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内容高一物理第一章时间和位移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第一章内容高一物理第一章时间和位移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第一章内容高一物理第一章时间和位移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第一章内容高一物理第一章时间和位

移的知识点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常见考点考法

这部分知识难度也不大,在平时的练习中可能出现,且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高考中单独出现的几率比较小。

常见误区提醒

时间与时刻:时间表示一个积累过程它是由无数个连续时刻即时间点累积的结果,包含了物体运动、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对应的是一个运动过程。而时刻则表示某一个时间点没有延续更不能累积,是物体运动、发展过程中到达的某一个状态。如果我们把时间当成一个录像过程,那么时刻就只能是一张照片.位移与路程:路程是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在同学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然而为了物理的学习我们大家不得不去强迫自己接受位移这一概念。路程很容易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走过的路径的总长度,而位移则表示是物体始末位置的改变,表示为始末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在物理中路程需要考虑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而位移则不需要考虑这些。例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有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具体考虑小明的运动路线,但要考虑小明的位移,我们只需要从小明的起始位置(家)到小明的末位置(学校)之间做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就表示位移的大小,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不必再考虑具体小明走的什

么路线.矢量与标量:由于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对与标量只需直接对其进行代数运算即可,而矢量由于存在方向性,因此对矢量进行运算时应当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知识点详解版

第一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一、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 (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 .......。 ....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2、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1)磁铁运动。 (2)闭合电路一部分运动。 (3)磁场强度B变化或有效面积S变化。 注:第(1)(2)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动生电流”,第(3)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感生电流”。不管是动生电流还是感生电流,我们都统称为“感应电流”。 3、对“磁通量变化”需注意的两点. (1)磁通量有正负之分,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标量计算法则)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2)“运动不一定切割,切割不一定生电”。导体切割磁感线,不是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归根结底还要看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思路方法. (1)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关键是抓住两个条件: ①回路是闭合导体回路。 ②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第②点强调的是磁通量“变化”,如果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很大但不变化,那么不论低通量有多大,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分析磁通量是否变化时,既要弄清楚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又要注意引起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①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 ②闭合回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B和面积S的夹角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 1、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①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 ②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2)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 闭合导体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而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出现是感应电流存在的结果,简要地说,只有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才会

高一物理人教版-位移-时间图像

1.6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位移—时间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位移x ,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作出几个点的坐标,用平滑的曲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曲线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为位移图象. (2)图象中横坐标上的每一点表示什么?每两点间的长度表示什 么? (3)图象中纵坐标上的每一点表示什么?每两点间的长度表示什 么?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 的直线,右图所示. (4)在一次函数y =kx 所对应的图像中,k 是直线的斜率(y k x ?=?)。以此类推,s-t 图像的斜率k 表示 ,请写出s-t 图像的数学表达式: (5)s-t 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图象可知质点在任意时刻所处的 ,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质点运动的 ,倾斜程度越大,质点运动的速度 ,倾斜程度越小,则质点运动的速度 。 2.从x -t 图象可获得的信息 (1)能读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坐标及某段时间内的 (2)可以求匀速直线运动的 (3)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在x -t 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 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沿 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表示沿 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 .在x -t 图象中,凡是曲线均表示 运动. [问题延伸] ①在x -t 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什么含义呢?与x 轴的截距表示什么含义? ②在x -t 图象中的直线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吗? 图象纵轴的截距表示的是物体的初始位置,而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或物体回到原点时所用的时间。 【例1】某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s-t 图)如下,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0时刻质点在什么位置? (2)描述质点在0-4s 内的运动情况; (3)求质点在0-2s 内的平均速度; (4)求质点在0-4s 内的平均速度。 s/m t/s O 5 10 4 2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习题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 习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学案2时间和位移 题组一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 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点35分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我们早上8:00开始上第一节课 D.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 答案BD 2.下列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 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 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 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 答案BC 解析时刻不是一段时间,故A错;第2秒内的时间间隔是1 s,前2秒的时间间隔是2 s,故B对;12点整是指时刻,故C对;时间是标量,故D错. 3.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A.第3 s初B.第3 s末 C.第3 s内D.前3 s内 答案AB 解析当出现“初”、“末”等字时往往表示时刻,“内”一般指时间间隔,故选项A、B表示时刻. 题组二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的理解 4.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答案 B

