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2)

第三章城镇性质 (3)

第四章镇区用地规划 (3)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

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5)

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

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

第九章防灾规划 (7)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7)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

第十二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科学合理地确定青石镇的镇域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镇区各项建设用地,指导村镇建设和管理,实现青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规划作用

本规划是青石镇范围特别是青石镇镇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凡在镇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8.《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9.《蕲春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10.《青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1.黄冈市、蕲春县历年统计年鉴;

1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四条规划范围

青石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东与黄梅县交界,北与向桥乡相邻,西与刘河镇接壤,南与武穴市毗邻,面积19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青石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3.76平方公里,本规划称为“镇区”。青石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望天畈村的大部分以及青石岭村西部、焦藤树村东部的小部分。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5年

远期:2016~2025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做活云丹山旅游开发;保护好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自然人文特色,逐步完善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推动青石镇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壮大优质稻、甜叶菊、洋芋香芋、山药四大板块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坚持以人为本,强镇富民,建设一个更加富裕、文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青石。

第七条规划原则

(1)科学性、前瞻性原则

(2)现实性、可操作性原则

(3)系统性、综合性原则

(4)针对性、生态性原则

第八条战略目标

在规划期内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实现农业特镇、旅游名镇、人居优镇的理想目标。2025年镇区人口达到2.7万人规模,初步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镇域城镇体系。

第九条城乡统筹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导向,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要途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相互服务、互为市场的城乡统筹发展框架。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舒适、安居乐业的现代城镇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的战略。

第十条经济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近期GDP年均递增15%,到2015年GDP力争达到10.8亿元,远期GDP 年均递增10-12%,到2025年GDP力争达到33.5亿元。

(2)经济结构:三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挥青石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云丹山为主的旅游品牌,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加快发展壮大优质稻、甜叶菊、洋芋香芋、山药四大板块基地,大

1

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出效益。

(3)城镇化:形成由中心镇、重点中心村,中心村构成的三级城镇体系,远期城镇化水平达43%左右。

(4)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100%,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5)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开发,结合旅游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青石镇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1.6%,根据《蕲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市化水平预测,青石镇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23.6%,2025年城镇化水平为43%。

第十二条镇域体系规模

按镇域体系规划分为三个等级规模:中心镇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2.7万人;重点中心村:桐梓、龙溪、白塘、温泉、巴茅街、水车河、边街、张畈重点中心村,规划期末人口规模共2.6万人;一般中心村:柳畈、太湖、郑山等,规划期末人口规划1.6万人。

第十三条产业结构调整

对镇域现有产业结构特征存在的问题,规划重新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山、水、城,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新型城镇。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壮大中心镇产业结构,从而推进全镇城镇化进程。

针对镇域现有产业结构特征,即传统产业发展缓慢、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等问题,规划重新对现有产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以便充分发挥现有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全镇城镇化进程。

巩固生态农业基础地位,调整结构,继续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重点村为中心形成以生态农业、水果种植、山药、香芋、药材等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主要的产业分布。

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旅游业相关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镇区产业发展中心的发展速度,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旅游商业贸易,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第十四条产业布局优化

一是强化工业。充分利用蕲太公路交通的便利,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镇区西部的工业区为中心,联合各个重点中心村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优质稻、甜叶菊、洋芋香芋、山药种植与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使青石镇成为全国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产业。

三是亮化旅游。青石镇域内自然景观优美,有一定的人文景观,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规划以镇区为中心结合温泉养生度假基地、太平风景区、南天河漂流等旅游村布局旅游接待、集散的功能。

在发挥交通优势,做好工业品牌的同时,要充分挖掘青石镇所独有的旅游品牌资源,做亮旅游业,推出独特产品,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十五条镇域体系规划

以镇区为中心,顺应镇域的用地形态,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青石镇中心镇区为全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两带:沿S205省道形成主要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轴;沿大别山红色旅游专线形成旅游经济发展轴。

三片区:以镇区为基点形成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的中心发展区;镇域北部形成以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为特色的农业发展区;镇域南部形成以旅游经济为主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规划以镇区为全镇经济的核心,通过产业的聚集和辐射,促进经济发展的接力和扩展,形成联系紧密、有机互补的城镇空间结构。

第十六条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规划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按照镇域体系规划统一标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应从县域出发并与蕲春县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1)镇域道路:以穿镇而过的蕲太公路为骨架,加强各级公路的建设。扩宽改造县道,使其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其余乡村道路均达三级公路的要求。2015年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100%。

