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共63小题)

1.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只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

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试题解析:1号试管和其他试管对比,自变量是水草的有无。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水草培养液中有自养型微生物,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故溶液变为黄色;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试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

2.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对根生长的影响。(1)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作为信息分子___________植物的生命活动。细胞内的

___________可催化分解H2O2,以避免H2O2浓度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

(2)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萌发的豌豆种子,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本实验对照组是用___________处理萌发的豌豆种子。实验结果表明,外源H2O2处理的豌豆根均向水平方向的发生了弯曲,且弯曲度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豌豆根的根冠细胞中存在感受重力作用的淀粉体(内含淀粉),使根向地生长。科研人员测定了外源H2O2处理后各组根细胞中的淀粉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结果如图

1。

由实验结果分析,外源H2O2作用下,豌豆根中___________增加,促进了淀粉水解,使根

___________了对重力的感应。

(4)为进一步研究根弯曲生长的原因,科研人员将每个处理组的根切下后,迅速地将其弯曲部分纵向切开为弯曲内侧和外侧两部分,测定内侧和外侧赤霉素(GA3)含量,结果如2图。

图2结果可知,在四种不同H

2

O2浓度下,弯曲根都是___________,且随着H2O2浓度的提

高,GA

3含量增加。据此可推测,GA

3

可能使___________生长快,导致根出现弯曲生长。

(5)结合图1和图2的结果推测,GA

3

总含量的提高会引起___________,从而导致根向水平方向弯曲生长。为了验证上述推测成立,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实验组的处理和需要检测是___________。

a.使用H

2

O2溶液

b.使用外源GA

3

溶液

c.使用α-淀粉酶溶液

d.H

O2浓度

2

浓度

e.GA

3

f.α-淀粉酶活性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植物激素的应用

答案:(1)调节过氧化氢酶(2)等量蒸馏水随H2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α-淀粉酶活性减弱(4)外侧GA3含量显著高于内侧外侧细胞(5)α-淀粉酶活性增加,水解淀粉体内的淀粉,使根丧失对重力的感应,并使外侧细胞生长比内侧快 b、f

试题解析:(1)信息分子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根据横线后的“催化”可知本空要填一种酶,并且,可以避免过氧化氢浓度过高,因此,这种物质是过氧化氢酶。

(2)题目给出实验组处理为,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萌发的豌豆种子,因此,为了保持单一变量,对照组的处理为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萌发的豌豆种子;据表可知,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根的弯曲度不断增大。

(3)根据图 1,以及这种物质可以促进淀粉水解,所以,根中α-淀粉酶活性增加;根据题目,根冠细胞中存在感受重力作用的淀粉体,使根向地生长,因此,淀粉水解使根对重力的感应减弱。

(4)根据图 2 可知,每种浓度下的弯曲根都是弯曲部分外侧的赤霉素含量高于内侧;据此推测,根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赤霉素使根外侧生长快。

3.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M c),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1)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减少,使细胞粘着性降低,但增加了一些癌细胞特有的蛋白成分,所以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鉴定细胞是否癌变。

(2)实验一:研究者测定了M及M c的葡萄糖摄取量,结果如图。由图可知,M c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大约是M的____________倍。

(3)实验二:研究者将一种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抑制剂加入到M和M c细胞的培养液中,与____________细胞相比,计算获得图所示数据。结果说明____________对该抑制剂更为敏感。由于该抑制剂抑制____________阶段,为确定癌变细胞的呼吸方式,研究者测定了乳酸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含量,发现M c组的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可确定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癌细胞发生这一代谢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M和M c中某种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量,结果见图3,这说明癌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来提高葡萄糖摄取量。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细胞呼吸

答案:(1)糖蛋白抗原-抗体杂交(2)1.4(3)不加该抑制剂的M和M c M细胞(或“乳腺细胞M”、“癌变前细胞”)有氧呼吸第三细胞癌变后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或“糖酵解”)(4)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量