解析物体从某位置出发,经一段时间又返回到该位置,此过程位移为零,但它运动了,A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说明它未动,反之物体若静止不动,它运动的路程一定为零,B对.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C错.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错. 5.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出租车按路程收费 B.出租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 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答案AC 解析出租车按路程收费,曲线运动中路程一定大于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所以曲线运动中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所以A、C正确,B错误.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而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任何情况下位移都不能是路程,所以D错误. 6.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比5℃的温度低 答案AD 解析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A对,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的绝对值决定,因此-10 m表示的位移比5 m表示的位移大,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10℃比5℃的温度低,C错,D对. 7.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答案 B 解析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考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 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一、x-t 图象(左图) 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 2处的某点; 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斜率表示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陡峭,速度越大) ②③⑤平行表示 速度相同 图象与x 轴的交点表示 物体在t =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 图象与t 轴的交点表示 在交点时刻距参考点的位移为零(回到原点) 在x —t 图象中两直线相交说明什么?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阴影部分面积没有任何意义。 在x —t 图象中如何判断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为正还是负) 如果斜率为正(如②③⑤)则速度方向为正;如果斜率为负(如④)则速度方向为负。 二、v —t 图象(右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1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2时速度为0,然后向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4开始向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1时速度为0接着又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fd) 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运 动,我们引入了一理想的物 理模型质点;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引入了坐标系。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质点的条件来回答如右问题: (过渡)然而有这些物理量还是不够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哪些物理量?(运动体现时间) 巩固实物看成质点的条件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A.研究从温州开往杭州的一列火车的运行快慢 B.研究火车通过一座铁路桥所用的时间 C.孙海平教练员研究刘翔跨栏时的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学生思考回答,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时刻、时间间隔(也称时间) 运动是和时间相联系的,因此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就要弄清楚时间上的两个不同概念——时间间隔和时刻。那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 呈现神舟五号 提问: 上述中的时间含义一样吗? 并列举出实际的例子。 师生共同(学生自主) 与神舟五号有关的几个时间: 学生讨论回答并举例: 上方指的是时间间隔,下方指的是时刻 几点钟开会,会议长达2个小时,什么时间下课,2003.10.1509:00 9小时40分50 秒 11小时42分10 秒 10.1518:4010.1606:23

这在以后的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的研究中,常要用到这两个概念。 [例1]在如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上找到:①第3s末②第2s初③第3s初④3s内⑤第3s内。 解析:在时间坐标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用一段距离表示。故D点既表示第3s末,又表示第4s初;B点既表示第2s初,又表示第1s末;C点既表示第3s初,又表示第2s末;AD段表示3s内,BE段同样表示3s内;CD段表示第3s内。 注意:“3s内”是包含计时开始后的一段时间,“第3s内”不包含计时开始后的一段时间。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课堂巩固: 一列从宜山驶往温州的汽车运行情况: (1)温州快客从宜山车站出发的时间为5:30; (2)温州快客到达温州客运中心的时间为6:40; (3)温州快客在温州客运中心停了15分钟时间; 以下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 A.航班晚点20min B.午休从12:30开始 C.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0.2s D.火车离站已有3min 二、位移和路程 同学们去北京旅游过吗?(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要学好物理哦)。设想你在北京和重庆两地旅游,当你旅游完北京想去三峡(重庆)旅游,那么你一般会选择怎么走?(呈图) 学生:大部分没去过 学生观察图(培观察获取信息能力)、思考后回答: 坐飞机、坐火车、先坐火车,再乘船 A B C D E t/s 5 4 3 2 1

高中物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运动的分类 1.直线运动 = 0。 ①匀速直线运动:F 合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F ≠0;F合为恒力且与速度共线。 合 为变力且与速度共线。 ③非匀变速直线运动:F 合 2.曲线运动 ①匀变速曲线运动:F ≠0;F合为恒力且与速度不共线。 合 为变力且与速度不共线。 ②非匀变速曲线运动:F 合 二、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或a的方向)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 直线上。(vo≠0;F≠0)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③F ≠0,一定有加速度a。 合 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④F 合 ⑤F 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合 三、运动的合成分解(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1.定义: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 的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 2.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初速度和合加速度共同决定。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度直线运动,因为a =0。 合 = ②一匀速直线运动与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变速运动,因为a 合恒量。若二者共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不共线则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变速运动,a = 恒量。若合初速度与 合 合加速度共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不共线则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船v v = θtan 3.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夹角中,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 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垂直于切线 方向的分力F 1改变速度的方向。(即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方向;法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4.经典实例 (1)绳拉物体 ①合运动:是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②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2)小船过河问题(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船,水流 速度为V 水) 模型一:怎样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 直接位移x 最短若v 水

