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

质谱
质谱

波谱分析双语教学

C A I 课件

广西民

族学院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

HOME :中文版: May 31, 2010

第五章 质谱分析法

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荷比(M /Z)大小进行分离并记录其信息的分析谱表达,即所谓的质谱图(亦称质谱,Mass Spectrum )。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多种有机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各种同位素比的测定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分析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质谱法更加普遍地应用到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化学家们认识到由电离过程及分离方式,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具有化学本性,直接与其结构相关的,可以用它来阐明各种物是由于这些因素,质谱仪成为多数研究室及分析实验室的标准仪器之一。

质谱仪

(一)质谱仪的工 作原理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离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速电压及电荷Z 有关,即

(二)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质量测定范围

质谱仪的质量测定范围表示质谱仪所能够进行分析的样品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 ,符号u )进行度量。原子质量单位是由12C 来定义的,即一个性原子的质量的1/2。

而在非精确测量物质的场合,常采用原子核中所含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即“质量数”来表示质量的大小

对质量数的整数。

测定气体用的质谱仪,一般质量测定范围在2~100,而有机质谱仪一般可达几千。现代质谱仪甚至可以研究相对分子质量达几十万的生化样品。

2.分辨本领

所谓分辨本领,是指质谱仪分开相邻质量数离子的能力,一般定义是:对两个相等强度的相邻峰,当两峰间的峰谷不大于其峰高10%时,则认为两峰已经分开,其分辨率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找到相邻的且峰高相等的两个峰,同时峰谷又为峰高的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任选一单峰,测其峰高5%处的峰宽W0.05,即可当作上式中的Δm,此时分辨率定义为

R = m/W0.05

如果该峰是高斯型的,上述两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由几个因素决定:(i)离子通道的半径;(ii)加速器与收集器狭缝宽度;(iii)离子源的性质。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几乎决定了仪器的价格。分辨率在500左右的质谱仪可以满足一般有机分析的要求,此类仪器的质量分析器一般是四极滤质器、离子阱等,仪器价格相对较低。若要进行准确的同位素质量及有机分子质量的准确测定,则需要使用分辨率大于10000的高分辨率质谱仪,这类质谱仪一般采用双聚焦磁式质量分析器。目前这种仪器分辨率可达100000,当然其价格也将会是低分辨率仪器的4倍以上。

3.灵敏度

质谱仪的灵敏度有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和分析灵敏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检测到的最小样品量;相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同时检测的大组分与小组分含量之比;分析灵敏度则指输入仪器的样品量与仪器输出的信号之比。

(三)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质谱仪是通过对样品电离后产生的具有不同m/z的离子来进行分离分析的。质谱仪须有进样系统、电离系统、质量分析器和检测系统。为了获得离子的良好分析,必须避免离子损失,因此凡有样品分子及离子存在和通过的地方,必须处于真空状态。

1.真空系统

质谱仪的离子产生及经过系统必须处于高真空状态(离子源真空度应达l.3×10-4~l.3×10-5Pa,质量分析器中应达l.3×10-6Pa)。若真空度过低,则会造成离子源灯丝损坏、本底增高、到反应过多,从而使图谱复杂化、干扰离子源的调节、加速极放电等问题。一般质谱仪都采用机械泵预抽真空后,再用高效率扩散泵连续地运行以保持真空。现代质谱仪采用分子泵可获得更高的真空度。

2.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的目的是高效重复地将样品引人到离子源中并且不能造成真空度的降低。目前常用的进样装置有三种类型:间歇式进样系统、直接探针进样及色谱进样系统。一般质谱仪都配有前两种进样系统以适应不同的样品需要,有关色谱进样系统将在专门章节介绍。

(l)间歇式进样系统

该系统可用于气体、液体和中等蒸气压的固体样品进样,典型的设计如图所示。

通过可拆卸式的试样管将少量(10~100μg)固体和液体试样引入试样贮存器中,由于进样系统的低压强及贮存器的加热装置,使试样保持气态。实际上试样最好在操作温度下具有1.3—0.13Pa的蒸气压。由于进样系统的压强比离子源的压强要大,样品离子可以通过分子漏隙(通常是带有一个小针孔的玻璃或金属膜)以分子流的形式渗透过高真空的离子源中。

(2)直接探针进样对那些在间歇式进样系统的条件下无法变成气体的固体、热敏性固体及非挥发性液体试样,可直接引人到离子源中,图21.4所示为一直接引人系统。

3.电离源

电离源的功能是将进样系统引入的气态样品分子转化成离子。由于离子化所需要的能量随分子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对于不同的分子应选择不同的离解方法。通常称能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方法为硬电离方法,而给样品较小能量的电离方

法为软电离方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易破裂或易电离的样品。

离子源是质谱仪的心脏,可以将离子源看作是比较高级的反应器,其中样品发生一系列的特征降解反应,分解作用在很短时间(~1μs)内发生,所以可以快速获得质谱。

许多方法可以将气态分子变成离子,它们已被应用到质谱法研究中,表中列出了各种离子源的基本特征。

(l)电子轰击源

电子轰击法是通用的电离法,是使用高能电子束从试样分子中撞出一个电子而产生正离子,即

M+e → M++2e

式中M为待测分子,M+为分子离子或母体离子。

电子束产生各种能态的M+。若产生的分子离子带有较大的内能(转动能、振动能和电子跃迁能),可以通过碎裂反应而消去,如

M+1→ M+3← M+→ M+2→ M+4

式中 M+1,M+3…为较低质量的离子

而有些分子离子由于形成时获能不足,难以发生碎裂作用,而可能以分子离子被检测到。图中所示为一电子轰击源的示意图。在灯丝和阳极之间加入约70V电压,获得轰击能量为70eV的电子束(一般分子中共价键电离电位约10eV),它与进样系统引入气体束发生碰撞而产生正离子。正离子在第一加速电极和反射极间的微小电位差作用下通过第一加速电极狭缝,至质量分析器电极狭缝,而第一加速极与第二加速极之间的高电位使正离子获得其最后速度,经过狭缝进一步准直后进人质量分析器。

(2)化学电离源

在质谱中可以获得样品的重要信息之一是其相对分子质量。但经电子轰击产生的M+峰,往往不存在或其强度很低。必须采用比较温和的电离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化学电离法。化学电离法是通过离子一分子反应来进行,而不是用强电子束进行电离。离子(为区别于其他离子,称为试剂离子)与试样分子按下列方式进行反应,转移一个质子给试样或由试样移去一个H+或电子,试样则变成带+l电荷的离子。

化学电离源一般在1.3×102~1.3×103Pa压强下工作(现已发展出大气压下化学电离技术),其中充满CH4,首先用高能电子进行电离产生 CH5+和C2H5+,即

CH4+e→ CH4+·+2e

CH4+·→ CH3+ + H·

CH4+和CH3+很快与大量存在的CH4分子起反应,即

CH4+·+CH4→ CH5++CH3·

CH3++CH4→ C2H5++H2

CH5+和C2H5+不与中性甲烷进一步反应,一旦小量样品(试样与甲烷之比为1:1000)导入离子源,试样分子(SH)发生下列反应:

CH5++SH → SH2++CH4

C2H5++SH → S++C2H6。

SH2+和S+然后可能碎裂,产生质谱。由(

化学电离法可以大大简化质谱,若采用酸性比CH5+更弱的C4H9+(由异丁烷)、NH4+(由氨)、H30+(由水)的试剂离子则可更进一步简化。

(3)场离子源

应用强电场可以诱发样品电离。场电离源由电压梯度约为107~108V·cm-1的两个尖细电极组成。流经电极之间的样品分子由于价电子的量子隧道效应而发生电离。电离后被阳极排斥出离子室并加速经过狭缝进人质量分析器。阳极前端必须非常尖锐才能达到电离所要求的电压梯度,通常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电极,在电极表面制造出一些微碳针(<1μm),大量的微碳针电极称为多尖陈列电极,在这种电极上的电离效率比普通电极高几个数量级。