(2)镇域给水:整修扩大桂华、温泉、桐梓、合盘冲、青石岭、青石水厂,建设稳定可靠的水源,为镇区及周边村庄提供水源;农业灌溉以花园水库蓄水为主。

(3)镇域排水:青石镇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统一排放至镇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雨水就近排入蕲河等水体。

(4)镇域供电:近期对青石镇110KV变电站增容,在镇区和工业园区新增变压器及开

2

闭所,升级电力线,保证供电稳定。

(5)镇域电信、邮政:规划远期电话普及率达100%,扩大无线电话网的覆盖范围。在主要中心村增设邮政营业点。

(6)镇域广播电视: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工作,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确保电视节目安全传播;提高有线电视基本覆盖,规划远期有线电视入网率100%。

(7)镇域环卫:在镇区增设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厂,垃圾集中后统一运至垃圾填埋厂填埋处理;严禁垃圾随意堆放。

(8)镇域防灾规划:加强山体丘陵的水土涵养林建设,防治水土流失以及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沿河加强堤防建设,将蕲河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第三章城镇性质

第十七条城镇性质

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冈市旅游名镇,蕲春县东部休闲旅游集散中心,重要的生态农业及农特产品加工基地。

第十八条用地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北部、西部地区,适度发展南部地区,控制发展东部地区,。

第四章镇区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建设目标

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拥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打造山、水、城,保持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强化加工业、优化种植业、发展旅游业,将利用地利、人和等优势,将青石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新型小城镇。

第二十条规划结构

青石镇规划结构形态为“一心一轴两带七组团”。

“一心”:镇区行政服务、商业文化中心;

“一轴”:连接新老城区的发展轴

“两带”:依托青石大道和S205构建的生活带和交通带

“六组团”:分别为一个工业组团、四个居住组团、一个休闲产业组团、一个商贸服务组团

第二十一条居住建筑用地

(1)居住建筑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青石大道以南,另在改线S205两侧也有分布。

①居住用地的组织结构采用居住组团级。

②居住用地以城镇住宅发展、农居点安置为主,尽量依托已有的居住形态和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居住组团。

③规划的居住用地依托镇区现状格局,沿现状建设用地沿青石大道东西两侧发展,在蕲河路北侧呈组团发展。居住用地可充分利用蕲河及镇区内山体的自然环境,形成富有山水特色的新镇住宅小区。建议在建设新区的同时,注重引导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化,引入社区管理机制,控制建筑层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④镇区内农居点的改造以土地置换的方式,按照整拆整并的原则在居住用地内集中安置。

⑤居住配套设施:居住用地的公共服务设施沿街布置,部分保留现状,部分新建,保留部分包括教育设施(中学、小学、托幼) 、市政设施等,新建部分包括商业服务(旅游接待中心)、文化娱乐、镇区医院、市政设施、管理服务和社区公园等。居住组团中心包括社区服务及组团绿地等。

⑥住宅建筑形式:居住建筑以低层和多层住宅相结合,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建筑,镇区北部住宅可考虑采用退台建筑形式。组团内部结合水体、绿化组织各具特色的现代民居风貌。建筑色彩建议采用暖黄色调。建筑物应尽量南北向布置,沿街住宅底层的一部分可用于公共设施如组团商店、文化站、物业管理等。

镇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33.0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4.66%,人均用地面积49.27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公共设施用地

镇区内现状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但规模小、档次低,大多设施均沿开发路布置,道路狭窄,人车堵塞,市场用地拥挤、零乱。从现状发展来看,沿街杂乱布置公共设施,造成了设施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服务半径。

①规划原则

3

以创建符合中心镇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目标,形成规模等级合理的各级服务体系。

以更新手法,集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服务质量。

建立新的行政中心,通过新中心的设立,从根本上实现城镇资源、设施全方位整合的目的。

②规划结构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在强化中部核心区基础上,形成“一心三带”的布局结构。

一心:即为北部行政办公服务中心区,在中心区布置行政办公、客运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镇区医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公共设施,成为青石镇新的标志和新的行政服务中心。

三带:即沿青石大道、S205和黄侃路两侧布置的商业带。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按居住小区级配置,主要沿青石大道、S205和黄侃路设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以行政管理、旅游接待、商业、金融业、旅馆业为主,配置为居住区配套的文化站和卫生站。

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布局在中部行政办公服务区,作为青石镇镇区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其它政府部门的派驻机构。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5.2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8%,人均用地面积1.96平方米。