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场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 kQ1Q2/r2,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 (二)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 ,该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E 与 F 、q 无关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密度ρ类似,密度ρ定义为V m =ρ ,而ρ与m 和V 均无关,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1)场强E 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场强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方向与场强E 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2)场强的合成:场强E 是矢量,求合场强时应遵守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力:F=qE ,F 与q 、E 都有关。 2.决定式 (1)E=kQ/ r2,仅适用于在真空中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E 的大小与Q 成正比, 与r2成反比。 (2)E=U/d ,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d 是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或初末两个位置等势面 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大小等于F 与q 的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 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4. 电场强度的叠加是矢量的叠加 空间中若存在着几个电荷,它们在P 点都激发电场,则P 点的电场为这几个电荷单独 在P 点产生电场的场强的矢量合. (三)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的电势差有关,Wab=qUab 2.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 (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来判断,不管正负电荷,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该电荷的 电势能一定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该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ε/q 来确定。 (3)利用W=q(Ua-Ub)来确定电势的高低 (四)电势与电势差 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两个):U AB =W AB /q ;U AB = 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公式: =W A ∞/q = E A (电势能)/ q (五)静电平衡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时,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与原场强E0叠加后合场强E 为零时,即E= E0 +E '=0,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B A ??-A ?A ?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和位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2.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D)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BC)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 4.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0,2πR,πR/2, R) 5.小球从2m高度竖直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在1.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3.2m,0.8m) 6.在如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上找到:①第3S末,②第2S初,③第3S初,④3S内,⑤第3S内. 7.一辆小汽车从某路标出发向南行驶1000m时,司机忽然想起有一件工具丢在那个路标的北侧3m处,于是沿原路返回,找回工具后继续向南600m停在那里休息。试在坐标轴上表示出几个特殊的位置,并求出位移与路程。(597m,2603m) 8.一位健身爱好者在广场上散步,从广场上的A点出发,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南走了40m到达C点,最后又向西走了60m到达D点做深呼吸运动。取在出发点A 正东10m处的一点为坐标原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该人的运动过程。 2 第1页共1页

高一物理时间与位移练习题

一年____班姓名 高一物理时间与位移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刻较长 B、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点,时间对应线段 C、作息时间表上得数字均表示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他们通过的位移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同,则他们通过的路程也一定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上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和位移大小是相等的,只是位移有方向 B、位移比路程小 C、位移是描述物体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D、位移取决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4、有一个小球从空中的10m处落下,遇到地面反弹2m的地方接住,那么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是()★★ A、10m、8m B、8m、12m C、10m、12m D、8m、8m 5、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园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在此过程中,路程和位置大小出现最大值是()★★★ A、2πR,2πR B、0,2πR C、2R,2R D、2πR,2R 二、填空题(每题10分) 6、时间与时刻是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第几秒初,第一几秒末,第几秒内,几秒内,前几秒内,后几秒内等概念中,其中为时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时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矢量是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的物理量,比如_____。只有_______,没有______的是标量。★ 8、某人在t=0时,开始从出发点向东沿直线行走,在第一秒内走了1m,以后每一秒内比前一秒多走了1m,则在第三秒内走了______m,第三秒初距离初始位置_____m,第三秒末距离初始位置_____m。★★★ 计算题 9、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向北前进300m,乙向西前进400m,则甲相对于乙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本题10分) 10、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了40km,到达C点,又向南行驶了30km到达B点,在此过程中它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它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又如何?★★(本题15分) 11、一支队伍长为150m,沿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紧急情况,通讯员从队尾跑步前进300m 赶到队首,传达命令后立即返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的时候,队伍已经前进了200m,则在此过程中通讯员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多少?★★★(本题15分)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 一. 质点 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成一个有的点,称为质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和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3.质点是一种的物理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实际不存在。 二. 参考系 1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另外选来作为的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的,但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的。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一般选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及,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根据描述的物体运动的复杂程度,可将坐标系分为、、。 一.时间和时刻 1.时刻: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 2.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 量。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量。 2.位移: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用从指向的有向线段表示, 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 3.联系:当物体作运动时,路程=位移的大小。

一.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对同即 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对应的 或。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与相同。二.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或某一)速度。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即为的方向。三.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量。 2.平均速率:与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1.定义:速度的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比值,叫加速度。 2.公式:单位: 3.物理意义:描述速度的物理量。 4.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意义及应用

