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导学案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2、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3、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 计算.(1)x x 32+;(2)222532x x x +-;(3)y x x 32++;(4)22223a a a +-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2+32 = (2)28-38+58 =

(3)7+27+397? = (4)33-23+2=

由此可见,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也是可以合并的,如2

2与8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可以合并吗?也可以.(与整数中同类项的意义相类似我们把33与32-,a 3、a 2-与a 4这样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32+8=32+22=52 33+27=33+33=63

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例1.计算 (18+18 (2)16x +

64x

例2.计算(1)48-913

+312 ( 2)48+20)+(12-5) 归纳: 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

(1) )27131(12-- (2) )512()2048(-++

(3) y

y x y x x

1241+-+ (4))461(9322x x x x x x --

例3.已知4x 2+y 2-4x-6y+10=0,求(

293x x +y 23x y )-(x 21x -5x y x )的值.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以下二次根式:①12;②22;③23

;④27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下列各式:①33+3=63;②1

77=1;③2+6=8=22;④243

=22,其中错误的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3.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3和18 (B)3和3

1 (C)b a 2和2ab (D)1+a 和1-a

4.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成立的是( )

5( )

(A)2 (B)-2

二、填空题

1

同类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

2.计算二次根式________.

3x=______.

4a=______,b=______.5.计算:

(1(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a >0) ==a a 2 a -(a <0) 0 (a =0);

ab =a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5、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

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二章轴对称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1轴对称(2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培养良好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一、预习新知P29 1、观察课本中的7副图片,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2、你能列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和建筑物吗? 3、动手做一做: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4、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__________折叠,________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________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_________(成轴) 对称. 做下面的题,检验你预习的结果 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___________ A直线B射线C线段 6、课本P30练习题。 7、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对称轴。 二、课堂展示

第4题 (A ) (B ) (C ) (D ) 例1.我国的文字非常讲究对称美,分析图中的四个图案,图案( )有别于其余三个图案.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例2.如图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哪些?它们各有 几条对称轴,你能画出来吗?(小组讨论完成)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三、随堂练习 A 组:1、要求同学们找出所剪的图案的对称轴,并且用直尺把它画出来。 2、课本P36习题1, 3、课本P63复习题1 B 组:1、找出英文26个大写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你能举出三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吗 3、练习册习题 C 组:1、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构造轴对称图形,别忘了要加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2、小练习册习题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 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 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二) 年月日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二)(1) 教学内容:2-3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反思与评价 环节一、复习,探究新知 环节二、巩固发展:环节一、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 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环节二、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 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环节一、 1、指名说一说图形的 名字 2、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 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 全班交流 环节二、 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 展示作品。

环节三、提高练习 环节四、总结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 形。 5.第二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6、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环节三、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环节四、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各 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 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 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 色,哪些涂成红色?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 桌拼的最好?全班交 流展示。 认清图形的特点找一 找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 怎么数的?有什么好 方法? 环节三、 动手操作。 小结方法。 环节四、 各抒己见。

八年级数学同步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同步导学案——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在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过程中发现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能用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简便地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 3、能够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画图象观察概括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 导学过程: 一、准备知识 完成下列思考问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请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一只燕欧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千米,那么它的行程y(单位: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单位:天)的函数。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上面四个函数,讨论如下问题: (1)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四个函数解析式用一个一般形式如何表达呢? (3)一般地,形如()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叫做。 2、练一练 (1)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① y= ② y= ③ y=- ④ y=2x⑤y=x +1

⑥ y=5x+2 (2)若y=5x 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___. (3)若函数 是关于 的正比例函数,则 3、1)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 y=2x (2) y=-2x 2)观察上面两个函数的图像 (1)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试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正比例函数是一条,它一定经 过。 ②因为过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们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确定两点,通常是(,)和(,) ③当k > 0时,直线经过象限,从左到右呈趋势,即 随

