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

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11.7 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答:a、c属于单向板,b、d属于双向板

11.8 试确定下列图中各板的塑性铰线,板边的支承与上题同。

答:如上图所示

11.9 选择题

1.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B)。

(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

(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

(D)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

2.整浇助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A)。

(A)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一部分

(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挖潜

3.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C)。

(A)1、2、5跨(B)1、2、4跨

(C)1、3、5跨(D)2、4跨

4.五等跨连续梁,为使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C)。

(A)1、2、5跨(B)1、2、4跨

(C)1、3、5跨(D)2、4跨

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分重分布是因为(C)。

(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

(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C)各载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

(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6.下列情况将出现不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C)。

(A)出现较多的塑性铰,形成机构

(B)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0.35

(C)载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ξb

(D)斜截面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7.即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弯矩调幅值也必须加以限制,主要是考虑到(D)。

(A)力的平衡(B)施工方便

(C)正常使用要求(D)经济性

8.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ξ≤0.35,以保证(C)。

(A)正常使用要求(B)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C)塑性较的转动能力(D)发生适筋破坏

9.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这是为了(B)。

(A)补足因次梁通过而少放的箍筋

(B)考虑间接加载于主梁腹部将引起斜裂缝

(C)弥补主梁受剪承载力不足

(D)弥补次梁受剪承载力不足

10.整浇肋梁楼盖板嵌入墙内时,沿墙设板面附加筋(A)。

(A)承担未计及的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

(B)承担示计及的负弯矩,并减小裂缝宽度

(C)承担板上局部荷载

(D)加强板与墙的连结

11.简支梁式楼梯,梁内将产生(C)

(A)弯矩和剪力(B)弯矩和轴力

(C)弯矩、剪力和扭矩(D)弯矩、剪力和轴力

12.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布局部荷载,还可(A)。

(A)承担负弯矩(B)承受收缩及温度应力

(C)减小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13.矩形简支双向板,板角在主弯矩作用下(D)。

(A )板面和板底均产生环状裂缝

(B )均产生对角裂缝

(C )板面产生对角裂缝;板底产生环状裂缝

(D )与C 相反

14.按弹性理论,矩形简支双向板(D )

(A )角部支承反力最大

(B )长跨向最大弯矩位于中点 (C )角部扭矩最小 (D )短跨向最大弯矩位于中点

15.楼梯为斜置构件,主要承受活荷载和恒载,其中(A )。

(A )活载和恒载均沿水平分布 (B )均沿斜向分布

(C )活载沿斜向分布;恒载沿水平分布 (D )与C 相反

16.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B )。

(A )35/o l (B )40/o l (C )45/o l (D )50/o l

17.连续单向板内跨的计算跨度(B )。

(A )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净跨

(B )均采用支承中心间的距离

(C )弹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D )塑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18.无梁楼盖可用经验系数法计算(A )

(A )无论负弯矩还是正弯矩柱上板带分配的多一些

(B )跨中板带分配得多些

(C )负弯矩柱上板带分配得多些;正弯矩跨中板带分配得多些

(D )与C 相反

19.无梁楼盖按等代框架计算时,柱的计算高度对于楼层取(C )。

(A )层高

(B )层高减去板厚 (C )层高减去柱帽高度

(D )层高减去2/3柱帽高度 20.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踏步板配筋应满足(C )。

(A )每级踏步不少于1ф6

(B )每级踏步不少于2ф6

(C )板式楼梯每级踏步不少于1ф6;梁式每级不少于2ф6

(D)板式楼梯每级踏步不少于2ф6;梁式每级不少于1ф6

21.无梁楼盖按等代框架计算时,等代框架梁的跨度取(C)。

(A)柱轴线距离减柱宽

(B)柱轴线距离

(C)柱轴线距离减柱帽宽度

(D)柱轴线距离减2/3柱帽宽度

22.画端支座为铰支的连续梁弯距包络图时,边跨和内跨(D)