教育机构用地

对现状的小学和中学予以保留和扩建,另根据青石镇的发展需要,新规划一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11.0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71%,人均用地面积4.09平方米。

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主要沿青石大道、S205和黄侃路两侧布置。

居住组团级商业服务业用地结合小区中心设置。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22.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46%,人均用地面积8.25平方米。

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结合现状和新的行政服务中心,规划三处文化娱乐用地,集中展示青石镇的风貌,共占地4.1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40%,人均用地面积1.55平方米。

医疗保健用地

在保留原有的镇医院的基础上,在行政办公用地南侧规划青石镇中心医院一座,规划医疗保健用地3.1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6%,人均用地面积1.17平方米。

集贸市场用地

在青石大道与黄侃路的交叉口北侧规划一处集贸市场,用地面积5.36公顷,占建设用地

的1.81%,人均用地面积1.98平方米。

综合商住用地

规划结合镇区西边的山水通廊,布置综合商住用地,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等休闲产业。用地面积7.2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44%,人均用地面积2.68平方米。

③设计引导

镇区公共建筑总体风格应体现现代风格,形式与功能性质相吻合,标志性建筑及节点建筑要富于变化,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提高镇区的空间视觉效果。

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58.5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66%,人均用地面积21.68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工业建筑用地

青石镇镇区工业企业较少,在本次规划中,在西面新增适当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满足服装、鞋类、电子加工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镇区工业用地面积22.4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52%,人均用地面积8.3平方米。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十四条道路规划

规划路网采用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原则,路网布局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理顺道路线型,形成网络,有利于青石镇的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

205省道进行北迁,原有通过镇区的205省道部分成为城市道路(命名为青石大道)。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47%,人均用地面积0.52平方米。

规划区内主干路红线宽18-22米;

次干路红线宽15米;支路红线宽7—12米。

第二十五条社会停车场地及广场

青石镇镇区按停车需求设置客运站1处,公共停车场9处,共有406个车位(按35平方米/个计算),供社会客运车辆和镇区居民自备车停放;市民休闲广场3处,作为居民活动场所;交通广场3处,保证交通视线通廊,同时兼作居民活动场地;文化旅游广场1处,作为游客休憩活动场所。总面积为3.88公顷。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52.5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63%,人均用地面积19.46平方米。

4

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规划目标

合理建构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镇区景观系统,在保护镇区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特征的同时,实现镇区空间景观特色的延续。以人为本,合理改善镇区景观要素,保护塑造多样化的和富有活力的镇区空间。

第二十七条规划布局

镇区内的绿地主要由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组成。蕲河两岸的自然景观较好,经过开发整治后可以形成良好滨水景观;在镇区东西两侧的山口规划了两条山水对话通廊,东侧结合道路和公共绿地设置山水联系通道,西侧保留镇区西面良好的生态水塘,既保证了蕲河与镇区山体的联系通廊,实现了山与水的对话,又和镇区西部的休闲产业组团相互衔接。镇区中心山体连绵,规划予以保留,形成一条东西绿化长廊,成为城市的绿肺,向周边辐射;镇区西南结合原有山体和青石110千伏变电站布置两处集中公共绿地;街头绿地主要沿黄侃路和纬十一路分布,形成两条联系通廊,把镇区的各个绿化中心联接起来,形成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

公共绿地:为改善镇区环境,给居民游客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镇区公共绿地主要由公园绿地、河滨绿地和街头绿地组成。公共绿地用地总面积为17.6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94%,人均用地面积6.55平方米。

防护绿地:工业组团旁规划防护绿地面积7.72公顷。其余防护绿地主要为镇区内部保留的山体,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4.70公顷。

第二十八条景观系统

以人为本,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流水系,并与绿色网络共同构成镇区生态绿地系统,体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性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符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布局均衡,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以及游客的休息游览的需求。

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

1. 规划用水量

青石镇区规划用水量为0.61万吨/日。

2. 水源规划

镇区用水水源主要来自蕲河,枯水季节结合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3. 给水厂规划

整合扩大现有青石岭、青石水厂,使其日生产能力达到0.65万m3/日

4. 给水管网布置

结合青石镇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和现状供水设施,对开发路上管径偏小的管网进行改造,在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两侧布置干管,以保证投资的经济性;由枝状管网逐步改造成环状网,以确保供水安全可靠,管网遍布整个镇区,管网布置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5. 供水水源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规划确定在供水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米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和堆栈,不得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等。