2018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第十六章二次 根式 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一般地,把形如((a>01的式子叫做a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0),二次根式的性质:)(=a (a>2、2a a > 0 () a 2丨 a a a ;o (=0)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因式的外移和内移:3a a V 0)(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X = (a>0, b >0) baabab (a>0,b >0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X abaa=) 0a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0,b > (bbaa ) 0,b >0=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a> bb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简二次根式:6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③分母中不含根式。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 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则这几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二次根式化成、10同类二次根式: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 法对加法的分配律、11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

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 22 2=c+b那么a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1 - 222222 a=b=)在/ABC中,/ C=90 o,贝U, c= , a-cbcab-)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2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 三边长a、2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cb、c,满足a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汇总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一般地,把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a a 2 3、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ab =a ×b (a ≥0,b ≥0)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b a = b a (a ≥0,b >0)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 b a =b a (a ≥0, b >0) 6、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0、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a (a >0) a -(a <0 (=0);

1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 十 七 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在⊿ABC 中,∠C=90 o ,则c=22b a ,a=22b -c ,b=22a -c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 (2)验证c 2 与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 2+b 2=c 2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 2 > 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 ﹤a 2 +b 2 ,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定理中a 2 +b 2 =c 2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一)的概念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一)的概念导学案 (1)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本节重难点: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中考考点:正向、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内容: 1. 平方差公式字母表示: . 2. 结构特征:项数、次数、系数、符号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填空: (1)(x+3)(x –3) = ;(2)(4x+y )(4x –y )= ; (3)(1+2x )(1–2x )= ;(4)(3m +2n )(3m –2n )= . 2、根据上面式子填空: (1)9m 2–4n 2= ;(2)16x 2–y 2= ; (3)x 2–9= ;(4)1–4x 2= . 二、归纳结论:a 2–b 2=( )( ) 平方差公式特点:系数能平方,指数要成双,减号在中央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5–16x 2 (2)9a 2– 241b (3)24420.1649a b m n - (4)2219 a b -+ 探究二、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9(x –y )2–(x +y )2 (2)2x 3 –8x

(3)22 ()()x m n y n m -+- (4)5a a - 学法指导:1、平方差公式运用的条件:(1)二项式(2)两项的符号相反(3)每项都能化成平方的形式 2、公式中的a 和b 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各项都有公因式,一般先提公因式。 探究三、、已知a,b,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244a c b 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探究四、:已知n 是整数,证明:2(21)1n +-能被8整除。 四、当堂检测 1、计算: 2、分解因式:22122x y - 五、布置作业 六、教后反思 ) 1)......(1)(1)(1(2222100141312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同步学案:第11章 三角形

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引入课」三角形的引入 视频助学 学习视频【三角形的引入】 「概念课」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分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如何按角进行分类?(00:00-00:26)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和c :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 三角形如何按边进行分类?(00:26-03:07) 2.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________,另外一条边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___.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 AB AC =,B ∠和C ∠是____角,且B ∠____C ∠. 3. 等边三角形:____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如图中,等边三角形ABC 中, ______AB ==,且______60A ===?∠.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 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掌握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0:00-04:00) 1. 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 证明:根据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有___AB BC +> ___AB AC +> ___BC AC +> 2. 我们可以快速验证任意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要比较相对 ________(短/长)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如果________第三边,则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3. 根据上述方法,请你算一算三条分别长为4cm ,6cm 和10cm 的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引导问题2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4:00-04:46) 4. 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 证明: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______AB BC AB BC +>??→>- ______AB AC AC AB +>??→>- ______BC AC BC AC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学习八年级下册数学要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为大家整编的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大家快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pdf

