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专业:农学0901

姓名:张月

学号:20093349

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摘要】

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十分不堪,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我国农药的相关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农药的种类及其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

【正文】

1.我国农药的相关现状

1.1 农药生产、供应情况

目前,包括70~80个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在内,世界现在有500~600个农药品种,其中中国能生产300多个品种。中国农药工业过去是依靠进口,中国自己只能生产70-80个品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往前推20到30年,我国农药开始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渐自给自足。1994年,出口农药已经大于进口。1994年以后,农药出口量不断,进口量却逐年减少。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已经很小了,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如今,中国农药工业每年起码是以两位数字在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的农药产量为190万吨,居全世界第一位。其中,杀虫剂占35%~40%,杀菌剂占15%~20%,除草剂约为35%左右。

1.2 农药的出口情况

中国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来自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量为126.13万吨;进出口额达52.92亿美元,农药进出口顺差为13.5亿美元。其中,农药出口量为121.63万吨;出口额为48.48亿美元。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一改往年的状况实现同步增长。

我国农药出口遍布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药市场,2010

年的出口量为9.35多万吨,出口额达到5.7亿多美元。同时,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巴西、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都大量进口我国农药产品。

1.3 农药的使用情况

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几千种,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几千种。每年用量达50万~60万吨,其中约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每年使用农药的面积在2.8 亿hm2 以上。我国农药使用量较大的是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以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北方干旱地区施药量小于南方水稻产区,蔬菜、水果的用药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

近年来农药使用量有增大的趋势, 如1990年为7.33×108kg, 1995年为1.09×109 kg,2000年为1.28×109kg, 2003年达到1.33×109 kg。其中, 上海和浙江用药量最高, 分别达10.8和10.41kg/hm2。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害虫的天敌或其他益虫迅速减少,造成追加施用农药的恶性循环。而这些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随着使用量和使用年数的增加,农药残留逐渐增加,残留地域逐渐扩大,产生了立体式污染。

2.常用的农药剂型

为了方便使用,农药被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常见的剂型有以下几种:

(1)粉剂: 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不能兑水喷雾用,一般高浓度的粉剂用于拌种.制作毒饵或土壤处理用,低浓度的粉剂用作喷粉。

(2)可湿性粉剂: 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经机械加工成的粉末状物,可兑水喷雾用。

(3)乳油: 原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和溶剂制成的透明状液体。乳油适于兑水喷雾用,用乳油防治害虫的效果比同种药剂的其它剂型好,残效期长,因此,乳油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剂型。

(4)颗粒剂: 原药加入载体(粘土、煤渣、玉米芯等)制成的颗粒状物。粒径一般在250~600μm之间,如3%呋喃丹颗粒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残效长,用药量少。

(5)烟雾剂: 原药加入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引芯制成。点燃后燃烧均匀,成烟率高,无明火,原药受热气化,再遇冷凝结成瓢浮的微粒作用于空间,一般用于防治温室大棚、林地及仓库病虫害。

(6)超低容量制剂: 原药加入油质溶剂、助剂制成。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时不用兑水而直接喷雾,单位面积用量少,工效高,适于缺水地区。

(7)可溶性粉剂(水剂): 用水溶性固体农药制成的粉末状物。可兑水使用,成本低,但不宜久存,不易附着于植物表面。

(8)片剂: 原药加入填料制成的片状物。如磷化铝片剂。

(9)其它剂型: 熏蒸剂、缓释剂、胶悬剂、毒笔、毒绳、毒纸环、毒签、胶囊剂等。

3.常见农药的种类

按防治对象分类按作用原理、方式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

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无机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有机杀菌剂免疫性杀菌剂生物杀菌剂

杀虫剂

胃毒剂

无机杀虫剂

触杀剂

熏蒸剂

有机杀虫剂

内吸剂内吸剂非内吸剂

特异性剂

昆虫生长调节

生物杀虫剂

引诱剂

驱避剂

不育剂

拒食剂

除草剂内吸传导除草剂无机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有机除草剂土壤处理剂生物除草剂茎叶处理剂矿物油除草剂