(A)均有四个弯距图形

(B)均有三个弯距图形

(C)边跨有四个弯距图;内跨有三个弯矩图

(D)边跨有三个弯距图;内跨有四个弯矩图

23.画连续梁剪力包络图时,边跨和内跨画(D)

(A)四个剪力图形

(B)两个剪力图形

(C)边跨四个剪力图形;内跨三个剪力图形

(D)边跨三个剪力图形;内跨四个剪力图开

24.折梁内折角处的纵向钢筋应分开配置,分别锚入受压区,主要是考虑(B)。

(A)施工方面

(B)避免纵筋产生应力集中

(C)以免该处纵筋合力将混凝土崩脱

(D)改善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最新第十一章练习题答案

心理学第十一章练习题 1.关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稳定性 B.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年龄为划分依据 2.四岁的丽丽知道明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却不知道自己是明明的妹妹。这种现象体现了儿童思维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 A.可逆性 B.不守恒性 C.自我中心性 D.守恒性 3.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 A.中年人B.老年人 C.年轻人D.少年儿童 4.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 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 5.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 A.6~12岁 B.12~18岁 C.18~28岁 D.18~45岁 6.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开始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柯尔伯格使用“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些孩子认为海因兹不能偷药,因为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普遍赞扬。持这种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公正水平 9.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 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 10.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A.自我中心B.不守恒 C.守恒D.不可逆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收入水平和结构、供求水平的结构对应、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大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政府支出 2.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利率? 答案要点: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大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的增长。 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

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 答: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计量经济学(庞浩)第二版第十一章练习题与参考解答

计量经济学(庞浩)第二版第十一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11.1 考虑以下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 βββββ-=++=+++=++1011120212212t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Y u Y C I G 其中,C =消费支出,I =投资指出,Y =收入,G =政府支出;t G 和1t Y -是前定变量。 (1)导出模型的简化型方程并判定上述方程中哪些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2)你将用什么方法估计过度可识别方程和恰好可识别方程中的参数。 练习题11.1参考解答: 1011120212212112122112102012221112111211121112110111121(1)1 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C I G Y u Y Y u G Y Y Y G u u u u Y Y G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 102012221011111121112111211121 1011211110201122 111211121 111211111211121101021112011 ()1111(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u u C Y G u Y u u G u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 ----++++-----+=-11212111122111121112111211121 20211222111t t t t t t t t u u u Y G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10201222202111121112111211121 2212201121211020212221 1112111211121 211222********* 1 () 1111(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u u I Y G Y u Y G u u Y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 ------++++----220201120211021202122211112111211121 211211222 11121112130311323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u Y G u u u Y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