目录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2) 第二课时捉迷藏 (4)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6) 第四课时开会了 (8) 第五课时跳伞表演(1) (10) 第六课时跳伞表演(2) (12) 第七课时美丽的田园 (14) 第八课时做个减法表 (16)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18)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20)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数花生 (22) 第二课时数一数 (24) 第三课时数豆子 (26) 第四课时谁的红果多 (28) 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 (30) 第六课时做个百数表 (3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34) 第二课时动手做(一) (36) 第三课时动手做(二) (38) 第四课时动手做(三) (40)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42) 第二课时采松果 (44) 第三课时青蛙吃虫子 (46) 第四课时拔萝卜 (48) 第五课时收玉米 (50) 第六课时回收废品 (52)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分扣子 (54) 第二课时填数游戏 (56)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第一课时图书馆(一) (58) 第二课时图书馆(二) (60) 第三课时摘苹果(一) (62) 第四课时摘苹果(二) (64) 第五课时阅览室(一) (66) 第六课时阅览室(二) (68) 第七课时跳绳(一) (70) 第七课时跳绳(二) (72)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1页共73页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知识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重点)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难点) 【知识链接】 1.口算练习:10-9= 10-6= 15-5= 17-7= 2.填一填:9+()=13 ()+9=15 【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第2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还剩几支铅笔?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支) 2.自主尝试:15-9=?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5.师生归纳算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3-9=() 【思路分析】 1.数数法(略); 2.拆数法:(拆法1)把13拆成10和3,10-9=1,1+3=4,所以13-9=4; (拆法2)把9拆成3和6,13-3=10,10-6=4,所以13-9=4. 3.用加法计算减法:想9+4=13,所以13-9= 4.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2页共7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概念: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b =a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 比较数值的方法 (1)、根式变形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b <,则a b <。 (2)、平方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2 2 a b >,则a b >;②如果2 2 a b <,则a b <。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比较 231-与1 21 -的大小。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比较1514-与1413-的大小。 a (a >0) a -(a <0) 0 (a =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同步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同 步导学案汇总 §16.1.1从分数到分式 自主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 独立看书1~4页 二、 独立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 . 2、 3 2 表示 ÷ 的商,)()2(n m b a +÷+可以表示为 . 3、长方形的面积为102 cm ,长为7cm ,宽应为 cm ;长方形的面积为S ,长为a ,宽应为 . 4、把体积为203 cm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2 cm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 ;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 5、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 ,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分式和整式统称有理式◆◆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故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B A 才有意义. 1、当x 时,分式x 32 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1-x x 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b 351 -有意义; 4、当x 、y 满足 时,分式 y x y x -+有意义; ?1. 分式的概念; ?2. 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 分式的值为0,±1的条件. 学习目标

四、课堂测控: 1、下列各式x 1,3x ,a π,5342+b ,352-a ,2 2y x x -,11x +,n m n m -+,1 5x+y ,22a b a b --,1 2122 2+-++x x x x ,)(3b a c -,2 3x -,0中, 是分式的有 ; 是整式的有 ; 是有理式的有 . 2、下列分式,当x 取何值时有意义. ⑴a 2; ⑵2323x x +- ⑶2132x x ++ ⑷1 1 -+x x ⑸y x -1 ⑹122-x ⑺2 2+x x ⑻13-x 3、下列各式中,无论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121x + B .21x x + C .2 31 x x + D .2221x x + 4、当x 时,分式221 2 x x x -+-的值为零 5、当x 时,分式 43 x +的值为1;当x 时,分式43 x +的值为-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一般地,把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a a 2 3、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 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ab =a ×b (a ≥0,b ≥0)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b a = b a (a ≥0,b >0)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 b a =b a (a ≥0, b >0) 6、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 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0、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1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a (a >0) a -(a <0) 0 (a =0);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苏教版

2015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苏教版) 芦沟镇裴刘小学电子备课用纸 一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蒋蓉蓉复备人总第 1 课时 课题: 十几减型新授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 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 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 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 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流程个性 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星期 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A: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B: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方法C:先减3,再减6,得出4。13-3-方法D: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2020年整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有答案).doc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 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 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 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 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 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 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 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8、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思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有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 三、巩固反馈 1、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她灿烂的文化中,汉字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请写出几个是轴对称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奥运会五环图案有下列各说法:①它不是轴对称图形;②它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从轴对称的角度,你觉得哪些图形比较独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画出一个只有三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A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