杀鼠剂

胃毒剂急性单剂量杀鼠剂

熏杀剂慢性多剂量杀鼠香豆素类杀鼠剂

驱避剂剂

引诱剂茚满二酮类杀鼠

绝育剂

剂杀螨剂防治螨类专用药,有些杀虫剂也能杀螨,称为杀虫杀螨剂

防治线虫药剂,有熏蒸剂和非熏蒸剂两类,有些杀虫剂也能杀杀线虫剂

线虫

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生长剂促进生长发育制剂

4.农药污染的影响

在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农药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其污染及危害是极为严重的,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而且,每年还引发数万起人员中毒伤亡事件。在食品的5大污染源(化学农药, 工厂“三废”, 城市垃圾, 化肥及人为因素)中农药首当其冲,污染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大量施用农药,会使“三R”越来越严重,“三R”是指Resistance (抗性)、Residence( 残留)和Resurgence (再猖獗)。研究表明, 通过大气和饮用水进入人体的农药仅占10%,有90%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另外,由于农药污染的生物效应,使得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在远离人类的南极海豹、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滴滴涕)的存在。

4.1 农作物

使用农药可造成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在农产品中大量积累,造成农药在动植物食品中的富集和残留,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降低。在我国由于农药污染的不断加剧,以致出现农产品中农药超标而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下降。以苹果为例,我国苹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我国苹果出口量仅占生产总量的1%左右,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中国橙优质率为3%左右,而美国、巴西等柑桔大国橙类的优质品率达90%以上,原因是中国橙的农药残留量等超标。1989年我国出口到日木的绿茶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回。

4.2 生态环境

4.2.1 污染农村环境,危害农民身体健康

滥用剧毒、高毒农药,给农村地区的土壤、水体、空气及农副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让广大农民普遍面临着慢性中毒的危险。经研究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的农药跟癌症、婴儿畸胎、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农民患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机率的增加同农药使用造成的污染是分不开的。作为施药者的主体,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及落后的施药器械又使得农民经常面临着急性中毒的危险,甚至丧失生命。

4.2.2 破坏生态平衡,害虫日益肆虐

农药的滥用使得广大地区林中无鸟、河中无鱼、田野上昆虫尸体遍布,出现了生态系统破坏后死气沉沉的画面。农药的滥用还造成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4种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的害虫抗药性高达几万倍[2]。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使用陷入恶性循环。如近4O年来全球农药使用量增加4O倍,而害虫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反而增加了3.7倍。这一问题近年来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4.2.3 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出口

我国的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符合多项国际指标,其中农药残留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基于自定标准而言,我国蔬菜、水果和粮食农药超标率平均为22.15 、18.70%和6.2%,如果同国际标准相比比率还会有所提高。因此,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将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据联合国的一份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为此受到不良影响。

5.农村农药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5.1 农民用药购药基本情况

5.1.1 农民购药渠道多

调查显示, 有49%的农民通常在农技站( 植保站) 门市部购药, 23%的农民通常在供销社门市部购药, 6%的农民直接从农药厂门市部购药, 22%的农民通常从个体户那儿购药。可见, 农民购药时对乡镇的农技站或植保站较为信任, 大多从那里购买农药, 但往

往贪图价格和方便,也就近从个体户或供销社门市部那里购买。

5.1.2 农民用药购药时从众心理较重

农民在决定用药、购药时总体是好的, 但也有部分农民存在从众心理。据调查, 27%的农民是在听到农技站宣传时用药, 40%的农民是看到别人用时用药的,33%的农民是根据自己庄稼的病害用药。在购药时, 50%的农民是看别人买什么药, 自己买什么药; 21%的农民根据自己农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去买药时直接点名购药; 29%的农民说出农作物病虫草害症状, 听取销售人员的推荐购药。

5.1.3 农民购药时注重效果和价格

在选择农药时, 有56%的农民表示, 只要效果好, 价格便宜,不管它毒性高不高。32%的农民表示, 效果好, 毒性低一点, 残留少一点, 价格贵一点也不要紧。只有5%的农民表示, 如果是生物农药, 即使效果略微差一点, 也愿意购买。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完全不知道农药的副作用和危害。有46%的农民表示, 对自己食用的农作物田块在收获前会有意识地少用药, 而对准备出售的田块的作物, 则会为保证产量而多用药。

5.1.4 高毒农药比例高

调查显示, 所有使用的农药中, 化学杀虫剂占到70%, 在化学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0%, 在有机磷农药中, 高毒有机磷占65%, 高毒有机磷中95%是甲胺磷。

5.1.5 农民误用、错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调查中,有20%的农民承认误用过农药, 有的是除草剂误用, 有的是用来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不对症。