场离子化是一种温和的技术,产生的碎片很少。碎片通常是由热分解或电极附近的分子一离子碰撞反应产生的,主要为分子离子和(M+l)离子。结构分析中,往往最好同时获得场离子化源或化学离解源产生的质谱图和用电子轰击源的质谱图,而获得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信息。

(4)火花源

对于金属合金或离子型残渣之类的非挥发性无机试样,必须使用不同于上述离子化源的火花源。火花源类似于发射光

谱中的激发源。向一对电极施加约30 kV脉冲射频电压,电极在高压火花作用下产生局部高热,使试样仅靠蒸发作用产生原子或简单的离子,经适当加速后进行质量分析。火花源具有一些优点:对于几乎所有元素的灵敏度较高,可达10-9;可以对极复杂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对于某个试样已经可以同时测定6O种不同元素;信息比较简单,虽然存在同位素及形成多电荷离子因素,但质谱仍然比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光谱要简单得多;一般线性响应范围都比较宽,标准核准比较容易。但由于仪器设备价格高昂,操作复杂,限制了使用范围。

4.质量分析器

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位于离子源和检测器之间,依据不同方式将样品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质量分析器的主要类型有:磁分析器、飞行时间分析器、四极滤质器、离子捕获分析器和离子回旋共振分析器等。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这些分析器的变型。

(l)磁分析器

最常用的分析器类型之一就是扇形磁分析器。离子束经加速后飞入磁极间的弯曲区,由于磁场作用,飞行轨道发生弯曲,见图。

此时离子受到磁场施加的向心力Bzeυ作用,且离子的离心力mυ2·r-1也同时存在,r为离子圆周运动的半径。只有在上述两力平衡时,离子才能飞出弯曲区,即

Bzeυ=mυ2/r

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ze为电荷,υ为运动速度,m为质量,r为曲率半径。调整后,可得

υ=Bzer/m , ∵zeU = 1/2mυ2

仅用一个扇形磁场进行质量分析的质谱仪称为单聚焦质谱仪,设计良好的单聚焦质谱仪分辨率可达5000。

若要求分辨率大于5000则需要双聚焦质谱仪。单聚焦质谱仪中影响分辨率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离子束离开离子枪时的角分散和动能分散,因为各种离子是在电离室不同区域形成的。为了校正这些分散,通常在磁场前加一个静电分析器(Elctrostatic Analyzer,ESA),这种设备由两个扇形圆筒组成,向外电极加上正电压,内电极为负压(见图21-8)。

一般商品化双聚焦质谱仪的分辨率可达150000,质量测定准确度可达0.03μg·g-1,即对于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化合物可测至误差上±0.0002u。

(2)飞行时间分析器(Time of Flight,TOF)

这种分析器的离子分离是用非磁方式达到的,因为从离子源飞出的离子动能基本一致,在飞出离子源后进入一长约lm 的无场漂移管,在离子加速后的速度为:

故对于具有不同m/z的离子,到达终点的时间差

(3)四极滤质器(Quadrupole Mass Filter)

四极滤质器由四根平行的金属杆组成,其排布见图所示。理想的四杆为双曲线,但常用的是四支圆柱形金属杆,被加速的离子束穿过对准四根极杆之间空间的准直小孔。

通过在四极上加上直流电压U和射频电压Vcosωt,在极间形成一个射频场,正电极电压为U+Vcosωt,负电极为-(U+Vcosωt).离子进入此射频场后,会受到电场力作用,只有合适m/z的离子才会通过稳定的振荡进入检测器。只要改变U和V并保持U/V比值恒定时,可以实现不同m/z的检测。

四极滤质器分辨率和m/z范围与磁分析器大体相同,其极限分辨率可达2000,典型的约为700。其主要优点是传输效率较高,人射离子的动能或角发散影响不大;其次是可以快速地进行全扫描,而且制作工艺简单,仪器紧凑,常用在需要快速扫描的GC-MS联用及空间卫星上进行分析。

(4)离子阱检测器

离子阱是一种通过电场或磁场将气相离子控制并贮存一段时间的装置。已有多种形式的离子阱使用,但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面要讲到的离子回旋共振技术,另一种是下述的较简单的离子阱。

上图是离子阱的一种典型构造及示意图,由一环形电极再加上下各一的端罩电极构成。以端罩电极接地,在环电极上施以变化的射频电压,此时处于阱中具有合适的m/z加的离子将在环中指定的轨道上稳定旋转,若增加该电压,则较重离子转至指定稳定轨道,而轻些的离子将偏出轨道并与环电极发生碰撞。当一组由电离源(化学电离源或电子轰击源)产生的离子由上端小孔中进入阱中后,射频电压开始扫描,陷入阱中离子的轨道则会依次发生变化而从底端离开环电极腔,从而被检测器检测。这种离子阱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操作,已用于GC-MS联用装置用于m/Z 200-2000的分子分析。

5 检测与记录

质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法拉第杯(Faraday Cup)、电子倍增器及闪烁计数器、照相底片等。

Faraday杯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结构如图所示。Faraday杯与质谱仪的其他部分保持一定电位差以便捕获离子,当离子经过一个或多个抑制栅极进入杯中时,将产生电流,经转换成电压后进行放大记录。Faraday杯的优点是简单可靠,配以合适的放大器可以检测≈10-15A的离子流。但Faraday杯只适用于加速电压<1kV的质谱仪,因为更高的加速电压使产生能量较大的离子流,这样离子流轰击入口狭缝或抑制栅极时会产生大量二次电子甚至二次离子,从而影响信号检测。

21-2质谱图及其应用

(一)质谱图与质谱表

质谱法的主要应用是鉴定复杂分子并阐明其结构、确定元素的同位素质量及分布等。一般质谱给出的数据有两种形式:一是棒图及质谱图,另一个为表格即质谱表。

质谱图是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为纵坐标构成,一般将原始质谱图上最强的离子峰定为基峰并定为相对强度1O0%,其他离子峰以对基峰的相对百分值表示。

质谱表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质谱数据,质谱表中有两项即质荷比及相对强度。从质谱图上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整个分子的质谱全貌,而质谱表则可以准确地给出精确的m/z值及相对强度值,有助于进一步分析。

(二)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及其应用

质谱信号十分丰富。分子在离子源中可以产生各种电离,即同一种分子可以产生多种离子峰,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分子

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重排离子峰、亚稳离子峰等。

1.分子离子峰

试样分子在高能电子撞击下产生正离子,即

M+e → M++2e

M+称为分子离子或母离子(parrent ion)。

分子离子的质量对应于中性分子的质量,这对解释本知质谱十分重要。几乎所有的有机分子都可以产生可以辨认的分子离子峰,有些分子如芳香环分子可产生较大的分子离子峰,而高分子量的烃、脂肪醇、醚及胺等则产生较小的分子离子峰。若不考虑同位素的影响,分子离子应该具有最高质量。分子中若含有偶数个氮原子,则相对分子质量将是偶数;反之,将是奇数。这就是所谓的“氮律”。正确地解释分子离子峰十分重要。识别分子离子峰时应注意:

(1)分子离子峰应是最高质荷比的离子峰(不考虑同位素离子);

(2)分子离子峰是奇电子离子峰;

(3)分子离子峰能合理地失去碎片(自由基或中性分子),与相邻的质荷比小的碎片离子关系合理。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

?芳环>脂环化合物>硫醚、硫酮>共轭烯。这些化合物均有较明显的分子离子峰。

?直链酮、酯、酸、醛、酰胺、卤化物的分子离子峰通常可见

?脂肪族醇、胺、亚硝酸脂、硝酸酯、硝基化合物、腈类及多支链化合物容易裂解,分子离子峰通常很弱或不出现通过改变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分子离子峰强度以便识别。常用的方法有:

?降低EI离子源的轰击电压

?采用其它离子化方法,如CI、FI等

?降低样品的汽化温度,以减少分子离子峰进一步裂解的可能性

?制备衍生物,测定衍生物的质谱。

2.碎片离子峰

分子离子产生后可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将会通过进一步碎裂或重然而释放能量,碎裂后产生的离子形成的峰称为碎片离子峰。

