供的建议性动

作和操作指导

?流程: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应当执行的详细的、分步骤的任务

2.9 信息分类

?商业公司:机密(confidential)、隐私(private)、敏感(sensitive)、公开(public)?军事机构:绝密(top secret)、秘密(secret)、机密(confidential)、敏感但未分类(Sensitive But Unclassified,SBU)、未分类(unclassified)

2.11 安全指导委员会

2.11.2 数据所有者

?对特定信息的子集和应用负最终责任

2.11.3 数据看管员

?负责数据的保护与维护工作

2.11.17 人员安全

?职责分离:预防性管理措施

?岗位轮换:检测性管理措施

?强制休假:检测性管理措施

CISSP复习笔记-第2章信息安全治理与风险管理

2.1 安全基本原则

2.1.1可用性(availability)

?确保授权的用户能够对数据和资源进行及时的和可靠的访问

?措施:回滚、故障切换配置

?反面:破坏(destruction)

2.1.2 完整性(integrity)

?保证信息和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禁止对数据的非授权更改

?措施:配置管理(系统完整性)、变更控制(进程完整性)、访问控制(物理的和技术的)

?反面:篡改(alteration)

2.1.3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确保在数据处理的每一个交叉点上都实施了必要级别的安全保护并阻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

?措施:访问控制(物理的和技术的)

?反面:披露(disclosure)

?肩窥(shoulder surfing),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2.2 安全定义

?脆弱性(vulnerability):缺少安全措施或采用的安全措施有缺陷

?威胁(threat):利用脆弱性带来的潜在危险

?风险(risk):威胁主体利用脆弱性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业务影响

?暴露(exposure):造成损失的实例

?控制(control)或对策(countermeasure):消除或降低潜在的风险

2.3 控制类型

?按类型分:管理控制(软控制)、技术控制(逻辑控制)、物理控制

?按功能分

o威慑性(deterent):威慑潜在攻击者

o预防性(preventive):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o纠正性(corrective):意外事件发生后修补组件或系统,例如计算机映像

o恢复性(recovery):使环境恢复到正常的操作状态,例如数据备份

o检测性(detective):帮助识别以外活动和潜在入侵者

o补偿性(compensating):提供可替代的控制方法

2.4 安全框架

2.4.1 ISO/IEC 27000系列

?组织安全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

?英国标准7799(British Standard 7799,BS7799)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

?ISO/IEC 27000:世界上从全盘考虑的安全控制管理的最佳行业实践

o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

2.4.2 企业架构框架

?汇总安全规划中所列出的要求,并将之集成到公司现有业务结构中

2. Zachman框架

?John Zachman开发,用于定义和理解商业环境

?二维模型

o横向为5W1H:什么(数据)、如何(功能)、哪里(网络)、谁(人)、何时(时间)、为何(动机)

o纵向为不同的视角:计划人员、所有者、设计人员、建设人员、实施人员、工作人员

3. 开放群组架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TOGAF)

?开放群组(Open Group)开发,用于定义和理解商业环境

?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程序架构、技术架构

4. 面向军事的架构框架

?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英国国防部架构框架(British Ministry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MoDAF)5. 企业安全架构

?舍伍德的商业应用安全架构(Sherwood Applied Business Security Architecture,SABSA):风险驱动的企业安全架构,将安全映射到商业计划,与Zachman框架相

?满足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2.4.3 安全控制开发

?关注要落实到位的控制目标,以达成安全规划和企业架构所列出的目标

?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CobiT):一组控制目标集,用来作为IT治理的框架,由ISACA和ITGI

开发,分成4个领域

o计划和组织(plan and organize)

o获得与实现(acquire and implement)

o交付与支持(deliver and support)

o监控与评价(monitor)

?SP 800-53:由NIST开发的用于保障美国联邦系统安全的控制集

2.4.4 COSO框架

?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1985年开发,用来处理财务欺诈活动并汇报,应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SOX)2.4.5 流程管理开发