5.1.6 农民对国家政策缺乏了解

调查显示,65%的农民表示不知道有哪些农药国家已禁止使用。农民们表示, 国家禁止使用, 厂家自然也停止生产, 我们就没地方买, 所以国家的政策了解与否不是很重要。

5.2 农民施药操作情况

5.2.1 施药时的防护情况

在施药时, 有14%的农民表示头戴防护品, 而不使用者占86%; 68%的农民表示穿长袖衣和长裤, 不穿长衣裤的占32%; 戴乳胶手套或穿胶鞋的占31%, 选择否的占69%。

5.2.2 配药情况

在问及是否徒手配药时, 选择是的占82%, 选择否的占18%。

5.2.3 配药情况

在问及农民打药时是否隔行打药、退步打药和顺风打药, 回答是的分别为5%、60%和40%; 分别有7%和60%的农民表示, 在打药时有吸烟、进食和用手擦汗的习惯; 99%的农民表示打药后会进行较为彻底的清洗、消毒; 95%以上的农民感觉打药时身体受到了污染, 而污染后照常干活的比例占97%。

5.3 安全使用农药常识情况

调查表明, 八成以上的农民未接受过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培训, 近半数农民对最常用的农药的毒性并不了解。在问及是否接受过安全使用农药宣传培训时, 回答是的仅为20%; 用药前阅读标签的农民占52%; 31%的农民喷药穿的衣服是专用的, 98%的农民在喷药后清洗衣服; 51%的农民表示施药时感觉不适继续干活; 70%的农民表示家中农药保存的较为严密, 但了解农药毒性的农民仅占49%。

6农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我国农药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药品种老化、新品种少、结构不合理; 2.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较差; 3.企业小而分散,重复建设严重;4.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药的科研开发。

由于传统农药给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已不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因此,农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往绿色农药这个方向发展的。绿色农药即是对人类健康安

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通过绿色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农药。发展“绿色农药”研发方向而言,仍主要包括高效灭杀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农药与富有成效的生物农药两方面。未来“绿色农药”剂型呈现四大发展趋势:水性化———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粒状化———避免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减少载体与助剂用量,减少材料消耗;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就技术层面而言,业界开始关注植物体农药开发,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并通过开发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的目的,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植物激活蛋白_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发布:蛋白农药网相关资料浏览/评论:381/0 日期:2010年8月9日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环保、保护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 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已达6亿美元左右。 l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01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80个,占已注册品种总数的13.7%;产品694个,占已注册产品的7.2%,年产量近10万t制剂。至2004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14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已注册产品的8%;年产量12~13万t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2600万hm2次,每年新研制成

常见农药剂型和特点

精心整理 常见农药剂型和特点 乳油(EC) 乳油是由不溶于水的原药、有机溶剂苯、二甲苯等和乳化剂配置加工而成的透明状液体,常温下密封存放两年一般不会浑浊、分层和沉淀,加入水中迅速均匀分散成不透明的乳状液。制作乳油使用的有机溶剂属于易燃品,储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乳油的特点是:药效高,施用方便,性质较稳定。由于乳油的历史较长,具有成熟的加工技术,所以品种多,产量大,应用范围广,是目前中国乃至东南亚农药的一个主要剂型。乳油的有效成分剂型。 悬浮剂是由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借助某些助剂,通过超微粉碎比较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的液固态体系。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有效成份的含量一般为5%~50%。平均粒径一般为3微米左右。是农药加工的一种新剂型。 悬浮剂有以下优点: ① 无粉尘危害,对操作者和环境安全; ② 以水为分散介质,没有由有机溶剂产生的易燃和药害问题; ③ 与可湿性粉剂相比,允许选用不同粒径的原药,以便使制剂的生物效果和物理稳定性达到

最佳; ④液体悬浮剂在水中扩散良好,可直接制成喷雾液使用; ⑤比重大,包装体积小。 ⑥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悬浮率高,粘附在植物体表面的能力比较强,耐雨水 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也比较持久。 ⑦具有粒子小、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配药时无粉尘、成本低、药效高等特点。并兼有可 湿性粉剂和乳油的优点,可被水湿润,加水稀释后悬浮性好。 水剂(AS) 使 以促 透。 势。 水分散颗粒剂是将固体农药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和填料混合加工造粒而成,遇水迅速崩解分散为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兼有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的优点。水分散颗粒剂的有效成分一般在50-90%分散、悬浮稳定性好,悬浮率可达90%以上,分散后的颗粒细度达8~10微米,药效和商品性能好。农药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熔点大于70℃的农药品种都适合加工成水分散粒剂。 水分散粒剂的优点在于: ①不用有机溶剂,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喷洒时没有粉尘飞扬,对作业者安全,减少了对环 境的污染;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6年5月