有机化合物受高能作用时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分裂,一般强度最大的质谱峰相应于最稳定的碎片离子,通过各种碎片离子相对峰高的分析,有可能获得整个分子结构的信息。但由此获得的分子拼接结构并不总是合理的,因为碎片离子并不是只由M+一次碎裂产生,而且可能会由进一步断裂或重排产生,因此要准确地进行定性分析最好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

有机化合物断裂方式很多,也比较复杂,但仍有几条经验规律可以应用。

有机化合物中,C-C键不如C-H键稳定,因此烷烃的断裂一般发生在C-C键之间,且较易发生在支链上。形成正

离子稳定性的顺序是三级>二级>一级,如2,2′一二甲基丁烷,可以预期在高能离子源中断裂发生在带支链的碳原子周围。形成较稳定的m/z=71或m/z=57的离子

在烃烷质谱中C3H5+、C3H7+、C4H7+、C4H9+(m/z依次为41,43,55和57)占优势,在m/z>57区出现峰的相对强度随m/z增大而减小,而且会出现M-15峰和一系列m/z相差14、28的离子峰,这是由于碎裂下来-CH2-或乙烯的结果。

在含有杂原子的饱和脂肪族化合物质谱中,由于杂原子的定位作用,断裂将发生在杂原子周围。对于含有电负性较强的杂原子如Cl、Br等,发生以下反应:

R+X →R++X·

而可以通过共振形成正电荷稳定化的离子时,可发生以下反应

烯烃多在双键旁的第二个键上断裂,丙烯型共振结构对含有双键的碎片有着明显的稳定作用,但因重排效应,有时很难对长链烯烃进行定性分析。

CH3-CH==CH — CH3 → CH—CH==C+H

含有C=0的化合物通常在与其相邻的键上断裂,正电荷保留在含C=0的碎片上。如醛和酮这两类化合物中最主要的峰是羰基失去一端的取代基形成的取代氧鎓离子。这常常成为这类化合物质谱中的基峰。

另一种常见的碎片离子峰是通过所谓“McLafferty重排”脱去中性烯烃形成的:

酸、酯和酰胺与醛酮类化合物相似,这类化合物也易脱去X而形成取代氧鎓离子。对于羧酸和末取代的酰胺,可见到

m/e=45和44的特征峰。

苯是芳香化合物中最简单的化合物,其图谱中M+通常是最强峰。在取代的芳香化合物中将优先失去取代基形成苯甲离子,而后进一步形成草嗡离子,质谱图中会出现77、65、63等一系列的碎片离子峰(芳香簇),由此可确定芳环的存在。当分子中存在苄基碎片离子时,通过一系列重排,最终会出现m/e = 65 峰。

3.亚稳离子峰

若质量为m1的离子在离开离子源受电场加速后,在进入质量分析器之前,由于碰撞等原因很容易进一步分裂失去中性碎片而形成质量为m2的离子,即m1→m2+Δm,由于一部分能量被中性碎片带走,此时的m2离子比在离子源中形成的m2离子能量小,故将在磁场中产生更大偏转,观察到的m/z较小。这种峰称为亚稳离子峰,用m*表示,它的表观质量m*与m1、m2的关系是:

m*=(m2)2/m1

式中m1为母离子的质量,m2为子离子的质量。

亚稳离子峰由于其具有离子峰宽大(约2~5个质量单位)、相对强度低、m/z不为整数等特点,很容易从质谱图中

观察出来。

通过亚稳离子峰可以获得有关裂解信息,通过对m*峰观察和测量,可找到相关母离子的质量m1与子离子的质量

m2,从而确定裂解途径。如在十六烷质谱中发现有几个亚稳离子峰,其质荷比分别为32.8,29.5,28.8,25.7和21.7,其中29.5≈412/57,则表示存在分裂:

C4H9+→C3H5++CH4

(m/z=57)(m/z=41)

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裂过程都会产生m*,因此没有m* 峰并不意味着没有某一分裂过程。

4. 重排离子峰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键的断裂过程中,某些原子或基团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所生成的离子,称为重排离子.质谱图上相应的峰为重排离子峰.转移的基团常常是氢原子.

这种重排的类型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形式可以归纳如下:

可以发生这类重排的化合物有:酮、醛、酸、酯和其它合羰基的化合物,含P==O,S==0的化合物合物以及烯烃类和苯环化合物等.不难看出,发生这类重排所需的结构特征是,分子中有一个双键以及在γ位置上有氢原子.

5 多电荷离子峰

一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高激发态的分子离子,为单电荷离子.有时,某些非常稳定的分子,能失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这时在质量数为m/ze(z为失去的电子数)的位置上,出现多电荷离子峰.应该指出,多电荷离子峰的质荷比,可能是整数,也可能不是整数,如是后者在质谱图上容易发现。

多电荷离子峰的出现。表明被分析的样品异常的稳定,例如,芳香族化合物和含有共轭体系的分子,容易出现双电荷离子峰.

(三)同位素离子峰及应用

有些元素具有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所以在质谱图上出现一些M+l,M+2的峰,由这些同位素形成的离子峰称为同位素离子峰。

一些常见的同位素相对丰度如表所示,其确切质量(以C为12.000000为标准)及天然丰度列于表中。

在一般有机分子鉴定时,可以通过同位素峰的统计分布来确定其元素组成,分子离子的同位素离子峰相对强度之比总是符合统计规律的。如在CH4质谱中,有其分子离子峰m/z=17、16,而其相对强度之比I17/I16=0.011,而在丁烷中,出现一个13C的几率是甲烷的4倍,则分子离子峰m/z=59、58的强度之比I59/I58 =0.044同样,在丁烷中出现M+2(m/z=60)同位素峰的几率为0.00024,即I60/I58=0.00O24,非常小,故在丁烷质谱中一般看不到(M+2)+峰。

在其他元素存在时也有同样的规律性,如在CH3Cl、C2H5Cl等分子中I M+2/I M =32.5%,而在含有一个溴原子的化合物中(M+2)+峰的相对强度几乎与M+峰的相等。

(四)质谱定性分析

质谱是纯物质鉴定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其中包括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化学式确定及结构鉴定等。

1.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如前所述,从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的数据可以准确地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准确地确认分子离子峰十分重要。虽然理论上可认为除同位素峰外分子离子峰应是最高质量处的峰,但在实际中并不能由此简单认定。有时由于分子离子稳定性差而观察不到分子离子峰,因此在实际分析时必须加以注意。

在纯样品质谱中,分子离子峰应具有以下性质:

(l)原则上除同位素峰外它是最高质量的峰。但要注意某些样品会形成质子化离子(M+H)+峰(醚,脂,胺等),去质子

化离子(M-H)+峰(芳醛、醇等)及缔合离子(M+R)+峰。

(2)它要符合“氮律”。在只含C,H,0,N的化合物中,不含或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的质量数为偶数,含有奇数个氮原子的分子的质量数为奇数。这是因为在由C,H,0,N,P卤素等元素组成的有机分子中,只有氮原子的化合价为奇数而质量数为偶数。

(3)存在合理的中性碎片损失。因为在有机分子中,经电离后,分子离子可能损失一个H或CH3,H20,C2H4…等碎片,相应为M-l,M-15,M-18,M-28…碎片峰,而不可能出现M-3至M-14,M-21至M-24范围内的碎片峰,若出现这些峰,则峰不是分子离子峰。

(4)在EI源中,若降低电子轰击电压,则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应增加;若不增加则不是分子离子峰。

由于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直接与分子离子稳定性有关,其大致顺序是:

芳香环>共轭烯>烯>脂环>羰基化合物>直链碳氢化合物>醚>脂>胺>酸>醇>支链烃

在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分子离子峰相对强度越小。

2.化学式的确定

由于高分辨的质谱仪可以非常精确地测定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的质荷比(误差可小于10-5),则利用表21-3中的确切质量求算出其元素组成。如CO与N2两者的质量数都是28但从表21-3可算出其确切质量为27.9949与28.0061,若质谱仪测得的质行比为28.0040则可推断其为N2。同样,复杂分子的化学式也可算出。