试题解析:(1)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粘着性降低,但增加了一些癌细胞特有的蛋白成分,所以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来鉴定细胞是否癌变。

(2)实验一图可知,Mc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大约是M的1.4倍。

(3)实验二是研究者将一种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抑制剂加入到M和Mc细胞的培养液中,与不加该抑制剂的M和Mc细胞相比。数据结果说明M细胞对该抑制剂更为敏感。由于该抑制剂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确定癌变细胞的呼吸方式,研究者测定了乳酸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含量,发现Mc组的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可确定细胞癌变后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4)为了探究癌细胞发生这一代谢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M和Mc中某种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量,结果见图3,这说明癌细胞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量来提高葡萄糖摄取量。

4.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实验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____组,B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下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1)①、②、④(2)对照(等量)H2O 诱导气孔开放(3)还原(4)①明显降低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②促进(5)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试题解析:(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所以本实验所选幼苗长势相同、幼苗进行随机分组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用清水处理属于对照组。B组是C组的对照,所以叶面应喷洒等量清水。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过程。

(4)①根据柱形图可知,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水杨酸,且条件是低温和弱光,检测的指标是光合作用,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5.为了从三种微生物中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某兴趣小组制备了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实验(溶液中酶浓度相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1)为了使实验更具科学性,应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的液体及各自的体积是_____,对照组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至少写出两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需要_____处理。

(4)根据上述结果,三种淀粉酶活性强弱的顺序为>>。这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

考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答案:(1) pH=8缓冲液1ml、蒸馏水0.8ml、淀粉溶液2ml +++ (2)不同来源的淀粉

酶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3)斐林(水浴)加热(4)乙>丙>甲决定这三种酶的DNA(或基因)不同

试题解析:(1)对照组是未用变量处理,用来与实验组形成一个对比的作用的,加入的各种液体和体积分别是pH=8缓冲液1ml、蒸馏水0.8ml、淀粉溶液2ml,由于对照组中没有淀粉酶,所以最后余的淀粉最多,与碘液反应后蓝色最深。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来源的淀粉酶,无关变量是自变量以外的变量,要求实验过程中遵循等量原则,如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由于淀粉水解产物是还原性糖,还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需要水浴处理。

(4)蓝色越浅,试管里淀粉越少,淀粉酶活性越强,三种淀粉酶活性强弱的顺序为乙>丙>甲,这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这三种酶的DNA(或基因)不同。

6.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用字母和箭头连接(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无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预测代替后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③若用装置Ⅱ、Ⅲ同时开展实验,发现一段时间中,装置Ⅱ液滴移动3格刻度后停止不动,装置Ⅲ的液滴移动了6格刻度,则这段时间装置Ⅱ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

答案:c→a→b(或c→b→a→b); d→b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①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② a左移b右移 c左移 d

右移 6:1

试题解析:(1)①有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c→a→b,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装置为d→b

②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实验过程中现象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①装置Ⅱ,通过红色小液滴变化测量密闭容内氧气的变化来测的是有氧呼吸类型,测量无氧呼吸,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Ⅱ向左移,装置Ⅲ不动;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Ⅱ不动,装置Ⅲ向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无氧呼吸,装置Ⅱ向左移,装置Ⅲ向右移;

③装置Ⅱ液滴移动3格刻度后停止不动,消耗了3个单位的氧气,通过有氧呼吸方程式可知消耗葡萄糖0.5个单位;装置Ⅲ的液滴移动了6格刻度,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了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消耗了3个单位的葡萄糖,这段时间装置Ⅱ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3:0.5=6:1

7.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及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探究实验 实验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二.实验目的: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1.实验材料:菠菜、暴马丁香、生菜、稠李树叶 2.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C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3.实验器材: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烧杯、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盖玻片、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天平、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一)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法)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分别称取、剪碎菠菜、暴马丁香、生菜5g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酒精。快速、充分研磨。 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乙醇中溶解的特性,用无水乙醇可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过滤后收集滤液(将研磨液迅速倒入三层滤纸的一侧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备用。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6 cm×l cm的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lcm处用铅笔画一条极细的横线。传统做法: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线,待干燥后再重复画2~3次。改进做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直接压在铅笔线上,重复2次。 -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将干燥后的三个植物的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2~3mL)层析液的烧杯中。 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条,烘干后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5.整理、洗手。

