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全套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全套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全套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测定

(1)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的减低见于:(a)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总量<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b)营养不良。

(c)蛋白丢失过多。(d)消耗增加。(e)血清水分增加。

(3) 血清总蛋白及球胆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胆白>35g/L,称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胆白血症血症。见于(a)各种慢性肝病。(b)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等。(c)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等。(d)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Tb病、疟疾等。

(4) 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等。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1、总胆红素测定(STB)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STB>17.1μmol/L,但<34.2μ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在病程中检测可以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85.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17.1-171μmol/L,不完全梗阻性黄疸为171-265μmol/L ,完全梗阻性黄疸通常>342μmol/L 。(3)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2、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

临床意义:根据CB与STB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肝炎的黄疸前期之黄疸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表现为CB增加,而STB正常。

三、胆汁酸代谢检查

胆汁酸增高见于(1)肝细胞损害;(2)胆道阻塞;(3)门脉分流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4)进食后可一过性增高。为一生理现象。

四、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1、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20-30倍,但ALT更高,ALT/AST>1。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ALT/AST>1。若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

(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可轻度升高或正常。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升高;

(4)肝硬化、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肝硬化终末期可降低。

(5)急性心肌梗塞后6-8小时AST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

(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ALP轻度升高。

(2)黄疸的鉴别:a、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和血清胆红素升高,转氨酶轻度;b、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中度增加,转氨酶很高,ALP正常或稍高;c、肝内局限性胆

道阻塞(如肝癌、肝脓肿),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大多正常。

(3)骨骼疾病。

(4)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可生理性增加。

3、r-谷氨酰转移酶(GGT)

(1)胆道阻塞性疾病;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可轻度增加。

健康检查最为重要的十大项目

健康检查最为重要的十大项目 1称体重:体重是代表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称体重,可以发现有无疾病。体重超标或肥胖者往往患有肥胖症、早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体重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多(未刻意减肥),往往提示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糖尿病的可能。 2测血压:如果发现耳鸣、头晕、失眠、眼花等情况,应随时注意血压变化,千万不要认为是神经衰弱而不予理睬。血压是了解动脉血管弹性大小的最简便方法,定期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因为许多高血压患者早期并没有头痛、眩晕等症状,只有通过测血压才能发现异常。 3触摸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及乳房肿块。 4查眼睛:除检查视力外,还要检查眼底及眼压,可以发现青光眼、白内障、动脉硬化等疾病。查眼底动脉可反映脑动脉硬化的程度。

5化验:主要查检项目有:①血常规,通过检查可提示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进行性贫血提示有肿瘤的可能。②查尿常规:可了解有无尿路感染、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③大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大便隐血可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④血脂、血糖等生化项目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脂、糖尿病、肝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⑤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EA升高往往提示部分消化道肿瘤及肺癌可能。AFP升高提示肝癌可能。⑥肝功能,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尤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如异常,应进一步检查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等,了解有无急慢性肝炎。 6X线检查:正、侧位X线胸片:可早期发现肺癌,尤其吸烟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可以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消化道肿瘤。X线胸部有异常者应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 7心电图:可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如有较多危险因素及心前区不适症状,可进一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行冠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2018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生化检验第十章重要考点

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生化检验第十章重要考点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本章考点: 1.肝胆生化 (1)肝脏的代谢 (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 (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2.肝胆疾病的检查 (1)酶学检查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胆红素代谢产物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3)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 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

(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 (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 (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 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解毒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第一节肝胆生化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1.糖代谢: 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2.蛋白质代谢: (1)合成与分泌90%以上的血浆蛋白质,其中合成量最多的是白蛋白。 (2)肝脏合成的许多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在血液凝固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3)转化和分解氨基酸 (4)合成尿素。 3.脂类代谢: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1) 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强,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进行酮体合成 (2)肝细胞是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最重要的器官. (3)合成某些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及脂蛋白代谢的酶类,参与脂蛋白的代谢和脂类的运输。 (二)维生素及激素代谢 1.维生素