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意义及应用 陕西三原王春生 高考十分重视对物理图像的考查。近年来对质点运动图像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强,既有单独命题,又有综合命题;既有定性分析、判断、简单推理的问题,又有定量计算或作图的问题。运动图像是表达物体运动规律的直观手段,也是解决有关运动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运用它不仅可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之目的,而且能收到事半而功倍之效,还能快速提升解题能力水平。 【实例解析】 1.(2020·宁夏)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 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解析]此题属于追及问题。由图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前10S内V 甲V 乙 ,两者间距逐渐减小。 [答案]C 2.(2020·上海·物理)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 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 F 与小环速度v 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解析]該题实质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应用题型(已知运动求解力),其特点是以速度图像的形式呈现出物体的运动信息。 由图知前2S小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v t =0.5m/s2, 再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1 -mg sinα=ma……① 2s后小环做匀速运动,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F 2 =mg sinα……②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a即得所求。 [答案]m=1kg,α=30?。 【小结】高考对运动图像的考查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题目给出物体的受力、运动情况,求作位移、速度等图像或从所给图像中作出选择,有的还需要据所作图像解答相关问题;另一类题目则直接给出位移或速度图像,要求对物体的运动情况做出分析并回答或解答相关问题。 解决第一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物体的运动特征,解决第二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图线特征,要准确把握点、线、面、斜率、交点、截距的物理含义,并注意与运动过程、状态的对应关系。 对于第一类题目,应依据运动规律先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再据所学解析几何知识确定图线的类型或变化趋向或依据实验数据描点(常用十字点)、连线,必要时再结合所作图像解答相关问题。对于第二类问题,一般应着眼于图线的特征,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先做出判断,弄清其运动特征,其次要注意图像反映的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的联系,如速度与动能、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位移、合外力与功的关系,时间、合外力与冲量的关系等。 【注意事项】运动图像问题是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纵轴表示的是位移还是速度,其次要注意图线是直线还是曲线,位移图像中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或保持静止;“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图像中的“直线”表示

高中物理必修二__第一章曲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的位移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坐标系的选取十分重要.在这里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 坐标原点,以抛出时物体的初速度v0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竖直方向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如下图所示. 当物体运动到A点时,它相对于抛出点O的位移是OA,用l表示. 由于这类问题中位移矢量的方向在不断变化,运算起来很不方便,因此要尽量用它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 它. 由于两个分矢量的方向是确定的,所以只用A点的坐标(x A、y A)就能表示它,于是使问题简化.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 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 线方向. 2.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理解 如图所示, AB割线的长度跟质点由A运动到B的时间之比,即v=Δx AB Δt ,等于AB 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其平均速度的方向由A指向B.当B非常非常接近A时,AB割线变成了过A点的切线,同时Δt变为极短的时间,故AB间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A点的瞬时速度,因此质点在A点的瞬时速度方向与过A点的切线方向一致.(三)曲线运动的特点 1、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轨迹上各点的切线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即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刻在发生变化,而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也就一定具有加速度.(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 说明物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只要物体的合外力是恒力,它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 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 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五)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 体所受合力的大致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在轨迹两侧,轨迹向力的方向弯曲,但不会达到力的方 向. (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 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 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 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 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 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 时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 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 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位移速度测试题

1.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能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s s s s o t o t t A B C 2. 三个质点1、2、3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 A. 三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s B. 只有质点2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三质点在t=0时刻的位置不同 D. 三质点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3. s/m A. B D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7. A. 9m/s B. 9.6m/s C. 10m/s D. 10.2m/s 8.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3.75m/s B. 12.5m/s C. 12m/s D. 11.75m/s 9. 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s A. 若纵轴表示位移,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轴表示速度,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轴表示位移,由图像可求物体运动的速度 D.若纵轴表示速度,由图像可求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o 10. 一个沿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v A.图像OA段表示物体做非匀速运动,AB段表示物体静止 A B

B.图像AB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0-9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O D.在9-12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与0-9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11. 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运动情况是()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5 D.无法判断 O 12. A.0 B.1 C.2 D.3 13. A B C D 14. 速度 A. B C D 15. 16. 已知每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考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________ 2.图象表示:在v -t 图象中,图线和时间坐标轴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的大小.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利用微分思想推导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_________直线,其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____________ 说明:①公式中若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运动时,a 取负值. ②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简化为x =________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的一般表达式:t x v ??=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_______(用o v , v 表示),也等于_________的速度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① 公式:S 2-S 1=S 3-S 2=S 4-S 3=…=S n -S n-1=△S=__________ ②推广:S m -S n =_______aT 2 二、典例分析: 题型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求位移 例1. 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得到它的速度一时 间 图象如图2—3—6所示.试求出它在前2 s 内的位移,后2 s 内的 位移,前4s 内的位移.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练习题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练习题 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 ℃比5 ℃的温度低 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 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 3.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 4.如图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 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 C.2天表示时刻 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所示,曲线ACB和虚线

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 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 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 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 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 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 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 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 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 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 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9.2012年7月29日,伦教奥运会400 m自由泳决赛,我国游泳选手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摘得金牌,改写了我国男子泳坛奥运无金的历史.标准泳池长50 m,则孙杨在400 m自由泳中所通过的路程和位移是(将孙杨看成质点)( ) A.0 m,400 m B.400 m,0 m C.400 m,50 m D.400 m,400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