第三十条排水工程规划

1. 污水量

污水量按给水量80%计算,则本规划区的污水量为0.49万吨/日。

2. 污水处理厂

本规划区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镇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小型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位于镇区规划区西南面,占地面积2600㎡。

3. 污水管网布置

根据规划区地势形态、采用分区分片排水形式,镇区的污水管主要沿道路布置,将镇区污水自北向南、自东向西汇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管线布置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第三十一条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区最大供电负荷为23608 kW。

电源接自青石110千伏变电站。

规划区内设10kV开闭所4处,每处10kV开闭所建设占地约70 m2。

35kV电力线路架空敷设,35kV电力线路预留高压走廊宽度为15米,进出10kV开闭所的电力线路在电力电缆沟内敷设,局部地段可根据地形情况架杆敷设或者直埋地下。

第三十二条电讯工程规划

1. 市话预测

5

根据规划区人口发展,市话普及率按100门/百人计算,预测规划区市话容量达到27000门。

2. 设施规划

根据市话预测数,规划设置了电信支局3处(与邮政局相结合布置)。分别在青石大道和纬十三路交接处西侧、纬二路和205省道交接处东侧、青石大道和纬六路交接处西侧。

电信线路由蕲春县电信局引至规划中的电信支局,再由电信支局分别引至相应的电信电缆交接箱。

电信主干线路采用φ114PVC排管,敷设于地下,埋深0.75米。镇区规划主干线路下的支线及用户线可采用架空线路,也可采用地埋电缆直埋。

第三十三条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建议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在全镇范围积极推广沼气化。

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第三十四条总体目标

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理念,加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即“大环境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使环境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生态环境体系,为建设生态型现代化青石镇区打好环境质量基础。

第三十五条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镇区大气环境质量各规划期均按国家二级大气质量标准进行控制。镇区工业废气处理率要求达到100%;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100%。

第三十六条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

加强区域水体的综合整治,保持区域良好的水体环境。规划区地表水水质达到2类水体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率至规划期末均要求达到100%。第三十七条声环境质量目标

镇区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居住区、工业区、混合区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域要求达标。至规划期末,区域环境噪声Laeq平均值≤55db,镇区交通干线噪声Laeq 平均值≤70db。

第三十八条固体废弃物处理

固体废弃物要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真正做到不产生二次污染。至规划期末,规划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有毒有害废弃物均处理至无害化程度。

第三十九条环境保护措施

1. 建设开发的力度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建设项目的确立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度。项目建设必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新项目引进要提出清洁生产的要求,同时控制高能耗、高物耗、排污量大的工业发展,应以节流、节能、清洁生产为发展方向。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3. 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镇区防洪、绿化建设,综合整治河道,强化河床淤泥治理工作。

(2) 加快区域排污系统建设,从而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 建立交通干线两侧防护绿带体系,确保区域的声环境质量。

(4) 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布局合理、方便使用,数量满足要求。

(5) 加强环保管理,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公众与企业的环保意识。

(6) 加强环境保护的评估工作,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7) 增加环保投入,确保环保项目的具体实施。

第四十条环卫设施规划

1. 发展目标

建成与镇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布局上合理、数量上满足需要、功能上实用先进、作业上专业化、技术上先进、效益上高效能的,从垃圾的收集到最终处理以及综合利用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互相配套、连续不断运转的环卫设施体系。

2. 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

镇区内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点收集转运至镇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近期采用袋装化收集方式,中、远期逐步向分类化、资源化收集方式过渡,开展资源回收和垃圾综合利用工作,提倡“循环经济”、“零垃圾设计”。

3. 粪便收集与处理

中心城镇粪便采用三格式无害化处理。

4.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6

工业固体废弃物应以企业自行处理为主,由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并应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利用率。对有毒有害的工业废弃物规划纳入中心城镇统一处理。

5. 环卫设施布局

镇区内设有两处环卫站。居住用地内的小型垃圾收集点平均分布于整个镇区、服务半径不大于300米,按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工业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在厂区内自设垃圾收集点,以提高镇区的环境卫生质量。镇区垃圾运至镇区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6. 公厕建设

公厕按1000人/座标准设置,主要生活性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800-1000米。公厕每处建设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内部应设置残疾人专用蹲位。

第九章防灾规划

第四十一条防洪及排洪规划

镇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100年校核,2小时暴雨当天排出不受淹。

为了满足区域排涝要求,规划结合镇区用地布局对起主要防洪排涝作用的蕲河河道进行整理、疏浚、拓宽,使其排水更为顺畅,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镇区和村镇所在地在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排洪通道,防止洪水淹没镇区和乡村。