试题:“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实验”的答案及解析_

试题: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实验”的答案及解析 题文 图中的装置处于阳光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研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用浓NaOH溶液是 ____ ,用石灰水的目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实验开始首先要对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是对照实验吗? ________ .请指出实验中的对照物?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把 其中的一个叶片用玻璃罩隔离开来,通入通过浓NaOH的溶液的气体,可知 该叶片处于一个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这样此叶片与未在瓶中的叶片就形成对照组,惟一的变量就是二 氧化碳?因此此实验研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浓NaOH的作用是能吸收空气的中二氧化碳,为了检验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否彻底,实验中特地增加了澄清石 灰水的瓶子,来检测通往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通入的气体仍含有二氧化碳, 如果没有变混浊,说明通往的气体不含有二氧化碳?因而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前要将该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 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 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4)根据(1)的分析可知,此实验是对照实验,实验中的对照物是瓶中的叶片与未在瓶中的叶片,惟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完整word版)高考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复习讲义

热点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讲义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分析 1、有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几组曲线分析及生产上的应用 (1)光照强度 ① 图象(如右图) ②关键点含义 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同化吸收CO 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 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 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 2浓度的限制。 光补偿点在不同的植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 所以在栽培农作物时,阳生植物必须种植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而阴生植物应当种植在阴湿的条件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如果阴生植物光照强度大,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体内因失水而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人参、三七、胡椒等的栽培,就必须栽培于阴湿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光照面积 ①图象(如右图) ②关键点含义 OA 段表明随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 土地面积 叶片面积 )的不 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 点为真正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真正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 OB 段干物质量随真正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 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 联 系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 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二轮练习题)

第12讲提升课——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考点1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 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大 B.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 C.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 D.a~d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2.(2017·南京模拟)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强度考点2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实验测定常用方法 1.(2017·郑州高三第二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后观察着色滴的变化。 (1)20%的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滴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装置2中的着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__。如果装置2中着色滴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则说明小麦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生物活性,则可推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____________。 (4)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 ③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实验进行30 min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表: 实验30 min后红墨水 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 作用强度 甲装置 ____(填“左”或“右”) 移1.5 cm 乙装置右移0.5 cm 测定植物净光 合作用强度 甲装置 ____(填“左”或“右”)移 4.5 cm 乙装置右移0.5 cm

(完整版)光合作用练习题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关于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1昼夜是为了将淀粉运走耗尽 B、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1昼夜是为了进行光合作用 C、将叶片放到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让叶片褪色 D、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B、为动物和人提供物质和能量 C、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D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B、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C、使天竺葵只进行呼吸,耗尽原有的淀粉便于用碘液检验 D、方便进行实验 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用的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实验的结果是() A、叶片黄白色,酒精绿色 B、叶片黄白色,酒精无色 C、叶片绿色,酒精绿色 D、叶片蓝色,酒精无色

5、天竺葵叶制造有机物所需要的原料有( A、光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 D、水和二氧化碳 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表皮 C、叶绿素 D、细胞膜 6、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鱼的食物C、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美化了环境D、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7.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8、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实验前天竺葵要在光亮处中放置24小时以上 B.光合作用时应确保周围空气中没有CO2,以免干扰实验 C.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是为了给叶片消毒 D .滴加碘酒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9.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共63小题) 1.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只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 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试题解析:1号试管和其他试管对比,自变量是水草的有无。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水草培养液中有自养型微生物,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故溶液变为黄色;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试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 2.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对根生长的影响。(1)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作为信息分子___________植物的生命活动。细胞内的 ___________可催化分解H2O2,以避免H2O2浓度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 (2)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萌发的豌豆种子,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学案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结论: 2、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 3、萨克斯实验 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 (自变量:) (目的:) (检验产物:) 实验现象: 结论: 变式实验: 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 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 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 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⑵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⑶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恩格尔曼实验(课本P100) 问题探讨: 1、恩格尔曼为什么采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甲组要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实验结论:

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第一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第二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结论: 6、卡尔文循环 用标记CO2,探究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本P97) 1、实验原理:提取原理 分离原理: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二氧化硅的作用:,碳酸钙 ②制滤纸条 ③滤液画线 ④色素分离:(层析液不要没过滤液细线,且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⑤观察结果: 3、问题探讨: (1、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2、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成红色? (3、大棚种植蔬菜所用的薄膜为什么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 4.知识拓展:其他与色素有关的知识 ?1、____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2、叶绿素的合成都需要_____的催化。 ?3、_______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4、__________中的色素通常与光合作用无关。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 + -+ 升) 蒸馏水(10毫升)-+ -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答案)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I )(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I<76 的 26.4 L ./ --------------------- 8.R J?∕ J / 光騒强度F千勒克司 -17.6f P 甲图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________ Ph。若将CC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 )( 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Q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 CQ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Q量, 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Q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 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 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 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___________ (>、=、v)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 ,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______ (内、夕卜)。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 D点时,图乙中a ____________ (>、=、V)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 1 h ,暗处理后重量减少 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 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 分)(I) 30mg∕h右上 (II ) ( 1)逐渐减小V (2) ATP和NADP(只写一个不得分) 外 (3)V (4) 9mg∕h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精)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 一、要点梳理 (一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分布: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只有较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 4.分类及层析后位置 (1实验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丙酮作为提取液,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实验的关键之处: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充分研磨是为了提取较多的色素;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色素提取液颜色淡的原因分析: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未加CaC0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剪取叶片太少或加入丙酮太多,色素提取液浓度过低。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区别 物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影响 当光照强度、CO2浓度突然发生改变时,短时间内会直接影响C3、C5、[H]、ATP及(CH2O生成量,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具体可参照下表: 34 C3植物和C4植物是按照固定CO2的途径为依据来划分的。C3植物只有C3途径,而C4植物有C3和C4两条途径。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无叶绿体,C4植

光合作用的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的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 一、非选择题 1.适当的遮光处理可以使有些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自然光照下高。我省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适合某种草莓生长的遮光程度,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的种类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______变量,该科研人员在选择该种草莓植株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遮光组与遮光Ⅰ或Ⅱ组相比,植株干重较小,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3)若遮光程度大于Ⅱ时,植株干重会逐渐降低,则可以确定最适宜遮光程度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据上所述,若要得到最适遮光程度应如何继续实验?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某品种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水稻幼苗置于多组装置中进行实验(各装置中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O2的产生量,分别绘制成A、B 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值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若实验中的每组装置都只能利用一盏瓦数不变的台灯照射,则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来改变光照强度。 (2)当光照强度为c时,突然改变装置中的某因素,立刻测量光合作用的产物,发现

水的消耗速率和ATP的生成速率均未立刻增加,而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试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水稻幼苗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图中的_______点,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H]的移动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水稻幼苗可通过_________作用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3.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植物固定CO2的能力。研究者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约为0.8 mol/L 时,请你比较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填“A>B”“A=B””A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 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这四种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2.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发生在( ) A.水的光解 B.ATP的水解 C.CO2的固定 D.三碳化合物还原 3.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 )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4.用含同位素18O的水来浇灌植物,经光照后,18O可发现于( ) A.生成的葡萄糖中 B.生成的淀粉中 C.合成的蛋白质中 D.周围的空气中5.将一棵重约0.2kg的柳树,栽培于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11kg,增加的这10余千克,主要来源于 ( ) A.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B.土壤中的水 C.大气中的O2 D.大气中的CO2 6.右图为四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7. 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 2,装置如图。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 A.仅在甲中B.尖在甲和乙中 C.仅在甲和丙中D.在甲、乙和丙中 8.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分子量最小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9.(07北京理综)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 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0.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光照和充足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 ①光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和A 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因而积累了许多三碳化合物。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ATP。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ATP A.④③②B.③②①C.④②D.③② 11.测试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绘制曲线。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12. 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 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B.〔H〕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 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13.(08江苏)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 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14.(08江苏)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有关光合作用实验设计类习题-2019年文档