?安全控制是工具,流程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IT服

务管理的最佳实践的事实标准

?六西格玛:摩托罗拉开发,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中识别和消除缺陷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2.7 风险评估和分析

2.7.6 定量(Quantitative)分析

?自动风险分析:减少风险分析任务的手动难度,进行快速计算

?单一损失期望(Single Loss Expectany,SLE)

?暴露因子(Exposure Factor,EF)

?资产价值×EF=SLE

?年发生比率(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e)

?年度损失期望(Annual Loss Expectancy)

?SLE×ARO=ALE

?因为数据本身多少会有一些主观性,因此无法做到完全客观

?不确定性:对估计缺乏信心的程度

2.7.7 定性(Qualitative)分析

?Delphi技术:匿名投票

?定性和定量的目标都是评估公司面临的实际风险并给出威胁的严重程度等级(severity level)

,注意与定性分析给出的风险评级区分开

2.7.8 保护机制

?实现防护措施前的ALE - 实现防护措施后的ALE - 防护措施每年的成本= 防护措施对公司的价值

2.7.10 总风险与剩余风险

?威胁×脆弱性×资产价值=总风险

?总风险×控制间隙=剩余风险

?总风险-对策=剩余风险

2.7.11 处理风险

?转移:买保险

?规避:终止引入风险的活动

?缓解:把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级别

?接受

2.8 策略、标准、基准、指南和流程

?策略:高级管理层(或是选定的董事会和委员会)制定的一个全面声明,它规定安全在组织机构内所扮演的角色,分规章性策略、建议性策略、指示性策略?标准:强制性的活动、动作或规则,可以为策略提供方向上的支持和实施

?基准:所需要的最低保护级别

?指南:没有应用特定标准时向用户、IT人员、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提供的建议性动作和操作指导

?流程: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应当执行的详细的、分步骤的任务

2.9 信息分类

?商业公司:机密(confidential)、隐私(private)、敏感(sensitive)、公开(public)?军事机构:绝密(top secret)、秘密(secret)、机密(confidential)、敏感但未分类(Sensitive But Unclassified,SBU)、未分类(unclassified)

2.11 安全指导委员会

2.11.2 数据所有者

?对特定信息的子集和应用负最终责任

2.11.3 数据看管员

?负责数据的保护与维护工作

2.11.17 人员安全

?职责分离:预防性管理措施

?岗位轮换:检测性管理措施

?强制休假:检测性管理措施

CISSP复习笔记-第3章访问控制

3.1 访问控制概述

?主体:用户、程序、进程

?客体:计算机、数据库、文件、目录、窗口、打印队列、接口、设备(一般不将程序或进程视为客体)

3.3 身份标识、身份验证、授权与可问责性

?确保可问责性的唯一方法是主体能够被唯一标识,并且主体的动作被记录在案3.3.1 身份标识与身份验证

?三种因素可用于身份验证

o某人知道的内容:密码、PIN、认知密码、图形验证码

o某人所拥有的物品:钥匙、证件、token

o某人的身份:基于物理特征,生物测定学(biometrics)

?强(双因素)身份验证:至少包含三种因素中的二种

?安全身份

o唯一性:每个用户必须具有用于问责的唯一ID

o非描述性:任何凭证都不应当表明账户的目的

o签发:上述元素由权威机构提供,用于证明身份

?一对一:验证/认证(verification/authentication),一对多:识别(identification)身份管理(Identity Manageme,IdM)

?目录

o基于X.500标准和某种协议,例如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LDAP)

o Windows环境会登入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DC),它的数据库中运行一个层次化的活动目录服务(Active Directory,AD)

o问题:由于不是使用必要的客户端软件创建,因此无法管理许多遗留设备和应用程序

?目录在身份管理中的角色

o所有资源信息、用户属性、授权资料、角色、潜在的访问控制策略及其他内容都存储在目录中

o元目录:从不同的来源收集必要信息并将它们保存在一个中央目录内,需要定期与身份存储库同步

o虚拟目录:与元目录相似,可以替代元目录,虚拟目录中没有数据,只是只想驻留实际数据的位置

?Web访问管理(Web Access Management,WAM)