第四十二条消防规划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用水、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网。

第四十三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确定本区抗震设防标准为基本烈度6度,镇内的一般民用工程按基本烈度设防,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燃气供应、医疗卫生、消防、周围水库等,按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近期目标:消除一般地质灾害隐患,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正规化。

远期目标:改善地质环境,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程度,实现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第十章五线规划

第四十四条绿线规划

公共绿地绿地保护范围为本次用地规划布局中确定的公园以及街头绿地的用地范围。

主干道两侧绿线控制宽度为10—30米。

沿河每侧绿线控制宽度为50米。

城市规划绿线范围内用地,不得进行非绿化建设。城市规划绿线内的所有的林木、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位、破坏、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绿地用地性质。在城市零星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应逐步迁出。第四十五条黄线规划

城市黄线指的是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黄线范围内禁止以下活动:

(1)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2)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3)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4)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蓝线规划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范围内用地应严格保护,不受侵占。除按照规划建设排水泵站、水坝、污水处理设施、园林小品及相关市政设施外,禁止建设其它任何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十七条红线规划

红线为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红线范围内道路用地应严格控制,不受侵占。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

第四十八条规划指导思想

城市核心竞争力源于城市竞争力中具有独特性、延展性、持续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竞争力要素,可以看作是城市所特有的、难以被模仿的、与其他城市相比能够聚集更多生产要素、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资源环境保护和控制作为发展的前提,充分认识青石镇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条件,

7

探索青石镇的核心竞争力。

青石镇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同时根据蕲春县“医药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做出青石镇自己的个性,使旅游休闲、药材和农产品深加工成为青石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通过立足资源优势,明确“发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建设(工业)集中区”的城镇建设思路,把挖掘和发展城镇农产品加工业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头戏,做出其独特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第四十九条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1. 完成输配水管网的建设。

2. 完成205省道的北移及黄侃路的兴建。

3. 蕲河的整治改造,清淤整治河岸。

4. 完成青石新政府办公区建设(用地面积4.11公顷)。

5. 完成青石客运站的建设(用地面积1.4公顷)。

6. 工业区的建设(用地面积22.41公顷)。

7. 青石大市场的建设(用地面积5.36公顷)。

8. 完成公立幼儿园的建设(用地面积0.64公顷)

9. 环境治理,建立环卫站一处。

10. 建设镇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0.5万吨。

11. 增加镇区10KV变压器数量、增加镇区电信支局。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五十条加强城镇规划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统一认识,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做到规划好、建设管理好。加强执法管理工作,杜绝违法批地、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

第五十一条加快城镇化进程

认真贯彻中央及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关政策,加大镇域基层村的调整力度。制定有利于城乡经济合理发展、资源共享、村镇重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倾斜措施,重点扶持镇区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和共同富裕。

第五十二条总体规划具体化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及时编制近期建设重点地段和建设地区的详细规划,并在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城市设计和单体设计。重要建设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符合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五十三条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行土地级差地租和有偿使用。建立稳定的城镇投入机制,优先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第五十四条加强队伍建设

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开发建设队伍,在镇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开发建设。

第十二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青石镇总体规划是青石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蕲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

