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作业设计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作业设计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作业设计 浙教版

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1.单细胞生物的特征是: __。单细胞生物有: __等。2.衣藻呈 __形,细胞质中有 __,能感受光的刺激,使之游到光线较强的地方;靠_ __运动。衣藻属于 (填“动物”或“植物”),因为。

3.草履虫呈形,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并且在它上面密密地长着近万根_ 。草履虫用摄取食物,用消化食物,用排出食物残渣,用排出废物。

4.我们肉眼能见的 _,一般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6.大熊猫(哺乳类)被称为动物的 _, (鸟类)濒临绝种,我国最珍贵的爬行动物_ ,珍贵的两栖类___ ,以上都被称为一级保护动物。

【夯实基础】

1.下列均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

A.衣藻、草履虫 B.硅藻、衣藻

C.硅藻、变形虫 D.变形虫、草履虫

2.关于衣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

B.有鞭毛,可以自由活动,属于单细胞动物

C.眼点能够感受光的强弱

D.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草履虫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不同的是没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 )

A.口沟 B.细胞质

C.食物泡 D.伸缩泡

5.下列地方能找到较多的草履虫的是( )

A.大海

B.急流的河水

C.有机物丰富的池塘

D.凡是有水的地方都能找到

6.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经常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其作用( ) A.限制草履虫运动 B.增加营养

C.便于计数 D.增加温度

7.下列珍稀动物及所属类群,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白鳍豚——哺乳动物

B.娃娃鱼——鱼类

C.扬子鳄——爬行动物

D.丹顶鹤——鸟类

8.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B.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生物的重要

9.下列关于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做法或措施不科学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C.减小栖息地,引进外来物种

D.建立濒危植物的种子库

10.比较衣藻和植物细胞,如图2-6-1所示:

图2-6-1

(1)相同点:衣藻和植物细胞都具有__ _、___ _、__ _、___

__、__ _。

(2)不同点:

①衣藻前端有___ ,能感知光线的强弱;

②衣藻有__ ,能帮助其在水中游动;

③我认为衣藻是__ _(填“动物”或“植物”),理由是__ __。

【能力提升】

11.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形体的大小

B.生殖能力的大小

C.细胞是否有分工的现象

D.适应环境的能力

12.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

B.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生物多样性在大气成分、地球表面温度等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任何一种物种一旦灭绝,还可以通过一些生物手段使灭绝的物种再生

14.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2-6-2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再用滴管在

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6-2

(1)含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 (选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目的是__ 。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

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

__

a.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选填“有利”

或“有害”)刺激;

b.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选填“有利”

或“有害”)刺激。

15.如图2-6-3为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威胁大小的条形图。

图2-6-3

根据上图回答:

(1)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 _。

(2)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 _。

(3)请你写出一条保护动物的措施。__ 。

【拓展创新】

16.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2-6-4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图2-6-4

干细沙的温度湿泥土的温度

表面26℃24℃

2cm深处24℃23℃

4cm深处22℃22℃

6cm深处20℃21℃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 。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___ 。

(3)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__ 。

参考答案

1.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

菌、细菌 2.球形或卵眼点鞭毛植物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3.圆筒纤毛口沟食物泡胞肛伸缩泡 4.动物和植物个体 5.建立自然保护区 6.活化石朱鹮扬子鳄大鲵

夯实基础

1.B

2.B

3.D

4.C

5.C

6.A

7.B

8.B

9.C 10. 细胞壁

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叶绿体眼点鞭毛植物它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11.C 12.D 13.D 14. 表 C 有利有害 15. 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

拓展创新

16. 太阳光相同深度,湿泥土的温度变化小于干细砂的(其他合理结论均可沙

漠中沙下的温度比表面温度低

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汇 总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 .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藻类和苔藓类植物等。 .属于开花的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等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近地爬。两栖动物: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总复习一(word版无答案)

