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

1.若点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 )

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

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

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

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异面直线的几何性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因为点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故选B.

2.如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 的位置关系是( )

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

B.它们两两垂直

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

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

答案:A 解题思路:∵DA⊥AB,DA⊥PA,AB∩PA=A,

∴DA⊥平面PAB,又DA?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B.同理可证平面PAB⊥平面PBC.把四棱锥P-ABCD放在长方体中,并把平面PBC补全为平面PBCD1,把平面PAD补全为平面PADD1,易知∠CD1D即为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D1D=∠APB,

∴∠CD1D<90°,故平面PAD与平面PBC不垂直.

3.设α,β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α,则“l⊥β”是“α⊥β”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充分必要条件的判

断,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依题意,由l⊥β,l?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α不能推出l⊥β.因此“l⊥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4.若m,n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m,n都平行于平面α,则m,n一定不是相交直线

B.若m,n都垂直于平面α,则m,n一定是平行直线

C.已知α,β互相垂直,m,n互相垂直,若m⊥α,则n⊥β

D.m,n在平面α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m,n互相垂直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线面的平行及垂直关系.在A中:因为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平行,相交,异面,故A为假命题;在B中:因为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故B为真命题;在C中:n可以平行于β,也可以在β内,也可以与β相交,故C为假命题;在D中:m,n也可以不互相垂直,故D为假命题.故选B.

5.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M在棱DD1上运动,另一端点N在正方形ABCD内运动,则MN的中点的轨迹的面积为( ) A.4π B.2π

C.π D.π2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如图可知,端点N在正方形ABCD内运动,连接ND,由ND,DM,MN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设P为NM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度为斜边的一半可得,不论△MDN如何变化,点P到点D的距离始终

等于1.故点P 的轨迹是一个以D 为中心,半径为1的球的18球面,其面积为π

2

.

技巧点拨: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要善于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再联合运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析几何等知识去求解,实现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

6.如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③直线EF ∥平面PBC ;④平面BCE ⊥平面PAD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画出几何体的图形,如图,由题意可知,①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异面直线,不正确,因为E ,F 分别是PA 与PD 的中点,可知EF ∥AD ,所以EF ∥B

C ,直线BE 与直线CF 是共面直线;②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满足异面直线的定义,正确;③直线EF ∥平面PBC ,由E ,F 是PA 与P

D 的中点,可知

EF ∥AD ,所以EF ∥BC ,因为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判断是正确的;④由题中条件

不能判定平面BCE ⊥平面PAD ,故④不正确.故选B.

技巧点拨:翻折问题常见的是把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翻折起来,然后考查立体几何的常见问题:垂直、角度、距离、应用等问题.此类问题考查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维能力,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该问题时,不仅要知道空间立体几何的有关概念,还要注

意到在翻折的过程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二、填空题

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四边形CEFB 为正方形,平面ABCD ⊥平面CEFB ,CE =1,∠AED =30°,则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45° 解题思路:因为BC ∥AD ,所以∠EAD 就是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 因为平面ABCD ⊥平面CEFB ,且EC ⊥CB , 所以EC ⊥平面ABCD .

在Rt △ECD 中,EC =1,CD =1,故ED =12

+12

= 2. 在△AED 中,∠AED =30°,AD =1,由正弦定理可得

AD

sin ∠AED =

ED

sin ∠EAD

,即sin ∠

EAD =ED sin ∠AED AD =2sin 30°1=22

.

又因为∠EAD ∈(0°,90°),所以∠EAD =45°. 故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为45°. 8.给出命题:

①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

②两异面直线a ,b ,如果a 平行于平面α,那么b 不平行于平面α; ③两异面直线a ,b ,如果a ⊥平面α,那么b 不垂直于平面α; ④两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不可能是两条平行直线. 上述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知:异面直线是指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故命题①为真命题;两条异面直线可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故命题②为假命题;若b ⊥α,则a ∥b ,即a ,b 共面,这与

a ,

b 为异面直线矛盾,故命题③为真命题;④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以是:

两条平行直线、两条相交直线、一点一直线,故命题④为假命题.