o用户与基于Web的企业资源之间的主要网关

o通常WAM工具还提供单点登录功能

3.3.2 密码管理

?密码同步

?自助式密码重设

?辅助式密码重设

?遗留单点登录

?账户管理

?用户指配(user provisioning):为响应业务过程而创建、维护、删除存在于一个或

多个系统、目录、应用程序中的用户对象与属性

?用户资料更新

?联合身份(federated identity):以在两个或多个地点链接一名用户的独特身份为基础,因而不需要同步或合并目录信息,是公司和客户能更加方便地访问分布式资源

1. 访问控制和标记语言

?服务供应标记语言(Service Provisioning Markup Language,SPML):允许驻留在

一个组织或者多个组织上的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供应数据,允许用户算理,允许位于

不同平台上的服务供应集成和互操作

?可拓展访问控制标记语言(Extensible Acces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XACML):用来向Web服务和其他企业应用程序提供的资产表述安全策略和访问权限

2. 生物测定学

?误拒率(False Rejection Rate,FRR):1类错误,误报率

?误受率(False Acceptance Rate,FAR):2类错误,漏报率

?交叉错误率(Crossover Error Rate):FRR=FAR,也称相等错误率(Equal Error Rate)

?指纹:曲线、分叉、微小特征

?手掌扫描:沟槽、脊状突起、折缝

?手部外形:手掌和手指的长度、宽度、外形

?视网膜扫描:眼球后方视网膜上血管的图案,类似测眼压,用户体验最差

?虹膜扫描:图案、分叉、颜色、环状、光环、皱纹,光学部件必须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以保证阳光没有照入光圈中

?动态签名:签名过程中引起的物理移动转换成电信号

?动态击键:输入具体短语时产生的电信号

?声纹:不同人语音模式存在的微小差别

?面部扫描:骨骼结构、鼻梁、眼眶、额头、下颚形状

?手形拓扑:整个手形及其弯曲部分的不同起伏形状

3. 密码

?限幅级别(clipping level):登陆失败次数的上限

5. 一次性密码(One-Time Passwd,OTP)

?同步令牌:基于时间或计数器,令牌和身份验证服务器必须共享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相同安全密钥

?异步令牌:基于挑战/响应机制

8. 存储卡

?门禁卡,磁条卡

9. 智能卡

?本身包含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

?接触式:银行卡;非接触式:公交卡

?不容易被复制、篡改

3.3.3 授权

1. 访问准则

?基于组、基于物理或逻辑位置、基于时间段或时间间隔、基于事务

5. Kerberos

?一个身份验证协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MIT的“Athena”项目的一部分设计出来

?Windows 2000及以上操作系统的默认身份验证方法

?分布式环境中单点登录的一个示例,异构网络的一个实际标准

?使用对称密码学

?容易遭受密码猜测攻击

?主要组件

o密钥分发中心(Key Distribution Center,KDC):保存了所有用户和服务的秘密密钥,Kerberos环境内最重要的组件,提供身份验证服务以及密钥分

发功能

o委托人(Principal):KDC为每个委托人提供一个账户,并与之共享一个秘密密钥,可以是用户、应用程序或网络服务

o票证授予服务(Ticket Granting Service,TGS):发放服务票证(Service Ticket,ST)

o身份验证服务(AuthenticationService,AS):发放票证授予票证(Ticket Granting Ticket,TGT)

o域(Realm):在一个域内KDC对于所有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来说都是可信任的身份验证服务器

?身份验证过程:参考1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得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得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就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得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就是一门以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与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得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得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得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复杂得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教育方针:就是国家在一定得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得需要,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得总得工作方向与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政策得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得以及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就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得基本指针。如果就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得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育目得:具体而言就就是指按一定社会得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得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得目得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得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得设置、组织机构间得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得划分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得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得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得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得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得管理。(这个概念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要) 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得系统,它就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得一个组成部分。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与高校为保证学位得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得学术衡量标准与严格得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得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得制度。 专业: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与学科体系得内在逻辑而划分得学科门类。 专业特色:就是指所办专业得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得构成要素与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得“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得适应性与竞争力上。 课程:课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得课程就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得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得地位与开设顺序得总与。广义得课程就是指为实现高教目得与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得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与结果,就是为学生得全面发展而设计得一切条件与一切活动得总与。 教学大纲:就是指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以系统与连贯得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与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得教学指导文件。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