在低分辨的质谱仪上,则可以通过同位素相对丰度法推导其化学式,同位素离子峰相对强度与其中各元素的天然丰度及存在个数成正比,对于一个C w H x N y O z的化合物,其同位素离子峰(M+l)+、(M+2)+与分子离子峰M+的强度之比为

忽略2H,17O影响,则上述二式略为

利用精确测定的(M+1)+,(M+2)+相对于M+的强度比值,可从Beynon表中查出最可能的化学式,再结合其他规则,确定化学式。

对于含有Cl,Br,S等同位素天然丰度较高的元素的化合物,其同位素离子峰相对强度可由(a+b)n展开式计算,式中a,b分别为该元素轻、重同位素的相对丰度,n为分子中该元素个数。如在CH2Cl2中,对元素Cl来说,a=3,b =l,n=2故(a+b)n=9+6+l,则其分子离子峰与相应同位素离子峰相对强度之比为:

m/z84(M):m/z86(M+2):m/z88(M+4)=9:6:1

若有多种元素存在时,则以(a+b)n×(a’+b’)n’…计算。

[例]某有机物的Mr为104,(I M+1/I M)% = 6.45,(I M+2/I M)% =4.77,试推出其化学式。

解: 由于(I M+2/I M)% >4.44,说明有S,Cl,Br等存在,但

32.5>(I M+2/I M)>4.44

说明未知物中含有1个S,且不含Cl、Br。因Beynon表只列有含C,H,N,0的有机物数值,故扣除S的贡献:

(I M+1/I M)=6.45-0.80=5.65

(I M+2/I M% = 4.77-4.44=0.33

剩余质量=104—32=72

查Beynon表,质量数为72的大组,共有15个元素组合,与上述(I M+11/I M),(I M+2/I M)接近的列于表中.

三者只有C5H12的(I M+1/I M)%最接近,故化学式可能为C5H12S.

3.结构鉴定

纯物质结构鉴定是质谱最成功的应用领域,通过对谱图中各碎片离子、亚稳离子、分子离子的化学式、m/z相对峰高等信息,根据各类化合物的分裂规律,找出各碎片离子产生的途径,从而拼凑出整个分子结构。根据质谱图拼出来的结构,对照其他分析方法,得出可靠的结果。

另一种方法就是与相同条件下获得的已知物质标准图谱比较来确认样品分子的结构。

四、质谱解析的一般程序

1.标出各峰的质荷比数,尤其注意高质荷比区的峰;

2.识别分子离子峰。首先在高荷质比区假定分子离子峰,然后分析其与相邻碎片离子峰关系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氮

律?如两者均相符,可以认为其为分子离子峰;

3.分析同位素峰簇的相对强度比及峰与峰间的质量差值,确定化合物中是否含有Cl,Br, S, Si等元素和F,P, I等无

同位素的元素;

4.推导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5.由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了解分子结构的信息;

6.由特征离子峰及失去的中性碎片了解可能的结构信息;

7.综合分析以上信息,推导化合物可能结构;

8.分析所推导结构的裂解机理,是否与质谱图相符。确定其结构。或与标准谱图比较,或通过其他波谱分析方法进

一步确证。

1、有末知物,分子式为C7H12Br ,质谱图如下。试推断其结构

2、有末知物,分子式为C5H12O ,MW = 88.15 ,质谱图如下。试推断其结构

质谱分析法简介及其在检测认证领域中的应用

质谱分析法简介及其在检测认证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从1910年第一台质谱仪的研制成功,到今天100年的时间里,质谱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而质谱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有机质谱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部分。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质谱分析法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及一些环保法令要求等检测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检测认证应用 一、前言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1]。 随着质谱分析法的发展,此方法已经在很多科学研究以及生产领域得到广发应用,并促进了科学研究及生活生产力的发展。按研究对象划分,质谱分析法大致可分为同位素质谱分析、无机质谱分析以及有机质谱分析。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质谱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化学检测认证领域的应用。 二、有机质谱的基本介绍 对于一台质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计算机-数据系统、真空系统组成。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质谱仪的核心部分。 2.1 离子源[2] 离子源是质谱仪最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作用是使被分析的物质电离成离子,并将离子会聚成一定能量和一定几何形状的离子束。由于被分析物质的多样性和分析要求的差异,物质电离的方法和原理也各不相同。常见的电离方法有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场电离(FI)和场解析(FD)、快原子轰击(FAB)、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电喷雾电离(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上述电离方式中,电子轰击电离在化学检测认证领域应用最为广泛。为了克服电子轰击电离中碎片离子峰太多而分子离子峰强度太低甚至没有的缺点,有时需要软电离(Soft Ionization)的数据相配合,其中化学电离、场电离和场解析、快原子轰击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都为软电离。电喷雾电离和大气压化学电离主要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 2.2 质量分析器[2]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主体部分。质量分析仪包括:单聚焦(Single-Focusing)和双聚焦(Duoble-Focusing)质量分析器、四级杆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 Mass Analyzer)、离子阱(Ion Trap)、飞行时间质谱计(Time of Flight)、傅立叶变换质谱计(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er)。单聚焦质量分析器使用扇形磁场,双聚焦质量分析器使用扇形电场和扇形磁场。这样的质量分析器曾经是有机质谱的主体,现在也仍然发挥作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优点比较突出,现处于大力应用阶段。离子阱可实现“时间上”的多级串联质谱。飞行时间质谱计特别适合生物大分子的测定,以及做串联质谱的第二级。傅立叶变换质谱计的分辨率极高,远远超过其它质谱计。 三、在化学检测认证领域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越受关注。本文着重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以及环保指令等三方面介绍质谱技术的应用。 3.1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 民与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离子阱质谱

= 安捷伦 G6300 系列LC/MSD Trap 现场培训教材 质谱数据系统 毛细管电泳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注意 包含在该文件中的信息将可能在未通知的情况下改变。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不对与该材料有关的任何活动做担保。这些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为了某特殊目的而进行的销售和适应性。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将不会对包含在材料里的与装备,表现和材料使用有关的错误或导致的损失负责。 这份文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得拷贝或复制或未经安捷伦科技公司的预先允许进行翻译。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售后服务电话:800-8203278 手机用户:400-8203278 中文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22453932.html,/chem/cn 2007年6月

G6300A 系列离子阱软件概述以及开机关机操作 仪器硬件概述 1.1典型配置 1.2仪器原理简介 1.2.1离子阱的主体包含一个环电极和两个端电极,环电极和端电极都是绕Z轴旋转的双 曲面,并满足r20=2Z20( r0为环形电极的最小半径,Z0为两个端电极间的最短距 离)。射频电压V rf加在环电极上,两个端电极都处于零电位。 1.2.2与四极杆分析器类似,离子在离子阱内的运动遵循马修方程,也有类似四极杆分析 器的稳定图。在稳定区内的离子,轨道振幅保持一定大小,可以长时间留在阱内, 不稳定区的离子振幅很快增长,撞击到电极而消失。离子阱的操作只有射频RF电 压,没有直流DC电压,因此离子阱的操作只对应于稳定图上的X轴。对于一定质 量的离子,在一定V rf下,不同质量数的离子按照m/z由小到大在稳定图的X轴上

自右向左排列。当射频电压从小到大扫描时,排在稳定图上的离子自左向右移动, 振幅逐渐加大,依次到达稳定图右边界,从离子阱中抛出,经过高能打拿极然后由 电子倍增器检测。 1.3仪器硬件概述 1.3.1离子源 1.3.2离子源原理 1.3.3仪器构造-示意图