第五十六条本规划文件由总体规划文本、图件、附件(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十七条本规划由蕲春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由青石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8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规划设计谁说了算 在烟台市东部海滨,一个能容纳4万人的新体育中心初展新姿。这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就是由群众拍版的。 自1999年起,烟台市就开始试行“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风景区规划以及重要地段、新建居民小区、重要公共建筑和民众关心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举办展览、设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 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实行两年来,共收到民众的建议和举报数百条。一些重要建筑项目甚至被民众否决。例如,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通过民众的评议,工程就搁浅了;而烟台市体育中心的3个设计方案,经过民众投票,有一个方案获得多数选票,于是市政府决定,就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建设。 试析: 1、分析烟台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怎样评价根据民众投票多少来 决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做法? 2、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怎样做到既吸取民意,又符合城市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要 求? 案例二:汉普顿市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在一般社区,政府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学会按照规划安排生活。专家们努力工作以使公民的反对最小化。虽然公众可以在听证会上攻击这些规划,但通常规划者只是寻求对自己要做的决策得到批准。如果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就会迫使对规划进行修改。但即便如此,专业规划者仍然处于主管者的位置;下一轮规划还是他们控制。 在90年代初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卓尔不群。 琼·肯尼迪(Joan Kennedy)还记得,当时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再也行不通了。她是该市的城市规划主任。她回忆说,她的机构刚刚起草好城市整体规划。 我们刚刚经过一种常规的、传统的公民参与程序,即你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告诉大家来参加会议。然后,把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告诉大家。因此,我们声明,该计划将是整个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 接下来就是对规划委员会的公众听证会。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孙立军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孙立军 发表时间:2018-12-25T11:02:12.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孙立军 [导读]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结合城市中各类建筑物建设的情况、城市发展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科学分配资源能源,发挥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整合运作的价值。文章将结合当前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概念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保证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合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与城市居民工作及生活的正常进行紧密相连。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针对很多因素开展的,比如:建筑、空间、公共设施、功能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此将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经济实力体现出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且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得到广泛城市居民的认可。与其他工作相比较,城市规划更加的复杂且繁琐,该项工作实施的前提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城市空间布局情况,从而保证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让城市的居民能够更切实的感受到城市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与生活动力。城市规划中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公共建筑,即医院、学校、宾馆、图使馆等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不管是在位置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保证符合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城市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建筑外形、景观及各项目所实施的,其概念具体体现在:城市设计能够对城市自身的机能与形态规则进行约束,保证城市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统一规范性;城市设计关系到城市外在形象的创建,关系到一个城市在其他城市与国家中的形象是否良好;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为艺术的体现,是想要通过设计将城市的魅力展现给外界,能够让所有人看到城市中各项设施都得到了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的满足城市居民不管是对美观、经济还是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2我国城市规划现状 城市规划法规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的重要核心,是保障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早已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全国人大所颁发的城市规划律法。因此其与发达国家的规划法规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法律体系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法规并未形成完整性的体系,因此其尽管有了母法,但是仍然严重缺乏全面深化、细化的辅助法;法规内容方面,难以体现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城市规划特点及要求。其主要缺乏从国家、地方、部门及个人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考量;所制定的城市规划难以和经济发展充分结合,主要要求城市规划至少应当积极的为经济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做好对环境的投资,这样才能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方面的公众参与性明显和不足,严重对城市规划工作召开及城市规划和公正执法的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影响;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方面,主要结合当前先后愿意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当中,主要是结合相应结构与方法,具体针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阶段的安排,确认好内容及目标设定的规划工作。 3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可以通过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等方式,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 城市设计以空间景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特色化城市的构建,提升城市中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其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重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以及个性彰显性原则,结合城乡规划与管理的要求展开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在明确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国外案例等,收集相关资料,借助图书、电子网络等丰富设计经验,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居民的实际城市生活需求等。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问题总结、经验分析等,为现代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科学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模式,结合城市发展期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城市构建的要素、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综合探究,明确城市发展中的阻碍性因素。城市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明确建设与管理的内容、文化特色彰显的方式等,规划编制需要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互融合,可以邀请建设方、规划单位以及市民群众等参与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活动中。积极听取市民的建议,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时代元素、当地文化特色等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积极倡导绿色元素、环保性材料的应用,彰显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地域风貌。 3.2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需要将“精细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需要转变简单、粗放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空间品质、居民生活方式的引导,凸显历史文化的魅力,城市的特色风貌等,增加社会居民的城市设计参与度,且将“低影响”、“微治理”等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实现城市的创新与发展,为城市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设计划分为三个层级,即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重大项目实施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规划设计期间,重点根据城市的分区以及整体进行规划,明确总体性的空间格局、风格特征等,对城市形象进行清晰定位,制定明确的空间景观系统结构。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城市中的重点地区进行设计,比如可以将新城区、河道口或者是旧城区等纳入到重点规划设计工作范围中,对其空间景观特征、景观特色等进行设计。重大项目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已经建设的项目进行整体性分析,制定建设的规划,且需要分析空间的利用情况。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可以将各类色彩多样、形式丰富的内容融入其中,更好地呈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特点,强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针对于重大公共建筑设计活动,可以通过专家决策、公众参与的方式保证其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效果。 3.3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 城市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因素等,为城市未来发展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做好协调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使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价值更加突出。城市设计与规划期间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建筑项目的分配、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在综合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展开城市设计服务工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清晰性、合理性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使城市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面前一项紧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 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和优雅的生活态度。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展。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状况。可以说自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之初,对人的关怀就成为其紧扣的核心与主题。 到了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英国的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他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规划理论”。其思想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之后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均为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物。 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城市结构模型,开创了技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居住区街坊的规划也得到了进化,同时带动了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设计运动。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处在一个战后的转性时期,不免流露出不少的时代局限性,如他们大多数只偏于绘制蓝图,陈述结果,但私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建设,从而产生很多矛盾;他们大多进行的是物质环境实体方面的规划,缺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完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展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风土人情,不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有些决策者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只是一种政绩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格外重视眼前的利益。很多房地产以及土地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滞后而施工超前的情况,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同时用地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松散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开发商,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争夺。城市规划规程中更多的是对多元素、多因子、多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参与,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的权利没有得到重视,利益集团的参与导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完整版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防洪标准GB 50201-9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 46-91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65-95(附条文说明)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95(附条文说明)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容貌标准CJT 12-1999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附条文说明)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条文说明]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摘要:随着人们住房消费水准的迅速提高,住宅环境设计的作用日益突出,住宅设计已不仅停留在美化生活、满足观赏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考虑人的各种细致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变静态的、封闭的环境为积极的、开放的环境,为人提供服务,并引导人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住宅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趋势。 关键词:与环境的结合流行趋势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住宅空间相对而言,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当然,从另一角度分又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谓的外部空间是指住宅排列组合与外部环境的结合所体现的气氛和关系,而内部空间则是指居室内部的处理手法。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是融入其中的。 一、与环境的结合 如何使建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创造出中国古人所寻求的“天人合一”艺术境界,一直让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改革开放前,由于财力所限,一般住宅根本就无环境、绿化可言,设计中只注重房屋的户型设计,不考虑外部空间。近年来,小区环境绿化逐渐被建筑师所认识,并逐渐成为住宅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已由以往割裂住宅实体与小区环境的设计方法转变为现代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运用了“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环境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环境视觉上的兴奋点,比如在小区中将退让红线部分做成小型滑草场,在假山设计中引入探险谷的构思等,把旅游与居住两大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 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环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过渡绿化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裙房是商场而主楼是住宅楼的建筑,在裙房屋面布置大面积的公共绿地,设有一个总的住宅入口,大厅内有集中的电梯将人引导到裙房屋面架空层,在架空层各单元均有各自入口。这样既解决了人流问题,又补充了小区绿地的不足,这是当容积率较高时处理绿化与住宅关系的较好方法。