入职肝功能检查项目是哪些

入职肝功能检查项目是哪些 乙肝疾病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临床堪称乙肝是大家闻之变色的疾病,高传播性骇人听闻。做体检肝功能体检已经成为必检查项,但是仍然有人把它单纯的理解为是在照您的肝黑没有黑。而其实该体检项目主要是检查您的肝功能指标,那么我们在进行临床体检时,入职肝功能检查项目是哪些? 专家为我们提供的是肝功能检查具体检查项目分为以下这几步: 治疗专家指出对其指出,凝血酶原活动度肝脏是血液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体检指标中的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时,常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碱性磷酸酶简称ALP或AKP,肝炎时大多正常或微增,如同时有肝内胆汁淤积时,则ALP 活力升高。肝功能体检指标中的总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值减少、电泳试验r球蛋白增加,是肝炎的常见情况;血清转氨酶检查通常检查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俗称谷丙转氨酶,简称ALT,以前称GPT)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俗称谷草转氨酶,简称AST,以前称GOT),是肝炎病人非常敏感的肝功能体检指标。肝功能体检指标中的转氨酶越高一般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越严重,并从某种程度上提示病情的轻重和愈后,患者在时刻关注自己的病情。 血氨肝脏是体内利用氨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在严重肝细胞损害时,血氨可升高; 原发性肝癌可能是因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简称AFP,持续升高,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患者要预防病情的加重。 进行体检时,要注意黄疸指数、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检查,主要了解黄疸的有无、程度及变化动态。一般认为,黄疸指数、总胆红素越高,则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越重,直接胆红素可帮助确定是否是溶血性黄疸,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 本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26644718.html,/gangong/201408/20140801239353.shtml

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意义---经典版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 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 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 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AL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

肝功能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临床化学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讲义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考纲要求》 1.肝胆生化 (1)肝脏的代谢熟练掌握 (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 (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 (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 2.肝胆疾病的检查 (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 (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 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 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生物转化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1.糖代谢: 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2.蛋白质代谢: (1)合成与分泌90%以上的血浆蛋白质,其中合成量最多的是白蛋白。 (2)肝脏合成的许多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在血液凝固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3)转化和分解氨基酸 (4)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3.脂类代谢: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1)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强,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进行酮体合成。(肝脏不利用

肝功能5项检查项目有哪些

肝功能5项检查项目有哪些 肝功能检查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在医学上是用来检测肝脏功能的各项指标,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项目有很多,但是比较主要的项目还是要知道。肝功能5项检查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检查。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范围是5-40u/l,它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体内含量偏高时,说明肝脏受损; 2.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浆中线粒体内,正常值范围是8-40 u/l。如果体内谷草转氨酶升高且高于 谷丙转氨酶说明,肝脏受损严重。 3.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范围是0-7umol/L,如果增

高,表示患者可能患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等。 4.间接胆红素(IBIL),主要是由于红细胞遭到破坏造成的,参考值范围是0-14 umol/L,如果偏高,说明红细胞受损、肝脏病变。 5.总胆红素(TBIL),它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参考值范围是2-20 umol/L,体内含量偏高,就表明患有黄疸。 6.肝功能检查是通过抽出人体血清,进过机器检测血清中的成分变化,进而来判断患者肝脏的损伤程度以及引起肝脏损伤的可能性病因。也有少数说法把肝功能五项检查等同于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检查具体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手段,而肝功能检查包含有很多项,两种检查是个完全不同的检查项目。 7.肝功能五项一旦出现异常,对人身体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肝病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当肝功能