教育学考试笔记

教育学考试笔记

————————————————————————————————作者:————————————————————————————————日期:

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9、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事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10、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育学复习资料33977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健全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科学和技术受科学理念的影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寻求生存的意 义哲学和宗教关于人类研究自身问题的新学科体系。 2.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 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 之上。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 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 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 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 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考研精品资料

2021年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考研资料精编 一、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 考研真题精选 1.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2007-2016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二、 2021年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 考研资料 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相关资料 (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本科生课件。 ③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复习提纲。 ( 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论述题精编。 (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 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3. 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考研相关资料 ( 1)肖萐父《中国哲学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 ( 2) 肖萐父《中国哲学史》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论述题精编。 ( 3)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 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三、 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

《教育学》复习笔记解析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题型:1.单选(10X 1分=10)2.判断(10X 1分=10)3.简答(5X 6分= 30)4.论述(2 X 10 分=20 )5.案例 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1.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图书 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 3.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即:礼、 4.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 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5.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_______ 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 9.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 大学。 10.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 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 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 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同年颁布,故称 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癸卯学 制” 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通儒院开了中国 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最后三章1.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①教育性, ②学术性, 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4.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三大模式:选扌— ①集权模式(中国)②分权模式③并重模式。 5.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6.高等教育制度中的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7.我国学位制度分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8.高等教育大众化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把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3阶段: ①精英教育阶段:一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占该国适龄人口的比例(毛入学率) 在15%以下 ②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我国 ③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 9.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国适龄青年(15? 50%之间,这是马丁?特罗提出的件。 判断:但不是唯一标准,还有其他标准。也 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模 式的多样化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 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 系列质的变化。 10.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第一 单元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1.选择题:1)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 因材施教的原则; 2)《学记》(中国第1部教学文献)提出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原则; 3)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原则是一个体系。 4)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判断:知识与能力并不成正比。(V) 直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2.结合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2X 15 分=30 ) 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 3000年前就已出现。 乐、射、御、书、数。选择 “癸 2002年跨入 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在是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显性条 18?22岁) 量化标准, (V) 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 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CH7 § 2 (V)