9.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已知一个正六棱锥的各个顶点都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则该正六棱锥的体积的

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16 3 命题立意:本题以球的内接组合体问题引出,综合考查了棱锥体积公式、利用导数工具处理函数最值的方法,同时也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解题思路:设球心到底面的距离为x ,则底面边长为9-x 2

,高为x +3,正六棱锥的体积V =13×34(9-x 2)×6(x +3)=32(-x 3-3x 2+9x +27),其中0≤x <3,则V ′=32(-3x

2

-6x +9)=0,令x 2

+2x -3=0,解得x =1或x =-3(舍),故V max =V (1)=3

2

(-1-3+9+27)=16 3.

10.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各顶点均在一个半径为R 的球面上,球心O 在AB 上,PO ⊥平面ABC ,AC BC

=3,则三棱锥与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3

8π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三棱锥与球的体积计算方法,意在考查

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基本运算能力.

解题思路:依题意,AB =2R ,又AC BC

=3,∠ACB =90°,因此AC =3R ,BC =R ,三棱锥

P -ABC 的体积V P -ABC =1

3PO ·S △ABC =13×R ×12×3R ×R =

36R 3.而球的体积V 球=4π

3

R 3,因此V P -ABC

∶V 球=

36R 3∶4π3R 3=38π

. 三、解答题

11.

如图,四边形ABCD与A′ABB′都是正方形,点E是A′A的中点,A′A⊥平面ABCD.

(1)求证:A′C∥平面BDE;

(2)求证:平面A′AC⊥平面BDE.

解题探究:第一问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证明出线线平行,从而证明出线面平行;第二问由A′A与平面ABCD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再由线线垂直证明出BD与平面A′AC垂直,从而得到平面与平面垂直.

解析:(1)设AC交BD于M,连接M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M为AC的中点.

又∵E为A′A的中点,

∴ME为△A′AC的中位线,

∴ME∥A′C.

又∵ME?平面BDE,

A′C?平面BDE,

∴A′C∥平面BDE.

(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AC.

∵A′A⊥平面ABCD,BD?平面ABCD,

∴A′A⊥BD.

又AC∩A′A=A,∴BD⊥平面A′AC.

∵BD?平面BDE,

∴平面A′AC⊥平面BDE.

12.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

(1)求证:D1C⊥AC1;

(2)设E是DC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D1E∥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中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已知条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和线面垂直的判定证明线面垂直,从而证明线线的垂直关系.并通过线段的长度关系,借助题目中线段的中点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寻找出线线平行,证明出线面的平行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作图、转化、构造.解析:(1)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连接C1D,∵DC=DD1,

∴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

∴DC1⊥D1C.

又AD⊥DC,AD⊥DD1,DC∩DD1=D,

∴AD⊥平面DCC1D1,

又D1C?平面DCC1D1,

∴AD⊥D1C.

∵AD?平面ADC1,DC1?平面ADC1,

且AD∩DC1=D,

∴D1C⊥平面ADC1,

又AC1?平面ADC1,

∴D1C⊥AC1.

(1)题图

(2)题图

(2)连接AD1,AE,D1E,设AD1∩A1D=M,BD∩AE=N,连接MN. ∵平面AD1E∩平面A1BD=MN,

要使D1E∥平面A1BD,

可使MN∥D1E,又M是AD1的中点,

则N是AE的中点.

又易知△ABN≌△EDN,

∴AB=DE.

即E是DC的中点.

综上所述,当E是DC的中点时,可使D1E∥平面A1BD.