指标异常时,不要盲目的吃药纠正,应去专科医院咨询。如果乙肝患者在检查肝功能的化验单中发现上述五项中的任何一项出现状况,都要引起警惕,及时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另外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Anesthesiology于2012-01-10 10:25发布 14次阅读0次分享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检测肝功能主要的目的是检测肝病患者的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程度。其检测指标有很多,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它们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主要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这些主要是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四:血清蛋白电泳,其主要是反映肝脏间质的变化的指标。 五: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肝功能五项检查指标 这五项指标不同的组合,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过正常的情况就只有三种,下面着重介绍这三种情况。 1.所有指标全为阴性。这类人群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不过因为体内的保护性的抗体滴度也在正常值一下,因而很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染。 2.只有表面抗体为阳性。表面抗体为人体保护性的抗体,呈阳性表明体内的抗体滴度在正常值以上,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3.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这类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保护性的抗体已经产生,因而处在恢复期内,病情已经基本上恢复。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 40 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 ALT 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 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 60 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 80 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 ALT 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 ALT 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 0~37 /L,当 ALT 明显升高,谷草(AST) /谷丙(ALT) 比值1 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 1 / 6

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 30-90u/L。 临床意义: ALP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 ALP 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 ALP 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 GGT 水平甚低(小于 40 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 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 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

10内科B卷

内科学单项选择题 1.2.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感染 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肝性脑病 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E、原发性肝细胞癌 2.早期食管癌是指( ) A、病变小于1cm,仅累及粘膜层 B、病变小于2cm,仅累及粘膜层 C、病变小于2cm,仅累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转移 D、病变小于3cm,仅累及粘膜层,无转移 E、病变小于3cm,仅累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转移 3.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是( ) A、B超 B、AFP C、CT D、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 E、MRI 4. 下列哪项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 ) A、胃酸和胃蛋白酶 B、非甾体抗炎药 C、幽门螺杆菌 D、自身免疫 E、十二指肠液反流 5.对于诊断左心功能不全最有价值的是下列哪一项 ( ) A、舒张期奔马律 B、咳嗽、咳痰 C、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D、左房扩大 E、肺动脉段突出 6.下列哪项是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 A、严重创伤 B、胆囊扭转 C、胆囊结石 D、胆囊管狭窄 E、胆囊内蛔虫 7.以下确诊支气管扩张最有意义的是( ) A、胸部X线平片 B、胸部X线透视 C、临床表现 D、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 E、支气管镜检查 8.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于 ( ) A、胃窦部 B、胃体部 C、十二指肠球后部 D、十二指肠球部 E、幽门管部 9.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 A、胃底部大弯侧 B、胃底、胃体交界处 C、胃窦部大弯侧 D、胃角和胃窦小弯 E、胃体大弯侧 10.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下列哪项正确( ) A、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B、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1年以上 C、咳嗽、咳痰2年,每年1个月 D、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2个月,连续3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E、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11.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 A、水肿 B、咯血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咳嗽 E、端坐呼吸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化验(正常标准)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 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二、血常规检查(常见表现及原因)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情况: (00、05-00、3)*109/L 增高: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汉病、降低: 使用糖皮质激素,柯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 (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红细胞正常情况: 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 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4、血红蛋白正常情况: 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5、白细胞正常情况: (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6、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00、5-3)% 增高: 过敏性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感染; 降低: 伤寒, 副伤寒、糖皮质激素长期或大量用药后。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化学练习题第10章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肝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A1 1、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的辅酶为()。 A、NAD+ B、NADH C、NADPH D、NADP+ E、CoA 2、酶动力学检测ALT的基质是()。 A、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 B、丙酮酸和谷氨酸 C、天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 D、草酰乙酸和谷氨酸 E、谷胱甘肽和氨基酸 3、不是肝硬化时蛋白质代谢异常的表现的是()。 A、清蛋白合成减少 B、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 C、氨基酸代谢异常 D、尿素升高 E、血氨升高 4、反映肝纤维化的酶主要为()。 A、AST B、γ-GT C、ALT D、MA0 E、ALP 5、下列哪种胆红素有细胞毒性()。 A、非结合胆红素 B、单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C、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D、与血清白蛋白牢固结合的胆红素 E、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 6、对肝癌的诊断阳性率最高的肿瘤标志物是()。 A、碱性磷酸酶1 B、γ-谷氨酰转肽酶Ⅱ C、甲胎蛋白 D、谷胱甘肽-S-转移酶 E、乳酸脱氢酶 7、血中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来源于()。 A、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 B、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游离氨