有关光合作用实验设计类习题 一、如何判断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及光合速率大小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及光合速率大小.可根据以下几个指标来确定。 1.以生成物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原理为淀粉与碘液或碘蒸气变蓝色。当用淀粉的生成作为反应指标时,须先对实验叶片进行饥饿处理.再作相关实验。在对实验后的叶片处理之前。应该对叶片用热的酒精处理脱去绿色.以避免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2.用生成物氧气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此法常见于水生植物。通过确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作为定量确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 3.以反应物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通过测定仪器可以测定空气中的CO2,通常用单位时问单位面积叶片吸收的CO2量作为表示光合作用进行的光合速率。若实验测得的有CO2吸收或放出的量时.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就是净光合速率。 4.用叶圆片上浮快慢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用打孔器取得大小一样的叶圆片放人试管,用真空泵抽去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巾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叶片下沉到试管底部。然后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根据叶圆片上浮的速度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数目作指标比较。也可以用上浮一定数目的叶圆片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作指标。 5.用溶液的pH变化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将水生植物或叶片放入溶液中进行光合作用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利用CO2,因此溶液的pH升高。如果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溶于水中,从而使其pH下降。 例1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O℃时相等如图。 B.光照相同时间,在2O℃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微专题-光合作用实验探究

专题:与光合作用科学史有关的习题开发 一、希尔实验:探究光反应中O2的来源 (1)希尔实验: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后来发现的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 (2)希尔反应:氧化剂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可以直接观察颜色的变化,也可用分光光度计对还原量进行精确测定。 例题1:(2019年6月·浙江学考)希尔反应是测定叶绿体活力的常用方法。希尔反应基本原理:光照下,叶绿体释放O2,同时氧化型DCIP(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DCIP颜色变化引起的吸光率变化可反映叶绿体活力。研究小组利用菠菜叶进行了叶绿体活力的测定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叶绿体悬液:选取10g新鲜的菠莱叶加入研钵,研磨前加入适量的0.35mol/L NaCl 溶液和pH7.8的酸碱缓冲液等;研磨成匀浆后,用纱布过滤,取滤液进行,分离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置于溶液中,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获得叶绿体悬液。( 注:“-”表示不处理或不加入。 ①希尔反应模拟了光合作用中阶段的部分变化,该阶在叶绿体的中进行。氧化型DCIP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在该阶段中的作用。 ②煮沸处理后,需向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以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量相等。 ③3号试管的作用是。 变式训练1:(2018年?北京卷)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 需要ATP提供能量 B. DCIP被氧化 C. 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会产生氧气 变式训练2: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下面关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 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 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 TP和NADPH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汇编

学习-----好资料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1、细胞的下列结构中,哪一种可以使能量发生转换、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A、细胞核 B 1、光合作用生成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 DA、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 、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2 ⑥观察变化⑤清水漂洗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①②③④⑤⑥、③①②⑤④⑥ D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 、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3 B、氧气含量增多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D、有毒气体增多 4.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 .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D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5. A B C D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6.... 研磨过滤遮光 c.叶绿体滤液a.绿叶 b.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A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处用(C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将放置于黑暗处7.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处不作任何处理)、黑纸片上下包裹,AB 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不会变蓝的是处三D. C处C. 处、B.A处A.A处、C 处B .B、处 .ABC