13.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B ′C ′满足∠BAC =90°,AB =AC =1

2AA ′=2,点M ,N 分别为A ′B

和B ′C ′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A ′ACC ′; (2)求三棱锥C -MNB 的体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三棱锥的体积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AB ′,AC ′, ∵ 四边形ABB ′A ′为矩形,M 为A ′B 的中点,

∴ AB ′与A ′B 交于点M ,且M 为AB ′的中点,又点N 为B ′C ′的中点. ∴ MN ∥AC ′.

又MN ?平面A ′ACC ′且AC ′?平面A ′ACC ′, ∴ MN ∥平面A ′ACC ′. (2)由图可知V C -MNB =V M -BCN ,

∵ ∠BAC =90°,∴ BC =AB 2

+AC 2

=22, 又三棱柱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且AA ′=4,

∴ S △BCN =1

2

×22×4=4 2.

∵ A ′B ′=A ′C ′=2,∠BAC =90°,点N 为B ′C ′的中点, ∴ A ′N ⊥B ′C ′,A ′N = 2. 又BB ′⊥平面A ′B ′C ′, ∴ A ′N ⊥BB ′, ∴ A ′N ⊥平面BCN . 又M 为A ′B 的中点, ∴ M 到平面BCN 的距离为

22

, ∴ V C -MNB =V M -BCN =13×42×22=4

3

.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 ∥DC ,△PAD 是等边三角形,BD =2AD =8,AB =2DC =4 5.

(1)设M 是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 ⊥平面PAD ; (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以及棱锥的体积的计算等,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

解析:(1)证明:在△ABD 中,因为AD =4,BD =8,AB =45,所以AD 2

+BD 2

=AB 2

. 故AD ⊥BD .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BD ?平面ABCD , 所以BD ⊥平面PAD , 又BD ?平面MBD , 所以平面MBD ⊥平面PAD .

(2)过点P 作OP ⊥AD 交AD 于点O , 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 .

因此PO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 又△PAD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PO =

3

2

×4=2 3. 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2DC , 所以四边形ABCD 是梯形.

在Rt △ADB 中,斜边AB 上的高为4×845=85

5,此即为梯形ABCD 的高.

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

25+452×855

=24.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

3

×24×23=16 3.

平面与平面地位置关系

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知识梳理 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2)两个平面相交:如果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就相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称这两个平面相交.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②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4)两个平面平行的画法:画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图1,而不应画成图2那样).平面α和β平行,记作βα//. 图1 图2 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工人师傅将水平仪在桌面上交叉放置两次,如果水平仪的气泡都在中央,就能判断桌面是水平的。该检测原理就是: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若,,a b a b A αα??=I ,且//,//,a b ββ则//αβ。(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2)垂直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交线互相平行。 (2)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必垂直于另一个。 (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之平行。 (4)两平面平行,则在其中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5)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1)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及公垂线段:直线a 与两个平面α、β都垂直,我们把与两个平行平面都垂直的直线称作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线段称为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 注意:两个平面不平行时,由于不可能存在同时与它们垂直的直线,因此此时没有公垂线可言,换句话说,当论及公垂线时,就隐含着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我们把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说明: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都相等. 5、二面角 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1) 二面角的定义:一条直线和由这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棱为AB ,面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AB αβ-- (2)、二面角的画法:分直立式与平卧式两种 ①直立式 ②平卧式 (3)、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l αβ--, AOB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意: i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0,π,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平面角为0o ;当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的认识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长方体这一常见的空间图形,了解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并会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 2.掌握空间图形的公理1、2。 【学习重点】 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加强符号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学习难点】 异面直线的理解,公理1、2的应用。 【课前预习案】

一、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注关于异面直线 (1)若直线α,b是异面直线,则在空间中找不到一个平面,使其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 (2)不可以误解为分别在不同平面的两条直线. (3)异面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4)直线a交平面α于点A,直线b在平面α内且不过点A,则直线α,b异面.