质谱和SPE

行与维护篇-3 为什么质谱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质量数校正(欢迎补充) / 2009-01-16 16:44:25 / / 是利用电场或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大小后进行再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TOF MS是个例外),该检测过程是通过控制质量分离器上的电压或频率使得一定m/z的离子通过(质谱图中的x轴),检测器再给出该离子的信号强度(y 轴),离子的分离过程和检测过程可视为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的两个过程。质谱仪实际上给出的是质量分析器的电信号(x轴)和检测器的电信号(y轴)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软件处理后便成了我们看到的质谱图。因此,任何影响质量分析器的电信号和检测器电信号之间对应关系的因素均会影响质谱的质量准确度和灵敏度。下面我们可以分开探讨各因素的影响: (1)仪器引起的质量数偏移:质谱仪经长时间使用后在质量分析器表面难免会附着一层污染物,当初仪器质量数时的电参数的有效性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并非仪器给出的电压的发生偏移,而是仪器给出的电压由于污染物的存在导致有效电压偏离(表观电压发生变化),也就是有效电压与当初仪器质量数校正时的有效电压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质量分析器的电信号和检测器电信号之间对应关系,导致质量数出现偏移,当然也会因离子通过率的差异对仪器的灵敏度也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对前者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质量数校正,理论上校正周期应与仪器污染程度相关,但我们看不到仪器也不好直接仪器的污染程度。笼统地说,校正周期与仪器的使用情况有关,这种情况导致的质量数飘移的校正通常是使用外标法进行。检测器污染也会导致仪器的灵敏度降低,有些情况下需要通过调整电子倍增器的电压。 (2)温度和湿度对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的影响:对于常规仪器而言温度和湿度对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可以忽略,但对于非常规电压、高频率或电压高频切换的设备而言,温度和湿度对电子元器件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一个电阻由于温度或湿度的影响其阻值会发生变化,当然也会影响质量分析器的电信号和检测器电信号之间对应关系。如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差异足可以使得一台仪器质量数偏移0.1-0.3 Da,当然各家的仪器或不同种类的仪器的温度或湿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实际上每台仪器均对温度和湿度有所要求,这方面的影响因素不是很严重。

质谱发展前景分析

质谱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食品、环境、人类健康、药物、国家安全、和其他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领域。现已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分析仪器之一,近几年全球市场需求增长率超过10%,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远甚至还要大于这个比例,质谱仪其在分析检测过程中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能力而受到格外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质谱仪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仪器产品了,我们的生活中却时常出现全质谱仪的身影。比如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用过的很多东西都是经过质谱仪才能完成的,可以说质谱仪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生活当中很多的东西,在无形当中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当中的保护,也就是因为这个因素才促使了质谱仪在市场当中有着更稳定的客户。 有了这个因素之后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也是最明显都就要数竞争了,竞争在每个行业当中都会出现,同样在质谱仪当中也会出现的,如果将它处理好的话,产品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是一帆风顺,如果相反的话那么结果一定是被淘汰掉的,所以质谱仪想要有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将这个问题处理好才能有更为好的发展,也会使质谱仪企业获胜的得到更好的发展。质谱仪则是在市场当中最为优秀的企业当中成长起来的,这也为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质谱仪的质量更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只要我们将质谱仪的提升上去,相信其一定可以在众多的品牌当中脱引而出,最终成为最大的赢家。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质谱仪坚持的底线,我们一定要将此项做好,勇于创新制作出更多精良的产品,让市场接受我们,当然还是要得到消费者的喜爱才是最为重要的,质谱仪也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让自己成为市场当中最为出色的产品。

基于质谱仪发展的质谱分析技术 席琳蒂娜(WSL) (天津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天津西青30038) 摘要: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scopy)是利用电磁学原理,将化合物电离成具有不同质量的离子,然后按照其质荷比(m/z)的大小为序,依次排列成谱收集记录下来,然后利用收集的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研究分子结构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谱分析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史质谱仪原理特点应用前景 引言: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对物质的结构感兴趣,我们很想知道物质结构的特点它的成分, 因此一直在不断努力发明创造能够检测和观察物质结构分析物质结构的仪器。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可以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它也是唯一能直接获得分子量及分子式的谱学方法。基于质朴分技术的特性它在化学生物学的很多领域都这广泛的应用。随着近代物理学、真空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及精密械等方面的进展,使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展。 正文: 一、发展史 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里程要从质谱仪的发展开始。质谱仪器是一类将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通过适当的稳定或变化的电磁场将他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等方式实现荷质比分离,并检测其强度来作定性定量分析的分析仪器。 1885年W.Wien在电场和磁场中实现了正粒子束的偏转。1912年J.J.Thompson使用磁偏仪证明氖有相对质量20和22的两种同位素。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是由J.Dempster和F.W.Aston于1919年制作的,用于测量某些同位素的相对丰度。 20世纪30年代,离子光学理论的发展,使得仪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为精确测定相对原子质量奠定了基础。其中,Mattauch和R.Herzog在1935年首先阐述了双聚焦理论,然后根据这一理论制成了双聚焦质谱仪。在30年代末,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测定油的成份。 40年代初开始将MS用于石油工业中烃的分析,并大缩短了分析时间。50年代初,质谱仪器开始商品化,并被广泛用于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同时质谱方法与NMR、IR等方法结合成为分子结构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1960年对离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已发展到二级近似计算方法。1972年,T.Mastuo和H.Wollnik等合作完成了考虑边缘场的三级轨迹计算法。这些为质谱仪器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计算手段。80年代新的质谱技术出现:快原子轰击电离子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电喷雾电离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LC-MS联用仪,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富立叶变换质谱仪等。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分子的分析进一步促进了MS的发展;90年代,由于生物分析的需要,一些新的离子化方法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一些仪器联用技术如GC-MS,HPLC-MS,GC-MS-MS,ICP-MS等正大行其道。 我国解放前质谱技术处于空白。196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上海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北京分析仪器厂先后研制成功了双聚焦火花离子质谱仪。1975年,上海新跃仪表厂制成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的ZLF-300型直接成象离子分析

离子阱质谱和四极杆质谱的原理

离子阱质谱和四极杆质谱的原理 分析质荷比的原理 四极杆(Quadrupole):由四根带有直流电压(DC)和叠加的射频电压(RF)的准确平行杆构成,相对的一对电极是等电位的,两对电极之间电位相反。当一组质荷比不同的离子进入由DC和RF组成的电场时,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离子作稳定振荡通过四极杆,到达监测器而被检测。通过扫描RF场可以获得质谱图。四极杆成本低,价格便宜,虽然目前日常分析的质荷比的范围只能达到3000,但由于分析器内部可容许较高压力,很适合在大气压条件下产生离子的ESI离子化方式,并且,ESI电离最突出特点是产生多电荷,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电喷雾电离所产生的电荷分布一般在3000以下,所以四极杆广泛地与ESI联用。另外,三重四极杆由于可以做多级质谱,定量也方便,使用极为广泛。 离子阱(Ion trap):由一对环形电极(ring electrod)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end cap electrode)组成。在环形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逐渐增大射频电压的最高值,离子进入不稳定区,由端盖极上的小孔排出。因此,当射频电压的最高值逐渐增高时,质荷比从小到大的离子逐次排除并被记录而获得质谱图。离子阱质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对于物质结构的鉴定非常有用。 我们单位就用的ESI-四极杆分析多肽,请问三重四极杆原理又是什么? 说来比较复杂,我有相关的文献,需要的话我可以发信给你。 有本英文的书"Practical aspects of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Thomas Cairns主编的,很详细,可以到国家图书馆借到。 简单得说,离子阱能囚禁的离子质量与所用射频的频率的平方成反比,与其幅度成反比。通常是固定频率,从小到大扫描幅度,其囚禁的离子以质量从小到大的次序就出来了。 简单得说,离子阱能囚禁的离子质量与所用射频的频率的平方成反比,与其幅度成反比。通常是固定频率,从小到大扫描幅度,其囚禁的离子以质量从小到大的次序就出来了。 ---------------------------------------------------------------- 还有点我不明白:就是SI M scan或MS/MS模式isolating ions时m/z大于要监测的离子的是怎么被eject的?还有Endcap上的tailored RF wav ef orm和resonance eject RF都是什么样的电压,怎么作用的? “还有点我不明白:就是SIM scan或MS/MS模式isolating ions时m/z大于要监测的离子的是怎么被eject的?” 我来试试看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加载到四级杆上的DC和RF电压使得四级杆内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场,而变化的电场又产生变化的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带点离子通过的时候,其实就是切割磁力线的匀速运动。 在选定的m/z下,这个能量场只允许某一个或某一范围内的m/z离子通过。更大的m/z离子因为场给予的能量不足将逐渐减速而从四级杆空隙跑出。更小的m/z离子因场能大于其自身能量,而加速飞离四级杆。 故而最后达到检测器的仅是你选定的m/z离子