C、鸟氨酸循环产生的尿素 D、肌酐与尿酸 E、食物中吸收的氨盐 8、肝细胞病变可以引起下列蛋白质合成减少,除外()。 A、白蛋白 B、γ-球蛋白 C、α球蛋白 D、凝血酶原 E、纤维蛋白原 9、胆红素在血浆中与下列何种物质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A、Y蛋白和Z蛋白 B、葡萄糖醛酸 C、血红蛋白 D、清蛋白 E、γ-球蛋白 10、下列酶中随年龄变化最明显的是()。 A、谷丙转氨酶 B、γ-谷氨酰基转移酶 C、谷草转氨酶 D、碱性磷酸酶 E、乳酸脱氢酶 11、不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 A、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B、血清总胆汁酸 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 D、血清GGT E、血清总胆固醇定量 12、下列哪项检查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 A、ALT B、ALP C、AFP D、TBil E、A/G 13、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是因为肝内存在有()。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酸化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果糖激酶 14、不能出现甲胎蛋白增高的疾病是()。 A、肝癌 B、急性肝炎

3-6岁育儿知识-儿童肝功能检查项目

儿童肝功能检查项目 【导读】儿童肝功能检查项目,与肝功能有关蛋白质检查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及甲胎蛋白检查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与生物转化及排泄有关的试验有磺溴酞钠滞留试验等;与胆色素代谢有关的试验,如胆红素定量及尿三胆试验等。通过化验血液来对这些检查项目做出准确的检测。 儿童肝功能检查项目是什么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主要检测项目有(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5)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主要有:A、凝血酶原时间,B、凝血酶原活动度,C、肝促凝血活酶试验。近期有关部门新增五项肝功能检查最新项目,具体如下:第一,甘胆酸: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血液中含量就明显增高,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LT等更敏感,能早期发现轻度肝损害,对区别慢性肝炎病肝功能检查情严重程度有帮助。第二,铁蛋白:肝细胞变性坏死可使铁蛋白释入血中,但在严重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可明显降低。第三,前白蛋白:病愈重值愈低。第四,转铁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转铁。第五,胆汁酸(TBA):

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当肝功能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儿童肝功能检查项目费用 常规的肝功能检查按照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检查的项目不同,费用也会不同,进一步检查要看具体项目。肝功能包括:第一,解毒功能。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第二,代谢功能。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第三,分泌胆汁。肝细胞生成胆汁,由肝内和肝外胆管排泌并储存在胆囊,进食时胆囊会自动收缩,通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把胆汁排泄到小肠,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第五,免疫防御功能。总的来说一般几十块钱就可以。 儿童多大适合做肝功能检查 儿童肝功能检查项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保护肝脏的中西药物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应用抗纤维化治疗,如抗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γ-干扰素,有抗纤维化作用。若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如HBV-DNA阳性,HBeAg阳性)可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贺普丁(拉米呋丁)。但是,切忌用药太多,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对肝病恢复不利。总之,对于早期肝硬化要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当肝脏病变尚处于纤维化阶段,通过积极治疗,病情可以逆转,有可能完全

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0-40I/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GG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6、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TBIL=DBIL+IBIL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游离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TP=ALB+GLB 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实验诊断:肝肾功能检查 选择题