目录 前言 (1) 一、农药产业现状 (1) (一)农药产业概况 (1) (二)农药工业发展成就 (2) (三)农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农药工业面临的形势 (5) (一)世界农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5) (二)国内农药发展环境 (7) (三)农药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一)发展目标 (11) (二)主要任务 (13) 五、产业政策及保障措施 (14) (一)产业政策 (14) (二)保障措施 (16)

前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爆发性病虫草鼠害,保障农业增产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农药还用于林业、工业、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我国农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农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编制《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非常必要的,该规划是2016-2020年农药工业行业管理、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南。 一、农药产业现状 (一)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15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99.9%进入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曹贵东 (山西福瑞沃农大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1)12-0002-02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 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476元,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同时,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2]。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发 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集约化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投入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农用地的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膨胀剂西瓜事件等,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推上了风头浪尖,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和关注。此外,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比较薄弱。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赶上或超过国际价格,丧失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占0.1%,中学程度的占30%,小学程度占40%,还有30%为文盲或半文盲,农业院校在校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中国农业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3]。 三、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一)农业发展市场化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农业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与实质则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这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发展的市场化,其一是要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量。合理调整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改变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农产品总量短缺,部分产品不足,部分过剩,而优质产品不足的现状。大力发展饲料种植与加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种植质量好、营养丰富的农产品,淘汰质量差、营养低、有污染的农产品。其二,市场化还体现在农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农村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农工商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分散经营相对低的经济效益,减少盲目性,增加对市场的预见而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因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开展农业与农村制度创新,全面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是推动农业生产力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4]。 (二)农业发展科技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掀起了农业科技化的新浪潮。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潮流。中国要在耕地逐渐减少、人口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生产出充足的农产品,科技进步成为解决人口与土地矛盾的关键。我国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进步潜力很大,利 2

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自2008年以来,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但是杀虫剂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单单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甚至会危及动物及人类的生存。所以,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就有待研究了,本文就是针对农药中杀虫剂的危害和改进方法,以及未来我国农药中杀虫剂的发展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杀虫剂;危害;改进;发展 前言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农药中的杀虫剂更是屡见不鲜,相关资料表明自十年前起,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高毒农药占70%,高毒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70%,到目前为止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不到3%,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的农药中,杀虫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杀虫剂中又是以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5个品种的使用规模最大。但是杀虫剂带来的危害也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便给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1.农药杀虫剂的分类 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那么农药杀虫剂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发展过程分 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1、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

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1)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确保农业稳产、丰收、保证全球粮食供应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按照《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国务院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2017 年修订)将农药定义为: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的分类 农药可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用于农林业病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的化学合成物,目前被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是农药工业的主体。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 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散粒剂、胶体剂、烟雾剂、油剂等。 2、农药行业概况 (1)全球农药行业概况 ①全球农药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 全球农药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变动趋势看,受世界人口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对农药的刚性需求不变,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在过去的十几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5 年修订》的数据及预测, 2015 年全球人口约为 73.49 亿人, 2030年和 2050 年,人口规模将分别上升至 85.01 亿人和 97.25 亿人。

我国农药管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药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主要通过介绍我国农药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管理对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农业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药的有效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药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在我国从事农药生产的企业达3000多家,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方面农药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或潜在的威胁。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强化,农药的使用受到很大的挤压,农药被迫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药的管理工作,但是与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药的管理工作还有些滞后[1]。为了促进农业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完善我国的农药管理法规,健全农药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管理体制。 1我国农药管理现状 1978年11月1日,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强农药管理工作的报告》,要求由农林部负责审批农药新品种的投产和使用,复审农药老品种,审批进出口农药品种,督促检查农药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恢复建立农药检定所,负责具体工作。1982年4月10日,农业部、林业部、化工部、卫生部、商业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颁布“农药登记规定”,并发布了《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成立了由农业部牵头的首届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形成了以登记评审委员会为核心,各专业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农药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标志着我国农药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此后,各部门、各地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农药管理的法制体系[2]。 在《农药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农业部及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农药广告审查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指导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农业部、卫生部、原化工部等部门还先后制定了农药质量、农药残留、农药安全使用、农