质谱离子阱

离子阱的基本原理: 离子阱的发展历史:最早是三维离子阱,它模拟了理想的四极场,但其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非常困难。慢慢有人做了简化,比如柱形离子阱(有商用的仪器),这还是三维离子阱。后来发展的线性离子阱是在四极杆轴向上加一个直流,比如商用的LTQ 。但LTQ 这样的线性阱里面的结构也是双曲面的,加工也非常困难,要求精度很高。线性离子阱经过简化后,可以变成矩形离子阱,加工比较简单,加工成本也不高,我国国内也可以加工。 当然,所有离子阱的核心都是从双曲面的离子阱来的,所以先介绍一下传统的双曲面三维离子阱。它由一个环形电极和上下两个端盖电极组成,加上前端的离子源入射和检测器。它的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很困难。 离子阱能够储存(捕获)离子,根据马修方程,当离子在r 径向和 z 轴向两个方向都稳定时,离子就能够被离子阱稳定地捕获。根据 离子稳定图,当离子在两个方向都稳定时就被捕获了,通常利用的是第一稳定区(如图)。当离子处于稳定位置时,根据马修方程中a 和q 的关系式,a 和q 同离子的质荷比m/z 、所加射频场的频率、场半径、射频电压、直流电压有关。商用仪器通常不加直流(即a=0), 离子在一条线上运行,如图所示,质量数越小,越靠近右侧。当扫描射频电压时,每个离子的q 逐渐由小变大,直到离子脱离稳定区, 跑出离子阱,即可被检测。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生物质谱技术

生命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最前沿科学之一,随着人类第一张基因序列草图的完成和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后基因组学,即蛋白质组学时代。正如基因草图的提前绘制得益于大规模全自动毛细管测序技术一样,后基因组研究也将会借助于现代生物质谱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本文拟简述生物质谱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1.质谱技术 质谱(MassSPectrometry)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质荷比(或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谱。质谱仪是一类能使物质粒子高化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并检测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质谱仪主要由分析系统、电学系统和真空系统组成。 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用于分析的样品分子(或原子)在离子源中离化成具有不同质量的单电行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单电荷离子在加速电场中获得相同的动能并形成一束离子,进入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分析器,离子束中速度较慢的离子通过电场后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荷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其焦面接近于平面,在此处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即可得到不同质荷比的谱线,即质谱。通过质谱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分析样品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中同位素构成和分子结构等多方面的信息。 质谱技术的发展 质谱的开发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初J.J.Thomson创制的抛物线质谱装置,1919年Aston制成了第一台速度聚焦型质谱仪,成为了质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离子阱

离子阱 离子阱并不是一个很新颖的装置,早在50年代末它就被应用于改进光谱测量的精确度。设法提高光谱精确度是每个从事原子光谱研究的科学家所追求的「圣杯」,有人曾这么比喻:如果哪一天上帝允诺帮每个人实现一个愿望,十个原子光谱学家中,大概有九个都会希望上帝做同一件事──以他伟大的神力把一个原子或分子一动也不动地固定在空间中某一点,好让这些科学家把光谱线量到无比精确。这当然只是一个梦想,一个在真实世界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由于测不准原理的作祟,DE不可能无限小,所以谱线不可能量到无限准。但是如果我们能使Dt够大,DE还是可以很小,换言之,想要量到更精准的谱线,测量时间必须拉长,因此必须设法局限住待测物体。于是离子阱因应而生,它的原理十分简单:利用电荷与电磁场间的交互作用力来牵制带电粒子的运动,以达到将其局限在某个小范围内的目的。 离子阱,又称离子陷阱,是一种利用电场或磁场将离子(即带电原子或分子)俘获和囚禁在一定范围内的装置,离子的囚禁在真空中实现,离子与装置表面不接触,应用最多的离子阱有“保罗阱”(四

极离子阱,沃尔夫冈·保罗)和“Penning阱”。离子阱可以应用于实现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粒子的量子力学状态,如原子的自旋方向等表示0和1,称为“量子比特”,离子阱利用电极产生电场,将经过超冷处理的离子囚禁在电场里,实现量子比特。 离子阱(Ion trap),由一对环形电极(ring electrod)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end cap electrode)组成。在环形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逐渐增大射频电压的最高值,离子进入不稳定区,由端盖极上的小孔排出。因此,当射频电压的最高值逐渐增高时,质荷比从小到大的离子逐次排除并被记录而获得质谱图。离子阱质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对于物质结构的鉴定非常有用。这种由一对环电极和两个双曲面端电极形成的离子阱称为三维离子阱,离子聚焦的位置是在中心的一个点上,具有比较大的空间电荷效应,常规的三维离子阱的离子存储数目为几千个。 为了避免空间电荷效应和简化电极结构,后来人们使用四级杆的

离子阱质谱仪使用流程

液质联用离子阱质谱仪使用流程 1. 使用质谱须知 在使用质谱仪前请确认并检查以下条件: ● 仪器已经正确安装并且经过厂商工程师的检测; ● 质谱仪属于精密贵重仪器,未经专门培训人员不得擅自开启使用,更不 得随意“调校”氮气和氦气压力或更改仪器参数等; ● 检查液氮罐和氦气钢瓶是否有一定压力,以便为测试样品提供符合流速 和压力要求的氮气(喷雾气体和干燥气体)和氦气(碰撞气体); ● 常规ESI源已安装完毕 ● 样品溶液必须澄清透明,不含有固体微粒,不得将粗提物直接用于测定, 以免堵塞喷雾针或者污染毛细管。测试用的液相溶剂体系不得含有不挥 发性的酸、碱、盐。 2. 测样前仪器准备 2.1 启动trapcontrol软件 2.1.1. 单击桌面图标或者通过程序目录启动trapcontrol软件; Start – Programs – Bruker Daltonics – esquireControl 软件可能要求输入操作人员的姓名。

2.1.2. 选择软件中质谱仪处于操作状态 2.1. 3. 调用方法: Method -> Open -> DEFAULT.ms 3. 测样方式——直接进样测定部分 对于标准品或相对较纯或混合组分较少并且不含盐的药物样品,如果仅需要进行鉴定,可以采用直接进样方法测定。 3.1 样品用标准溶剂(50%H2O,50%乙腈或甲醇,0.1%甲酸)溶解或稀

释 3.2 将配好的样品或标准品吸入进样器(针),将进样器(针)放置于进样 泵中。注意:进样器(针)内不能有气泡 3.3 将进样器(针)直接与离子源连接(如图) 注意毛细管与注射器之间需紧密连接。进样器内不能有气泡 3.4 设置进样泵的流速为120~180微升/小时 3.5 参数调节,初学者建议采用Tune -> Smart 模式,调节下图蓝色标识部 分。 A 雾化气、干燥气流量和温度,建议以下列值为基准调节: Nebulizer 5 psi – 15 psi Dry Gas 5 l/min Dry Temp 300 °C B 设置正负离子模式,或者正负离子交替模式。

质谱仪的历史与发展

质谱仪的历史与发展 质谱的发展与核物理的早期发展紧密相连,而核物理的早期发展又是建立在真空管气体放电的技术上。克鲁克斯管是从早期用的盖斯勒管改良而来的,它是一个内部抽成较低气压的玻璃管,两端装有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可以产生10 -100千伏的高压。克鲁克斯管运行时的真空比0.1帕斯卡要低得多,这是射线管实验——特别是阳极射线研究的必备条件。许多基于克鲁克斯管的实验带来了原子和核物理方面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最著名的是在1895年由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不到年之后J.J.汤姆森通过对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分析和测量了电子的质荷比m / e。他发现了一种质量只有氢原子(当时已知的最轻的原子)的1/1800却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粒子,这是电子的发现。维恩在1898年通过对阳极射线的分析测量了氢原子核的质量,这是首次对质子的测量。 维恩和汤姆森正是质谱法的开创者 如图是1898年由维恩制造的第一台质谱实验装置。在一个气压很低的玻璃管中设置了阴极A和阳极 a用来产生阳极射线,然后射线会经过平行的电极缝, 同时b区域的真空管外也覆盖了电极用来屏蔽磁场。 在真空管c区域内,除了磁极间的平行磁场外在垂直 射线和磁场方向设置了平行电场来分析离子束。在电 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只有特定速度(v=E/B)的离子 可以到达真空管末端,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速度选