l ,A ∈α, B α∈,则__________. 公 理 2 经过__________上的三点,有且_____一个平面 (即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若A 、B 、C 三点不共线,则____________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课堂探究案】 学法指导: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利用直观图分析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直线 经过平面α内两点A 、B (2)直线 在平面α外,且经过平面α内一点P (3)直线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m 与 平行 2.如图,在三棱锥S —ABC 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6对 3.若直线m α平面?=P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与直线m 异面 B.平面α内不存在与直线m 平行的直线 C.平面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m 平行 D.平面α 内的所有直线与直线m 相交 4.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所有棱中 (1)与11B A 异面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 (2)与1BD 异面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 A B C S A B C D

必修二数学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2005-09-29 09:57:0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长方体模型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长方体模型,掌握五类位置关系的分类及其有关概念. 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即公理1,2,3. 3. 掌握公理4和等角定理,并会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 5.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二、设计思路 1.本节先给出两幅实物图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然后引入最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模型,有关点、线、面用彩色来突出,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本节设计了一些实例,并给出了两幅实物图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四个公理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3.设计一幅实物图片和直观图形进行对比,使学生从平面到空间理解等角定理,显得更直观、更可信. 三、教学建议 本节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本节第二小节的主要内容:四个公理,等角定理. 1.本节第一小节的重点是五类位置关系的分类及其有关概念,难点是“异面直线”的理解.本节第二小节的重点是四个公理和等角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难点是四个公理和等角定理的与应用. 2.在教学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时,应先引导学生对“实例分析”中的长方体进行详细地观察,然后讨论8个顶点、12条棱、6个表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抽象概括”这一栏目. 3.空间点与直线、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结合长方体模型和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容易理解. 4.本书中的空间两条直线指的是不重合直线. 若从两条直线是否共面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类: (1)同一平面内:平行直线、相交直线; (2)不在同一平面内:异面直线. 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也可以分为两类: (1)有只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5.异面直线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应该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深刻理解“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含义.这两条直线构成一个空间图形,绝不是平面图形.在学习了下一小节的公理2后,教师可以结合“思考交流”栏目的三个问题,向学生指出:能够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且只有平行和相交这两种情况,所以,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等价于这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6.在画异面直线时,一般要以平面为衬托,这样显示得更直观和清楚(如图1).不然,就容易画成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课堂新坐标必修2试题 1.4.1空间图形基本关系

一、选择题 1.(2013·日照高一检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P∈α∩β且α∩β=l,则P∈l B.三点A,B,C只能确定一个平面 C.若直线a∩b=A,则直线a与b能够确定一个平面 D.若A∈l,B∈l且A∈α,B∈α,则lα 【解析】不共线的三点才能确定平面,所以B错. 【答案】 B 2.(2013·桂林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α和平面β只有一个公共点 B.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必共面 C.不共面的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D.有三个公共点的两平面必重合 【解析】四点中,若三点共线,则四点便成了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则共面,所以与四点不共面矛盾,所以C正确. 【答案】 C 3.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解析】若a,b异面,c∥a,则c与b相交或异面,则C正确. 【答案】 C 图1-4-6 4.(2013·烟台高一检测)如图1-4-6,平面α∩平面β=l,点A∈α,点B ∈α,且点C∈β,点C?l.又AB∩l=R,设A,B,C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γ,则β∩γ