城市规划相关规范

城市规划相关规范 目录如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 57-94 [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防洪标准GB 50201-9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 CJJ 46-91 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3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CJJ 65-95(附条文说明)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 67-95(附条文说明)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容貌标准 CJT 12-1999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附条文说明)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标志CJ 28.1-91 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图例 CJ 28.2-91 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机械与设备CJ 28.3-91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条文说明]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参加编制。经建设部1998年8月13日以建标[1998]1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有不够完善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办公室,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通信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标准时使用,不得翻印。 中华人民建设部 1998年8月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 城市(城镇)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 市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 镇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2.0.5 市域 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实行市领导县(又称市带县)的市,其市域所包含所领导县的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实行县改市的市,其市含原县的全部行政管辖范围。 2.0.6 卫星城镇 卫星城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城市类型。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3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规划设计中概念性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逐渐重视生存居住环境。城市中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影响着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质量。之前做概念性的规划,通过对概念规划的介绍,分析了其特征及作用,并总结国内概念规划的共同点,以加强对其的认识。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uman gradual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surviv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cit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green environment,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nning. before the conceptual pla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a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concept planning in comm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conceptu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1概念规划的特征与优势 1.1更具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更具前瞻性。 1.2讲究结构上、整体上的谋划,抓主要矛盾。 1.3运用模糊辨证,允许存在偏差。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现发至各会员单位,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计算和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二OO四年六月一日 一、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为了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计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意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二、参照本《意见》计算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乘以0.8—1.5的调整系数。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项目也可参照国际城市规划计费方法或标准,由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商确定。