高数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第一节曲线积分习题 一、填空题: 1、已知曲线形构件L的线密度为),(y x ρ,则L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 2、 ?L ds =_______________; 3、对________的曲线积分与曲线的方向无关; 4、 ? L ds y x f ),(=?'+'β α φ?φ?dt t t t t f )()()](),([22中要求α ________β. 5、计算下列求弧长的曲线积分: 1、 ?+L y x ds e 2 2,其中L为圆周222a y x =+,直线y=x及x轴在第一象限内所围成的扇形的整个边界; 2、?Γ yzds x 2 ,其中L为折线ABCD,这里A,B,C,D依次为点(0,0,0),(0,0,2),(1,0,2),(1,3,2); 3、?+L ds y x )(2 2 ,其中L为曲线? ??-=+=)cos (sin ) sin (cos t t t a y t t t a x π20≤≤t ; 4、计算?L ds y ,其中L为双纽线 )0()()(2 22222>-=+a y x a y x . 三、设螺旋形弹簧一圈的方程为 t a x cos =,t a y sin =,kt z =,其中π20≤≤t ,它的线密度222),,(z y x z y x ++=ρ,求: 1、它关于Z 轴的转动惯量Z I ; 2、它的重心 . 答案一、1、?L ds y x ),(ρ; 2、L 的弧长; 3、弧长; 4、<. 二、1、2)4 2(-+ a e a π ;2、9;3、)21(2232ππ+a ; 4、)22(22-a . 三、)43(3 22 22222k a k a a I z ππ++=;222 2436k a ak x π+=; 2222436k a ak y ππ+-=; 2 2222243) 2(3k a k a k z πππ++=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习题 一、填空题: 1、 对______________的曲线积分与曲线的方向有关; 2、设0),(),(≠+?dy y x Q dx y x P L ,则 =++??-L L dy y x Q dx y x P dy y x Q dx y x P ),(),(),(),(____________; 3、在公式=+?dy y x Q dx y x P L ),(),(?'+'β α φφ??φ?dt t t t Q t t t P )}()](),([)()](),([{中,下限a 对应于L 的____点,上限β对应 于L 的____点; 4、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下列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1、? L xydx ,其中L 为圆周)0()(222>=+-a a y a x 及X 轴所围成的在第一象限内的区域的整个边界(按逆时针方向绕行); 2、?+--+L y x dy y x dx y x 22)()(,其中L 为圆周2 22a y x =+(按逆时针方向饶行); 3、?Γ +-ydz dy dx ,其中为有向闭折线ABCD ,这里的C B A ,,依次为点(1,0,0),(0,1,0),(0,0,1); 4、 ?++ABCDA y x dy dx ,其中ABCDA 是以)0,1(A ,)1,0(B ,)0,1(-C ,)1,0(-D 为顶点的正方形正向边界线 . 三、设z 轴与重力的方向一致,求质量为m 的质点从位置),,(111z y x 沿直线移到),,(222z y x 时重力所作的功. 四、把对坐标的曲线积分?+L dy y x Q dx y x P ),(),(化成对弧长的积分, 其中L 为:1、在xoy 面内沿直线从点(0,0)到点(1,1);2、 沿抛物线2 x y =从点(0,0)到点(1,1);3、沿上半圆周x y x 222 =+从点(0,0)到点(1,1). 答案 一、1、坐标; 2、-1; 3、起,点; 4、 dz R Qdy Pdx ?Γ ++ds R Q P )cos cos cos (γβα?Γ ++=. 二、1、;2 3a π - 2、π2-; 3、 2 1 ; 4、0.三、{})(,,0,012z z mg W mg F -==.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 为什么连续梁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 试比较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力重分布。 11.7 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管理信息系统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1.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答]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物流”是实物流动的过程。物资的运输,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直至销售都是物流的表现形式。 “资金流”指的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流的流动过程。 “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例如原材料进厂进行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等流程;厂长作出决策时进行的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等流程。 信息流与其它三个流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它三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件资源。 1.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答]说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因为人有脑子,存储了大量信息。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以后,它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而解释数据的正是人。 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思考题-答案-思考题第十一章6S管理

第十一章6S管理 思考题: **的内容是什么? **的作用是什么? **实施的场所有哪些? 4、推动6S的工具有哪些? 5、6S实施步骤是什么? 6.什么是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思考题答案: **的内容是什么? 答: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安全(SECURITY)——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用以下的简短语句来描述6S,也能方便记忆: 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清洁:形成制度,贯彻到底; 素养:养成习惯,以人为本; 安全:安全操作,生命第一。 **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提升公司形象。②营造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归属感。③增加工作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④保障工作质量。⑤改善情绪。⑥保证生产安全。 **实施的场所有哪些? 6S实施的场所包括企业里每一个工作场所,主要有:厂区、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工具库,还有其他地方(包括:宿舍、餐厅、停车场等)。 4、推动6S的工具有哪些? 将信息转化成图表、照片、标志,再加上文字说明,使员工能容易明白所传达内容。包括:看板管理、定点照相、红单作战、颜色管理。 5、6S实施步骤是什么? 6S的推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成立组织。 (2)制定6S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 (3)宣传和培训工作。 (4)推行。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测试题附标准答案

