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

学复习要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6-8页)

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

要点

1.客观性原则

2.辨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

1.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法

4.实验法

第2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教程第8-12页)

知识点:神经元及其功能(识记)

要点: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知识点: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识记)

要点:

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2.脑神经有12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3.脊神经有31对,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中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4.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

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识记)

要点:

1.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2.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3.脑干的结构与功能脑干网状结构

4.间脑的结构与功能丘脑

5.小脑的结构与功能

知识点: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识记)

要点:

1.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其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即大脑皮层;其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

2.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大脑大致可分为3个机能区,即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知识点: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识记)

要点: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识记)第三单元巴甫洛夫学说简介(教程第13-14页)

知识点: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要点:

1.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

活动状态。

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识记)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识记)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

5.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第3节:认识过程

第一单元感觉(教程第15-21页)

知识点:感觉的定义

要点: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识记)

知识点:感觉的种类

要点: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识记)

1.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知识点: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要点:(领会)

1.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2.感觉阈限的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要点:(领会)

1.差别阈限的定义: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2.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Δ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

3.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公式表达即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的关系。

知识点: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2.感觉后象

3.感觉对比

4.联觉

要点:

1.感觉适应的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识记)

2.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对暗适应。(领会)

3.光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对光适应。(领会)

知识点:视觉

要点:视觉的适宜刺激(识记)

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把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光波。

要点:视觉器官(识记)

1.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2.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轮廓。

颜色视觉(领会)

1.在较强的光线下,人眼靠锥体细胞的作用能分辨颜色。本来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它是一个由黑到白,其间有各种不同明度的灰组成的系列)。但是,人们常常说颜色是只指彩色。

2.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3.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仅是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不是色盲。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知识点:听觉

要点:听觉的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识记)

解释:在安静的环境下人体的耳朵可听到约6米(20英尺)处手表的滴答声

要点:听觉器官(识记)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和内耳组成。

要点: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识记)

1.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3.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知识点:其它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

要点:(识记)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应。

对于痛觉传导的理解请参阅下图:

第二单元知觉(教程第21-23页)

知识点:知觉的定义

要点: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识记)

知识点:知觉的基本特性(识记)

1.整体性

2.选择性如两可图形

3.恒常性

4.理解性

知识点: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我们判断远近主要靠的是双眼视差。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错觉

第三单元记忆(教程第24-27页)

知识点:记忆及记忆过程

要点:

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识记)

要点:记忆的种类(领会)

要点:记忆过程(领会)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通过回忆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

要点:遗忘(识记)

1.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2.保持曲线: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保持曲线。

第四单元思维、言语及想象(教程第27-30页)

知识点:思维

要点:思维的定义(识记)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点: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领会)

1.分析与综合

2.抽象与概括

3.比较与分类

要点:思维的种类(识记)

1.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作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作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3.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要点:概念的形成

要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领会)

第4节: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教程第30-31页)

知识点:意识概述

要点:意识

1.意识的定义: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识记)

2.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梦和幻觉等。(领会)要点:潜意识和无意识(识记)

1.潜意识是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2.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知识点: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对睡眠脑电波四阶段的变化的理解可参阅下图

2.梦

要点:

1)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识记)2)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叫做生物节律。(识记)

要点:

1)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领会)

第二单元注意(教程第31-32页)

知识点:什么是注意

要点:

1.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识记)

2.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领会)

其他观点: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志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P18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知识点:注意的种类(识记)

1.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知识点:注意的特征(识记)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但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第5节: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教程第33-34页)

知识点:什么是需要

要点:需要的定义: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识记)

要点: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知识点:需要的种类(识记)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知识点:需要层次理论

要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识记)

要点:(领会)

1.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第二单元动机(教程第34-35页)

知识点:什么是动机

要点:

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识记)

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

知识点: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4.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要点: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识记)

1.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

2.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

3.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要点: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领会)

要点: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识记)

1.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的动机。

2.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例如定势的作用人们是往往意识不到的。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要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识记)

1.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2.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

第6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教程第35-37页)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识记)

要点: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领会)

要点:

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2.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3.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功能(识记)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要点: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