四、本《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计费基于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规划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而制定,如果委托方要求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计费标准应相应增减。 五、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含电子文件),应由委托方提供。如需要由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费用。 六、规划设计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初步方案(含论证材料)15套,规划文本6套,彩色图纸一套。如委托方要求增加份数,则应另行支付成本费。 七、规划文本电子文件及版权归规划设计单位所有。如委托方要求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电子文件或版权,应支付相应费用。 八、委托方应按进度分期支付城市规划设计费。在规划设计委托合同签定后3日内,支付规划设计费总额的20%作为定金;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3日内,支付40%的规划设计费,提交全部成果时,结清全部费用。 九、本《意见》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解释。 一、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城市的扩张与规划——南京 姓名:安刚 班级:建筑学1103 学号:12 指导老师:彭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迅速飞升,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在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同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许多问题。城市扩张的弊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愈发凸显,困扰着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南京这一个历史名城为例,概括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南京的城市规划方案,对规划进行多方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南京在面对城市扩张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手法,并对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扩张、空间结构、城镇结构、城乡差距、绿地规划 一、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迅猛“长大”,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来自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相当惊人---整个国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一些城市的建成区更是扩张了20倍以上。这些数字再次印证了中国正在进行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这种扩张背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充分共识。 1、很多城市建成区的平均海拔都在明显下降。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灾害面前更加脆弱;另外说明城市越来越多地占用了更好的耕地。迅猛的城市扩张背后,是20年间有1.7万平方公里耕地被城市化。而另一方面,从2000年开始,全国城市建成区的使用效率开始下降。它表现为,单位面积内GDP的数字增势有所减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土面积总是

能够支撑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但是,是否能够节约高质量的农地、避免高质量农地被城市化,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2、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城乡差距拉大、区域竞争加剧、环境恶化。 3、中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不尽相同:西部处于初步阶段,中部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像北京这样的东部大城市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城市化基本完成。 二、南京概况 历史: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有“十朝之都”的美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 区位: 1.南京,江苏省省会,地处华东区域长江下游,北临淮安市,东接常州,南靠安徽和浙江,西连安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及分析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6:25:39.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冯单单1 张坚冰2 [导读] 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探讨。 1、杭州中联筑境设计有限公 2、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保障每个居民的生产生活的舒适性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灵活性,是城市不断发展的前提。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而当前的城市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探讨。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的问题;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 前言当今中国,大城市的数目和大城市的人口与面积都在增加,城市规划设计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建设学科。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和每个公民个体都十分重要。城市从生长、扩展到崩溃瓦解这个周期常常重复着,现代社会,西方国家有些城市由于各种问题而走向衰落,如今国内大多数城市仍处于生长、扩展阶段。通过对城市本身的了解,洞察历史发展过程,作为城市设计的指导。 1、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步骤如下:(1)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 (2)结合城市的特色制定提出城市规划目标和初步方案,确定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和性质; (3)细化城市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分析利弊; (4)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开展具体分区规划,并对规划进行治理建设。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立足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才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而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城市的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环境、社会、资源和人口经济等,规划制定后,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规划的内容能在城市建设时得到实现。 城市,作为高度密集的综合体,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机遇,更好的自身发展,高效率、高收入、优异的医疗水平、良好的文化氛围等等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城市规划设计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今城市的现存问题分析 2.1拥挤。城市的拥挤密集这一事实是无可否认的,这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的到,马路上的车辆、办公楼的电梯、地铁车厢等等等。大城市由于优异的经济状况吸引着人口的流入,又由于人口密集而使重要经济活动受到妨碍。人口的增长带来城市配套提高,城市配套相对滞后,不仅是交通的拥挤,学校、医院资源显得更加稀缺。城市与经济一起高速发展着,城市就像一个容器,而容器也在填满的过程中。 2.2环境污染。经过国家的系列政策整治,环境问题有一定程度好转。然而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问题仍然存在,当雾霾天成为常在状态,人们的健康就受到威胁。 2.3千城一面。一样的现代建筑,类似的城市规划,走在不同的城市,都是一样的内心感受,人们的归属感越来越弱。 2.4城市四散蔓延,经济不断扩张,远离外部的自然界,同样也远离内在的本性,在城市里,年复一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堪忧。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说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美景本应兼而有之,提出将一切最生动获批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城市和乡村之外吸引人的第三种形式,如图1书中所描述的三种引力。 3、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 3.1减少拥挤。城市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总体规划设计要平衡各个因素,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对整个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这需要综合性的研究,将城市环境、经济、人口、社会及资源等等各个方面因素认真评估后,再确定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 3.2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就要注重保护当地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建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文明城市,还能有效的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只有可持续发展,城市才不会走向衰亡。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针。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城市空间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综合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现状,为城市的发展制定最为合理的规划;还要对城市的环境资源体系的承受力进行评估,城市的发展必须以环境资源体系的承受力为界限。城市发展突破了这个界限就会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合理,严重超出了城市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城市的健康生长。 3.3体现地域特色、突出主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风格会使城市失去自己的特点,也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城市的规划要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作为城市的优势,作为增添城市印象的标志,以此创建别具特色的城市;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符合城市自身需要,不能不顾地方特色、抛弃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的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改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展示,在城市规划是就要结合这些条件,为城市设计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也是是进行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