2015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仪陇县2015年农药使用情况 调查报告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仪陇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今年来在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为落实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到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方案》(川农业〔2015〕56号),按照省、市要求,我站于9月下旬对我县农村农药使用和销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农药使用现状 1、杀虫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15%、杀菌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10%、除草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30%、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5%、杀鼠剂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5% 2、高毒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5%、中毒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5%、低毒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20%和生物农药所占农药使用量比例为5%。经过我站调查现在用在农业生产上的高毒农药已大量减少,农民更加注重选择绿色环保、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用于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防治决策依据来源。防治决策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经验。多数老百姓对常见的病虫害,如稻瘟病、螟虫、蚜虫等病虫害有识别能力,能正确用药,但是在用药时间上有待改进;二是描述病虫害,请经销商配药。仅有少部分老百姓能描述

正确,并达到防治效果。多数老百姓不能正确描述作物病情,导致用药不对路,防治无效果。 4、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主要使用的农药剂型主要包括可湿性粉剂、粉剂、乳油和水剂等。仪陇县属于山区丘陵地带,因此,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使用的植保机械类主要是中小型器械,主要有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担架式喷雾器,今年我县两个植保服务公司新采购5台无人机经行病虫防治。 5、大田作物农药亩用量在 7-15ML 兑水1000-2000倍液,亩用量就按4壶水打,总共就是60ML左右,成本在16-20元左右。经济作物农药亩用量在50ML左右,成本在10-15元左右及亩用药成本范围。 二、农药经销商销售的产品情况 1、农药经销商销售的产品中杀虫剂所占的比例为30%、杀菌剂所占的比例为20%、除草剂所占的比例为25%、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占的比例为15%、杀鼠剂所占的比例为10%。 2、农药销售中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5%、中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10%、低毒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80%和生物农药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为5%。目前,我县市场上销售的农药毒性正逐渐趋于中低毒化,低毒农药产品所占比例达54.55%,比例最高;中等毒性农药次之,占18.18%;高毒农药最低,仅有9.09%;还有18.18%的农药产品在标签上未标注毒性。 3、销售的产品中主要由可湿性粉剂、粉剂、乳油和水剂等剂型构成。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最新】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据了解,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工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制剂的型态称剂型,商品农药都是以某种剂型的形式,销售到用户。我国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毒饵、母液、母粉等十余种剂型。 农药制剂用药量怎么算 一般农药的用量需要严格根据其产品说明来使用,农药都需要稀释,根据农药重量乘以稀释倍数可得出加水量,再根据单位面积需用药液量算出农药用量,再兑上相应的水即可。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农药制剂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当前,我国农药的折百生产率已经达到130万t,约占到全球农药折百使用的48%。而在农药制剂的生产方面,我国每年生产量已经超过500万t,出口量也超过了100万t,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农药制剂的进出口大国。 但就我国农药制剂的生存模式而言,在刚进入到21世纪阶段,