择器。这个装置的长度只有5厘米。维恩利用它从阳极射线中选出特定速度的离子进行研究,测量了氢原子核(当时维恩并不知道这是氢原子核)的荷质比,并研究了其他一些更重的离子。但直到1919年卢瑟福的系列工作之后才正式宣判了质子的发现。 尽管如此,正如J.J.汤姆森所说,维恩是第一个是用磁场偏转来分析离子束性质的科学家。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质谱法的诞生还要归功于1907年汤姆森本人的实验。 上图是汤姆森在剑桥搭建的第一台质谱仪的实物和原理。他同样采用阳极C把放电区和测量区分开,放电区冲入少量的某种气体,阳极和阴极之间加有30-50千伏的电压。同样为了屏蔽磁场的干扰,在放电区的外面放置了金属的隔离罩W。放电区电极C中间是一个6cm 长,内径从0.5mm到0.1mm的准直孔,用一个非常精巧的毛细玻璃管F和测量区相连。气体在放电区电离出离子,并且在高电场下获得很快的速度,最后沿着毛细玻璃管以很窄的一束射入抽真空的测量区。测量区内安装了两块平行的电极A,并且外部有一组磁极P提供磁场。与维恩的实验不同,这里磁场和电场的方向是平行的。经过偏转的离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法(QuEChERS-GCMSMS)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法(QuEChERS-GCMSMS )分析中药中的农药多残留 Application Notes_C_GCMS-31 吕建霞 余翀天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引言 中药为我国的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据统计,我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约有20%的中药材来自人工栽培[1]。随着人工栽培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使得中药材极可能受到农药的污染,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存在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中国药典(2015版)》[2]中提供了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采用分散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本文依据此方法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中药中60种有机氯、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好。仪器 Trace1310-ITQ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配EI 源(Thermo Scientific );AS1310 自动进样器(Thermo Scientific )均质器、离心机、天平、漩涡混合器、氮吹仪(Thermo Scientific )耗材 色谱柱:TG-5MS (30 m ×0.25 mm ×0.25 μm )(Thermo Scientific )QuEChERS 产品:萃取管,50 mL 含6.0 g 无水硫酸镁和1.5g 醋酸钠(PN :60105-210);净化管,15 mL 含900 mg 无水硫酸镁、150 mgPSA 、150 mgC18(PN :60105-227)(Thermo Scientific )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TG-5 sil 色谱柱;中药;农药残留目标 建立高效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测定中药中的多种农药残留;样品中的农药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离子阱质谱采用二级质谱模式检测,灵敏度高 试剂与标准品 农药标准 溶液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浓度100 mg/L 。乙腈:色谱级。冰醋酸。 0.1%醋酸-乙腈溶液:加10 mL 冰酯酸到990 mL 的乙腈。标准溶液的制备 单一农药标准溶液各取适量,用正己烷稀释定容,得浓度为1 mg/L 的混合标准溶液。样品前处理 取试样可食用部分,粉碎并混合均匀,准确称取3 g (精确至0.01 g ),加入10 mL 水浸泡,转移到QuEChERS 萃取管中,加入15 mL0.1%冰醋酸/乙腈溶液,均质提取2 min 。以10000 r/min 离心10 min 。准确吸取10 mL 提取液于离心管中,N 2吹干,用2.0 mL 乙腈涡混溶解残渣。将上述溶液转移到净化管中,涡混2 min ,5000 r/min 离心3 min 。用一次性注射器取上清液,过0.45 μm 滤膜,供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

各种质谱性能介绍

Trace DSQ II 性能介绍 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是世界最大的分析仪器制造公司,也是最专业的质谱生产厂家,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地区,年销售额超过22亿美元,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员工人数超过11,000人,工厂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 其属下的色谱质谱部前身为著名的质谱生产厂家菲尼根公司(Finnigan ),主要的产品包括了四极杆和离子阱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DSQ 、PolarisQ ),三维离子阱液质(LCQ ),二维线性离子阱液质(LTQ ),三级四极杆串接液质(TSQ Quantumn )等单位质量分辩率台式质谱仪,以及高分辨磁质谱(MAT95),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MS ),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Orbitrap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高分辨质谱,辉光放电质谱(GD MS ),同位素质谱等多种高分辨质谱仪,总计有近30种质谱设备,为目前最大和最专业的质谱供应厂商。 秉承30多年来在气相色谱/质谱中的领先优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推出了DSQ II 四极杆质谱仪,其革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了分析结果,也预示着痕量分析技术的未来。 DSQ II 配备了最新的DuraBrite 离子源和DynaMax XR 检测系统,配合成名已久的弯曲预四极杆技术,DSQ II 不仅保证了拥有超高的灵敏度,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离子源的抗污染能力。同时根据不同行业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推出了最新的EnviroLab 、ToxLab 、QuanLab 等常规应用软件,在维持Xcalibur 质谱软件强大功能的同时,使得任何化学工作者在分析大批量样品的时候可以轻松进行数据处理,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说,DSQ II 是目前业界灵敏度最高,定量检测线性范围最宽的质谱仪。 Trace DSQ II GC/MS 是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的一款新型台式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应用新一代弯曲光学透镜排除中性粒子的噪音。排除这部分背景使得化学工作者能够在TRACE DSQ 系统的整个动态范围内大大改善检测限、定量和谱图性能。特别对于某些应用领域,如对于地表水、饮用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农残检测等,由于排除了系统的噪音,减小了基体的干扰,从而在不牺牲动态范围和谱图的特征性的情况下,极大增强了GCMS 的检测灵敏度。 Trace DSQ II GC/MS 采用了目前扫描速度高达11,000 amu/s 的全金属钼四极杆设计,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质谱数据,因此一次进样即能同时获取真正的全扫描(Scan )和选择离子(SIM)检测结果,同时完成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或者同时完成脉冲正负化学源(PPINICI),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Trace DSQ II GC/MS 使用技术领先的Xcalibur 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其可扩展的XDK (Xcalibur Development

3.2.5.质谱谱图数据库

3.2.5.质谱谱图数据库 服务介绍: 可获取化合物质谱谱图,物化性质等信息。 本数据库的质谱谱图用java applet显示,请用户的浏览器不要禁用java。 检索方式与示例: 可以通过谱峰数据来检索相似谱图,检索途径为质荷比、丰度组合。也可根据化合物的名称、CAS号、分子式。 注:由于谱图匹配算法还在继续开发中,目前还不能很好的匹配谱图形状,系统将对此功能进一步完善。 3.2.5.1质谱谱图检索 基本原理用户手动通过输入提问谱图中一定数目的质谱峰数据(质荷比、丰度),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获得与提问谱相似的谱图。 第一步:先指定待输入的谱峰的数目。输入的数字,不得少于输入谱峰的数目,但可以多于输入谱峰的数目。如本例中要输入5个谱峰,可以输入数字“10”,如图3.2.5.1所示(例1)。点按钮峰数确认,开始输入具体数据,进入第二步。 图3.2.5.1 质谱谱图检索的第一步:输入谱峰数目(例1) 第二步:输入每个谱峰的具体数据并设置匹配条件。注意,每个谱峰都必须输入质荷比(M/E),但丰度(Abundance)可以为空。如某个谱峰只输入丰度(Abundance)而没有输入质荷比(M/E),则该峰的数据无效。如图3.2.5.2所示,每个谱峰质荷比前的勾选框被选择,表示该谱峰被选中。 图3.2.5.2 质谱谱图检索的第二步:输入谱峰的质荷比(M/E)(例1) 谱峰数据输入完成后,需要在下方选择附加条件,意为在检出的质谱图中要求: 1)包含所有选中的质荷比(默认选择),如果去掉选择表示不要求含有所有选中的质荷比。 2)最大质荷比相近:+-后的数据默认为0,并勾选此项(默认选择),表示检出谱图的最大 质荷比必须与输入的最大质荷比完全相同(本例中即242)。如果输入一个非零的数字,例如2, 则表示检出谱图的最大质荷比与输入的最大质荷比可以相差2,即在240-244之间均可。如去 掉勾选,则表示不限制检出谱图的最大质荷比。 3)检出谱图的峰总数,可指定一个峰总数的范围。如果不勾选此项,则表示不限制峰总数。 4)显示结果数和每页记录数,默认为仅取前面100条结果。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指定,方 便显示。 第三步:检索并查看比较结果。完成第二步后,点开始检索,即可获得结果,列表如图3.2.5.3。