是 () A.直线AC B.直线BC C.直线CR D.直线AR 【解析】∵C∈平面ABC,AB平面ABC,而R∈AB,∴R∈平面ABC.而C∈β,lβ,R∈l,∴R∈β, ∴点C,点R为两平面ABC与β的公共点,∴β∩γ=CR. 【答案】 C 5.在四面体ABCD的棱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则() A.M一定在直线AC上 B.M一定在直线BD上 C.M可能在AC上,也可能在BD上 D.M不在AC上,也不在BD上 【解析】因为E,F,G,H分别是四面体ABCD的棱AB,BC,CD,DA 上的点,EF与HG交于点M,所以点M为平面ABC与平面ACD的公共点,而两个平面的交线为AC,所以M一定在直线AC上. 【答案】 A 二、填空题 图1-4-7 6.如图1-4-7所示,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可得α∩β=m,nα,m∩n =A. 【答案】α∩β=m,nα,m∩n=A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1)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1.复习和回顾平面角的有关知识. 平面中的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图形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类比引导 提出问题 定理证明 会用反证法 例题选讲 定理应用 巩固练习 小结方法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结构射线—点—射线 表示法∠AOB,∠O等 2.复习和回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及其共同特征.(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3.观察:陡峭与否,跟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而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转化为两个平面所成角例子非常多,比如在这间教室里,谁能举出能够体现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实例?(如图1,课本的开合、门或窗的开关.)从而,引出“二面角”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中的角二面角 定义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课本P17 图形 结构射线—点—射线半平面—直线—半平面 表示法∠AOB,∠O等二面角α—a—β或α-AB-β (二)二面角的图示 1.画出直立式、平卧式二面角各一个,并分别给予表示. 2.在正方体中认识二面角. (三)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几何中的“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而成,它有一个旋转量,它的大

25、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26、三角形

25、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 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1)直线的性质:①经过两点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交点.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 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1)角的度量: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1°的角,1°=6 0′,1′= 6 0″ (2)角的分类: (3)相关的角及其性质: ①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②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③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④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1、∠2互余;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 l十∠2=90○,∠1+∠3= 90○,则∠2 ∠3. ⑤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A、∠B互补;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 ∠A+∠C=180○,∠A+∠B=180°,则∠B ∠C. 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4.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 5.“三线八角”的认识: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 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即位置相同的角;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 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 6.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角相等,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 7.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8.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9.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内错 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三 个条件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 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 角或同旁内角. 11.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二):【课前练习】 1.如果线段AB=5cm,BC= 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平面与平面之间地位置关系(附问题详解)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会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2.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两种位置关系,会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 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1)按公共点个数分类 ?? ? 有无公共点??? ?? 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无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 (2)按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分类 ? ?? 直线在平面内——所有点在平面内 直线在平面外??? ?? 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思考 “直线与平面不相交”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是相同的意义吗? 答 不是.前者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及直线在平面内这两种情况;而后者仅指直线与平面平行. 知识点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思考分别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答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故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异面. 题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1 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如果a,b是两条直线,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一个平面; ②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平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直线a,b满足a∥α,b∥α,那么a∥b; ④如果平面α的同侧有两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AB∥α. A.0 B.2 C.1 D.3 答案 C 解析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 AA′∥BB′,AA′却在过BB′的平面AB′内,故命题①不正确;AA′∥平面B′C,BC?平面B′C,但AA′不平行于BC,故命题②不正确;AA′∥平面B′C,A′D′∥平面B′C,但AA′与A′D′相交,所以③不正确;④显然正确.故答案为C. 跟踪训练1 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若a∥b,b?α,则a∥α; ②若a∥α,b∥α,则a∥b;③若a∥b,b∥α,则a∥α;④若a∥α,b?α,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 A 解析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B′C′D′中,AB∥CD,AB?平面ABCD, 但CD?平面ABCD,故①错误; A′B′∥平面ABCD,B′C′∥平面ABCD,但A′B′与B′C′相交,故② 错误; AB∥A′B′,A′B′∥平面ABCD,但AB?平面ABCD,故③错误; A′B′∥平面ABCD,BC?平面ABCD,但A′B′与BC异面,故④错误.