仍然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为主要模式,制剂的型号则主要是EC和WP。在2005年之后,流线型的制剂生产模式则成了各生产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类新兴制剂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SC和WG等,生产技能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2010年后,我国农药制剂生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数字化技术也开始逐渐被运用到制剂生产当中,但仍然没有比较突出的创新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制剂产业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虽然我国农药制剂渗出液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也有了追逐上发达国家的趋势。但应认识到我国的制剂行业发展壮大,比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晚了几十年,即使这几年来有了一些发展成就,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远远不够。 对于我国当前的农药制剂企业而言,其发展主要面临三个主要压力,这也是其发展路途上的重要阻碍。一是在新时期,农药制剂的生产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那些对环境有较大污染或绿色元素不够多的制剂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排斥;二是制剂的生产安全性也受到了很多部门的监控;三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农药制剂的生产水平以及制剂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在制剂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要能在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创新,将智能化技术融于到农药制剂产业当中。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烟草农药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吸烟人群的身体健康以及公共环境的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烟草种植中,农药使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科学使用的技术和政策。 关键词:农药;现状;科学方法;政策 Abstract: Tobacco pesticides, directly affect the smoking population health and quality of public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lanting tobacco in China,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esticide u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use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Keywords: Pesticide ;Present situation;The scientific method ;Policy 农药是确保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烟草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农药用量愈来愈大,环境污染 问题愈来愈重。就烟草生产本身而言,化学农药的使用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化学农药 作为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手段,除了对部分病害和虫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对很多 病害如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病毒病等的防效并不很理想,然而农民和烟草企业在严重的 病虫灾害面前,不得不使用这些农药,暴露出农药本身以及使用技术的局限性。烟草行业 为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要求生产安全、无公害的有机烟叶,来顺应公众对“吸烟与 健康”的呼声。烟草“重金属”事件使烟草行业越来越感到烟叶安全性的严峻性,对烟叶 生产的化学品的使用特别是农药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农药仍 将是与烟草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农药使用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是提高烟叶安全性的根本出路之一。 1 我国烟草农药使用现状 1.1农药产品的选用问题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三令五申,禁止在烟草上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久效磷、甲 胺磷、除草醚、乙草胺等.但在生产上部分烟农仍然在使用。因此,广大科技人员应向烟 农宣传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严格执行国家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凡在我国禁止使 用的农药都应在烟草上禁用。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未经国家批准登 记的农药。包括国外正在使用而未在我国登记的农药:第二类是曾经进行农药登记,后因 安全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被取消登记的农药。近年来,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每年都予以 公布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和禁止或限制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化合物。 1.2 农药用药量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些烟农为提高药效,随意加大用药量,认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杀灭病虫。这样做不仅浪费农药,也增加了农药残留量,植物易产 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因此,各种农药使用时,必须根据使用说明书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5年Q1我国化学农药原药销售量统计 ------------------------------------------------------- 2 第三篇:有机农药行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投资进入增长期 ------------------------------------------------ 4 第四篇:化学农药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 5 第五篇:化学农药行业经营效益数据分析 -------------------------------------------------------------------- 5 第六篇:化学农药行业经营情况数据分析 -------------------------------------------------------------------- 6 第七篇:农药行业发展借力“互联网+”打击假冒伪劣-------------------------------------------------- 7 第八篇:污染日趋严重农药行业正经历环保考验 ---------------------------------------------------------- 8 第九篇:农药电商褒贬不一势不可挡 --------------------------------------------------------------------------- 9 第十篇:2015年我国农药市场需求预测 ----------------------------------------------------------------------10 第十一篇:高效低毒农药将成为农药发展方向-------------------------------------------------------------11 第十二篇:高效低毒农药将成为农药发展新方向 ---------------------------------------------------------11 第十三篇:2015年农药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12 第十四篇:中国农药行业开启变革之路-----------------------------------------------------------------------13 第十五篇:中国农药行业发展趋势浅析-----------------------------------------

农药登记最新政策及农药剂型发展趋势

农药登记最新政策及农药剂型发展趋势一、农药登记政策法规 农药登记依据的法规主要包括:《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326号令);《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第9号令);《农药登记资料规定》(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第10号令);《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第8号令);《农药名称命名规范和目录》(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发改委第944、945号公告);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管理规定(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发改委第946号公告);农业部、工信部第1158号公告(部分农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及梯度规定,2009年2月25日);农业部等6部委第1号公告(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2008年1月9日);农业部、工信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第1586号公告(撤销特丁硫磷等10种高毒农药登记,停止克百威等12种高毒农药新增登记,2011年6月15日);农业部第671号公告(限制甲磺隆等3种长残留除草剂使用,2006年6月21日)等。 即将发布的新的《农药管理条例》,维持了现行《条例》的管理制度框架,即:登记管理、生产许可、经营许可(高毒农药)、标准化体系,但在原基础上强化了经营许可制度;取消临时登记、缩小试验许可范围、增加了出口登记、规定了减免资料的情况;实行召回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二、农药登记基本情况及政策动向 (一)基本宗旨和管理目(的)标 宗旨:规范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持秩序。 目标: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提升、引导行业发展,以适应绿色消费、持续发展的国际发展潮流,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适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目标。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有效期内登记产品26,218个,正式登记23,298个,其中大田正式登记21,702个,卫生正式登记1,596个;临时登记2,412个,其中大田临时登记1,866个,卫生临时登记546个;分装登记508个。 登记有效成分(通用名)612个;按原药和制剂区分,原药登记2,934个,制剂登记23,284个;2011年新批准产品2,214个,其中正式登记1,730个(其中大田正式登记1,455个,卫生正式登记275个),临时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论文题目: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多 样化的农业模式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多样化的农业模式 摘要:现代化农业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高效,但它遗留下的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让人们不断反思现代化农业的弊端。“绿色”“健康”“有机”等词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传播开来并被人们熟知。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农业发展趋势是要健康的、安全的、环保的农业。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单一的农业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农业的发展,于是多样化的农业模式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多样化农业模式未来农业 在未来,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环境压力加大,土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来讲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以保证社会持续发展与稳定。未来的农业模式一定是多样化的,就像生态系统一样。农业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提供足够的食物以及在各种农业模式中取长补短,加快发展。 1当代农业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力也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而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在传统农业对现代化发展中不能满足其强大的后勤保障时,人们便开始使用以大量的化肥、农药、薄膜、灌溉、机械、设施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保证粮食的供应。石油农业便应运而生。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高污染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现代化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健康、安全和环保这方面的要求。于