选择题 1、下列引起尿比重增高的疾病中需除外: A.肾前性少尿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心力衰竭 E.糖尿病 2、可作为判断肾近曲小管损伤敏感标志物是: F.尿微量清蛋白增高 G.尿FDP增高 H.血β2–微球蛋白增高 D、血α1-微球蛋白增高 I.尿NAG增高 3、确定肾前性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最重要的鉴别指标是: A. 血清肌酐测定 B .血清尿素氮测定 C.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D.尿渗量测定 E。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 4、肝脏纤维化的鉴测指标是:

J.ALT K.AST L.LDH D.AFP E.PIIIP 5、某患者检查发现血ALT 200U/L,TP 56u/L,A. 24g/L, G 32u/L, MAO活性增高,最可能的病是: A.肝硬化 B原发性肝癌 C慢性活动性肝炎 D亚急性肝炎 E. 急性肝炎 6、关于血清转氨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L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 B.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 C.ALT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高于AST D.重症肝炎时,AST>ALT E.肝受损时ALT和AST活性迅速增加 7、可使胆固醇减低的病是: A.冠心病 B. 肝硬化

C.肾病综合征 D.糖尿病 E.阻塞性黄疸 8、肝硬化病人可出现腹水的血清蛋白是: A.25g/L B.30g/L C45g/L D.35g/L E.40g/L 9、慢性肝病时,血清蛋白检测结果为: A.总蛋白升高并伴有白蛋白增高 B.甲胎蛋白升高 C.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D.前白蛋白明显升高 E.白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 10、关于尿素氮和肌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尿素氮和肌酐同时测定能更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B.尿素氮和肌酐均不是肾功能早期受损的指标 C.肌酐可作为肾功早期受损的指标 D.尿素(尿素氮)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E.尿素氮与肌酐比值为10/1 11、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以下哪项实验室检查不增高: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功能,包括帮助将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与分解以及储存,对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行分解,将有害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功能使肝脏被喻为人体"化工厂"。由于肝脏处理的是各种化学物质,包括药物等,因此,肝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所以无论是健康体检或是门诊住院,肝功都是必查项目。 基础知识 1.肝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方,占据了右上腹的大部分和左上腹的一部分。肝脏由韧带"悬挂"在腹腔内,而韧带又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肝脏的位置可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肝脏最近的"邻居"是胆囊,它附在肝叶之下,其间有胆管相通。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它们相互作用,又相互配合,可谓"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肝脏受损,胆囊也易被影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相反胆囊有病变时,也可波及肝脏。其次肝还与胃、胰腺、脾及十二指肠相邻,这些器官多属消化器官,共同调节人的消化功能。一旦肝受损,也可影响"左邻右舍"。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病变,重型肝炎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可引起脾大及食管下

端、胃底静脉曲张等。 2.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排泄胆汁,消化脂肪。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胆汁。胆汁是肝细胞所生成的一种黄色液体,肝脏每日合成和排出500~1000ml,其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由胆酸、去氧胆酸等钠盐组成)。胆汁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其功能是:①帮助脂肪乳化,使脂肪滴变小变细便于消化吸收;②促进脂肪酸吸收;③维生素(A、D、E、K)在肠道内经胆盐作用,形成水溶性颗粒被吸收;④加速铁和钙的吸收;⑤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⑥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繁殖;⑦排泄激素等有害物质,如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重金属盐类汞、砷等。 (2)代谢营养物质,灭活激素。吃进的食物在肠道被消化吸收后,经肝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加工"。在肝脏内代谢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糖类。肝脏是维持血中糖含量恒定的主要器官。饭后血糖浓度升高,大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脏。空腹时肝糖原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水平。肝脏能将已吸收的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转化为肝糖原。如在饥饿时,糖的供应不足,肝糖原储备减少,肝脏能通过糖异生作用。成人肝含糖原l00~1509。②脂类。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酮体可为肝外组织提供能量。肝脏能合成多种类脂质,如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肝脏如向血液输送障碍,脂肪便可堆积于肝中,形成脂肪肝。③蛋白质。肝脏可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