中考生物总复习一(知识填空与例题) 考点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_______、对外界刺激有反应、____________、繁殖、_______ 等。2.在生物的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即生物能与外界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是植物能进行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有机物养活自己。 典例精析 【例1】(2016,长沙)教学楼外,被修剪的树木不但发出了新芽,还开出了花朵,这体现了生物( ) 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生长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针对训练 1.生物圈中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能进行活动B.能繁殖后代C.能进行反射D.能呼吸并消耗氧气 考点二生物的分类 1.根据生物的_________、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________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界、____、纲、目、____、属、____。其中____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最小单位)。 2.分类的等级越大(高),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__;分类的等级越小(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__。 3.生物检索表 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典例精析 【例2】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属B.纲C.门D.目 针对训练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大豆、玉米、海带、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如图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 3. A.玉米和肾蕨B.大豆和海带 C.马尾松和葫芦藓D.肾蕨和海带 考点三动植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分类:根据有无_______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6410982.html,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措施 作者:万前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1期 摘要介绍了樗蚕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樗蚕;形态特性;生活习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206-02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属鳞翅目大蚕蛾科,主要寄主有核桃(Juglans regia)、石榴(Punica gran-atum)、柑桔(Citrus reticulata)、蓖麻(Ricinus communis)、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乌桕(Sapium sebiferum)、银杏(Ginkgo biloba)、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白兰花(Mich-elia alba)、槐(Sophora sp.)、柳(Salix sp.)等。近年来,樗蚕对天柱山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檫木(Sassafras tzumu)危害较为严重,幼虫食叶和嫩芽,轻者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片吃光。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30 mm,翅展110~130 mm。体青褐色。头部四周、颈板前端、前胸后缘、 腹部背面、侧线及末端都为白色。腹部背面各节有白色斑纹6对,其中间有断续的白纵线。前翅褐色,前翅顶角后缘呈钝钩状,顶角圆而突出,粉紫色,具黑色眼状斑,斑的上边为白色弧形[1]。前后翅中央各有1个较大的新月形斑,新月形斑上缘深褐色,中间半透明,下缘土黄色;外侧具1条纵贯全翅的宽带,宽带中间粉红色、外侧白色、内侧深褐色、基角褐色,其边缘有1条白色曲纹。幼龄幼虫淡黄色,有黑色斑点。中龄后全体被白粉,青绿色。老熟幼虫体长55~75 mm。体粗大,头部、前胸、中胸对称蓝绿色棘状突起,此突起略向后倾斜。亚背线上的比其他2排更大,突起之间有黑色小点。气门筛淡黄色,围气门偏黑色。胸足黄色,腹足青绿色,端部黄色。蛹呈口袋状或橄榄形,长约50 mm,上端开口,两头小中间粗,用丝缀叶而成,土黄色或灰白色[2]。茧柄长40~130 mm,常以1张寄主的叶包着半边茧。蛹棕褐色, 长26~30 mm,宽14 mm。椭圆形,体上多横皱纹。卵灰白色或淡黄白色,有少数暗斑点,扁椭圆形,长约1.5 mm。 2生活习性 在天柱山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5~10 d。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25—31日,而以10:00至次日2:00为盛。羽化凌晨时从茧柄基部孔洞中爬出停息于茧或枝条上,此时翅柔软,并排出灰褐色体液,经30~60 min,翅硬化后

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步测试

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 ) A.生物的多样性 B.某种生物的数量 C.生物的个体大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2.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约有( ) A.50多万种 B.100多万种 C.200多万种 D.500多万种 3.目前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 B.黑色雄猫和黑色雌狗 C.白色雌猫和灰白色小猫 D.灰色雌狗和黄色雄狗 5.确定生物是否是同种生物,除了看是否相像,还要看( ) A.是否具有同样的形状 B.是否有相类似的生活习性 C.是否具有相同的体色 D.是否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6.下列对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进行交配 B.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繁殖能力 C.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无繁殖能力 D.同种物种的外貌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7.下列自然环境中物种最少的是( ) A.热带雨林 B.珊瑚礁 C.热带湖泊 D.人工防护林 8.形成新物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地理隔离 B.食物变化 C.天敌出现 D.环境改变 9.在森林中有许许多多种生物,在草原上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不同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 C.生物种内的差异性 D.生物种间的差异性 10.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是( ) A.哺乳类 B.鱼类 C.昆虫类 D.两栖类 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D.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夜郎中学:余明灯) 第1节生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

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 活动“编写检索表”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 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 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2019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生物的多样性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科版复习巩固第九十七篇

2019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生物的多样性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科版复习巩固第九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是常绿植物的有( )。 A、雪松、圆柏 B、杨树、苹果树 C、荷花、玉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 A、蕨类 B、海带 C、凤仙花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不开花植物中,( )不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A、蕨类 B、藻类 C、苔藓 D、菌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择题。 下列植物中,属于不开花植物的是( )。 A、凤仙花 B、油菜 C、蕨菜 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种类有( )多万种。 A、20 B、30

C、40 在植物王国中,开花的植物约占( )。 A、四分之一 B、一半以上 C、四分之三 下列生物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蚂蚁 B、仙人掌 C、柳树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植物,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一般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虽然人们经常将竹子称为树,但它是一种草本植物,木质部不发达。