3.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第二单元情绪理论(教程第37-38页)

知识点:情绪理论

1.情绪的外周理论

2.情绪的丘脑理论

3.情绪的认知理论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要点:(领会)

1.情绪的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后人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2.情绪的丘脑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3.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第三单元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其两极性(教程第39页)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

要点:(识记)

1.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2.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知识点:情绪、情感的维度(识记)

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教程第39-40页)

知识点:情绪的种类

1.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要点:(识记)

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要点:(识记)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3.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知识点:情感的种类(识记)

1.道德感

2.美感

3.理智感

第五单元意志(教程第41-42页)

知识点:意志的定义

要点: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识记)

知识点: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领会)

1.准备阶段

2.执行阶段

要点: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做出决策。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即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要点:执行阶段

知识点:意志的品质(识记)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韧性

4.意志的自制性

第7节:能力与人格

第一单元能力(教程第42-45页)

知识点:能力概述

要点:

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识记)

2.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例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领会)

要点: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领会)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要点:能力的分类(领会)

1.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2.按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知识点: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要点: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

知识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要点:

1.遗传的因素

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第二单元人格(教程第45-55页)

知识点:人格概述

要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识记)

要点:人格的特性(识记)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要点:人格的结构(领会)

1.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2.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点:气质

要点:气质的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识记)

要点:气质类型学说(领会)

1.体液说

2.体型说

3.血型说

4.激素说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 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 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 冯特 D. 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 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 )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 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 课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课程英文译名: 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 次:高职高专 学时:72学时学分: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普通心理学》历来是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的一门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它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的知识,因而不同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普通心理学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但又为学习这些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是《幼儿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一些亲子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即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有探讨心理的社会性制约,有时涉及动物和儿童心理,是为了借以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又是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 2、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 法、等 3、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 (1)系统的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发现幼儿的行为特点并做出 分析。 (3)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

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理学是怎样的一种学科,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章心里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神经系统神经元及其相关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第三节神经系统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第三章感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的概念。(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视觉 第三节听觉 第四节其他感觉 第四章知觉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成分有(A)能力 2、人得听觉主要受(D)得控制。(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得基本过程就是(C)兴奋与抑制 4、“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B)第二信号系统得活动 5、感受性就是(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得感觉能力 6、听觉得适宜刺激就是(A)空气振动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得描述不正确得就是(B)声波得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8、下列关于平衡觉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C)人平躺得时候,平衡觉较弱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得(B)选择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得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得一幕这属于B)情景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得概括性得有(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A)思维得形态 13、下面哪一种对梦得态度就是正确得A)梦就是一种正常得生理与心理现象。 14、需要就是指(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得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得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就是(B社会需要 16、根据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D)在最高层。D)自我实现 17、动机就就是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得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得一种内在得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定势得作用其实就就是(D)无意识动机 19、内驱力其实就就是(A)生理性动机 20、身段表情可以分成(B)手势与身体得姿势 21、情绪有(A)几种功能A)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2、“人就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就是情绪得(A)理论得观点。 A)情绪得外周理论 23、根据伊扎德得观点敌意就是(D)三种基本情绪组合成得复合情绪。(D)愤怒、厌恶、轻蔑 24、(C)就是一种心理特征,就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得心理条件。(C)能力 25、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就是在描述她得(C)气质 26、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27、脑神经有(C)对。(C)12 28、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得(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得水平 29、以下哪一概念不就是由巴甫洛夫提出得?(A)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30、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得就是A)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在人脑中得反映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得事物得心理浮现称为( C表象 2、人得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就是(A记忆得作用 3、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得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得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定势 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得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得学者就是( B罗杰、斯佩里 5、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得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得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得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B反馈 6、多血质得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得基本特征就是 C强、平衡、灵活 7.编制世界上最早得一个智力测量表得就是 C比奈-西蒙 8、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感觉阈限 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得需要理论叫 B需要层次理论 10、对延续与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得客观条件得反应叫(A需要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就是(A)能力 2、“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得活动 3、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 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4、脑神经有( C)对。(C)12 5、(D)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科学 D、1879 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B.德国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 2002年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反射, 2、错觉, 3、模式识别, 4、图形掩蔽, 5、暗适应, 6、发散思维, 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 一、填充题:1分/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 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感觉阈限, 2、知觉恒常性, 3、内隐记忆, 4、算法式与启发式, 5、再造想象, 6、生物反馈, 7、液态智力, 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普通心理学试卷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普通心理学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编号上课时间/教室/教师 ( B)1、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 詹姆斯 B. 冯特 C. 弗洛伊德 D. 马斯洛 (D )2、大脑左半球的 D 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 D.威尔尼克区 ( B )3、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A)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 C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 D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 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D)7、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___________。 A. 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 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 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C)8、当过度学习程度为__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C)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_____C______。 A.独特性 B.复杂性C.稳定性 D.综合性 (B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___________。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 A)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___________冲突。 A.双避 B.双趋 C.趋避 D.多重趋避 (D )12、心理学家把如活泼好动、灵活善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 A.胆汁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 B)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技能记忆 (C)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__ _________。 A. 90 B. 100 C. 110 D. 120