中哲西哲考研复习做笔记的黄金规则

中哲和西哲复习做笔记的黄金规则 有一些人买了我的哲学笔记,买了的,好好按照笔记上面背诵就可以了,笔记有10万字还多,可以保证你考场上发挥,考场上不是思考的地方,没有那个时间,大家只有写字的时间,把你们背过的资料,全部写上去就可以了,可以保证字数和质量,考研需要的名词解释和重点和非重点,都准备的差不多,至于没有买笔记的,我今天就专门给大家讲讲做笔记的重点和方法。 因为名校哲学考研,考了这么多年,老师们出题也出累了,一般不会出我们复习的重点,可是有时候又会出重点,比如朱熹、王阳明、陆九渊等,一般不怎么考,但是有时候还是会考,当然我们准备这些大哲学家,一般都还可以,还有一些就是比较冷的了,我看了很多名校考题,发现有些学校很变态,出些很变态的题目,因为实在没的出了,拿名词解释举例山大12年考题,性三品说,很多初学者以为是董仲舒的,其实不光是董仲舒讲过这个观点,还有韩愈也有这个观点,所以这十分不是好拿的,必须答完这两个人的,才会给分;不以是非为是非,这个名解也不算是主流的重点啊,我交流了很多12年的考生,他们多半是跨考,根本不知道这个知识点,这样的有很多,比如05年的三张伪法(参考书只介绍了几句,坑爹啊)08年知识就是加减(至今还是模糊啊)03年的习与性成08年的准则学04年双重经验等等太多了,我分析了历年的真题,这样的套路已经不是一年了,当然在老师眼里,是不存在什么重点与非重点的,可是对于一个初学哲学的人,肯定有感觉的,教材介绍多的,当时是重点了,教材介绍一点点的当然是非重点了,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每年考山大的人也很多,上线的没几个,在刷几个,就没什么人了,你问考上的学长,他们会告诉你狠简单,你考就可以上,其实事实没有那么简单,必须下很大的决心和准备,才可以上的 名词解释总结:名词解释的量必须很大,参考书有的重点准备,参考书上没有的,找哲学字典,全部要知道,至少能写出东西来,不能一点不会,因为考研题少,分高,二道题不会,就差不多重考,一年的青春伤不起,你翻翻山大和其他名校的考题,就知道,名词解释每年都有几个很怪异的,而且都是考的非主流,主流的考的太多了,没难度,没区分度,你们复习完一遍书的时候,就会发现考题上的题目,有些是书上根本找不到的,中西哲都是这样,连介绍都没有,这对于本科非哲学的,几乎是挑战,连谁的观点都不知道,还答什么,直接0分,这就可以把业余的专业的区分开,当然你有实力也行,所以名词解释的准备是T字型,T字上面一横代表你复习要广,T字一竖代表参考书有的要深,这样才能把握好,这里提醒拿到我笔记的那些人,有些名词解释写的不多,就是这个原因。 名词解释的答题模式(我去年是这么准备的模式,最后效果还可以,借鉴给大家) A:必须答出处,是哪位哲学家,出自什么著作,那句原典,还可以补充名词的来历(如果知道的话) B:仔细写出名词的哲学意思,开始深挖出重点含义,这边写的越细致越好,越多越好,越深入越好 C: 拓展哲学含义,可以稍微分析下,这个名词解释的延伸意义,最好从哲学家本人来拓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字数,另一方面也可以混淆老师视线,以为你是哲学本科 D:这条最核心,就是加上自己的见解,学生以为:开始讲解名词的现代意义。注释:拿到我笔记的人,前面三条差不多都有了,唯独没有这条,这条要谨记,大家上考场的时候要写,再次给老师你专业的感觉。 经过这四个步骤,你的名词解释的字数至少350以上,差不多可以到400字(最多五百字),每行20个字算的话,那就要15行20行,字的数量和深度都达到要求了,才可以高分。本人考研中哲132,西哲141,很大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呵呵。希望给学弟们一些信心,也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下面介绍下简答题 简单题其实比名词解释容易多了,因为解答题每年考的还不算太偏,还算比较规矩的,这个范围不会向名词解释那样随意,而是必在课本上,当然是否是课本上的重点哲学家呢,就两说了,一般是先秦一个,宋明一个,差不多还算是重点哲学家,考考哲学思想的区别啊,考考某个哲学家的思想。但是拿分还是挑战啊,有很多人会答,但是分数未必高。 简答题的答题模式(仅供参考,仅仅是提供意见) A:对于某个哲学家完整思想类型的考题答题模式 必须自己先列举出这个哲学家所有的思想,思考模式按这个来:按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以及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把简答题分解成名词解释题目来答的,模式还是可以套用上面那个模式,答题切记系统、全面。字数在800到1000字。 B:对于对比两个哲学家的思想答题模式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2020年整理《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pdf

大二上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单选、多选、判断、判断简析) (一)、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各种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及观点: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他们的观点“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观点“在原始社会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指导下形成的。观点(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有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因为生产劳动是制约其他社会活动的决定因素,而且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4)、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并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三)、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教育。2、古代教育。3、现代教育。 (四)、教育的形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独立标志: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三)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单选、判断) (一)教育的功能: 1、理论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能力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单选、判断)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统一性,这决定了教育必须兼顾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统一发展。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适时进行。4、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特点为:(一种组织文化、)(整合型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5学校文化既能给学校预订教育目的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带来消极影响,这是由学校文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决定的 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可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8(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对学生个性和品德有陶冶与导向作用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