最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实验专题练习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实验专题练习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验训练专题 (2008年长沙市) 34.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氧气释放量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温度 氧气释放量(mL) 组次 0℃10℃20℃30℃40℃ 1 3.1 9.3 14.0 20.0 21.5 2 2.8 9.0 14.6 20.6 21.0 3 3.1 9.0 14.0 20.3 20.5 平均值 3.0 9.1 14.2 20.3 21.0 ⑴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⑵请在右边坐标系中画出氧气释放量与温度关系的 曲线图 ...: ⑶从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⑷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选择其中 一种因素进行探究,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 。 (2008年恩施市)17.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 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 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甲组乙组环境条 件 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材料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 幼苗 处理方 法 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

⑴请你在表格中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 ⑵预期实验结 果:。 ⑶归纳结论: 。 (2008年宜昌市)4.农艺师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施农家肥 B.适时播种 C.合理密植 D.及时松土 (2008年临沂市)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步骤如下: ①在广口瓶中加入蒸馏水至上图所示位置(蒸馏水加热后迅速冷, 却基本没有空气也没有二氧化碳),取新鲜的、生长旺盛的沉水 植物若干枝放在广口瓶中,并安装好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③打开开关K1、K2,由导管A向瓶内用力吹起2~3分钟后,关闭 K2,把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约5分钟后,就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容器的水则受气体的挤压由导管A的管口处排出(根据水的排出 量,可推知产生的气体量) ④当广口瓶中产生的气体达一定量时打开K2,取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迅速放在导管B 的管口处, 观察现象。 阅读后请回答: ⑴向装置吹入气体前,阳光照射下有无气泡产生?,此步骤是否可以省略并说明理

光合作用专题训练

1. 2. 3 . 4. 、选择 题 光合作用专题训练 关于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 95% 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色素能分离是因为在层析液中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C.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D.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呈黄色 2016 江苏)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 CaCO 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提取出 4 种光合色素 C .为获得 10mL 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 10mL 乙醇研磨效 果最好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2016 课标卷 2)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2016 上海) 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 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右图。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 .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 >叶黄素含量 室内植物 叶片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b 含量 5.( 2016 上海)据右图分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 A .电子受体是水 B .电子供体是 NADPH C .反应场所位于叶绿体内膜 D .H +浓度差驱动 ATP 合成 A . C . D . 6.( 2016 天津)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 间后,突然改用 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光源与瞬间发 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 .红光, ATP 下降 B .红光,未被还原的 3-磷酸甘油酸上升 C .绿光, NADPH 下降 D .绿光,核酮糖二磷酸上升 7.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 CO 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8.下图表示在适宜光照、 CO 2 等条件下,其植物 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 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 B. 细胞呼吸酶的适宜温度比光合作用酶的适宜 温 度高 C. 温度在 30℃左右时,真正光合速率最大 D. 若保持 25℃,每天交替进行 12h 光照和 12h 黑

光合作用专题

光合作用专题2018年5月 1、(2012海南)(10分)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大量的叶肉细胞,将等量的叶肉细胞分别悬浮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该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后,随着蔗糖浓度升高,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从渗透作用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研究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蔗糖溶液中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最好将叶肉细胞放在浓度为____________的蔗糖溶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蔗糖浓度外,如果分别改变叶肉细胞悬浮液中CO2浓度和温度也能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东卷)(16分)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⑴CO2以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和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3、(14 分)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 1 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 1 分子Pi (无机磷酸)。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二轮练习题)

第12讲 提升课——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突破 考点1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 cm 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 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 ~b 段随着NaHCO 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大 B .c ~d 段随着NaHCO 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 C 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 C .c ~d 段随着NaHCO 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 D .a ~d 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2.(2017·南京模拟)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 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 .加入NaHCO 3溶液是为了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 C .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 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 2浓度 D .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强度 考点2 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实验测定常用方法 1.(2017·郑州高三第二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后观察着色滴的变化。 (1)20%的NaOH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滴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装置2中的着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__。如果装置2中着色滴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则说明小麦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生物活性,则可推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____________。 (4)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 中都放入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 min 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 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 ③30 min 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实验进行30 min 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