第十一章测试题 1.小均用动滑轮将质量为40kg的货物匀速提高了5m ,他用250N的拉力拉了1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用功为200J B.额外功为5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D.小均的功率为200W 2.如图9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匀速滑行,在横杆前 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后分别从杆的上、下方通 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匀速滑行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 D.由于惯性,人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 3.如图10所示,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F A和F B都为100牛,则G A=___ __牛;G B=_____牛。若物体A在2秒内被匀速提高了1米,则力FA做功 的功率为_______瓦。在物体A上升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B.机械效率越高的 机械做功越多?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 多 5.如图是商场的自动扶梯,它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华站在该 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的速度匀速上行.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 ____J,对他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小华的机械能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6.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如图5所示的两种方式,将 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F1做的功大于F2做的功B.F1和F2做的功相等 C.F1做功的功率小于F2做功的功率 D.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等 7.四位同学一起到泰州园博园游玩时,突发奇想,要进行一次比赛。他们商定:四人同时出发,绕园博园中心的天德湖跑一圈,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最后胜出者一定是 A.体重最大的同学B.最快跑完一圈的同学C.速度最大的同学D.做功最快的同学 8.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的时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则你在考试的100min内,心脏做功约为______J,用这些功可以让一个质量为50 kg的物体匀速升高____m. 9.用100N的水平力推小车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2)推力做功是多少? (3)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10.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时间短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11.“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

第十一章 沟通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十一章沟通 思考题参考答案 1.阐述政治沟通三种主要含义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1)政治传播,一种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的劝服性语言传播活动,主要关注社会系统的政治传播,普通公众被视为政治传播活动的受众。 (2)政治沟通,指的是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主要关注政治系统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机制,不涉及社会系统内部的政治沟通或传播。 (3)政治交往,政府与公众基于公共性和相互理解的对话协商,强调公众参与、公共精神,关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沟通程序。 政治传播以传播效果为评判标准,政治沟通以信息对称为评判标准,它们构成政治交往活动的基础。政治交往不仅要求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以及信息的对称和真实,更包括了对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诉求以及基于政治正当性的规范程序。 2.结合现实,阐述非正式沟通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1)正式沟通,是指在政治生活中,通过正式的组织、合法的程序和公开的通道进行的政治沟通。 (2)非正式沟通则常常以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网络为基础,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合法程序。 (3)非正式沟通传播速度快,正式沟通则相对较慢;非正式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正式沟通在传播速度上的不足,且沟通成本常常比正式沟通要低。 (4)非正式沟通往往会导致信息失真和歪曲,并且政治沟通者不需负相关法律责任,因此容易成为舆论操纵的工具,误导信息接受者进而导致决策错误。 3.在政治沟通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 (1)信息发送与接受方编码与解码方式的差异。 (2)信息传输通道的过长、过窄。 (3)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4)信息处理分析的“时延”掌握不当。 (5)信息处理者的主观意图与偏好。 4.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政治沟通? (1)网络的兴起与发展,为政治沟通提供了新的技术与平台。

第二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2-1 什么是EPC 答: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为产品电子代码,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编码标准。EPC统一了对世界范围内商品的标识编码规则,并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于与具体商品实物固定在一起的RFID应答器中,结合网络技术而组成EPC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目前的EPC系统中应用的编码类型主要有三种:64位、96位和256位,每类EPC编码由版本号、产品域名管理、产品分类部分和序列号四个字段组成。 2-2 简述EPC系统组成 答:EPC系统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EPC系统构成

(1)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的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拓展和延伸,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EPC代码是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具有科学性、兼容性、全面性、合理性、国际性、无歧视性等特性。 (2)射频识别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由射频标签和射频识读器组成。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在全球流通。射频识读器是与信息系统相连,读取标签中的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EPC系统射频标签与射频识读器之间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具有以下特点:非接触识别;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 (3)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由本地网络和全球互联网组成,是实现信息管理、信息流通的功能模块。EPC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EPC中间件以及对象命名称解析服务(ONS)和实体标记语言(PML)实现全球产品信息服务。其中,ONS ( Object Naming Service) 对象名称解服务器用来把EPC转化成IP 地址,用来定位相应的计算机和完成相应的信息交互服务。PML (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实体标识语言服务器中存储用PML语言描述的实物信息,如实物名称、种类、性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信息、实物存放位置、实物的使用说明等。