普通心理学试卷图文稿

普通心理学试卷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普通心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 A )1.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 A、个性心理 B、群体心理 C、动物心理 D、民族心理 ( D)2. 以下哪个不属于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行为过程 ( A )3. 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A.需要 B、能力 C、知觉 D、情绪 ( A )4.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等方面的差异。 A、性格 B、知觉 C、感觉 D、意志 ( D )5. 德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A.华生 B、斯金纳 C、冯特 D、艾宾浩斯 ( B )6.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巴甫洛夫 B、冯特 C、詹姆斯 D、托尔曼 ( C )7. 心理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观念性、主观性和等特征。 A、生物性 B、物理性 C、能动性 D、机械性 ( B )8. 心理的器官是 A、心脏 B、人脑 C、骨骼 D、手脚

( C )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主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 D )1.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演绎法 二、选择题(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 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 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 实验心理学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2017普通心理学之情绪和情感_毙考题

2017普通心理学之情绪和情感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新增)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人与动物共有的,先天的,拥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情绪 情绪状态是某种时间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较典型的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该状态下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应激: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便随一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适应性综合症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情感的种类(新增) 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按一定的标准评价自然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新增)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经验,但它们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部表现就叫做情感的表达(emotion expressio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情。 2.表情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张志勇老师普通心理学讲义第11章情绪、应激和应付