竹的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备受中国人民喜爱,与梅花、兰花、菊花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国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诵竹者众多。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知道竹是一种( )。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藤本植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植物王国中,现已发现有( )种。 A、30万 B、40万 C、50万 【答案】: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分析

(生物科技行业)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分析

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分析 萧山区裘江小学徐春建壹、科学概念阐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分化和种群内生物个体的多样。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为生物群落的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和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从结构上见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正常流动。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在如下层面上形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1)、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主要指向《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等五课。 (2)、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征的变化(《谁选择了它们》)。 二、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8课,其主要内容如下: 《1.校园生物大搜索》——调查校园中的植物和动物,认识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描述校园中动植物的种类及环境。《3.多种多样的植物》——由校园内植物到校园外植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体会植物种类的多种多样。《4.种类繁多的动物》——由校园内动物到校园外动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体会动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5.相貌各异的我们》——由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到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进壹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生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7.谁选择了它们》——通过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种生物的外形特征,了解环境变化生物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其中1—5课是描述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壹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这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6—7课是描述环境的多样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案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几张大白纸、几支记号笔。 为每组准备: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打印资料、几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 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自主探究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 1)一天中,我们会做哪些事情?看图说说其中有多少是与 生物有关的? 2)组织学生分主题收集资料阐明生物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关 系 A、讨论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预设:根据学生兴趣分成调查植物组,调查动物组,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组,调查具有药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组) 3)各组汇报调查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讨论:花朵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吗?花与虫媒花之间什么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家乡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调查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提出保护家乡生物资源从保护家乡环境

做起的倡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讲课教案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 大纲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4、动植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5、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6、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7、.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8、.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2n (2)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遗传物质(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9、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10、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生物学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学和人类的关系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30多年来,生物学的理论成就给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最大限度地造福了人类。生物技术又为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提供了实践方法。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然而。事物的两面性又提醒我们,科学对文明的发展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引起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副作用。那么,我们只有把握生命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各方面作用,才能把人类文明推进到更高的阶段。 [关键字]生物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类文明 1引言 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的广泛而深刻地渗入到生物科学领域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进入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命科学的新时代。由于应

用先进技术,生命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理论成就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 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生命科学的进步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的主流科学之一。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食品、健康、环境、 资源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重大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 开展,对21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 的影响。 由此看出,当今发展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而发展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通过基因重组技术,PCR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物种的定义 2.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体现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确定生物的种 2.知道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地生物,让我们来再次感受它们吧! 影片: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那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学生:(随意地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有500万种,有的说有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已经确定名称约有200多万种。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感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书,§7.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过渡:生物的物种多种多样,那生物的种又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一、确定生物的种 看一看,想一想:出示猫和狗的图片 两只动物的毛色都有是黑色的,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生物? 学生:不是,一只是猫,一只是狗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猫和狗虽然在毛色上相同,但其他的外形特征却不一样,并且猫和狗也不能生出小生命来,所以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那么这些毛色不同的生物是不是同一种的呢?出示四只颜色不同的猫 学生:是的,因为它们都是猫,并且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 教师:母犬和幼犬很相像,是同一种生物吗?出示图片 学生: 教师总结:对于生物的颜色大小都不是判断生物物种的关键,那么怎么的生物才是同种生物呢? 学生归纳得出: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案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2.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3.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意义。 4.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几张大白纸、几支记号笔。 为每组准备: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自主探究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 (1)一天中,我们会做哪些事情?看图说说其中有多少是与生物有关的? (2)组织学生分主题收集资料阐明生物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关系 讨论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预设:根据学生兴趣分成调查植物组,调查动物组,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组,调查