最新《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地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不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3、如何看待“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适用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科撕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以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也变得实际

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等,财产权并与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可在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却不一定为最优. 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了. 4、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竞争的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是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时常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 5、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十一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其经营资产计价是采用()。 A、原始价值 B、账面价值 C、委估价值 D、市场价值 2、责任会计的主体是()。 A、管理部门 B、责任中心 C、销售部门 D、生产中心 3、投资中心的利润与其投资额的比率是()。 A、内部收益率 B、剩余收益 C、部门贡献边际 D、投资报酬率 4、责任会计中确定责任成本的最重要的原则是()。 A、可避免性 B、因果性 C、可控性 D、变动性 5、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是指该中心的()。 A、固定成本 B、产品成本 C、可控成本之和 D、不可控成本之和 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利润中心负责范围的是()。 A、成本 B、收入 C、利润 D、投资效果 7、以获得最大净利为目标的组织单位是()。

A、责任中心 B、成本中心 C、利润中心 D、投资中心 8、对于成本中心来说,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标准成本 B、可控制成本 C、直接成本 D、可变成本 9、为了使部门经理在决策时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应该采用的评价指标为()。 A、投资报酬率 B、剩余收益 C、现金回收率 D、销售利润率 10、在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基础的条件下,如果产品的转移涉及到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时,下列方法中能够采用的只能是()。 A、标准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实际成本法 D、标准成本加成法 1、A 2、B 3、D 4、C 5、C 6、D 7、C 8、B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立责任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反馈原则 B、可控性原则 C、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D、统一性原则 E、激励原则 2、责任中心按其所负责任和控制范围不同,分为()。 A、成本中心 B、费用中心 C、投资中心 D、收入中心 E、利润中心 3、责任中心考核的指标包括()。 A、可控成本 B、产品成本 C、利润 D、投资报酬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章-11章白绍良(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九章~第十一章 主讲:白绍良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主要起草人 国际混凝土学会(fib)抗震设计委员会中方委员 中国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混凝土》、《抗震》、《高规》协调组成员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咨询委员会委员

9. 构造规定 10.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有关的主要修订特点 一、在综合国力有所提高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结构质量, 从安全性角度调整了涉及各本结构规范的一系列偏弱、偏紧的规定,使结构设计可靠度水准与修订前相比适度提高。 二、为了提高结构质量和投资效益,使建筑物在更长时 间内保有其使用价值,减小维修费用,提高了对结构耐久性的重视,并给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 三、根据我国主导结构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提高了对结 构整体设计思路、设计措施以及各类构造措施的重视,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和规定。 四、反映了近年来已经逐步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 的设计方法。

9.1伸缩缝 本节实质性内容是尽可能减少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结构开裂。 越向远端,结构构件(主要是竖向构件)中的弯矩、剪力越大;越向中间,水平构件(楼、屋盖)中的拉力或压力越大。

混凝土收缩与温度降低有类似效果。

?收缩内力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初期; ?温度内力主要发生在使用阶段(每年周期性,每天周期性);?原规范伸缩缝间距主要着眼于控制温度内力,也可以起控制正常收缩内力的作用。多年工程经验证明, 控制效果良好。 ?近年来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水泥标号提高或用量增大,早强(后期强度增长明显减小)、高发热量、高收缩。构件混凝土体量增大,周边约束增强,进一步加大收缩内力。?若采取措施(材料、施工)降低收缩内力到正常水平,原规范规定仍可用。故表9.1.1保持原规范规定未变,但注意已将“可”改为“宜”。 ?局部条文变动: 1、增加了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伸缩缝间距 规定(短肢剪力墙—核心筒?); 2、增加了外露结构伸缩缝间距的规定; 3、强调了有必要减小伸缩缝间距的情况。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 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 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11.7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