国产质谱发展方向

国产质谱发展方向 质谱仪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分析仪器之一,在制药、生命科学、食品、环境、国防、外太空等领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国内质谱仪的研发历史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真正推出商业化质谱仪产品不到十年。国内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公司,如:东西分析、广州禾信、江苏天瑞、聚光科技、舜宇恒平、普析通用等陆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质谱仪的研发和生产,并且推出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国产质谱仪所占的市场比重不超过5%。 近年来,国家政策、各级学会协会、媒体、专家等都对国产质谱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但是质谱毕竟属于大型分析仪器,需要光、机、电、材料等很多技术层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此次研讨会,围绕国内国外质谱差距、国产厂商应该生产什么样的质谱仪、国家支持、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笔者摘录部分目前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和讨论情况以飨读者。 1、已经有不少商业化的质谱仪逐渐推向市场,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卖给谁”?应用科学家是否应该为国产质谱仪的发展埋单? 质谱仪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其完成科研任务时所使用的工具之一,为了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肯定是倾向于购买高质量质谱仪器,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在座专家的认同;如果一个实验室同时拥有来自不同厂家相的同类产品,实验人员或者学生肯定是排队等候使用最好用的那台仪器设备;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出最好的数据,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甚至有些科研人员买了高质量的仪器之后还要“拆一拆,动一动”,来满足某些特殊要求。 那么国产质谱仪器就进不了一流实验室了吗?专家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联合培养人才,厂商与科学家合作研究,共同培养人才,获得的研究成果由仪器厂商无偿使用;二是一些专用领域对于仪器设备的指标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要求仪器设备一定是专用化、特别稳定;目前已经有一些国产仪器厂商在一些专用领域站住了脚跟,而且依靠这些领域成功上市。 也有专家认为,一些常规的实验研究,国产质谱仪已经够用;也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室都需要高端质谱仪器,一些用户购买仪器设备不是从“解决问题”出发,而是最求高指标,功能多样化,这样会造成很多浪费。 2、国内国外质谱仪的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常见术语: 质荷比: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离子丰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素离子总离子流图: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图. 质量色谱图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 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 往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 LC/MS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 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1.0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 见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或[M-H]-. 在ESI中,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

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表示为:[M+H]+,[M+Na]+ 等碎片离子: 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裂,丰度高的碎片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离子。 Ep hedri 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 -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 的?采用电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的离子,最后经计算机自动换算成单质/荷 比离子。 同位素离子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还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反应历程等 如何看质谱图: (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 氮规则: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 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数。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均不可能,则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质谱离子阱

离子阱的基本原理: 离子阱的发展历史:最早是三维离子阱,它模拟了理想的四极场,但其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非常困难。慢慢有人做了简化,比如柱形离子阱(有商用的仪器),这还是三维离子阱。后来发展的线性离子阱是在四极杆轴向上加一个直流,比如商用的L TQ。但L TQ这样的线性阱里面的结构也是双曲面的,加工也非常困难,要求精度很高。线性离子阱经过简化后,可以变成矩形离子阱,加工比较简单,加工成本也不高,我国国内也可以加工。 当然,所有离子阱的核心都是从双曲面的离子阱来的,所以先介绍一下传统的双曲面三维离子阱。它由一个环形电极和上下两个端盖电极组成,加上前端的离子源入射和检测器。它的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很困难。 离子阱能够储存(捕获)离子,根据马修方程,当离子在r径向和z轴向两个方向都稳定时,离子就能够被离子阱稳定地捕获。根据离子稳定图,当离子在两个方向都稳定时就被捕获了,通常利用的是第一稳定区(如图)。当离子处于稳定位置时,根据马修方程中a和q的关系式,a和q同离子的质荷比m/z、所加射频场的频率、场半径、射频电压、直流电压有关。商用仪器通常不加直流(即a=0),离子在一条线上运行,如图所示,质量数越小,越靠近右侧。当扫描射频电压时,每个离子的q逐渐由小变大,直到离子脱离稳定区,跑出离子阱,即可被检测。

离子阱是怎样被选择的、如何作SIM和MS/MS: 当然稳定区是假想的状态,是通过理论模拟的反映离子运动的一种方式,离子在阱里处于各种各样的状态。当射频电压固定在某一个值时,每个不同m/z的离子在其中有一个振动频率ω,ω=1/2βΩ,其中Ω是射频的频率,而一台离子阱仪器的振动频率是固定的,所以离子的振动频率仅与β(beta)有关。β和q有个关系式,所以只要知道q的值,就可以知道离子的振动频率。在稳定图上可看到q从0到0.908(0.908是其稳定区的边界),每一个q值对应的点,都有一个对应的离子振动频率;也就是说,离子的振动频率和离子的m/z没有关系,而只和q有关系。第10张幻灯片讲的是β的q的关系式,有3种估值方法:当q<0.4时,用Dehmelt法估值;当q从0.4到0.7/0.8

质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市场格局分析

质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市场格局分析 顶(0) 2012-07-25 14:16:59 文章来源:仪器信息我来说两句(0) ? ?导读: 十年前,质谱供应商的数量还屈指可数,而今天,随着分析物质的日益复杂,质谱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庞大的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质谱供应商行列,可以预见未来质谱市场的格局将是“群雄激战”。 o关键字 o质谱质谱仪质谱仪市场 ?质谱仪在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质谱仪的数量达6000余台。然而如此庞大的市场上却鲜有中国厂家的身影,技术上的差距是主要原因。据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选培先生介绍,“我国质谱仪的发展始于1959年,当时苏联援助筹建北京分析仪器厂(简称北分厂),而其主导产品就是质谱计,当时北分厂总共生产了数十

台磁式质谱。1965年以后的十来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与质谱相关的生产科研全部陷于停顿状态,而此时,世界上质谱技术的发展异常活跃,特别是色质联用技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但通过引进发现,当时我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从此以后,大量的国外质谱产品开始涌入中国。” 2006年,中国仪器界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东西分析推出国产首台商用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3100,打破了中国在实验室质谱仪市场上近三十年的沉寂,由此吹响了中国质谱再出发的号角。随后,普析通用、舜宇恒平、聚光科技、禾信、毅新兴业、天瑞仪器等一批国内厂商也先后加入到中国质谱队伍中,产品种类也从单四极杆拓展到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从实验室台式质谱拓展到在线、车载、便携式质谱。(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国内质谱制造商及其产品 在表一所列的国产质谱产品中,东西分析的GC-MS3100、聚光科技的Mars-400、禾信的SPAMS 05等产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GC-MS3100标志着中国质谱的再次出发,并且由于她的推出,国外仪器公司的相关产品不得不降低价格;据东西分析项目经理苏岩松先生介绍,目前该产品已经销售了30-40台。Mars-400是我国首台便携式离子阱气质联用仪,她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市场长期垄断的局面,并且在BCEIA 2011上Mars-400获得了BCEIA金奖。SPAMS 05是周振博士历经六年研发推出的质谱产品,独特的应用市场使其成为世界上该类质谱产品唯一两家供应商之一,并且该产品已为禾信带来了千万元的销售额。 中国质谱发展的机遇 当然在中国庞大的质谱市场中,目前中国厂商的声音还很弱小,在对中国大陆、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四地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的访谈中,四位均表示,中国质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突出重围”还需时日。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将目光投向了质谱,计划加入中国质谱大军;并且国家也对质谱有了更多关注,在2011年启动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中,涉及质谱的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