中考数学培优复习 第16讲 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培优复习 第16讲 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一、【课标要求】 1、线段的定义、中点。 2、线段的比较、度量 3、线段公理。 4、直线公理,垂线性质 5、对顶角的性质。 6、平行线的性质、判定 7、射线的定义。8、射线的性质 9、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10、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1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13、探索平行线性质 14、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直线的平行线 15、度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二:【知识梳理】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_____________叫两点间距离. 2. 1周角=__________平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 3.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这两个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4. 对顶角的性质: . 5.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6. 平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 7.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三、【典型例题】 1. 如图,AD=DB, E 是BC 的中点,BE=AC=2cm,线段DE 的长,求线段DE 的长. 2.如图所示,AC 为一条直线,O 是AC 上一点,∠AOB =120° OE 、OF 分别平分∠AOB 和∠BOC ,. (1)求∠EOF 的大小; (2)当OB 绕O 旋转时,OE 、OF 仍为∠AOB 和∠BOC 平分线, 问:OF 、OF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命题 E D B A

检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8.5 检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吴珍英教学目的:1、掌握检验平面与平面垂直、平行的几种方法;会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简单的检验操作;能从长方体中找到现成检验的工具。 2、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检验到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检验的学习,体验观 察、比较和归纳,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 3、通过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深刻 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检验平面与平面垂直、平行的几种方法并会进行简单地检验操作。教学难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意识,学会从实践中去掌握新知识,从旧知识中类比得到新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铅垂线、长方形纸片、合页型折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吴老师家新买了一个书柜,但是摆放好之后,总觉得书柜左右倾斜,连放书的搁板都是左高右低的,你作为售后服务员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能不能消除吴老师的顾虑呢? (现实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指出,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 于“书柜的左右倾斜” 只要能检验出书柜的左右两个面都与地面是垂直的,那么就不可能倾 斜;而“搁板的左高右低”只要检验两块板是平行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怎么去检 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二、新课展开怎么去检验面与面的垂直、平行关系呢?整节都是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展开。为了 和检验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和平行关系相类比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1、我们学过检验的方法吗?(有,直线和平面垂直、平行关系的检验。) 2、那么直线和平面垂直、平行关系是如何检验的? (一)复习直线和平面垂直检验方法:铅垂线、一副三角尺、合页型折纸过程描述:铅垂 线——如果铅垂线与被检测的直线紧贴,那么直线与水平面垂直;一副三角尺——两把三角 尺相交放置,如果两把三角尺各有一条边紧贴面,且另一条直角边都能紧贴直线则直线与平面 垂直;合页型折纸——合页型折纸直立于平面,如果折痕与直线紧贴,则直线与平面垂直。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检验那么平面与平面的垂直检验可能用什么方法呢?可能用以上的 三种方法。 1、铅垂线实践操作:观察可得课桌的侧面是垂直于地面的,接着用自制的铅垂线检验,观 察铅垂线与课桌侧面的情况;继续观察相邻的两个墙面;老师准备的两个不垂直的平面。 (四人一小组,一人操作,两人观察,一人记录。观察铅垂线是否紧贴课桌侧 面。)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重难点: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定和证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除了能熟练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要充分利用定义;线面关系的判定和证明,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的转化. 经典例题:如图,在四面体S-ABC中, 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 且分别交AC、SC于D、E. 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 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当堂练习: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④与同一直线成等角的两平面平行.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③和④ 2.设直线,m,平面,下列条件能得出的是() A.,且B.,且 C.,且 D.,且 3.命题:①与三角形两边平行的平面平行于是三角形的第三边; ②与三角形两边垂直的直线垂直于第三边;③与三角形三顶点等距离的平面平行这三角形所在平面.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4.已知a,b是异面直线,且a平面,b平面,则与的关系是() A.相交 B.重合 C.平行 D.不能确定 5.下列四个命题:①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直线平行;②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平面;③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命题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设平面,A,C是AB的中点,当A、B分别在内运动时,那么 所有的动点C () A.不共面B.当且仅当A、B分别在两条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 C.当且仅当A、B分别在两条给定的异面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D.不论A、B如何移动,都共面 7.是两个相交平面,a,a与b之间的距离为d1,与之间的距离为d2, 则() A.d1=d2 B.d1>d2 C.d1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1.四个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 ? 共面直线??? ?? 平行直线 相交直线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作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 ②范围:??? ?0,π2.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三种情况. 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