有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有机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1-1:请区别下列化合物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 NaHCO 3 金刚石 CaC 2 淀粉 棉花 淀粉和棉花是有机物 思考题1-2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所属类别: (1)CH 3-CH 2-NH 2 (2)CH 3-CH 2-SH (3)CH 3-CH 2-COOH (4)CH 3-CH 2-CH 2-Cl (5)CH 3COCH 3 (6)C 6H 5NO 2 开链化合物:1-5;芳香环类:6 官能团:氨基、巯基、羧基、卤素、羰基、硝基 思考题1-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并判断是否符合八隅规则 A 氨 B 水 C 乙烷 D 乙醇 E 硼烷(BH 3) N H H H C H H C H H B H H 硼烷不符合八隅规则 思考题1- 4 比较下列化合物中的C-H 与C-C 键长 A 乙烷 B 乙烯 C 乙炔 C-H 键长次序:A > B > C ;C-C 键长次序:A > B > C 思考题1-5:请写出下列化合物Lewis 结构式,并指出形式电荷 甲烷 H 3N —BH 3 [H 2CNH 2]+ (CH 3)2O —BF 3 [CH 3OH 2]+ N H H H O H 3C H 3C C H H H B H H H C H H N H H B H H C H H O H H

思考题1-6:请写出下列化合物共振共振结构式 N H O O O H N H O 思考题1-7:请写出下列化合物共振结构式,并比较稳定性大小和主要共振式。 A [CH 3OCH 2]+ B H 2C=CH —CH 2+ C H 2C=CH —NO 2 H 2C —CH=CH 2C H H O C H H C H H C H 次要共振式 主要共振式 A B H 2C=CH —CH 2++ 主要共振式 主要共振式 C H 2C H C N O O H 2C H C N O O H 2C H C N O O 主要共振式 主要共振式次要共振式 思考题1-8:请解释下列异构体沸点差异。 CH 3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3 CH 3 CH 33CH 33 沸点 36℃ 28℃ 10℃

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 古华琼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 A.20XX年 B.20XX年 C.20XX年 D.20XX年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C) A.广覆盖 B. 可持续 C. 高水平 D. 保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 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 (一) 解释名词? 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 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 抗性(resistance)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包括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 逆境逃避(stress avoidance) 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臵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少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影响的抗性方式,包括避逆性和御逆性,在这种抗性方式下,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反应的抵抗。 逆境忍耐(stress tolerance) 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 胁变(strain) 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在形态上和生理生化变化两个方面。据胁变的程度大小可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前者指解除胁迫后又能复原,而后者则不能。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osmotic adjusment) 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表现出的调节作用。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 由逆境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所诱导植物体形成的新的蛋白质(酶)。 冷害(chilling injury) 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冷害主要由低温引起生物膜的膜相变与膜透性改变,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 冻害(freezing injury)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冻害主要由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蛋白质结构被破坏引起的。 巯基(-SH)假说(sulfhydryl group hypothesis) 莱维特(Levitt)1962年提出植物细胞结冰引起蛋白质损伤的假说。他认为组织结冰脱水时,蛋白质分子逐渐相互接近,邻近蛋白质分子通过-SH氧化形成-S-S-键,蛋白质分子凝聚失去活性,当解冻再度吸水时,肽链松散,氢键断裂,但-S-S-键还保存,肽链的空间位臵发生变化,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进而引起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大气干旱(atmosphere drought) 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使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根系吸水补偿不了失水,使植物体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土壤干旱(soil drought) 因土壤中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有效水,影响植物吸水,使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引起永久萎焉的现象。 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 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盐碱土(saline and alkaline soil) 盐类以NaCl和Na2SO4为主的土壤称为盐土,盐类以Na2CO3和NaHCO3为主的土壤称为碱土,盐土中如含有一定量的碱土,这种盐土则被称为盐碱土。 植保素(phytoalexin) 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原菌有毒的物质。植保素大多是一些异类黄酮和萜类物质。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工厂、汽车等排放出来的氧化氮类物质和燃烧不完全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一些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性物质,如O3、NO2、醛类(RCHO)、硝酸过氧化乙酰(peroxyacetyl nitrate,PAN)等。它们对植物有伤害作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