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模式的理念被大家所接受并大量应用于实践生产中。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先锋,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运用到生活生产里。 2多样化的未来农业模式 2.1精准农业 未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精准农业就是这样高科技的产物。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1] 精准农业无疑在技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有着其他农业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但是显然它的优点也变成了缺点。技术的高要求以及前期的高投入就令许多人望而却步。所以,精准农业一般在平原地区或者大规模机械化地区比较实用,它将覆盖中国所有的粮食主要产区。在面临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精准农业是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常见农药剂型的特点解析Word版

我国常用剂型的特点 (1)乳油它是农药产品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剂型,是由油溶性农药原药与乳化剂等助剂在有机溶剂中生成的透明真溶液,加入水中以后能形成乳油液状的乳剂,农药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呈极细微的油珠而分散在水中。油珠的细度可达1微米以下,呈假溶液状态。一般也可达5微米以下,呈乳白色浑浊液。由于农药有效成分被分散得如此细度,得以充分发挥药效。同一种农药,加工成乳油所能获得的药效优于可湿性粉剂。但是,现有的乳油产品大多数是用芳烃类有机溶剂来加工的,选用最多的是混合二甲苯,因其对大多数农药原药的溶解性很好,并能增强药剂对生物体表皮的渗透能力,从而可提高药效。由于芳烃类溶剂已被列为环境监控物质使乳油剂型正在面临逐步被淘汰和被其他剂型取代的形势。如果一种农药原药可以加工成多种剂型,应尽可能选用其他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的剂型。 高质量的乳油才能配制高质量的乳剂供喷施使用。质量很差的乳油加入水中后往往不能形成均匀的乳浊液或发生浮油或出现絮状物沉淀,所以稳定性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稳定性包括乳油的热贮稳定性和低 湿稳定性、乳液稳定性三个方面。 乳油热贮稳定性,一般要求在(54±2)℃的密封条件下贮存14天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降低幅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应在5%以下,但某些农药品种也允许有所变动。乳化性能合作。

乳油低温稳定性,一般是在低温(0℃)下贮存14天后,乳油外观仍应是透明均一的真溶液,不应有不溶物出现。

乳液稳定性,也就是乳油加入水中稀释配制后仍能形成稳定的均匀乳油液,上无浮油、膏状物,下无沉淀。 必要时,还应考查乳油常湿贮存稳定性(2年)。 (2)浓乳剂由不溶于水的油状农药原油或原药的高浓度油溶液、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及水经高速剪切机匀化工艺制成,为以水为介质的水包油型浓缩乳剂,油珠直径0.2~2微米,外观不透明。使用时对水配成喷洒用的乳浊液,也可直接用作超低容量 喷雾,特别是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加工浓乳剂是完全不用有机溶剂或只用很少量溶剂,只是使一些油性较差的农药原药变成为流动性较好较易于乳化的状态,因而与乳油相比,对其稳定性要求更严,不仅要求低湿贮存合作、不冻结,也要求在常温贮存条件下不发生破乳现象,加工配成喷洒液后也能保持 乳剂的稳定状态。 浓乳剂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的加工乳剂类剂型,是液态农药剂型非 溶剂化剂型之一。 (3)微乳剂该剂型由液态农药、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然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农药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序,农药粒子一般为0.1~0.01微米,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着力好。微乳剂也属于液态农药剂型非溶剂化剂型,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剂型,有逐渐取代传统乳油的趋势。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