5.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概念方法微思考 1.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吗? 提示不一定.因为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或相交. 2.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吗? 提示不一定.如果这两个角开口方向一致,则它们相等,若反向则互补. 题组一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 (2)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过A点的任意一条直线.(×)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4)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5)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6)若a,b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且aα,bβ,则a,b是异面直线.(×) 题组二教材改编 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1C 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 A.30° B.45° C.60° D.90° 答案 C 解析连接B1D1,D1C,则B1D1∥EF,故∠D1B1C即为所求的角.又B1D1=B1C=D1C,∴△B1D1C为等边三角形,∴∠D1B1C=60°. 3.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E,F,G,H分别是棱AB,BC,CD,DA的中点,则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沪教版高三上教案

14.4(1)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1.复习和回顾平面角的有关知识. 平面中的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图形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类比引导 提出问题 定理证明 会用反证法 例题选讲 定理应用 巩固练习 小结方法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结构射线—点—射线 表示法∠AOB,∠O等 2.复习和回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及其共同特征.(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3.观察:陡峭与否,跟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而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转化为两个平面所成角例子非常多,比如在这间教室里,谁能举出能够体现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实例?(如图1,课本的开合、门或窗的开关.)从而,引出“二面角”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中的角二面角 定义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课本P17 图形 结构射线—点—射线半平面—直线—半平面 表示法∠AOB,∠O等二面角α—a—β或α-AB-β (二)二面角的图示 1.画出直立式、平卧式二面角各一个,并分别给予表示. 2.在正方体中认识二面角. (三)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几何中的“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而成,它有一个旋转量,它的大

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 联系:射线是的一部分。线段是的一部分,也是的一部分. 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1)直线的性质:①经过两点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交点.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 3.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 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1)角的度量: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1°的角,1°= ′,1′= ″(2)角的分类: (3)相关的角及其性质: ①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②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③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 对顶角. ④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1、∠2互余;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l十∠2=90○,∠1+∠3= 90○,则∠2 ∠3. ⑤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A、∠B互补;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 等.如果∠A+∠C=180○,∠A+∠B=180°,则∠B ∠C. ⑥对顶角的性质:. (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4.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5.“三线八角”的认识: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 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即位置相同的角;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 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

6.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角相等,角相等,同旁内 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 7.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8.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9.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 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三个条件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11.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二):【课前练习】 1.如果线段AB=5cm,BC= 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A.8 cm B、2㎝ C.4 cm D.不能确定 2.计算:⑴132°19′42″+ 2 6°3 0′28″=_____⑵34.51°= 度分秒. ⑶92 o3″-5 5°2 0′4 4″=_______;⑷33 °15′16″×5=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②射角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③直 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④射线AC在直线AB上;⑤线段AC在射线AB 上.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直线a ∥b,则∠A CB=________ 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___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已知线段AB=20㎝,C为 AB中点,D为CB 上一点,E为DB的中点,且EB=3 ㎝,则 CD= ________cm. 解:4 点拨:由题意,BC=0.5AB=10cm,DB=2 EB=6cm,则CD=BC-DB=10-6=4(cm 2.如图所示,AC为一条直线,O是AC上一点,∠AOB=120° OE、OF分别平分∠AOB和∠BOC,. (1)求∠EOF的大小; (2)当OB绕O旋转时,OE、OF仍为∠AOB和∠BOC平分线, 问:OF、O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命题 . 3.将一长方形纸片,按图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A.60° B.75° C.90° D.95°

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 x o y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重点记忆:直观图面积=原图形面积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 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2 S rl r ππ =+ ④圆台的表面积22 S rl r Rl R ππππ =+++⑤球的表面积2 4 S R π = ⑥扇形的面积公式 21 3602 n R S lr π == 扇形 (其中l表示弧长,r表示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①柱体的体积V S h =? 底 ②锥体的体积1 3 V S h =? 底 ③台体的体积1) 3 V S S S S h =+? 下下 上上 (④球体的体积3 4 3 V R π = 2 π 2 π 2r rl S+ =