第11章情绪、应激和应付01. 情绪,或情感,是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评价反应(积极或消极的感受状态。02. James-Lange理论指出,引发情绪的刺激引起躯体体验,躯体体验导致情绪的主观体验。按照这种理论,我们并不因为害怕而逃跑,而是因为逃跑(以及心跳)而害怕。对比之下,Cannon-Bard理论提出,引发情绪的刺激同时引起情绪体验和躯体反应。尽管两个理论都有其优点和弱点,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犹如James所认为的,与特定的、内在的自主神经系统唤醒模式相联系。03. 情绪表达(表情),指面部和其它诸如躯体语言、语调等情绪的外显。很多方面的表情,尤其是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和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之中。调节和表现情绪的文化模式,被称为表现原则。 04. 心理学家一直在试图罗列基本情绪清单。基本情绪,指人类共同情绪,由此可衍生出其它情绪或情绪组合。公认的基本情绪有:愤怒、害怕、喜悦、忧伤、厌恶。更基本的情绪分类是将情绪分为正情感和负情感。05. 情绪由遍布整个神经系统的神经通路控制。下丘脑激发跟情绪有关的交感和内分泌反应。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是包括下丘脑在内的一个情绪回路的组成部分。杏仁核是大脑的"情绪电脑",它核计刺激的情感意义。大脑皮层对情绪也有好几种作用,尤其是在事件评价方面。06. 行为主义情绪观点指出,趋避系统分别与正情感和负情感相关联。07. 按照心理动力学观点,人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而这些情绪体验会影响思想、行为甚至健康。08. 从认知的观点,人们的情绪反应有赖于所做的归因,即他们对情绪和自己躯体感觉原因的推论。按照Schachter-Singer理论,情绪涉及两个因素:生理唤醒和对唤醒的认知解释。情绪和心境(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象情绪,一般不会打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对编码、提取、判断和决策都有影响。09. 进化论观点源自Darwin将情绪视为服务于适应的目的的观点。情绪主要具有沟通和激励功能。10. 应激,指对一个人适应外在和内在需求的能力的挑战,它可能有生理唤醒,有情绪负担,要求认知和行为反应。应激是一个生理心理过程,它包含人与环境的交流转换。Selye提出,躯体对应激条件的反应伴随一般适应综合症,它包括三个阶段:警觉、抗拒和衰竭。11. 从心理学的角度,应激使一个人了解环境负担的要求,或超出他可用的心理社会资源。按照这种看法,应激有赖于一个事件对某个体的意义。Lazarus的模型明确了应激和应付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初级唤醒(人们决定情景是否良好、紧张或者无关);次级评价(人们评价各种意向选择,决定如何反应)。12. 经常导致应激的事件称为应激源。应激源包括生活事件、大灾难和日常冲突。13. 应激对健康和死亡率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在应激状态下,一个人是保持健康还是生病,在部分程度上要看他的人格倾向。A型行为,尤其是它的敌意成分,与心脏疾病有关。所谓A型行为,指急躁、急于求成、争强好胜的人格特点。权力动机、坚强性、乐观/悲观主义,是跟应激和健康有关的其它人格特质。14. 人们有三种办法应付压力:直接改变情境,改变他们对情境的知觉,改变情境引发的情绪。人们处理应激情境的方式称为应付;应付机制,一定程度上带有文化的模式特点。15. 意在使不愉快情绪最小化,使愉快情绪最大化的无意识应付策略被称为"防御机制"。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反向形成、升华、合理化和消极攻击。16. 应付压力的一个主要资源是社会支持,它与健康和长寿有关。17. 心理学模型通常要么研究"冷"的认知过程,要么研究"热"的动机和情感过程,但这两者是统一的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部分。统一的系统是进化设计的结果,以最大程度进行适应;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处理跟一个人动机、目标和情绪有关的信息。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心理现象可分为(B)和人格两大类。 A.性格 B.心理过程 C.情绪情感 D.需要 C.属于外部感觉的是:(A)。 A.味觉 B.运动觉 C.平衡觉 D.机体觉 D.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 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D)。 A.口水 B.铃声 C.食物 D.灯光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B)。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自言自语 C.边吃完饭边看书 D.自拉自唱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B)。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 条件的欲求。 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B)。 A.幻想 B.无意想象 C.有意想象 D.空想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B)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 保护性的作用。 A.嗅觉 B.痛觉 C.触觉 D.味觉 12.韦伯定律是指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B)。

A.原来的刺激强度 B.差别阈限 C.韦伯常数 D.绝对阈限 13.以下对思维理解正确的是:(D)。 A.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B.思维不能对未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 C.思维不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D.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14.对意识这一概念描述正确的是:(A)。 A.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B.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并不属于意识的范畴 C.个体对外部实物的觉知是知觉的作用,与意识无关 D.睡眠和梦与意识无关 16.白炽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明亮的灯泡的形状,对这一现象是:(B)。 A.感觉对比 B.视觉后象 C.联觉 D.感觉适应 17.关于注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B.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属性。 C.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点击进入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 18.暖色的东西看上去显得大,有视觉膨胀的作用,这是感觉的(C)现象。 A.彩色对比 B.感觉适应 C.联觉 D.感觉后象 19.下面关于情绪理论正确的一项是:(B) A.詹姆斯和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时的作用。 B.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脑。 C.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D.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0.下面对动机论述正确的一项是(A)。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

第十章情绪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情绪纬度和情绪纬度理论 1、情绪的纬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2、情绪纬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纬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纬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纬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纬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纬度之间的关系。(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纬度。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情绪与脑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主要与下丘脑、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密切关系。其中边缘系统在情绪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正情绪时大脑左半球出现较多的脑电位活动,而负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5.情绪理论 1、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