具有药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组) (3)各组汇报调查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讨论:花朵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吗?花与虫媒花之间什么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家乡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调查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提出保护家乡生物资源从保护家乡环境做起的倡议。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 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 C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A 心脏 B 血液 C 神经元 D 软骨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特征…………………………………………………………( ) A 新陈代谢 B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C 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 D 能运动 4.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则它哪种器官有可能退化…………………………()A 触觉器官 B 嗅觉器官 C 视觉器官 D 鳍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不是这样,如红枫的也呈红色、橙黄色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A 不能动 B 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 没有呼吸作用 D 能生长 6.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体温恒定 D 牙齿分化 7.具有外骨骼的动物是…………………………………………………………………()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河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8.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骨 C 有无翅膀 D 体型的大小 9.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0.利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方法属于……………………………………………………()A 真空保存法 B 干藏法 C 加热法 D 冷藏法 11.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 A 青蛙 B 蛇 C 兔 D 家鸽 12.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13.下列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是………………………………………………………()A 酵母菌 B 细菌 C 霉菌 D 香菇 14.某同学把玉米、柳树、杉树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类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课题: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4.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1.含义 2.特点 二、多细胞生物 1.含义: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2.特点: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其分化的细胞各有 不同的、专门的功能。大多数可以使用肉眼看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三、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意义!)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做些什么。(见课件) 附资料: (1)有位同学问老师,我国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来拯救大熊猫呢?还有位同学问老师:动物园中的一只华南虎一天就吃掉15-25千克牛肉,更不用说其他的花销了,不饲养它,岂不是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吗?2、从墨西哥引入澳大利亚得仙人掌,来到澳大利亚后,如鱼得水,不到一个世纪,在2400万公顷的土地上称王称霸。还有,从泰国、缅甸带入我国云南的紫茎泽兰,正以每年30千米的速度向我国北方蔓延。所到之处,别的生物都失去了立足之地。 (2)教师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一些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图表和图片见课件) (3)学生观看影片讨论我国野生动植物减少的原因。 (A、人类对动植物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B、外来物种地入侵,使生物种类减少。)(4)承接上一个问题,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野生生物资源。 (A、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和引进,提倡有计划、合理地利用。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小结: 在这堂课里,你知道了什么。 (A、自然界的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适应着自己的环境B、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从我做起。)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迅速地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地球母亲的其他生物日益的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酷的考验和威胁,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世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条件,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一、常用技术方法 (一)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 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 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 变化、反应机理等。如3H、14C、15N、18O、32P、35S等。 1.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 (二)荧光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的区别:同位素标记法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分子原子,荧光标记 法通常是借助荧光分子来标记蛋白质。一个是元素标记,另一个是分子标记。 2.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 A.杂交法 B.测交法 C.荧光标记法 D.X射线衍射法 C (三)差速离心法 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细胞分开 (四)分子杂交技术: 根据某些物质分子之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性质,利用已有的物质分子对未知物质分子进行检测的技术。 3.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人肝细胞的DNA C 二.科学研究方法 (一)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有某些性质相同,从而推测它们的其他性质也相同的方法。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的结 论具有偶然性,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证实或证伪还需要通过观察或实验。 (二)假说演绎法 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 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 4. (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孟德尔在观察豌豆的 实验时,提出了问题;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对进行解释的假说;并进行了演绎推理,巧 妙地设计了实验,检验了演绎推理的结论。其中孟德尔在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演绎过程是。 (三)模型建构: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所谓建模,就是要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做出预测、结论等。 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 ①物理模型:是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 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生理过程模型也可看作是物理模型。 ②数学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 曲线和公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5.“J”型增长曲线的模型假设是。其模型是。 ③概念模型:就是以概念图的形式直观地体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集合形式,也可以是知识树形式。 它是一种以网络图的形式,用联系词把概念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表示出来的图形,由概念、连线和联系词组成。 联系词和概念能表达一句话或一个观点。概念图标注了概念间的具体联系,反映了具体事物与知识结构整体之间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Simpson指数运算公式 生物多样性测定要紧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要紧关注局域平均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操纵β多样性的要紧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操纵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要紧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α多样性 a. Gleason(1922)指数 D=S/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 Margalef(1951,1957,1958)指数 D=(S-1)/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看到的个体总数。 (2)Simpson指数 D=1-Σ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

请运算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 Dc=1-ΣPi2=1-Σ(Ni/N)2=1-[(99/100)2+(1/100)2]=0.0198 DB=1-[(50/100)2+(50/100)2]=0.5000 Shannon-wiener指数:

HC=-ΣNi/N ln Ni/N i=-(0.99×ln0.99+0.01×ln0.01)=0.056 HB=-(0.50×ln0.50+0.50×ln0.50)=0.69 Pielou平均度指数: Hmax=lnS=ln2=0.69 EA= H/Hmax=-[(1.0×ln1.0)+0]/0.69=0 EB=-(0.50×ln0.50+0.50×ln0.50)/0.69=0.69/0.69=1 EC=0.056/0.69=0.081 从上面的运算能够看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 β多样性 β多样性能够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①它能够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②β多样性的测定值能够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③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1)Whittaker指数(βw) βw=S/mα-1 式中:S为所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α为各样方或样本的平均物种数。(2)Cody指数(βc) βc=[g(H)+l(H)]/2 式中:g(H)是沿生境梯度H增加的物种数目;l(H)是沿生境梯度H失去的物种数目,即在上一个梯度中存在而在下一个梯度中没有的物种数目。

生物学与健康

现代生物学与健康 题目: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师范) 学生姓名:李瑶 学号:201372010322 老师:候天德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化是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随着人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环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过了古代环境。因此,现代人人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古代人.。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