高中数学必修二《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相交和平行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根据交点个数来定义的,要求学生在公理3的基础上会判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节重点是结合图形判断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维目标 1.结合图形正确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熟悉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 3.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平面与平面的相交和平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拿出两本书,看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转,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思路2.(事例导入) 观察长方体(图1),围成长方体ABCD—A′B′C′D′的六个面,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图1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什么叫做两个平面平行? ②两个平面平行的画法. ③回忆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④什么叫做两个平面相交? ⑤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 问题①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问题②怎样体现两个平面平行的特点. 问题③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两平面是否相交. 问题④回忆公理三. 问题⑤鼓励学生自我训练. 讨论结果: ①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②画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如图2. 图2 图3 ③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3.如图3,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 ∈α且P ∈β?α∩β=l,且P ∈l. ④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⑤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若α∩β=,则α∥β.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两平面相交?若α∩β=AB,则α与β相交. 两平面平行与相交的图形表示如图4. 图4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已知平面α,β,直线a,b,且α∥β,a ?α,b ?β,则直线a 与直线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活动: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再写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评价. 解:如图5,直线a 与直线b 的位置关系为平行或异面. 图5 例2 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 解: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如图 6. ?

1.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教案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一. 教学内容: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二.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长方体模型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长方体模型,掌握空间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有关定理;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4和等角定理;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典型例子的学习和自主探索活动,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与严肃的科学态度;体会推理论证中反映出的辩证思维的价值观。 三、知识要点 (一)空间位置关系: I、空间点与线的关系 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P在直线上:;②点P在直线外:; II、空间点与平面的关系 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P在平面上:②点P在平面外:;III、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IV、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V、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①平行;②相交

说明:本模块中所说的“两个平面”“两条直线”等均指不重合的情形。 (二)异面直线的判定 1、定义法:采取反证法的思路,否定平行与相交两种情形即可; 2、判定定理:已知P点在平面上,则平面上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与平面外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三)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 1、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曰平面经过这条直线)。 2、公理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确定一个平面)。 3、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的三个推论 ①经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思考: ①公理是公认为正确而不需要证明的命题,那么推论呢? ②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是如何刻画平面的性质的? (四)平行公理(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五)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六)空间四边形:顺次连接不共面的四点构成的图形称为空间四边形。 【典型例题】 考点一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等角定理等相关结论。 例1.下列命题: ①空间不同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②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定重合; ③空间中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1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章节第四章课题基本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1.了解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了解线段、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 2.会进行有关角度的换算.了解补角、余角J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重点线段、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 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1)直线的性质:①经过两点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交点.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由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1)角的度量: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1°的角,1°=6 0′,1′= 6 0″ (2)角的分类: (3)相关的角及其性质: ①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②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③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④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 ∠1、∠2互余;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 90○,则∠2 ∠3.

⑤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 ∠A、∠B互补;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 ∠C. 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4.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 5.“三线八角”的认识: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即位置相同的角;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 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 6.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角相等,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 7.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8.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9.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内错 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三个条件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11.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二):【课前练习】 1.如果线段AB=5cm,BC= 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A.8 cm B、2㎝ C.4 cm D.不能确定 2.计算:⑴132°19′42″+ 2 6°3 0′28″=_____⑵34.51°= 度分秒. ⑶92 o3″-5 5°2 0′4 4″=_______;⑷33 °15′16″×5=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②射角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③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④射线AC在直线AB上;⑤线段AC在 射线AB上.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直线a ∥b,则∠A CB=________ 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___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已知线段AB=20㎝,C为 AB中点,D为CB 上一点,E为DB的中点,且EB=3 ㎝, 则CD= ________cm. 解:4 点拨:由题意,BC=0.5AB=10cm,DB=2 EB=6cm,则CD=BC-DB=10-6=4(cm 2.如图所示,AC为一条直线,O是AC上一点,∠AOB=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